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写篇800字的爱国电影读后感
爱国电影《铁血》观后感
伟大的中华大地,养育了亿万儿女,圆明园的火光,列强的入侵,唤起一代青年致力共和。芦沟桥的枪声,日本浪人的狂笑,激发又一代青年拍案而起,舍生忘死,挽救民族危难。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册,每一页都闪耀着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辉。
观看爱国电影《铁血》后,我的感触很深。
影片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影片中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权压迫,不畏虎豹豺狼,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而推出的战争巨片《铁血》,9月1日起开始国内公映。这部影片真实再现了国民党正面战场昆仑关战役的悲壮场面。
8月31日,在北京新世纪影院举行的《铁血》首映式上,剧组主创人员出席了与北京各媒体的见面会。民革中央、黄埔军校同学会、抗战将士的后代等近300人观看了这部电影。影片放映结束后,观众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铁血》反映的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正面战场的著名战役昆仑关战役。1939年冬,侵华日军派出号称“钢军”的精锐部队第五师团与第十八师团,在华南北部湾沿海钦州一带突袭登陆,攻占南宁,妄图切断当时中国大后方唯一畅通的国际交通线。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支机械化部队陆军第五军,在杜聿明的指挥下与日军王牌机械化部队激战近月,终于夺回地处西南国际交通线咽喉地带的昆仑关。
在这场激烈的攻坚战中,中国军队全歼了日军精锐的21旅团,击毙日少将中村正雄并基本消灭了该旅团的全部指挥官;中国军队亦付出了1万人以上的伤亡。
电影《铁血》在描摹这段壮怀激烈的历史时,既着力刻画了杜聿明、戴安澜、郑洞国等国民党将领的内心波澜,也真实再现了下层官兵和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从而将战争宏观与战壕微观紧密结合起来,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
据影片制片人兼出品人陈敦德介绍,昆仑关战役是8年抗战中,中国从防御阶段转为相持阶段的转折点。这场战役之后修建了昆仑关战役抗战烈士陵园,战役中阵亡官兵的姓名都刻在大理石墓碑上,蔚为壮观。虽经60年风雨,陵园至今仍旧保存完好,悼念群众络绎不绝。
我记得片中的日本将士说了一句话:“打败一个阵地并不难,但要打垮人民爱国反抗的精神是非常之难!”当中华人民开始反抗时,日本帝国傻了。他们万万没想到中华人民为了国家赴汤蹈火,出生入死,能为国捐躯。
《铁血》这部片子里正包含着伟大的爱国之心。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五连长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把阻止部队前进的碉堡炸掉。五连长说:“如果我不把这颗该死的虎牙拔掉,你就拿我人头!”他指挥部队拼命地往前冲,手里拿着一个粗棒子,上面捆着五颗手榴弹或是几个炸药包。革命战士个个往前冲,为了祖国,为了乡亲父老,为了死去的同胞们报仇!但他们毕竟是血肉之躯,冲到近处,就快成功时,被敌人的机枪扫中,倒在了死去战友的身旁。接着,又是一批士兵冲上去,又是一批士兵倒在血泊中。连长看着平时的战友一个个离开了人世,对世界撒手而去,心如刀割。看到只剩下最后几个人了,一把夺去战友手中的一挺自动步枪,对着仅剩的战友喉到:“为了中华民族,冲啊!”一个战友拦住他说:“连长!这又是何苦呢?”连长还没听完,已冲了上去。结果还没跑到一半,他抽出手榴弹,拉了弦。就在这时,他深中数弹,艰难地抛出手榴弹后倒在地上,成为了一名烈士。
此时的我已是热泪盈眶,这种感受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是啊,爱国主义的力量不可战胜,历史已经证明了这条真理。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的祖国开始了新的历程。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当年赶走侵略者、消灭反动派的血火战斗,我们应用我们青春的热血、青春的信念、青春的力量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祖国。
没有烈士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他们的壮举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发奋学习。我们中华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涤荡自身,战胜艰难险阻,积累着日月精华,奔向那更加光辉灿烂的前程。这正是我们每个今天的中国人所骄傲的。当然,作为炎黄了孙,我们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的时候,要大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不断熔铸和培植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更感觉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
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一次“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
辛亥革命作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是中国近代社会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竖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从政治制度发展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革命运动,而且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促进了民族觉醒,这是更具历史价值的功绩。
