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怎么写
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八):
观看了《建国大业》,我的眼睛一片湿润,心潮澎湃,感叹先辈创业的艰辛,感叹此刻的生活来之不易,感叹之余,对于此刻完美的一切,我们更应倍加珍惜。
影片中令人难忘、感动的片段很多: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无数人前仆后继,抛洒热血,只为中国革命的一线生机;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领袖、战士携手共进,抵达目的地的时刻,这革命转折的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我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淮海战役结束后,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传来,那一刻,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齐喝酒,喝醉了一齐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
有首歌名叫《为了谁》,在《建国大业》中,我们看到了回答。解放军解放上海,为了尽量不打扰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解放军没有使用重武器,宁愿血洒苏州河,解放上海后没有进入民居,而是露宿街头。这种一切为了人民的精神是应当代代相传的,成为不灭的时代精神,正因这种精神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获得了“最可爱的人”的称号,到此刻这个称号一向都是共产党军队的光荣与传统。
影片自始至终,都散发着一种让人振奋的感情,带领我们回到那段峥嵘岁月,体味建国的艰辛。影片很快就演完了,我们甚至没有时光细细品味影片中的每一个情节,每一个人物,但却让我们记住了,我们的国家经历过虚弱、侵略和战乱,我们的人民受到过欺辱、压迫与掠夺,此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鲜血铸就的成果要我们这一代人去守,去保护。
建国大业观后感(九):
《建国大业》这部影片,我是怀着期盼和崇敬的情绪看完的。
这部影片,讲述了1945年开始到1949年伟大祖国解放之前的几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当然,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这段内战的历史不可能不了解,但是当那些情景再次出此刻眼前时,自我还是不由得不心潮澎湃,不由得不激动。当看到革命党人在解放前夕被国民党蒋介石残酷杀害时,我既痛恨蒋介石的残忍和没有人性,又为革命党人惋惜,完美的新生活就在他们的眼前,他们却被无情的夺去了生命,他们没能享受到,自我用不折不挠的、舍生忘死的斗争换来的胜利。也正是有了千千万万革命烈士,在当时那个年代,执着的坚持真理、坚持追求自我向往的共产主义、坚持为了全中国人民的解放而不惜一切的牺牲精神,才打败了蒋家王朝,才建立了新中国,才为中国人民换来了自在的幸福生活。
革命前辈们为了革命的胜利,即实现自我的信仰——为中国人民求得解放。在与敌人斗争时,表现出的大智大勇、表现出的坚定和坚韧、表现出的无畏的牺牲精神,无时不刻不在感染着我。
不一样的时代,造就不一样的英模。建国以来,我们在共产党的一代代英明领袖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地发展、强大自我的祖国,不断地改善人民的生活、生产、学习、休闲娱乐环境。祖国在发展,人民在进步,社会在和谐,精神、物质双丰收。我是时代的宠儿,生长在祖国妈妈的怀抱里,享受着烈士们用献血换来的幸福生活,学习、运用着现代社会的知识、技术,为此刻中国的小学教育做着自我的贡献。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饮水思源,《建国大业》这部影片再一次为我敲响警钟,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更要珍惜这天,志在明天。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工作,在工作中灵活的运用教育教学手段,力求做到全心全意的为祖国的下一代服务。
建国大业观后感(十):
《建国大业》作为为祖国六十年献礼的影片还是相当不错的。我不是说明星的多少的问题,而是它的故事的整体布局,它节奏的整体把握和它整体气氛的烘托都是相当不错的。
从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庆会谈到最后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中间四年多时光中的共-产-党,国民党和各个民-主党派之间的种种变化,纠葛都一一的展现。有人在看完后说,电影显得有些仓促,各个时期过的有些太快了,我只能说在两个小时的时光里面展现出全景的建国过程,不管对谁来说都是相当困难的,韩三平的这种表现方式是能够理解的,至少我是理解了。
再说说具体的表演,张国立的蒋委员长无疑是“惊艳”的,在形体有差距的状况下能够用神情,用内心把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值得加分。宋庆龄,宋美龄两位宋氏姐妹演的都相当不错。国母淡定自若,荣辱不惊的形象深入我心,宋美龄为党国四处奔波,可谓呕心沥血。王学圻事业的大爆发真是谁都挡不住呀!另外各位大腕的客串都没有给自我丢脸。
再说唐国强自从开发出来演毛主席之后,我觉得就基本是那个样貌了,《长征》首次见他确实感到惊叹,但是之后的所有影视剧包括《建国大业》,我感觉没有什么进步了,也许这就是极致了?也许毛主席真的就是这个样貌了?也许是审美疲劳了?咱也不明白了。刘劲等特性演员的表演在剧本的要求下倒是小有上进。民-主党派领导人的扮演者给人新奇,赞叹的印象,民盟,民革这些主要领导人个人性格魅力的展示无疑是这部影片的特点之一。甄子丹,赵薇,冯巩,章子怡,苗圃,郭德纲等人的客串都起到了自我的作用,能够说他们的主角,不用大腕也能够演,大腕的加入能够说是锦上添花。
