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网上观看《立春》影片,并就如何看待人生中的挫折写出不少于300字的观后感
联系实际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㈡ 电影立春观后感
[电影立春观后感]一直都想写点关于立春的东西,但又不知道从哪讲起,电影立春观后感。豆瓣上的评论越加越多,大致看来有两种观点。 1.王彩铃是美好的,在王彩铃身上看到了自己,觉得她对艺术孜孜不倦觉得那是小人物在理想面前的悲壮和庄严,是值得歌颂的。 2。王彩铃是一个平凡的人,而且她对歌剧的爱并不像她以为或者我们以为的那么深刻。那只是她逃避生活拒绝平凡的的武器。在这种观点上,以花的力量的“顾长卫的日常生活恐惧症”分析最为精准。当时我也是非常赞同他的说法的。 立春看了大概有一个月,中间经过了5.12汶川地震,生命的逝去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震撼。我开始想像做物理题一样条分缕析王彩铃的性格找出她的种种诟病的做法是否正确。对于具体的生命,理智上是可以,但情感上则显得过于傲慢。因为王彩铃除了是银幕上那个肥胖,臃肿满口暴牙寒酸却又清高的中年女人外,还可能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某一个人,甚至,是我们自己。 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提到被选中的概念。他说,诗人或者别的艺术家都是被上帝选中的。他们是上帝的宠儿。人性格中天生有希望自己独一无二的倾向,或者说每个人在潜意识里都希望自己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是被上帝恩宠的那个。即使是王彩铃,也是如此。 但是她暴牙,又胖,性格也不讨人喜欢,年纪一把了甚至连个男朋友都没有,她要怎么样才能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证明自己是被上帝所宠爱的那个呢?于是,歌剧成了她抵抗庸俗和平凡的一把利器。歌剧让她坚信,她和周围的人是不同的,她是高于所处的庸俗的生活环境的。 歌剧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因为除了歌剧,她找不到任何可以证明自己与众不同,证明自己独特不可替代的东西。 于是她摆出了战斗的姿态,拒绝和周围的生活进行沟通,自己完全陷在到中央歌剧院,唱到巴黎的美好幻想中,并且矢志不渝的奋斗着。 有时候我经常问自己,我的理想是否诚恳。我是真正热爱它呢,还是热爱它身上的光环以及能带给我的东西。 歌剧,这个名词本身就太过耀眼。它代表了艺术,深刻高雅以及所有美好的词语。王彩铃被这个炫目的词语晃了眼,她毫无抵抗能力,深深的折服了。她像握着救命的稻草一样紧紧的攥着歌剧,作为抵制媚俗的生活的唯一武器。 直到后来,黄四宝出现了。屡考美院屡不中的文艺青年黄四宝蹲在花坛边玩一个卷成圈状的塑料纸的神情深深的打动了王彩铃。她在细节中发现黄四宝的美好并且或许也被自己发现美好事物的能力所打动,观后感《电影立春观后感》。顶着油画,歌剧这两个辉煌的名词,王彩铃迅速的爱上了黄四宝。 并且,她也理所应当的觉得黄四宝应该爱上她。因为他们,在王彩铃看来,是“相同”的,因为“相同”也必定\"相通\"。但是黄四宝却完全无法抛弃她的外貌只看到她迥异于旁人的特质“歌剧=艺术=被上帝选中=非比寻常”而爱上她。因此,在她奋不顾身的与黄四宝发生关系却横遭羞辱后她选择穿着珍藏的礼服从塔顶纵身跃下,不仅是因为她在爱情上受到伤害更多的应该是被否定带来的绝望。 黄四宝,英俊的文艺男青年的爱代表了肯定,他不计外貌放弃种种世俗观念爱上王彩铃可以成为王彩铃证明自己(哪怕仅仅是自我证明)与众不同,特别,的强力证据。 但是王彩铃失望了。她的奋力一搏只换来声嘶力竭的侮辱。她不知怎样接受这个让她措手不及的结果。她被深刻的伤害了。 看这个电影的时候觉得触目惊心。总是在不断的思考自己是不是王彩铃。前段时间摄像课上老师放《歌舞中国》,看完之后除了感动就是深深的害怕。 小人物的梦想的意义是什么?他们的出路在哪? 梁一,青年时期因为看到金凯利的电影便深深的爱上了爵士舞,他从台北跳到新加坡再跳到大陆。一辈子全部献给了爵士舞,去金凯利的坟前祭拜,跳到百老汇成为他最大的梦想,而他的资质,却注定他只能在一所民间歌舞学校教授业余的歌舞爱好者。 同学对我说,最残酷的事情不是怀才不遇,而是根本就没有才。 