从革命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首次把反帝反封建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使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从经济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动摇了封建的经济基础,有力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而言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达到了旧民主革命的最高水平,并为后来的革命开辟了道路。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以及周恩来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宣布就职。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会议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员集体出发,乘车出中南海东门,前往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
此时,参加开国大典的北京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翘首期待着伟大历史时刻的到来。
下午3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开始。在群众的欢呼声中,毛泽东主席用他那带着湖南口音的洪亮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顿时,广场上欢声雷动,群情激昂。在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毛泽东按动电钮,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场肃立,向国旗行注目礼。广场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28年的光辉历程。
随即,毛主席向全世界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第1号公告。接着举行盛大阅兵式。朱德总司令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陪同下,乘敞篷汽车检阅部队。检阅毕,朱德总司令回到主席台上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指出:“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
随后,在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受阅部队列成方阵,迈着威武雄壮的步伐,由东向西分列式通过天安门广场。与此同时,刚刚组建的人民解放军空军14架战斗机、轰炸机,凌空掠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阅兵式持续近3个小时,此时天色已晚,长安街华灯齐放,群众游行开始了。一队队游行群众高举红旗和红灯,纵情欢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响彻云霄。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探身栏杆外,不停地向广场上的群众挥手致意,情不自禁地在扩音机前大声高呼:“同志们万岁!”“人民万岁!”广场上,人们热情洋溢,载歌载舞,万众欢腾,尽情地欢度新中国的第一个夜晚,节日的首都沉浸在幸福、喜悦和欢欣鼓舞中。这一天,在全国已经解放的各大城市,都举行了隆重热烈的庆祝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结束了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和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有了如今的黄河猛,长江壮,泰山雄,昆仑莽,万河山河浩浩荡荡以天安门前走过,走过一队队徐洪刚,走过一队队雷锋,走过一队队李向群,走出中国人民最风流最风光最风情的步伐,走出中华民族最壮观,最壮美的方阵。仰望蓝天,神州飞船太空穿梭,俯瞰大地,三峡工程旷世神奇。
1997.年1999年,香港澳门相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嫦娥奔月使我们祖先几千年伟大的梦想,奥运会成功举办,圆梦百年,这一系列成功,证明了今天我们的强大实力,改革开放特大成就。
中华民族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东方。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学号将设祖国的本领。在明天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奉献聪明才智。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往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同学们一起散步的时候,……同学们,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历经磨难的人们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幸福!
亲爱的同学们!我想向你提一个问题:新世纪的青少年应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呢?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成千上万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报效祖国。
那么,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该如何爱国呢?
