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集结号观后感
《集结号》是一部战争片,没错,是反映国共内战的一部战争片,类似这类的题材,自中国建国58年以来拍得太多太多,《平津》《辽沈》《淮海》三大战役国人耳熟能详,这些影片在当时的拍摄条件来说,引用句现代的评价——大手笔,大制作,毫不为过。可是当我们这些远离战场,只能在电影电视上去感触那种场面的人看了后,有的只是对战争场面的宏大,和平来之不易的感慨。而对那些曾经将热血挥洒整个祖国大地,那些“父母都给取了名,为什么就成了没名的孩子”的“失踪”英雄的背后故事,我们又知道多少?《集结号》让我们领悟到了,也让我们从新再审视了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后那些无名英雄所遭受到的冷漠及无助。
有人说谷子地在战后面对来自从政人员的质问,出离愤怒,甚至动手“军阀作风”,这是军阀作风吗???那些将血流干,身残无助的战斗英雄是军阀作风吗?当他们为和平不惜自身,当他们含泪将曾经同生共死的兄弟掩埋,当他们战后回到故乡,却被那些笑纳他们战果的从政人员在质问他们的时候,他们还能平静吗?他们在死亡线上挣扎,他们在流弹横飞的环境中坚持,他们…………我无法再说下去,我被他们所遭受到的所有哀伤折磨得无言自拔。
一个整编连,打下一场并不算轻松的攻坚战后,只剩下47人,47个有血有肉的人在奉命坚守的时候面对着坦克,火炮集群以及上千敌军,打退三次进攻,炸毁三辆坦克…………这是一个我无法不挥泪的战果,这是一个我这样出生和平年代,看惯都市繁华的俗人所无法想象的战果,我垂泪无言……
谷子地是幸运的,他遇到赵二斗,在关键时刻对将他留在战场,并最后为他找回荣誉;赵二斗是幸运的,他遇到谷子地,关键时刻靠他保留住一条珍贵的生命,并在最后成立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们都是幸运的,甚至,甚至就连我们那些47个留在雪地的战士们,他们也是幸运的。47个最后才将姓名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光荣册上的先烈们,如果没有谷连长,如果没有赵团长,如果没有梁园长,他们最多和那些成百上千的无名埋葬于祖国河山的英烈一样,最终无名而终。可是他们最后却因为一个老兵为了他们应得的荣誉而坚持,一个从心里想去帮助他们的团长而最后从“无名”走到了“有名”。
有人在质疑谷子地的坚持,质疑他为什么要挖煤“山”(请注意,我用的是山,象山一样堆积而成的煤),为什么一直要为争取那点荣誉。我想问下,请问各位看完后的朋友,谷子地是为自己争取的吗?烈士家属可以分得700斤小米,失踪只有可怜的200斤,焦大棚有父母,有妻子;王金存有病重的老母,有未婚的爱人。战士是年轻的,是有战斗力的,可,可…………可战士的家属们是柔弱的,是无力去耕种维持生活的,他们也是人啊,他们的孩子、丈夫、父亲为了和平,为了让我们现在这些肆意评价,不知残酷的一群人过上一个舒服的日子将滚烫的鲜血,炙热的骨肉抛洒在了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难道,难道谷子地为他们争取回那些他们应得的500斤小米很过分吗??难道谷子地为那47个抗击上千敌人,抵御坦克,炮弹的兄弟要回他们应得的荣誉就是过分吗?就是没必要吗??就是军阀作风吗???悲哮黄土埋骨肉,垂泪苍天岂无情………………
两个重伤的士兵,为了不拖累,自杀了;因找到了证明他们英雄事迹的证据,背负逃兵,俘虏罪名的英雄哭了;在煤窑中躺了10年,被风雪掩埋的英雄尸体终于找到了;曾经无名最终有名有姓的英雄纪念碑塑立起来了;而我们,哭了……………………
向中原野战军独二师一三九团三营九连全体阵亡战士致敬!向
中原野战军独二师一三九团三营九连连长致敬!!向所有在解放战争中奉献生命的革命先烈致敬!!!向所有战场上无名先烈最终无法得到烈士家属光荣称号的家属致敬!!!!
⑵ 求《集结号》电影观后感
集结号观后感
--牺牲小我,保全大我对么?
