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影《摇滚校园》观后感
摇滚校园》的一点点感悟
1.教育
美国的教育一向是以自由开发为基本特征,它们要求的是个性的发展,于是任何一部校园题材的影片中都有一个变态式的传统教育学校,一个勇于改革的老师和一群才华横溢但被学校和家庭压制的学生.从早期的修女也疯狂2中的唱诗班,到死亡诗社中的诗作小组以及这部摇滚学园追求的都对自身的解放。然而,摇滚学园与其它不同的是这群孩子真的只是孩子,他们没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只是听从老师家长的训教,不像以往那些影片中的孩子那样叛逆有个性,大多数都很安静,不爱说话。例如Lawrence尽管钢琴弹的很好却认为自己不够COOL;Tomika觉得自己太胖所以非常自卑,险些失去了唱歌的机会而去做Equipment Job;Zack尽管是乐队的第一吉他手在展示自己的歌时仍然表现得很不自信。Dewey老师因此就有了机会来现实他长期未能实现的梦想。尽管这些孩子是被利用的,但最后他们终于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得到家长的认可。或者说,恐怕最后的喝彩并不是给Dewey 的,而是给孩子们的。而那些并不擅长音乐的孩子却也从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如负责服装设计的Billy,电脑灯光的Gordon,以及非常喜欢扮演重要角色的班长Summer (Dewey给她安排了乐队经理的位置)。在最后的家长会上,Dewey也忍不住表达出自己的心声他为这些孩子的才华个性感到骄傲,当然,这些都是在他正确的引导下才得以展现。不难看出来的另外一点就是一个人必须学会自荐,不能总坐在那里等待别人来发现自己的闪光之处。在影片中,有几个明显的例子传达了此观点:Dewey对Tomika说的:“I can't let you be a singer if you can't sing 如果你不能唱出来我就不能让你充当唱歌的角色。”从未打过鼓的Freddy主动要求当鼓手;Billy提出不要做保安而要做服装设计,以及Summer总是非常自负,无处不展现自己的重要性。从这点看来,东方的自谦信条是绝对行不通的。这一切都显示美国教育的特点。而这些方法在东方是行不通的,中国的孩子无时不刻地在被扼杀创造力与个性,也许中国的教育体制比任何一部美国中变态式的传统学校都要变态。中国的孩子都被引上相同的发展道路。
2.工作
但是深入一想,美国的这种教育方法真的就好吗?前面看到Dewey在一个个木板式的孩子面前摇头晃脑地进行他的Rocking,有谁不会觉得有趣,可是最后这一群认真的孩子到站在舞台上整个都变了形,除了吃惊之外,难道不会觉得有些遗憾吗?他们还是往日里那些安静思文的孩子吗?本人并不赞同家长和学校用模具把学生都塑成一个样子,但是如果该学校里的学生都按Dewey教育的那种方式去发展,他们真的会有美好的前途吗?