爱国,这个词听起来离我们很遥远,什么是爱国?怎样做才算是爱国呢?这一个个问题闪烁在我们的心中。爱国,顾名思义,就是热爱祖国的意思。怎样做才是爱国呢?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爱国。比如:一个老师,管好自己班上的每一名同学就是爱国;一个工人,加工好自己的每一个零件就是爱国…… 而作为初中生的我,自己该做的是什么呢?爱同学、爱家人、爱班级就是我们应该做的。
爱同学,就是和同学分享。用片中的话说,就是:“你有快乐的心情,与同学分享,就等于快乐加倍;你有优秀的成绩,与同学分享你的智慧,就又造就了一个好学生!”学会与同学分享,就要从平常的小事做起,在同学打饭排不上队时,递给他一个面包;在同学不会做某事时,上前为他指点迷津…… 这都是爱同学的表现。
爱家人,就是替家人承担。在家里,不能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要替家人承担,帮助家长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尽量让家长少操心,别让他们在外工作很长时间之后,回到家里还要忙很多家务,不得休息。
爱班级,就是为班级争荣耀,为班级服务。该自己值日的时候,要认真、不偷懒;当班级需要自己的时候,要挺身而出,不推脱,并且努力把班级委托的事情做到最好;在平时,遵守课堂秩序,上课认真听讲,自习课不说话,不乱动,不做有损班级形象的事情。
同学们,我们都是中学生了,做任何事情都要理性一些。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看到了这样一幕幕我们本不想看到的情景: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却不懂得与同学和睦相处;一味的模仿歌星的发型,服饰,却不明白人的美不光在外表,更重要的在心灵;下了晚自习半天不进寝室,搞什么男女生约会,以为这就是爱情,却不知道真正的爱情是高尚的,马克思和珍妮的爱情是纯洁、伟大的;口出脏言,口出狂言,以为别人畏惧就以为自己是老大,就了不起,殊不知香港是个文明的地方,拍的电影只是为了好看,现实却并非如此。。。。。。我们中的有些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其实,周杰伦,人们最佩服的是他的才华,他的外表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并不好看。据我所知,社会上的坏人最终都没有什么好结果,不要看他现在挺风光的,到时候总是要吃花生米的。我们往往看到,贩毒的是从来不吸毒的,叫人打架的从来都不会亲自动手的。。。。。。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比那些半罐子小青年要狡猾得多,他们知道害人是犯法,他们就怂恿那些所谓的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青年帮他做替死鬼!所以我奉劝我们中的一些同学,不要以为你们很了不起,说白了,你们如果替人做坏事,其实不过就是别人手中的一个玩偶罢了!我也奉劝一些女同学,一点读书的样子都没有,整天只知道打扮,你的目的是什么呢?就像万绿丛中一点红,引人注目,可是越这样做,越使自己受外界的干扰越大。有时,我看到有些不自爱的女生,我就觉得她们是那么的无知啊!等到自己吃亏了后悔也就迟了。
亲爱的同学们!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用现在的话讲,这句话是说:“今天的责任,不在于他人,全在我们年轻人的肩上,年轻人聪明智慧,国家就聪明智慧;年轻人富有,国家就富有;年轻人强盛,国家就强盛;年轻人独立,国家就独立;年轻人自由,国家就自由;年轻人进步,国家就进步;年轻人胜过欧洲人,国家就胜过欧洲;年轻人在世界上称雄,国家就在世界上称雄。美好啊,我们年轻的中国,跟青天一样不会衰老!壮丽啊,我们年轻的中国,同国土一样万寿无疆!”。
因此,我们必须先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把强烈的爱国热情化为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崇高的爱国主义传统吧!用我们的双肩担当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吧!我坚信,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们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继往开来的中华民族会更加辉煌!