最后,我觉得《建国大业》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也许是因为我第一次进影院的原因吧,对这部影片感觉挺好。呵呵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是影片《建国大业》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它标志着中国将逐步走入富强。
昨日,我去电影院看了《建国大业》这部影片,影片讲述了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间发生的一些故事。影片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爱国人士的风采,其中毛主席和周总理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影片中,毛主席常常因为战事而彻夜不眠,每当有主要战役的战报还没有传到时,他总会跑到屋顶上凝望远处,期望搜寻得到一点象征着胜利的标志。其中有一个镜头很有意思:在得知国门的反动派的55万大军被红军全部吞噬掉后,中央领导们摆酒席庆贺,毛主席喝醉酒后倚靠在床上,酣然入梦。在平时因为牵挂战事而难以入睡,而如今得知自我的军队大胜而不由得酣然入梦,这样的人领导的军队不取得成功还有谁会成功呢?毛主席也时时刻刻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革命的目标,心中始终是在为人民着想。正是由于毛主席这种为民的精神以及尤为强烈的名族职责感,才训练出来不贪民众一分利的红军,才会打败独裁的蒋介石,建立起新的中国。
还有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就是周总理,周总理是个令整个红军队伍都敬爱的一位领导,他的和蔼可亲在队伍里是出了名的,他经常到最基层的红军部队去做动员工作。但是在建国大业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周总理。在得知韩玉祥将军因为共-产-党的邀请被国民党的特务杀害后,他十分愤怒,把所有的关于这件事的负责人都叫到了他的办公室里,狠狠地把他们给骂了一通,直到毛主席来了,它才控制住自我的情绪。但是这丝毫没有损坏他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反而让我们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了这位伟人,一位和蔼可亲,有职责心,对待工作兢兢业业的伟人!
此外,影片中还为我们塑造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如壮志难酬的蒋经国,心系人民的张澜,甚至是阴险狡诈的李宗仁,都为我们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当然,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的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大到中央的领导人,小到最基层的群众,战士,只要是在解放中国的战争中为民族独立流过血和汗的,都应成为我们尊敬与铭记的对象,他们的名字就应被世代传唱!
❷ 观看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
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电影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就是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这看似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它又是那么的不平凡。因为就在这一天,武昌城城头的一声枪响,不仅预示着革命的第一次成功,也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这就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然后,经过各地义士如雨后春笋般激烈的起义之后,光复了中国的半壁江山。光复完毕后,一个崭新的中华民国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在武昌首义前后,影片中无数革命志士为中华民族的新生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令我敬佩。他们那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熠熠生辉,万古流芳。
而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当年的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辛亥武昌首义精神,所谓它的精神,便可以概括为“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献身精神”和“协作精神”而武昌起义的成功,与湖北革命党人一呼百应、精诚团结的协作精神是分不开的。
辛亥革命值得纪念。辛亥革命的精神值得赞扬,值得我们学习。学习并了解辛亥革命,也是我们应该履行的职责。
《辛亥革命》里除了成龙在船舱与刺客对打的戏份,还有大量战争场面,以此来展现革命先行者们的大无畏奉献牺牲精神。影片中有五场惨烈的战争戏,包括野战、水战、巷战等。
据悉,为了还原战争的惨烈,增加真实感,导演张黎用近乎纪录片的手法来拍摄这场戏,摄影师出身的他还采用了特殊的摄影技术,来拍摄演员们不间断地移动和枪弹横飞的惊险画面。
该片有一场拍摄于辽宁阜新的露天煤矿旷野激战戏尤为艰苦,拍摄地表面看风光迤逦,但实际上很危险,还有多处自燃现象,因而至今仍未对外开放。
革命军的“战壕”就设在一个深达200米的坑底,驱车盘旋下行需要十几分钟才可抵达。煤矿巨大的矿坑是天然的屏障,可以防止电影拍摄过程中的镜头穿帮,甚至可以避免外界的打扰,很适合拍摄大场面的战争戏。
❸ 《一样的天空》读后感300字左右