现实中像Dewey这样热爱摇滚的人常常不能得志,分为两类:像Ned那样去找一份教师的正经工作,找一个女朋友过着正经的日子,尽管怀念但也不得不放弃,或像Dewey一样整日无所事事,做着摇滚的梦想,屡次尝试组建乐队屡次失败,大多数人毕竟不能靠摇滚来吃饭,成名的人只占少数,而那些不能出名的就出不了唱片开不了演唱会,从而无法解决生计问题。肚子都填不饱,又怎么有空去摇滚呢?Dewey开始是赖着Ned生活的,后来无奈Ned的女朋友太挑剔又苛薄只得冒名去作代课老师,在学校每天都混着日子过:给学生放假自己坐着发呆,不试图去与学生交流。试想,如果这群学生没有音乐天份或者他没有发现他们的天份,也许这段代课时间就会这样像流水一样过去,学生真的是被WASTED。
那么现在不说如果,就像电影那样发展,Dewey发现了学生们的天赋,为现实自己抱负的同时让他们展示了自己的个性,但这只是一次假期不是吗?Dewey作为一个好老师所做到的仅仅是给了这群学生一个发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和经历,而不是将他们引向摇滚的道路,想想以后他们中还有谁会走这条道路?他们能每个人都去做歌手唱摇滚吗?Dewey对于自己这方面的失败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弥补方法:开一所自己的摇滚学校。但是这并不是每个孩子可以选择的。在高兴地玩了一番之后,表现了自己一番之后,他们会回到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去,学应该学的,做应该做的。大多数人将来的情景将是工薪阶层,做一份人人都能做的工作,只是在中途休息的时候会想起自己曾经加入过摇滚乐队,或是拿起乐器轻弹几下。尽管对于有些人听起来很悲哀,但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那不是一种悲哀而是正常的人生。
3.摇滚究竟是什么
任何人都可以从他的疯狂痴迷的状态中看出Dewey真的热爱摇滚,同时他也把摇滚的真谛传达给大家:Stick to the Man.发泄心中的不满与愤恨,抒发自己的希望与渴求。
*********************************
对于摇滚,你还有多少热情,多少期待。一直热爱着摇滚,过去现在未来。今天看了一部老电影,是JACK BLACK的《摇滚学校》。在影片中,一个对摇滚无比热爱的吉他手意外成为一群孩子的代课老师。就此开始了摇滚的振兴。剧情无非于此,开始我还以为是一部夸张的喜剧片。看到后来,也让我振奋了一下。一直相信摇滚是最能打动人的音乐。一群活在规矩管制之下的孩子们,已经对生活麻木,似乎在他们的生活中只有拿到几个A,如何取得好成绩。但每个人内心都是叛逆的,没有人天生愿意服从管制。每个人都渴望摇滚。直到杜威"费恩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出现在他们面前。对摇滚近乎狂热的热情打动了孩子们,也打动了所有的观众。想跟着他们一起呐喊,唱出对世界的不满。为什么我们要听从别人摆布,为什么我们要放弃我们所热爱的东西,为什么我们要做不想做的事情,少管我,少管我,少管我! 谁知道摇滚精神是什么?追女孩?醉酒?不,是对抗。如果想摇滚,就必须有打破规矩的勇气。还记得摇滚学校里那个小吉他手写的歌“我们的成绩是全校最好,但我们对世界却一无所知。牢记你的谎言并不困难,我感觉仿佛被催眠。如果你想做老师的宠物,劝你最好打消这念头,摇滚才是真理!摇滚才有意义。”摇滚就是这样迷人,一直这样迷人。因此,才有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了摇滚,献出自己的青春。也许有一天,我们累了,会慢慢冷下来,但摇滚精神是不会熄灭的。让我们记住,“摇滚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出风头。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业,我们是有使命的。一场出色的表演,可以改变世界。”改变世界,也许胖杜威赋予摇滚的使命有些艰巨。但只要相信摇滚的人,都要相信,摇滚精神。不是摆姿势,不是糟践自己。而是抗争,告诉世界,你活着。告诉世界,我摇滚,所以我存在。
*****************************************
当看到杰克布莱克饰演的杜威`费恩以一种难以理解的痴迷状态沉醉于摇滚乐时,恐怕每一位观众都会忍俊不尽,尤其在影片开头他自我陶醉的夸张表演方式,绝对令人发笑。没错,这是一部喜剧,但同时它也是一部摇滚电影,只不过以并不太正统的方式表现着一种摇滚精神和对它的那份执着热情。
