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和我的家乡》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影片的创意是燃点。五个故事、五处地点、五种不同的题材,演绎的却是一样的家国情怀。东西南北中,全国观众都能找到来自家乡的最熟悉的温情。葛优的张北京,小人物伎俩一如既往地折射出平常人的情感,火苗很微弱,却互相温暖着。影片的场面是看点。整部影片都在展示新农村新风貌,展示脱贫攻坚成果。贵州阿福村、千岛湖望溪村以及陕北的、东北的乡村,都是唯美的画面,广阔的场景,和谐的氛围。于观众既是视觉的享受,又是心灵的震撼,家乡已经不是离开时的模样。演员佟丽娅着蓝色布衫出现,在青山云雾掩映下,画面清新脱俗,惊为仙境、仙子。千岛湖的碧波万顷,如梭的小船,看一眼便是心旷神怡,身心愉悦。东北乡村一样的唯美,沈腾坐在三轮车上,在绿色海洋里穿行,绿色无边无际,画面干净纯粹,着实是一条希望之路。村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如画般绚丽,却比画多了鲜活与生动,洋溢着温馨与热情。小村街头,一幅幅乡情画作,与真实场景相互映衬,这样的场景,对每一位内心有爱的人都是强大的触动。这背后,是怎样一群人呕心沥血辛苦付出,才把生活变成了画卷中的样子,亦真亦假,如幻如梦,只有挥洒汗水才会浇灌出这幸福的花朵。
电影开头就想起了《我的祖国》这首歌熟悉的旋律:一条大河波浪宽……我当时一听精神就一震,就觉得电影选这首歌做主题曲,很不简单,有水平,直接拔高了我对整部电影的期待。为什么说这首歌选的好,值得好好分析分析。
当年拍摄《上甘岭》电影,导演沙蒙找到战友刘炽帮忙谱曲,刘炽看了看原版的歌词——“祖国啊,我的母亲,我们离开了母亲的怀抱,战斗在朝鲜战场”……他表示这个歌词不行,明确对导演说,这首歌的上限就是欧式抒情曲了。沙蒙一看说这个不行,我们要至少要做一个对得住伟大抗美援朝战争、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们的歌。
刘炽就请求乔羽帮忙,乔羽大神星夜从江西赶往长春片场,与沙蒙和刘炽一起讨论歌词创作。乔羽憋了十多天,也没个头绪。忽然有一天想起了自己坐游轮渡过长江时波澜壮阔的江面风景,于是一气呵成把歌词写了出来。刘炽一看之后卧槽写得好,压力山大,闭门谢客专心谱曲,并在门上贴“刘炽死了”。两位艺术家精诚合作,再加上“共和国第一女高音”郭兰英的演唱,成就了这一首传世经典。
再说一个小插曲,当时写完歌词之后乔羽心里也没底,因为这首歌与上甘岭没什么关系,甚至离战争都很远。乔羽心怀忐忑地把歌词交给沙蒙,没想到导演认为很好,不过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第一句不是:“万里长江波浪宽”?乔羽回答说:“不管你是哪里的人,家门口总会有一条河,河上发生的事情与生命息息相关,寄托着你的喜怒哀乐。只要一想起家,就会想起这条河。”所以这首歌写选得好啊!这既是“我的祖国”也是“我的家乡”,所有人看了都会有共鸣。
❷ 赤水市脱贫攻坚讲习会观后感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地方要想发展、脱贫,关键要看这个地方的“火车头”如何带 ?一个村的农民要想发家致富,基层党组织是关 键,基层党员又是基层党组织中的关键。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一大批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优秀基层党员对一个村的发展和脱贫攻坚尤为重要。
❸ 中国观后感怎么写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写法如下:
作为一名就读于xx大学学生,课余抽空观看了《中国》,镜头首先对准的就是大凉山的贫困村。全国12.8万个贫困村的脱贫,每一个都是一场攻坚战。结对帮扶,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党和政府的扶贫力度,泸溪县浦市镇田家溪村贫困户、42岁的杨早秀感受深切。
杨早秀的3个孩子均患有先天性佝偻病。今年,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她四处筹集20万元种植3亩香菇,没想到7月一场洪水将她的蘑菇基地翻了个底朝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万元。
更令她没想到的是,工作队不气馁、不放弃,立即拟定了新建大棚的计划,帮助她重新燃起了希望。杨早秀说:“这不是花架子的扶贫,工作队让贫困户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我从心底感谢党、感谢政府。”
无论是大凉山上的钢梯、美丽乡村里的特色小镇,或是将对口扶贫由输血式化为造血式的“闽宁模式”,都是协调发展的生动体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下好“十三五”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
从天梯上孩子们的笑容、扶贫干部的汗与泪,到“闽宁模式”东西部牵手的成功跨越,从长江经济带,到京津冀一体化,再到萦绕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规划版图、谋划未来。
统筹协调,补齐短板,携手共进,行稳致远。中国正在克服一个个困难,创造一个个奇迹。这是中国制度带来的自信,这是中国特色书写的传奇!
