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观看革命电影地雷战观后感

观看革命电影地雷战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08-15 05:45:59

㈠ 地雷战观后感

我昨天观看了革命电影《地雷战》,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电影里讲述日本入侵一个村庄,人们奋起反抗,用地雷消灭侵略者的故事。当时日本人带着先进的装备,成群结队的入侵,而村庄的老百姓连支枪也没有,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自制各种地雷,与日本鬼子展开多场周旋,打败侵略者。这是一场强与弱的战斗,天空中弥漫着阵阵的血腥味,一幅幅血流成河的场面展现在我的眼前,震撼我幼小的心灵。我不禁赞叹他们一战到底,不怕牺牲,永不放弃的精神。革命先辈是多么值得我们去学习。

《地雷战》是1962——01——01年上映的,是一部很老的抗日电影,但是一部很有教育性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是1942年抗日时期最艰苦的年月,抗日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强盗斗争的故事。

抗战时期,胶东根据地边缘村庄赵家村等,经常受到日本侵略者的袭击或扫荡,当时的黄村还是鬼子一个重要的据点,鬼子还在黄村的周围设了很多据点。弄得赵家庄人心惶惶,都逃进山里了。区武会的雷主任和赵家庄的民兵赵队长刚学会了使用地雷的本领。于是大家都开始使用地雷来和鬼子作战。因为上级发给地雷不够用,所以我们发明了石雷…,又给地雷的打法取了很多名字,如子母雷、连环雷、碎石雷…赵队长还把碎石雷叫做天女散花。

有一次,日本人想出了一个狠毒的办法,让老百姓先去踏地雷,就从驻地附近抓了一些老百姓,强迫他们牵着牲口在前面踏雷开路,敌人跟在后面。为了不伤害群众,我们发明了“长藤雷”,前面的群众走后,埋伏的民兵迅速引爆地雷,就这样,敌人被炸,老百姓却安然无恙。

之后,敌人陆地运粮也被地雷炸。海上运粮被民兵发现,民兵又用水雷炸。空中运粮矮了怕被攻击,高了又不能运,运来的大部分都投到民兵那里去了。从此以后,日军天天被炸,死伤无数。最后,民兵们终于获得了胜利。

电影结束了可我还沉浸在鬼子被炸的情景里,《地雷战》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勇气,明白了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知识宝库的大门始终是向我们敞开的!

前进吧,努力吧,每一位中华儿女,让我们共同携手创建一个和谐、安居乐业的中国吧!

㈡ 《地雷战》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地雷战》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雷战》观后感范文1

为保护自己,打击敌人,武区委雷主任组织赵家庄等村庄进行民兵联防。赵家庄民兵队长赵虎,发动群众制造了各种土地雷,布下雷阵,使日寇受到沉重打击。日军中队长中野从青岛搬来工兵,破坏民兵的地雷阵,并攻人赵家庄烧杀抢掠。赵总结失败的教训,进一步改进地雷技术,制造土化学雷,再一次重创日寇。

麦收时节,日军乘民兵农忙偷袭赵家庄,掳走村民,还让这些村民在前面膛地雷,迫使民兵放下武器。赵虎将计就计,巧设雷阵,在八路军支援下经过激烈战斗,解救了群众,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我躺在床上,一闭上眼睛就会在我的眼前,浮现出了村民们顶烈日、冒严寒,辛辛苦苦造地雷的场景。我仿佛听见了村民们在高喊:“响了一个,又响了一个!”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群鬼子被地雷炸得鬼哭狼嚎、血肉横飞……

当我看完《地雷战》后,我非常感动,也为我们国家感到骄傲!电影里,八路军为了保护国家,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不让其他国家侵略我们国家!于是,我们用铁雷来炸敌人!可铁雷用得差不多了,八路军便自己造石雷,有很多种类,有:天雷、水土雷、连雷、头发丝雷、飞雷等!这些雷炸得敌人落花流水、落荒而逃。连日本鬼子龟田吓得拔腿就跑,还是被我们炸死了!其他日本鬼子都被我们赶回日本了!

看了这部电影,使我了解了当年的抗日战争,了解了过去人民的智慧和抗日的艰苦。我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个抗日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那些人民英雄的聪明才智和高尚品格,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在学习当中,要向八路军那样克服一切困难,在生活中,要像八路军一样自强不息,在做一件事时,要像八路军一样自信十足,说到做到!

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将来建设好我们的国家。我们决不辜负先烈们的鲜血和希望,把我们的国家,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建设得更加美好!

