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柯灵的简介
柯灵(1909.2.15-)原名高季琳,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广州。1926年在上海《妇女杂志》发表叙事诗《织布的妇人》而步入文坛。1941年与师陀合作根据高尔基的话剧《底层》改编成话剧剧本《夜店》(后改编成电影),有广泛影响。1948年到香港《文汇报》工作。1949年回到上海,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所长、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大众电影》主编、上海作协书记处书记、上海影协常务副主席等职。
著作书目:
《月亮姑娘》(儿童诗)1932,上海儿童书局
《蝴蝶的故事》(童话)1933,新中国
《小朋友讲话》(随笔集)1933,新中国
《掠影集》(短篇小说集)1939,世界
《望春草》(散文集)1939,上海珠林书店
《市楼独唱》(杂文集)1940,上海北社
《晦明》(散文集)1941,文生
《飘》(剧本)据美国密西尔同名小说改编,1946,重庆美学出版社
《夜店》(剧本)据苏联高尔基剧本《底层》改编,与师陀合著,1946,上海出版公司
《恨海》(剧本)据(清)吴断人同名小说改编,1947,开明
《腐蚀》(电影文学剧本集)据茅盾同名小说改编,1950,上海出版公司
《遥夜集》(散文、杂文集)1956,作家
《为了和平》(电影文学剧本)1956,中青
《同伴》(短篇小说集)1957,新文艺
《不夜城》(电影文学剧本)1957,电影
《暖流》(杂文集)1959,上海文艺
《春满人间》(电影文学剧本)1959,上海文艺
《秋瑾传》(电影文学剧本)据夏衍同名剧本改编,1979,上海文艺
《电影文学丛谈》(理论集)1979,电影
《柯灵电影剧本选集》 1980,电影
《柯灵选集》1980,香港照明出版社
《香雪海》(散文集)1980,上海文艺
《长相思》(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
《剧场偶记》(评论集)1983,百花
《柯灵散文选》 1983,人文
《柯灵杂文集》 1985,三联
㈡ 1957年 电影不夜城的影评 急!!!
http://www.mtime.com/movie/14862/comment.html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7679/#reviews
自己进去找找 凑凑就行了,先来段开场白,第二段 写电影的内容简介 这个网上都有, 第三段 写自己的看法 就是很多人对影片的评论一拼凑 就喔了。
㈢ 哪位好心人有不夜城(1957)汤晓丹导演,孙道临,师伟主演的免费高清百度云资源
《有不夜城》网络网盘免费资源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Ru3Skr4FR051UoL1JcP3FQ
《不夜城》是由江南电影制片厂制作发行的113分钟剧情影片。该片由汤晓丹执导,孙道临、刘非、李玲君、茂路、李静康、崔超明等主演,于1957年摄制,20世纪80年代公开上映。
㈣ 求电影《苏州河》的专业影评
“一切不会永远,只要我回到阳台上去,这个爱情故事就会继续下去,可是我宁愿一个人闭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爱情。”
这又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
在这条河流上我们可以看到友谊,看到父亲和孩子,看到孤独,看到一个婴儿的降生,看到……看到顺水漂流的爱情,看到美人鱼…… 看在河的尽头河流流进大海。
影片在 “我”娓娓的叙述中开始,晃动的镜头是我的眼睛。我是一个摄影师,我的眼睛是我的摄象机镜头。我用我的眼睛拍摄这个城市,这条河流,这条河流上发生的故事。 “我的摄影机不会撒谎。”可是 “我”告诉你, “别信我,我在撒谎。” 这就是电影,如果你能从电影中感悟到什么真谛什么值得讴歌的东西,告诉你,别信,这是电影。
这电影的色调是灰色的,和苏州河上的空气的颜色是一样的。但是当太阳出来的时候,河水会被照得很清澈。 “我”叙述着, 关于 “我”的生活, 关于开心酒吧, 关于美美,关于美美在水中游动的样子是如何让我着迷,关于美美在喝醉以后问我是不是也会象马达一样去找她,关于马达。这样耐心的叙述, 是叙述,不带任何感情任何修饰的叙述,就象和朋友坐在一起,点燃香烟,然后回忆很久很久以前,一件久的几乎淡忘了所有细节的事情。于是这样的叙述也很淡,淡到所给的图象也是那么朦朦胧胧的一片, 而我们却可以从中得到更多,更多情绪的扩张。
