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一片电影《青春激荡的岁月》观后感
写作思路:电影观后感可以描写一下电影概况,如什么类型的电影,有什么特点,电影内容等,还可以写一下电影角色演员,以及电影幕后制作事件,最后评价一下电影即可,具体如下:
《青春激荡的岁月》是作为一部纪念胡耀邦诞辰100周年的纪念片上映,如果说有什么特别之处,可能就是给我的小家碧玉的感觉吧,含蓄。
类似的纪念片看了很多,看多了,就也摸出些门道——以某一主人公为主线,选几件典型事件串联在一起,最后以一个突出的时刻,或功成名就、或与世长辞做结,这些电影大多上映在学校的礼堂。
《青春激荡的岁月》把几个青年人的“北大荒”梦摆在了前面,从他们的故事中向我们刻画了理解青年、关心青年的胡耀邦的形象,少了些平铺直叙的摆事实,多了几分脉脉温情,反而使人物更显得有血有肉了。
这是一部讲青春的电影,看电影时我是惊喜的,因为很少有人会这样将那个时期的故事娓娓道来,曾经的我很难理解那时的赞歌会有那么大的魅力,也会误会某位诗风转变的诗人做出的决定太功利。
直到看完这部影片,看着展现出来而非讲出来的一代青年追寻北大荒的故事,才明白,那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热爱,是那时青年从灵魂深处迸发出的青春的光荣,显然我们的前辈们比我们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影片导演刘一君本身就是一位诗人,他用一种近乎文艺片的形式处理了这部影片,几处胡耀邦家庭生活片段的插入,都恰到好处的刻画着人物。看过影片之后我快速上网浏览了胡耀邦的生平,他的一生处于中国历史转折下的不安的年代,没有政治上的丰功伟绩,却默默地付出了许多。
以往的纪念影片,都会刻意的为主人公加入一些主角光环,而影片中的胡耀邦却是一名有热情、有担当、有爱有情,也会有失落有恐惧的人的形象,这也是我喜欢这部影片的原因。
最后还是想说说演员,开始看到王宁主演时我是拒绝的,想到《建国大业》中某位喜剧演员出场全场都笑了的场景,有些担心这会是一种奇怪的感觉,不是演员演的不好,反而是观众的另一种肯定,就是习惯的笑了。
对于王宁的喜剧作品我真的很喜欢,尤其是他演的一些小机灵的角色,简直可爱极了。所以,开始看电影的时候我是完全的出戏了,总觉得还是在看他演的某部小品中他扮演的局长的角色。
可是后来我又入戏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不记得,最后我是完全认同胡耀邦的形象了,反而觉得那就是一位可爱的大哥,可敬的长者,能谈心,也能依赖。
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演员和导演都有功劳,至少作为一名喜剧演员要演正剧还能够让观众认可——不仅要让不熟悉他的人认可,还要让熟悉他的人认可,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他要先把舞台上浮夸的表演收回来,绷住了的演,才能让人记住这个角色,这点王宁的努力可见。
导演刘一君在微博里说“有人说我选了一个喜剧演员来演胡耀邦,太颠覆了。我想说,好演员不是只会耍自己,好演员是框不住的”,无论如何,他有这样的眼光和胆量,更有让演员服务于剧本的能力,就值得肯定了。所以这部电影我给5分,3分给影片,那是一段时光里的青春,1分给王宁,1分给导演!
⑵ 青春方程式电影观后感
青春是一朵绚丽绽放的花,美好明妍,诗人说;青春是一首婉约动人的歌,音乐家说;青春是一张白纸,等待我们去画上美丽的画,画家说;而我说,青春是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杯具”。
我打小就是个爱犯“二”的娃儿,先学走再撅着屁股学爬;把爸喊妈,把妈喊爸;永远分不清什么是葱,什么是蒜;被拐着弯儿骂比猪聪明,我还傻乐呵…。
那时,我居住在湛江,最好的闰密是陈家思。
那天是星期天,阳光温热,岁月静好,我正在美梦中与周公下棋下得不亦乐乎。突然,我的被子被猛地一拉,接着,传来一声河东狮吼:“懒猪,快点儿给我滚起来,太阳都晒屁股了,你还睡!”。霎那间,我只觉得天花板上的灰尘“扑扑”落下。慢悠悠地坐起身,打个哈欠,“你的狮吼又进步不少啊,…”未等我说完,她把一套衣服和一个旅行包砸向我,“快点儿收拾,我们一起去一中逛逛,你要敢慢,我把你骨头折了缷下来当挂件。”一串精典的陈氏威胁。
一中,那是湛江最好的高中。坐上了公交车,陈家思的眼睛就跟X射线似的,四处找帅哥,我取笑“花痴”,然后,少不了的是她的一顿毒打。两个小时后,在一条条大街上转得晕头转向后,我们找到了传说中的一中。
一中果然名不虚传,很大,很气派。光是那个操场就有我们目瞪口呆,我们两个像个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在一中里上蹿下跳,我说“就算这辈子考不上一中,但我曾来过一中吧,足矣”,陈家思说“就算我这辈子钩不到一中的帅哥,但我曾看过一中的帅哥,足矣”。这家伙是专为看帅哥而拉我来的!
