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 (叶问)最后的字幕说的什么
叶问拒绝屈服于日军的威吓,并用双拳唤起中国人的团结心。负伤的叶问在好友周清泉的协助下,成功与妻儿逃离佛山。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取得胜利,结束了长达八年的抗战。1949年,叶问宗师驻居香港,并在九龙饭店职工总会开办第一个咏春拳术班,开展了宗师人生新的一页。1967年,叶问宗师终完成其晚年在最大心愿,创办了咏春体育会,集合一众同门齐心发扬【咏春拳】。咏春拳发展至今,已是世界知名拳术,叶问宗师的徒子徒孙,累计已经超过二百万人,咏春弟子人才辈出,当中就包括了一代武打巨星——李小龙。
⑵ 《叶问》观后感(1000字)
这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故事,一场打败日寇、扬眉吐气的电影。民国时期的广东佛山,是南方习武的圣地。叶问潜心钻研武学,所练咏春拳刚柔并济、功守兼备,拳快而绵密。他与泰山拳馆主廖师父闭门切磋轻松取胜,后打败自视无敌的北拳高手金山找,自此扬名立万、誉震佛山。好景难常在,日军铁骑南下,天下生灵涂炭,原本夜食无忧的叶问苦于谋生,落魂街头靠做苦力、典当家业维持生计。同胞的残死,激发他身上的浩然正气,来到日本武馆以一敌十,最终打败日本高手,赢得华人山呼海啸般“叶问,叶问”的呐喊。这样的过程,是对《精武英雄》的再度演绎;这样的结局,是对《霍元甲》的完整克隆。甚至我都联想出最后的结局,叶问的老婆孩子回归最后的比武,日军的翻译帮助也问挡住了子弹。只是我没有想到的是,日军军官被翻译爆了头。
说实话,前几场打斗我一直觉得不过瘾,有种憋不出来的感觉,甄子丹给人的感觉一直是留着一手,直到踢馆开始,真正的“拳拳到肉”开始了,尤其是叶问1V10那场。把日本打骨折的配音加仇恨宣泄,血花乱溅的感觉真的很逼真。甄子丹每次快速出拳打在敌人身上,看得ZTMD过瘾。好久没这种感觉了,自从卧虎藏龙以来,英雄,十面埋伏,无极等无耻的跟风,基本我是被飞来飞去的人物飞晕了。就连霍元甲也没有给我这么强烈的视觉冲击。出拳!出拳!再出拳!夹在双腿间继续出拳!往一张脸死命打几十拳,而且都是在瞬间完成的。打的还是死日本鬼子,你说过瘾不过瘾,我是很过瘾。圣斗士的作者该来看一下,这才是天马流星拳。让人感觉到一丝暴力加一丝快感。总体来说片子很不错,剧情老套,但很振奋人心。我记住了叶问最经典的话,叶问1V10结束后,三蒲问他叫什么?叶问回答说,我只是个普通的中国人。
值得一提的是,《叶问》给观众留下深刻的武打印象的同时,导演还在片中紧张激烈的打斗戏间隙,加入了一些轻松幽默的台词和情节,让观众忍俊不禁。既然是贺岁片,“笑果”自然是少不了的。
“师傅不在家!”
樊少皇扮演的北方武师金山找南下佛山想开武馆赚钱,为了扬名立万在武馆街上挨个儿踢场子,将几位馆主打得落花流水,然后挑衅地望向下一家武馆旁观的弟子,早已看得目瞪口呆的徒弟灵光一闪,慌忙脱口而出五字真经。
“世上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女人的男人!”
金山找为了证明自己厉害,跑到叶问家里挑战。叶问在妻子面前不愿出手,金山找嘲笑他怕老婆。甄子丹一本正经说出了这句台词,赢得影院观众的喝彩,我旁边的美眉就说了,现在哪有这么好的男人啊。
“妈妈说,你再不出手家里东西就全碎了。”
看到金山找武力挑衅,连叶夫人都忍无可忍同意丈夫比武,走进内室前在叶问耳边说了句“小心别打碎东西”。打斗开始甄子丹只守不攻,结果家里的花瓶、家具连连遭殃,这时,年幼的儿子骑着小车跑出来,穿过金山找和叶问之间,头也不抬地说了这句让全场“笑喷”的台词。
“你们侵略我们的国家,杀害我们的同胞,收回你的虚伪!”
这是非常深刻的一句话。有的人看完叶问觉得,其实三浦也没那么坏,不滥杀人,还很讲究公平,蛮有“武德”嘛。就是叶问的这句话,揭露了他们的本质。
“每个人要走的路,都是自己选的。”
对于金山找同学,对于他的一条道走到黑,我真的觉得很遗憾。
“走狗!”
“我怎么是走狗了?他们的死管我什么事?我只是一个翻译!我也要吃饭的!”
“吃饭?你看见你的同胞被人打死,你有没有尊严啊!”