❷ 电影《爱》观后感800字
一次翻作文书,无意间看见了这篇文章,于是我又认真的看了一遍。
文中主要讲述了一只鹿刚刚当上爸爸,他满怀欢喜的出去进一个爸爸的义务——觅食。可是,当他来到一个小湖边的时候被一个猎人看见了,于是猎人举起了手中的枪,“呠”的一声打中了他的腹部,顿时血流如柱,这只鹿爸爸倒下了,他到死都没有尽到做爸爸的职责,充满了对人类的憎恨永远的闭上了双眼。
作者借着这片文章来呼吁保护生命,呼吁爱。文章从鹿的世界着笔。当对生活充满希望的鹿类被残忍的杀害,我感受到人类的凶残,还觉得他们没有人性。鹿类完整的家庭就这样被人类拆散了,每个人都会觉得痛心,但是对那些凶残的猎人来说,这是平常事。我也要呼吁人类不要滥杀无辜。
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爱的范围还广阔的,人类应当爱同类,也应该爱大自然中的生物。让我们共同保护环境,珍惜即将灭绝的动物吧。
❸ 励志电影观后感800字
励志电影观后感800字
最新电影《中国合伙人》正在热映中,《中国合伙人》电影的背景是在大时代即20世纪80年代的时间,《中国合伙人》电影讲述的人物是三个为梦想而奋斗的年轻人,《中国合伙人》电影讲述的故事是在大时代背景下三个年轻人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的青春励志故事。
电影《中国合伙人》是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的作品,而出演三个年轻的人的分别为邓超、黄晓明、佟大为。一个香港导演与三个内地实力演员将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通过电影《中国合伙人》,大家可以找到答案。而三个实力演员又因一个女人而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个女人就是大家熟悉的后宫大戏《甄嬛传》中熹贵妃的扮演者孙俪。有人曾这样总结过,她虽然没有现身影片任何画面,却是《中国合伙人》背后的女人。黄晓明+孙俪=新上海滩,佟大为+孙俪=玉观音, 邓超+孙俪=幸福像花儿一样。都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霸气的女人。而这个不仅霸气而又成功的女人后的男人们的电影《中国合伙人》将更上一层楼。
电影《中国合伙人》也在人物塑造上选择了典型的人物:土鳖、海龟、愤青。这样三个人物身上有着他们特有的人物性格与特质,而即使是不一样的人物,但大家都会拥有自己的梦想,都会有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也会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遇到挫折的时候,而我们拥有为梦想而执着而奋斗而坚持的勇气和动力都一样。
小编也特别为大家整理了最新励志电影《中国合伙人》的观后感,看一下大家在追寻梦想的电影《中国合伙人》是否也可以找到与自己共鸣的地方,是否也会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如果你还没有观后电影《中国合伙人》,那你可以通过大家对《中国合伙人》的观后感,先感受一个电影《中国合伙人》带给大家的触动与思考。——其他励志故事、名言、感悟在“918励志网”上看
❹ 电影观后感800字
昨日是电影《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我与家人朋友有幸观看了此片,感觉震撼颇大。我是唐山人,经历过那场地震灾难(当时我八周岁,刚上小学二年级)。下面就以唐山一个普通百姓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最让人感动的是大灾大难面前的亲情!徐帆饰演的母亲和张国强实验的父亲(以下省略简称母亲、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丝丝入扣,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面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最后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被徐帆演绎得真实、感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抉择,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啊!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骨肉分离,母亲的无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对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
二是真实反映了人民军队的抗震救灾中的巨大贡献和牺牲。无论是唐山还是汶川,解放军永远冲在救灾最前线,从分体现出人民军队战争时期是人民和平的保护神,灾难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护神!
三是养父母给予方凳真实真挚的爱。陈道明、陈瑾饰演的养父、养母给了小方登第二次,应该说是第三次生命,对待方凳视如己出,培养她长大成人考入大学,特别是陈道明将养父对养女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爱同样很感人!
