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观后感300字
今天下午,全班同学看了一部名叫《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电影。我觉得好看极了!恨不得钻进投影布里看。
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几位主角吧!喜羊羊爱动脑筋,聪明伶俐;美羊羊爱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沸羊羊自称羊村大力士,喜欢保护美羊羊;懒羊羊特别懒,上课也爱睡觉,还喜欢吃零食;暖羊羊是羊村班长,力气比沸羊羊大三倍;灰太狼和红太狼脾气倔犟,想吃羊村大肥羊。
我觉得灰太狼笨得可爱,而喜羊羊却很聪明。有一次,灰太狼把喜羊羊它们都抓了回去。可喜羊羊它们用聪慧的头脑想出了妙计逃出了狼堡。看完这部电影:我认为不管遇到什么天大的事都不要慌张,要冷静的处理一切,才能获得成功。
我决心向喜羊羊它们学习。
⑵ 我要300字电影观后感 300字~!!!!
《不能没有你》观后感
97年,由黎明、吴倩莲、梅艳芳、葛优、王志文等一批红星压阵的《半生缘》委实出了一阵风头。这是导演许鞍华两年来市场成绩最好的一部影片,并且各个层面的评价均为不俗。先来介绍一下这位香港大师级的导演,许鞍华很有自己的风格,经常以提示人生的苍凉为主题,他不太喜欢缠缠绵绵、萎靡不振的情调,即使是名著,消极的东西也是他所不屑的。好在原著张爱玲的《十八春》故事够曲折,为许鞍华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婉约情爱到悲壮人生,电影的展述很有一番深沉的味道。《半生缘》的故事中心是曼贞和曼璐两姐妹的命运。曼璐早年是上海舞女,为维持一家人生活嫁给了小混混祝洪才。曼贞经好友叔惠介绍认识了富家子弟世钧,但世钧家嫌曼贞的姐姐作过舞女有辱门风,力阻两人结合。同时,曼璐为笼络丈夫,居然设下圈套,让妹妹代替自己给祝家生儿子。每个人的经历虽然不是轰轰烈烈,也算是波澜跌宕。主人公的爱情是否被命运之神牵在了一起?有情人能否终成眷属?这一切的一切,答案都在这部写尽世事人生的《半生缘》里,还是让我们一同走入许鞍华和张爱玲营造的世界里去吧。
这部影片总长度有近120分钟,不知怎么的,我感觉看完后心里总有点沉甸甸。对于用小说名著改编的电影,很多人都有一种偏见。认为无论导演功底再好,也无法体现小说的原滋原味。因为文字可以给予读者无穷无尽遐想的空间,而电影则不然,它的人物、空间都是相对固定的,是靠镜头、灯光和演员演技来营造人为的意境。《半生缘》是个例外,许鞍华对张爱玲的作品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经过了自己的分析和创造。其实,原著《十八春》的结局还有一道光明的尾巴。男女主人公走过18年曲折的情路后,虽然各有家庭,但还是一同去参加国家刚解放时东北的建设,化哀怨为淡泊。小说变成了电影后,许鞍华毫不留情的将之一刀斩断,让这个悲伤的故事彻底以宿命的结局完成苍凉的主题。某些评论家认为,这种处理方法反而遵从了张爱玲一贯的写作风格。
《半生缘》讲述的是一个复杂的感情故事,作者写的本不是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千千万万滚滚红尘中的儿女们都可能遭遇的故事。世钧与曼桢相爱得平淡无奇,即使不是屡遭变故,日后也不会有激越的火花。这种相爱其实很大部分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但是在一个黯淡的缺乏鼓舞的年代里,爱情又是唯一可以体味可以珍藏的东西。曾经是最好的,曾经有过真爱,但终归于平淡,只有在重逢的瞬间,才悔恨起错过一生的最爱。人生的苍凉不在于过程,而在于回首的刹那。爱情就象水晶瓶里的名贵香水,完美而易逝。假使十几年后,世钧离开他并不爱的太太去和刚刚挣脱了一场悲剧婚姻的曼桢结合,在情节上是圆满了,但当残缺的完美变成圆满的缺憾时,正如断臂的维纳斯被装上蹩脚的假肢,虚假的完整实际上是对其本质的损害。因为本来就没有人能回到过去的时光,只能追忆逝水年华。
谈完了爱情,我们换个角度,就影片本身来说,从头至尾都是采用暖色调,所以在视觉上首先建立了一种朦胧的美感。其次,导演很少采用宽阔的取景空间,阁楼、车厢、走道等,狭小的取景造就了自始至终的被困压的感觉。这一点正包容了故事中人物的所有特征:纷乱中的平静,没有准确目标的循规蹈矩,没有大悲也没有大喜的灰色心绪。在这样的环境里,所有的喜怒哀乐也都被克制在很小的限度里,绝对无法张扬。除此以外,现场原声录音产生的真实感,回忆引出陈年往事时营造的遥远的陈旧感也是很有味道的。同时,女主角吴倩莲的表演天分在《半生缘》里发挥得淋漓尽致,朴实无华,却蕴涵着一种素净含蓄的本质,一种脱去夸张和矫饰的美丽。
你删改一下,仅供参考!!