“我没有,你有!你有好多啊,有本事你把他们都打死,打死十个一百个,打死一千个。。。。我只是个翻译,我不是走狗!!我是一个中国人!!!”
赞一下林家栋的演技,明年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有望了,一个香港演员能把翻译官的角色演的这么好,确实挺出乎我意料。
“中国的武术,包含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武德,也就是仁,推己及人。你们日本人滥用武力,利用暴力去欺压别人。你们根本不懂武术,不配学习中国的武术。”
⑶ 谁有关于《叶问》的观后感
《叶问》之问:武者何为?
《叶问》绝对值得让你连续去电影院看两遍。第一遍,看眼花缭乱的功夫,因为电影票的价值全都化成了以秒计时的拳脚之间;第二遍,看功夫背后的芸芸武者,他们用短暂或跌宕的人生画出一个暴戾的问号:世事无常,武者何为?
影片的前三分之一片段,以轻快诙谐的情节带出了一群抗战前夕中国民间武林的众生相。当时号称武术之乡的佛山,拜师学艺切磋技艺成风,其中当然也不乏门户之见、高下之争。在这不长的篇幅中,对武痴迷者有之,以武撑门面者有之,用武征服他人者亦有之。而故事的主角叶问,在这熙熙攘攘的武者之中,却是一个虽爱武却无争、既内向且谦和的一流高手,同时还是个爱家顾家、“尊重老婆”的富家子弟。在这种生活大背景下,习武纯粹是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展现了草根的野性和谐趣。以金山找为代表的北派武学带来的威胁,算是本段戏剧冲突最为激烈的一幕,却也在叶问的鸡毛掸下,以最家常的方式被消解,并在众多武者的追星狂欢中落下喜剧的幕布。
教科书翻开民族的悲剧页面。传记电影往往用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来制造人物命运的转折,叶问以及他的同辈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陷入了无用的境地。在武器强于武功,铁骑践踏武技的年代里,武者们的焦虑、彷徨、痛苦和无奈,使他们走上了不同的意义追求道路。但也正是在故事发展的这个节点上,暴露出了香港电影一向力不从心的编剧水准。金山找的角色定位是个败笔,这个早先鲁莽憨厚的北方汉子,后来成为山贼不说,还匪夷所思地向日军出卖叶问(这个情节据说被删了,但我们从李钊的舍命提醒中可以获知)——这种突兀的性格转变、不知所踪的人物去向,还表现在武痴林兄弟的经历上,此不赘述。如此糟糕的副线设计让一众武者的生态展现差点让本片又成了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版本。
幸好我们还可以看看廖师傅的表现。这个长相富态的中年人,算是片中国产武师的第三号人物。心高气傲又带着点小市民习气的他,现在也要为了一日三餐而与日本人比武。他的处境同样也是其他武者所必须面对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被这些“粗人们”转化为既能痛打日本人、又有机会填饱肚子的实用主义和冒险主义行动。廖师傅最终死于日本人的冷枪之下,也间接地死于他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性格缺陷。他的死,加剧了习武者追求功利性的迷失:武功再好也挨不过一枪,武者何为?
叶问深知这一点,也因此感到茫然和失落。一身的上乘功夫,却只能去挖煤来换取一块烤地瓜,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同胞惨死而无力施救。他对妻子说 “我很没用”的时候,眼神绝望地快要死去。这里是电影最打动我的地方,也预示着叶问将带着困惑重新上场,去扮演一个本不该由他扮演的英雄角色。看到这里,很自然会涌起观看李连杰版《霍元甲》时的期待:集民族仇恨于一身的民间武术宗师,是否又将以一场酣畅淋漓的悲壮武打让我们再次经历爱国主义高涨的精神洗礼?
然而,《叶问》终究不是抗战版的《霍元甲》。决战的前一晚,他似乎解开了许多曾经解不开的心结:是该一心习武还是尊妻教子?是该独善其身还是尽传所学?是该以身殉国还是隐忍不作?中华武术的价值在哪里?国人习武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民族大义是什么?国家伦理是什么?在人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时代,一身的武学精髓又将如何发挥作用?……电影中,叶问自己的回答是儒家的“仁”。但我以为,一个“仁”字还不足以让他满意,因为在轻松打倒日本人之后,影片给了一个煽情的慢镜,我们看到此时的叶问依然茫然,面对着欢声雷同的同胞,他会在想些什么呢?