太阳光越来越炙热,我们逛得有些气喘吁吁,突然,一条幽径出现在我们面前,两旁的大树像绿色的大伞,叶间洒下斑驳的光影,一路蜿蜒而去。我俩像鱼儿见到了水一样飞奔过去,以致于忽略了什么…。我们坐在大树下舒服的乘凉,对面那栋大楼下来了一个人,是个男生,他像看火星人似的看了我们半天,我俩互视对方,脸上有什么吗?这时突然传来一声大喝,陈家思的狮吼功比起它简是有过之而不及,“那两个女生,怎么乱闯男生宿舍”。“男生宿舍?”我俩同时喊了出来,未待我回过神来,她已拉着我落荒而逃。逛逃出男生宿舍的大门,我们全身都快瘫痪了,抬头一望,“男生宿舍”四个大字在太阳光下闪闪发光,我与她相视一望,然后爆笑出声,哈哈…,恐怖的笑声回荡在一中的校园里。
笑过、哭过、成长过;傻过、闹过,生命因青春而美丽过。
⑶ 求青春之歌电影观后感~~~~1000字左右,高分悬赏
★《青春之歌》读后感(1500字)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值得人们用最美好的语言去讴歌,而青春本身就是一首最美好的歌。这几天,我看了一本流动着青春热血的好书——《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我国著名作家杨沫的成功之作之一,他通过描写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的年轻人的革命精神。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他们的信念是那么的坚贞。
《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这些历史时期的爱国学生为背景,描写了以此大学生为中心的一批爱国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_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反蚋了在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烈动荡的年代,知识分子的掘起和分化。表现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不断更新自己,摆脱旧思想来束缚的曲折成长过程,说明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伟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确出路,才能拥抱起美好青春。
这部作品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她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她的成长表明那个时代广大知识分子走过的一找曲折艰难的道路,作为一个具有崇高的无产阶级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热情的青年革命者。经过了一条艰苦的磨练和改造过程。她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佃农生母,惨遭迫害致死。她深受异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从小养成孤僻倔强的反搞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为反抗不幸的命运离家出走,这是“五四”以来,许多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社会时共同迈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个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性以及个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来。最后在卢嘉州,林红等的教育帮助下,经历了二次铁窗血与火的洗礼,参加农民抢麦斗争,并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在一系列革命实践中变为坚强,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
在《青春之歌》中我领略到了林道静对于党的真挚的依赖的象孩子见到母亲一样的情感;领略到他们那一群象火山一样喷发的热血的爱国之情;领略着那个动荡的、轰轰烈烈的时代的风云。一星期以来,每个晚上,我都沉浸在那个时代中。但是,毕竟,我还是从那个时代中走出来了。书看完了,我看了杨沫的再版后记。这一本书,它经过了另一个轰轰烈烈的时代——文化大革命的时代。它听取了众多的意见而改变了一点,增加了林道静在乡村农民运动中锻炼的七章,这表明了“歌明者要与工农商相结合”的歌明思想,也给整部小说展示了更广阔的天地。同时,林道静的思想发展、成熟之路也就更加合情合理。我虽反感增写的理由,但却还比较喜欢这几章。最喜欢的是开头道静和余永泽生活,和卢嘉川接触的一段,在狱中和林红接触的一段,写得很成功。可是后来,却很难理解一个成功的歌明者的真正的斗争和歌明的情节。这种内部的“左”和“右”的斗争,也许是因为某些人的批评,也许揉进了文革的一些影子,更也许,我自己天真地没有预料到当时斗争的复杂性。
总而言之,杨沫是一个成功的作家,但同时又是一个有太多责任的作家。作品不应该为历史去背上沉重的包袱。我欣赏的是那种“自由”的作家,他没有任何责任和工作的目的需要而去写作,他的作品就应该是他自己最强烈的感情,是他心底最强最高亢的呼声。杨沫的作品,也许是,也许不是,但是她毕竟写出了,成功地写出了一代人最壮美的青春!