《一样的天空》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到朝阳影都观看电影一一《一样的天空》。这部电影的教育意义非常重大,看了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主要叙述了北京小记者尤其其到山区赵村去采访她的手拉手小伙伴赵顺子,和他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情景。农村孩子赵顺子小小年纪就挑起了照管家庭生活的重担,每天做家务活:不仅要上山砍柴,还要帮妈妈劈柴、挑水、收麦。为了增加家庭收入,他每天早晨起来摇草绳,那熟练的动作真让人敬佩,真可谓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记叙了赵顺子回到家把作业本往桌上一放就去砍柴了,小记者尤其其打开作业本一看,成绩都在95分以上。看到这里我想:赵顺子把在家里的时间大多都花在劳动上,成绩还这么好,书写还这么工整,真了不起。
从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一些农村地区还是很穷苦很落后的。农村学生的生活是那样艰辛,学习环境是那样差,而像赵顺子这样的学生学习成绩却是那样优秀,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不知倾注了多少汗水和心血。联想到自己,我深深地感到惭愧。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学习环境和赵顺子他们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我们应该更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加倍努力,学习赵顺子刻苦学习、吃苦耐劳的精神,改掉自己学习上的一些不良习惯,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祖国对我们的关怀和养育之恩。
❹ 成长的秘密之一一交朋友的观后感
写作思路:首先将影片主要表达的思想详细地描述一下,比如这是一部关于儿童的生活戏剧——发生在真实环境里的真实故事。最后把自己观看后的感受和体会写出来。
正文:
《成长的秘密》是中国第一部长期跟踪记录儿童生活的故事纪录片,既有男孩子的拳打脚踢、集结训练的武戏,又有女孩子过家家、情感等待的文戏;既有一个人跑圈、独步探险式的心理悬念,又有晨圈仪式、夕阳秋千这样的意象场景。戏剧性的故事发展、深层心理揭秘与极具可借鉴性的成长经验展示是该片的突出特征。
这是一部关于儿童的生活戏剧——发生在真实环境里的真实故事。一个五岁男孩天赋的领袖气质以及错综复杂的权力争斗;一名四岁女孩穿越冬夏,每天坚持的友情等待;一位五岁女孩与两个男孩微妙的童年友谊;一名两岁男孩总是悄悄地尝试出人意料的动作——把小朋友的鞋子放进比他还高的垃圾桶……
《成长的秘密》讲述儿童成长历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传奇故事,揭示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儿童世界的秘密。
世间万物都会成长,有的成长过程迅速,有的成长过程缓慢,有的成长于心理,有的成长于生理。成长是我们从毛毛虫蜕变成美丽蝴蝶的过程。
这个过程虽然痛苦难耐,可是却是人生华丽的转折点。当我们渐渐长大,父母慢慢地放手,让我们独自“飞翔”时,我们会迷茫、彷徨,但熬过去,便是美好的开头。
小时候的我们乳臭未干、天真纯朴,不知忧愁为何物,但当我们逐渐年长,经历的事情多了,就会被烦恼所干扰,烦恼便像一张无形的网一样缠绕着我们,使我们喘不过气来,但我们仍然积极面对,理智处理,这便是成长。
❺ 急求!!!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一:一个国家的历史讲述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后人看历史,或兴奋或哀伤,但更多的,是感慨……观赏《建国大业》前,我对这部历史片的第一印象是:又是战争片,但是,看完电影后,我便发觉到,《建国大业》讲述的不仅仅使我们的革命战士英勇歼敌,它还讲述了一个国家的兴盛衰亡,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排除重重的国内外难关后建立起来的。
《建国大业》这一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云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我想其目的便是借用明星来吸引年轻一代历史知识单薄的年轻人走进历史,让人们重新唤起了对主旋律影片的热情!它全面地向每一位观众重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步地在艰辛中建立起来的历史面目。双十谈判,国共内战,政协会议……这些不单单是一个个的政治名次,这些都是一段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建国大业》中,我渐渐看清了人性中不
仅有善良和爱还有无止尽的争斗,是什么把人性与命运的抛物线拉到最高点又迅速滑落,我想,造成这样结果的是国民党的腐败与党内的明争暗斗,以及人性的泯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一步步的艰辛困苦中走向胜利,我想,是:“亲民”政策。我认为,这部电影的主要核心内容是民心的较量,要知道“的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以爱民亲民的政策出发,最终,必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在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上海解放次日清晨,宋庆龄走出家门,看到席地枕戈、露宿街头的战士,眼泛泪光。这一幕,让我久久无法忘怀。而开国大典上那些发自真心的无邪欢笑,更让人想到这个国家曾经也是个有着无邪笑容的婴儿,那每一张灿烂的笑脸都是中国人对新中国的向往与憧憬。它意味着红过共产党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当主人了。《建国大业》整部影片围绕着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内战这一主线展开历史的重现,让我们后人深入了解当时的历史现实和当时两党的执政理念,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亲民理念。
看完《建国大业》,我觉得我的历史知识不再像从前一样淡薄了,也更深程度地体会到为什么当时的共产党能那么得民心了,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把历史中的人性与感情凸显得淋漓尽致,在回望历史的同时,也能让置身于历史环境中,把人性的恻隐一步步地推向最高点。
