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对杨贵妃的评价
杨贵妃是真绝色,对唐玄宗而言,就算被万千人所指责,也要从儿子手里抢来。
唐人的野史小说记载:杨玉环鬟发细润,丰颜靓丽,举止妩媚,不失文雅,唐玄宗赐给杨玉环一个温泉池,等杨玉环出浴,诗句记载“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各位可以自行脑补。
Ⅱ 《杨贵妃》有什么看点
其实电影可取的一面,是对历史有敬畏之心,杨玉环的故事太多人都不甚熟悉,电影基本把杨玉环一生的历史故事串联起来,对外展现出一个历史王妃的庄重形象,外加有一点张艺谋和田壮壮的味道在里边。而电影的弱项,恰恰也是这一面,太过于尊重历史,并没有过多情节上的改编,有点偏重于历史剧,但有如此惊艳服化道的电影质感和细节上的处理又不太像是历史剧。其实强也罢,弱也罢,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这部电影真的是努力了。电影最后的一句字幕是“谨以此片献给爱情和你”,此刻再追问众多细节,又有什么必要呢。《杨贵妃》这个项目早在2010年左右就开始筹备,这是一部中日韩三方投资的电影,最初的名字是《盛唐危机》,当时范冰冰就已被确定为杨贵妃的扮演者,导演为《我的野蛮女友》的韩国名导郭在容,那个时候韩国导演来中国拍戏绝对是新鲜事一桩,且电影走国际大片路线。2011年11月该片开机不久之后,郭在容放弃执导该片的消息就掀起一阵大波,导演对外界解释是由于在中日投资方的干预下,双方在不断修改剧本,如今面目全非的剧本自己已经无力接拍。不过后来郭在容又否认曾经这样说过,是由于身体不适才退出剧组。
Ⅲ 如何评价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
剧情都是背景,全片都是松散的、东拼西凑的情节。核心是个三流言情剧,关于命运多舛的杨贵妃多漂亮,以及多可怜。从另一个角度,这更像冰冰的写真集,一个天真、善良、博爱、性感、可怜的完美女人的超级大秀。当写真看的话,美术很突出,也确实有很美的画面。当然,只有画面。最后,马震删了,尼玛!
Ⅳ 如何评价《王朝的女人·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豆瓣影评:倾国倾城 许你一生
看完《王朝的女人·杨贵妃》之后,让我感慨良多。没想到,经历过很多版杨贵妃,还是范冰冰版的最美,都说有种真实还原其本人之感。所以个人认为,被称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确实是有一定道理。当然,在为她倾国倾城的容颜而赞的同时,更要为她爱人始终如一的品行称赞。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是由十庆、田壮壮、张艺谋联合执导,范冰冰、黎明、吴尊领衔主演,吴刚、陈冲、宁静等主演得一部爱情戏。作为一部描述盛唐时期的故事,可以说是一部史诗级电影,但是在内容展现上,为了能更好的服务于电影质量,其主要以杨贵妃的爱情为主线铺展开来。讲述了,由于杨玉环在大唐祭奠大礼之上的出色表现,吸引了唐朝天子唐玄宗的目光,而武惠妃担心自己受恩宠的地位不保,于是想办法杜绝事情的发展,欺骗当朝皇帝,并提前私自钦点她为儿子李瑁的妃子,使之成为盛唐皇室家族的成员。用现代话来讲,就是一个女屌丝的逆袭故事,且具有非常积极的一面。然而,这样一位草根出身的平民女子,能一跃成为皇室家族成员,相信很是令众人为之羡慕吧,但是又不得不承认,这都是一个人的命运罢了。或许,这就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不管何种目的,杨贵妃始终爱寿王,可寿王为了能趁机当上太子之位,真是颇费苦心。至于杨贵妃和唐玄宗之间的故事,可以不用过多表述,唯一的道理就是,用心相爱的人才配有资格拥有爱情。现实中,不管男男女女之间发生什么,既然成为一个家庭,就应当各负其责。对夫妻之间来说,不能因为金钱、权利或者欲望,做出一些背叛人性的事情,更不得出卖一方,或者进行一些有违道德的交易。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人性道德都丧失掉,完全可以认定其连做人的资格都不配拥有。看似简单的故事,其实主要还是反映在人性道德之上,揭露了人类中某些虚假,甚至虚伪的一面。至于夫妻关系怎讲,在影片故事最后,杨贵妃用实际行动来告诉我们真理的存在。