影片来不及给答案了。中枪、人潮、抢救、逃亡……几行字幕伴随着历史照片交代了宗师的后半生广收徒弟、光大武学的历程。武者何为?《叶问》除了给我们带来咏春拳的精彩表演外,还抛给了我们这个存在主义式的严肃命题。我们的传统武学,被好莱坞拿去用威亚和电脑缔造了“功夫之王”,喜欢“拿来主义”国产导演又活学活用地制成了诸多烧钱大片。当武打成为特技和噱头后,张彻时代以“武”打出男儿热血和侠气的电影匆忙退场。如今,《叶问》艺术地再造了一个热爱武术如生命的一代宗师形象,并试图唤醒我们对中华武学的真正回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叶问》当之无愧地称得上近年来最好的功夫片。
《叶问》:咏春之美
前言:《叶问》的最大看点就是看甄子丹打咏春。咏春之美,外柔内刚,击打到位。拳拳直指对方的重要部分,往往一击即中,亦可重可轻。全民练武的场面也诙谐有趣,不可谓不美。
《叶问》比起讲述黄飞鸿、陈真、霍元甲等武学前辈的传纪片或者动作剧情片来讲,有了很大的进步。故事模式有改变,不再执着于从弱变强,思想变化的过程;人物表演有进步,从高大全到平民化;动作设计有创新,钢丝少了,遵循物理定律的镜头多了。最值得品味的地方自然是本文所述的咏春之美。
全片有五场大的动作戏是甄子丹的武打,这五场戏各自施展出咏春的不同特质,同时也恰到好处为剧情发展铺垫下良好的基础。
亮相
人的手臂包括有上臂、前肢、手腕、手指等等,这些部分由关节链接,从上臂到手指,自由度越来越多,灵活性逐渐增强,上臂的转动半径虽然很大,发力也由身体至上臂,但论击打的准确还是得用手腕发力至指尖,尤其是一开始将手枪拆解一段,充分显示出了咏春的特点在于手腕的转动以及力的集中。
第一次打咏春是廖师傅上门单挑叶问,显然这是一次朋友间的切磋。廖师傅虽有一些瑕疵,但本质上是个好人。叶问的拳法主要以手腕转动掌击前胸为主,平时除了知道太极以外,咏春这种同样是外柔内刚的拳法如同一次全新的视觉经验呈现在我们面前。廖师傅的大开大合的廖家拳遇上了咏春拳,真如大象碰着老鼠,无处可逃。廖师傅踉踉跄跄的窘态被武痴林的弟弟沙胆源撞见,进而引发了之后茶楼一众人物的出场,并暗示了人物走向。这一场亮相摆脱了为打而打的传统戏路。
惩恶
“北方拳”的代表来佛山武馆街踢馆,最后自然是叶问来收拾残局。这一次的动作设计秉承了成龙大哥的风格,风趣幽默。小屁孩儿骑着自行车哐当出现在两个人之中,说了一句,爸爸,妈说你要是再不出手的话,家里的东东都要被打烂了。观众顿时乐了,在这之前,猛人已经打破了两个花瓶,甄子丹那无奈的眼神加上猛人那句“我赔!”已经让观众乐不可支,这次小孩的出现更是锦上添花的设计。甄子丹在这一场中也较多地用到了腿法,咏春拳主要在拳,至于有没有腿法我不甚了解,但知道甄子丹的人都知道他腿功了得。导演自然少不了加上几招腿功。学习成龙大哥的地方还有鸡毛禅子的运用,其中妙处也是体现了咏春之柔,和猛人的大砍刀形成强烈的对比
这一场戏主要是树立叶问在乡里间的威信,之后街坊争相送物品让影片多了许多温情。同时介绍了一下猛人。
复仇
这一场以一打十的戏最猛烈但用时最短。叶问眼见廖师傅惨死,毅然挺身而出,一个挑十,这一场更多是手腕和上臂的扭技和快速的拳击。咏春由阴转刚,拳拳到肉,掌掌生风,甄子丹表演中常见的眼神和嫉恶如仇的表情又一次再现银幕,虽然这个道场的设计有点模仿李小龙,但是甄子丹的表演绝对不同李小龙,李小龙有傲气,甄子丹是底气。十个日本人非死即伤,,尤见最后一个日本人。眼睁睁地被打个半死。
这是全片的第一个高潮,三浦将军见识了叶问的功夫。也是全片的转折点。
重情
在棉花厂一段,再次用到了兵器,但是兵器只不过从短的鸡毛禅子换成一根长竹竿。这又是甄子丹的表演时间,这里根本上与咏春无关。与咏春有关的是前面全民练咏春一段,也是叶问意识到开武馆的重要性的起始。回头说这一段中,主要是用来煽情的,也就是前面失踪的沙胆源成了猛人的跟班。甄子丹这里的技法都是点到即止,皮肉之伤而已。
