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蓝色新球电影小学生观后感

蓝色新球电影小学生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07-19 21:20:23

㈠ 变形金刚3的观后感

《变形金刚》这部电影应该算是远近闻名的片子了,我非常非常喜欢《变形金刚》,听朋友一说:“变形金刚3上映啦!哥们快去看吧!”我一听立马就喊妈妈带我去看了。
我喜欢变形金刚有几个因素:1、电影里的任务特别帅,我对机器人有好感,制造出和变形金刚一样的机器人是我的梦想之一。2、里面的故事很给力、非常吸引人,特别是汽车人们与它们的敌人们展开交锋的时候,我都替他们捏了一把汗。就是这两点令我喜欢上了变形金刚。看完了我才发现,变形金刚并不是单纯的机器人,它们是有感情的外星人,也懂得所有人对他们的态度。而地球人的“首领”(对变形金刚的检查官员,职位比较高,有权决定将变形金刚驱逐或收留)却把它们当做祸星把它们驱逐,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叛乱的御天敌一伙人离开地球,回到它们的星球。可是,御天敌却决定占领地球,最后还是擎天柱等人不计前嫌来拯救了地球人,这样说的话我们岂不是比它们还没人性?所以,我觉得既然变形金刚们有难,我们就应该拔刀相助。
影片里,我最喜欢的情节只有一个,这个情节很感人:擎天柱与叛乱的御天敌交战时,御天敌将擎天柱的手臂给砍了下来,还想将擎天柱给踹到河里,而擎天柱毫不畏惧,大步流星地用他剩下的一只手臂,努力地用他的最后一击将御天敌打倒在地,御天敌根本没有武器,就用虚伪的甜言蜜语来拉拢他,擎天柱没有疑迟,拿起散弹枪,把御天敌给杀了。最后,天空恢复了晴朗,似乎这场战斗只是一阵风,吹过来也会吹过去,擎天柱的手可能无法恢复,也有可能涉及生命,外星人在与他们毫不相关的地球人遇难时,愿意利用高科技保护我们、战胜敌人,而我们却在力所能及,可以保护它们的时候,却找理由驱逐它们,所以,我都为电影里的人有点过意不去,要是他们真的受了打击,再也不回来了的话,我们人类可能要成为这些外星人用不尽的奴隶了。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要学习汽车人的性格,为了朋友,不管他们曾经多么无情地伤害我们,但他们还是我们的朋友,在朋友遇难时就应该帮助他们,不要学习检查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伤害曾经对你多么信任的朋友。

给个好评 ...