毛遂面见平原君时说: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象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 如果我们根本没有像禾穗一样的光芒,在坚持理想的道路上,我们该怎样走呢。 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可以改变的,而是无论我们怎么做都无法扭转的,就像王彩铃不管怎样的努力怎样的挣扎也无法凭借自身的天赋调到中央歌剧院一样。 我们知道,但她不知道。当我们和环境格格不入时我们只能相信自己是被上帝恩宠的那个,只能全力的抗争。直到她三十多岁了,散尽了多年的积蓄,到婚介所去找一个男人回归到大多数人都要归附的平凡的生活中,而什么时候,她还曾经义正词严的对一再像她示好的周瑜说:我是宁尝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我们周围有太多的人,或多或少的有着王彩铃这样那样的性格。我们该怎么办呢?难道我们也要像她一样等到三十多岁四处碰壁灰头土脸后才愕然惊醒? 有理想是罪过么?小人物该如何在理想和现实间找到平衡点? 顾长卫没有告诉我们答案,或者,尝试给我们提供一些或许可以作为出路的途经。他让心高气傲献身歌剧的王彩铃举起了剔肉刀。 如果这是理想主义者面对现实不得不做的妥协,那么这个妥协的伤害性不亚于毁灭。 电影只有好看是不够的,只是打动人也是不够的,作为一名电影人,作为第五代的导演,作为我们的长辈,我希望顾长卫可以对我们进行引导,站在高于我们的位置向我们指明前方的路,但他只是满怀同情的对我们讲了一个丑陋却心怀梦想的女人同现实生活抗争的故事,同情后是深深叹息,叹息过,就什么也没了。 个人觉得这是一部极具李樯风格的电影,顾长卫更像是一个优秀的摄像师而不是导演,以至于完全淹没在李樯的剧本中。
㈢ 立春:有多少梦想可以坚守 – 《立春》影评
不同于梦想实现的励志,也异于梦想破灭的悲情,影片《立春》中的梦想更像一种存在的需要,一种胶着的状态,它不易实现,也难说破灭。如同美味的菜肴放的时间久了,免不了透出一股馊味,王彩玲的梦想世界和臆想幻境也俨然有点混淆不清了。
影片开场,一段旁白后,是广播中王彩玲演唱的歌剧。王彩玲一出场,就已具备了相当的歌剧造诣。对于王彩玲的艺术成长过程,是缺位的,我们看不到她如何在音乐中启蒙,如何树立歌剧的梦想,又如何提升演唱素养。当然我们也能看到她的努力,但我们所能看到的努力更多的是她托人办户口,进京谋职这些俗务上。所以,王彩玲这个人物,是个矛盾的集合体。她一方面曲高和寡,一方面又世故庸俗,她高傲地拒绝了周瑜的第一次拜师,但得知办户口需要更多的钱后,又主动去车间收周瑜为徒;她可以无视邻居小张老师的打招呼,却暗地记下了周瑜来访的事;她在教周瑜唱歌时,一方面对自已作了客观的剖析,另一方面又信誓旦旦要唱到巴黎歌剧院,这一组镜头中,她始终处于镜子里,或者窗玻璃后面,暗示了她的壮志豪言更像梦呓。她自认一个怀才不遇的隐者,这种隐,却绝对不是她想要的,她始终在挣扎着逃离这种隐的状态,她迫切需要让自已暴露在光明中,有鲜花和掌声的光明中。但是,导演不断地用横贯银幕的火车,天安门广场冰冷的栏杆,骤然响起的下课铃声不断地强化一种暗示,这种暗示贯穿在影片的整个开端部分,王彩玲陷入了一种不正常的臆想状态,不管她如何踌躇满志,观影的人却有一种心知肚明的默契——我们基本上对王彩玲实现梦想已经不抱任何期待。无法融入她成长历程的观众最多是对她的境遇给予轻度的同情,而很难发自内心地和这个角色同呼吸共命运。
㈣ 电影《立春》影评
——是不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王彩玲?我得说,我做过一阵王彩玲。
没有憧憬过北京的人,不会知道憧憬北京是什么滋味。
为什么要憧憬北京?因为它是北京。
三年前考研那阵子,我与另外一个女生到教职工居住区合租了个房间住。是一个单元里头带阳台的那间。
那时候人年轻,心里还是有一些隐忍的疯狂,总觉得有点天雷地火的事情即将降临,然而春天一个一个数过去,日子仍是静水无澜。
——就像王彩玲说的:每年的春天一来,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觉得会有什么事要发生;但是春天过去了,什么都没发生,就觉得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
那单元另外两间都住的是男生,也都是考研的。其中一个,人瘦削,脸青白,眼睛下面拱出两个颧骨,柳叶形的眼睛常是似笑非笑,似嘲讽又似卑怯。肩背微微佝偻。经常穿灰色的恤。工科生,英语却出奇好,有时比我这个英语专业的人还牛一点——虽然我口头是绝不承认。
——看到黄四宝,竟觉得神似他的模样。瘦,以及阴郁又深藏焦虑的眼神。居然还有时候有天真神情一闪。文艺青年是不是都一个脸模子??