高潮
最后与三浦将军的对打,很多人觉得不过瘾,我也觉得不过瘾,但也许叶伟信认为叶问本来武功就比三浦要高,没必要先搞个反派先占优势的老梗。
⑷ 求叶问的读后感 适合初中生 300字即可
今天,是《叶问》第一天上映,我也去看了一下,片子还是很不错的,文武兼修。
一开始,是一九三五年,虽然其时中国已然千疮百孔,摇摇欲坠,但在广州佛山,仍算得上家家富足,衣食无忧。
这时的叶问,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少爷,他有美丽的妻子有乖巧的儿子,有佛山第一的咏春拳,在尚武的佛山当地,他就仿佛一个大众偶像一个平民英雄,尤其在他打败了北方武师金山找之后,他在当地的声望达到了巅峰,每个人都认识他,都喜欢他崇拜他,走在街上,大家会主动和他打招呼,会以和他说话为荣。
他温文尔雅,平易近人,他会给上门挑战的武师面子,他衣食无忧家住大宅,所以他无需开馆收徒,他有漂亮的老婆,他有些惧内,虽然他自己说,那是尊重。
然后,风云突变,时代的洪流不可阻挡地冲向佛山。
一九三八年,佛山沦陷了。
叶问失去了大宅,失去了富裕美满的生活,他甚至无法让妻儿吃饱,这里不能不说的是,他的老婆实在是一个理想的妻子,她在和平时期或许会偶尔耍耍小性儿,但当灾难已至,就会成为一个默默陪在你身边支持你的好女人。
叶问站在街上,周围是饿死的被日本人杀死的同胞,没有人能吃得饱饭,另一边,日本人耀武扬威。
他并非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抗日战士,他只是妻子的丈夫是儿子的父亲,他只想守护,自己的家庭。
所以他脱下华服去挖煤,只为了给妻儿省下一个地瓜。
这段情节,让我想起了罗素克劳的《铁拳男人》,但克劳不过是面对萧条的经济,而叶问面对的是,是战争,是日本人。
有人说,电影里的三浦人还不错,起码不像那个眼镜一样惹人痛恨,但正如叶问所说,收起你的虚伪。
一个人,他占了你家杀了你的亲人烧了你的房子,而他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相反,他引以为荣。他看着你,就像看着猪狗牛羊,他之所以没有杀你,只是因为他觉得你足够渺小,他觉得,他不值得为了猪狗们生气,他看着你屈服而心生满足。
这样的人,他自以为是武士,却早已失去了武者的尊严。
所以,最后,当他在擂台上面对叶问,毫无还手之力,像木桩一样被打。
就如我们中国人所讲究的,练武即练心,所以叶问才显得无比强大,战无不胜,但当他打赢了擂台,打败了日本人之后,他的心却变得无比迷茫。
他看着台下疯狂欢呼的同胞,他有些目眩,为什么这些人当初可以对同胞的死无动于衷,现在却如此兴高采烈;为什么他们可以轻蔑地说别人是汉奸,却丝毫不认为自己的麻木不仁卑躬屈膝是一种罪恶。
就像那两个看热闹的武师,他们为了一袋米失去尊严,却可以毫不在乎地骂曾保护他们的翻译是汉奸;他们看着反抗的武师像狗一样被打死,自己却对着日本人伏倒在地。
叶问明白,他赢不了,虽然他天下无敌,但他赢不了,因为他的敌人不是武师,甚至不是枪炮不是饥饿不是日本人,他的敌人,是那个名为时代的怪兽。
他能打倒一个三个十个日本人,但他打不了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因为他孤身一人。他放眼四望,似乎四处都是支持他的同胞,他们为他欢呼为他庆祝为他咒骂着日本人,但他们,不会去战斗。
所以在片尾,天下无敌的他也是逃到了香港,他曾抱着一死的决心站上擂台,他打倒了对手却敌不过时代,所以最后他只想,保护好自己的妻儿。
你曾生活美满,
你站上你命中的擂台,
你知道你天下无敌,
你看着你的对手你知道他不堪一击,
你看着你的观众你知道这已是你的夕阳黄昏,
他们对你说,你可以选择,选择死,或是屈辱的活下去,
但你却知道你别无选择,
因为你天下无敌,
因为你孤身一人。
⑸ 叶问观后感!!!