这本书也让我感到,在当今社会中的我们,也应该像文中的林道静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这种奉献要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现在家家户户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个个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历不起任何风吹雨打,很多事都要靠父母,缺乏奉献精神,而坚强的意志更需要我们的锻炼,需要我们在一道道坎坷中慢慢成长,需要我们意气风发的走向未来!
⑷ 青春系列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观后感精选
青春有梦不迷茫
文/梦里诗书
相对于当下诸多国产滥竽充数的青春电影来说,《谁的青春不迷茫》至少对青春做出了一副对仗工整的答卷,将梦想与朦胧的爱情在那最为美好的青春成才中以缔结,但套路化的剧情,刻意生硬的同时,亦使电影自身显得了无新意。
关乎校园生活的真挚成为了《谁的青春不迷茫》弥足珍贵的亮点,电影没有那生硬刻意的怀旧情怀,也未曾以俗不可耐的桥段去堆砌青春,如同诸多关乎青春的同类佳作,去认真讲好一个属于青葱年华里的故事,形成了其为人能真正走进电影的桥梁,而于此中电影在选角上采用新人以贴近真实,以聚焦性格家庭成绩可谓千里之差的男女主他们在青春中的爱情故事,更将青春的梦想和那朦胧的爱情,构筑出在成长中淳朴动人的内在纵深。
《谁的青春不迷茫》最为值得肯定的,是对成长的聚焦,电影透过一个成绩优秀却没有自我的女生林天娇与“学渣”男生高翔两人之间的点点滴滴,在迷茫中去找寻自我的同时,也令人所见梦想的实态,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尊重,无论是林天娇仰望苍穹的天文梦,还是高翔一句简单的“我想飞”,如若时光倒退百年,我们今天生活中的一切,何尝不会被如电影中老师所鄙视的看为痴人说梦,青春多少梦想的堕落源于面对学校与家长被迫的改变,又有多少的迷茫是源于梦想的缺位,被压抑的成才与梦想成为了电影为人共鸣的情感沉淀。
如果没有《那些年》,没有《我的少女时代》,没有《哪一天我们会飞》的前车之鉴,那么这或许是一部当值得被称道的电影,但《谁的青春不迷茫》对诸多青春电影套路化的沿袭借鉴,无论从爱情,家庭,友情甚至于梦想的点题,都能在他作中找到那么些许似曾相识的影子,这最终使电影在自我风格的锻造上显得极为匮乏,而在后段一些表象化体现热血的夸张桥段实则并没有能达到预想的燃情,反而最终只是虚化了青春的真实。
“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意思,难道我以后就不能成为我自己了吗?”这段《阿甘正传》中的对白实则正是对《谁的青春不迷茫》关乎成长中梦想最好的诠释,青春有梦不迷茫,愿每个人都能成为最真实的自已。
⑸ 致青春观后感 1500字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
电影最开始和电影最开始以后的部分当做两部分来看,它们竟然契合地如此巧妙。最开始郑微的梦里是童话般的美好,而醒来后却是屌丝般的现实。就正如她那浓烈如美酒般的青春逝去后,面对的是泉水一样通透的幡悟。这中间,隔着一千一万个过滤筛。她青春里的每一个人,就是筛子般的存在。陈孝正的自私,林静的矛盾,小北的自尊,黎维娟的现实,阮莞的傻,老张的执着,许开阳的天真,赵世永的软弱,曾毓的阴暗••••••郑微既是一颗棋子,也是一个观棋者,这些人一个个的从她心中穿过,当美酒已滤成清泉,她的青春落在了一面叫施洁的镜子身上,悄然碎开。而每一个筛子,对于不同的观众而言,都有可能成为他们自己的镜子。一部充满筛子的电影也许不足为奇,但赵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她让每一个筛子都彻底丰满,用老张的话来说,“哪儿都能张开。”