影片分两部分。前部分,主要是战争惨烈的场面。谷子地连长带着全连弟兄向阵地进发的时候,他回头看向身后,镜头拉近,他眼神凝重,但心存希望。可是他不知道,他正带着全连所有的弟兄走向绝望和死亡,因为,集结号永远不会响起。
影片后部分,谷子地无法从失去弟兄的悲恸和阴霾中解脱,他耗其毕生去寻找,尽力弥补失去战友的遗恨。他悲愤地在团长的墓前哭喊,你们怕被敌军咬死?我们全连弟兄都被咬死了!他执着的挖着汶河边的煤矿,试图挖到战友的尸骨;他终老在汶河畔,终生守候着他的战友。
2小时零3分钟,影片结束了,我悄悄拭去眼角的泪,想问,牺牲小我,保全大我,到底是不是对的?到底是不是该歌颂的?
对于指挥战略上看,牺牲小部分,保全大局是没有错的。兵书有云,丢卒保车。这样能够保存大部分实力,以赢得最后的胜利。可是,在人性面前,这难道是对的么?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生的权利,都有死亡的恐惧。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人是多么的渺小。整个电影,似乎都在对这个进行反思。反思战争的残酷,反思牺牲的价值,反思生命的脆弱,反思人性的执着。
谷子地是执着的。他的人生故事在电影前半部分已经基本结束了,从那场战役后,正如他所说,他的耳朵什么都听不见,那集结号的号声在他耳边响个不停。他的后半生是他前面惨痛人生的注解。他没有家庭,没有妻儿,他只是固执的寻找和回忆,即使是那样惨痛和悲壮的记忆。
再惨烈的牺牲,只能用烈士称号和荣誉奖章来衡量,再痛苦的别离,也只能用大米的斤数来计算。逝去的就是逝去了,活着比什么都好。战争是残酷的,也许这正是影片试图告诉我们的。
⑶ 集结号观后感20篇
集结号观后感(一):鲜血承载着一份职责和勇气,泪水蕴藏着一份情义与感动,号声凝聚着对生存的期望。那声悲怆的集结号遥远了,“以前”已概括不了他的沧桑,唯有历史,灰白的一段历史,冰冷而又陌生的记忆,冷不丁经心激起情感上的一层涟漪。看完《集结号》思绪被带到那个为人民幸福斗争的战争年代,解放战争时期,九连连长谷子地带领全连四十七名兄弟奉团长的命令坚守狙击阵地,以集结号为令撤退。然而团长为为战争全局思考,没有吹响集结号,致使九连全体战士在打退敌人的三次进攻后,除谷子地以外全部壮烈牺牲,并按失踪处理。为给九里哦按正名,谷子地张开了执着的探寻,最终在烈士墓前吹响了47个生命一向想听,甚至死也没有听到的集结号。故事情节就是如此简单,这简单的背后却屹立着那些被遗忘的人英雄。没有人生来是英雄,他们都是被那个年代所傲。为了革命胜利,为了人民幸福,即便是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在所不惜。“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连长谷子地坚守上级所下达的听不到集结号绝不撤退的命令,带着47个弟兄死守汾河拦截战壕,只为了争取大部`队撤退的宝贵时刻。当连中有人提出自我已经听到集结号响了,可谷子地没听到,他怀疑自我耳朵被炮火震聋了,问代理指导员王金存他是否听到集结号。这个文弱书生此刻彰显了英雄本色,他说他没有听到,正因集结号根本没有响。他没有昧着良心讲话,尽
⑷ 一篇《集结号》影片的观后感,有自己感想的,谢谢!
我们没有战争的记忆,但我们应该对每个牺牲表达应有的敬意.集结号吹响了, 这是冯小刚表达敬意的方式,也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正逐渐失落的情怀.那些混合在黑色焦土,模糊血肉中的,属于男人在质感,伴随着这悲壮的号声,被重新润色,提炼.理想,勇气,意志,信念,情谊....这些散发着光芒和硝烟的词汇,象一枚炮弹轰入我们的生活.那些英雄,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失落的情怀,我们没有忘记的权利....
电影院是我除了发呆唯一能去的地方.<集结号>吹响.