一般考研的人一见面都会交流一下考试目标复习进展之类。一开始我问他的时候,他却只是含混几句,一笑,讳莫如深的样子。
之后慢慢知道他在年级里以异类而闻名,是不太合群的人物。
——在男生堆儿里:每天洗衣服袜子饭盒,不看毛片而爱看贾樟柯,用国家地理图片而不用张柏芝Twins的照片做电脑桌面,每天出去上自习,不熬夜打游戏聊QQ,临睡刷牙,每周购买《南方周末》并做剪报,六级考一次就过而且考到八十分以上....这样大概是够怪异的了。
后来有回下午我自己在屋里写字,临《灵飞经》,他进来了,不出声地看了会儿,拿了我的笔写了几行隶书,居然很有点功夫的样子。他说:我借一本《曹全碑》给你,你来。
就这样混熟了,他才很郑重地说:我是一定要考到北京去的。此话的背景音乐是他的电脑音箱里面放着的《One Night in 北京》。
我说:我也一定要去北京;我要当北京人;虽然北京已经没有它最迷人的城墙了,但是我还是爱它,我要成为那个城市的一部分;我要周末上琉璃厂淘旧书,上国家图书馆看古籍,上北大听讲座,老了退休了早晨到北海遛鸟。
他听完眼睛里面有光,是把我当作自己人了(虽然我说“不听陈绮贞”之后他大叫“敌人!”)。
(他喜欢:贾樟柯、休格兰特、陈绮贞。)
后来我就像王彩玲一样开始止不住地犯贱。如:他饭后喜欢喝杯热茶,我于是每天雷打不动多打一壶开水拎上五楼,贴墙放在他房间门口,专门供他泡茶;晚自习回来,看到壶把不再与墙垂直,就知道他动过了,就满足得心口酸楚一阵。其余送水果买杂志供他看之类,不消提了。
黎巴嫩大牛人纪伯伦说的:“爱情不需要回报,爱在爱里面已经满足了。”
女人是总需要有一个人,让她把她的热情和温柔——甚至狂热——花费出去。我不知道那算不算爱,似乎竟是一种生理需求。
有一天终于在他床上拥抱了。
——大地崩坼,天空翻转,海水倒灌,冰川塌陷,他吻了我。
记得他身子那样瘦,让人很想把他紧紧地搂抱,抱进子宫里去再孕育一回。熄了灯的小屋里,他埋首在我胸口,短头发扎刺着我赤裸的皮肤,像只剩几岁的小童。
——就像黄四宝又一次醉倒在地上,呻吟一样低声呜呜地哭着,更像是哼着。王彩玲在他身边蹲下。我的心口针扎一样:这样的世间女人共通的怜惜。云雨之后的一夜,王彩玲在镜子前左顾右盼,扎上鲜艳的黄丝巾,微微一笑,光彩流溢。床前留下为熟睡的男人买好的早点。
可是我知道他是不会承认她的。就像我亦始终不曾被承认。
我与他的关系,永远停留在那张床上:下午或晚上,接了他短信,躲过单元里其余两人的目光,溜进他的房间。有时在下床之后、走出房间之前,黯然哭出声来,然他只是似笑非笑地旁观。但第二晚,接到他的短信,我还是会自动走去推他房间的门。
我能给的,只能有这些。再没别的。
几乎想要挫骨扬灰,只为在他心中留痕。
——甚至想:这样的委身,这样卑贱的委身毕竟是没有人会做的,他会因为这罕见的卑微而记得我。
那时候,心里有一种狂热的绝望。又因绝望,所以干脆放纵地狂热下去。
他一直一直说,一定要考到北京去。所有人都不看好他。所有人都觉得他无用窝囊不太正常,他一定要证明给他们看。
他把头牢牢揿在我胸口。我抱着他赤裸的身子,心里像是被一块烧热的冰块烫着和冻着。
——他就是像王彩玲和黄四宝那样的人。人群中是有这样一小撮“一根筋”;他们偏执狂热着一个dream,殒身不恤;但是这种偏执和狂热偏偏有着独特的魅力,对于特定的人来说,这种魅力是致命的。
其实偏执的人,都有格外炽烈的感情。但是这种感情不大常用在人的身上(除非是他们同类)。又大概因为偏执的人目下无尘,觉得人是不配让他们花费感情的。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待女人的无情和女人对他的飞蛾扑火,庶几相似。)