四是电影中对爱情的表现处理恰到好处,非常到位。父亲舍生忘死推开母亲闯入摇摇欲坠的楼房,在充分体现父爱的同时也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爱;母亲三十多年孤守所表达的对父亲的挚爱!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对这部电影的拍摄谈点个人观点。这部电影属于大制作、大手笔,拍的非常震撼,陈道明、徐帆等演员表演非常真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来上这么一部电影,希望能让同胞们有些心灵上的震撼,也希望对年轻人的观念有所改变。美中不足的是该部电影有植入广告的嫌疑,可能是剑南春酒厂和工商银行赞助的缘故吧!另外在历史背景细节上把握不太准确,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陈道明实验的养父佩戴上校军衔就不符合实际,我军是在1988年菜实行军衔制的。当然这只是这部电影的美玉之瑕,总的来说电影很震撼、真实。
❺ 科幻电影观后感 800字
ET观后感:
爱是什么,爱就是穿越一切阻碍,让人获得幸福与欢乐的美好渠道。
我坐在窗前,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故事看完了,但余波还荡漾在心头。
这是一篇科幻影片,艾里奥特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小男孩,经常胡思乱想,以至幻想有外星人存在。
ET,一个被同伴不小心留在地球上的外星人,被善良的而又充满爱心的小艾里奥特发现,他不但救了ET,还天天照顾他,友谊与爱的桥把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虽然语言无法很好地沟通,但他们的感情超越了一切,联系在一起;虽然外形有如此大的差异,却都有一颗善良和纯洁的心,在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奇妙的心灵感应,他们成了最好的朋友。
又想起男孩和ET生活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他们是如此地快乐、幸福。是什么力量使他们连在一起,成为好朋友?我想,这是爱的力量,是艾里奥特用那颗善良的爱心呵护着无助的ET,理解着ET,关心着ET,而ET也用颗纯洁的心,深深地爱着对方,是爱,是爱的力量,是朋友之间最真挚的爱,这种爱是无法代替,是发自内心的最珍贵的爱。
正是因为小男孩与ET的爱,使他们获得快乐和幸福,可是那些人们却是那么冷酷无情,让一场喜剧化成悲剧。又起那一时刻,人们发现了ET,如临天敌,警察军队,FBI――蜂拥而到,无情地抓起了ET,只有一个绝望的可怜男儿――艾里奥特。是人们的无知,碾碎了一个孩子的希望,也碾碎了ET的生命,而在这紧急关头,艾里奥特与ET的心灵感应不见了,是爱,使ET在临死关头也关心男孩的安危,为了使男孩不爱牵连,把他们的心灵感应断了,这是一个多么鲜明的对比呀!
让世界多一点爱,用爱去爱护每一个生命,使宇宙温暖,变成一个大家园。
这时耳边响起了一阵歌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AI观后感
看了新近的科幻电影“第九区”,情节的单调,浓烈的政治反讽色彩,让人感觉不过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种族电影而已。不由得怀念起能让我深深感动流泪的那些科幻经典,人工智能AI,我 机器人,人性的思考和浓烈的悲怆,重新看,仍然是无法抵挡的感动。