叶问,我本对这人毫无知晓,但是我通过电影《叶问》后,对这人有些了解,我是一个生活在90年代后的,我们现在的生活跟以前相比,真是差距千里,《叶问》这一部电影充分的体现了旧社会人们生活水平与遭受到国外人的侵略痛苦。这一部电影,我是带着愤怒而又高兴的心情看完的,愤怒的是当时的旧社会不公平与侵略者的野蛮,开心的是我们中国人团结,坚强,有骨气。
叶问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有着妻儿,他热爱武术,生活过的很平常,常常还会为了炼功而忘记陪自己的妻子与他那可爱的儿子,在电影里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我不是怕老婆,我是尊重老婆”。这充分的体现了当时叶问对他的妻子是多么的尊重。
然而。就在1937年的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了,可恶的日本人大举侵入我们的土地,令我们中国人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在1938年10月,佛山沦陷,日军大肆破坏厂房,设备和楼宅。拥有30多万人口的佛山,仅仅只剩下七万余人,全市亦保存十多个作坊继续生产。。而叶家大豪宅亦遭日军霸占,用作日军总部,叶问一家三口无家可归。生活苦困。
叶问一家三口找了个简陋的房子住了下来,而此时家里没有米了,叶问于是拿着他那心爱的怀表拿去换成米,在卢沟桥事变还未发生前,叶问在当地已经有相当高的名声了,因为他为佛山人打败了外来踢管的人,所以米铺老板就多给了他些米。生活简朴的过着,他为了帮助家里能有点经济来源,于是到一家煤矿帮助挖煤,在挖煤厂他碰到了以前要好的朋友,也是习武之人,但是这个好朋友始终永远都再见不到他了。。因为被当时黑暗的日本人拉去比武,被日本人活活的打死。可恨的是廖家拳法的创始人挑战他们日本人三个,但是没有打过那三个可恶的日本人,当他拿起日本人给他的米后,“碰”的一枪。。。。他也永远的离世界而去了。。 虽然输了,但是他为我们中国人赢回了尊严。就在叶问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一骨怒气从他身上散发出来,大声的喊着:“我要挑战十个。”不堪一击的日本人被叶问打的满地爪牙,一个个狼狈的躺在地上。而当时日军领头人物“佐藤将军”见叶问武艺精湛。想要他继续再来比武,佐藤将军让翻译给叶问他的话。而翻译正是当年崇拜叶问的一个地方治安队队长。叶问很有骨气的说:“我不是为这些米来的。”而佐藤继续追问他的名字后,他说:“我只是个中国人”。而此时翻译跟佐藤说:“他说他会再来的,他说他叫叶问”。其实这个翻译也是很有骨气的,只是在当时的局势下,他不得不这么做,也许他会被人说成走狗,但是他始终是个中国人,在继续观看后。佐藤因为找不到叶问,把翻译打了个半死,而翻译却帮助叶问找藏身地,帮助他们一家人,摆脱日本人的搜查。但是始终躲不过日本人的搜查,日军在一家绵织场找到了他,而这个绵织场是他以前一位非常友好的朋友开的。他的名字叫:“周清泉”
叶问被日本人带走后。周清泉帮助叶问把他的妻子和儿子都带到台湾去,而就在此时,叶问的妻子哭着喊着说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比武了,周清泉又回到了比武现场。
在比武的前一天,佐藤旁边的一个助手威胁叶问,如果这场比武你赢了,我就一枪毙了你。切切相反叶问在比武的时候把佐藤将军打死了,而佐藤将军的助手拿起枪一枪打中叶问胸部上前方,就在这一幕。。。我惊住了。仿佛我当时就在现场,不愿意看到这一幕发生。幸好的是叶问的好友与妻子在现场,急时把他救走。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取得胜利,结束了长达8年的抗战。
1949年叶问宗师居住香港,并在九龙饭店职工总会开办第一个咏春拳术班,开展了宗师人生新的一页。
1967年叶问宗师终完成其晚年最大心愿,创办了咏春体育会,集合一众同门齐心发扬『咏春拳』,咏春拳发展至今已是世界知名拳术,叶问的徒子徒孙,累计超过了200万人,咏春弟子人才辈出,当中就包括了一代武打巨星----- 李小龙。
写下此篇观后感是为了纪念旧社会的恶劣,国外军人的野蛮与霸道。我虽是出生在90年代,但是我拥有一颗爱国的心,拥有中国人应该有的骨气!最后希望各位中国人能平平安安,幸福一生!
参考资料:http://bbs.17173.com/topics/2444/200901/03/19774,1.html
⑹ 电影 《叶问》观后感
这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故事,一场打败日寇、扬眉吐气的电影。民国时期的广东佛山,是南方习武的圣地。叶问潜心钻研武学,所练咏春拳刚柔并济、功守兼备,拳快而绵密。他与泰山拳馆主廖师父闭门切磋轻松取胜,后打败自视无敌的北拳高手金山找,自此扬名立万、誉震佛山。好景难常在,日军铁骑南下,天下生灵涂炭,原本夜食无忧的叶问苦于谋生,落魂街头靠做苦力、典当家业维持生计。同胞的残死,激发他身上的浩然正气,来到日本武馆以一敌十,最终打败日本高手,赢得华人山呼海啸般“叶问,叶问”的呐喊。这样的过程,是对《精武英雄》的再度演绎;这样的结局,是对《霍元甲》的完整克隆。甚至我都联想出最后的结局,叶问的老婆孩子回归最后的比武,日军的翻译帮助也问挡住了子弹。只是我没有想到的是,日军军官被翻译爆了头。
说实话,前几场打斗我一直觉得不过瘾,有种憋不出来的感觉,甄子丹给人的感觉一直是留着一手,直到踢馆开始,真正的“拳拳到肉”开始了,尤其是叶问1V10那场。把日本打骨折的配音加仇恨宣泄,血花乱溅的感觉真的很逼真。甄子丹每次快速出拳打在敌人身上,看得ZTMD过瘾。好久没这种感觉了,自从卧虎藏龙以来,英雄,十面埋伏,无极等无耻的跟风,基本我是被飞来飞去的人物飞晕了。就连霍元甲也没有给我这么强烈的视觉冲击。出拳!出拳!再出拳!夹在双腿间继续出拳!往一张脸死命打几十拳,而且都是在瞬间完成的。打的还是死日本鬼子,你说过瘾不过瘾,我是很过瘾。圣斗士的作者该来看一下,这才是天马流星拳。让人感觉到一丝暴力加一丝快感。总体来说片子很不错,剧情老套,但很振奋人心。我记住了叶问最经典的话,叶问1V10结束后,三蒲问他叫什么?叶问回答说,我只是个普通的中国人。
值得一提的是,《叶问》给观众留下深刻的武打印象的同时,导演还在片中紧张激烈的打斗戏间隙,加入了一些轻松幽默的台词和情节,让观众忍俊不禁。既然是贺岁片,“笑果”自然是少不了的。
“师傅不在家!”
