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电影八百的结局闯过桥头了吗

电影八百的结局闯过桥头了吗

发布时间:2022-08-20 06:08:36

① 朱胜忠 八百壮士结局

《八佰》里朱胜忠的结局是光荣牺牲了。

朱胜忠:沪淞会战期间由谢晋元团长领导守卫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其中一员,陕西人,为88师524团一营一连班长。暴躁起来像个疯子,但静下来时是个艺术家,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画画。因为身为班长,所以对“逃兵”格外痛恨,最初和羊拐、老铁和老算盘都有很多矛盾。

(1)电影八百的结局闯过桥头了吗扩展阅读:

《八佰》是由导演管虎执导,黄志忠、欧豪、王千源、姜武、张译、杜淳、魏晨、李晨、俞灏明等主演的战争题材影片 。

该片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 。

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② 守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结局如何呢

“八百壮士”守四行仓库整整四天,如泰山般岿然不动。其间,一名叫杨惠敏的女童子军还冒险将国旗送入了四行仓库,“八百壮士”就利用这面国旗,在日军的眼鼻子底下举行了升旗仪式。

河对岸就是公共租界,中外民众都看到了这一壮举,无不为之惊叹,认为若有这种精神,中国绝不至亡。当然欧美人的想法有时跟东方人还是有所区别。老外们既称赞“八百壮士”的勇士精神,同时又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在他们看来,如果一支部队已经尽了自己最大努力,是不应该浪掷牺牲的,或者投降,或者撤退,怎么能明知没有赢的希望,还继续苦撑呢,这样没意义啊。

对公共租界来说,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在四行仓库通往租界的河桥南端,有一个巨大的煤气筒。这个煤气筒距四行仓库不过几十米远,枪炮不长眼,万一打到煤气筒上,爆炸起来可不得了。于是,各国使节都拿着照会前来说情,要求中国政府尽快安排四行仓库的孤军撤离,连宋美龄都接到了很多类似请托。

蒋介石要的本来就是关注,现在差不多全世界都知道了四行仓库这个名字,当然再没必要让守军白白送命了。

(电影《八佰》)

③ 八百最后为什么一定要过桥

原因:

1、四行仓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坚固易于防守,并容易掌握部队。四行仓库作为原第88师师部,粮食和弹药都储存了很多,而且为了防止自来水管被日军截断,还有大量的饮用水储存。

2、紧挨着上海租界,不但可以让租界里的民众站在高楼上观战以外,中国军队还有炮兵阵地紧挨着租界,在中国军队为四行孤军提供炮火支援的同时,日军会顾虑炮弹落入租界,而不敢进行还击。

3、10月26日晚上,在接到命令以后,第524团团长韩宪元率领该团其他部队撤离,在撤离前面对留下来的战友十分难过和不舍,1营长杨瑞符当即胸膛一挺,敬礼表示:“请团长放心,我誓以最后一滴血,为中华民族争人格!”

(3)电影八百的结局闯过桥头了吗扩展阅读

事件事实:

从524团第1营进入四行仓库阵地后,便开始了对整个仓库的加固工作,在随后的4天4夜里,四行孤军展开了悲壮的保卫战,以良好的军事素质和抗日精神,与侵犯的日军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感天动地,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

因中国军队退守苏州河南岸而士气低落的上海市民,因四行孤军的坚守而重新唤起了抗日斗志。在上海的外国人也亲眼目睹四行孤军的英勇奋战,通过报道将中国军人宁死不屈,坚守到底的形象传播到了全世界。

④ 八百壮士真实历史结局

八百壮士真实历史结局是:

八百壮士进入收容所后,部队被英军卸下武器,生活在极差的环境中,开始了四年集中营一般的孤军生活。虽然没有被日本人打败,却也就此远离了抗日的正面战场。1941年4月,汪伪政权想要诱降谢晋元,并许诺其陆军总司令的头衔,被谢晋元严厉拒绝。

1941年4月24日晨5时,谢晋元和以往一样,率领官兵早操,上等兵郝鼎诚等四人迟到,谢晋元异常愤怒,进行斥责。有四人突然取出匕首及铁镐等凶器,蜂拥而上,猛刺谢晋元胸部及头部。

谢多处受伤,流血不止,至6时许悲壮长逝,时年三十七岁。四个凶手当场被擒。25日,谢晋元追悼仪式在上海举行,有30万人前往吊唁。国民政府追授谢晋元为陆军少将。

(4)电影八百的结局闯过桥头了吗扩展阅读:

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们本已下定了必死的决心,然而,事态的发展,并不是他们个人的意志能够决定的。193710月30日,四行仓库战斗已是第四天。

日方高官接二连三地发表露骨谈话,威胁和恫吓租界当局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的抵抗行动,否则,日军“将不顾一切后果,采取极端手段,对付中国守军”。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考虑到坚守四行的部分目的已经达到,遂下令四行守军撤入租界。坚守四行仓库的勇士们在这里整整奋战了四天四夜。

打死了二百多进攻的日本鬼子,伤敌无数。更重要的是,他们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人抵抗侵略、牺牲到底的精神。

⑤ 八百电影评价

对于很少进影院和果粉这些非资深非主流观众来说,《八佰》前半段的激战和中场的护旗,足以成为犒赏他们视觉和情绪的饕餮盛宴。

作为有一定艺术审美基础,有个人独立思考,和对历史有一定知识储备的观众,比如我,对影片则是感到失望。

工业化技术度方面是华语电影绝对一流水准,曹郁的摄影也完全有实力问鼎甚至是横扫明年三金奖杯。

最糟的恰恰是导演编剧管虎,是他把一个难得的好题材拍成了一桶半熟的爆米花。将战斗场面升级做夸大渲染,并不为过。射杀战俘,也是华语电影里珍贵的一次血性飞扬,不必理会圣母婊的聒噪,这样处理既真实也理所应当。你死我活的战场,杀敌就该理直气壮。

真正的错误是价值观的混乱和缺失,没有对历史的尊重和负责之心,反而让人看出其中有点卑劣的商业算计。

首先,珍惜生命不等于贪生怕死。对懦弱的逃兵新兵着墨太多,此类人物会有但绝非战场主流,电影里对姜武、张译、包括欧豪和那个小湖北的怯战描写太多太过,也是创作者人文意识的泛滥与意淫。

其次,八百壮士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来龙去脉,被编导做了个人喜好化的骟割。以怯战小兵视角,切入这个历史事件也可以接受。但是,撤退到租界和其后孤军营生活以及谢将军的结局,不应该有个如实的表现吗?这不是八佰这个集体和这场战斗完完整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吗?

这才是真实的历史,这才是给观众负责任的讲述自己要说的历史。截取事件一段高光时刻,掐头去尾夸大煽情之余,又以畏死来曲解反战的含义,离佳作和史诗的门槛实在是百步之遥。

第三,在艺术手法上总体写意,局部写实的比例,明显不适合表现历史战争题材,尤其是华语电影创作和观赏环境,也与影片宣传定位相悖。

银幕上那匹白马,就是管虎创作上的一颗私心。我不是讲述历史,是自己说书。谢将军和日本将领骑白马相见,说为各自的荣誉而战时,这电影已经彻底垮了,那座四行仓库已经轰然崩塌成废墟了。

如果不做商业计算的煽情,楼顶护旗一场和前半段接近写实的战斗拍摄风格一样,情绪的冲击和情感的升华只会更真实深刻。而不是现在这般强行煽情无休无止,让人感到疲劳尴尬。

可能导演只怕观众不知道,我这电影就因为这场戏而审查受阻的。毋庸讳言,审查真的不尽人意。但有些导演的本事和脑子,还真不一定是审查这口锅给砸坏的。

自己屁股坐歪了,摔倒了不能怨椅子。

《八佰》电影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它的上映,能让一些年轻人知道了哪怕是十分轻浅的历史事件和爱国感情,也是一件功德之举。至于电影的艺术品质,那就另当别论,真的不谈也

⑥ 八百壮士最后的结局

感谢邀请

《八佰》将壮烈历史再现,人们才再一次看到淞沪会战落幕之时一道耀眼的光芒曾经划过上海。那么八百位战士最后结局,又是如何?