同影片中的杜威费恩一样,演员杰克布莱克在真实生活中也是一位狂热的摇滚乐迷,他也有着自己的摇滚乐队,他去年(好像是)还拍过摇滚电影《顽强的D》。正是因为这种源自真实生活中对摇滚的那份热爱,杰克布莱克才能够恰如其分的演绎出杜威的那份热情和痴迷。
为数不多的成功摇滚乐队,是建立在大量地下乐队奋斗的基础上面的,而正是那些狂热的乐迷们组成了那些众多的地下乐队,他们渴望成功、追逐梦想。影片中的杜威费恩便是其中一名,但事实上他并不成功,或许他并不具备足够的才华而且他离自己的梦想遥远甚至有可能越来越远,但是摇滚在他心中的地位却是不可磨灭。当他的室友最终选择务实而远离摇滚乐时,他似乎仍然象个孤独的斗士,独自追赶梦想。你可以笑他执迷不悟,但这就是真正把摇滚当作生命的人的精神。
最后代表着美国中产阶级的家长们跟着rock fans一起大叫school of rock的时候,我振奋了一下,感动了,我看着舞台上风光无限才华横溢的孩子们,有种很强烈的想要流泪的冲动。摇滚就是具有如此魔幻般的蛊惑力,让我们为此疯狂为此着迷。我不会成为像杜威费恩这样终其一生追求摇滚的人,但摇滚在心中却同样有不可磨灭的印记。
摇滚从来就不只是一种音乐,它是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世界观,它覆盖的可能很多很多,并不仅局限于音乐的形式。影片中的杜威教会了孩子们对老大 ---“the man”说NO,学会自己思考、自己选择、坚持自己的喜好、展现自己的才华,这才是摇滚乐带给保守模式束缚下的孩子的真正改变,这也是杰克布莱克作为一名真正摇滚乐迷用表演赋予了这样一部喜剧电影不一般的东西。
我喜欢的是60、70、80年代的摇滚,正是杜威所喜欢的如“the door”、“Pink Floyd”、“Led Zeppelin”、“Black Sabbath”、“Kiss”、“AC\DC”…… 在影片里你能随处听到Kiss、AC\DC的音乐。当看到杰克布莱克这个迷人的小胖子拼尽全力唱着AC\DC的《It’s a long way to the top》时,被撼动得无以复加,It’s a long way to the top if you wanna rock ’n’ roll。虽然我只是停留在那个年代的摇滚世界,但那个远离的世界带给我的影响却是弥衡久远的。这个充满激情的电影能让灵魂中的某些东西复苏,我很是感谢同是乐迷的电影人们。
所以,能在看电影的同时听摇滚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
颠覆传统的励志电影,不同于以往的儿童电影,更与老牌的麻辣教师有别,主人公的精神穿插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做自己的主人,对抗周围的“老大”的势力,我们要活的自主,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完成只属于我们自己的理想。
杜威·芬,一个失落的对音乐对摇滚执着的人,但是由于被队友抛弃,失业在家无法再参加舞台表演,所以一直失业在家。舍友曾经同样是一名摇滚发烧友,但是受了自己女友所谓现实的“教导”后,认为参加摇滚乐队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放弃了,成为一名现实主义者,想成为一名教师,致使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著名小学来聘请自己的时候,被正失业在家的杜威冒充自己去应聘上一名教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杜威发现孩子们在上音乐课,很多孩子对表演和演奏和有天赋,所以就和自己的摇滚联系起来,让他们组成一个摇滚乐队,去参加一个本应该是大人们参加的摇滚比赛,给他们制定出了一个学习表,使他们几个星期一直沉浸在摇滚的海洋里,在一次家长会的时候,被舍友女友举报揭露,此时正值最后的表演比赛的前一天。孩子们想这个假冒的老师并不是一个可恶之人,也正是这个老师告诉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天赋,最后他们还是集体去和杜威参加了表演,这个班的家长都到校长室讨个说法,却发现孩子都已经不见了,所以家长们和校长来到了表演的地方当家长们看见台上自己孩子的表演,都惊讶不已,没有想到他们眼皮下的小东西竟然可以变得如此之令人惊讶,结果可想而知,虽然杜威不能当老师了,但是摇滚校园乐队正式成立了,他有了自己的乐队,一起创作,并且成立了一个类似于兴趣特长班的地方,而里面的老师正是杜威和他的孩子们。