从进电影院至今,那悲壮的集结号,一直响彻在我的大脑,浸入我整个身体,每一个细胞,每一根血管,都被敲打着,充斥着.好久没有一部片子能让我流泪了.对于感情戏,早已经麻木,而面对这样铁骨铮铮的的场面,我忍不住悄然掉泪.原本此类题材一直觉得都不太适合我,所以当<亮剑>被朋友津津乐道的时候我并不热衷,只是偶尔换台的时候瞄上几眼,人物刻画也形象,也生动,但都激不起我的观看欲望,习惯以爱情为主要创作题材的我,骨髓都是填充的浪漫主义.
冯小刚的贺岁片老是应一句:铁打的葛优流动的女主角,永远的黑色幽默,无论<大腕>无论<甲方乙方>等等.而这次来了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弯,他换上了很MAN的张涵予,也不再写咱老百姓的平常小日子了.残酷无情的战争,一次事先未知的有去无回战役,一群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士兵, 一个丢失了自己身份但是永不放弃的执拗连长,一段永远没有吹响的集结号,一段不为人知的背弃故事.....故事类型转变了,但对于大多数百姓的观众仍是被感动着,被震撼着.
我无权跟专业影评人一样去评价<集结号>是否有深度,是否有内涵,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观众,按照我的个人习惯,我仍坐在电影院的角落,专心投入的去看导演\演员等工作人员创造出来的作品.那种身临其境的战争场面,直入心扉的紧张和恐惧,那些平凡普通如乡下孩子的战士,那么多不知名的战士牺牲都那么的揪心…… 感动着,触及心底,触动灵魂.男主角谷子地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算一小人物,带领一个连47个战士奉上级命令守在窑场打狙击战,他们死守在窑场,等待集结号的响起,直至弹尽人亡.他一个人活了下来,他把所有的战士的尸体都掩藏在窑里,让他们不至于被炸飞而没有完整的躯体"炸碎了,就捏不起来了"--谷子地语.他穿着敌人的军装逃出来而被误认为是战俘,他被扭曲了,所以他要咆哮,所以他要怒吼.47个死去的战士被定为"失踪",从解放战争的战场,到朝鲜战场,再到进入和平年代后,谷子地的后半生就是在为了给九连正个名,为了寻找47具遗骸、为追溯他们“烈士”的称号而存活着……在他不懈的找寻中,我看到了一种属于真正的中国男人的脊梁,那就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铁骨铮铮!他所受的一切委屈和不理解无不令人为之动容!
我永远无法用我浅显的文字来刻画我内心的震撼和感触,文字与我用,也永远略显苍白.我们在今天的和平下,感受着战争的残酷,体会历史的严肃.向逝去的革命烈士们,致敬!
⑸ 求《集结号》观后感
有许多人都说电影《集结号》是一部战争片,但我却感到她更像一部伦理教育片。本片导演冯小刚说《集结号》是表达诚意的作品,我认为还是很有道理的。战争的残酷场面只不过是为这部片子的主题思想铺垫一个前提,其真正的思想主题是在弘扬“忠诚”。
⑹ 集结号 观后感
很多人都将《集结号》与“拯救大兵瑞恩”和“太极旗飘扬”来做比较,我认为这种比较其实没有意义,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集结号》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政治现实下,拍成这样已经很棒了。
影片的前半部分的战斗场景很惨烈,也很真实,让我想起我的姥爷。他也是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经历过无数战斗,但是很奇怪,我小的时候他从不给我讲他的战斗故事。看了这个片子,我有些明白,每一个经历过这种场面的人大概都不会喜欢去回忆,特别是亲眼看到那些与自己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死亡的惨状,恐怕终其一生都会努力地去忘记,而不愿意去触及那些一碰就痛的往事。姥爷到了暮年后,神智有些不太清楚,有时为了想让他说说话,我们就故意把话题引到那场战争上,姥爷每次都重复一个字“跑”,跑啊,跑啊,不停地跑。这部电影让我真正理解了姥爷所说的这个字,在电影的某个场景,我在恍惚间仿佛看到时光倒流,我的姥爷回到二十多岁,正在战场上奔跑。