《地雷战》观后感范文2

今天中午,我观看了一部电影《新地雷战--神勇小子》,我觉得非常感人。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小男孩麦包和中国人一起反抗日本侵略军的故事。村民用地雷炸鬼子,把鬼子炸的鬼哭狼嚎、血肉横飞。最终,敌人被我们打败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了解了抗日战争,那些勇敢的战士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来保卫我们的家园。他们不仅勇敢,而且很聪明,我也要多动脑筋,大胆发挥想象,才能在学习上取得成功。

作为小学生,一定要发奋图强,勤奋学习,把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

《地雷战》观后感范文3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神勇小子》,里面的角色有:麦包、三东、麦爸爸、麦爷爷、麦米、蔡丁、鬼子军官王八、汉奸萧春。故事讲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侵犯我国后,气焰嚣张,得意忘形,大肆宣传大日本必胜。

鬼子军官王八原以为小小的麦家村面对大量日军应该会束手就擒。可是,日军想错了!麦包的父亲已经组织了一支抗日队伍,麦包知道了这个情况也想参加,可是他爸说麦包年龄小,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在麦包的爷爷去梁城演出的时候,麦包也偷偷跟去了,但不辛被日本鬼子所抓。有个叫三东的共产党员卧底,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去营救,在三东的安排下,麦包听从党的安排,成了一个小小的卧底,经常给游击队传递情报。但是被他爷爷误会了。看了这部影片,我心里更是五味杂陈,一面因为看到日本鬼子的愚蠢而好笑,同时也为日本鬼子的行为而感到愤怒;另一方面,也因为麦包的机智勇敢而佩服。虽然到最后麦家村毁了,但与麦家村一同消失的也有日本鬼子。

所以我再次呼吁大家向神勇小子学习。

《地雷战》观后感范文4

“炸得好,炸得妙,炸得鬼子呱呱叫 ! ”今天我看了《地雷战》,下面我来给你们讲讲吧。这个故事发生在 1942 年抗日战争时期,那个时候日本鬼子占领了黄村,把那边变成了他们的根据地。八路军组织民兵团狠狠地反击小鬼子,他们用地雷炸得鬼子胆战心惊,仓皇而逃。但是因为当时地雷太少,他们就想方设法地制造“土地雷”——石雷、天雷、臭雷、子母雷、蝎子雷、夹子雷、土水雷、连环雷...... 其中最厉害的要数 “ 天女散花 ” 了,其实就是碎石雷。 民兵们把这些土地雷藏在锅里、井里、水里、还有凳子下面、树上面。鬼子一进村就等于进了地雷阵,鬼子被炸得抱头鼠窜,鸡飞狗跳。

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幕:鬼子用金属探测器测出民兵们精心埋藏的地雷。鬼子们顺利进村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抓走了很多乡亲们。民兵们又随机应变地发明了头发丝雷和长藤雷,布下了天罗地网,请鬼子们吃了一顿丰盛的“地雷宴”,炸得小鬼子们鬼哭狼嚎,魂飞魄散。特别是鬼子军官龟田看到一块写着“侵略者之墓”的牌子,奋力一砍,轰!一下子炸上了西天。最后鬼子全军覆没。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当年战争的艰苦,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智慧,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我祈求战争不再发生,让和平的光芒照亮大地。

《地雷战》观后感范文5

9 月3 日,抗日战争胜利70 周年纪念日那天,妈妈特地给我买了电影《地雷战》的VCD 光盘。一回到家里,我就迫不及待地放了起来。整整一个下午,我的眼睛都没有离开过屏幕。电影里那激烈紧张的情节,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夜已经很深了,我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我的思绪,仍沉浸在电影的场景中。眼前,浮现出村民们顶烈日、冒严寒,辛辛苦苦造地雷的场景。身边仿佛有村民们在高喊着:“响了一个,又响了一个!”又仿佛看见了一群鬼子被地雷炸得鬼哭狼嚎、血肉横飞……

电影中有这样一段“顺口溜”:“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转,躲在暗地打冷枪,埋好地雷远远看,鬼子挨炸又挨打,一个人影看不见。”这就是对付鬼子的最好办法。民兵们就是按照这种打法,和鬼子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在战斗中,村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制造了许多地雷,有踏雷、拌雷、飞雷、子母雷、蝎子雷等等,其中最厉害的,要数“天女散花”了。这可是村民石大爷苦思冥想发明和制造出来的。这种地雷,只要人一踩上去就会爆炸,爆炸时石头飞上天,落下来就会砸死鬼子。

虽然鬼子们一次次挨炸,但他们并不甘心,先用“探雷器”去探,然后再把雷起出来。可民兵们也有办法对付他们,又发明了“蝎子雷”。这种雷,当鬼子去起雷时,就会有一个小小的铁夹子蹦起来引爆地雷,把鬼子炸得魂飞魄散,屁滚尿流。

看了这部电影,我更了解了当年的抗日战争,了解了过去人民的智慧和抗日的`艰苦。我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抗日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那些人民英雄的聪明才智和高尚品格,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

从现在起,我们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将来建设好国家。我们决不能辜负先烈们的鲜血和希望,要把国家,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建设得更加美好!