电影里不同的女生用自己的青春,阐述着不同的爱情。从主角郑薇说起吧。电影里郑薇开始喜欢的是林静,而她为什么喜欢林静呢?电影里郑薇自己说了,林静家境好,长的好等等,总之,是他们圈子里最优秀的一个。所以,郑薇喜欢他。对,是喜欢不是爱。而郑薇遇到陈孝正之后,却爱上了陈孝正。为什么呢?我们先说说陈孝正,他对她不感兴趣,他也很优秀,学习很好,长得帅,但是家境贫寒,这导致后面的剧情的发生,这里先不说。再说郑薇,她第一次遇见陈孝正就被无视了,这让性格外向的她不可忍受,所以,想方设法让陈孝正道歉,但是一次次的被无视,让她深深的记住了陈孝正。也许越难得到的,人们越想得到。陈孝正越是表现出不喜欢郑薇,郑薇就越是喜欢他。所以想尽一切办法去追求陈孝正,当然,后来她成功了。但是好景不长,说回陈孝正,我想性格内向、做事仔细的他,遇见个这么外向的女孩,他的认识、他的世界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郑薇就是他人生的误差,我认为人们往往喜欢新鲜,喜欢不一样的,所谓异性相吸嘛,指的就是不同性格的人会相互吸引吧。所以,我想陈孝正是喜欢郑薇的。但是,面对出国深造的机会,陈孝正放弃了郑薇。我想,这不能怪陈孝正。因为陈孝正家境贫寒,他深深的明白了贫穷的不好,所以,他要过上好日子,也许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他妈妈,为了他喜欢的人不受贫困。所以,他选择了公费留学,后来当他有所成时,他又开始怀念当初的爱情。这时,他不再担心贫穷,所以,他开始考虑自己的爱情,甚至想,为了爱可以放弃现在的一切。这是多么的可悲,当你朝着你认为对的方向前进,并到达终点时,你却发现你错了。而这个错,人们在起点处往往不会知道。
郑薇和陈孝正的爱情,让人羡慕。我羡慕郑薇的敢爱,也同情陈孝正的难,为了生活,他选择了放弃爱情。在这,我不认为谁有错,谁都没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境,从而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正如电影里所说:“我们都应该惭愧,我们都爱自己胜过爱爱情。”这是必然的,迫于环境因素,人们不可能不顾一切的爱。正如电影里的林静的爸爸和郑薇的妈妈一样,当他们儿女都长大的时候,他们却找到了爱,并且爱了。但是家庭,生活,人们的观念等环境导致了他们之间的爱情必然是个悲剧。他们的爱不被人们接受,他们自己考虑到各自的处境,也许他们也会认为自己不应该爱的吧。有些爱,不被认同,必然会以悲剧结束!
而有些爱,不够忠贞也必然不会有好结果,正如电影里的阮莞和赵世永的爱。阮莞深深的爱着赵世永,可是,赵世永却对阮莞不专一。也许,很多人会说了,赵世永还想怎样,有阮莞那么好的女孩他还要怎样。但是请别忘记郑薇的事,也许我们所看到的阮莞是最优秀的,但是在赵世永的世界,阮莞未必是最优秀的。而且,赵世永给我的感觉是,他是一个花花公子吧,男人也许都会有这个毛病,喜新厌旧。一样事物,一直在,你就会渐渐忽视,而当它失去,你才会发现它的重要。正如阮莞死的那一刻,赵世永哭了,我想他的泪是发自内心的吧,但是阮莞在的时候,他却不知道珍惜,死了却反而让他明白自己对阮莞的感情,多么讽刺。
有些爱永远在阴暗处,是默默的爱。这种爱,我不知道值不值。也许爱情,就不该用值不值来衡量。电影里,那个一直给阮莞送花的,一直默默的爱着阮莞,却不敢说出来。也许,爱一个人,不是要得到她,而是默默的关注她,并希望她幸福吧!
而有些爱,却不是爱。正如黎维娟,她为了金钱,可以嫁给一个50多岁且有子女的人。为了生活,我们不能责怪她,和陈孝正一样,她尝多了贫苦,一心想过上有钱的生活,所以,爱情于她而言,也许没那么重要,但是,我想她何尝不渴望一份爱情呢。
再说说施杰吧,她的爱也许才是真正的爱吧。她爱爱情胜过爱自己。她爱着林静,可以为林静付出生命。为了爱,她真的是不顾一切,也许这才是真正的爱。但是,正如电影里的剧情一样,真爱未必会有好结果。施杰是找到了自己的真爱,但是,爱情不是一个人的事,林静却不知道自己的真爱,他想,他也许是爱郑薇的。我不知道林静最后有没有找到真爱,但是,我真心的祝福施杰,因为,我认为她的爱是真爱。我祝福她!