——后来,他没考上,我的分数差了一点。他选择住到北京继续考,我早早妥协了,调剂到离北京极远地方的学校。
第二年,他的偏执终于有了结果。我从别人口中得知他考上了人大,且是高分公费。
《立春》的结尾,所有的人都妥协了。
长头发爱朗诵的周瑜,剪短了头发,生了眼睛倍儿黑的小闺女;
黄四宝也剪了短发,换下了标准文艺青年的行头皮夹克黑长统靴,一边打大哥大一边开面包车;
被领导拿泰国人妖来比的胡金泉老师,踏实坦然地开始坐牢了。
王彩玲虽然还是不结婚,但是总算认真地当起了妈。露出了始终不曾有的笑容。
一切似乎正常了,和谐了,可是却更觉得更凄寒。
(跳芭蕾舞的胡金泉,原本穿着海蓝色大衣系雪白围巾的胡金泉,一身雪白练功衣在音乐中旋转的胡金泉,在监狱之中被剃了光头,竭力想立起穿着黑布鞋的足尖。艺术把他的生命烧成了灰——是不是一定要有人成为艺术的祭坛上带血的牺牲?)
那样狂热的不顾一切的追求似乎可怜;妥协了,又是悲凉。
我说:我还是要再考到北京去的。
我是不是还想在琉璃厂偶遇着他?也许是。那时候,会说什么?....
也许会说:“看过《立春》没?前几年的电影。那里面有个黄四宝,长得还真有点像你。”
谨以此,纪念ZS。
㈤ 关于春这部电影的影评
“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啥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 。风好像在一夜间就变得温润潮湿起来了。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给感动了。”立春那天,微博上各类ID都贴上了这段话,以至于我又想起了这部电影。蒋雯丽的声音自有一种能透人心的魔力,看到这话,她在电影《立春》里的包头方言就又在耳边回响了好几天。
增肥的蒋雯丽在电影里是一个市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师,叫王彩玲,肥胖孤僻高傲,一口龅牙,脸上散布黑斑和痘痘,她喜欢意大利歌剧,最大的梦想是到巴黎歌剧院唱歌。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北方内陆小城,还没有多少人能懂得欣赏这个,同样欣赏不了的还有芭蕾和现代派绘画。所以她一次次往返北京,各个剧团和音乐学院面试求录用,拿钱托人为自己办北京户口,一心想离开这个城市。在北京低声下气四处求人却总是被毫不留情拒绝,回到小城还得趾高气昂,仿佛志得意满,见人就说我要北京了,中央歌剧院正调我呢。人活一口气啊,她大龄单身,没有朋友,长得不好看,唱得又是没人听懂的歌,在这个小地方她收紧心纯粹只为不甘平庸的目标而活,所有难过和不堪都往肚里咽。
《立春》电影里是有三个心怀梦想却不得志的年轻人,李光洁饰演喜欢画画,一心进中央美院屡考不中的工人黄四宝,另外一个是从小痴迷芭蕾被小城人嘲笑敌视的男舞蹈老师。三人在同一个城市因相同的命运而有了交集。我记得王彩玲侧躺在床上给黄四宝当裸体模特时说的契科夫的小说《三姊妹》,她说三姊妹住在远离莫斯科的小地方,想莫斯科不了,姊妹其中一个懂六国外语的说,住在这种小地方,一个人懂六国语言就跟六指儿一样是个累赘,然后沉默,说就像咱俩。这段真苦,可又有俩人同病相怜互相理解的欣慰。她说告诉你个秘密,我还是个处女,我不想在这个城市发生爱情。但爱情还是来了。她爱上了外表帅气颓废又带天真孩子气的黄四宝,甚至想为他放弃北京户口。