⑶ 电影《80后》观后感。
《80 后》观后感 08 级三班 杨献强 看到学院张贴的那张纸,我想了想在宿舍看看《80 后》吧!我很同情那个小女孩,刚 出场爸爸就出车祸了。“80 后”讲述的是三个“80 后”出生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遇到了同一个 问题, 世界上是否原本就没有永远的爱, 就如同没有纯粹的白?这三颗相似而又不同的灵魂 相依为命,以各自的生命来回答那个最初的问题。 主角沈星辰、明远。两人起初还并不认 识,有一天,沈星辰的亲生爸爸在看到他前妻和别的男人在一起时,放下手里的菜,拼命去 追,但是在追的过程中,不幸在车祸中丧生。故事由此就开始了,沈星辰 11 岁时,就很懂 事、聪明。就在她吃饭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偷偷的拿着碗跑到树后面想着事情(大概就是她 爸爸死亡的那件事)这时那个以前星辰抢着玩陀螺的男孩,走到了她的身边问她:星辰,你 怎么了?星辰沉默无语, 最后那个叫明远的小男孩告诉她: 他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爸爸就被关 进了牢里,而在最后就自杀了,他妈妈也就此离开了他,改嫁给了一个叫张叔叔的人。沈星 辰 16 岁时,在中学刚开学期间看到了自己以前的那名男孩,就呆呆着望着他,而且还向他 笑着招了招手,当老师报到她的名字时,老师叫了还几次都没反应,最后她才喊声到。有一 次,沈星辰看到自己的弟陈墨,被一个叫王胖子的人给踢断肠子。星辰知道后气急败坏的去 游戏厅,找王胖子,问了好几遍游戏厅的人都说刚走,要么不知道。最后还是和明远一起教 训了一下。有一天在操场上,学校为庆祝香港回归 60 周年的纪念日特别举行庆祝活动,而 当时学校的学生们就跳起了类似于交际舞的舞蹈, 当星辰和明远一起跳时, 两人含情脉脉 (呵 呵)全场爆笑!可是说是对对方一见钟情,小朋友们可千万别模仿哦。沈星辰 19 岁时高中 毕业了。同学们一起拿到了毕业证书,沈星辰 19 岁时顺利的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 的期间她学习了播音,而明远则在建筑工程里学习了建筑设计。 而且星辰也因此申奥成功了! 而在大学宿舍期间, 由于一直联系不上自己的男友明远, 到最后才知道自己的男友感染上了非典, 在此期间, 由于一直打听消息站在走廊再加上穿的 是睡衣,就患上了重感冒。。在星尘患上重感冒期间,她的高中同学闻嘉换了一身隔离人员 。 的服装混进了非典病患隔离病房, 明远看到闻嘉险些有点惊讶, 最后闻嘉在此期间不断的陪 着闻嘉(在当时闻嘉居然冒险将口罩摘下,明远告诉她千万不可以这么做,要不然你也会被 传染的)而她的宿舍的同学认为她患上非典,但星辰对天发誓她觉对没有患上非典。过了好 久非典总算过去了。 。但是星辰和明远感情有点点破裂,因为有她以前的同学闻嘉的关系, 星辰吃醋了。就对此视而不见,有一次星辰发现他两人在一起时,就拿着浇灌花园的喷洒洒 下他们。星辰离开时说了一句话:你们泡在我的眼泪里舒服吗。 