战争是残酷的,比战争更残酷的是遗忘。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当硝烟散尽,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创伤稍一平复,人们就把那些浴血奋战的勇士忘记了。影片的后半部分描述了谷子地的执著寻求和人们的遗忘,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现实中,许多老兵的后半生是悲惨的,当他们为了拯救那些活着的人而浴血奋战,落下各种残疾后,那些被拯救的人们却以最快的速度将他们遗忘,这些老兵就在贫困与病痛的折磨中了其残生。真的无法辨明,到底是战死沙场更幸福些,还是最终贫病交加的好。
我们从小学习许多英雄的故事,也能够记得许多英雄的名字,可是祖国的解放大业并不是几个英雄就能完成的,在他们身后,伫立的是千千万万的无名英雄。他们抛头颅,洒热血,马革裹尸,至死不悔,他们并不为人所知,他们并没有被后辈传颂,我们看到的只有高高耸立的英雄纪念碑,所以,网易上新开的老兵纪念堂才会人潮涌动,我们在那里了解这些真实的老兵的故事,也在那里为他们献上最真诚的敬意。
虽然影片中仍然保留了适当的冯式幽默,但是我还是不能理解也不能原谅在放映过程中居然有几个女孩肆无忌惮地笑了起来,在寂静的影院中,那笑声显得如此清晰与刺耳,希望这无知与麻木的笑声不会打扰先烈们的英灵。
看完影片并没有想流泪的感觉,只是感到胸口像堵了块大石头,很闷,喘不过气。或许正如老公说的,这部片子之所以具有震撼力,并不完全是因为冯导多么天才,而是因为,命运是最好的导演,是这个故事本身的真实成就了这部影片,也感动了诸多观众。
有些东西值得用一生去寻找,有些荣耀值得用生命去换回。我还是有一点小小的遗憾,如果这些战士不是在打中国人,而是在打日本人就好了。同为华夏子孙,即使是打反动派,手足相残也难免让人心痛,但愿这种同根相煎的惨剧永远不要再重演。
最后,在这一年的岁末,无比虔诚地祈愿世界和平,但愿世上不要再有战争
⑺ 集结号的观后感
我来给你一篇吧,你借鉴一下,稍微修改一下就可以了,希望能帮到你,不要吝啬分哦~~
集结号观后感
今天看的电影,是我最喜欢的导演冯小刚导的。我对冯小刚这人导的片子一直认为是冷幽默,喜剧性很强!也是我喜欢的一点。
集结号是冯导演第一次执导的战争题材的片子,不知道他抛掉了原有的风格,是不是还能那么优秀的完成全国人民期待的大作呢?怀着这样的一种心情来到了电影院。
故事一开始就是中原野战军独二师一三九团三营九连,面对国民党的一次阻击战,指挥员就是连长谷子地,本片的主角张涵予饰。这名优秀的演员是在早些年我是从《贻笑大方》开始认识他的。他原来是给大片配音的一名配音师。但他的的演技很是独特。我很喜欢他的风格。
在一开始的这场战争中战争场面,效果以及各种特效,都是我所看过他的片子中没有见过的。在老外的大片中的场面这样的战争视角也是不多见的。可以说是很独特。在九连接到团长命令后,全连战士义无反顾,冲向了最前线。这次的阻击任务是以一个连的兵力,阻击敌军的主力部队,可以说是鸡蛋与石头相撞。团长的命令是,在没有听到集结号吹响的的情况下,就算剩下最后一人也要坚持的打完。在这样的情况下,九连仅剩途的48名人员,以最大的努力去阻击敌人。其实阻击敌人是为了整个大部队的安全撤退。也就是说一开始团长就给全连的人员一条死路。但是就在仅人的48名人
员而且还在不断的牺牲中,他们打到了最后剩下最后一人,也就是连长谷子地。共击迎接敌军的正面进攻4次。其中3次击退敌军,共击毁敌军坦克3辆。全连牺牲人数47人。要知道他们的武器只是一挺重机枪,一门火炮,其它都是步枪和手榴弹!在这样的悬殊这样的火力情况下,但他们成功的完成了阻击任务。为大部队的撤退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随后就是这个部队的撤编,等谷子地回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原有的部队。后面的生活他就一直生活在寻找自己的部队,等找到后,才发现原来他们的47名付出生命的兄弟战友,都被国家认为是失踪,失踪包括战死、被俘、退跑。这与烈士的荣誉比起来,自己心里不能平衡了。然后谷子地就在原来阻击战的故地寻找自己的战友遗体。最终还是在国家开发的时候,发现了47具白骨,证实了当时的战争!国家给予了他们应有的荣誉。
自己看完为后剧情所感动,这才是中国人,这才是中国男人,才是中国的军人!为了国家可以牺牲一切!为了战士可以付出一切!里面的其它剧情也是非常的感人的。比如说:为了不让自己兄弟的尸体落在敌人手里,又牺牲一人专门掩埋了所有的人员。为了战友踩地雷后能保住一条腿,顺利完成任务,自己去冒生命危险为战友脱险!