最后说说朱小北,她没有爱情。她的出现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但更重要的,我认为她才是主角。她的作用就是说明主题的。在她被开除后,就没她的镜头了,但是最后,她以另外一个身份出现在了一个记忆方法的推广会上。注意,这里提到了记忆方法,作为这个方法的创始人,可想她的记忆力是很好的。而当许开阳认出她,并问她是不是小北时,她没有承认,作为记忆大师,当然不是她记忆有问题。而是也许,这就是——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她希望青春的回忆永远停留在记忆里,不愿提起!
整个故事结束了,不同的人,道出了不同的青春,解释了不同的爱情。到底什么是爱情,谁也不能说清楚。正因为说不清楚,所以,爱情才会是永久的话题,被人们一次次的提起。
电影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是郑微在台上唱【红日】,她那种抛开一切的勇气与激情!我自问没有她那么敢爱敢恨,只有这样极致的女人才让人如此的喜欢!当我们对某人放进了感情,那么在他面前,你就像个神经病,会惶恐,不安,患得患失……不过,人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校花阮莞,我想大家都是一阵惋惜,如花的娇颜就这样逝去,总觉得不值得,也许,在她心里,也唯有去见他,她才不会后悔!
谁不是在年轻的岁月里,冲动过,伤害过,痛苦过,可现在我们依然微笑着,生活着,可当我停下来回顾自己的生活,能感受到有很多沙粒感堆积在心脏里,随着血液流进身体的各个部位,在我们的身上沉淀下无数生涩粗糙的伤感来,再没有当时的感觉……
我们曾经以为的天长地久其实不过是萍水相逢。也许他是吹进你眼里的沙子,模糊了双眼,看不清天空的样子。这一场末路繁华,不倾城,不倾国,却倾我们所有。你要的是什么,一生相守,还是一晌贪欢。我要的,只是简单却安稳的生活而已。爱到绝路,覆水难收;最好的幸福,是你给的在乎……
多少人以友情的名义,爱着一个人。 多少人以友情的名义,拒绝一个人。多少人不敢说出来,怕说出来后连朋友都不可以做了。 多少人喜欢一个人,只是告诉了她让她知道,而后转身离去,再也不提。 多少人喜欢一个人,却是始终都没有告诉她。 多少人最初的约定是相濡以沫,最后的结局却是相忘于江湖。多少人是因为得不到,才假装不想要。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在分离。多少人已经分开了,却还彼此爱着。多少人走着,却好似困在原地。 多少人败给了一个`等`字。 多少人约定,转身后谁也不再回头,可是谁也忍不住。 多少人见证了很多爱情,却没有见证他们的婚礼。 多少人来到你的生命,便匆匆离去,再也不见。多少人走进你的生活,只是为你的人生上一节课。 多少人希望与你生活在一部电影里,下一镜头是一行字幕:多年以后…… 多少人在你的生命里一闪而过。多少人曾想与你一起颠沛流离。 多少人一直活在你的记忆里,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多少人的青春忍受着巨大的伤痛,在义无反顾中呼啸而过。 多少人与你听着同一首歌曲,触动着同样的心情。多少人放开了你手,却盼望你能回来。多少人挽留过你,可终究没挽留得住,你挽留过多少人,也是如此。 多少人小时候很少去考虑长大了是怎么样,长大了却老是去想小时候是怎么样的。多少人想知道哪天自己喝醉了,一个人走在街头,会歇斯底里的喊出谁的名字。多少人把眼泪埋在睫毛深处,轻轻的对你说:祝你幸福。 多少人在一起,誓言永远不分开。 多少人分手了,一个出去流浪,另一个却站在原地,一个早就忘记了彼此过往, 另一个还在傻傻的等你累了再回来。多少人因为你的丢失,而翻遍了全世界。多少人明知道你们不可能,却对你嘘寒问暖,一如既往。 多少人爱你,爱了整整一个曾经,多少人想你,想了整整一个过去。 多少人想在雨天给你送伞,却怕你不接受。多少人告诉自己不要改变自己,却还是因为你失去坚持。多少人想陪你看第一场雪,你也想有人陪你看雪,可对方却不是彼此。多少人喊你傻瓜与笨蛋,其实他喜欢上了这个傻瓜与笨蛋。 多少人想你,无时无刻不,每时每刻都,可是你却想念着别人。多少人每天都打扮好自己,只为能与你遇见时的第一印象。 多少人珍藏着一个小物件,那是你送的;多少人持有一个小物件,为将来送给某个人。 多少人为去见你,会从远方赶到你那里看你,最后却只能又匆匆回去。多少人曾在充满雾气的玻璃上,写下一个人的名字,然后匆匆擦去。多少人忍不住欢聚,经不住别离。多少人又能像她一样不顾一切的爱着你。多少人在寻觅,多少人在等待奇迹。多少人。。。多少人。。。。。。
⑹ 求致青春观后感!!!1000字左右!!!帮帮忙吧!