从制作上来讲,不管是主创团队,还是大银幕的展现手法,都有望成为有史以来最具话题性的一次。就导演组十庆、田壮壮、张艺谋联合执导来讲,不是说没有这样的先例,只是三位都是华语导演界重量级人物,且都有着独特的执导风格,此次联合执导多少还是让人有些不解。不过,从整个电影看下来,很能清楚地看到,其实三位导演都发挥了各自独特的指导风格,可谓是不同形式不同的处理方法,以各取所长的办法为大众展现了一场非常美妙且精致的故事内容和视觉感官体验。至于,范冰冰出演杨贵妃一角,首先女神级别给人感觉确实不一样。犹记得在《武则天》中,那个依然很美、很霸气的武媚娘。虽然两者上映格式不同,但是唐朝美女都没范冰冰包揽了,也是其女神雅号实至名归。只是对《武媚娘》中的范冰冰的展现,多少感到有些惋惜,不如杨贵妃的庄重和霸气,更不用说银幕展现的多美,多精致。
总的来说,不论是故事的描述,还是超强的画面感,或是演员的演技,几乎都是无可挑剔。当然,能将一部历史史实搬上大银幕,并如此流畅的来展现,已经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以十庆导演为首的导演组,用他们那代人的情怀,来为我们展现了如此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令人感动。
Ⅳ 评价杨贵妃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于蜀郡(今四川成都),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
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与李瑁成亲五载的杨玉环离开寿王府,来到骊山,此时她才22岁,玄宗则56岁,玄宗先令她出家为女道士为自已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
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
杨玉环自入宫以来,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已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她。直至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逼赐死,年方38岁.
杨玉环是历史上有名的美女,以体态丰满,皮肤细腻,性情温和著称于世。她是李隆基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妻子,二十六岁那年使六十一岁的公爹一见钟情,这时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李隆基那时刚死了专宠后宫的武惠妃,六宫佳丽没一个能引起他的兴趣,正值感情上的荒年,蓦然看见丰盈娇憨的儿媳妇,他苍老的心一瞬间年轻了许多,且年轻得大大地失去理智和尊严,竟然不顾人伦天理,甘冒乱伦的恶名,把杨玉环从儿子怀中夺了过来陪他睡觉。杨玉环并不是一个坏女人,她性情忠厚,心地善良,对政治没有兴趣,也没有任何供人指责的劣迹。但李隆基爱她爱得太深了,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她,堕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温柔陷阱,忘记了自己对家族和国家的责任,对政务日渐荒疏,末了干脆不上朝,把朝政全权委托给奸相李林甫。李林甫乘机结党弄权,把人性较为充分的朝臣排挤出中央,朝政因此从光明走向昏暗。