樊少皇扮演的北方武师金山找南下佛山想开武馆赚钱,为了扬名立万在武馆街上挨个儿踢场子,将几位馆主打得落花流水,然后挑衅地望向下一家武馆旁观的弟子,早已看得目瞪口呆的徒弟灵光一闪,慌忙脱口而出五字真经。
“世上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女人的男人!”
金山找为了证明自己厉害,跑到叶问家里挑战。叶问在妻子面前不愿出手,金山找嘲笑他怕老婆。甄子丹一本正经说出了这句台词,赢得影院观众的喝彩,我旁边的美眉就说了,现在哪有这么好的男人啊。
“妈妈说,你再不出手家里东西就全碎了。”
看到金山找武力挑衅,连叶夫人都忍无可忍同意丈夫比武,走进内室前在叶问耳边说了句“小心别打碎东西”。打斗开始甄子丹只守不攻,结果家里的花瓶、家具连连遭殃,这时,年幼的儿子骑着小车跑出来,穿过金山找和叶问之间,头也不抬地说了这句让全场“笑喷”的台词。
“你们侵略我们的国家,杀害我们的同胞,收回你的虚伪!”
这是非常深刻的一句话。有的人看完叶问觉得,其实三浦也没那么坏,不滥杀人,还很讲究公平,蛮有“武德”嘛。就是叶问的这句话,揭露了他们的本质。
“每个人要走的路,都是自己选的。”
对于金山找同学,对于他的一条道走到黑,我真的觉得很遗憾。
“走狗!”
“我怎么是走狗了?他们的死管我什么事?我只是一个翻译!我也要吃饭的!”
“吃饭?你看见你的同胞被人打死,你有没有尊严啊!”
“我没有,你有!你有好多啊,有本事你把他们都打死,打死十个一百个,打死一千个。。。。我只是个翻译,我不是走狗!!我是一个中国人!!!”
赞一下林家栋的演技,明年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有望了,一个香港演员能把翻译官的角色演的这么好,确实挺出乎我意料。
“中国的武术,包含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武德,也就是仁,推己及人。你们日本人滥用武力,利用暴力去欺压别人。你们根本不懂武术,不配学习中国的武术。”
叶问,我本对这人毫无知晓,但是我通过电影《叶问》后,对这人有些了解,我是一个生活在90年代后的,我们现在的生活跟以前相比,真是差距千里,《叶问》这一部电影充分的体现了旧社会人们生活水平与遭受到国外人的侵略痛苦。这一部电影,我是带着愤怒而又高兴的心情看完的,愤怒的是当时的旧社会不公平与侵略者的野蛮,开心的是我们中国人团结,坚强,有骨气。
叶问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有着妻儿,他热爱武术,生活过的很平常,常常还会为了炼功而忘记陪自己的妻子与他那可爱的儿子,在电影里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我不是怕老婆,我是尊重老婆”。这充分的体现了当时叶问对他的妻子是多么的尊重。
然而。就在1937年的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了,可恶的日本人大举侵入我们的土地,令我们中国人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在1938年10月,佛山沦陷,日军大肆破坏厂房,设备和楼宅。拥有30多万人口的佛山,仅仅只剩下七万余人,全市亦保存十多个作坊继续生产。。而叶家大豪宅亦遭日军霸占,用作日军总部,叶问一家三口无家可归。生活苦困。
叶问一家三口找了个简陋的房子住了下来,而此时家里没有米了,叶问于是拿着他那心爱的怀表拿去换成米,在卢沟桥事变还未发生前,叶问在当地已经有相当高的名声了,因为他为佛山人打败了外来踢管的人,所以米铺老板就多给了他些米。生活简朴的过着,他为了帮助家里能有点经济来源,于是到一家煤矿帮助挖煤,在挖煤厂他碰到了以前要好的朋友,也是习武之人,但是这个好朋友始终永远都再见不到他了。。因为被当时黑暗的日本人拉去比武,被日本人活活的打死。可恨的是廖家拳法的创始人挑战他们日本人三个,但是没有打过那三个可恶的日本人,当他拿起日本人给他的米后,“碰”的一枪。。。。他也永远的离世界而去了。。 虽然输了,但是他为我们中国人赢回了尊严。就在叶问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一骨怒气从他身上散发出来,大声的喊着:“我要挑战十个。”不堪一击的日本人被叶问打的满地爪牙,一个个狼狈的躺在地上。而当时日军领头人物“佐藤将军”见叶问武艺精湛。想要他继续再来比武,佐藤将军让翻译给叶问他的话。而翻译正是当年崇拜叶问的一个地方治安队队长。叶问很有骨气的说:“我不是为这些米来的。”而佐藤继续追问他的名字后,他说:“我只是个中国人”。而此时翻译跟佐藤说:“他说他会再来的,他说他叫叶问”。其实这个翻译也是很有骨气的,只是在当时的局势下,他不得不这么做,也许他会被人说成走狗,但是他始终是个中国人,在继续观看后。佐藤因为找不到叶问,把翻译打了个半死,而翻译却帮助叶问找藏身地,帮助他们一家人,摆脱日本人的搜查。但是始终躲不过日本人的搜查,日军在一家绵织场找到了他,而这个绵织场是他以前一位非常友好的朋友开的。他的名字叫:“周清泉”
