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少年读后感1000字
看了《少年英雄》这部电影后,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地被震撼,因为王二小的精神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王二小,生活在特困家庭里,天天都去牧牛,一天,王二小和个哥哥一起有说有笑地在牧牛。王二小给哥哥他的弹弓技能,没想到,打到了敌人埋伏的地雷,“轰”“轰”霎时,周围一片火海,王二小站在原地呆若木鸡,他哥哥早已逃之夭夭,可还是逃不出日本鬼子的"魔掌",许多老百姓被日本鬼子给抓去了.我看到这里,恨得咬牙切齿,小拳头捏得咯咯直响,恨不得把日本鬼子给五马分尸。王二小,被捕中的佼佼者,经过一段耳濡目染之后,王二小已经忍无可忍,无奈之下,垂头丧气的走在山路上“呼”鬼子的军队来了,王二小闪电般的躲进山洞,而然被一个落队的日本鬼子给逮住,幸亏八路军来的早,鬼子被打得人仰马翻。
血淋淋的战争开始了!王二小为了人民,把敌人引向八路军的埋伏圈,当敌人发现自己受骗了,残酷地杀了王二小。“杀!为王二小报仇!”喊声惊天动地!我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泪珠,一颗颗地落下,紧接着,一股无名的怒火和悲伤一拥而进,占据我整个心房。
原来美丽富饶的祖国背后,竟藏着这么多英雄再了壮烈牺牲事迹,可想而之我们现在和平是多么的难得。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里,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事情,但是我们学习是我们最大的目标,我只相信一句话:乱世出英雄。
Ⅱ 电影奔跑吧少年观后感400字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
正文:
中秋假期,我和其他小记者参加了《奔跑吧,少年》首映式。《奔跑吧,少年》讲述的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学生真实的社会体验,是一部励志向上的作品。
观影前制作方和导演、参演少年与我们见了面。我感到很惊喜,原来可以那么接近电影,我也更期待电影了。电影开始了,一群少年去海南三亚体验生活。
刚下飞机,就遇到了大麻烦:要从机场赶到大东海广场但是没有钱必须自己想办法,而且要尽快到达目的地。
于是,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行动,有向路人求助的,有向警察借的,还有一个以才艺表演向路人借钱的,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原来这也是能力的体现。
终于大家都借到了钱,也安全到达了目的地。但是由于蓝队最后到达,所以要接受惩罚:穿越回到六十年代,接受劳动教育,劳动最光荣。
在劳动的过程中,蓝队队员不怕苦,不怕累,终于通过努力完成了任务,回到现代。还有很多场景,让我很受感动。
比如,参加纪念品的售卖,小队员们遇到困难不放弃,敢于和陌生人介绍产品,都值得我去好好学习。
还能用英语向外国游客交流,激发了我学习英语的信心了。看完电影,我觉得小队员都是最棒的,我也要向他们学习。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从身边做起,从热爱劳动做起,有一天,我也可以更好。
Ⅲ 电影少年读后感
作家王小波曾这样描述一个热血的男儿: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电影《少年班》中的麦克(王栎鑫饰演),王大法,方厚政,以及吴未,就是这样四个智商超群的天才少年,年未满十八,却已满腔热血如斗士。 四人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吴未(董子健饰)无意得知,自己是为保护珍贵的天才少年同学们才被选入少年班。就如同将鲶鱼扔进金枪鱼水池里以保持金枪鱼的持久新鲜一样,老师周知庸(孙红雷饰演)如此比喻。至此,故事以略微诙谐的基调展开的同时也埋下了忧伤的伏笔。由于讲述的是90年代的故事,影片搭配音乐,呈现出一股浓郁的怀旧风。而除了与故事契合度极高的背景音乐的运用, 电影的另一大出彩之处在于对角色的塑造。几个少年主角形象栩栩如生,一方面被赋予了充满戏剧张力的跳脱感,但同时又具备自然的生活气息,十分鲜活动人。尤其是吴未一角,将不适感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得情感的饱和度在影片结束段水到渠成地得到一个升华,成为电影的一大记忆点。