李隆基太爱杨玉环了,在占有杨玉环肉体的同时还渴望得到她的芳心。也许是年龄相差太大的缘故,李隆基心底有点自卑,自古嫦娥爱少年,他在杨玉环心中的份量是否超过自己的儿子?他的结论常常是消极的。为了遮掩自己的劣势,他尽力在物质方面“贿赂”杨玉环的心,使她在眼花缭乱灯红酒绿之余感觉到丈夫的伟大。尽管玉环不爱慕虚荣,他仍煞费苦心为她营造一幅纸醉金迷的生活氛氲,上千名织绵刺秀的工匠和几百名雕刻熔造的首饰工日夜不停地为她制作华衣美服和珍宝玩好,不惜巨金从国外购进珍贵的脂粉和香水。杨玉环生长在四川的一个盛产荔枝的地方,她从小就爱吃这种水果,但首都长安因气候寒冷,不出产荔枝这种只有热带才能生长的水果。这种水果只有吃新鲜的才有味,过了几天就味同嚼蜡,而热带出产的荔枝运往长安一般得十多天。有一次杨玉环和皇上谈起儿时趣事,不经意地提起吃不到新鲜荔枝的遗撼。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千方百计想讨杨玉环欢心的李隆基发现机会来了,他象对待国家大事一样,命令驿站用运送加急公文的方式从盛产上等荔枝的福建青田运送荔枝到长安供贵妃享用。运送荔枝的动作本身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电影镜头:驿马以四足离地的速度狂奔,铃声传到一公里外,下一驿站听到铃声后,日夜都在待命的驿卒,立即上马飞驰。当后马追及前马,两马相并时,马足不停,即在马上将荔枝传递,驿马往往因狂奔过度而倒毙路旁。这本是运送紧急军事公文的行动,李隆基却用来运送荔枝供一个女人享用,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杜枚的一首诗“长安城外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描述这个带有辛酸味的趣事的。联想起李隆基前期的英雄行为,真是前后判若两人,一代英豪竟堕落成这个样子,都是美丽的女人惹的祸。
李隆基如果仅仅是在杨玉环身上堆金子还不致酿成大的灾难,他最不该犯的错误就是给杨玉环的亲族加官晋爵,不但施恩于杨玉环的几个美丽姐妹,让她们拥有巨大权力,还重用她的堂兄杨国忠。这个流氓无赖出身的恶棍,除了吃喝嫖赌搬弄是非打小报告外什么都不会。李隆基是在赌桌上发现他的杰出“才能”的,李隆基成天在女人堆里撕混并没有什么正经娱乐来打发时光,赌博是玩得最多的游戏,因钱来得太容易赌注也很大,于是算赌账成了一件需要动脑筋的差事。杨国忠从小在妓院赌场撕混惯了,对此道颇为精通,经常站在旁边为玩得正有兴头的皇帝和堂妹算赌账。李隆基发现他的赌账算得又快又准,认为他拥有很大的智慧,若不把他的智慧用于治理国家一定是对人才的浪费,于是提拔他作了大官,丝毫也意识不到会算赌账的人一定经常出入赌场。嗜赌的人是没有责任心的,把国家交给没有责任心的人治理等于是把婴儿交给老虎扶养,不是把婴儿吃掉就是把婴儿玩丢了。李隆基把权力赐给杨玉环亲族的举动纯属多余,玉环不懂政治,也没有政治热情,让她的亲人当官在她的心目中不见得是很大的恩典,因此也不会有太大的感动。可见李隆基并不了解他深爱的女人,此举并不能赢得她的芳心,相反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危害,国家一旦受难,他心爱的女人也会跟着遭殃。
纪元七五一年,奸相李林甫死亡,李隆基让杨国忠继任宰相,亲手打开了“潘朵拉魔盒”,把国家一步步地推向灾难的深渊。杨国忠的能力和德行都不能够胜任宰相,但他的裙带关系使他能够胜任。他这个宰相仅兼职就达四十多个,除了贪污索贿赌博玩女人外不知道对国家的责任是什么。一个广大的贪污网在他的手下迅速建立,李林甫手中漏网的几个有良心有责任心的朝臣被进一步排挤出政府,政府成了酷吏和赌徒的世界。杨国忠任用大酷吏鲜于仲通担任剑南军区司令官,鲜于仲通任用小酷吏和大色鬼张虔陀当云南郡守。云南郡距南诏王国的首都大和城直线距离百余公里,是南诏王国到中国朝贡的必经要道。使节入境之后,依南诏的礼节,夫妇要共同拜会地方首长,想不到禽兽不如的张虔陀竟强暴了使节的妻子。这是一个正常男人所不能忍受的羞辱,南诏王国的反应迅速而激烈,第二任国王阁罗凤在忍无可忍之余发兵奇袭云南郡,张虔陀的快乐日子总算到头了,他被愤怒的士兵乱刀砍死,尸体剁成肉酱后喂狗。鲜于仲通动员八万大军为他心爱的部下兼同类复仇,阁罗凤表示谢罪,并表示愿意退出所占领的土地。他警告说:“如果中国逼我太甚,我就投降吐蕃王国,那时整个云南地区恐怕非中国所有。”吐蕃是位于西南的一个强国,是唐帝国在战场上的真正劲敌,如和南诏结盟将取得对唐帝国的战略优势。鲜于仲通这样的昏暴人物是不会为国家着想的,他继续进兵,心想八万大军可以象踩死一只蚂蚁一样踩死卓尔小国南诏,殊不知再强大的军队在他手中也只是一群没有战斗力的乌合之众,是一盘送上门的加了调味品的菜。他的军队意料中的全军覆没,云南全境全部失陷。杨国忠和鲜于仲通一样,动员倾国兵力对南诏王国发动了一连串报复性的攻击,统帅全是鲜于仲通一类的人物,因为杨国忠不可能任用优秀的统帅。这样的军队是没有取胜的可能的,他们每天都在万山丛中被击败,前后共死二十万人。中国所能征调的精锐部队死亡殆尽,为随后的“安史兵变”创造了条件。
