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评价《敦刻尔克》这部电影
昨天下午我更和我的室友两个人一起去看了这部电影,《敦刻尔克》这部电影讲的是二战时期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事情。这部电影有三条主线,其实刚开始看的时候我有点蒙,一开始觉得应该是一个场面特别宏大的影片刚开始非常的失望,但是到了最后我深深的被这部影片所吸引了。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下面说一说我的感受。
第三条主线就是法瑞尔在空中勇敢的和对方战斗的事情了,德军为了堵截英国军队撤退,派出了大量的空军来堵截,但是英国的飞机只有三架,最后只剩下了一架战斗机了,而且油量不足,但是他没有放弃,通过自己的努力击落了一架战斗机,又利用最后的滑翔的机会击落了最后一架飞机,把士兵从绝望当中救了回来,最后他被德国人活捉了,牺牲了自己。这是一种风险精神,在战斗的时候没油什么大场面,但是他的那种坚持的性格非常的容易感观众,记得当时我还为他加油,希望他能够早一点的击败敌机。
三条主线紧密相连,让我看到了一个战败的国家,一个没有放弃的国家。还有一些伟大的士兵。非常值得大家去电影院看一看。
2. 如何评价电影《敦刻尔克》
整个电影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敦刻尔克大撤退,当时40万英法联军被敌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背水一战。
第三,突出历史是小人物创造的。按道理,这么一部战争电影,至少英国首相丘吉尔要出现吧,但却没有,全程在结尾的时候是一个士兵读出来了他的演讲,而整个电影的很多画面都是用小士兵、小人物的口吻来表达的,这说明了一个点,就是历史是被每个人创造出来的。
所以,不论这部电影的评价怎么样,历史的确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当年确实存在过真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电影真正要告诉我们的并不是它拍得多么好看,而是:请铭记历史,爱好和平。
3. 敦刻尔克看完之后你什么感觉
敦刻尔克是一部非常过瘾的一部电影。
影片里面很真实而且残酷的战场,摄影和BGM相配,节奏感也很不错的。
最后燃烧战斗机的镜头很震撼,用最贵的演员,露最少的脸。
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一个个立体的小人物彰显着人性的温情和残忍,在生死的选择间,有人挺身而出有人自私求存。
4. 我为什么喜欢电影《敦刻尔克》(敦刻尔克)影评
诺兰——一位将时间变成敌人的魔术师
文/梦里诗书
一周、一天、一小时三条时间线索的交错,成为了克里斯托弗·诺兰第一次涉足真实历史所交出的答卷,《敦刻尔克》在他的执导下,不是一次足智多谋的撤退,也并没有着何般英雄主义的彰显,小人物视角直面战争的惨痛与绝望,成为了电影最为诱人共鸣也最为深刻的内在纵深。
敦刻尔克大撤退——一次成功将33万盟军撤离纳粹围堵的历史奇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次尤为重要的转折点,在未看电影前,对诺兰会如何去呈现这场真实的历史事件,个人是满怀期许的,这一次的他也并没有让人失望,在这部作品里诺兰并没有致力于从宏观上多么真实的去还原这场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而是透过对时间极为出色的把控,将分属陆海空的三个故事,在一种尤为克制的情绪中,用一周、一天、一小时三个时间,呈现了一场仍旧极具自己独特风格却又稳中有变的电影作品。
对于一部战争电影,《敦刻尔克》是复杂的,但对于一部诺兰电影,它又是极简的,非线性叙事手法在这位导演的手中早已被玩转的游刃有余,故其电影在伊始才敢于大胆的摒弃了一切铺垫,直接便将观众带入了枪林弹雨之中,而随着剧情的发酵,你不难发现这是一部并没有绝对主演的作品,多视角多空间多时间对这场大撤退的还原,不仅将一股扣人心弦的紧张感维系到了电影最后一刻,也令人看到了战争阴云下的残酷。
一部好的战争电影什么最为能打动人?无外乎就是感人至深的人性之光和血腥残酷的战争画面,但在这部电影中诺兰给予人物的台词少之又少,在战争场面上也没有多少血腥的画面,但对镜头语言和音乐的善用,使电影对战争残酷的着点并没有逊色分毫,相反电影一面在伊始便透过第一视角将观众拉近电影,另一面透过小人物深陷绝望之境后能否绝地重生的悬疑,以及那用时间构思所带来窒息般的紧迫,都使人仿若真正的走进了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是一部没有德军镜头的作品,时间成为了这部电影最大的敌人,而活着这种在和平年代最为基本的需求,在这部电影中却成为了最大的希望,由此这部稍显另类的二战电影,对反战的着点才会在诺兰玩转自己技艺的同时,仍旧充满了打动人心的魅力。
5. 如何评价电影《敦刻尔克 》
《敦刻尔克》是一部场面壮观但不空洞的好莱坞影片。其出色之处不仅在于其雄心与精美拍摄,更在于编剧兼导演诺兰在其情感细节中注入很多心思。《敦刻尔克》将历史事件呈现出来,就像从迷失世界中传递出一个信息。克里斯托弗·诺兰则自始至终都保持了《敦刻尔克》情节的紧张感。除了叙事手法,诺兰还做了一个明智的选择,就是不近距离地向观众展现敌人,敌人最多出现在飞过头顶的飞机的主观镜头里。这增加了影片的悬念,让观众随时都能感觉到即将到来的危险。
6. 怎么评价电影《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是一部特别的电影,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战争片,看不到常见的战争片里都有的那些情节,例如生离死别,政治博弈,战争爱情,等等。它的重点,是“战争的感觉”和“战争中人的感受”。
整部电影,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紧张的段落里,走向情绪的极致。
7. 电影敦刻尔克专业影评2000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三个时间圈分别以故事为圆心按照自己的节奏转动,跑的最快的秒针最早与分针交汇,所以三架战斗机从游艇上空掠过,船长Dawson光靠听就知道飞来的是什么。随后分针也与时针也有了交汇,游艇船长Dawson救起坐在沉船上的陆军Cillian Murphy,陆军说是鱼雷击沉了船,这也是为什么过了几幕代表一周的那圈转的最慢的时间轴才讲鱼雷击中运兵的船。三根指针按照自己的速度时有穿插,最终三根指针重合,三个故事环终止转动。而整个配乐中表针走动的滴答声贯穿全程也完美配合了这种表盘式的叙述方式。第二遍看下来不得不感叹这种精准的时间运用简直比画面表现出的克制还要克制,导演大概强迫症晚期了吧,如果说前几部电影诺兰能够完美的运用时间的话,这一次他则真正做到了把时间可视化,时间是像空气一样存在与周遭却又最不容易被塑造成型的东西,诺兰几乎每一部电影都在和时间较真儿,但这次他干脆让整部电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表盘呈现在屏幕上,估计以后不干导演的话诺兰会去造表吧……