本片的一个亮点就是女配角,我非常喜欢的就是剧中女校长和乐队的小经纪人。他们的本色表演,给这部电影带来了一些掌声。
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带给我较大的震动,因为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更多是我们对教育的思考,这几天在看一个我弟(10岁)暑假的作业,一篇小说《窗边的小豆豆》,我从我的角度看到的是现代教育的一些观察点。我看这个电影,怀着一种“不可能”的思想和看法来看,因为在现阶段的小学或者说是现阶段的学校来说,都不可能存在摇滚,不可能出现在课堂上,孩子们每天只能面对的是很功利的东西,好好学习,赢得小红花,小星星,小旗子,我们谁又敢说我们曾经没有为使光荣榜中自己那一栏的光荣标志更加多一点呢,只怕是希望越多越好,多多益善,但是在杜威的课上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儿时不曾想过的一片大好的景象,可以“不务正业 ”,可以瞎胡闹,可以爆粗口,让我们玩转音乐,enjoy摇滚,深深体会摇滚的精神—勇于正视恶势力,强实力,不要使自己被迫完成自己不喜欢的任务,要敢于对他们说出自己的心中的感受,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感受,知道我们的思想,我们愿意干什么,厌恶干什么。只有真正的自信了,才能通过摇滚爆破出自己的感情。也正是看了这部影片,才让我有机会思考这个问题,考虑到我们的未来,如何变得更加自信,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不和谐景象是这种应试化的教育所造成的,我想那么孩子们的父母就应该发挥更加重要的角色,鼓励自己的孩子多多看看自己身后所处社会的一些元素,即便是老师教的能让他们完成学业,但是孩子们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不可而知,难道非要等到一个懵懂的毕业生在社会上处处碰壁的时候才思考尝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吗?
最后想呼吁:Let’s rock! We will rock you!
❷ 跪求泰坦尼克号观后感 100字左右就可以了
我昨天晚上才刚看完,不知道是不是晚上黑暗的气氛作祟,总之眼泪不止~
当帅气幽默的杰克第一眼看到在甲板上美丽的萝丝,就已经迷失了,后来在萝丝打算跳海的地方又再次见面,就可以知道,他们的缘分是上天注定的,俊美的杰克不仅拯救了萝丝的生命,还有她的生活,甚至她的思想~看过这对恋人的经历,看到了他们互相褪下衣装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其他的思想,就是有一种理所应当的感觉。夕阳下,他们之间的吻也美得让人窒息。当萝丝放弃上救生船,当他们扑向对方的怀抱,我的眼泪就已经下来了。当泰坦尼克号沉没,当他们在海上漂浮时,当萝丝说:我爱你,杰克。当杰克在冰冷的海水里颤抖,当杰克说:让萝丝要活下去,永不放弃。这狗血的桥段却让我不可免俗的流下眼泪,看着杰克慢慢的沉入海底,他俊美的脸庞就深深的引入了我的脑海,席琳迪翁的那首《My Heart Will Go On》在此时响起,眼泪无法停止~
“You jump,I jump!”
当老去的萝丝叙述一千五百人,只有六人活下来时,我的心不禁颤抖,感叹在灾难面前,自私的求生是多么可怕~
很高兴为您解答
打这么多字很累的 还伤脑细胞~
望采纳~
我是二小成追忆,有问题请找~
❸ 杰克伦敦马背上的水手观后感30字
各种经历各种奔波各种坎坷各种转折,似乎杰克注定悲剧一样,赚很多的钱,却总是负债累累,坚持自己的想法,共产主义者,坚持了大半生的原则终究会被打击,身边的人总是那么不给力,不过成功人士总是有些共性的,时间井井有条的把我,定额定量的完成,不违背自己的内心。
❹ 阿凡达的观后感200字