二:看完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觉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一切。
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那一刻,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
我的眼睛也在这一刻湿润,心中澎湃。
解放上海,我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
更有无数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万众沸腾。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踏向了越来越美好的明天。
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生活更应该珍惜。因为这是用鲜血换来的。
三:看《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所讲得是1949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10月前新中国成立的一段历史,其中也道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千古道理。共产党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历史书上已经讲了无数遍,从中也得出这样一个真理,那就是正义最终将战胜邪恶,《建国大业》作为建国六十年的献礼片,不管是影片中的明星阵容,还是故事的整体布局,都是相当严谨,相当不错的,不失为一部好影片,而且整体节奏把握也相当好。好像一下子把人带到那个峥嵘岁月中去了,也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代价,功不可没,功盖千秋。作为后人我们应当继承这种精神,为祖国的兴盛与发展贡献力量。
整部影片用时两个多小时,看完之后给人一种余犹未尽之感,从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庆谈判到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历时四年是没有办法将所有的历史叙说,但是影片却给我们展现了一副气势磅礴而生动的建国画卷。
在闻一多被枪杀时,我落泪了——是伤心的泪。
在看到周总理、朱德总司令、毛主席唱着《国际歌》时,我落泪了——是幸福的泪。
……许许多多的场景,让我落泪。因为我深深地感觉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看见毛主席站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多想站起来大唱国歌。
也许有的人认为这部片子商业,但它却令我热血沸腾,作为一个中国人,为建国付出的艰辛而心酸,为新中国的成立而自豪骄傲。
庞大的明星阵容,使得影片增色不少,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出神入化,张国立饰演的蒋介石,虽然形体有差异,但他用神情和内心把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姜文、孙红雷在戏中也出了不少风头。《建国大业》的雄浑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在电影里也很少见。加之甄子丹、赵薇、冯巩、章子怡、苗圃等人的加盟客串,可以说使影片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所以我认为,在建国60周年之际,这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片子,至少我自己觉得值得一看。
四:《建国大业》这部六十年国庆献礼大片,以超浓缩的手法叙述了六十年前在中国大地上那场波澜壮阔、翻天覆地的历史。许多年轻人是去“数星星”的,而对我这个史盲来说,这部电影很好的给我扫了一下盲。
整个电影两个多小时,很流畅,荡气回肠的历史过程,让我重新记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建立伟大的人民军队、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国共双方截然不同:国民党是华丽的,老蒋手握400万美式装备的精锐国军,但感觉是哀婉的、迟暮的;共产党生活艰苦,毛泽东在山沟沟里指挥作战,但是喜洋洋,赢得民意,且充满了生命力。
在观看影片过程中,我不禁想起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首传唱至今的诗词,词中英雄气魄尽现。
有几个感动的地方,例如历史镜头的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第一次人民政协会议……激动、感慨,那真是一个有理想的年代啊!还有另外一个场景很喜欢,就是召开西柏坡会议,士兵们在会议室的门口架起一台摄像机,在轻快的小调声中,共产党的各位领导人接二连三的进入会议室,那个场景处理的真好!轻快、高兴,也反映出整个大形势格局的走向,共产党就要解放全中国啦!
只记得国民党撤退前的通货膨胀,还有暗杀民主人士,却不知道这些事件背后所深含的意义和原因。这次总算从某个角度明白了,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是联合各个民主党派成立的联合政府,但却没想到,在当时当下,民主派别的作用是那么大的。
《建国大业》,六十年国庆献礼大片,片中明星云集,随便露张脸出来都是耀眼的明星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张国立和陈坤演的蒋氏父子演的很好;还有就是 许晴的美丽端庄,气质绝好,发现许晴自身其实也是一个很沉静的人,那种感觉和宋庆龄很契合。
在此祖国华诞之际,看《建国大业》,我想不应只是看片中的明星吧,也应借此了解共和国的那段历史,应知道创业艰难百战多。
我选出来的啊~~希望对你有帮助!
❻ 哪位朋友看过《一一向前冲》麻烦帮我写一篇观后感,高分奖励!!!!!