《地雷战》观后感范文6

上周四,我和同学们在学校看了一部名为《地雷战》的影片。

这部影片非常好看,讲的是八路军和老百姓军民团结共同对抗日寇,并且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的故事。他们用他们的智慧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地雷,埋在水里、树上、路上,还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把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充分体现出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勇敢,以及中国人民的誓死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看完这部影片以后,我深深地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所感动。我也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本领,长大以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地雷战》观后感范文7

《地雷战》这部电影,讲了一群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明地雷与日本鬼子对抗的故事。

他们实验了很多次终于做出了地雷。最好玩的地方是,好人躲在树丛里,日本鬼子排雷的时候挖出一个,地雷却不响。一个小孩说,“那是我的雷,响了响了,轰!”别人都说,你的雷不响啊,结果小孩说,“那是臭粑粑雷!”果然,那里面装的都是便便。

我姥爷告诉我说,拍这个电影的时候,用的外景就是他们当年部队的营房。电影里那个日本鬼子挖了一颗地雷回去研究,地雷爆了震碎玻璃的镜头就是在他们部队拍的。还有电影里那个给人理发的群众演员还是他的战友呢。

我要学习他们能够研究发明的本领和保家卫国的精神。

《地雷战》观后感范文8

地雷战是一部乐观的爱国主义电影。这部电影把我们中国人聪明智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我们的军队没有足够的武器,就发明了许许多多各种类型的地雷,但是日本鬼子用探铁器发现了我们的地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于是,我们中国人又冥思苦想了几天几夜,发明出了头发丝雷。这样,日本鬼子就发现不了我们的新式地雷了,结果被各种地雷炸得晕头转向。电影中有一个小朋友,他也发明了一种“地雷”,他先挖了一个洞。在里面放上牛粪,再放上一根铁丝,日本鬼子用探铁器发现了,以为真的是一棵地雷,就小心翼翼地用手去挖,结果弄得满手都是牛粪,真正臭死了。

你们看,我们中国人多么聪明能干,我们小朋友一定要发扬光大这种精神。

《地雷战》观后感范文9

下午,学校组织同学们观看了电影《地雷战》。八路军战士利用各材料研制自己的武器,先后研制出了地雷、水雷、蝎子雷、延时雷很多很多种。其中一种雷,最厉害了,看《地雷战》有感——阎可心八路军战士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 “天女散花”,因为这雷,只要人一踩上去就会爆炸,爆炸时碎石满天飞,落下来准会砸死鬼子。就连石头都可以用来做成假地雷来迷惑日本鬼子。

八路军用地雷在日本鬼子的眼皮底下布下天罗地网,让鬼子有来无回。

电影中女八路军战士表现得也很棒,不但聪明,而且还特别机灵。能够巧妙地躲过地雷把日本鬼子引到地雷阵中,把鬼子炸得人仰马翻。

我长大后也要向八路军学习,学习他们的聪明机智。

《地雷战》观后感范文10

几天前,我看了一部名为《地雷战》的爱国主义电影。

抗日时期,民兵费尽心思节约上级发下来的‘’铁地雷“,可是由于敌人数量太多,地雷缺稀,怎么办呢?石大爷联想到地雷爆炸时,石头被炸飞起来,也能伤到人,灵机一动:制造用石头做的地雷!这样的话,既可以伪装,制造地雷原料又充足,敌人一过来满山的石头都会开了花!他们干得热火朝天,都在为保卫国家尽一份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验,终于造成了用石头制成的地雷。此外,地雷的种类越来越多,埋雷的方法也越来越巧,有子母雷,有连环雷,还有‘’天女散花‘’,这些雷适合在各种地形作战。看到他们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与敌人搏斗,一个个日本鬼子被布置得精妙绝伦的地雷吓得屁滚尿流,炸上了天,如惊弓之鸟般,我不禁心潮澎湃……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还沉浸在电影之中,沉浸在抗日民兵与敌人开战的过程中,沉浸在日本鬼子被地雷弄得防不胜防的场面中。我感受到了当时抗日英雄的创造力,智慧与毅力的超群:日本人晕头转向,死的死,伤的伤,头破血流,仓皇而逃。他们打日本,保卫自己的国家,不管形势多么严峻,他们总会团结一心,不怕艰苦也不怕困难,自强不息,勇往直前,这种高尚的品质精神,真令人敬佩!千千万万个抗日英雄在一起,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成了一道坚实的城墙,阻挡侵略者的脚步,这些抗日英雄们,为了自己的国家,用自己的行动,赴汤蹈火,奋斗着,顽强抗敌,赶跑日本侵略者,为我们创造了美好未来!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些英雄创造出的好条件,应该好好珍惜,奋发向上,首先要学的,便是这些英雄们的智慧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㈢ 电影《地雷战》观后感1500字

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海阳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地雷是当时最重要的作战武器。抗战时期,海阳地雷大显神威,共毙伤敌人1025人,涌现出赵疃、文山后、小滩三个胶东特级模范爆炸村,并涌现出于化虎、赵守福、孙玉敏3名全国民兵英雄和13名胶东民兵英雄、99名胶东模范、11名胶东爆炸大王,不仅在海阳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在胶东抗战史上涂上了浓重的一笔。

地雷战的兴起。在山东境内,海阳民兵并非最早发明和使用地雷的,但海阳民兵却在实践中发明和制造了数十种地雷,海阳的地雷战在山东却是最有名气的,它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地雷战兴起的客观条件。地雷战的兴起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不仅军队要参与,民兵也是全民族抗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由于当时民兵武器装备极差,几乎没有什么象样的枪支,容易制造的地雷自然就成了民兵打击日军的主要武器。而且,地雷本身也具有较强的杀伤力。在这种条件下,地雷的研制和大规模应用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海阳民兵并没有地雷,也没有用雷打击敌人的经验。1943年春,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在小纪区南埠村召开各区武委会主任会议。县武委会主任栾进阶介绍了平度县大泽山区民兵摆地雷阵杀伤敌人的经验,参谋杨兆龙传授了埋雷方法,并发给各区数颗铁制地雷,海阳民兵才开始认识了地雷,并同地雷结下了不解之缘。同年5月,小纪区瑞宇村民兵副队长于凤鸣在瑞宇、东村庄之间公路上埋下两颗地雷,炸死炸伤从行村出来抢小麦的日伪军5名,揭开了海阳地雷战的序幕。