近年来,青春片适逢高潮期,以少年班群体为中心视角而展开的故事在琼瑶式青春片中可谓独树一格。导演肖洋,作为曾经西安交大少年班的毕业生,结合自身真实的经历体会,给观众制造了一场亦幻亦真的天才少年之旅。 《少年班》属于渐入佳境的那类电影。导演恰如其分地在满足观众具有的"天才情结"的窥视企图心与电影作者的自我表达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少年班》既不属于无病呻吟、娱乐至死的疼痛青春日记,也不是那类坚硬晦涩、文绉绉的自我独白。影片的巧妙之处在于在架构出一个理想乌托邦的同时又悄无声息地撕裂出一个开口,向观众展示了鲜血淋漓的人生,既浪漫又沉重。这也是沉溺于故事的诗意氛围的观众在观影后,仍能够产生强烈真实感和代入感的关键。不论是热切地想要融入到天才小团体的吴未,抑或是小心翼翼地怀揣着对周兰(周冬雨饰)爱恋的吴未,确如一条被放入金枪鱼罐头的鲶鱼,格格不入。尴尬而真实,正是影片所映射出的大多数人的青春与生活日常。无疾而终的暗恋,身处集体而无法摆脱的无力感,伸出手想得到热烈回应的那颗炙热的心,焦虑、窘迫且无奈。这些借助集体回忆而构筑的情感共鸣,强烈而有力。电影看似讲述的是天才少年们的故事,归根究底,还是一个关于你我他青春成长的轨迹道路。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离散悲欢无法避免。回归到电影于观众的意义上,影像的力量不仅在于能够提供人们畅游于诗意的诺亚方舟的空间,还在于与之相匹配的源自生活的切身共鸣感。在两者的调和下,才能恰好构建出一部影片的魅力,人们才能在光影中可以找到释怀的情结和被治愈的能量。
在《少年班》片尾,有一首歌唱着"没有不散的伴侣,你要走下去,没有不终的旋律,但我会继续",面对这样一种洒脱感和释然的情绪,就如同影片结束时,古板的教师周知庸释怀后的那份云淡风轻,试问,当大屏幕里的光暗下来时,谁不是一条被治愈的鲶鱼?
Ⅳ 适合青少年看的电影观后感
时间飞逝,34年前的那场残酷的大地震曾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唐山大地震,这五个可怕的字眼,仅仅是在短暂的几秒钟里,一个繁荣而平静的城市就灰飞烟灭,成了一片渺无声息的废墟。虽然我并没有亲生经历,但仍然令我极为震撼。
观看了刚刚上映的感动人心的“唐山大地震”,我感慨万分。主人公——那个可怜的有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和一张可爱的小嘴的小女孩,在与弟弟同时压在巨大的石板下时,母亲无耐只得含泪忍痛放弃一个,选择了弟弟。她在黑暗里清晰地听到了母亲所说的每一个字——“要弟弟!”这短短的几个字是她感到了绝望。可怜的小女孩王登在坚硬的石板的压迫下,还要承受被亲生母亲抛弃的伤痛,对于不到10岁的她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痛苦,看到这,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几千个孩子无家可归的悲惨景象。在可怕的天灾面前,不知会有多少人不得不面对生死的抉择,甚至亲人的分别。而这些都远远大于他们在身体上所受的伤痛,但只要坚强,不放弃那仅有的一线希望,团结起来,一定能战胜眼前的困难。
之后,这位可爱的小女孩登在幸运之神的眷顾下活了下来,并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领养了,健康地长成了一个漂亮懂事的好女孩,然而童年时留下的痛苦的回忆也一直环绕着她,直到这次我国的汶川地震,登第一时间积极地参加了救援工助,无意之中遇到了她的弟弟——达,并回到了离开34年却无时不在想念的家,见到了白发苍苍的亲生母亲,团圆了这个破碎的家。
又是一个完美的结局,登在经历了无数灾难与离别后,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并得到了幸福,这幸福来之不易,细细品味才明白,这美好结局的建造者,应该是那对普普通通的解放军夫妇——登的养父养母。他们用真爱唤醒了登的希望,对登就像亲生女儿一样,是他们使登在经历了人生最低谷后又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有了活下去的信心,而在登长大后,他们却没能享福,养母因为病痛永远地合上了眼睛,养父年迈退休。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呵护着这个受伤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小心地关心着她,使她走出了心灵的黑暗。虽然他们也知道,孩子终究要回到亲生母亲的怀抱,但他们却依然无怨无悔,甚至还为她存了一笔大数目的钱,让她去寻找亲生母亲,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高尚的情怀呀!