楼主我原创的
花费几天的空闲时间,看完了算是偶像剧的《一一向前冲》。之前在央初8套插出的时候并无好感。可某一天甚是无聊之时在网上看了几集后却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小霍把这个靠在椅背上说话的男人演绎得还挺到位的。
所谓靠在椅背上说话是我刚发明的词汇(未经查新,如有雷同,实属巧合)用来泛指那些在女人面前颇有优越感的男人。他们永远一付拒人千里的淡然样子,和你在一起时话不多,不间或居高临下的加以点评。这种男人必须是优秀的,有一定内在及外在,万万不能胖,否则就是完全不同的滋味儿了。
在约会时他们当然会衣着得体,但一定是靠着椅背,有时还用一只胳膊搭在椅背上,斜视你或根本不看你,他不需要前倾身体来听清对面的女人说的话,因为他们在情场上是属于‘不劳而获’或‘手到擒来’的类型。对面的女人或者是他们根本不感兴趣的类型,所以不需要听她说话,自顾自的扮酷给过往的人看就行了。即使对面的女人是他感兴趣的类型,也不需要前倾,为什么呢?因为这女人往往会下意识的为了使他听清自己说的话而主动前倾身体。当然也有一种情况,椅背男遇上自命清高的女士,这种约会只能存在一次,在冷场--冷场--冷场中结束。
所以最终和椅背男结合并获得幸福的只能是较为单纯随和的人,同时这名女子不可以不聪明不优秀,因为椅背男是有标准的,太笨了无法勾通,他们也需要能让他们侧目一下的女子,万万不可卖弄,因为椅背男都有一双洞察的眼睛,你的任何小动作小暗示他都心知肚明还或明或暗的加以嘲讽,也许大智若愚才是他们唯一能够接受的。这样看来,周一一和曹砚当是绝配。
虽然我常说‘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并且一点也不高于生活的’,但那仅仅针对偶像剧中的狗血情节而言。这一次明显是高于了,因为现实中真正符合上述标准的椅背男着实不多,模仿和追随者倒是不计其数,随处可见,但马脚一露也着实叫人失望得很啊!所以,还是看电视剧想一下吧!
❼ 看部优秀的电影写一篇观后感三百字
美丽人生观后感
这是一部由意大利著名喜剧演员以及导演罗贝托.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的
电影
。也是一部获得第7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三项大奖的电影。更是一部被意大利以及犹太民族引以为傲的电影。
刚开始,我还不知道这些关于这部电影的有关介绍,只听老师说它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但我又从网上查了一下,它还有其他两项奖,可以说这部影片在当时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从电影的一开始就表达出了一个喜剧演员的高超的演艺,或许从这开始他的“美丽人生”就走向正轨了吧!作为一个艺术家,能把自己的演艺和所处的背景表现的淋漓尽致,实在是难得!
剧情也很简单,从刚开始的偶然到最后的必然,都一一的埋下伏笔,故事的曲折性和生动性把人物命运一一的引向高潮,或许是他们的平淡生活过“厌”吧!他们想换个方式来考验一下自己,这也是生活的另一种方式吧?女人眼中的好男人其实不好做,但基督却能够把一个让所有女人梦想中的男人在一个很普通人的身上表现出来,而且刻画的是如此的真实和可靠,的确是一种做人的境界,也是一种艺术的境界。爱情,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真爱吧!当然了我不懂什么是真爱,但至少他们的爱让我感动,甚至是让所有的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都感动。当然了,这部影片感动人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从头到尾都是爱情让你感动流泪的话,我想那也未必能使你真正的感动!在这个大千世界最大的爱也莫过于亲情了,或许是这个平凡的父亲造就了他成功的人生。
其实反映二战时期的影片有很多,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过多地渲染死亡和血腥。但导演贝尼尼却通过这样一部电影来展示人们面对死亡的了然心境:人生如此美好,哪怕一时被黑暗所笼罩,我们依然能够找到美之所在。