与此同时,其它村的民兵也都积极行动起来,开始用地雷打击日本侵略者。同年秋,赵疃村民兵队长赵同伦从区武委会先后领来了两颗大地雷。回村后,他同赵守福等民兵凑在一起研究出拉线、绊线等几种埋雷方法。10月初的一天,赵同伦率领赵守福等在村西南山枣埠顶附近埋设绊雷两颗,炸死炸伤伪军5名。文山后村民兵得知行村的敌人到河崖、寨头、小纪一带“扫荡”,指导员李树梓和分队长于化虎就带领村爆炸组,在野虎山埋设地雷两颗, “扫荡”的敌人从小纪转回来,刚走上野虎山便踏响了一颗地雷,四五个鬼子飞上了天空。敌人慌作一团,刚转到前山坡,又踏响了另一颗地雷,又有3个敌人见了阎王。其余的敌人吓得胆颤心惊,逃回据点,一个多月没敢出动。大山区叶家村民兵基干队长叶洪福在谢家村埋雷一颗,毙伤日伪军5名;于凤鸣曾两次带领民兵用地雷毙伤日军3名、伪军8名,并炸死副官和翻译各1名,炸死战马1匹。

初期地雷战的成功实践,大大鼓舞了全县民兵的抗日斗志,地雷战开始由点到面在全县普遍展开。起初,地雷战仅在靠近敌人据点的小纪、行村、大山等区开展,后来渐及全县,榆山、龙山、磊石、昌水、高家、徐家店等区一些村庄的民兵,把地雷战成功地运用到反“扫荡”中去,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地雷战广泛开展后,地雷供应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文山后村民兵于化虎、李树梓、于希水、于进湖等爆炸骨干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讨研究造雷问题。他们经过反复试验,先后研制出了石雷、绊雷等多种雷。此后,赵疃、“五虎村”、栾家、夏泽等村民兵也创造了石雷。

1943年5月,文山后村民兵队长于化虎带领民兵埋了70余颗石雷,全部“开花”,一次炸死敌人17个。县区武委会总结推广其经验后,全县民兵普遍学习造石雷。

自从开展地雷战以来,出来“扫荡”的敌人屡受挫折,不敢轻举妄动。各级党组织就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发动群众“抗捐”、“抗粮”,切断敌人的供养之源,使敌人据点里粮断草尽。被困的敌人又恶虎般地窜出来“扫荡”。盆子山区的民兵就联合起来跟敌人进行斗争。

赵疃、文山后、小滩村适宜打游击战,这三个村地雷战也开展的最为活跃。敌人几次要到内地“扫荡”,都被他们掐住了喉咙,打得狼狈不堪。三个村因此而被胶东军区誉为“特等模范爆炸村”。当时,赵疃的赵同伦、赵守福,文山后的于化虎、李树梓,小滩村的孙玉敏最为有名。孙玉敏虽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却是一员杀敌虎将。她曾到五六里外的村庄去送情报,还只身深入虎穴,瓦解出当汉奸的舅父张贤斌。她曾教会了四十多名妇女埋雷、造雷。他们在雷坑里埋上一些石子、铜钱、碎锅铁之类的东西,使地雷的杀伤力倍增。赵疃民兵创造了空中绊雷,专炸敌人的指挥官和骑兵。这样,不仅打了“蛇头”,还对瓦解伪军起了一定的作用。当时,整个盆子山区成了广大民兵开展麻雀战和地雷战的用武之地。敌人每次出动都以大批的伤亡而败退。

海阳地雷战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抗日战争时期,海阳民兵运用灵活的地雷战,配合八路军作战,巧妙地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生死争夺,使日军防不胜防,闻雷丧胆,海阳民兵因此而名声大震,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1943年冬,300多日伪军到赵疃村北的东村庄一带抢粮。赵疃民兵闻讯后,便埋伏于附近的仗子山上,并在大路上布好地雷阵。敌人走到离赵疃二三里远时,突然向西转去。这时,埋伏在山上的民兵队长赵同伦果断命令“麻雀组打枪,土炮手点炮,把敌人引过来!”顿时,枪炮齐鸣,人人喊杀。日伪军立即向民兵扑去。民兵们机警地转到雷区方向,继续打冷枪,敌人又朝民兵扑过去,正好陷入民兵布好的地雷阵,炸死炸伤敌人15人。