就在要将闻嘉送回宿舍时,电话突然响起,明远的妈妈打电话给他叫他把枪带上,而 星辰的表弟陈墨打电话给他说他闯祸了,两人立即赶过去,过了许久,星辰的表弟由于意外 死亡了, (原因是她表弟抢了他后母卖掉戒指的 20 万块钱,被他的表妹发现了,他之所以这 么做是因为他妈妈得了乳腺癌,因为没有钱所以将他后母留给她女儿出国的钱,给拿走了, 但在抢的过程中陈墨用剪刀剪断了她后母女儿的两根手筋。至此弄成残废。。被抓进了监 。 狱。 )而明远的妈妈之所以叫明远把枪带上是因为明远的爸爸因为走私而被抓进了监狱整整 20 年,本来是他们夫妻两人共同进监狱的,因为明远的妈妈在他爸爸坐牢的时间里改嫁给 了一个张叔叔的人,他爸爸就在牢里自杀了。 (这在文中的前面有提到)自此明远就痛恨其 母,但母亲对他说:“明远,把枪给我,我要去公安局自首。”可明远想到如果将枪交给母亲, 可能会孤身一人,而就把枪丢进了井里,这一幕刚好被王胖子看到了,明远也就被抓进了牢 里,而陈墨的死是因为救明远而死亡的,在“监狱超市”里明远在整理货物的同时,发现一个 箱子没有推进去,就用力的将其推进去了,可就在推的时候,最上面的一个箱子恰巧要掉了 下来,陈墨就跑过去,将他推到在地,而陈墨也就当场死亡了。 。到最后搬开箱子时,陈墨 对明远说了一句话:明远,星辰她。 。她是我姐。在陈墨死亡的时候,公安机关打电话给星 辰叫她来见陈墨最后一面,星辰看到陈墨冰冷的尸体,痛哭不已,对陈墨说:陈墨,我喜欢 那些放手的人,你把姐也变成那种人好不好。。星辰就在那天拜祭完了他表弟的坟墓时,走 。 到桥边哭了一天一夜,而那个出租车司机,貌似怕她想不开,就等着她哭完了送回家也在车 上呆了一整夜,最后星辰叫醒了他,回去了。星辰 23 岁时,在公司里当上了员工。而就在 公司里的王总举办聚会时, 星辰发现王总的夫人竟然是自己以前的高中同学闻嘉, 在看到她 后就辞职了。自己却说:我去拿别的茶给你们尝尝,而就在这时候,明远从狱中出来了。就 在出去的同时, 看到自己酷似以前设计的房子就来到了那星辰开的普洱茶店。 那时候星辰还 没有在店里,而一个女工作人员,向他介绍了店里的装修情况,而在走廊上也贴上了星辰的 照片。工作人员说:这时我们老板,她可能干了。她说服了建筑公司盖了一个这么奇特的房 子,下面是水泥建筑,上面则是玻璃顶。很多客人都喜欢这个房子,也许这里泡的普洱茶。 看到星辰和陈墨的照片时,就离开了。离开的时候,星辰也回来了。她对自己的员工说:是 不是有人来过。员工说:有一个 20 岁左右的男的,也没说什么就走了。最后结局是他们两 个人抱在了一起(星辰和明远) 最后电影在陈楚生的《天长地久》中结束······ 流浪是生成的梦想 因为你 越走越远 回忆是后来的故事 因为你 回到原点 谁留下的伤 痛得伤痕像木年轮 在掌纹中刺痛的单纯 谁借口 坚持毕竟是天真 转过身的人怎么看懂 这条路若没有你只有尽头 哪里有天长地久 无谓是曾经的辛苦 因为你 不解孤独 无辜是如今的凶狠冷酷 因为你 我当福祉 谁提醒了风 以为是离别的歌 在眼眶中淹没了快乐 谁借口 是不经意的经过 错过的人 岂止是犯错 这时候光 若没有你只有昼夜 任时间划过岁月 谁提醒了风 以为是离别的痛 在眼眶中淹没了快乐 谁借口 是不经意的经过 错过的人 岂止是犯错 这条路若没有你只有尽头 谁伴我天长地久 路尽头若没有你牵我的手 算不算天长地久
⑷ 电影观后感300字左右,要7个,急需!!!!!!!!!!!!