《致青春》观后感
伴着一阵阵隐隐的心痛,看完了《致我们终将腐朽的青春》。泪眼朦胧的挥别了郑微,挥别了年少时的那个“玉面小飞龙”。我知道她们终将要离开我,一转身,便 是个诀别,今后都不会再见。即使多年后的梦里,当我们再次遇见那个曾经深深爱过的陈孝正,也只能说一声,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对不对?
青春终将腐朽,曲终人散时,才发现爱是那样铭心,而伤害却也同样刻骨。那个曾经如此飞扬跋扈的小飞龙,那个曾经如此孤傲冷峻的阿正,那棵老槐树,那本《安 徒生童话>>,那场7年的失约,那个陪你一起走过青春的阮阮,那个一生中最亮的月光,统统都将被埋葬。
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可以在郑微身上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每个年轻的女孩都会遇到自己生命中的阵孝正,而每一个陈孝正都要在经历过失去后才会蜕变成林静,而每个郑微在长大后都知道林静才是最终最好的选择。
成长的代价就是要失去一些东西,而那些东西当时不觉得有什么珍贵,若干年后,过尽千帆才明白这些将不会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再次出现。可是没关系,每个人的成 长之路都是如此,但愿我们失去后会懂得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因为那些都是用青春,用眼泪,用心碎换来的。在未来的日子里,有过去的记忆温暖于心,甜 蜜也好,痛苦也罢,都是存在过的证据。我的青春,你来过。虽然没有陪我走下去,但我是如此庆幸,在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里,有你来过的痕迹,久久都不曾退 去。这就够了。希望你日后想起,也会会心一笑,我们曾经的傻气。
写到这里,泪水早已落下。我的青春年华,我的欢声笑语,我的誓言哭泣,我的伤痕累累,我的诀别离去,如同一幕幕黑白电影,慢慢变得清晰,再慢慢得灰飞烟灭。过去是如此的浓墨重彩,如今看来却只剩黑白。
有人说我们的青春,并非说的是郑微,陈孝正和林静。而是指微微,阮阮,还有朱小北她们。见仁见智的问题。其实,谁没有过青春,就连许正阳回忆起自己的青葱 岁月,也可以骄傲的说,当年我是如此的爱微微。还有老张,如此默默的感情,没有张扬,只有等待和祝福,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美好的青春呢?还是那句话,有谁没 有过青春呢?又有谁的青春不会腐朽呢? 网上有人偏爱阮阮,那样的女孩,我想是大多数人喜欢的吧。爱情在她心里,是绚烂的烟花,一次就耗尽了生命,但是谁又有勇气抵挡那花开般的美丽呢?