狡猾的敌人吃过几次苦头后,便想出了一些对付地雷的办法。他们遇见了“踏雷”,就用石灰粉在其周围撒个圈,以防接触;遇见了“绊雷”,他们就远远地用铁钩子勾出来。为了防止敌人排雷,我们又研究出“子母连环雷”,敌人起出母雷,子雷跟着爆炸;敌人捉老百姓在前面踏雷,他们就研究出“拉雷”,把群众让过去,专炸鬼子的大队人马,;敌人无规律的走,他们就实施“飞行爆炸”。在不断的实践中,他们先后制造和改进了“丁子雷”、“水雷”、“梅花雷”等三十余种雷,使敌人防不胜防,屡遭雷轰。那时,赵疃、文山后、小滩是开展地雷战最活跃的村庄,是胶东军区有名的“特等模范爆炸村”。他们把大量的地雷埋到敌人的交通线和进攻地段上,敌人走大路大路炸,走小路小路炸,走崖头、山岭、海滩和庄稼地也难逃挨炸。有一次,敌人出洞到文山后,发现路上埋着地雷,仍然依照旧例,用铁钩子把地雷钓好,然后急忙卧倒,可是一钓却是假的,真雷却在敌人卧倒处爆炸了,汉奸队长和几个鬼子被一同炸上了天。为了对付敌人的扫雷组,民兵们又四处扒出新土,故意露出可疑的痕迹,把雷埋在没有新土的地方,使敌人上当受骗。当敌人发现没有新土的地方设有地雷的秘密后,民兵们又在新土处埋上地雷,在新土旁插上草人,草人身上写着“打倒日本鬼”的标语,敌人一见,必然气愤地上前拔,即遭雷炸。为了麻疲敌人,民兵们还研究了一种在地雷腹中自动点火的“慢雷”。有一次鬼子把起出来的地雷,小心谨慎地带回去研究,忽然轰的一声,地雷爆炸了,把屋子里的敌人炸得粉身碎骨。日伪军走到那里,地雷就响在那里,敌人每次“扫荡”均遭杀伤。当时在群众中曾流传着一首歌谣:“海阳的铁西瓜,威名传天下。轰隆隆,轰隆隆,炸的鬼子开了花。”

为了避免踏雷,敌人又想出了一条更毒辣的手段,这就是让老百姓在前面开路。有一次,敌人要出来抢粮,就从驻地附近抓了一些老百姓,强迫他们牵着牲口在前面踏雷开路,敌人尾随在后面。为了不伤害无故的群众,民兵发明了一种“长藤雷”,等前面的群众走过以后,埋伏在旁边的民兵迅速扯动长线,随着几声巨响,敌人被炸的血肉横飞,而老百姓却安然无恙。

由于敌人连遭打击,兵力损伤很大。为了苟延残喘,便将其外围的日伪军全部集中在行村据点内,强迫周围的群众往里面给养。赵守福、于化虎等民兵就深入到东山、鹏化庄、南泊子等村,发动群众掐断敌人的供给,并组织他们建立武装,学习埋雷技术。据点里的敌人坐吃山空,只好用汽车从青岛往这边运输。我民兵就在敌人汽车经过的青威公路上埋下丁子雷,炸毁了跑在前面的一辆汽车,其余三辆汽车慌忙掉头逃走。民兵们一拥而上,从车上卸下许多大米、白面,全部上缴了区委会。

敌人陆路运粮失败,又改从海上运粮。轮船开到何家村以南,那儿没有码头,船靠不上岸,日军便叫伪军下水扛粮。赵守福、于化虎等通过调查,摸请了敌人下水扛粮的往返路线,便提前把水雷埋在敌人往返的路上,等敌人扛着粮食靠近岸边时,水下的连环雷一齐爆炸,敌人大批倒毙在水中,民兵们趁机把粮食抢走了。以后敌人改用飞机运粮,但狼多肉少,根本满足不了需要。因而只能向“西寺”日军那边丢。但飞机飞的太低要挨打,飞的太高又投的不准,投了三次东西,结果只丢进“西寺”一包罐头,其余的全掉在围墙外边,倒成了民兵们的慰劳品。被困守的敌人坐立不安。

1945年5月19日,日伪军500余人侵扰“五虎村”,陷入地雷阵,五小时走了不足五华里,踏响地雷20多颗,炸死30多人。同年被胶东军区授予“战斗模范村”光荣称号。

1945年5月,日伪军2000余人占据了盆子山区。海阳民兵对敌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地雷爆炸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5月18日,行村据点的敌人偷袭赵疃。赵同伦、赵守福等预先获取了这一情报,即率民兵在村里摆下地雷阵。敌人闯进村北的树林里,碰响了绊雷;转而扑向十字街口,又踏响“箱子雷”,共毙伤日伪军16名,炸死战马1匹。同月19日,日伪军500余人侵入“五虎村”, 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走了还不足5里路,踏响地雷20多颗。26日下午,索格庄据点日伪军600余人,分三路南撤。文山后村民兵队长于化虎带领爆炸组速摆地雷阻敌。伪军200余人先抵村西,接连踏响三颗地雷,不敢挪步。日军200余人随后赶到,在村西北头踏响一颗地雷,在河边踏响连环雷,死伤甚重。敌军四周皆布有地雷,进退两难,只得抬着40多个死伤者绕路逃到夼里、孙家夼村据点。5月下旬,日伪军在孙家夼村、夼里村安设据点,对民兵活动和群众安全威胁很大。大山区作战指挥部抽调叶家、修家、代格庄、槐家泊等村的20几名爆炸能手,由区武委会主任于东山率领,夜间摸上黄山顶埋设地雷。此后,民兵便夜夜上山埋设地雷,敌人天天挨炸,死伤累累。