㈡ 郑和下西洋动画片(电视剧)观后感

电视剧的~他是个被阉割的男人,他有个不被尊重的称谓,太监。他曾经姓马,叫马和,如今叫郑和,人称三宝太监。他正屹立在甲板上,迎着海风,敞着胸襟,率领着当时这个蓝色星球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船队,行驶在南中国海上。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他曾经先后七次率领大明船队扬帆出海,南下西洋。到访过越南、印度以及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洋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有人还说,他和他的船队可能还到过澳大利亚。就是这个男人,在另外一个雄心勃勃的男人的强力支持下,创造了中华民族最为辉煌的一段航海史,郑和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航海家,也是西方公认的“世界十大航海家”中惟一的中国人。
电视连续剧《郑和下西洋》描述的就是这样一段让所有中国人都以为伟大的辉煌历史。这个电视剧的播出背后,暗藏着很多值得玩味的玄机。国际金融危机还未见底,中国舰队600年后再次出现在印度洋为正常的海运经贸进行驱匪护航。中国的改革开放在30年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对于很多无病呻吟的感情剧、爱情剧、相对于许多充满空洞说教的所谓革命剧,相对于很多剧情荒诞,让人厌烦崩溃的古装剧,《郑和下西洋》算得上是一部精品。尽管剧里面也有一些不可原谅的错误和漏洞,比如有一段剧情,朱棣要在黑龙江设立一座寺庙,还要用汉、蒙、满、朝鲜四种语言来记录,其实满文是在1599年以后才开始出现和使用的。尽管剧里面有些场景制作的手法并不高明,郑和船队的浩大没有表现出来,但还是把我吸引到了电视机前。唐国强把之前的燕王,之后的永乐皇帝朱棣刻画得入木三分。有时候甚至感觉这个电视剧的名字应该叫永乐大帝朱棣。相比之下,罗嘉良扮演的郑和则稍显逊色一些。
在我看来,导演的意图就是要通过这个剧来为中国的改革鼓劲。但这就要看导演的手法是否高明。低了,反而成了恶俗的阿谀奉承。朱棣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君王。有人说他好大喜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面子工程制造者。永乐大典成了他个人的私藏。郑和下西洋完全是一种耗费国力的个人炫耀。是,从某一个方面说,确实如此。但历史毕竟是历史,这种举动却衍生出另外一个结果,那就是中国航海史的辉煌。如果当时这种行为不是朱棣的个人行为,而上升到国家和民生的一种必须,中国的历史将发生重大改变,但这仅仅是笔者的一厢情愿。反观之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走出去,却是国家和民族的必须。
600年前的辉煌,既让每一个有国家和民族自尊心的中国人所自豪,同时又会让人反思感受苦楚。如今的中国、中华民族完全有理由再创辉煌,也完全有理由让这种辉煌延续更久。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只要有智慧和毅力,只要心系国家民族,只要无愧于心。
《郑和下西洋》这部电视剧很长,也虚构了一些人物和事件,从某些方面讲也有违背历史的地方。但在我眼里就如同上面所说是一部难得的精品。我有理由相信,剧中的辉煌,将是如今中国人现实中的辉煌。不容易的啊~

㈢ 《深海探秘》电影观后感作文

哦,魅力无限的海洋!
——读《海洋探秘》有感
在这不可思议的蓝色星球,超过70%的面积被水覆盖,其中大部分为蔚蓝色的海洋.读了《海洋探秘》这本书,使我开阔了眼界,对这神秘深邃的海洋世界有了全新的了解.
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796米,相当于10座帝国大厦的总高度.几十亿年前,最初的生命在海洋中出现.今天,海洋已成为无数动植物和其他生命形式的家.各种承载着游客或货物的船只在海上航行,同时又为我们同时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矿物及其他多种产品.

海面到海底深渊,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人们通过一座海上的钻井平台去开发海洋中的种种资源——石油、天然气、海盐和矿物质等等.海洋中的生物也有许多
用处:科学家通过海兔的神经对人类紧张情绪的形成有了更多的认识;通过海螺研究出用于人类的强效止痛药;又通过胎贝胶开发出了强力胶商品.科学家们正尝试
着把海风、海浪和潮汐转换为能源.在许多实验性的设计里,人们利用流动的风或旋转的水带动发电机,从而产生电.这一切都是海洋给我们的恩赐.
海洋
虽然赐予我们许多资源,但是海洋也是危机四伏的.一个令人难忘的例子: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人们曾认为它是一艘美丽豪华且永不会沉没的巨轮,但1912年4
月14日首航时,不幸与冰山相撞,船舱被撕开,在不到3小时的时间内,这艘大船完全沉没,由于救生船数量不够,2200名乘客和船员仅仅105人在这次海
难中生还.除了冰山之外,大雾,暴风雨以及暗藏杀机的礁石都一直威胁着出海的每一艘船……
哦,富饶、美丽、神秘、危险的海洋!《海洋探秘》告诉了
我海洋的真面目:那平静的海面,时而掠过阵阵海风,海浪拍击沙滩清脆悦耳,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这则是海洋温柔的一面;而狂风巨浪、暗礁险滩、汹涌
不可抗拒的海啸与飓风,都是海洋凶残的一面.细细品读了这本《海洋探秘》,了解了一些我心中对海洋的疑问,更引发了我对海洋的莫大兴趣.
海洋深不可测、奇妙至极,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事物在这广阔的蓝色区域,等着人们带着好奇、探究的那颗心去观察、探索、发现.让我们努力保护这片深邃的大海,使地球永远蔚蓝.
海洋,魅力无限;海洋,魅力永在.

