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打过长江去》的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打过长江去》作为一部献礼片,在创意上的确不错,之前,表现类似题材的,只有一部“渡江侦察记”。
影片导演邀请的是香港导演彭顺,之前彭顺曾经导演过抗美援朝题材的《我的战争》。这部影片在表现战争场面上展现的弹火横飞、炮火连天的情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近年来少见的一部表现此题材的影片,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彭顺作为香港导演,也有着他在执导这类题材时必然遭遇到的水土不服的问题,所以影片引起争论也多。《我的战争》当年取得的票房为3648万元。
而弟弟斥责敌人的时候,也不是什么个人仇怨,而是直指林长官:“你分裂国家。”可见整个电影都是统一地围绕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而展开了情节的编织。应该说这是电影立意的新颖处所在。
但是,我们也必须指出,在电影里设置出的兄弟关系的转化上,缺乏必要的合理性,这关键的问题,正是我们在标题中所指出的文戏太弱的缘故。影片里的兄弟见面,本来有很多的内心冲突的戏,但整个电影里,两个人的性格冲突严重不到位。特别是电影里的重点人物、解放军教导员李绶光在电影里台词量非常有限,估计不会超过一千多字,在兄弟见面时,弟弟李缓明的转变,根本不是李绶光动之以情、晓以大义的劝说,而是因为头号敌人林长官把弟弟绑架到郊外,准备枪杀,而无巧不成书的是,这里正是哥哥李绶光的埋伏地点,于是哥哥把弟弟顺竿爬蛇地给解救了,弟弟也就一言不发地站到哥哥的阵营里来了。可以说,电影粗暴地把弟弟推到了历史正道的阵营中来,而不是哥哥用自己的思想影响了他,从中正可以看出,电影对人物刻画的粗疏,不得不通过强制性、偶发性的情节来推动人物立场的转变,这不能不说是电影的一个败笔。
⑵ 求助!!!如何写清《渡江战役》观后感
所有的观后感都逃不过四个步骤:引——议——联——结。“引”是引用电影中的片段,或者是最让你深思的一段话,这一定得与你要写的主题相关;“议”是由你所引用的语句出发,革命主题加以议论,一定要深刻;“联”是联系实际,就是你看了这部影片之后,给你带来最深刻的变化是什么,这是观后感的精华;“结”是总结,用最短的一段话升华你的主题。
⑶ 电影《渡江!渡江!》观后感 初中500字
描写思路:以《渡江!渡江!》这部电影内容作为主题,真实得描述读后感受,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上下下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我们现在的学习、工作、生活一片祥和,一片安逸,可这些却是我们的先人用他们的汗水、血水、泪水换取来的……
相信大家对“百万雄师过大江”一定十分熟悉,而《渡江!渡江!》这部以真实的故事拍摄的电影便是关于它的。它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百万大军发起渡江战役的宏大历史事件作为背景,以“济南第一大团”大功连渡江前后的故事为主体,讴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听党指挥、英勇善战、服务人民的光辉历史。
在渡江过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建立一个新中国,前赴后继,死伤了不少英雄好汉,看到那些已故的,英雄们,好汉们,不怕牺牲,能征惯战,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为那些在战场硝烟中死去的英雄们感到痛心,我们一定不要忘记他们,看完后,一股敬佩的感情油然而生,我对他们这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而产生了敬佩、敬仰之情,那是一种气概,男子汉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仔细回味一番后,我又有了新的感悟,我想:虽然我们现在没有一身抗敌的好本领,但是我们可以用大脑为时代、为祖国做出奉献,在这个安逸和平的时代,我们要警钟常鸣,我们国家还不够强大,东部的小日本仗着美国撑腰,妄想霸占我国的钓鱼岛,南部美国挑动周边国家对我国南海诸岛垂涎欲滴。
我们应该从小就要有一颗爱国的心,满怀着一腔报国热忱,更要珍惜现在前人给予我们的美好的生活,安定的环境,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长大后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为祖国做出贡献,让美国等反动势力不敢轻举妄动,让祖国跟着时代的脚步并发、让祖国跟着时代的脚步进步!
要时刻记住我们是华夏的炎黄子孙,要为祖国强大奉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祖国成为世界强国,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作为祖国的花朵,我们应当刻苦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光辉,为祖国增添光彩!
《渡江!渡江!》感谢你让我明白了这么多刻骨铭心的道理,让我有了奋发的斗志!