拥有了爱的能力,就仿佛拥有了宿命的折磨。大卫穷极一生为了他恒久不变的爱的信念追求人类母亲的爱。大卫学会了爱,大卫的微笑中就有了惶惑。妈咪会死,妈咪有亨利和马丁,妈咪爱真正的孩子,而大卫只有伙伴泰迪。如果说人性中伟大的灵魂之光是爱,那AI中的爱都是炙热直接又有些自私的。大卫想独占妈咪的爱,哪怕只有一天也是幸福的,而正是这种单纯直接自私的爱的梦想,才使他具有了人类的灵魂。这一梦想并不是多么高尚或伟大的,但这就是人性,我们必须去追求些什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我们需要所珍惜的所有美好的东西,在琐碎的生活中,总是想证明自己曾经存在过,上帝赐予我们情感和智慧,随之而来的是愤怒,思念,爱和悲伤,我们什么都不想错过,却总陷入惶惑的苦恼中,我们总是在需要更多,就像大卫有了妈咪,我们还希望自己精神上永远有坚定的信念和爱,有温馨幸福的小家,有真挚的朋友,我们还需要什么?但其实我们永远都会需要更多!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更悲痛的悲剧就是总留有一线希望,而使你久久忧伤。大卫拥有了美好的一天,而这美好却使人潸然泪下。信念可以坚持,但是我们的需要其实永远也不会真正满足。在无数美好的一天中,我们总有着失去的悲哀。永远的大卫,永远的信念,其实你根本无法逃离。
❻ 求一篇电影观后感 800字左右
《魂断蓝桥》在美国电影史上不算出众,却是美国电影在中国成功的典型范例。成功指的不仅仅是票房,更多的是文化上的深远影响。但凡喜欢看电影的中国人,一提到美国经典电影,很难忽略掉《魂断蓝桥》,而它也是我爱上好莱坞电影的原因。电影以二战作为序曲,由罗伊的回忆带我们回到一战的伦敦。同样的滑铁卢桥,伊人已逝,战争却还在继续,不禁令人唏嘘。
那是在空袭时,罗伊偶然帮助了美丽的芭蕾舞演员马拉,两人相谈甚欢。影片前半部分洋溢着爱情片惯有的浪漫主义传奇色彩。罗伊看马拉演出、之后甜蜜约会、次日即在雨中求婚……不知有多少女孩对这一幕印象深刻,即使许多年后,杰克和罗丝在泰坦尼克号上飞翔,也没有像罗伊的求婚那样打动我。费雯丽像小猫一样害羞迷人,好像一点拨就会融化,当她既惊喜又紧张地穿上衣服奔向雨中的罗伊时,又像一只不知所措的小鹿在乱撞;罗伊像小熊一样可爱阳光,好像拥着爱人就是拥着全世界,白马王子既纯真又成熟的心灵,既温柔又霸道的求婚,让观众和马拉都一起兴奋不已。当他们接吻时,那幸福的神情,让还在童年的我,就似乎明白了,情人的吻应该是很温暖、很美妙的吧。
可是,当部队提前开拔,两人还来不及结婚,甚至来不及告别后,整个故事就倒向了悲剧的一面。先是失业,后是马拉以为罗伊阵亡,接着是沦为应召女郎。看着一个清纯女孩成了妓女,观众的心都揪紧了。但最大的悲剧却在于,陷入肮脏的泥潭后,那个昔日的纯洁爱侣,那段纯真年代的最佳见证--罗伊回来了!
马拉和罗伊太相爱了,这是好事,但好事在某些情形下,也会造成悲剧。深爱一个人,会看不见对方的缺点,认为对方是完美的,而自己又恰恰是不足的,需要完善的。所以,许多人在爱人面前会紧张,这很正常。互相深爱,则意味着双方皆是如此情绪,紧张到箭在弦上,不该说的话会说,不该做的事会做,简直处处自摆乌龙,所以相爱至深的两人如果不想最后闹到互相伤害的地步,就一定需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见多识广、经历生死的罗伊做得很不错,但温柔敏感的马拉在这方面就有明显欠缺了。
我们设身处地为马拉想想:如果你深爱一个人,一定希望自己在对方心目中是完美的,但你自己清楚,其实你不完美,而且好像更糟;如果他也深爱你,你看出他也把你看作完美典范,但你自己明了,如果他有一天发现了你的过去,他会失望,甚至可能会轻视你。你能忍受吗?一个你深爱、曾经也深爱你的人,看到了你最坏的一面。然后,他赞赏的、爱慕的、渴求的目光演变为鄙薄的、后悔的、漠视的……任何人想到这儿,都会寒气阵阵袭来。
在爱情中,有一种情绪叫“先发制人”--“我知道这人一定看不上我,所以我要先装出一副也看不上他(她)的样子。”在马拉的这种情形中,我想有些自尊心强、好面子的人会采用差不多的方式--“我知道这人迟早看不上我,所以我要更早装出一副看不上他(她)的样子。”这是一种以伤害对方为结果,达到保护自己最终不受伤的方式,但马拉不是这种人,如果她会的话,她就不是她了。
假如马拉不那么爱罗伊,只是单纯地想自己的生活会由此发生好的转变,而不去想自己在罗伊心中会是怎样的形象,她根本不会离开。而离开罗伊的马拉又能到哪去呢?之前沦为妓女,一是由于生活所迫,二是以为爱人已死,心如死灰,贞洁也毫无意义。而现在,罗伊回来了,自己那颗纯洁的心灵也跟着回来了,可不纯洁的经历却刻在她身上,她自己认为怎样也抹不去。没有退路了,只有一死。战争造成了悲剧,性格也决定了命运,马拉是柔弱的,惹人怜爱的,令人同情的,所以她的不幸赚来了无数观众的眼泪。