大家还记不记得那个一九三九年,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的那一年,而当时的意大利却是轴心国之一。德,意,日三国起了吞并世界的野心,把所有的犹太人排除在外,残酷和黑暗压制着每个人,面对这种社会,无数个人倒在了暴徒的枪口下。他们不堪忍受生活的黑暗,和种族的歧视。但是在这个残酷的现实背后,有个感人的爱情和亲情在萌生。他就是基督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男人,在创造着这个美丽的人生。导演罗贝托•贝尼尼把自己同剧中的主角融入了一体,用自己的心去体验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人物的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感化爱情,去让这残暴的行为为之屈服,面对社会的压力他从不低头,从不让人感觉到他的害怕和懦弱。他是谁?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侍者,一个在社会上没有任何地位的男人,但就是他造就了一个个神奇的故事。
爱情是什么?——金钱?权利?全都不是,而是他——基督,是基督的美丽人生的开始。在一次次的偶然的机会中他认识了美丽的年轻的女教师多拉,从此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就这样开始了,几经磨难,两人结为夫妻。但好景不长,就在自己的孩子生日那天,他和儿子约书亚被纳粹分子强行带入集中营,开始了一场看似疯狂的超常人想象的游戏——集积分赢坦克的游戏。在这一系列的情节中,充分体现了一个男人面对社会的种种考验和心理承受能力。
在爱情面前,基督是一个好丈夫,为了能见到多拉,他在默默的寻找机会,在教室中他可以为了她扮演小丑,赢得她的好感;当她快要和他的未婚夫宣布结婚时,他却不顾一切的把她从众人的眼中带走,去寻找他们的生活;在面临死亡时,他却不顾一切的用军队的广播为她带来生存的希望;当他得知战争要结束时,为了能让妻子第一个知道,他不顾自己的用生命去寻找,结果被残忍的士兵发现,把生命献给了这个伟大的爱情。。。。。。
在父爱面前,基督是一个好父亲。当战争来临时,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受伤害,编造出一个惊天动地的谎言,去导演着孩子正常健康的成长。游戏是每个孩子的梦想,但遵守规则却是赢得胜利的前提,他们的游戏规则是:小孩不许哭,不许吵,不许要妈妈,只能听爸爸的话,集到1000分就可以赢得真坦克。但这是在集中营不是在度假,是随时要面对死亡的,为了不让孩子看到恐怖,做父亲的只能用一个个谎言来消除孩子的恐惧,给他营造一个正常人的环境。当孩子快要等不及时,他在孩子面前为他鼓气;当孩子怀疑这游戏时,他又编造种种理由来使孩子相信这一切;当孩子在铁窗中差点被巡警发现时,在一旁的他焦急如焚;当他要面临死亡时,为了不让孩子怀疑,在孩子面前迈着小丑的步子,去迎接死亡的来临。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这个伟大的父爱。。。。。。
在生命面前,基督从没有畏惧过,他为了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可以放弃一切,连同生命也不顾。他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爱的宣言,为保护爱情和亲情的宣言,为了遵守做丈夫和爸爸的诺言的宣言。在妻子面前,用生命来换取妻子的幸福;在儿子面前,用生命来换取孩子的幸福。这就是一个好男人好爸爸的品质:勇敢,智慧。
但电影的感人之处也就在此,我们为基督的死而感到骄傲,因为他给孩子带来了一片干净的天地,为妻子带来了生存的希望,为整个犹太民族树起了光荣的榜样!这是一个伟大的男人,也是一个平凡的男人所做的一切,在这平凡的地位做出不平凡的事迹。在影片中让我们感觉到,人生虽短暂,但“美丽人生”却可以持续。基督:他为爱而死亡!为整个民族而死亡!更是为了一个美丽的人生而死亡!!死得其所!!
❽ 母子情深一一观后感
电影中的儿子小宇五年前父亲去世,从此母子相依为命。女主角妈妈刘丽自己身患癌症,但是一直将病情情隐藏在心里,可为了让小孩得到更好的教育,为了能够让小孩以后能够独立面对这一切,更是每天赶趟儿似的叫儿子小宇去参加各种补习班或者培训机构。对此小宇很是不能理解,天天上课也很犯困,班主任老师为此找家长好几次。妈妈对小宇上课迟到和睡觉也很生气,好几次情绪激动,追赶着去打小宇的屁股。
❾ 电影《一一》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该片的英文名中文片名是《A one and a Two》,而中文名直接书写两个“一”字则会变成“二”字,形成不同的意思。
剧情简介