“两个不相识的人坐在了一起,然后呢,然后,当然是爱情。”
爱情发生的时候其实就是这么简单,这么简单就可以发生的感情就是爱情。
牡丹和马达的爱情, 目前为止我更愿意说成是牡丹的爱情, 牡丹的爱情是我们熟悉的那种感觉。纯纯的脸上溢出猫咪一样暖暖的笑容, 弥漫在眼里的是夜里的霓红还有苏州河里跳动的流光。
象一个童话,我们在年少的时候也都曾读过这种童话一样的心情。 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个阳光灿烂柳絮纷飞的午后,那空气里的味道就是那样的。
牡丹的爱情就象一件精致的瓷器。瓷器容易打碎,打碎的瓷器可以划伤手指。
在影片的开头觉得有点荒诞,为什么可以能够把苏州河跟美人鱼联系到一起,而且竟然后来还会说苏州河上的每一个船工都说自己看到过苏州河里的那条美人鱼。想起来,美人鱼就是因为自己心爱的王子爱上了别人而变成了大海里的泡沫。牡丹的爱情是一个童话,难道这就是这部电影要对我们说的么。
不知道,有这可能。
当牡丹从桥上跳下去的那一刻,那种茫然和无辜的表情,让我突然想起了《笑傲江湖》的结尾,东方不败掉下悬崖时对令狐冲说的那句话,我要让你内疚一辈子。不知道牡丹当时是不是也是这么想的。
马达从监狱里出来,四处漂泊了一段, 最后还是回到了苏州河的岸边,难道真的就是因为仍旧摆脱不掉这个心结么。
美美和马达
……………
“牡丹左腿上有一朵牡丹花”
“大街上到处都有卖的,很多女孩子都有。”
“你有么”
“我没有,我又不是你的牡丹,我怎么会有……。(沉默)…… “如果我告诉你我也有呢……。要看看么” (解开裙子的纽扣,露出洁白的大腿,上面霍然一朵血红色的牡丹)……
“我是你要找的牡丹么”
……………。
之后,美美和马达睡在了一起, 夜里,美美问睡着的马达, “我是你要找的牡丹么”,然后睁大了眼睛等着答案。美美和马达接触的片段,是《苏》里最艳丽的一段,也许是因为美美那闪光的眼影,长长的睫毛, 浓艳的口红,风情万种的眼睛……窗外的雨声,以及那间化装室里的灯光,还有弥散着的似是而非淡淡哀愁的空气。( 演马达的那家伙的朗诵水平差到一定境界,有点破坏气氛)。听人说,偷窥更衣室的那段继承了好莱坞的摄影风格。
美美觉得牡丹是不存在的。而马达所说故事是为了她而编造的,而她就是马达要找的牡丹。美美的神情告诉我们她很享受这个故事。于是美美离开了“我”, 走的时候还挺绝情的。“我”那句话其实不过分啦, “是现在分手,还是等做完爱再分手”。在那个状况下做爱跟吻别其实是一个性质的。
可是后来我们见到美美往自己的大腿上贴着牡丹花, 用唾液沾湿手指,一下一下, 那动作很野性,抬起头时眼里含着泪水。她一直以为大腿上的那多牡丹花就是牡丹的象征。
也许要一个男人开始一段感情或是坚持一段感情, 是需要一个理由的, 我相信这个理由对一个男人会很重要。 而马达继续寻找牡丹的理由就是他希望她活着, 他相信她就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而美美不是牡丹。也许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执着会被以为是爱情吧, 当然也很有可能是。
“我”
喜欢电影在美美离开“我”之后所表现的东西。日子一天天过, 没有什么特别的忧伤,仍旧继续着工作,仍旧喧闹的人们, 仍旧有女人。一切就和《解脱》那首歌一样, “你有自由走,我有自由好好过。”
而值得一提的是歌曲的时空感处理,在开始的时候也有出现,那是周旋的 “大上海,夜上海,上海是个不夜城……”比起以往在电影中出现的音乐衔接感觉更接近直接出自头脑的声音。
马达和牡丹
马达找到了牡丹,但我更希望美美就是牡丹,也许是因为美美更象那个当年跳进苏州河里的女孩, 而真正的牡丹显得太过柔弱了。但电影中的现实就是这样的,和你所想象的结局总不会一样,比生活更难驾御,不然就是编剧的失败。然后马达和牡丹就死了, 因为喝醉了, 一个原本应该是大团员结局的电影就这么草草地给了个了段。一个童话就象一个气泡一样消失了。
“我”和美美
美美回到了我的身边, 一切好象都没有发生过。
美美问我,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找我么”
我说, “我会的”
美美问, “你会一直找到死么”
我说, “我会的”
美美说, “你骗人,这样的事情只有爱情故事里才会有。”
………
可是美美还是走了,在墙上留下了 “你来找我吧。”