我想,我要去买书。在书的扉页写上“献给我已经腐朽的青春”。若我以后生个女儿,在她十八岁的时候,我会把书送给她,然后告诉她,我曾经爱过谁,又伤害过谁。
致我们终将腐朽的青春。
⑺ 青春励志电影观后感
观巜隐形的翅膀有感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随着张韶涵《隐形的翅膀》这首歌的响起,励志电影.结束了。影片结束时,我们每个人都报以最热烈的掌声,献给这个美丽而又坚强的女孩。“上帝给你关上了一道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在这扇窗里,有太多太多美好的东西,但推开它的是一种坚毅、顽强、永不放弃的信念。漫长的人生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越是布满荆棘的地方,越是残犹珍贵的宝藏!有的时候,成与败不过是一念之间,在失败的边缘,只要再大胆的往前迈一步,很有可能就会成功!同学们噙着泪回到了教室……人没有了双肢就像小鸟失去了翅膀,花草树木失去了滋润一样,就好比没有了生活能力,没办法生活下去。
影片中的小女孩志华在一次意外中,也失去了双肢,她也曾想过是否该继续生存下去,而她在爸爸妈妈的劝说下,她选择了生存下去,并且要考上大学,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她开始学习用脚来写字、吃饭、洗脸、刷牙、穿脱衣服等一些原本用手来做的事情。在她的努力下,把脚训练地跟手一样灵活,便开始不依靠爸爸妈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她被游泳教练选中并且又参加了训练,参加了全国残疾人游泳大赛,取得了胜利,同时也被体校录取了。
看了这一部电影,我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她正如《隐形的翅膀》歌中,说的: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
志华的这种行为,是常人难以想像,难以做到的。她在比赛中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别人休息时,她还在拼命训练。我们要向她学习的是:坚持不懈的精神。
虽然,我们没有残疾,但是,我们对待学习,要像志华一样,奋发向上。我们已经六年级了还想去玩,要把精力全部放在学习上。
这部影片给了我许多感想和启发,让我终生难忘。它不仅让人感动,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不管你是否残疾,都能达到你想要的目标。只要你有志气,有毅力,无论什么事都能做好。鸟儿之所以能够在天空中飞翔,不单单因为它拥有翅膀,更因为它向往着天空中的自由生活,影片中的主人公就好比是一只没有了双翼的鸟儿,但却能在广阔的天空中翱翔,她艰辛的成长过程,使得我和许多观众一样,不禁潸然泪下。
上天总喜欢不断的给世人带来考验,但这并不代表这是绝人之路。片中的主人公志华因一次意外失去了双臂,刚开始时,她也无法面对这样的事实,甚至还想过就此了却余生,但在父母的鼓励和帮助下,她渐渐恢复了自信,习惯了用脚代替手的生活。之后,志华被教练看中,成了一名游泳运动员。现实生活中,我们看那些健全的游泳运动员训练时很辛苦、很累,但我们却从未看过残疾人运动员训练,影片中的那些训练场景,至今我还历历在目,那些残疾人运动员,他们要付出比一般的运动员多多少倍的汗水,才能有在赛场上的出色表现呀! 随着高考放榜的日子临近,志华的朋友们都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但因为她是残疾人而无法被录取,这对于志华来说,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志华的母亲因为女儿失去双臂,已经有些精神分裂,再加上志华没有考上大学,一下子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为了完成母亲最后的心愿,志华一方面努力训练自己,一方面勤于读书,终于在比赛中她突破自我极限,取得了冠军,同时,她也被某所大学破例录取了,她终于完成了一家人的心愿!
整部电影既没有绚丽多彩的偶像明星,也没有吸引眼球的电脑特效,一切看上去是那样的真实,故事情节也没有多么跌宕起伏,但就是这样一部影片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个人!正如《隐形的翅膀》歌词中写到的那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只要我们怀着永不放弃的念头,不管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
⑻ 求一部好电影的观后感,高中水平,800-1000字左右
中国合伙人电影观后感800字
电影《中国合伙人》影片的结尾,放了一堆成功人士的照片,除了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还有张朝阳、王石、杨澜,甚至还有老干妈事已至此,眼眶终究还是湿润了,不是那种强烈的感动或者悲伤,而是一种很奇怪的共鸣。
为什么电影里带来的共鸣是“奇怪”的呢?