而在1942年,光华门外孤军趁其日军不注意,大部分逃走,先后小茅山藏几天,上官志标带着一部分人留在当地参加游击队,而剩下的绕道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回到陪都重庆。

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胜利从全国各地回到上海幸存者还有一百多人。

在新几内亚的36名也随后被澳洲政府派军舰回到上海,100多名战士最终一起回到上海继续在四行仓库搭棚,为谢晋元守灵。

随着内战爆发,这群士兵大部分都不愿意再战,有的当了车夫,有的当了警察,有的做了苦力。

随着历史的前进,这群战士也随后离世。

2010年,八百壮士最后的一名孤军战士杨养正在重庆去世,享年96岁。

此后,世间再无八百壮士。

四行仓库的八百战士,之所以被称之为英雄,他们的确在仓库与日寇们奋力对抗,视死如归。

而我们需要强调一点:

若真的需要歌颂八百壮士,请将他们的委屈也讲出来,究竟是谁让这些英雄们留守在四行仓库,丢了英雄性命。



⑦ 八百真实结局

部队通过垃圾桥,进入英租界的收容所。进入收容所后,部队被英军卸下武器,生活在极差的环境中,开始了四年集中营一般的孤军生活。虽然没有被日本人打败,却也就此远离了抗日的正面战场。

在这期间,谢晋元撰写了《谢晋元日记钞》详细记录下自己的生活。

1938年,随着孤军的事迹被各方媒体报道,英租界也成为了上海爱国市民的精神寄托,有很多人经常前往英租界,为孤军赠送物资,在上海沦陷一周年时,孤军营更是顶住了各方压力,在营地升旗以示纪念。

(7)电影八百的结局闯过桥头了吗扩展阅读

谢晋元率部在弹丸之地与穷凶极恶的日军激战四昼夜,打退敌人10余次疯狂进攻,毙伤日军200余人,用生命和鲜血奏响了一曲抗击侵略的壮丽凯歌。

在日军铁蹄下,已陷于孤岛的数百万同胞,从八百壮士身上,找回了民族的尊严与气节,找回了振奋的信心与力量。"拿八百壮士做榜样。

中国不会亡,不会亡,不会亡!"这首歌,从沦陷的上海吼出,唱遍大江南北。铮铮铁骨的八百壮士,对于身处黑暗困于孤岛的上海人,就像一盏长明灯,看着它,便坚定了抗日的必胜信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八百壮士

⑧ 淞沪会战八百壮士结局怎样抗战

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

——李家钰
最近大热的电影《八佰》的原型就是当时抗击日寇的四行孤军。在淞沪会战的失败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这些人依然奋战到了最后一刻,用自己的生命阻挡日军的脚步,捍卫中国的尊严。

然而,这些一片赤诚的的将士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结局。他们的领导者谢晋元没有死在杀敌的战场上,却死在了叛徒手下,而这支孤军的生活也算不上惬意。

最后的孤军

1937年,8月,炎炎盛夏里,日本人密谋着令人胆寒的阴谋,要进军上海。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呢?军阀们为了自己的地盘和利益彼此攻打;士兵手里的枪比烧火棍还少;黑社会横行于社会上甚至登堂入室;普通人认识的字比地上的星星还要稀少;工厂里生产的钢铁少到造一条铁路都难。

而看到这样的中国以后,日军狂妄了起来,扬言要三个月征服中国。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即便是这样的中国也没有臣服于他们的打算,那些看起来极不起眼的人也能为了这个国家拼命的。

于是,光是淞沪会战他们就打了整整三个月,而就在他们终于进入上海之后,迎接他们的不是一个温柔的城市,而是一支拼上了命的孤军:谢晋元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88师,524团,人数不多,四百余而已。

当时的上海已经守不住了,沦陷是必然的结局。但是中国的其他地方还要继续打下去,主力必须到其他地方继续打下去。于是这八百个人站了出来,守在四行仓库,要拖住日军拖出一条生路来。

谢晋元临危受命,面对这必死的任务,他没有退后,只是安顿好自己的父母妻儿,在家与国之间做出了唯一的选择。在和妻子告别的时候,他说过"身为军人,为国效命就不能顾家",无奈把家中的责任都交给了妻子。而这也是他与家人最后一次见面。

当时,租界的英军询问他们的人数,为了虚张声势,他回答了八百这个数字。实际上当时跟随他的,只有414人。此后,战斗中负伤被送出的伤兵也把这个说法延续了下去,而这就是后来"八百壮士"的由来。

而这四百人要面对的是日军王牌的第三使团。

他们的战斗除了给主力部队争取时间之外,还起到了鼓舞当地居民的作用。当时,很多居民隔着一条街为这支孤军加油助威,向他们报告日军的行踪。在日军切断仓库供水以后,居民们还自发给他们送来补给。一个十岁的女孩杨慧敏还爬过一段管道送来一面旗帜。