记得美美在看到马达和牡丹并排放着的身体的时候,那猛的回头,苍白的脸上分明写着茫然和绝望,她从不相信童话,可是她却看到了童话的结尾。
童话永远都会有人相信,也永远会有人告诉你这只是一个童话。在这里电影与生活的差距缩短了, 它一下子显得那么真实, 美美离开了, 也许只是想拥有一个属于她的童话。 可是“我”就那么坦白地告诉你, “我宁愿闭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爱情”
“电影是故事是虚构,却也是另一种真实,这就是娄烨的电影主张”
㈤ 为什么作家柯灵创作了电影不夜城(1957)后会受到批评和迫害,对政治不太懂,求解答,希望可以联系
对政治不太懂,
就不要问1957年的事情。
㈥ 孙道临是什么人
孙道临
(1921.12.18-2007.12.28) 演员、导演。
原籍浙江嘉善,生于北平。1938年入 燕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曾参加燕京剧 社的演出。1943-1944年先后加入中 国旅行剧团、国华剧社、南北剧社, 演出话剧《雷雨》、《日出》、《家 》、《茶花女》等。抗战胜利后复学 ,1947年燕京大学毕业。翌年入清华 影片公司,参加拍摄影片《大团圆》 。后参加远东影业公司、昆仑影业公 司,拍摄《大雷雨》、《乌鸦与麻雀 》等影片。因在《乌鸦与麻雀》中扮 演华先生,1957年于文化部1949-19 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 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是 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先后主演 《渡江侦察记》、《家》、《不夜城 》、《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 月》、《李四光》、《一盘没有下完 的棋》等十余部影片,塑造了各种身 份不同、性格迥异的银幕形象。表演 深沉、自然,富有激情。其嗓音圆润 ,吐字清晰,感情丰富,曾为《王子 复仇记》、《白痴》等二十余部外国 影片配音。1984年后自编自导影片《 雷雨》、《非常大总统》,并在两片 中分别饰演男主角。 演出影片 1948:大团圆 1949:大雷雨 乌鸦与麻雀 1950:民主青年进行曲 1951:女司机 1954:渡江侦察记 1955:南岛风云 1956:春天来了 家 1957:不夜城 1958:永不消逝的电波 1959:万紫千红总是春 1960:革命家庭 1961:51号兵站 1962:早春二月 1979:李四光 1982: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1984:雷雨(兼编导) 1986:非常大总统(兼编导)
孙道临,原名孙以亮,1921年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
孙道临幼年时代生活在一个知识家庭。1938年考入燕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在校期间曾演出过《雷雨》、《生死恋》等剧。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燕京大学被迫关闭,孙道临失学,1943年加入中国旅行剧团,正式开始演员生涯。以后,又辗转加入上海国华剧社和北平南北剧社,演出过话剧《雷雨》、《日出》、《家》、《茶花女》等,并导演《青春》一剧,开始在舞台上崭露头角。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便返回燕京大学,于1947年毕业,并加入北平艺术馆,演出了黄宗江编剧的《大团圆》。1948年,金山组织上海清华影业公司将《大团圆》改编成电影,孙道临仍扮演三弟,从此登上银幕。
1949年孙道临参加了上海远东影业公司《大雷雨》的拍摄,并在昆仑影业公司完成《乌鸦与麻雀》一片的拍摄。此片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