⑷ 打过长江去观后感
[《渡江侦察记》观后感] 这是一部惊险样式的军事片,影片情节曲折多变,细节生动,悬念迭起,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民兵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精神,成功地塑造了李连长、吴老贵、刘四姐等人物形象,《渡江侦察记》观后感。“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渡江战役可谓解放战争的关键一战,当年面对长江天险和反动派的重兵布防,仅凭着木帆船,中国人民解放军却实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举。在看影片前,我采访了渡江战役的亲历者----原28军南京干休所的老爷爷纪鸣铎,当时是28军某团的宣传干事。纪爷爷在书房中讲道:“当时解放军一方面渡江侦察、勘察地形,了解敌人的情况;另一方面后勤保障上组织船、找船工;军事上、战士们学习水上作战要领,观后感《《渡江侦察记》观后感》。解放军没有什么军舰、也没有什么机动船,找的全是靠人力划的木帆船。军民一心,一举突破了长江防线……”爸爸告诉我,《渡江侦察记》堪称激荡几代观众心灵的经典之作,也是很多革命长辈怀旧的老片子,他小时候就最爱看这部电影。英雄们所处的岁月,离我们远去了。然而,我们只有像先烈们一样具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为了人民幸福英勇奋斗的精神,才能使祖国的明天变得更加美好。四(1)方思远 〔《渡江侦察记》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⑸ 观渡江战役纪念馆的观后感怎么写
五一期间,爸爸妈妈带我去渡江战役纪念馆新馆参观。
走进馆内,我们首先看到了一幅大型浮雕,雕刻着各种神态的解放军叔叔在渡江。浮雕上方一行“天翻地覆慨而慷”七个大字映入我们的眼帘。顺着长廊走,就看到了一张有关三大战役的简介表。从这张表的介绍让我了解了三大战役的名称、时间以及重要意义。讲解员告诉我:这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直接威胁了长江以南蒋介石的部队。这时,蒋介石抛出了求和声明,也就是“北平和谈”。谈判到4月20日,国民党政府代表拒绝签字后,20日晚8点毛主席下达了打响渡江战役的命令。此次战役从4月20日开始到6月2日胜利结束。为解放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力条件。馆内还有许多图片介绍了中共地下党的工作以及解放军叔叔当年打仗时用的枪、子弹、刺刀等;以及穿的衣服、背包、毛毯等等,还看到了两幅写有“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旗帜。
走出展馆来到广场,看到了“京电”号轮船,它可是渡江战役的一大功臣,输送了解放南京渡江战斗的第一批战士在下关码头登陆。
顺着楼梯拾级而上,看到了“千帆竞渡”的大型群雕。它是由49根高度不同的红色金属柱体组成的,它的截面是五角星形状,最高的柱体高为49.423米,象征着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共分为6组,象征着渡江战役胜利60周年,看上去非常壮观。
想想我们现在安定和平的年代,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4月29日下午,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要求,武主任带领全体党员,前往瑶岗参观渡江战役总前委纪念馆。
到瑶岗后,大家首先聆听了渡江战役总前委纪念馆馆长介绍渡江战役的敌我态势、讲述小木船和马毛姐的故事,随后,又先后参观了总前委参谋处、总前委旧址以及总前委在瑶岗期间简朴的旧居,受到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所有的党员对革命前辈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创造的丰功伟绩赞叹不已,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光荣传统,牢记共产党员的历史责任,切实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进一步解放思想、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在工作中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本职工作。
参观结束后,宋继武主任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就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安排和指导各项工作,如何结合建设信息中心实际,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求中心全体人员紧密结合思想、工作和发展实际,加强工作指导,提高服务质量,推动城建档案电子化、沉积档案数据化、解决库房涨库等问题。今年恰逢渡江战役胜利60周年,大家重温光荣历史,缅怀光辉业绩,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⑹ 《渡江,渡江》观后感,球球啊
国民党军营长黄怀恩(张笑君 饰)在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前夕,率部撤离驻守的楚家渡口,退守江南。临行前,他向房东楚老大表示要娶楚家闺女荷花(章龄之 饰)为妻,并留下一只祖传玉镯作为信物。就在这天傍晚,荷花遇到了前来侦查的解放军连长刘震山(陈龙 饰),并一见倾心。很快,刘震山就率部来到楚家 渡口,开始了全力以赴的渡江准备。而已在对岸矶头山防守的黄怀恩备战之余,仍沉浸在消灭渡江的解放军之后迎娶荷花的幻想之中。所有人的命运,都指向渡江这一刻的到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百万雄师过大江!