英雄的落幕

10月29日时,这场战斗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租界里的英、美等国害怕被战火波及,就联合起来向国民政府递交了一封希望"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战的请愿。至于蒋,他当时还抱持着国际调停的希望,再加之以当时的四行孤军已经完成了战略目的,便下命令让其撤军。

此时,日军也因为四行孤军作战之勇猛心生退意,认为对方可能有上千人,继续交战损失过大,就同意谢晋元撤军,并没有做出太多阻拦。

当时的谢晋元还想继续战斗下去,拿出自己临行前立下的军令状,说要抗战到死。但是,军人要服从命令。最后他还是选择了撤退,经过垃圾桥进入了英国人的收容所。

英国人只是害怕被战火波及,对这支中国军队当然不会有多少好感,收容他们以后也几乎没有提供什么帮助,只是哄骗威胁他们卸下武器后提供了一个条件极差的生活场所。

在这样受尽欺辱的生活环境下,谢晋元等人并没有绝望。为了鼓舞当地的居民,他们还每天按照军中的方式生活,每天早起,操练、比赛、锻炼身体,而且还要给士兵上文化课。除此以外,他们还开垦了土地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

也正是这段时间,还叫杨得余的杨养正学会了唱《正气歌》。

随着各方媒体的报道,孤军成为了很多人的精神寄托,经常有人来给他们送东西。在上海沦陷一周年的时候,谢晋元还带着军人们在营地里升旗以示纪念。而他们的光荣很快也引来了小人的觊觎,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汪伪政权很快前来诱降。

当时,汪伪政权给出了陆军总司令的头衔,希望谢晋元屈服于名利从此开始为他效命。收买不成后,他动用了更加卑鄙的手段,收买了四个叛军。

1941年4月24日,孤军们向往常一样准备早操。而这四个叛军故意迟到,在谢晋元训斥他们的时候突然掏出匕首、铁镐等凶器,残忍杀死了这位英雄。

25日,谢晋元的追悼仪式在上海举行,这位31岁的抗日英雄被追授为陆军少将。

散落四方的壮士

八百壮士是一支忠诚而勇敢的军队,在收容所里时他们一直牢记着自己中国人的身份,时刻不忘。当时,白俄的士兵把他们的旗帜抢走,不让他们升旗。这些人在谢晋元的带领下每天看着光秃秃的旗杆,在心里升起祖国的旗帜。

谢晋元去世后,他们依然在收容所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1942年夏天,几十名孤军被送到南京孝陵做工。其中,万连卿等人逃出后加入赴缅甸远征军,继续战斗下去,抗战胜利后退役,回到家乡成了一名小警长。

第二年,南京孝陵逃出的二十八人全部参军,在新四军、游击队里继续和日军战斗到底。而同样是这一年,又有一百余人被送到安徽做苦力,其中逃出的三十余人想要参军。而这三十个人的代理团长雷雄死于猩红热,在河北结束了他的生命。

杨养正等二十人艰难到达重庆后,得知军队已经不可能再恢复建制,只能遗憾退役。后来,他留在了残疾军人教养院,再也没能重返战场。

除了这些逃出来的人以外,其他人中有一部分被带到海外,直到1947年才有人返回了中国。而那些没能回国的人最终只能葬在异国他乡,墓碑上还刻着当时的国旗。

八百壮士为了抗击外敌付出了他们能付出的一切,而正是他们这样的人撑起了中国的脊梁,让中国一次又一次地站了起来。

阅读全文

与电影八百的结局闯过桥头了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阿凡达英语版电影 浏览:431
电影里有深度的英文短句 浏览:824
朋友2电影结局什么意思 浏览:119
水车大电影 浏览:539
凯莉布鲁克在线电影大全 浏览:727
电影下线英文怎么表达 浏览:862
小孩电影吻戏图片 浏览:282
所有可以安装电视的电影播放器名字6 浏览:948
全英语的电影名字大全 浏览:267
有什么龙电影下载网站 浏览:977
擎天柱g1电影图片 浏览:922
父亲变丧尸是什么电影 浏览:295
一部讲大学爱情的电影 浏览:295
法国电影狗与小孩的故事 浏览:869
无锡荟聚电影院 浏览:100
一部兴奋的电影英语怎么说 浏览:386
台湾电影大师有哪些 浏览:862
前田阳菜爱情电影网 浏览:241
电影院情侣包间可以吗 浏览:614
外国那部电影音乐好听 浏览: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