看到这儿,我们是不是会幡然大悟,为什么《魂断蓝桥》在东方受到的追捧远比它的故乡美国来得热烈。因为故事中的贞洁观念、门第观念、一见钟情、一生痴恋,简直同中国传统的才子佳人故事毫无二致。《魂断蓝桥》在中国的成功,不是因为它输出了美国人的价值观,恰恰相反,是因为它迎合了东方人的价值观
❼ 高中生《阿凡达》观后感800字
《阿凡达:战死在自家门前的台阶上》
在《飞屋环游记》之后,我又和朋友一起去看了《阿凡达》——把它们连在一起是因为两个片子都是在谈拆迁。
我非常关注拆迁问题,所以我只为这两部片子买单进了影院(连2012都没做到)。
美国人很好的瞄准了我的钱包,他们连着弄了两个拆迁大片。上一个只是让我觉得温馨,而这一个,几乎让我落泪。
为什么一个美国政治家演讲的时候会产生煽动力——即使不懂英文你也可以感受到?
除去其个人魅力原因。是因为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本身就包含了一种激情。
这种激情建立在对私有财产保护的基础之上。这种激情,是美国立国的基础。个人的资产神圣不可侵犯——换句话说:这块土地是我的,代表使用权和所有权全是我的。不是政府租给我的,没有70年的使用期限。我可以传给我的儿子,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没有得到我的允许谁也不能进来。强行进入不听警告我可以开枪射箭,杀死为止。即使你是政府,即使你是党。
“一个农场主,为了捍卫自己的土地,要有战死在自家门前台阶上的激情。”
这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学的激情的本源。奥巴马站在演讲台上,他知道自己是这块土地,这个国家的主人,他说什么话,底气都很足。所以美国人可以跑到全世界甚至外星球去,操着一口得意洋洋的美国英语。
这也是阿凡达打动我的地方。为了保卫自己的土地,我们要视死如归。就像纳威人,像上海那个和政府动迁队对打的女士。即使一边是热兵器,一边是冷兵器,一边是武装警察,一边只有土制燃烧瓶。
读过中国近代史的人都会明白热兵器与冷兵器对打的悲壮情景。你会想起一个叫“螳臂当车”的成语,但你一定是在为螳螂们哭泣。热兵器的出现,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过去。英国人派了几千名远征军几座大炮就搞定了我们,不是我们一下子变得积贫积弱,也不是清朝皇帝不够好,也不是因为满洲人太蛮夷搞坏了中国,也不是林则徐激化了矛盾,也不是我们的文化活该完蛋。都不是,这叫历史的玩笑。这是某些莫名其妙的高级生物在搞“生态平衡”。
胡林翼灭太平军的时候打得正开心,看到洋人的军舰会马上吐血。这不是他身体不好,这是因为除了吐血你什么都做不了。
冷兵器包含了一部分的威慑作用,因为其往往致伤而不致死。热兵器致死率太高,消灭有生力量的能力太强大了。知道不能打,还得打,这是悲剧的力量。所以当纳威人全国总动员的时候,我几乎哭了。因为那个瞬间我回到了1840年,变成了那个接到战报之后心底发凉的道光皇帝。
卡梅隆想必并没有要通过此片为西方的殖民侵略赎罪的意思。但在我看来,这个片子实在是重现了当年西方靠着热兵器去灭冷兵器民族的过程。我们确实曾是个前现代种族,但我们感通天地,如同纳威人,当年修了铁路,有人说这动摇山川,恐遭天谴,现在很多人把这个当做我们蒙昧的证据。说这话的人,实在是不懂得我们曾有过什么样的祖先。我们现代化搞了这么多年,搞得鸡飞狗跳,所有人都想洗了牌重新在来,TMD在上海坐个出租车,司机都想重新推倒重来。 150年,重来了这么多次,本质上仍和古代相去未远。我们学西方学得完全走样,自己的传统也弄得乱七八糟。然后大家守在互联网上,一天到晚骂D不好。这是什么,这是无耻。和东欧不同,49年,我们是欢天喜地的一手培育、接受了这个D。现在有人说,那是因为当时他标榜民主,把我们骗了。这是错的。这是我们 “自个一步步,一步一步,走到这田地来的。”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各级领导讲话的时候没有一丁点煽动力——即使你懂中文也感受不到哪怕一点?