当然,“唐山大地震”带给我的震撼也远不止这些,甚至那些在影片中,一次正脸也没有露的满身淤泥的解放军叔叔们,也是同样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有的伤了,有的还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却没有一个人发出怨声,都是无比坚强的冲上前去,与大自然勇敢地搏斗!自然灾害是可怕的,也是很难预料的,但只要所有人一条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赢得胜利!
这使我想到了一句宣传语:灾难只会让我们更加团结,团结必定使我们战胜灾难!
Ⅳ 如何叙写《少年的你》观后感,怎么写
叙写《少年的你》观后感,首先要介绍一下该电影的剧情,然后写出自己看完的真实感受,也可以评价一下电影的演员演技、画风、配乐等,最后可以写通过本片所得到的一些思考。
看完少年的你,会对校园暴力有个直观的感受。校园暴力的危害原来如此之大,不仅给少年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更是给受害者留下了一辈子的心理阴影。其实校园暴力的背后都是一个个扭曲的家庭,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而青少年缺少是非判断能力,很容易产生偏激行为,其造成的危害甚至比社会暴力事件有过之而无不及。
Ⅵ 追梦少年电影观后感
梦想
梦想是什么?是对信念的不断追求,是对渴望的不懈努力,是对理想的不停探索……梦想,就是那黑暗中的明灯,照亮着希望;梦想,就是那寒冷中的火把,燃烧着幸福;梦想就是那海上的船,载我们驶向美丽的对岸……梦想,看似遥不可及,却又触手可得。梦想人人皆有,人人具备!梦想,使世间万物变得美好——微小的火苗因为有了梦想才会有熊熊燃烧的烈火;稚嫩柔弱的小苗因为有了梦想才会长成笔挺的参天大树;丑陋的毛毛虫因为有了梦想才会有变身蝴蝶的美丽蜕变;翅膀未展的雏鹰因为有了梦想才会成为翱翔蓝天的雄鹰;乳气未脱的小虎因为有了梦想才会成为森林之王……
奋进的梦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有震惊世界的“四大发明”,有绵延不断的万里长城,有巍峨峻拔的五岳……我们的祖先勤劳勇敢,智慧万千,我们的自然资源是那么丰富……中国,无疑是一个强国!只是,近代列强看中了中国这块肥肉,残忍的践踏了中国这块文明而古老的土地,干了很多惨不忍睹的事——那些摧毁人们精神的鸦片大量的输入中国的颓唐;那一次次的失败中被盖上“东亚病夫”的难堪称号;那令人心痛不已的南京大屠杀,那三十万被杀戮的中国人;那金碧辉煌的圆明园在火中化为灰烬的悲凉;那些西方列强强占我们的资源,掠夺我们的海岛,分割我们的固有国土的愤恨;……那西方列强犯下的滔天罪行!逼得中国几次面临着灭国的威胁,可是,没有!中国,她坚强的挺了过来!因为中国有梦想,她的梦想就是——要强大,强大了就没人敢欺负我们!贫穷就要受压迫,我们要强大!一定要!
繁荣的梦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1949年10月1日,那振奋人心的日子!天安门城楼上,礼炮齐鸣,欢呼声,欢笑声划破苍穹。因为从今天开始,中国,一个崭新,拥有无限美好前景的国家诞生了!作为一个泱泱大国,东方民族的傲立者,中国从不停下她追求梦想的脚步——新中国成立,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人民当家做主了,改革开放让经济快速发展,“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让我们更加强大。有什么比得上中国的发展速度?中国面貌在无声无息中改变着,迅速的改变着,她的发展速度让世界惊叹,让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震撼,自豪!
少年的梦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台湾有名的高教授也做过演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为救国而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纵观中国的发展历程,这几十年的沧桑岁月,都有许多的梦想支撑着、激励着,一刻不停地前进的脚步。我们不是“东亚病夫”,我们要用实力告诉全世界中国是一只雄狮!不是一只任人宰割的羊羔!雄狮奋起的梦想被一次次的冲击而变得强大,一些人用自己的能力将这只“沉睡的狮子”唤起来了,让我们,让全世界听得东方雄狮的吼叫,中国人再次站起来了!这是几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啊!长路漫漫,等待着中国的不仅仅是大步迈进,而是充满了荆棘的挑战,中国要向世界证实自己的实力,证明我们的强大!现在,风华正茂的少年们要延续它,继承它,使中国更强大!