在台北市住着一户中等阶层的家庭:丈夫简南俊,妻子敏敏,大女儿婷婷和年仅8岁的小儿子杨杨,他们和敏敏的母亲共同生活着。
在敏敏的兄弟阿迪的婚礼中发生了一系列的麻烦事,先是阿迪的旧情人云云在阿迪与小燕的婚礼上大吵大闹,而后在电梯口,简南俊与自己30年前的旧情人谢里相遇,接着因为婷婷忘记倒掉阳台上的垃圾,婆婆下楼倒垃圾导致中风而陷入了昏迷状态,婷婷一直很内疚,认为婆婆的病和自己有关。
而在这一系列的打击之下,敏敏的精神几乎崩溃,她开始整天烧香拜佛。医生告诫家人需要每天轮流跟婆婆讲话,以帮助其康复。
这样的对话,类似于自言自语,每个人都在这样面对自己时,有很多的感触,敏敏发现自己每天告诉婆婆的事情都一样,因为她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事情,最后不得不请护士念报纸来解脱尴尬困境,为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敏敏上山入宿寺庙了。
新搬来的邻居丽丽和她的男友吵架了,两人分手后,丽丽的男友胖子开始主动和婷婷约会。这一段三角恋的背后发展为一起凶杀,这一切都让婷婷觉得悲伤。
儿子洋洋受父亲的影响爱上了照相机,他觉得人只能看到一半儿的事情——只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于是他开始拍摄人的背面,用儿童单纯而奇特的视角拍摄周围的生活。
胖子杀死了和丽丽母亲和丽丽都有不正当男女关系的丽丽的英文老师。 简南俊借着去日本出差的机会和旧情人谢里重叙旧情,两人虽然彼此知道自己是对方的真爱,却无法从头再来。
不久婆婆去世了,敏敏下山回家。生活一如既往。 在婆婆的葬礼上,杨杨念了一段自己写的话送给婆婆:“婆婆,我好想你,我觉得我也老了。”
(9)电影一一的观后感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简洋洋
有一个知识丰富的爸比,一个神经质的妈妈,一个温柔的姐姐,一个总叫他“听话”的婆婆。洋洋总是被女生欺负,他不喜欢学校的“小老婆”。有一天,他听见隔壁的人在吵架。第二天,在电梯口遇见了那个阿姨,他想转过去看她。爸爸说:“洋洋,不能这么看人家。这样很不礼貌,人家会生气的。”
他说:“可是我想知道她在难过什么。我从后面看不到啊。”洋洋跟爸爸说:“爸比,你看到的我看不到,我看到的你也看不到。我怎么知道你在看什么呢?”于是爸爸就教他拍照。
每天都给周围的人拍背影,因为他们看不到,他就拍给他们看。洋洋用他的眼睛,把看到的世界讲给大人们听,他们听不懂,他们不相信,于是就拍下来。后来,洋洋发现“小老婆”也并不是很坏,婆婆死了,洋洋跟他说对不起。
婷婷
有一个很疼她的爸爸,一个老被女生欺负的弟弟,一个有气质的婆婆。婷婷跟隔壁家的莉莉是朋友,她喜欢她的男朋友胖子。这些她都不敢跟别人说,可是堵在心里很难受,于是她就跟婆婆说。婷婷不明白为什么舅舅不娶云云阿姨。
她问爸爸:“如果阿弟舅舅不是坏人,那小燕阿姨一定有问题了咯?”她以为爱情有好坏对错之分,好人就应该得到爱情,坏人就不应该得到爱情。她开始跟胖子约会,后来胖子还是和莉莉还是重新在一起了,婷婷觉得不公平,她觉得自己没有做什么坏事情,为什么胖子就不喜欢她。
再后来,经历了很多事,胖子为了莉莉杀死了与她妈妈有染的人,婷婷的爱情也在他的咆哮中流失了,婆婆也死了。突然间婷婷明白了关于爱情的很多事。
敏敏
有个很木讷的丈夫,一个读书用功的女儿,一个很自闭的儿子,一个不成器的弟弟,一个关系很好的公司同事南希。一切看上去并不坏。有一天,妈妈陷入昏迷,敏敏必须每天都去跟她说话,说着说着她就崩溃了,怎么只有这么少。敏敏觉得自己好像白活了。
每天像个傻子一样,每天在干什么啊?她大哭起来,她觉得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活了这么久到底在活些什么?南希劝说敏敏去山上呆一段时间,回来的时候,敏敏说,其实山上也没什么。后来,敏敏依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简南俊
有个并没有太多交流的老婆,一个很可爱的女儿,一个很像他的儿子,一个一事无成的小舅子,一个相识很多年的老同学兼同事。其实简南俊心里还住着一个人,他的初恋女友阿瑞。常常觉得与周围格格不入,自有一套行为方式。讨厌生意里的尔虞我诈,厌恶事事谈到钱的恶俗,可是却不得不深陷其中。
直到遇到大田,简南俊才觉得自己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跟他谈音乐艺术,跟他谈人生哲理,从未如此推心置腹。简南俊遇见了阿瑞,想起初恋的过往,心里从来就没有爱过另一个人,只有她。可是简南俊最后却拒绝了她,因为他觉得真没有再活一次的必要了,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已经回不来了。