整部片子都在围绕着命令(也就是集结号)而展开。一开始收到的是集结号的命令。中间为了保全性命和违背命令的斗争,让战斗中最勇敢的大棚排长,在临死的时候说是自己听到了集结号。但是谷子地没有听到,所以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最后在了解到部队根本没有吹集结号,也就是说牺牲一个连的性命换取最终的胜利时,谷子地,表示的很悲情。他好像是被最好的战友(也就是下达命令的团长)出卖了。最后自己想到了国家最后的胜利,自己平静下来,觉得团长那么做也是对的。用自己说是每年都给团长送烟酒的话来体现一个军人最后做出的巨大牺牲,也就是心里的牺牲。影片最后在47名战士的墓前,让当初的司号员,吹响了当年没有吹响的集结号。全剧用这样的场景来结尾,也就是说给了所有还在血战中的士兵一个安心的号声,让所有死去的战友们安心的死去。想到这里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了……
这样的片子,大家真的值得一看。而且值得去电影院去看。电影院的音响效果比较煽情!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前辈更是不易!我们要牢住历史!珍惜现在!
⑻ 《集结号》观后感
解放战争期间,一连连长老谷接到三团团长的命令,带领士兵火速赶往阵地完成一项阻击任务,以便让大部队安全转移。他们约好,一连听到集结号之后,就可以突围撤走。但全连战士始终没有听到集结号的吹响,除了老谷一人幸存外,其他的战士全部战死。从此以后,寻找团长问清楚为什么集结号没吹响,成了老谷一生的追求。 几十年后,他才得知,三团团长早就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团长的警卫员道出了秘密:当年大部队转移的时候,团长根本没让号手吹号,当时已经决定用一连的牺牲去换取大部队的安全转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团长仍然为自己的决定内疚忏悔。老谷最终原谅了团长。
核心故事:当张涵予饰演的连长谷子地所带领的47个战士伤亡惨重时,由廖凡饰演的排长焦大鹏在牺牲前告诉谷子地:我听到集结号了。焦大鹏是全连最勇敢的战士,由他说出的这句话让谷子地震惊。但是谷子地本人却没有听到号声,于是他决定继续坚守下去,结果47个战士最终全部阵亡。从此谷子地开始了寻找真相的过程……进入和平年代后,这47名战士被定为“失踪”,谷子地的后半生就在寻找47具遗骸、为追溯他们“烈士”的称号而存活着…… 。
意义:穷其一生,追寻真相。
⑼ "集结号"观后感
结号观后感 --牺牲小我,保全大我对么? 影片分两部分。前部分,主要是战争惨烈的场面。谷子地连长带着全连弟兄向阵地进发的时候,他回头看向身后,镜头拉近,他眼神凝重,但心存希望。可是他不知道,他正带着全连所有的弟兄走向绝望和死亡,因为,集结号永远不会响起。 影片后部分,谷子地无法从失去弟兄的悲恸和阴霾中解脱,他耗其毕生去寻找,尽力弥补失去战友的遗恨。他悲愤地在团长的墓前哭喊,你们怕被敌军咬死?我们全连弟兄都被咬死了!他执着的挖着汶河边的煤矿,试图挖到战友的尸骨;他终老在汶河畔,终生守候着他的战友。 2小时零3分钟,影片结束了,我悄悄拭去眼角的泪,想问,牺牲小我,保全大我,到底是不是对的?到底是不是该歌颂的? 对于指挥战略上看,牺牲小部分,保全大局是没有错的。兵书有云,丢卒保车。这样能够保存大部分实力,以赢得最后的胜利。可是,在人性面前,这难道是对的么?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生的权利,都有死亡的恐惧。