梦想是风,行动是帆,需要火一般的激情;需要雪一般的柔和;需要风一般的拿得起放得下的精神;需要爬过一座又一座的山;需要踏过一条又一条的河;需要走过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战胜重重困难!梦想毕竟不是万能的,如果一个人有了梦想,但不去努力,那么,将只能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徘徊,直到永远、永远……
Ⅶ 少年雷锋电影观后感
今天看了一部电影《少年雷锋》,看完以后我感触颇深,这部影片描写少年雷锋在黑暗年代所经历的折磨和苦难的经历,着力揭示了他对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展示了雷锋在党的教育下,最终成长为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历程。
我们可能都知道雷锋同志的光荣事迹,但是对他的少年时代应该知道的并不多,通过这部影片,我了解到了雷锋小时候的故事和经历,他小时候可以说经历了各种的苦难,我被他少年时代的事迹所感动。看完电影,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学习雷锋精神。
现在我们生活在美好的年代,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前辈给是用血汗给我们换来的幸福,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更加努力奋斗,为了建设祖国的未来,夜也为了我们的后代更加美好,从现在开始我要刻苦勤奋,学习雷锋努力上进!
Ⅷ 《电影少年》读后感
写读后感需要真情实感,所以还是自己阅读后,自己动笔比较好,下面提供关于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写作方法: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2)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
(3)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写作要点:
要弄懂原作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要认真思考
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要抓住重点
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要真实自然
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千万不可有假大空的嫌疑。
Ⅸ 电影雄狮少年观后感
电影雄狮少年观后感具体如下:
这么一部动画,算得上是横空出世,完全原创的剧情,没有任何的IP加持,出品公司也不是近年来那几个耳熟能详的动画名厂牌。然而,不抱任何期待地走在银幕前,却真真切切被影片的那一份质朴真诚和坦荡炽烈所打动。
无论是被取了女孩名字的男主阿娟,还是他那些干脆被叫作“阿猫阿狗”的小伙伴们,都可以看出这是一部妥妥的草根视角小人物的故事。
影片中几个主人公都是农村的留守儿童,备受欺凌又终日无所事事的他们,心中总有一个“咸鱼翻身”的梦,舞狮大赛除了是一份带着中二魂的小倔强,每个人也有各自落地的动机,阿猫是为了见漂亮姐姐,阿狗是因为管饭,阿娟则是想在举行比赛的省会城市,见一见外出打工的爸妈。
影片的前半部分,三个门外汉从零开始学习舞狮,在拜师昔日舞狮大神“咸鱼强”的诙谐求学路中,展开的是不掺杂任何杂质无忧无虑的童真与快乐,少年们收获了心怀梦想的充实,强身健体的筋骨,陪伴与信任的情谊这是少年漫成长中常见的“套路”,再加上一场高光逆袭的成果展示,这个故事已经得以成立。加之这个段落中诸多致敬周星驰与老港喜剧的编排,也让这部动画在趣味性上得到不错的发挥。
Ⅹ 奔跑吧少年电影观后感
奔跑吧少年电影观后感范文:
今天上午,老师安排我们看了一个电影——《奔跑吧,少年》。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吴啊峰、何俊杰两个不同成长环境下,经历完全不同的两个少年,为了家庭和梦想,他们在市教委组织的比赛中,由相识到误会再到怀疑,最终成为好朋友。并一起帮助一个叫孔苗苗的女孩实现了上学的梦想。
看完了这个视频,让我受益匪浅,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尤其是其中两句台词,吴啊峰说:"妈,我以后再也不惹你生气了,我要为你争气!”还有何俊杰说:“我是妈妈的小帮手,家务活基本没有我不会干的。”
他们两个小小年纪不仅孝顺,热心助人,而且还通过奔跑,给自己和家人传递着希望,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依然坚强勇敢,笑对生活。
想想我现在的生活,要什么有什么,但一到假期,我就变得很懒散,没有了学习的目标与梦想,每天“抱"着电视看得天昏地暗,总是让爸妈操心,想想真是不应该啊。通过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永远要做一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观后感怎么写: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
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亲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