地雷战的观后感
国庆节期间,妈妈给我买了一盘电影《地雷战》的VCD光盘。回到家里,我就迫不及待的在电视上放了起来。整整一个下午,我在反复的看着这部电影。电影那紧张动人的情节,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夜已经很深了,可是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我的思绪,仍沉浸在下午观看影片的一幕幕场景中……
在我的眼前,浮现出了村民们顶烈日、冒严寒,辛辛苦苦造地雷的场景。我仿佛听见了村民们在高喊:“响了一个,又响了一个!”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群鬼子被地雷炸得鬼哭狼嚎、血肉横飞……

影片中有这样一段“顺口溜”:“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转,躲在暗地打冷枪,埋好地雷远远看,鬼子挨炸又挨打,一个人影看不见”。这就是民兵们对付鬼子的最好办法。民兵们就是按照这种打法,和日本鬼子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在战斗中,村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制造了许多地雷,有踏雷、拌雷、飞雷、子母雷、蝎子雷等等。其中最厉害的地雷,要数“天女散花”了。这可是村民石大爷苦思冥想发明和制造出来的。这种雷,只要人一踩上去就会爆炸,爆炸时石头飞上天,落下来就会砸死日本鬼子。

鬼子虽然一次次的挨炸,但他们并不甘心。他们先用“探雷器”去探雷,然后把雷起出来。但民兵们也有办法对付他们。他们发明了“蝎子雷”。这种雷,当鬼子去起雷时,就会有一个小小的铁夹子蹦起来引爆地雷,把鬼子炸得魂飞魄散、屁滚尿流。

看了这部电影,使我了解了当年的抗日战争,了解了过去人民的智慧和抗日的艰苦。我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个抗日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那些人民英雄的聪明才智和高尚品格,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将来建设好我们的国家。我们决不辜负先烈们的鲜血和希望,把我们的国家,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建设得更加美好!

㈣ 《地雷战》的观后感如何写

我昨天观看了革命电影《地雷战》,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电影里讲述日本入侵一个村庄,人们奋起反抗,用地雷消灭侵略者的故事。当时日本人带着先进的装备,成群结队的入侵,而村庄的老百姓连支枪也没有,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自制各种地雷,与日本鬼子展开多场周旋,打败侵略者。这是一场强与弱的战斗,天空中弥漫着阵阵的血腥味,一幅幅血流成河的场面展现在我的眼前,震撼我幼小的心灵。我不禁赞叹他们一战到底,不怕牺牲,永不放弃的精神。革命先辈是多么值得我们去学习。

《地雷战》是1962——01——01年上映的,是一部很老的抗日电影,但是一部很有教育性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是1942年抗日时期最艰苦的年月,抗日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强盗斗争的故事。

抗战时期,胶东根据地边缘村庄赵家村等,经常受到日本侵略者的袭击或扫荡,当时的黄村还是鬼子一个重要的据点,鬼子还在黄村的周围设了很多据点。弄得赵家庄人心惶惶,都逃进山里了。区武会的雷主任和赵家庄的民兵赵队长刚学会了使用地雷的本领。于是大家都开始使用地雷来和鬼子作战。因为上级发给地雷不够用,所以我们发明了石雷…,又给地雷的打法取了很多名字,如子母雷、连环雷、碎石雷…赵队长还把碎石雷叫做天女散花。

有一次,日本人想出了一个狠毒的办法,让老百姓先去踏地雷,就从驻地附近抓了一些老百姓,强迫他们牵着牲口在前面踏雷开路,敌人跟在后面。为了不伤害群众,我们发明了“长藤雷”,前面的群众走后,埋伏的民兵迅速引爆地雷,就这样,敌人被炸,老百姓却安然无恙。

之后,敌人陆地运粮也被地雷炸。海上运粮被民兵发现,民兵又用水雷炸。空中运粮矮了怕被攻击,高了又不能运,运来的大部分都投到民兵那里去了。从此以后,日军天天被炸,死伤无数。最后,民兵们终于获得了胜利。

电影结束了可我还沉浸在鬼子被炸的情景里,《地雷战》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勇气,明白了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知识宝库的大门始终是向我们敞开的!

前进吧,努力吧,每一位中华儿女,让我们共同携手创建一个和谐、安居乐业的中国吧!