新中国成立后,他加入上影厂继续从事表演创作。主演及参演了《民主青年进行曲》、《女司机》、《南岛风云》、《家》、《不夜城》、《永不消逝的电波》、《万紫千红总是春》、《革命家庭》、《早春二月》等10余部影片的拍摄,其中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塑造了性格迥异的银幕形象。表演深沉、自然,富有激情,都是中国电影表演画廊中的佳作,他的嗓音浑厚,吐字清晰,感情丰富,他所配音的影片有《王子复仇记》,解说的影片《鲁迅传》,都极有魅力,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朗诵艺术家。
孙道临也是一位优秀的导演,1984年后他自编自导影片《雷雨》、《非常大总统》,1992年执导了根据肖复兴小说改编的电影《继母》。而近来他被人们提起最多的是执导的电影《詹天佑》,2001年,80岁的他导演的电影《詹天佑》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在北京的首映式上,孙道临所享受到的“掌声与喝彩”比那些当红明星们要热烈得多。
主要作品年表
·继母(1992)
·非常大总统 Speclal President(1986)
·雷雨 Thunderstorm(1984)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Mikan no taikyoku
·李四光(1979)
·早春二月 Early Spring(1963)
·革命家庭 Revolutionary Family, A(1960)
·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
·不夜城 (1957)
·春天来了 Spring Has Arrived(1956)
·家 Family, The(1956)
·南岛风云(大陆 1955)
·渡江侦察记 Reconnaissance Across The Yangtse(1954)
·女司机 Woman Locomotive Engineers(1951)
·民主青年进行曲 Democratic Youth March(1950)
·乌鸦与麻雀(1949)
孙老的婚姻
电影演员孙道临和越剧演员王文娟于20世纪60年代喜结秦晋之好,之后共同走过了风风雨雨的30多个春秋。但两位艺术家对二人世界的生活一直做低调处理。孙道临在他出版的专集《走进阳光》中,甚至对两人的婚事只字未提。
孙道临出生于北京一家书香门第,在燕京大学读书期间,受同窗挚友黄宗江的影响,逐渐走上电影的道路。之后,他在《乌鸦与麻雀》《渡江侦察记》等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角色,成为中国电影界一颗璀璨的明星。但年届四十的孙道临把爱情的花蕾藏在心底,一直没有理想的意中人。
王文娟是浙江嵊县人,13岁到上海学唱绍兴文戏,因聪明好学,很快挑起头肩花旦的重任。50年代由她主演的《春香传》《红楼梦》《追鱼》更是其越剧事业的里程碑。但因为忙于演艺事业,直到50年代末,已过而立之年的王文娟仍待字闺中。
说起来两位明星初擦的火花,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有段时期,孙道临几乎被越剧醉倒,只要能腾出时间,他就去观看由王文娟主演的越剧。有一次,孙道临直率地去找黄宗江和黄宗英兄妹俩:“嗳,我想结婚了,请帮忙找个对象。”黄宗江面呈喜色地说:“算来只有越剧团的王文娟还待字闺中,不知你对她感觉如何,如合得来,这大媒人我包下来了。”孙道临的心事被另一位热心人也察觉出来了,她就是孙道临的同事张瑞芳大姐。在几位好心人的促成下,60年代初,这一对为了艺术追求迟迟未婚的大龄男女,终于幸福地完婚了。这一年孙道临39岁,王文娟35岁。
婚后,一对艺术伉俪相亲相爱,比翼齐飞。当孙道临因主演《早春二月》受批判、王文娟因拍摄《红楼梦》被戴上专演才子佳人的帽子时,两人又相濡以沫共渡劫难。80年代,他俩庆幸地迎来了新的艺术青春。年过古稀,夫妻两人又携手合作,把越剧《孟丽君》移植到荧屏上且好评如潮。
㈦ 求 不夜城 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链接,谢谢
链接:https://pan..com/s/1lfTs6HstiFVlnFPmbftGPA
该片讲述了张伯韩苦心经营成为资本家,之后在上海解放在即时,作出“留下来”的选择,又投身改造运动的故事。
㈧ 世博会 读后感
2010年世博会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文明和谐的呼唤更是犹在耳边。第41届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在中国上海举行,这也是一个万人瞩目的盛会!