叶问被日本人带走后。周清泉帮助叶问把他的妻子和儿子都带到台湾去,而就在此时,叶问的妻子哭着喊着说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比武了,周清泉又回到了比武现场。
在比武的前一天,佐藤旁边的一个助手威胁叶问,如果这场比武你赢了,我就一枪毙了你。切切相反叶问在比武的时候把佐藤将军打死了,而佐藤将军的助手拿起枪一枪打中叶问胸部上前方,就在这一幕。。。我惊住了。仿佛我当时就在现场,不愿意看到这一幕发生。幸好的是叶问的好友与妻子在现场,急时把他救走。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取得胜利,结束了长达8年的抗战。
1949年叶问宗师居住香港,并在九龙饭店职工总会开办第一个咏春拳术班,开展了宗师人生新的一页。
1967年叶问宗师终完成其晚年最大心愿,创办了咏春体育会,集合一众同门齐心发扬『咏春拳』,咏春拳发展至今已是世界知名拳术,叶问的徒子徒孙,累计超过了200万人,咏春弟子人才辈出,当中就包括了一代武打巨星----- 李小龙。
写下此篇观后感是为了纪念旧社会的恶劣,国外军人的野蛮与霸道。我虽是出生在90年代,但是我拥有一颗爱国的心,拥有中国人应该有的骨气!最后希望各位中国人能平平安安,幸福一生!
⑺ 关于爱国电影的观后感
——观“南京,南京”有感
2009年5月8日,应系党支部的号召和响应“改革开放六十周年”的系列爱国活动,我们学生党支部成员去了番禺电影院看了“南京,南京”这部电影。这是一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电影,有人唾骂也有人赞赏,,有人为此落泪也有人无动于衷。而我看过后第一反应是我必须问问老师,为什么要带我们看这样的电影,为什么让我的心一直揪着,眼泪一直流,一直难过……过后冷静想想,这或许就是老师想要的结果,因为我们觉悟了。
“南京,南京”,反应的是1937年日本进驻中国南京进行大屠杀的真实写照,惨绝人寰,或许电影对真实还有所保留,但是这已足够了,足够让我们了解历史,让我们体验当时处于战争悲惨的生活,战争的本质说到底是精神的折磨,它是一种文化在你的废墟上舞蹈。
当时的南京是我们的首都,我们的战争装备足于让日本人瞠目结舌!大量的德械装备,所配属的坦克在质量上远远胜于日本的铁皮坦克,还有数不清的弹药军械!可是影片的开头出现了这样的一幕:日军枕戈待旦,全身凝住,而城里是到处逃跑的百姓,挹江门下是仅剩不多的战士们在堵住城门,陆剑雄带着弟兄们对着冲过来的散兵游勇大声疾呼:“不准逃跑!不准弃城!”但是得到的回应是:“当官的都跑了!”于是胆小而无知的士兵向英勇正义的战士扑去,踩踏了他们的脊梁,蹂躏了他们的心脏!南京的街道上一个日军小队,5个人左右,小心翼翼的挪动着,路两旁是被绑缚或是吊死的人,赤裸裸的女性尸体,还有触目惊心的人头群。。。在一个破教堂也就是所谓的避难场所,成百上千的中国人面对几个手持武器的日本兵的反应竟然是选择投降!想象不到当时人的对战争是怎样的心态!教堂里是越来越多的举起了双手,当坐在父亲肩头的小女孩在看到他周围的同胞,他的亲人,他的叔叔阿姨都举起手来时,她做了人生第一个选择,慢慢的举起双手,高过头顶!这就是他先辈们教会他的!这就是他学到的第一堂课!没有抵抗,当敌人来临时,放弃抵抗,放弃挣扎,举起双手!是的,等待着的是,更多的屠杀与嘲笑!与对待牲畜般的行为!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十几个人就能控制几千人的原因了吧!但是想想我们现在呢?在面对困难和危险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又是什么呢?冷静!镇定!不是!更多的是逃避,放弃……要是我们处于当时的情景又会怎么样呢?会不会自杀?