婆婆
从来没说过一句话,但是她一直都知道。知道他们的困惑彷徨,知道他们的脆弱悲伤,知道他们的快乐欣喜,这些她全都知道,而且也知道该怎么做,可是她不想说,她也不能说。婆婆觉得因为就像植物一样,过度照顾反而让他失去了进化的本能,他们总会和她一样明白,因为他们总会有自己的六十岁,而自己却要死了。
阿弟
有个很老实的姐夫,一个很关心他的姐姐,一个很凶的老婆,一个善解人意的前女友云云。他很相信算命,每天都在想如何捞钱,却总是郁郁不得志。他以为自己很能说,但是当他和妈妈说话的时候却什么也说不出来。阿弟很害怕自己的老婆,他不知道是为了肚子里的孩子还是真的爱她。
当孩子满月的那天,云云来了,阿弟的妻子很不爽,结果同学和她吵了起来,阿弟不知道怎么办,他痛恨自己的懦弱。那天阿弟失魂落魄的回家,第二天,阿弟的妻子在浴室看到昏倒的阿弟,有那么一刹那阿弟真的想死掉。后来,阿弟的妈妈去世了,他的生意也开始转好。
❿ 帮我写一篇电影观后感吧,100字以上,会加分的
我知道你不会放手”,这是凯文饰演的Randall向库彻饰演的Fischer说的一句话,坐在大银幕前的我,本已猜到了故事的结局,但仍被这种结局到来的方式,感动得落下泪来……
又是一部以老带新的电影,年轻人得到成长,老一辈获得救赎,主题并不新鲜。但本片选择的载体很好——海上救护队,一支崇高、英勇而又有些神秘的队伍。和训练运动员不一样,海上救护员不但要有过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还因为他们随时会对生命做出选择,包括别人的,也包括自己的,所以,内心的成长对年轻的救生员们来说非常关键,这也就成为了Randall训练Fischer的核心内容。
Fischer非常有天赋,但和所有年轻气盛的天才们一样,他不停地犯着各种错误,迷恋女色、目中无人外加肝火旺盛,严厉的教官长Randall将这些都一一看在眼里,并在无形中逐渐帮Fischer消除了这些毛病。尤其是对于Fischer一心想着打破纪录一事,Randall的招挺绝,最后竟然使Fischer自己对破纪录失去了兴趣。
如果说“教与学”是充分展现两大主演个人魅力与演技的情节,那么,海上营救无疑是展现本片灵魂的重头戏,值得小赞一下的是,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影片里,出现了四次海上营救,每次都各有特点,不但推动了剧情,而且能在紧张之中带给观者视觉、听觉和心灵上的三重震撼,着实值回电影票价。
作为一部大明星加大场面的电影,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剧本薄弱,而本片的剧本还好,除了将Randall的心路历程和Fischer的成长过程讲述得入情入理且有条不紊以外,片中的两次意料之外的铺垫足以给观者以惊喜。一次是影片开头的营救,丈夫出于求生本能阻止妻子逃生,Randall不得不以暴力来化解险情。本以为这段情节只是开篇塑造主人公高大形象的一个小插曲,没想到后来被Randall用在了形容自己的婚姻状态上,令人感慨良多。再有就是那位酒吧女老板因不满Fischer的张狂言语,向他讲述Randall曾经拉住幸存者不放手的英雄事迹,没想到,这竟然成了影片结尾师徒二人心灵相通的无形桥梁……
下面来说说演员。本片有好多熟面孔,但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了,从影院回到家我在IMDB上查了一下,原来基地那位长官在<ER>里出现过,那位黑人学员是<the West Wing>里的查理.杨,自己的记性真是不咋地!
相比之下,两位大腕儿就是想不记住也难。先说库彻,以前没看过他的电影,倒是因为和黛米.摩尔的恋情对这个名字相当的熟悉。可以看出,演惯了爱情喜剧的库彻对对出演这部影片的机会犹为珍惜,虽然部分地方有些着力过猛,但总的感觉还是不错滴,再加上那么一副英俊的面容,岂止是黛米阿姨,谁能不喜欢呢?
再有就是凯文了,这是我真正认识并喜欢上的第一位好莱坞明星,对艺术的执著和刚愎自用的性格在他身上综合,使之成为一个少有的大起大落的一线明星。如今,高大健壮的身躯难掩容貌上的老态,大银幕上一条条皱纹尤其明显,但眼前的他依旧冷峻深沉,依旧强壮威武,像他所扮演的人物一样,历尽辉煌之后,展现给我们的是从容与淡定。我不在乎你的年龄,在乎的只是依旧的你。明天就是你五十二岁的生日了,到影院观看《救生员》,成了我为你庆生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