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人是多么的渺小。整个电影,似乎都在对这个进行反思。反思战争的残酷,反思牺牲的价值,反思生命的脆弱,反思人性的执着。 谷子地是执着的。他的人生故事在电影前半部分已经基本结束了,从那场战役后,正如他所说,他的耳朵什么都听不见,那集结号的号声在他耳边响个不停。他的后半生是他前面惨痛人生的注解。他没有家庭,没有妻儿,他只是固执的寻找和回忆,即使是那样惨痛和悲壮的记忆。 再惨烈的牺牲,只能用烈士称号和荣誉奖章来衡量,再痛苦的别离,也只能用大米的斤数来计算。逝去的就是逝去了,活着比什么都好。战争是残酷的,也许这正是影片试图告诉我们的。 《集结号》体现了导演和编剧的水准,是国产大片里能把故事讲好的一部。要想知道编剧刘恒有多牛逼,可以看看电影的原型小说,杨金远的《官司》。这部一万字的短篇小说惨不忍睹,连基本的短篇小说叙述手法都成问题,只能勉强称之为一篇语句流畅的记叙文。而刘恒从这篇记叙文里提炼出来的故事,和改编出来的剧本,比原著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细心的观众可以看一下电影中的对白和细节,“大声吼你就不怕了”,“炸碎了,就捏不起来了”,还有拿到烈士追认文件时,谷子地木然的脸和唯一的一句话:“等等,我得把脸先洗干净。”从中能看到点东西,一些国产大片里不寻常得见的东西。 要说到深度,《集结号》算不上有深度,《太极旗飘扬》里那种锥心刺骨的伤痛和悲情是没有的,甚至《伯恩的身份》里那种对丧失身份的焦虑和压迫感也没有多少。谷子地这个人,被塑造成一个完全丧失自我,一心只为兄弟们存活的躯壳,以极为简单的逻辑和坚持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与此同时,他的情感爆发在后半场太多,反而削弱了影片的力度。但是,这是可以原谅的,完全可以原谅的。谁都能想到,如果把战争渲染得再残酷一些;把谷子地的身份转变再加强一点,从战斗英雄变成叛徒俘虏甚至因此下狱;把结尾去掉,改为谷子地在纸钱堆里烧掉追认烈士通知书,最后去汶河边自杀,可能更为震撼。不过,那就不是大片了,而是一部最昂贵的国产地下电影。 虽然是一部商业电影,但是冯小刚至少拍了半部很MAN的电影。至少战争场面里的中国军人行动如风,出枪迅捷,可以说得上是很“飒”。要说真有什么缺陷,那就是太他妈像美军了,太像《兄弟连》之《巴斯通》战役,那些战士过于现代,而没有真正解放战争时农村子弟的质朴。可他们都是很鲜活的人,会恐惧,会悲伤,会贪生求活。军人形象不再是传统手法里那种大无畏加点小毛病的模式:英雄在光荣中死去,生前他偷过甘蔗。谷子地枪杀战俘,单凭这个情节就强于一打国产战争片。 在三大导演里,我还是最欣赏冯小刚。张艺谋在扮演明星,陈凯歌在扮演艺术家,只有冯小刚还是个拍片子的,至少他很聪明,知道往哪里捅群众会笑,往哪里捅人民会哭。《夜宴》是他尝试大片的开始,虽然非常不成功,但是在《集结号》上他迅速找到了正确的感觉。他懂得如何说好一个故事,能够找到投钱的大头,能整合手里的资源,拍出一部80分以上的电影。冯小刚极少做90分以上的电影,但是他的几乎每部片子都在80分以上,不服不行。先前,我担心他的电影被《投名状》击败。但是现在看下来,陈可辛怕是要擦一把冷汗。 也许,《集结号》所有值得批评的地方,都蕴藏了一种可能性---冯小刚知道应该怎样,但是他也知道只能怎样。一个烈士等于700斤小米,也只有小刚敢在贺岁大片里那么拍。在这个意义上,在中国拍大片,张导和陈导我们都已经领教过了,真正值得期待的,还只有小刚。
⑽ 求《集结号》影评800字左右!