刘震山与荷花从楚家渡口抢险出发,在黄怀恩的枪林弹雨中,渡过长江,第一个登上南岸的矶头山,来到战败的黄怀恩面前……
就这一些了。。。。。。。写写添加字数。。你是分教的吧
⑺ 一篇观看建国大业革命电影观后感,大概500字
不好好学习,来这抄答案
⑻ 《渡江丶渡江》的读后感
电影《渡江!渡江!》以我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发起渡江战役的宏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以“济南第一团”大功连渡江前后的故事为主体,讴歌了我人民解放军“听党指挥、英勇善战、服务人民”的光辉历史。 剧照渡江战役前夕,一向“沂蒙小调”不离口的“济南第一团”大功连连长刘震山不但嘴上没有了歌声,还烧起了一串串水泡。原来,刘连长是个事事抢先的人,打日本、斗老蒋,大功连屡建奇功。部队开到长江边,即将进行渡江战役,刘连长就想争个渡江第一船,好让连史上再添光彩。但好运气不总是伴着他,先是指导员负伤住了院,连队开到江边找了好几天,连一条船的影子也没见着;全连官兵大部分都是旱鸭子,没几个人会游泳;在这个节骨眼上,连里又分来不少“问题兵”:“兵油子”魏长贵油水不进,翻身兵曲小顺见水就晕,兄弟连队又在虎视眈眈,而渔家女荷花又天天缠着他……一连串的麻烦搞得英勇善战的刘连长头大。但刘震天毕竟是刘震天,他设计抢回指导员帮他解难题,智激楚长福献出藏船,借助荷花训练官兵,乔装过江查清敌情,蒙混开船抢占先机,勇猛冲击夺得鸡头山,叠人梯升旗夺得“渡江第一船”……
这是一个战争的故事,也是一个人物的传奇;这是一曲爱情的悲歌,更是一首人性的颂歌。青春在硝烟里激荡,理想在血火中闪光。大气、阳刚、昂扬、悲壮,是我们追求的艺术风格。用那个特殊年代积极向上、灿烂文明的健康之风,一扫当下荧屏的脂粉之气、阴柔之风,给观众带来新鲜、健康的审美享受。在愉悦的审美中感知革命先辈打江山的不易,体味人性在非正常状态下散发出的动人魅力,认知战争对美好生活的破坏和摧毁,激发人们产生追求和平的不竭动力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发愤图强、创造奇迹的无限勇气!
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战争带给普通人的只有毁灭和伤痛,是本剧对战争的深入反思和辩证批判。
⑼ 《打过长江去》的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摘要 枫叶荻花瑟瑟,长天秋水澄澄,眼前仿佛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然而江南之秀丽与硝烟交织,最令我震撼的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⑽ 给我一份《渡江侦察记》观后感。
哦!这团火焰
——《渡江侦察记》观后感
今天,明媚的阳光下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然而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头顶的天空却笼罩着战争的愁云惨雾,为了走进历史,也更为了警醒我们更好地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老师带领我们观看了爱国主义影片——《渡江侦察记》。
在这部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战士周长喜。在侦察到敌人榴弹炮据点情报,返回时被国民党军队前后夹击之际,他不幸身中数弹,但为了保护连长和其他战友安全撤离。他咬牙挺住剧烈的疼痛,紧握已被鲜血染红的方向盘,踩下油门毅然决然地驾驶着从敌人手中截获来的军车,与对面赶来增援的一辆满载敌人的军车同归于尽,那悲壮的一幕久久回旋在我的脑际,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画面似乎被永恒地定格在那一刻。两车相撞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两车同时着火,浓烟如柱冲天。已经安全隐蔽在路旁小树林的新四军和埋伏接应的十几名游击队员们齐刷刷地伫立在原地,一张张脸庞异常凝重,右手缓缓抬起摘下军帽,向这位慷慨赴死的战士致敬!往日里那一双双闪射着机敏智慧之光的眼睛,此刻竟透着无限的悲痛。望向那团熊熊燃烧的烈火,那火焰映红了天空,也仿佛映亮了我幼小的心灵!“连长,你带同志们下车,这里由我来!”朴素又豪壮的话语震天动地,也久久回荡在我的耳际。
我的心在叹息,是啊!生长在和平年代蔚蓝天空下的我,与无数同龄人一样,看惯的是动画片中的打打杀杀,模糊的是战争年代的刀光剑影,甚至今年发生在汶川“5·12”大劫难中天倾地坍的生离死别,给予我12岁稚嫩灵魂的,也只是像电视荧屏一样的温度,也只是如报刊杂志一般的份量。关于生死的认识何等肤浅!虽然我有时会对死亡产生一丝莫名的恐惧,但是今天只有在今天看了这一部影片之后,我才发现我并不真正了解死亡。的确,死亡对我们来说是那样虚幻、那样遥远、那样无法想象!记得以前说战斗英雄故事时,我还难以理解他们面对死亡,何以神色自若?何以果敢坚决?难道他们拥有钢铁之躯?不!他们对于死亡,心头也会掠过一丝恐惧,但是,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使他们将瞬间闪现的犹豫扫荡得无影无踪。他们的壮举赋予了死亡更深一层的内涵——“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唯有真正热爱生命的人才会死得其所,将平凡的一生奉献得不平凡,哪怕没有人会注意到我们小小的身影——这就是他们的共同点,赤诚的胸膛中点燃着对更多生命的爱之火,使他们将有限的生命,宝贵的青春燃烧得轰轰烈烈。
正是这团生命之火,正是这团爱之火,让战士周长喜镇定选择与敌军同归于尽,用血肉之躯铺设一条通往胜利的希望之路,这火!这位战士年轻的身影!它们铭刻在连长和战友们的心中,最终迎来长江南岸青龙山下那三团传递胜利喜悦的火苗。它们也将铭刻在我们的心中,必将迎来新时代更多年轻生命的激情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