西南的销烟还未散尽,杨国忠又在北方点燃了更大的战火。范阳军区司令官安禄山是一个粗犷干练且对皇帝忠心耿耿的将领,打心眼里瞧不起能力不如他的酒肉宰相杨国忠,对他也不维持应有的尊敬,就更不用说象其他军区司令官一样进贡巨额财物了。杨国忠不能忍受这种轻蔑,决心打击他,于是诬以谋反的法宝出笼,向李隆基一再告密,李隆基一再不相信。但在那种形势下,没有人保证李隆基下一次仍不相信。纪元七五五年,杨国忠采取“逼他反”的手段,派遣警备部队包围安禄山在长安的住宅,逮捕他的宾客全部处死。这是安禄山要想不采取激烈反应也不可能,他知道向皇帝申诉没有用,所有的奏章都不能越过宰相这一关,他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叛变,用武力为自己讨回公道。他决心叛变,率领蕃汉混合兵团十七万人南下,宣称讨划杨国忠。杨国忠大为兴奋,因为事情终于证明他料事如神,可以顺理成章地把安禄山缉拿归案。不过安禄山兵团战斗力很强,朝庭能够用于作战的军队全死在云南,地方部队根本不能抵抗安禄山的铁骑兵。结果安禄山兵团一路势如破竹,深入七百公里,渡过黄河,攻陷东都洛阳。明年再向西进击,攻陷潼关,通往长安的门户打开了。李隆基带着杨氏姊妹从长安仓惶出逃,一直逃到距长安六十公里的马嵬驿。当杨国忠正在暗中庆幸自己的英明时,他恶贯满盈的日子来到了,愤怒的禁卫军包围行宫,乱箭射死杨国忠,屠灭他的全家,包括他的儿女和杨玉环两位拥有极大权力的美丽姐妹。杨国忠致死还瞪大双眼看着插在前胸密密麻麻的箭杆,不明白他英明的“果实”何以是这等货色。为了防备复仇,禁卫军要求皇帝处死杨玉环,李隆基在无奈之余只好把她绞死。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四句诗“花钿委地无人收,翠铙金雀玉骚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真实再现了当时的悲剧场景。
现在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李隆基对杨玉环的爱浅一点,或者爱得明智一点,不让她的堂兄杨国忠作大官,所有的灾难都不会发生,李隆基会和杨玉环恩爱白头,杨玉环会风光一生寿终正寝,也不至在风华正茂之年“零落为泥碾作尘”,她的家族也不会灭亡。李隆基那糊涂过份的爱不仅害了自己的国家,也害了自己倾心挚爱的女人。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杨玉环不是那样温婉美丽,李隆基也不会在温柔乡中陷得那样深,究竟是谁的过错,还是女人的美丽惹的祸。
安史兵变的后果是惨重的,战区的生灵减少了十分之九,黄河两岸的臣民挖树皮掘草根充饥,用纸糊的衣服御寒,繁华盖世的洛阳成了一片焦土。经过这场巨变,唐王朝的强盛时期结束了,自此进入了不可挽回的衰落。中国成为世界帝国的希望也自此化为泡影。杨玉环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而且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Ⅵ 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这部历史佳作展现给了我们什么内容
电影中一共讲述了三段爱,杨玉环与寿王李瑁的不成熟的爱,与唐玄宗更激情的爱,为保住大唐而牺牲自己的大爱,穷极一生,奈何爱不该爱。这部电影就像是《长恨歌》的影像版,电影把杨玉环有历史记载的一生都完整地展现了出来,让大家真实地感受到这个女人风华绝伦的一面和最后香消玉殒的悲壮。
那一句“她该是朕家人。”仿佛,开启了杨玉环的新人生。而片头受评议最多的,莫过于玉环的出场方式、与惠妃的见面以及李隆基对她的最初感情等等。这些虽与历史有所出入,如此编排,却是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绘色于这部影视作品上。故依愚之见,编剧能自圆其说也未尝不可。
如果喜欢小编的话记得点赞留言哦!