㈣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小学生作文该怎么写

柴静,一位曾经当选中国记者风云人物、央视十佳主持人的美女记者,一位思想锐利、口齿伶俐、目光犀利的“女汉子”,在2014年低调辞职沉寂一年后,又风尘仆仆地站上了演讲台,向现场观众汇报她一年来所做的事情:调查大气污染尤其是雾霾泛滥的真相。她也因此一夜爆红,瞬间成为无数网友和无数“哥”心中最耀眼的女神。
就在两会筹备之际,柴静将她的调研资料都提交给了全国人大,引起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高度关注。也就在2015年初的腊八节,她站在了星光影视园的演讲台上,面向观众和摄像机背后的大众,心情起伏地讲述着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不需要任何讲稿,那些想要说的话,已经在她心底憋了太久。2月28日,柴静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上线仅一天,就被播放了近亿次,片中,一次次的采访、一组组的对比、一个个的案例、一串串的数字,令听众们不禁陷入深思。与人们休戚相关的大事让观众心有戚戚,“同呼吸,共命运”在这样的背景下,已不是冠冕堂皇的口号,而是实在紧迫的问题。
拜访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权威部门和学术机构,调研污染空气的企业、事主及其背后的执法困境,柴静用了数百个数据、几十张图表,为我们拨开雾霾背后的层层真相:燃煤和燃油消耗量大、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而这些问题的监管执法又很难落实。没有严惩不贷的手段,就难有改进和创新,就会让金山银山和矿山毁掉青山绿水和蓝天。为此,她呼喊,她奔走,她在担当曾为新闻媒体人的社会责任。关心每个人健康,带给每个人希望,这不是女神是什么?
当然,个人调研毕竟并不专业,难以概全,角度和辨析也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内在的关联性还不直接,一些系统的解决方案亦有待商榷,但它至少起到了启蒙引导的科普作用,让人们对雾霾、空气乃至水源清洁等诸多令人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倍加关注。有关注就会有监督,有呼吁便能有进步,而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往往能决定至少是影响解决问题的速度。我们衷心期待着互联网的公民行动精神,能够尽早尽多地从线上走到线下,能够从一人一事一时一地的一言一行做出改变。
据柴静自述,促使她展开雾霾调查的原因是她的女儿没出世便患有肿瘤,从一出生就接受手术,因此她决定辞职,打算用相当一段时间照顾孩子,并帮助更多的孩子寻找雾霾的真相。柴静这种因为心底有爱惜而去做什么的初衷的确让人感动,不过,我们不禁思索这样的调查报告的撰写者为什么是柴静?我们更加希望下一次这样的报告不再是公益性质的个人调查,不再是柴静和雾霾的私人恩怨。柴静的声音,打开了一个黑匣子,应该让更多的民众“看见”,也需要让更多的高层听见,正如人民网在官方微博中所言:“穹顶之下别让柴静太孤单”。
新的《大气防治法》正在酝酿,环保部门和环保组织的权力将被加强,也许能就此长出“铜牙铁齿”。然而,我们不应就此静默等待,而应立即采取行动,因为,每一天我们都在呼吸,每一天我们都被伤害,我们又岂能等待?作为个体,我们能做的或许不多,但纵观历史,许多深刻的重大改革往往萌发于每个微乎其微的努力汇聚起来的力量。公众监督的力量是绝对不能低估的,因为它无处不在,特别是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网络覆盖如此广泛的今天,群众的眼睛更加雪亮,民意的渠道更加畅通,我们岂能懒于作为?
从公权力部门抓起,落实各项法规,重拳惩治不作为的部门、钻空子的企业、无视法的个人;从身边改起,与有污染的企业、有扬尘的工地、冒黑烟的车辆、排油烟的饭店作坚决的斗争;从自己做起,少烧煤炉子、少开私家车、少买排碳量大的企业产品……包括这次她拿出自己前年出书赚来的百万稿费拍摄和制作了这部让人震撼的纪录片,以及由此引发人们对环境保护、绿色发展、能源体制改革话题的升级式讨论,也是一个唤醒人们麻木神经的实实在在的行动。若是人人都这么毅然决然地捍卫我们这颗蓝色星球的环境,人类的健康才有真正持久的保障。
“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身。”柴静的呼唤让人怦然心动。从自传性作品《看见》到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我们蓦然发现退隐一年的柴静能够再次走红是必然的,因为当她把关注的目光从自己身上放大到整个星球时,她就已经成熟了。