前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去观看3D版电影-——《蓝精灵》。戴好3D眼睛,我迫不及待地坐到了位子上。
故事是这样开头的。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座高山,山上有一个美丽的村子,村子里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九十九个精灵男孩和一个精灵女孩,对了,还有一个精灵爸爸。突然有一天,祸从天降,坏蛋巫师格格巫为了收取蓝色精华,要抓精灵孩子们。而我们的主人公笨笨,因为走错了路,掉下了悬崖,幸亏,他的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像猴子捞月似地拉住了笨笨。本来精灵、格格巫与笨笨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却因为一个漩涡,把他们都吸进去,卷到了纽约,一个个精彩的、让人捧腹大笑的故事就此展开……看着看着,我仿佛成了蓝精灵中的一员,和笨笨他们一起想办法,一起进攻,用鸡蛋、刺球、乒乓球打倒格格巫,平安回到精灵村。直到影片结束,我还沉浸在故事当中。
看完影片后,我从心底里佩服笨笨。他虽然很顽皮,做下许多错事,但他知错能改,为了弥补自已的过错,鼓起勇气,和强大的格格巫作斗争,设法偷取格格巫的魔法戒指,让他失去法力,为最后战胜格格巫出了一份力。另外,我也看到,一切的邪恶,貌似强大无比、不可战胜,但只要我们不屈不饶、团结一心、坚持战斗,终将被我们征服。因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⑸ 看老男孩后写一篇关于理想的观后感300字
几天前有人向我推荐《老男孩》这部电影,最近也看见网上很多人在疯传这不算不得电影的小短片, 老男孩的观后感 。看罢,感触颇深。在整个短片快结束时,想起了筷子组合演唱的《老男孩》,我当时就有一种感觉,主角是这首歌而不是这部电影。相信看过这部电影有感触的人心里都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那种滋味说不出,却只能感受得到。的确,就想歌中唱的那样“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青春是镇偶尔刮过的风,不经意间,已经吹得我们泪流满面。也许当我们从一种生活进入另一种生活的时候,只有怀着告别或是怀念的心情才更能体会得到其中的意义。似乎看过这部电影的每个80后似乎都能多少回忆起自己,关于自己的童年,关于自己的青春,关于自己的成年。关于自己走过的路,爱过的人。关于自己由年幼无知的少年变为横刀立马的青年。摊开掌心,指间洒满了岁月,只有少许痕迹刻画在心头和脸颊。当我们还怀念与大学时光的短暂的时候,岁月的痕迹已经悄无声息的映在那张幼稚的脸上。看着身旁经过的人,想起回忆里熟悉的面孔。青春已从之间悄然溜走……“转眼过去多年时间多少离合悲欢,曾经志在四方少年羡慕南飞的燕,各自奔前程的身影匆匆渐行渐远,未来在哪里平凡啊谁给我答案。”对过去的不舍和对未来的不可知总会使我们在不经意间觉得伤感,也许看到了一些场景,经历了一些事情,我们就会明白很多事情都是浮云。“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当我们还在怀念从前的美好与悲伤,现实的残酷早已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或许生活的区别不在于奔驰和奥拓,也不在于苹果四代和四袋苹果,更不在于是国贸三期还是老北京四合院。人的一生何其短暂,想想自己,时光走过,岁月无痕,已经逼迫我们有不得半点儿任性的理由。感悟青春,感悟生活,也感叹它们带给我们的无可奈何……或许年龄并不是那几个简简单单的数字,而是青春的过往和岁月的沉淀。看着镜子中的我们,或许已经有些许岁月积淀,原本憔悴的心已经不再天真,或许青春就这样在慢慢的被吞噬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每天面对钢筋水泥气息的城市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乎我们已经忘了那些纯真的美好,甚至有时候自己都觉得匪夷所思。