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茶馆的幕后花絮
电影《茶馆》根据老舍先生的三幕话剧改编,原作发表于1957年《收获》创刊号上,《茶馆》后来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保留剧目,它常演常新,经久不衰,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国演出的话剧。
1979年北京人艺为纪念老舍80周年诞辰,第三轮上演《茶馆》,在演出中,由于破除了左倾艺术教条主义的羁绊,扬弃了1958年、1963年迫于客观因素硬“贴”上去的个别情节和场面,越发闪现出老舍现实主义的光辉。
这部影片将老舍先生的名著、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名剧《茶馆》搬上银幕,围绕裕泰茶馆在清末、民初、国民党统治三个历史时期的兴衰和其间交错出现的不同人物的命运,反映了旧社会人民所经历着的种种苦难。
影片的创作者力求在忠实原剧作风格、包容舞台演出精华的基础上,调动电影手段来创造银幕形象,使电影化的各种处理同作者风格、舞台艺术精华更为有机的结合起来。它精于“浓缩”,将话剧中的颗颗珍珠连接起来,使之更加丰富多彩;它打破舞台框框,立体化地表现生活;它强调银幕形象在舞台形象的基础上,更加生活化;它在运用镜头、组织画面、音响处理上,也下了很大功夫。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众多艺术家都有精湛的表演,影片充分发挥电影艺术手段的优势,影片基本保留了原舞台演出的魅力和民族化的风格,将电影化的处理与原作风格有机融合,使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加突出。
该片获1983年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特别奖。
⑵ 拜托发条茶馆(1982)谢添导演的百度云网盘资源链接
《茶馆》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6qe5stKScsi7qcxEJvD5Jw
《茶馆》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剧情片,由谢添执导,于是之、郑榕、蓝天野、黄宗洛、英若诚等出演,于1982年上映。该片改编自老舍所著的同名话剧,以老北京的裕泰茶馆的兴衰历程为背景,讲述了20世纪初期至解放前夕中国普通民众经历的苦难和生活逐步崩溃的故事。
⑶ 哪儿能下载到“老舍名著老电影:茶馆 (1982)”啊谢谢了
http://www.56.com/u61/v_NTUyMzc2NTA.html上
http://www.56.com/u82/v_NTUyNTQwMzk.html下
⑷ 《茶馆》电影讲的是什么
⑸ 《茶馆》电影1982年版和电视剧2010年版有什么区别
浓缩就是精华。2小时的话剧,要扯成30几集的电视剧,不知掺了多少水。
⑹ 电影《茶馆》故事,比话剧更有味道,老舍夫人现场“监工”,还有什么
不知道有多少人曾有过疑惑,现在北京那个挺有名的“老舍茶馆”到底是官方认证的还是自己取的名,或者是老舍后人开的?
其实,那个茶馆还确实经过了老舍夫人胡洁青的认同,甚至连牌匾都是胡洁青给题写的,之所以用这个名字,是因为一方面老舍先生是老北京人,更主要的是老舍的名字已经和“茶馆”分不开了。
这当然是因为那部北京人艺镇院之宝话剧《茶馆》,还有那部影史经典82版电影《茶馆》。
本文要说的是电影《茶馆》的故事。
一、《茶馆》拍摄的背景
话剧《茶馆》的诞生其实是一个意外,1956年老舍先生为了配合全国普选宣传先是写了《一家代表》,之后腰斩写了《秦氏三兄弟》,其内容是关于秦伯仁,秦仲义和秦叔礼三兄弟历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伐和内战四个时代的人生浮沉,其中心思想也是为了配合宣传。
老舍将《秦氏三兄弟》剧本念给曹禺、焦菊隐和欧阳山尊听,当念到第一幕第二场也就是裕泰大茶馆一段时,曹禺突然站起来说了一声:经典!
大家一致认为茶馆这段戏最精彩,不如将这段戏扩写。几个人纷纷提了一些意见,比如最早的版本里,王利发最后因为掩护地下党牺牲。于是之提议不如来一段“几位老头话沧桑”的戏,然后王利发拿着鸡毛掸子回屋上吊了。
老舍采纳了大家的意见,不过他还是觉得这戏如果这么写就脱离他的初衷了,在曹禺的鼓励下,老舍最终一气呵成,完成了这部短小精悍却深刻经典的《茶馆》。
《茶馆》在北京人艺首演是1958年,虽然引起轰动但也带来了不少非议,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多快好省力争上游,你们在这里撒纸钱?
1963年《茶馆》复演,增加了一些积极性的内容,老舍亲自去看了,之后一言不发回了家。
1979年《茶馆》终于原本复演,在北京引起了轰动,1982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以谢添为导演拍摄了电影《茶馆》。
二、《茶馆》电影版和话剧版的对比
话剧《茶馆》已经演了几百场,其中最经典的首推1979年版,首先是因为该版几乎是原版复演,演员准备充分,人员也比较整齐。
其次,用秦二爷饰演者蓝天野的话说,以前演的时候对人生坎坷和世事沧桑还没有那么深的体会,但经历了这十几年的动荡,大家普遍对人生有了和人物相近的感触,入戏更容易也更深。
而1982年的电影版在演员上和1979版话剧几乎是照搬,只是在场景上更有深度和广度,体现了电影的优势。如果单从剧情上看的话,电影版和话剧版几乎没有多少差别,但在很多地方,电影版还是有特别的地方的。
还有黄胖子和二德子见面那略显滑稽的撞肩礼,也是老舍先生亲自指导的。
到拍摄电影时,虽然老舍先生已经故去,但其夫人胡洁青也亲临电影《茶馆》拍摄现场“监工”,她同样给予谢添导演很多的帮助和指导。
胡洁青,还有很多人艺老演员们都对谢添导演他们的拍摄给予了高度评价,能将这么一帮子人最经典的作品用胶片永久记录下来,对老舍先生,对他们这些演员来说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后来北京电影学院有一届毕业班曾经按照电影和话剧录像也排了一版《茶馆》,用蓝天野的话说,他们的模仿也太像了,连于是之走路的姿势都学去了,其实于是之那个走法不是因为王利发,而是因为他的半月板有伤,结果也成了后人学习的对象。
没办法,经典的魅力就是如此。
⑺ 1982年电影茶馆演员表
1,于是之饰:王利发。
2,郑榕饰:常四爷。
3,蓝天野饰:秦仲义。
4,黄宗洛饰:松二爷。
5,童超饰:庞太监。
6,胡宗温饰:康顺子。
7,程中饰:小康顺子。
8,英若诚饰:刘麻子、小刘麻子。
9,童弟饰:大傻杨。
10,李大千饰:宋恩子、小宋恩子。
(7)老舍茶馆电影1982完整版扩展阅读
《茶馆》剧情介绍:世纪之交,古老的中国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老态龙钟的大清王朝摇摇欲坠,六君子的鲜血无法阻止历史车轮的滚动,老北京城的上空风云变幻,波谲云诡。
王利发(于是之饰),北京城内裕泰茶馆的年轻掌柜。他谨记父亲的教诲,体面周全地迎送四方宾客。小小的茶馆内,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穿梭于此。
提笼架鸟哀叹时运的松二爷(黄宗洛饰);慨叹国之将亡的刚毅满人常四爷(郑榕 饰);一心谋求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蓝天野 饰);丧尽天良买卖人口的刘麻子(英若诚 饰);打算娶老婆的庞太监(童超 饰),你方唱罢我登场,小小茶馆之内演尽世间的沧桑与凄凉。
⑻ 求 茶馆 百度云资源,谢谢
链接: https://pan..com/s/1ZsKGSOtS7aWOhEvsop06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