看完《集结号》,实际观感倒是大大地好于预期。按这几年国产大片的经验,我估摸着这片公映后,网上可能也会有“挺冯派”和“打冯派”出来的……别人怎么想偶不知道,反正偶觉得这次还是应该“挺”一下老冯了。
“挺”的理由之一,是老冯自己说的那句——原来有人说他拍夜宴媚外,现在他媚内一把,赌一下国内票房能不能收回成本。国产大投资电影,一向注重海外票房甚于国内票房,想想也不能全怪那些挨骂的大腕们,谁拍片子不想赚钱啊,没海外票房谁敢相信能收回几个亿的投资啊。老冯能回归到面向国内观 众的路子上来,敢于赌上一赌,就值得表扬。《集结号》这片子,我不清楚资金来源怎么样,但我想操作模式应该和以前那些个大不一样,因为如果是海外资金为主,很难想像哪个老外会投资这样子以国共战争为背景、几乎没有明星演员、海外票房缺少惯常卖点的电影。所以冲着冯小刚这句话,我是衷心期望《集结号》的票房能全面飘红。因为国产电影既 需要小成本的《疯狂的石头》,也需要大投资的商业大片,这是无庸置疑的。冯小刚能够在《集结号》里克服掉《夜宴》及以往的国产大片们集体患上的大部分毛病,比起老谋子都三部了还没转过劲来,已经要强得多,也算是为国产大片的转向开了个好头。诸如引进韩国特效、不用一线明星、抛弃古装武打、寻找国内战争电影新切入点的种种尝试,也很有值得其他电影人借鉴和思考的地方。
“挺”的理由之二,是老冯的敢于创新。一方面,这部电影较之我熟悉的冯小刚作品,确实有太多的变化,比如从逗人笑到逗人哭,比如从紧跟老百姓熟悉的生 活小事到放眼战争历史,比如从抓着葛优不放到下决心启用张涵予,还有语言风格的转变、摄影风格的转变,等等——我并不是说这片子里就看不到冯小刚习惯了的东西,也不是说《集结号》就多么完美,而是说,作为一个导演的求变转型之作,《集结号》已经很让我满意了;另一方面,这部电影的选题算是给了偶一个惊喜, 能在现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找到内战的这个切入点,偶还是很佩服的。看了一下主创访谈,编剧刘恒真是个人才,他的几句话说的经典,呵呵,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儿。
“挺”的理由之三,是电影本身素质确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表演,算是近几年大片里难得的一见的精彩演技,无论是张涵予还是九连其他官兵的扮演者,都 很称职。特别是张涵予,尽管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整个故事的真正主角(应该是那些牺牲而又受了委屈的战士),但却是整个故事的承载者,其极佳的表现大大增加了电影的感染力。说他“演活了”谷子地可能会有人觉得过奖,但说他对全剧的成功煽情功不可没,我想应该不会有太多人反对。当兵的就得像当兵的,好些片子 里的解放军和八路军都白白胖胖的,咋看咋不象。多亏了没找香港明星来演,要不也是咋看咋不象啊,又出现N个笑场也未可知。人物塑造上显然也找回了冯氏作品的一贯优点,谷子地这个角色绝对中国、绝对红色、绝对不会和其他电影里的角色混淆……再比如故事,尽管我知道这是小说改编,尽管他没标着“基于真实事件改 编”,但我还是相信类似的故事一定会存在,只是结局可能没有这么光明,经过可能也没有这么曲折,甚至有些时候我明知道是老冯又在玩煽情,也忍不住眼睛发酸 ——能让观众入戏和触动,怎么说也该算是成功的电影了。
当然,《集结号》也并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甚至很难给予它一个非常高的评价。前半部分的战争年代和后半部分的和平年代,脱节的比较厉害,靠几个回闪镜头生拉硬拽效果也不好;努力学习《拯救大兵瑞恩》的战争真实感,但晃动的镜头和单调的残肢、弹雨,仍然缺少斯皮尔伯格的张驰有度,场面热闹的有点乱,显而易见驾驭大场景的控制力仍需提高,而且对战争小高 潮的刻画有些重复,比如男主角先后两次用小山炮干掉敌军坦克简直如出一辙,反冲锋和冲锋战也同样有这个问题;后半部的煽情虽然成功,但过于直白,看第一次的时候很奏效,但难以吸引人再看第二次,与那种每看一次都能同样被打动或者又发现新东西的好片子还有差距。
其他的不说了,留点精力完成本月的其他任务。总之呢,这部片子算是让我对国产大片看到了一线光明,也重新又有了一些期盼。对冯小刚这等猛人,如果真下定决心接受观众的意见,还是值得等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