奢华无度的虚荣和难以填平的欲望的沟壑在光鲜夺目的外表下显得那么的自然。试想谁又能真的改变谁?答案只有时间,时间的溜走,使人变了模样,变了观念,变了心……从前我们都一直觉得我们是无所不能的,但是也许短短的几年后就会发现我们其实什么也改变不了,甚至改变不了我们自己。也许现在我们能做的,也是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脚踏实地,把生活变得更想生活。 突然想起前段时间听朋友说起的《老男孩》,说让人看了会流泪,真的很久没有被感动了,于是网络了一下,看了起来,还真的是被感动了,不过没敢流下泪来。我肯定是不能被叫做男孩了,但我想我应该算是那个《老男孩》。
⑹ 电影80后700字观后感
1
从人人网网友那边看到了推荐电影《80后》的日志后,看看海报觉得女主角长的还行,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看了这部电影。
电影以沈星辰和明远两位主人翁的成长历程作为题材进行描述,从他们的青梅竹马到不辞而别,再到高中成为同班同学,接着是相恋,大学异地恋,然后分分合合,最后终成眷属。期间还穿插着一些亲情、家庭的矛盾,导演刻意安排了两位主人翁都出自不太幸福的家庭。
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取名《80后》未免言过其实了,至少它应该代表不了85后吧。当然80后毕竟是10年的代名词,仅仅把视觉停留在两个81年出生的主人翁身上难免在表达上有所缺失。可惜就算从80至85年的80后来看,电影的表达也很片面。电影所反映的80后只是城市户口的80后,我姑姑就是81年的,她和她同龄的5、6个孩子根本都没有上过多少学,我想他们看了那些主人翁在高中早恋,拉手的场景应该也没有多少感觉吧。
电影中还专门穿插了一些80后“特有”的经历:
玩陀螺,可惜啊,我小时候的伙伴们玩的是打弹珠、飞飞机、跳房子、跳皮筋等等,好像没有玩过陀螺。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曾听说过当时全国尤其是京城欢庆的场面很隆重,只可惜那时候我才初一,对这类国家大事还不太有想法。
2003年,张国荣先生去世,那时候我面临中考,而且还没怎么看过电影,所以对他也是知之甚少啊。
唯一有点感触的就是非典了,虽然我家乡那边没有什么疫情,但是大家紧张防范的气氛却也很浓,对于电影中反映的隔离、对发烧者的恐惧等现象,我们还是可以理解的。
还有,97年的高中学生,就已经大大方方的眉目传情了?
电影《80后》所表现的是81年的主人翁在过着85后甚至90后的生活,导演之所以将电影题材定为爱情片,也是为了让我们这些比较小的80后能稍微有点共鸣吧。只是电影取名《80后》却也显得不太合适了,难免有赚票房的嫌疑。
如果让我拍一部以《80后》为名的电影,我可能会选择从“分化”的角度去表现。所谓的分化是指,农村一部分80后没有能读大学,出去打工了,而另一部分则继续读大学了。后来的剧情则会在两种不同“80后”的生活片段之间徘徊,当然如何将两种片段衔接,我暂时没想好,不然我就去拍电影了。
然而,事实上我的“分化”理论也是有一些依据的,因为我是89年的,我的同龄伙伴还存在一些分化现象。但是我们村里的90后已经不再那么分化了,就算成绩差,考不上高中,家里也会花钱买。
大家想看还是可以看的,不过想从中回忆自己生活经历的80后不能抱过高的期望啊。
2
从来没有对一部电影感触这么深,看过《80后》已经一个多月了,细细想来还是意犹未尽。
沈星辰和明远这对主角从小就被命运紧紧地握在一起,但是现实却将两人硬生生的分开。也许是前世的五百次回眸,也许是今生的割不断的缘分,两人相遇,并且感情迅速升华,而现实总是残酷的,两个年轻人为了学业再次分离。但是距离去拉不开他们的爱情,他们心有彼此,都默默地坚守着属于他们的爱。 命运总是爱开玩笑,明远因为感激和于嘉相爱,如果说影片的前段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感到温馨,那么影片放映到这里就让人心痛了。