㈤ 《蓝色星球》观后感作文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学过地理的人都知道,我们伟大的地球母亲海洋多于陆地。在海洋里,有着千千万万奇奇怪怪的生物。虽然海洋看上去和平美丽,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想在海洋里生存并不容易。
海里有一种虫,平时藏在海底的沙土里,看上去就像一株植物,只要有鱼游近,立刻弹起来把它吃掉。只是一种虫就这么危险,可见海里处处是杀机。
为了生存,很多鱼改变了自身的构造,就像万年前猿猴演变成人类一样。深海有一种乌贼,右眼始终往下看,左眼比右眼大很多,始终向上看,和普通乌贼一点也不一样。这就是为了看到更多的地方,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
所有生物都有延续自己的本能,不管多难,总要繁衍后代。有一种鱼,它们少的可怜,繁衍的后代存活率也低,它们必须找到最佳繁衍点。它们找到了,可是那里有成千上百的鲨鱼。可是,它们没有退缩,在鲨鱼的虎视眈眈下,它们还是每年赶到那里繁衍后代。自然而然的,每年它们都会牺牲很多同类。
就像曾经的中国,是块易得的肥肉。地广,人多,弱小,不团结,小小的日本都能踩上一脚。那时的中国,腥风血雨,生灵涂炭,接近崩溃。落后就要挨打,一点也不假。现在的中国强大起来了,无数外国人千里迢迢地来到中国,其它国家更是不敢小瞧中国了。
在哪里都是这样,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想要生存就必须使自己强大起来,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㈥ 七个世界一个地球观后感怎么写

BBC earth系列的纪录片家喻户晓,例如《脉动地球》、《蓝色星球》,紧接着的《七个世界,一个星球》观影感是极佳的,各种恢弘的大场面以及不可多得的地图以及板块构造的动态图,绝对高于课本知识,看完此片,我觉得八年级下册的世界地理分区学起来会非常轻松。南极洲这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不受人类的污染,想要到达此处,你得忍受剧烈的海上颠簸、呕吐、无法站立等,但南极依然是我的梦想圣地,有生之年必须踏上这片土地,它虽是“白色沙漠”,但充满了生机,与生俱来的生态系统,无法模仿,也极难修复。看到日本、挪威和冰岛可以对鲸鱼进行合法捕捞,我的内心是极其痛苦的,看着鲸鱼即将死去的镜头,整个画面就是一只濒死的大眼睛,偶尔转动,等待死亡。那样的绝望感觉心被针扎,同样是这个地球的生物,为什么人类可以主宰其他生命?屠刀不停逼近各种濒临灭绝的生物,现在世界上只剩下35头南脊虎鲸,它们可能是当年逃过捕鲸大屠杀的幸存者,它们天生好奇又喜欢靠近人类,等待它们的就是捕鲸船的弯钩和死亡!
南极大陆的主人就是憨态可掬的企鹅了,它们再这片土地上世代繁衍,虽然也会被其他动物袭击甚至吃掉,但这个属于自然法则,心不动那么痛。看到最后的拍摄花絮,摄影师最后流着泪、动情的说:这是他这一生最难忘的时刻,有幸登上这片土地,但是全球变暖使得这里的生物以及生态系统在迅速衰退,不知道它还能撑多久!最后我也哭了,因为我深知全球变暖对于地球母亲的伤害,它是不可逆的,而且是致命的!
我想去南极洲,我想去北极,我想去月球,这是一名普通地理老师的梦想,一个个的白日梦~

㈦ 星球大战7观后感三年级300字

看电影头天晚上我才发现,我要跟同学去看的是start wars 不是star trek,今天上车同学知道之后一脸黑,他跟我说,没关系,你记住这是个"goods and bads"的电影就可以了。