Ⅶ 王朝的女人 杨贵妃看完八十个字以上的读后感
严重篡改历史,而且那个马嵬驿兵变着实恶心到我了,唐玄宗李隆基有那么弱吗?武惠妃和太子李瑛他们会那么低智商吗?还有唐玄宗见着杨玉环就拿着生命,拿着天下苍生做赌注,丫的,好生不负责任,寿王李清,哦,是李瑁,他似乎比李隆基活得久吧?最搞笑的是武惠妃的死,也许李隆基对于武惠妃的所为的确是有怨有恨的,但绝对不会直接导致武惠妃的死亡,就算真是他弄死的,也不会到了拔刀相向的地步。
Ⅷ 我眼中的杨贵妃500字作文
题目:我眼中的杨贵妃
历史总是给人以厚重感,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的是非成败,兴衰荣辱;留下了太多的万古流芳,千古骂名。
——题记
唐朝是历史画卷上亮丽的一抹,浓艳的色彩令人瞩目。提到了唐朝,就不得不提杨贵妃了,许多人眼中的红颜祸水。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这是许多人的感慨。
记得唐玄宗在贵妃诞辰那天,带她到风景秀丽的骊山脚下——金碧辉煌的华清宫。贵妃娘娘惊呆了,此时只听山上如滚雷落下,一道道紧闭的宫门缓慢地打开,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又是荔枝到了。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一切都更加坚定了历史对杨贵妃的看法——祸国殃民,与褒姒妲己无异。贵妃的一笑,便要用几万人力,几担金银,几匹宝马换取!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枭枭秋烟里”。那“冰肌玉骨严如梅”的贵妃消耗巨资的华清殿里反弹琵琶,与唐玄宗共谱《霓裳羽衣舞》。殿内歌舞升平,殿外怨声载道。满朝文武在叹,全城百姓在怨:“红颜祸水啊!”
但是,不要忘记,她只是女人。在那个男人是天,女人什么都不是的封建社会,她只能用尽一切手段来获取地位、名利。那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啊,会不会在人心险恶的皇宫欲哭无泪?
谁能知道她不想平静地生活?谁能确定她不想拥有男耕女织的幸福?“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谁又能保证唐玄宗的心会一辈子在玉环身上驻足?深宫里没有永远,只有权力和地位,她只能用尽一切办法,让自己安然地生存在尔虞我诈的皇宫里。
“天姿惹出安史乱,至今西风哭白绫”。安史之乱的过错怎能算在玉环身上?既然有谋反之心,又怎会没有谋反之计?惜只惜神女之貌,叹只叹天人之姿,怜只怜乱世之遇。这一切,不是杨贵妃的错,她的美丽还不足以酿成这祸国殃民的大罪,还不足以造成战乱纷纷的场面,还不足以造成王朝颠覆的局面!