生活得变化总是意想不到的,明远坐牢了,在牢中与沈星辰的弟弟相遇,又被他所救。 当然影片的最后是以两人相爱结局。
男女主角经历了长达十五年的爱恨纠结,家庭变故,甚至是生离死别,更要面对自己内心深处少年时代的伤痕。十五年,他们一直为挣脱心灵的枷锁和命运的羁绊而奋斗。虽然都以不同的方式,彼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却以真实的画面演绎了80后年轻人的生活。 影片自始至终多贯穿着这样一个理念“世界上是否
原本就没有永远的爱,就如同没有纯粹的白?”也让人们感慨:“我们都绝望的渴望被爱,却不懂得如何去爱。”
我是90后,没有经历过爱情,更没有权利评论80后,但是经历过高考的失败,进入济南大学,曾经在高中时宏伟壮志已被现实磨灭,看着周围一对对看似浪漫的爱情被现实分开,不得不考虑姐姐对我说的话"浪漫的爱情智慧在学生时代,当踏上社会就会明白,浪漫没用,物质生活比精神生活重要。做人要现实。”我承认姐姐的话很片面,但是不得不让人考虑。姐姐的生活很幸福,她与姐夫在学校相恋,现在有房,有车还有可爱的宝宝,很让人羡慕。昨天去看了招聘会,看着可怜的工资,都不敢想以后怎样奋斗。 90后的明天不应该重复80后的脚印,可是开路的过程又会是多么辛酸?
仅做参考
望采纳
⑺ 老男孩电影观后感200字以上作文
《老男孩》能得到这么大的成功,得到这么多人的好评,很大程度是他关注了现实、帮助观众找寻逝去的回忆,让观众在理想和现实中发生碰撞、撞击,如何面对过去的梦想?虽然每天都面对,但却不愿意揭开伤疤去说,而《老男孩》则让这些矛盾真实呈现在我们面前。
一位网友在看过《老男孩》的感受,“现实有能力让你低下高昂的头颅,把内心的小梦想搁浅,柴米油盐变成‘大梦想’。不过,青春凋零已成现实,生命存在一天,梦想就有机会扎根发芽。没有人为我祝福的时候,自己也可以为自己喝彩。”
《老男孩》也讲述了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不一样的是,这部43分钟的网络短片自10月28日上线以来,以“病毒式”传播速度席卷整个网络,“青春”、“梦想”引发80们怀旧情绪集体爆发,“泪流满面”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观影感受,截至11月15日凌晨,该片的在线播放量已经达到4700多万(尚不包括下载离线收看以及其他方式转发)。对于一部缺乏商业运作的网络短片,之所以能够获得这样的成功,唯一的理由就是诚意。 《老男孩》的故事并非惊世骇俗,中学同学肖大宝(肖央饰)和王小帅(王太利演)有着共同的苦闷,那就是被心仪的校花拒绝,后来两人因为对迈克尔·杰克逊的喜爱,成为了好朋友。多年后他们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成了点头哈腰的婚礼主持人,一个成了忍气吞声的理发师,蹉跎度日。迈克尔·杰克逊的死讯震动了肖大宝,他找到旧时搭档王小帅,组成“筷子兄弟”,和一群90后一起参加了“欢乐男生”的选秀,激起了这两个中年人心中残存的那一点梦想。选秀的过程并不顺利,最后也没有拿到名次、收获奖金,可是他们却收获了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且这次为理想而奋斗的记忆也将成为他们珍藏的记忆。
短片的前半部分充满了怀旧和搞笑元素,吉他弹唱、跳MJ的舞步、追求班花这些校园段子;《花仙子》、《小芳》、《十六岁花季》、《水手》、《星星点灯》、《billie jean》这些老歌;砖头似的老式收录机、BP机、掌上游戏机这些老古董……无一不勾起80后一代人的集体追忆,几乎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而到了后半段,伴着老男孩肖大宝“那是我日夜思念深深爱着的人呐,到底我该如何表达,她会接受我吗”的歌声响起,王小帅挥动红绸尽情起舞,镜头一幕幕回闪:肖大宝、王小帅一块练琴唱歌;穿着校服的肖大宝在街角怀抱吉他等待女孩路过,倾盆大雨里撑着花伞的她回眸一笑……而当年同学各自过着的生活也在歌声中被镜头一个个掠过,成了“金丝雀”的校花、得志的包子、街头烤串的胖子、如愿嫁给王小帅的胖媳妇、吃方便面加班的眼镜男、借酒浇愁的红衣大哥、洗脚妹、建筑工人……从男孩到老男孩、从梦想到现实,《老男孩》就像一把尖刀,彻底撕裂了80后的内心。