完我真是特么的醉了,还真是个好人打倒坏人的电影,我还特么期待的有个迷人有头脑的反派、有个曲折的情节、再加上扣人心弦的动作特效,可是电影玩了之后我
特么发现除了特效不记得什么了。没有冒犯星战粉丝的意思,因为在我一个没有星战知识的小白来看,这无非就是一个没有一点悬念的主角英雄养成记。我们的主角
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忽然有一天卷入了时代的大潮,她勇敢、正义、不屈最终打倒了纸老虎。
可能对星战粉丝来讲,背景音乐、字幕甚至不同场景的切换
都是一种传承和经典的延续,但是对于我撸完final的口水观众来说,这不大对胃口。在路上我对这部电影满心期待,希望它能吸引我走向这个充满想象的世
界,我原以为它会像诺兰的蝙蝠侠一样抓住新观众的心,或许我看到的是一部承上启下的作品。
拍摄技术上的细节我也不懂,但是感觉这上面看着还是很舒服的,尤其是最后一幕远景的俯视。本来想给三星的,不过拿出一星来给忠实的星战粉!

希望亲亲采纳,你的采纳是对我的支持,谢谢祝2016好运

㈧ 看完BBC纪录片有什么感想

两个字震撼。

BBC纪录片之所以吸引人,绝不仅仅是因为画质好,毕竟他们拍的不是电器商店里那些用来试机的风光大片,而是自然历史类纪录片,具有很强的科普和教育功能。

南部非洲的那个冲浪胜地之所以被BBC导演看中,也不光是因为浪大,而是因为那里是海豚最喜欢的一个游乐场。每当巨浪来袭,总能看到一群海豚在浪花里窜来窜去,像是在玩冲浪。这一独特行为才是BBC最关心的,同时也是观众最想看到的画面。

这就要求我们尽量按照陆地拍摄的要求来拍海洋,尽可能地寻找海洋生物和陆地生物的共性,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从视觉习惯到情感都更容易对海洋产生共鸣。”

有这么一群认真执着制作人,制作出来的作品能不震撼吗,简直就是艺术!

㈨ 未来地球2025水资源观后感

时间快进到2025年,我们的蓝色星球——地球正变得越来越干旱。地球变得更暖改变了未来地球天气模式,多数地区降雨不足。随着人口的增长,2030年,人类对水的需求将增长50%。
罗马遭受了蝗灾的侵袭,洛杉矶被熊熊大火吞噬,华盛顿发生了水灾,因为大多河床的干涸,整个美国则陷入了干旱并引起了对水的争夺。
如今,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似乎越来越难以被满足。石油等碳基能源的储量逐渐减少,此外,能源传输的设施已经过于老旧,无法面对将来对能源传输的更高的要求。一旦出现问题,人类将面临停电、无法工作和正常生活的危机。再加上地球的环境已经因这些能源而遭到破坏,人们需要找到更清洁的再生能源。
本片将带领我们进入地球的未来世界。地球气候在改变,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一些行动减缓和减轻未来地球可能出现的灾难。

阅读全文

与蓝色新球电影小学生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亲亲宝贝电影演员 浏览:3
捆鸡电影院 浏览:682
两个泰国女学生亲吻电影 浏览:900
去电影院的英文怎么说 浏览:955
韩国电影妻子的妹妹演员 浏览:552
新愚公移山电影完整版时长 浏览:30
评论你们喜欢什么电影 浏览:606
一个法国女人电影2013 浏览:117
新婚电影完整版 浏览:376
铁梨花电影完整版电视剧 浏览:44
影音先锋97电影网站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浏览:186
蹩脚英语电影英文字幕 浏览:571
台湾十部顶级喜剧电影 浏览:13
成都lpl决赛电影院 浏览:707
一部有红孩儿秘籍古装老电影 浏览:199
姐姐电影票房 浏览:105
电影特效场景大全 浏览:957
周星驰电影搞笑的人名 浏览:140
姜文电影邪不压正结局 浏览:960
带有总动员的电影名字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