关于配乐
影片塞得满满的音乐不论对于只看了一遍还是刷了好几遍的人来说都是影片不得不谈的一个方面,这一点当然有人喜欢也有人讨厌,这里想说的并不是配乐的合理性或者配乐有多好多不好,而是影片结束前的一个留白,就是Tommy上了火车,对面的人想跟他说话,他却只是缩在座位上睡着了,这几秒是完全没有一点音乐的,或者说完全静音,整个影院的人到这里理论上应该松口气才对,但在这几秒的安静里连周围观众的喘气声音都听不到。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个停顿,这让我想到绘画的留白或者法餐精致的摆盘。对于每一帧都塞满音乐的影片配乐来说突然留出一个缺口应该是一件做不好会显得唐突的事,好在这一处时间算的非常精准,三个时间点交汇完毕,表盘停了下来,滴答声停止,大乐章谢幕,不再有紧张的时间压迫感,一觉醒来噩梦已然过去。所以我并不认为这部影片音乐满到溢出来,给观众在激烈情节处足够的试听震撼却又在该停住的地方毫不犹豫地当即停住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
8. 如何评价电影《敦刻尔克(Dunkirk)》
看电影《敦刻尔克》其实是因为对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个人崇拜吧,因为他是在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家,甚至有人认为他的《二战回忆录》是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胜利国中的一位领导人对自己的粉饰、也可以说是自夸自己的丰功伟绩。
《敦刻尔克》这部电影中,从头到尾都营造了一种悲壮的气氛,可能是因为音乐制作人的用心良苦。所以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觉得是很震撼的。电影首映的时候,我跟几位好友看了最早一个场次的,早上十点。因为是大学狗,那个时候还没有开学,所以影厅里面就只有包括我在内的四个人。因为我们几个人对丘吉尔的评价近乎一致,可能是因为丘吉尔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发表的那一篇著名的演讲,这篇演讲,在电影《敦刻尔克》的最后由英国的一名年轻士兵在撤退回国的火车上读报纸的时候念了出来,以此作为电影的结尾。
诺兰的最新作其实还是足够吸引人的,况且二战这个选题,就决定了这部电影处在一个很高的起点。敦刻尔克大撤退跟中国抗日战争(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撤退到西南大后方是同样的战术。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战争的残酷,并不是通过德意日联盟的屠戮,而是用英国人的坚韧来极力渲染一种悲壮的气息,告诉人们:正义必胜。
影片中,让人影响最深刻的就是一群年轻的小伙子在战争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英法盟军之间微妙的关系,甚至在结盟的时候,一群英国的士兵在确认当中一个小伙子是法国人的时候,想要把他赶下船,减少负重。我当时是觉得很心酸的,但是影片最后英国海军上校说:我要留下,去帮助法国人。这就重新燃起一种正义的联盟之感。
这是一部然人感受到“伟大的英国人”的影片,或许对于每个国家都一样。英国政府想民众征集船只,因为驱逐舰会被敌军击沉。这样看起来有点像中国的小米加步枪,但是确实有效的。
9. 用英语写敦刻尔克感想100字
如下:
The Dunkirk evacuation, also known as the Miracle of Dunkirk, was the evacuation of Allied soldiers ring World War II from the beaches and harbour of Dunkirk, in the north of France, between 26 May and 4 June 1940. The operation commenced after large numbers of Belgian, British, and French troops were cut off and surrounded by German troops ring the six-week long Battle of France. In a speech to the House of Commons, British Prime Minister Winston Churchill called this "a colossal military disaster", saying "the whole root and core and brain of the British Army" had been stranded at Dunkirk and seemed about to perish or be captured. In his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speech on 4 June, he hailed their rescue as a "miracle of deliverance".
Based on the above description, apart from the “Miracle of Dunkirk”, one mystery in my mind is why Hitler stopped his army attacking the allies at the time.
10. 对于电影《敦刻尔克》(Dunkirk)应该如何评价
《敦刻尔克》是一部商业与艺术结合得相当不错的电影。《敦刻尔克》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几乎可以与《钢琴家》《辛德勒的名单》等顶尖的战争片相媲美。
导演用这部作品告诫了当代人和平的重要,尤其唤醒了人们对于现代生活的珍惜之情,硝烟之下的生命都是无辜的生灵,只愿和平永存,善意绵延。
《敦刻尔克》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