没有明星,没有名导的短片,出品人却是大名鼎鼎的韩三平。
《老男孩》由2007年5月推出音乐电影《男艺妓回忆录》的筷子兄弟自编自导自演,片长42分钟。该片以“80后的青春是否还记得当初的梦想”为主题,通过选秀节目切入,追忆两位参赛者为梦想追逐的青春经历。
该片是中影集团联手优酷网站共同打造的“11度青春电影行动”的收官短片,以肖大宝、王小帅为主线,讲述他们的过去和现在:多年前,两个穿校服的男生心怀音乐梦,弹着吉他,苦练迈克尔·杰克逊(MJ)的招牌霹雳舞,参加校园选秀却最终碰壁;多年后MJ去世的消息,让他们再拾青春梦,作为最大龄的草根筷子组合参加电视选秀大赛,歌声和舞姿均受到肯定,虽然最终止步于50强,却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
在影片风格上,导演“筷子兄弟”借鉴了更多互联网元素,夸张、无厘头甚至略带荒诞的叙事,让短片充满笑料和包袱。
⑻ 电影观后感大全300字
舞动人生是一部有关梦想的电影,诉说着一个男孩,比利,实现他的梦想──当一个芭蕾舞者,中间经历了许多波折与努力,最后终究实现了梦想。
比利生活在一个矿业的市镇。他原本是学拳击的,但是,在一次巧合中,他看到了芭蕾舞团的练习之后,就开始学跳芭蕾舞,他爸爸知道以后,坚决的反对,比利的
坚持和爸爸的反对,互相抗衡了些许时间。但是,就在一次的圣诞夜中,他和他的朋友──麦可,到拳击场跳舞,在偶然之中,被他爸爸看到了,而他(电影观后感
300字)这一次决心勇敢的表现他精湛的舞艺。这让他爸爸心动了,答应他去参加舞蹈学校入学甄试,最后,他通过考试了,他成功了!他渐渐的实现他的梦想
了!
这是一部很感人的电影,他颠覆了一般人心中的性别刻板印象,也勇于实现他的梦想。在他实现梦想的期间,有许多人对他帮助甚大:有爸爸、哥哥等。这些人对他
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人。他的老师嘴上总是说着钱,但却很关心他,他爸爸老是坚决反对,其实内心很柔软,他哥哥表面上对他很凶,可是还是舍不得他离开。所
以,比利身旁有很多关心他的人,所以他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⑼ 电影80后观后感
从人人网网友那边看到了推荐电影《80后》的日志后,看看海报觉得女主角长的还行,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看了这部电影。
电影以沈星辰和明远两位主人翁的成长历程作为题材进行描述,从他们的青梅竹马到不辞而别,再到高中成为同班同学,接着是相恋,大学异地恋,然后分分合合,最后终成眷属。期间还穿插着一些亲情、家庭的矛盾,导演刻意安排了两位主人翁都出自不太幸福的家庭。
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取名《80后》未免言过其实了,至少它应该代表不了85后吧。当然80后毕竟是10年的代名词,仅仅把视觉停留在两个81年出生的主人翁身上难免在表达上有所缺失。可惜就算从80至85年的80后来看,电影的表达也很片面。电影所反映的80后只是城市户口的80后,我姑姑就是81年的,她和她同龄的5、6个孩子根本都没有上过多少学,我想他们看了那些主人翁在高中早恋,拉手的场景应该也没有多少感觉吧。
电影中还专门穿插了一些80后“特有”的经历:
玩陀螺,可惜啊,我小时候的伙伴们玩的是打弹珠、飞飞机、跳房子、跳皮筋等等,好像没有玩过陀螺。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曾听说过当时全国尤其是京城欢庆的场面很隆重,只可惜那时候我才初一,对这类国家大事还不太有想法。
2003年,张国荣先生去世,那时候我面临中考,而且还没怎么看过电影,所以对他也是知之甚少啊。
唯一有点感触的就是非典了,虽然我家乡那边没有什么疫情,但是大家紧张防范的气氛却也很浓,对于电影中反映的隔离、对发烧者的恐惧等现象,我们还是可以理解的。
还有,97年的高中学生,就已经大大方方的眉目传情了?