㈤ 地雷战读后感500字

硝烟烽火起,日寇残暴行,山河破碎,英雄奋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一个个神出鬼没的地雷战场。布下天罗地网,炸的敌人胆战心惊,魂飞魄散!
故事从简单的铁雷、石雷、绊雷,发展到复杂多变的飞行雷、马尾雷、防潮雷、子母连环雷、慢性自然雷等等;从单一的沿路埋雷发展到村村设下“地雷宴”,门上挂雷,草堆藏雷,人人布雷,户户有雷,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炸得敌人风声鹤唳,鬼哭狼嚎。日军禁不住哀叹:“石头雷大大的厉害!”
印象中一个种头发丝雷,其实来历很简单。当敌人吃够了地雷的苦头,就专门调来了工兵,用装了10倍放大镜的探雷圈找绊线,如果是绳子做的拉线,很容易就被敌人发现。于是我们就用毛发丝做拉线,敌人的放大镜也没有办法;“挂雷”、“飞雷”,也都是普通拉弦地雷,不过是埋伏在高处罢了。至于一挖就响的雷,是将一真一假两个雷连在一起,假雷放在上面,当敌人挖雷时,牵动真雷,自然一挖就响;至于回据点再炸的雷,是因为在地雷内部安装一个小皮筋,当敌人要搞清地雷构造时,打开雷的同时皮筋松开引爆雷管……
反扫荡、反抢粮、救劳工、除汉奸、热血儿女无畏无惧,传奇地雷战大发神威。故事中对人物的性格特点都是围绕着勤劳、勇敢和智慧展开的。鬼子的贪得无厌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转,躲在暗地打冷枪,埋好地雷远远看……”是啊,当电影拉下了帷幕后,我的心却仍然此起彼伏。

㈥ 地雷战电影观后感

电视剧版《地雷战》在还原历史的基础上,再现了抗战时期胶东人民用智慧、勇敢谱写的神奇历史。不只向经典致敬,更打造了一种情怀,进一步让年轻人体味抗战的艰辛,感受民间智慧的重量。

该剧凭借“不雷人不做作”的真实抗战,巧妙的情节设计,鲜活的小人物塑造,细腻的感情线与豪放的兄弟情交错融合,勾起了中老年群体对红色经典作品的怀旧感情,同时凭借巧妙的感情设置又非常符合年轻群体的需求,将红色作品与当下创作环境进行巧妙的结合。

介绍

《地雷战》是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山东卫视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抗战剧,由焦晓雨执导,吴樾、何翯、郭昊伦、张立、于海、董姝主演。

该剧讲述了赵化龙等爱国人士在日军侵华时灵活巧妙地运用地雷战术抵制日本侵略者的传奇历史故事。该剧于2015年8月3日福建综合频道首播。

㈦ 地雷战观后感赵庄1500

今天,爸爸给我看了一部红色经典——《地雷战》。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夜深人静的夜晚,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敌人随着一个个地雷都去了西天,赵家庄的村民看到敌人死了,一个个喜笑颜开。

这部影片主要讲了:在1942年的抗日战争时期的胶东根据地,有一个叫赵家庄的村落,里边住有许多抗日民兵,赵虎是民兵队长,他在地雷的研究上小有所成,他将这点成就运用在了抗日战争上。而在离赵家庄不到八里地的地方有一个叫黄村的地方,里面有着一批日本侵略者的军队,他们经常对赵家庄进行烧杀抢掠,虽然有民兵团,但是民兵团的力量有限,所以赵家庄又团结了周围的几个村庄共同抗日,中央也派了一个连进行支援,帮助他们歼灭敌军,民兵根据自己掌握的地雷知识,用地雷对付日本侵略者,很有效,可渐渐侵略者也长了心眼,用上了探雷器,在地雷战的战略连连受挫的情况下,赵虎开动脑筋对原有的地雷进行了改进,因此有了踏雷、拌雷、飞雷、子母雷、蝎子雷等等把敌人炸得落花流水,闻风丧胆。一次,敌人在民兵团部注意的情况下,闯进了村子,抓获了所有村民,民兵不惜一切代价就出了乡亲们。在这之后,民兵团唱了一处空城计,将敌人引入村子,用地雷狂炸,然后进行了歼灭。

我一边看着电影一边在心里想: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得人数不过前的民兵团战胜了人数是他们数倍的侵略者呢?直到电影结束,我明白了是:民兵们当时与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刻苦钻研的品质,更重要的是民兵们一条心,拧成了一股绳。是毛主席的领导于民兵的团结一使他们战胜了侵略者。

《地雷战》的光辉事迹将永远记载在中华民族抗击日寇的史册上,他们是我们中华人民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光大。让我们在铭记这段刻苦铭心的历史记忆的同时,也缅怀在抗战中牺牲的英烈,牢记那段历史!我们一定要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不畏落后,机智勇敢,从而取得成功。自古以来,我们中华名族都有着这样崇高的品质,战胜了一个一个的敌人,度过了一个一个的险境,赢得了一个一个的胜利。而这些成功都是因为他们的不怕困难,机智勇敢。虽然在现在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一样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可与他们比起来,我们根本没资格把“困难”两字说出口,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把一个个困难看做是一个个鬼子,一个一个的歼灭掉,战胜它们,让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长大后,为祖国出一份力,让祖国以我们为荣!