欣赏了《阿凡达》这部花费巨资和十年时间拍摄而成的经典电影,深有感受。在电影中,杰克偶然得到了一个到潘多拉星球的机会,同时也让他开展新的旅程。关键的时刻,杰克面临的是要选择利益的诱惑还是为良心发现与异星球的阿凡达共同对抗外敌,很显然他选择了后者,而结局显示了,杰克的选择是正确的,他在那个星球能够快乐的过着更淳朴更真实的生活。杰克抉择就像一道人生的选择题,我们在漫长的人生单中同样会遇到,如:在学业工作面前,是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还是到社会中拼搏人生;在恋爱面前,是选择面包还是爱情;在工作上,是选择但求升职而不择手段还是默默地为公司付出而任劳人怨……我们不知道最终的结局会怎样,但我们应该要把自己选择的路继续走下去,正如杰克在开始的挣扎,最后他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择,然后付出了努力,征服了最厉害的飞鸟,赶走了侵略者,拯救了潘多拉星球,与公主幸福的生活在这个美丽富饶的星球里面。我们也一样,既然选择了眼前的道路,不妨往前再走几步,或许会发现生活的真谛。在电影中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而以上的观点是我最为深刻的。
❺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怎么写
写作思路:认真地观看影片,然后将自己观看后的感受以及体会阐述一下,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以及观点等等。
正文:
看了《泰坦尼克号》以后,当时就只有两个字能形容我的心情:震惊!为船上的小提琴手在生命危急时刻能自如地拉小提琴而感到震惊,为当时那生死关头船的制造者抛开良知在最后一刻上救生艇而感到震惊,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杰克道森还在嘱咐自己的爱人萝丝要好好活着,也为船上的那些水手的冷静而感到震惊……
在刚开始,我看着杰克赢到那张珍贵的船票而欢喜不已,看着他狂奔向那死亡之船,我为杰克既感到欢喜又感到惋惜,欢喜他得到了一段难忘的感情,惋惜他将要带着担心而死去……
片中,我对杰克和萝丝那段感情感到欣喜,看着他们欢笑着一起我的心中莫名感到一阵痛。看到杰克在基本上不可能的情况下誓死要将萝丝脱离险境,看着他们通过一道又一道关卡,遇到一个有一个困难,我的心也随着那情景上下波动。
我仿佛就是那萝丝,在想尽办法逃生……当看到救生艇的号令员奋力将哨子吹响时,20多艘救生艇只有一艘赶赴现场,又是那一艘救了萝丝,我对剩下没有赶赴现场的救生艇上的人表示谴责,难道他们的内心就没有深深的谴责吗?如果他们去了,可能会就更多的人,哪怕一个人也好,一个人也是人啊!
片后,我对年老的萝丝将海洋之心投入海中表示赞同,就让这海洋之心见证萝丝和杰克的爱情,让海洋之心永远躺在海洋的最深处!
❻ 有人讲一讲泰坦尼克号观后感吗
电影《泰坦尼克号》自从1998年播出后,一直被奉为经典之作。一艘豪华巨轮里装下的不只是满满的生命和货物,更多的是凄美的爱情和灾难面前千姿百态的人性。电影以历史中真实触礁的泰坦尼克号作为背景,讲述了在等级分化十分严重的时期,工业奇迹泰坦尼克号在装载了一船“豪绅”和“下等人”从英国去往美国。在途中身份地位互不搭调富家女“肉丝”和穷小子“榨菜”冲破了世俗的眼光和重重阻碍走到了一起,并以一副带着“海洋之心”的画像作为两个人爱情的见证。
还有一位是船的的设计师,当所有人都在为活命疯狂逃窜的时候,设计师却沉稳的站在餐厅的壁炉前,安静的和罗丝说“对不起,小罗丝,我应该把船建的再坚固一点的”。在灾难面前,在混乱的人性面前,让人难以言喻出对他们的评价。是理智的责怪还是恻隐之心的发作都不再重要了。只因他们揭示出了灾难来临前,人类最真实的一面。有心寒、有恐惧、有愤怒、却也有着满满的爱。
因为有爱,老两口在床上抱着等待永远;因为有爱,母亲给孩子讲着睡前故事;也因为有爱,才会有海员愿意返回寻找救援,哪怕只有一艘返回。
❼ 巨人捕手杰克观后感,急急急急急急急,要交作业
巨人捕手杰克观后感
这个童话大家小时候应该都看过听过吧。穷苦的小男孩杰克得到了一颗有魔法的豌豆,把它种到地里之后,豌豆藤长到了天上。杰克爬上去之后发现那里住着巨人,接着先后从巨人的家里偷了一袋金币、下金蛋的母鸡、和一把会自动弹奏的竖琴。最后巨人追了下来,杰克赶紧把豌豆藤砍断。巨人摔死了,杰克从此和母亲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今天去看了根据这个改编的电影,叫《巨人杀手杰克》。电影中规中矩,主要看3D特效。女主角不算漂亮,但月光下俩人在摩天豌豆藤上接吻的场景,却实在浪漫,让人挺向往的。