藉此机会我也阅读了一些有关于世会的书籍,《中国与世博》出版于上海申博之际,按以往读书经验,这本书应该是具有较浓宣传色彩的科普性图书,似乎会介绍中国在历届世博会上的突出表现。而仔细研读此书,却发现其可贵之处很多。
这本书极具史料价值。粗略翻阅这本书,即会被书中的图片所吸引。从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水晶宫,1889年巴黎世博会的埃菲尔铁塔等历届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到中国参加世博会的“赛会大臣”杨兆黎的照片、中国馆的照片。其中最珍贵的当属徐荣村的“荣记湖丝”在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所获得奖状。正如本书封底所言“2002年3月中旬,就在上海申博最红火最关键的日子,中国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在1851年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上,来自上海的中国商人徐荣村以自己的‘荣记’湖丝参展,一举荣获金牌大奖。这段历史将中国与世博会的渊源一下子拉近了。”而史料的文字部分更是全书的重头戏。从第二章“早期世博会与中国”开始,编者就运用大量珍贵史料。如在《中美友谊的见证——中国与1876年费城世博会》一文中,编者写到“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是第一次真正由中国人代表中国选派人员参加的世界博览会。”浙江海关文书李圭就是中国代表之一,李圭因此著书《环游世界新录》,编者在这一部分大量引用《环游世界新录》中的内容,在描绘中国在此届世博会上的表现时,巧妙地介绍了李圭——世博会亲历者的感受:对外国先进科技的感触,对西方教育的赞赏。
本以为这是本“歌功颂德”只言其好的书,阅读之后发现这本书可贵的客观性。“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书中引用了当时很有影响力的《万国公报》、《申报》、《东方杂志》上的言论,真实地还原了当事人的观点。
阅读此书首先有一种大开眼界之感。马克思在1851年伦敦世博会闭幕两天后,给恩格斯写信说“英国人承认美国人在工业展览会中得奖,在一切方面胜过他们。”“据说,著名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是施特劳斯在1867年巴黎世博会上所作。”1878年巴黎世博会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主持作家大会,会上制定了保障文学产权的国际法。”屠格涅夫、柴可夫斯基、鲁宾斯坦等都参加了此届世博会。埃菲尔铁塔是为1889年巴黎世博会所设计建造,1900年巴黎世博会第一次使用“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sition)的名称;第二、三、四届奥运会都与世博会同时举行,而且“成了世博会招揽观众的体育表演”;蒸汽机、火车头、电话、缝纫机等都曾在世博会上大出风头……
我们熟悉的人物、建筑、如今已被广泛使用,这些都和世博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足可见世博会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2010年的上海,我们更应该关注今天的世界、今天的中国。早在19世纪,人们就意识到用世博会来提高本国的国际影响力,学习别国的先进技术,促进人类进步。在 2l世纪,我们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在对比中,看到优势及不足,以此为契机,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总之,这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书籍。作为一名中国青年,尤其是希望参与到上海世博会报道的一份子,更应该全方位了解世博会的相关知识。
明年,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又将为世界博览会悠长的发展历程增添新的华彩与辉煌!