在战争时期,人的求生欲望显得更加的明显,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中华民族,为了人民用自己的生命在搏斗着:
陆剑雄--国民党军官,典型的中国军人本色,视死如归,面对南京失守后带着剩余的士兵与日本鬼子对抗,最后还是英勇牺牲。
姜淑云--一个勇敢的中国女性形象,和拉贝先生在一起,与日本军作抗争,她尽全力去保护难民营的人,当她知道日本人要选一百名女人做慰安妇的时候,她的心比谁都还要痛,为了救更多的人她只有亲眼看着小江被拉走。在最后为了多救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士兵抓走,她知道她将失去尊严--被强奸,她对着角川说:杀了我。士可杀不可辱,宁愿牺牲也不能没有尊严。
江香君--小江,本来为了女人的形象,就算是被日本人认出来也无所谓的角色。后来被日军强奸,知道身为女人之痛,当姜淑云讲出日军需要一百名慰安妇的时候,她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她的恿气是为了能够让所有人换取更多的食物,带来生命,最后回眸的瞬间有可能知道一去不复返了。她是一个很悲惨的角色,不堪凌辱,最后赤裸裸地死去。
小豆子----很有小红军的感觉,从头到尾,只有他奇迹的生还,从陆剑雄出现,江淑云带着,到和老赵一齐,他是被角川放走的。最后笑到灿烂的小豆子让人感觉那么美好。
唐天祥--拉贝的秘书,懂一点点日语。成为拉贝秘书后算是替德国做事,可另一方面却是保护着家人;原来帮助着可怜的人民,可是后来为了生存下来却背叛了人民。到最后,出卖了人民并没有换来全家人过新生活,相反女儿死了,小姨子被逼做慰安妇也死了,唯有能保住的就是妻子和妻子肚子里的孩子,结果他放弃了跟拉贝先生走,而是以死来赎罪,是一个血肉鲜明的人物。最后临死的时候拒绝蒙住眼睛。直视死亡。仍微笑着告诉日本人:我老婆说她又怀孕了。
唐周氏--作为唐先生的太太,多多少少生活与感情有了很大的落差,本来是不愁衣食,最后却只有她能逃出死亡,人生是多么的悲哀,不过幸好肚子里还有一个存活的小生命,使她一定要有活下来的勇气。
角川--过去类似的影片,日本人全都是被人扔鸡蛋的角色,可是他却不一样,导演通过他来描述南京大屠杀,使我们认为有那样一个日本人并不十分可恨,这也是人性的表现。他作为日本军人不能不杀人,而面对自己杀过人,使他内心充满不安,从他的眼神里有时会看出作为士兵的茫然。他喜欢百合子,明知她是为了满足日本人需要而来到了中国,可他并没有嫌弃她,相反,从她那里还得到了些许的安慰。他看着小江被凌辱最后死去,他的内心可能更加挣扎。明明看到了姜淑云多救了中国人他却装作不知;当姜淑云被拉走时,望着他的眼神,叫他去杀死她时,他果然一枪杀死了,使她能有尊严地死去。最后他放走了小豆子和老赵,并对着同伴说了一句:活着比死更艰难吧!在他心里,看到的事实,不能承受,作为一个人不能没有了良知,看着这样的一切,心里的冲激比海水还多,比海还大,活着真的比死更难受,所以他一枪毙了自己。
整部影片都围绕着几个重要的人物来体现,“南京,南京”,血淋淋的披露了当时旧中国人民悲惨寂寥的生活。生命,人格,尊严,亲人……连生存的空间都没有更谈不上这些“奢侈”的东西了。一大片一大片的中国人在枪弹雨林中倒下,一群一群的中国人被埋在堆填坑,善良美丽的中国女性被强奸被欺辱致死……在那个年代,活着真的比死更艰难!这样的场面或许是历史上最悲惨的局面了,这样的场面怎么能叫人不动容,怎么叫人不伤心,但是伤心的同时我们又在做些什么……浪费时间,每天上网,抱怨上天的不公平,抱怨生活的困难,自杀,离家出走……好多好多的不满。或许真的该好好反思一下,好好的给自己的人生定个目标!
看过“南京,南京”都人都会有很大的感慨,也让我们联想到现在的生活,想到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走向和平繁荣,也给了我们提醒,提醒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为我们的国家民族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