❹ 讲述脱贫攻坚的电影《秀美人生》如何打动你的
原本的原型人物故事就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经过电影的艺术手法,由郎月婷主演的主人公质朴无华,面对困难用热忱和真诚,打动了身边每一个人,最后牺牲在脱贫一线,年仅30岁,它的故事打动了所有人。
❺ 电影你是我的一束光观后感
电影你是我的一束光通过一段跨越三千公里的寻心之旅,抒写动人的真情故事,展示新时代云南边疆的新气象,以别样的方式致敬脱贫攻坚英雄。
影片中, 由邓超饰演的彭彭丈夫是当地长期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在家庭和工作难以兼顾的取舍中,他毅然选择后者,面对洪水来袭,依旧工作在最前线,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导演王强介绍,影片在拍摄初期走访了大理、怒江等地,在了解诸多真实案例后创作出剧本,为观众呈现一个有欢笑、有泪水、有共鸣的故事,以此致敬做出巨大牺牲的广大一线扶贫干部。
影片充分聚焦基层脱贫攻坚、关注时下单亲妈妈的情感痛点。向每一位牺牲家庭、奉献一生努力奋斗在一线基层的扶贫战士诚意致敬,另一方面,通过对情节细腻真实的刻画关注时下单亲妈妈的生活压力及情感痛点,借由男女主角的情感发展治愈婚姻、家庭中受到的伤痛,重新获得向上的温暖力量。
❻ 是什么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学生资助宣传片观后感
短片通过5位学子的励志故事,展现国家资助成效。
鼓励莘莘学子,勇敢追梦 ,无悔青春。
一起来看他们曾经是受助学子,得益于国家资助
在追梦的路上努力飞翔。他们与梦想携手同行,
也把被资助的温暖送给更多前行的人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奋斗正青春。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近年来,各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聚焦脱贫攻坚,不断加大投入,
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公办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兑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❼ 一个都不能少电影观后感
这部剧是以接地气的乡村风格展现了各种矛盾和冲突。在北青网评价当中曾经写到这部剧穿插一些诙谐幽默的情节和真挚的爱情故事。让整部电视剧既严肃又轻松活泼,成为了观众喜欢的热点。
这部剧是观众联想到以大的事业,可以理解为脱贫工作不能少了任何地方从小处联想,每个贫困人口都不遗漏。这个意义上说,电视剧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热情讴歌。这部剧反映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第一线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典型的经验。
主要讲的是,一个村子因为地质灾害严重,所以脱贫的帽子始终摘不掉,为了响应一个都不能少的号召,市委决定将整只村子整体搬迁合并到这个县当中最富裕的地区。
❽ 情系贫困生,扶贫面对面观后感600字急急
为搭建社会帮扶平台,吸纳社会爱心力量,8月9日,浦北县创新开展了“情系贫困生,扶贫面对面”扶贫公益节目活动,并启动社会帮扶资金募集活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会克服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将来以优异成绩报答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和帮助。”在活动现场,该县江城街道办贫困生罗家利动情地说出了她的心声。“你的手怎么这样粗?不像个考取中山大学的优秀学生啊?”工作人员心疼地抚摸着贫困生张全喜的手掌问。“我上学之外,还要照顾好生病的妈妈,农活干得多了,手就变得粗糙起来。”张全喜说出这样的原因时,在场观众为这位勇敢面对现实,不畏艰辛,执梦前行的励志少年报以热烈掌声。
当天活动现场,像罗家利、张全喜等10名贫困生的励志圆梦故事,也感动了在场爱心企业嘉宾。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浦北健美乐食品有限公司、小江瓷艺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现场落实帮扶结对贫困生,助力贫困生继续前行。活动主办方也为爱心企业颁发了“履行社会责任,助力扶贫攻坚爱心企业”牌匾。同时,启动浦北县社会帮扶资金募集活动,接受线下捐助,引导、倡导社会扶贫资源向贫困村、贫困户汇聚,形成扶贫攻坚合力,助力扶贫攻坚战。
❾ 脱贫攻坚题材电影《农民院士》,大家觉得这部电影值得看吗
引言:脱贫攻坚题材的电影《农民院士》宣布定档,这部电影由于荣光、彭杰执导,于荣光领衔主演,王砚辉、高泰宇特邀出演。这部影片真实还原农业院士践行党的使命,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伟大事迹! 今天小编想分享的话题就是,《农民院士》,这部电影值得看吗?
❿ 2021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好结尾
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求是》杂志刊发的《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引发关注,其署名作者为“中共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这一新机构的首次亮相释放重大信号,官方已在从制度层面落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就在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乡村振兴局也将正式“接棒”,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国如何确保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外界期待从此次两会中寻找答案,而从目前已公布的政策文件和学者分析来看,平稳过渡至少要从三方面共同发力。
巩固脱贫成果,为平稳过渡“夯实地基”。脱贫是动态工作,低收入农户在脱贫后有可能因主客观原因而返贫,尤其在后期摘帽的深度贫困地区,诸多方面较为薄弱,巩固脱贫成果并织牢防止返贫的一张网显得极为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表示,不少贫困县脱贫后,若后续政策落实没跟上,可能会返贫,这就需要在过渡期内保持政策稳定性,“脱贫不脱政策”才能巩固好现有脱贫成果,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块“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