㈧ 地雷战观后感五十字

今天,我看了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那就是《地雷战》。这部电影讲述的是1942年抗日时期最艰苦的年月,抗日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强盗斗争的故事。

那一年赵家庄的民兵赵队长刚学会了使用地雷的本领,当时的黄村还是鬼子一个重要的据点,鬼子还在黄村的周围设了很多据点。弄得赵家庄人心惶惶,都逃进山里了。

“我们”准备用地雷和敌人作战,并准备抢敌人的枪。赵家庄联合其他村子用地雷和鬼子作斗争,并趁敌人被地雷炸的时候趁其不备抢了敌人的枪。这时,“我们”的地雷不够用了,上级发了一些铁雷,“我们”还造了石雷…,又给地雷的打法取了很多名字,如子母雷、连环雷、碎石雷…赵队长还把碎石雷叫做天女散花。


㈨ 红色电影地雷战,观后感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当电影里传来坚定、雄壮的旋律,我心中不禁热血沸腾,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抗战时期……
《地道战》这部影片讲述了1942~1944年间,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进行“大扫荡”,冀中人民团结一心,利用结合了冀中人民智慧与力量的地道战来消灭日本侵略军的故事。面对日本侵略军“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毫不畏惧,利用百里长的地道和冀中人民的智慧、勇敢和力量,把鬼子打得惊慌逃窜、片甲不留。
小小的屏幕牵动着我的心,时而激动紧张、时而放松开怀。印象最深刻的是冀中人民用墙上的小眼儿左打一枪,右放一炮,鬼子们在十字路口窜来跑去,我们捧腹大笑。此刻,我恨不得钻进屏幕,亲手扛起枪,把鬼子打个稀巴烂!
百里的地道蜿蜒曲折,埋伏着的神兵充满了智慧。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机智勇猛,赢得胜利?是他们必胜的信心,是他们机智的头脑,是他们团结的力量。虽然他们没有高科技的武器,但他们有最“聪明” 的“土”办法——地道。他们有共同的民族魂——爱国情。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会为捍卫自己的尊严而不屈奋斗;不管敌人多么强大和残忍,只要团结坚持就一定能胜利!
这部影片充分反应了抗日人民的机智与勇敢。就说那地道入口吧,竟能想出在灶台下这个点子,他们的聪明真是太令人佩服了。不仅如此,他们的勇敢更是显而易见,能一下子冒出地道英勇射击。虽然敌人随时可能发现他们的举动并击中他们,可他们没有一个人感到害怕,仍坚持作战。尽管中国现在已经没有战争,可象《地道战》影片反映的人民的智慧被用在了科学研究上,用在了航天事业上,用在了保家卫国的准备工作上。如果真的有一天外国侵略我们的祖国,我们一定会用高科技击败他们,我相信,象《地道战》那样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仍会上演!

㈩ 按《地雷战》写1扁观后感注350字

地雷战观后感

这个假期,我观看了影片《地雷战》。看完电影,我对地雷战这种奇特的作战形式以及创造这种奇特作战形式的民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在互联网上找了同名文章《地雷战》,饶有兴趣地读了好几遍。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海阳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地雷,是当时最重要的武器。由于当时民兵的武器装备极差,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枪支,容易制造的地雷自然就成了民兵打击日军的主要武器。海阳地雷战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我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读完《地雷战》,我深深觉得我们的民兵太聪明了。他们最初制造了“踏雷”、“绊雷”。狡猾的敌人吃过几次苦头后,想出了一些对付地雷的办法。为了防止敌人排雷,民兵又研究出“子母连环雷”、“丁子雷”、“碎石雷”、“梅花雷”等几十种雷,使敌人防不胜防,屡遭雷轰。日军不走陆路改走水路,民兵就发明了水雷;日军不走雷区,民兵就把他们引到雷区里去;日军抓百姓开路,民兵就发明拉雷,等到日军走时,再拉响雷……日军运粮走陆路和水路都不行,只得空投,但是飞机飞得太低要挨打,太高投不准,结果投了3次只投进他们的盘据地1包罐头,其余的都成了我们民兵的慰劳品。

民兵们也特别勇敢。当日军没进雷区时,民兵敢于暴露自己,冒着生命危险把日军引入雷区。有一个叫孙玉敏的姑娘,虽然只有十五六岁,却是一名杀敌虎将。她曾大胆越过层层关卡,到五六里路以外的村庄去送情报,甚至只身深入虎穴,瓦解了当汉奸的舅父张贤斌。

读了《地雷战》,我对创造地雷战的民兵们深感敬佩。他们凭着对祖国的热爱,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和广大中国军民一起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我会永远记住他们,从小学好本领,长大建设祖国,保卫祖国!

阅读全文

与观看革命电影地雷战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凯蒂猫电影院 浏览:345
半斤八两电影演员 浏览:996
电影炮哥风云导演是谁 浏览:598
导演拍电影的目的 浏览:135
小裁缝电影大全 浏览:406
电影没有中文字幕怎慢 浏览:305
电影票什么软件取票 浏览:252
有哪些名字是两个单词的电影 浏览:236
推荐大家一部电影英文翻译 浏览:534
法国女子战争电影 浏览:586
郑绪岚电影插曲大全 浏览:104
火山坑是什么电影 浏览:282
和狗咬死人有关的电影大全 浏览:3
免费的电影大全战马 浏览:931
你懂的下载电影网站迅雷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187
韩国电影法国偷渡 浏览:478
电影蜗居爱情演员陈秋竹 浏览:559
罗马音乐电影 浏览:886
2005年戛纳电影节周星驰 浏览:825
电影中哭泣的图片大全 浏览: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