关于我,离电影里那段青春距离还是挺远的,那样的装扮,那样的校园,那样的图书馆,一切都是陌生的。其次,我从未想过去美国,更是没碰过托福,没碰过GRE,大学里每天都在吃喝玩乐看着苦逼的背单词的室友,然后偷笑。再其次,我从未读过新东方,哪怕新东方热已经挂到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不爱读书的我,都不为那些老师们的“笑话”所动,坚持打工、实习,愉快的继续吃喝玩乐。最后,我没有有着共同理想的好伙伴,也没有想过自己去创业,闯出一片天,工作两年了,还是各干各的,来去自在,两袖清风。
我的青春,和电影里表达的,截然相反。
可让人意外的是,就算是《致青春》的岁月看似离我的校园生活更接近,但它并没有让我有所感触,反而是这部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的《合伙人》,反而是没有在我的青春里呆过的陈可辛,把故事说进了回忆里,有笑有泪,令人欣喜。虽然吴君如笑着说陈可辛这部电影完全没进步,一下回到二十年前,但要我说,这次的回归,很棒。
影片放完了,前前后后响了三遍掌声,然后观众纷纷与陈可辛导演分享了看片的感受,神奇的是,从50后到90后,居然个个都能从电影里找到自己或者自己身边人的影子。一个老伯激动地说:我儿子当年在美国就是这么的苦啊!被开除了,然后一个人走在街上,哭得不行了才往家里打个电话……一个90年的小姑娘感慨地说,电影里的那一首首有关青春的歌曲,实在是勾起了校园的回忆……我说,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深深地撼动了我,具体记不得了,大致是:如果皱纹最终会刻到你的额头上,那就别让它爬到你的心上。
即便你没有经历过着一切,但依然会为这三个男人的梦想叫好;即便三个合伙人的英语发音实在是很“屌丝”,但依旧不会阻碍青春能量的迸发;即便有《致青春》在前,但看完《中国合伙人》后还是觉得,这才叫真正的致青春,因为青春不是帅哥美女的专属,不是一代人的专属,青春,属于每个人,哪怕你是个二愣子,哪怕你是个纯屌丝,哪怕我就是不爱背单词。
如果肯定我的回答 请选为最佳答案 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⑼ 飞扬的青春电影观后感1500字
人的一生需要充满色彩,无论身处什么样的位置,都应该给自己的生活增添颜色,那样才是真正的人生。
《飞扬的青春》 是根据贵州财经学院党委副书记曾羽纪实故事改编的。共青团中央响应党中央扶贫攻坚的号召和具体组织实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变为一批批有志青年到农村去支教扶贫的具体实际行动。作为中国第一部描写青年志愿者生活的长篇小说《飞扬的青春》围绕皎皎、白素娴、封政三名青年志愿者在贫困山区“支教”的人生经历,为青年人应树什么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出了最好的诠译。作者用鲜活生动的人生经历和对主题的提炼阐明了人生的道理: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生命的精华,热爱青春就是热爱生命。青春和生命都渴望爱,都希望奉献爱,爱了、奉献了,青春和生命就飞扬起来了!
《飞扬的青春》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志愿者支教的感人事迹,弘扬了志愿者精神,在如今物欲、金钱横流的社会,该片给了我们一次深化心灵的洗涤。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和启示,影片情节如一缕清泉,一副良药,让我们从中感悟什么才是精神上的充实和理想的追求。
故事围绕一座美丽的小城;一所贫困的学校;一群共青团青年志愿者展开的。他们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社会地位,是什么促使他们做出决定——去西部山区支教,是什么支撑他们离开发达、繁荣的都市生活,走进物质缺乏、土地贫瘠的山村,又是怎样的情感发展,促使他们最后对这片土地产生了那样难以割舍的感情,甚至于决定留在这片土地上奉献自己的一身。影片是一部激荡青春热血的影片,歌颂支教,弘扬了时代的主旋律,塑造的一群鲜活的人物形象,看到了一种挑战自我、奋斗拼搏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观看完《飞扬的青春》这部电影后,让我有很深的感触。作为一名教师,让我更加的确定我的责任和义务。 讲述的是一群进入到山区的支教的志愿者,他们不仅展现教师的职责,更弘扬了志愿者的精神,给了我们一次净化心灵的洗涤。
在一群共青团青年志愿者中,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着不一样的生活背景,但是他们有着同样的目标——西部山区支教。他们将自己毕生所学习的东西,甚至远离发达、繁华的都市生活,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这个物质缺乏贫困的山村。在艰辛的支教过程中,促使他们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浓厚的情意。让我影响特别深刻地有这么一个故事情节:娇娇从车上下来,丁青明走到她的面前,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一支刻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钢笔送给了她。我记得,在电影中,一直是松坡小学的主干课程的果子老师,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在观念方面和其它支教老师产生多种矛盾,但是朴实善良的内心与共同的生活理想让他们从不理解到最后的相识相知,齐心改造学校的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带着他们走出大山,以原生态的苗族山歌打动了评委,最后他们获得了肯定,顿时孩子们欢呼和开心。松坡小学校长王琦对支教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并为学校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但是积劳成疾的她在不久后就病倒,与世长辞。给力支教老师极大的感触,也给了我极大的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