人人都在为世博做贡献,我也不例外,作为生活在浦东这块热土上的一个人,我们倍感骄傲与自豪。在幢憬美好明天的同时,我们也要为世博会的精彩尽自己的一份力,我们也要通过我们的双手、至诚至热的心和实际行动,来实现上海对全世界的承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等到了2010年世博会的时候,我希望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向外国朋友介绍我们日新月异的上海和历史悠久的中国,为世博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海将向世界奉献一个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这是上海对世界的承诺,也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
是这个吗
㈨ 顾也鲁为什么被称为影坛“袖珍小生”
顾也鲁
(1916.9.1-2009.12.23) 演员。
原籍江苏吴县,生于常熟,人称“袖珍小生”。20世纪30年代末从影,有作品近百,是上世纪40年代“孤岛电影”代表人物。中国电影百年之际,被国家广电总局授予“优秀电影艺术家”称号。
1931年,在上海之友实业社当练习生时,参加吼声剧社,业余从事演剧活动。
1937年加入青鸟剧社、上海剧艺社等团体,演出《雷雨》、《女子公寓》、《花 溅泪》等剧目。
1938年加入新华影业 公司,主演《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影 片。
1942年后加入中联、华影等制片 公司,参加《博爱》等影片的拍摄。
1944年后组织南艺剧社,在北平、天 津、青岛等地巡回演出《日出》、《 重庆二十四小时》等话剧。1946年返 上海,加入国泰影片公司。1947-1951年与顾而已、高占非等在香港组织 大光明影片公司,并在《水上人家》 、《野火春风》等影片中扮演角色。
1951年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曾在《宋 景诗》、《不夜城》、《子夜》等影 片中担任角色。还参加拍摄《小裁缝 》、《追回的青春》、《思乡曲》、 《中断了的三重奏》等电视剧。
2009年12月23日凌晨四时三十分,我国老牌电影明星、上海电影制片厂优秀演员、中国民主同盟会成员、上世纪四十年代“孤岛电影”的代表人物、享有“银幕袖珍小生”称号的电影表演艺术家顾也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龙华医院逝世,享年93岁。
[编辑本段]顾也鲁-绰号由来
顾也鲁身材矮小,头脑机灵。从影之初为大导演吴永刚和孙瑜所赏识,屡屡担任主要角色并获好评。一次吴永刚与友人无意间见顾也鲁从远处骑一女式单车,人小车小,巧致可乐,便称顾也鲁为“袖珍小生”,从此这一美名不径而走。那年代,几乎所有当红的著名女影星都与顾也鲁合作过,周璇、陈云裳、陈燕燕和李丽华等等等等,套用现在一句时髦话,就是“铁打的顾也鲁,流水的女明星。”
[编辑本段]演出影片
1939:《葛嫩娘》
1940:《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王老虎抢亲》、《玉蜻蜓》、《珍珠塔》
1941:《春风回梦记》、《野蔷薇》、《玉连环》、《碧海青天》、《小房子》、《地藏王》、《灵与肉》
1942:《重见光明》、《第三代》、《博爱》
1943:《千金怨》、《凌波仙子》、《秋之歌》、《第二代》、《渔家女》、《锦绣前程》
1944:《大富之家》、《凤还巢》
1946:《民族的火花》
1947:《欲海潮》、《歌女之歌》
1948:《国魂》
1949:《野火春风》、《水上人家》
1950:《小二黑结婚》、《诗礼传家》
1952:《方珍珠》、《和平鸽》
1955:《宋景诗》
1957:《不夜城 》
1958:《红色的种子》
1959:《老兵新传》
1961:《51号兵站》
1962:《女理发师》
1963:《北国江南》
1976:《难忘的战斗》
1981:《革命军中马前卒》
1983:《子夜》
㈩ 不夜城是干什么的
“不夜城”一般指位于上海市中心北部,闸北区西南隅的建设项目,规划建设范围南起苏州河,北至中兴路,东傍大统路—天目中路—南北高架路,西临苏州河—恒丰路,包括铁路上海站地区。规划总面积1.42平方公里。批准建筑总量280万平方米,总投资250亿元人民币,于2000年基本建成。“不夜城”也可为电影名,1998年、1957年及1948年均有同名电影。此外,纽约市也被成为“不夜城”。
详细可参考:http://ke..com/view/60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