是时代与偏见毁了她的美,人们忘记了她的柔弱,却只记得她的美丽所带来的祸乱。
┏ (^ω^)=☞
Ⅸ 电影杨贵妃观后感500字
满幕荒唐言,一把凄楚泪。都云红颜痴,谁解其中味?——偷梁换柱,致剧中人。
之前看到姜文对这个电影的评价是,一个54岁导演的处女座,作者电影,水准线之上。冲着这句话,我在众人对这电影的嘲讽中对这个电影有所期待。观影归来,对这个观点深表同意。
尽管这个导演54岁,尽管这是导演写得第三个剧本,但是仍然能感到导演的稚嫩。这种稚嫩不是影片中哪里有错误,而是对影片的掌控,是讲故事的能力。前半段的情节似乎有点露怯,又或许是作者本身热爱话剧,玄宗与寿王对峙的部分,我简直觉得是看到了哈姆雷特或者雷雨,有些跳脱。
我不懂电影,不敢妄谈作者电影,我且以自己理解将作者电影解释为遵循作者的意志。那这电影肯定是。
你如果不看这部电影,凭自己的经验,绝想不到这个电影是这样一种充满欧化的风格。看这个电影,尤其是前半段,简直觉得自己看得不是电影,是图兰朵或者别的什么。好像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和我们所理解的中国和唐朝并不一样。灞上草原,就是连登了数天头条的马震的片段,色彩像极了油画。宫殿内的雕梁画栋也像西式建筑。背景音乐也似乎是提琴为主,我对乐器了解不多,但主要伴奏绝不是筝、琴、琵琶之类。这恐怕是一个胆大、自信、任性的导演才敢尝试的。但幸好,除了极个别桥段,并不太违和。
如果是一个纯商业电影,那么剧本应该写得跌宕起伏;如果这是一个卖题材的循规蹈矩之作,那应该大打考据牌,并将一切元素紧扣中国风。然而,这个电影完全没有。故事的情节非常简单,九年义务教育都告诉过我们。(不过也不必掩饰,电影的前半段剧情仍然有狗血加凌乱之嫌,直到贵妃入宫之后渐入佳境。)导演似乎也正因没有了故事讲不到位便会有碍理解的包袱,便可尽兴的用大幅笔墨去将画卷一样精美的镜头慢慢展现。慢,但不令人烦。我想是因为导演把握住了美的节奏。
电影的后半部分托住了整个电影的品质。这个电影的故事毫无悬念,所以全靠情绪抓人。而为了烘托情绪,导演展现了他的想象力。比如惠妃宫中的花山,比如贵妃任性地用红绫将梅妃的寝宫五花大绑,比如惹了无数口水的“马震”。其实并没有所谓马震,而且毫无低级之感。比如令人出乎意料的贵妃的死去方式。放纵、凄楚、欢愉、结束,交织在一起。
走出影院,回想结束前的一幕,让我想起一句歌词:在你怀里成长,在你怀里死去,这就是我选择的宿命。
Ⅹ 如何评价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是一部浪漫传奇影片,杨贵妃进宫以后共经历两段感情,分别是跟寿王李瑁和皇帝唐玄宗。杨贵妃先嫁寿王李瑁再嫁公爹唐玄宗.以杨贵妃和唐明皇的传奇爱情为核心,讲述了一系列战争与宫廷阴谋的故事,全景展现盛唐壮阔如画的爱恨情仇。
从导演给出的杨贵妃态度似乎颇为暧昧,她爱寿王,她也爱唐玄宗,这两个人都是她被动爱上的。古时的女子本就无法左右自己的婚姻大事,更别说嫁于皇家深院,以杨玉环刚烈的性格,她必然是爱上了寿王所以才愿意与夫君共患难。只可惜,看似文弱的寿王终究难以驾驭心高气傲的杨玉环。
从杨玉环的眼神里,她对这个世界的欲望很强,假设不是马嵬坡上,六军不发,太子逼着唐玄宗杀死杨贵妃,保不齐唐朝会出现历史上第二个女皇。说到底,作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终究还是败在了爱情上。在这个女人的心目中,刻骨铭心的爱情大过权倾朝野的威望,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视爱情比天大的女子,有时很幸运,但大多数时候都难有完满的结局。
我个人挺喜欢《杨贵妃》的叙事风格,以古罗马的使者的角度对大唐盛世娓娓道来,尽量克制客观的视角更具备说服力,也更具史诗感。后人都知道开元盛世,大唐国力空前强大,但却不知道着盛世之下的危机四伏。武惠妃所言:皇子生下来,有一半是用来杀的,也许每个朝代都一样,只是大唐太繁华,金玉其外掩盖了败絮其中的真相。
关于范冰冰跟黎明两场马背上的戏......也许是剧情所需,也许是观众想看,反正挺刺激的,也算为这段名垂千古的爱情绝唱增添了一抹浓重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