电影《80后》所表现的是81年的主人翁在过着85后甚至90后的生活,导演之所以将电影题材定为爱情片,也是为了让我们这些比较小的80后能稍微有点共鸣吧。只是电影取名《80后》却也显得不太合适了,难免有赚票房的嫌疑。
如果让我拍一部以《80后》为名的电影,我可能会选择从“分化”的角度去表现。所谓的分化是指,农村一部分80后没有能读大学,出去打工了,而另一部分则继续读大学了。后来的剧情则会在两种不同“80后”的生活片段之间徘徊,当然如何将两种片段衔接,我暂时没想好,不然我就去拍电影了。
然而,事实上我的“分化”理论也是有一些依据的,因为我是89年的,我的同龄伙伴还存在一些分化现象。但是我们村里的90后已经不再那么分化了,就算成绩差,考不上高中,家里也会花钱买。
大家想看还是可以看的,不过想从中回忆自己生活经历的80后不能抱过高的期望啊。
⑽ 求一篇电影观后感。三百字左右。高中生水平,谢谢!
看了电影《我的左手》对中国军人的硬汉形象有了新的认识。 以英雄杨小兵为原型的荧幕形象胡晓军原来是野战军侦察排长,在对越战争中失去了右臂,他痛苦,愤怒,不甘心失去自己的军旅生活,成为武警部队中的独臂指挥员。 惰性极强的士兵在他的鼓励下成为尽职尽心的士兵;在社会上有劣迹的士兵痛改前非成为高级军官。而他自己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右手”--美丽的护士长,他真正的人生知己。 我由衷的赞叹电影中梁连长的那句话:“走到哪儿,都不是孬种。” 可想而知:一个只有左手的军官在生活和学习上是多么的艰难,何况是在武警野战部队需要进行多种军事训练,更是令人生畏,但是他硬是闯过来了。 我们在现实中也有一些人,在困难面前哭哭啼啼,畏首畏尾。恨不得进深山修炼。 没事的时候,想一想我们毕竟还是生活中的幸运者,所以左手要经常握住右手。 右手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失去了右手,你会怎样? 我相信,在遭受到如此沉重的打击后,很多人便会从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了,他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如此黑暗,于是便逐渐被世人遗忘了。 但是,有的人在想开之后重新振作了起来。他们坚信:这点痛算什么?擦干眼泪站起来!我还有左手呢!于是他们为自己的人生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出现遭受打击的人,可是…… …… 思绪又一次回到了5月12日。这是一场令世人痛心的大灾难,我们失去了家园、亲人、朋友……如果我们长时间陷于悲痛中,如果我们因此便一蹶不振,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没有光明,黑暗也将无法驱散。但从那一件件令人感动的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人们并没有失去信心。只有坚强才能战胜困难,有勇气才会创造奇迹。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被打到了我们再站起来,只要我们仍旧拥有美好的希望,并不断为之奋斗,未来将愈加光明。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苹果,一只被上帝咬了的苹果。只不过上帝更喜欢谁,就有可能在那只苹果上多咬几口。如果我们不想让这只苹果腐烂被遗弃,就要充分利用这剩下的部分了,让它最后将自己的能量完全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