除去个人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建立在了一种错误的激情之上。
这种激情从古到今一直存在。答曰一个字:“抢”。
他曾有很多名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均贫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打土豪分田地”
准确点的表达是:我们的政治经济学所包含的激情是建立在对他人的财产的向往之上的。
这种激情来的更爽,因为更原始,因为攻击他人永远比建构自己来的轻松。
如今的世界,这样的情绪不上台面,我们的领导在讲话的时候不好表现出来,否则会像当众表演高潮有损国格。所以只好忍忍忍,然后说一些屁话。
所以,49年发生的事情,其实正是迎合了每个人心底深处的这种破坏的激情。杀了那么多地富反坏右,土地也分了,也做了主人了,大家都穷了,也没人有财产好给我们向往了,所以我们彻底玩完了。现在回过头来,我们发现自己已经落后的厉害了,世界各国似乎都不好欺负了,于是只好回过头来骂我们当初选择的D。就像当初玩过的女人,爽过了,回过头来骂她跟自己不一条心。其实他起初不过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一条狗,生生被我们惯成了怪兽。所以大家都别骂了。好好自我反省一下,以后见了别人有钱不要动辄就想去均分之,说什么公平公平要杀了所有有钱人。只有自己的心变了,这个社会才会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阿凡达》所表现的这两种激情的斗争是自始至终的。虽然影片最后让纳威人获得了胜利,但我想所有人都知道,真实的历史中,这一切并没有发生。中国、非洲、拉美,都有很多野生动物,但没有子弹打不死的。这很遗憾。
悲情的是现在的中国完全被我们搞坏了,还不如潘多拉。潘多拉的居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可以做地主。我们49年打土豪分来的田地没几年就被养大的小怪兽骗走了。我们只能落寞的站在淡红色的天际之下,羽扇纶巾,摸着秃头,说自己此生命犯天煞孤星,注定孤苦漂泊只是过客。
如果有一天——我是说如果,小怪兽可以把我房产证上那句“使用期限70年”去掉,再有外星人入侵的时候,我会第一个参军,并战死在自家的台阶上。因为那时我非常清楚,这块地TMD是我的了,这块地上的每个土坷垃上,都打上了“王”字的LOGO(注意,既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是上海),如此这般,我才愿意为它而生,为它而死。没别的,保住了这块地,我和我的子孙后代,就不再是浮萍。
当然,如果这时刚好有个叫政府的人衣冠楚楚,拿着PPT和香烟上来敲门:“老板你交点保护费吧,我来保护你的土地不被他人侵犯。”他顿了顿, “我比较专业,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吧。”
考虑到老子书香门第,不想自己也不想后代学着用枪,我会很乐意接受。
❽ 求一篇经典电影的观后感 800字左右!!! 急
至少你要说是什么电影把。。- - ,
一般,先说电影的历史背景和成为经典的理由,然后是你对这个电影的理解,你看电影之后得到什么启示,最后你要怎么做(比如要像XXX一样做XXX的事,把XXX的伟大精神发扬光大之类之类的),如果,还没有达到字数就写总结把。
个人见解。
❾ 观后感600——800字
我只能提思路
第一段
那天是让我xxxxxx
第二段
xxxx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他们的身上......
第三段
将任务的事迹说出来,然后向他们学习
第四段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