看完了回想起以前看的故事,觉得这个巨人实在是很无辜。东西被偷了不说,出来抓贼还被搞死了。但小时候就觉得主角做的一定是对的,跟主角作对的、相貌凶恶的一定是坏人。最后杰克宝物到手,巨人死掉,还拍手称快。
小孩儿不懂事嘛,也没有那么明确的道德观念,这么想也没什么。但长大了之后发现,很多成年人还是像小孩子那样去思考。遇事不分析事情本身的对错,而是根据双方身上的标签来做判断。凡是带有跟自己亲近标签的人,就是对的;而带有与自己疏远标签的人,就是错的。这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什么时候大家都能学会就事论事、不贴标签,就好了。
❽ 泰坦尼克号某个片段观后感100-200字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
“泰坦尼克号”于一九九七年十二月正式在全球各地上映,曾荣获第七十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等十一项大奖,造成一时轰动的电影巨作。
“泰坦尼克号”的内容背景乃一九一二年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其处女首航时触礁冰山沉没的事件,及作者(编剧)虚构饰演的不同社会阶层成员的恋爱故事。对于电影着迷的原因莫过于男女主角的“你跳,我也跟着跳!”的深情告白,和杰克为爱而死,萝丝为爱而生的凄美爱情。大概的剧情大家都已熟知,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在剧中当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即将沉没之前,船员要求乘客穿上救生衣登上救生艇,但因救生艇数量不足,只限妇女与小孩优先登艇,萝丝本已登上救生艇,但为了与杰克在一起,又从救生艇跳回达尼号上,这就是“生也相守,死也相从”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吧!而当泰坦尼克号沉没时,杰克与萝丝互相紧抓对方,却因水的冲力太强而松开了。杰克迅速找到萝丝,并发现一扇漂浮在海上的门板,但因门板仅能承载一人的重量,所以杰克让萝丝留在门板上,自己却泡在冰冷的海水中,并用最后的一丝力气要求萝丝承诺不会放弃,会好好的活下去„„。原来真情至爱是可以为对方奉献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换取对方存活的机会。相较于当时上流社会常以婚姻作为换取财势地位工具的作法,杰克与萝丝的爱情更加显得真实、高尚而弥足珍贵!
流年不易,且行且珍惜。不要让爱情的巨轮说沉就沉,也莫让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等十一项大奖,造成一时轰动的电影巨作。
“泰坦尼克号”的内容背景乃一九一二年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其处女首航时触礁冰山沉没的事件,及作者(编剧)虚构饰演的不同社会阶层成员的恋爱故事。对于电影着迷的原因莫过于男女主角的“你跳,我也跟着跳!”的深情告白,和杰克为爱而死,萝丝为爱而生的凄美爱情。大概的剧情大家都已熟知,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在剧中当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即将沉没之前,船员要求乘客穿上救生衣登上救生艇,但因救生艇数量不足,只限妇女与小孩优先登艇,萝丝本已登上救生艇,但为了与杰克在一起,又从救生艇跳回达尼号上,这就是“生也相守,死也相从”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吧!而当泰坦尼克号沉没时,杰克与萝丝互相紧抓对方,却因水的冲力太强而松开了。杰克迅速找到萝丝,并发现一扇漂浮在海上的门板,但因门板仅能承载一人的重量,所以杰克让萝丝留在门板上,自己却泡在冰冷的海水中,并用最后的一丝力气要求萝丝承诺不会放弃,会好好的活下去„„。原来真情至爱是可以为对方奉献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换取对方存活的机会。相较于当时上流社会常以婚姻作为换取财势地位工具的作法,杰克与萝丝的爱情更加显得真实、高尚而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