但他不爱她,在她强行和他发生了关系后,深感厌恶的黄四宝当众羞辱了她远走深圳。她平时那么骄傲一人当晚爬上高塔自杀却没死成。一直钦佩她唱歌剧的黄四宝表兄来跟她求婚,说俩人年龄条件都差不多了就在一起吧,她说得决绝:“我是宁吃鲜桃一口不要烂杏一筐的”。 我是想,一个女人,她长得再丑,再老,也有选择爱或不爱一个人的权利。等到后来承受不住周遭人对自己及家人异样眼神的男舞蹈老师来请求俩人假结婚,她很生气也很清楚这样吃亏的是自己,而且知道这个没有芭蕾不能活的男人和自己有多么不同。王彩玲骨子里把自己的生命价值看得很重,绝不接受随便了结和将就。在这个她不想与之产生感情纠葛的落后小城,她不经意碰到一个人,一瞬间爱上他,即使受伤了她也只得认了。
记得最清楚的画面是王彩玲带着她新教的学生和她妈妈北京参赛,在拥挤昏暗的火车上,她手握经久不变的水杯对昏昏欲睡的两母女说:“每年的春天一来,实际上也不意味着什么,但我总觉得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似的,我心里总是蠢蠢欲动,可等春天整个都过了,根本什么也没发生,我就很失望,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脸上散发着迷茫的光,那话一句句戳中人的心。心怀渴望的小城青年她是怎样憧憬着有一些东西来改变自己循规蹈矩平凡的既定人生?
时间的河流过,似乎什么也没改变,但又好像带来了什么。舞蹈老师为躲开世人探询鄙夷的眼神故意对女学员强奸未遂进了监狱,还能跳舞他就很满足。黄四宝摇身一变成为婚姻介绍所老板,开着车靠骗人钱发财。突发胃病后,一向不屑与小城人为伍的王彩玲开始与女邻居做朋友,不再常跑北京,用各种方法收拾脸上的黑斑和痘印,她还把办北京户口的钱要回来帮自称患癌症的女学生在北京顺利参加歌唱比赛。心慢慢低下来,她甚至遮遮掩掩婚介所登记,但仍没有找到爱情,她在路上与黄四宝擦肩而过。后来她到福利院领养了一个兔唇儿童,因为当她走近那群玩耍的孩子时,别人都跑开,只有这小女孩坐在那对她笑。她给女儿取名王小凡,或许走了一圈她发现还是做一个平凡人最幸福。她一个人从草原运羔羊来开了个羊肉店,挣钱给女儿治病。
影片最后王彩玲带女儿又了趟北京,在天安门广场前她和已痊愈的女儿开心玩耍,当广场音乐响起时,母女二人专心侧头聆听,这时画面出现王彩玲身穿演出服站在中央歌剧院的舞台上演唱歌剧,屏幕打出一行字:谨以此情此景献给王彩玲。那时她该想起她那未曾实现的梦了吧,但不会后悔,亦不会悲凉。
每个曾为梦想所做的努力和不妥协都让人感动和佩服,总会有人因为天赋或条件不足等无从实现心中的愿望。漫漫长冬,终于立春了,大事不发生或者你已错过,会有东西慢慢改变。电影里王彩玲给女儿念书,讲毛虫从蛹到蛾的过程,念到雄飞蛾只有几天时间寻找伴侣,才短短几个月寿命,一生很快就结束时,一身冬装已换成夏装的王彩玲停下感叹:人比他们幸福多了。你看,不知以后会怎样,我们就往前走着。相信带着爱的,一切都如愿以偿。
㈥ 求电影《立春》观后感,500字作文
《立春》总觉的是部给浮华世间降温的一场绵绵细雨。如果说电影分很多类别,如悲
剧喜剧、音乐剧等的话,那么我认为《立春》恰恰是一部与立志题材相反的一部影片
。对于象我这种从小生活在小城镇里的人来说,在《立春》里找到了很多当年生活中
的事物以及当时的生存态度,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为了自己的理想必须也应当放弃
一切所谓该放弃的种种人、物、情。
相对于立志电影,《立春》主要写的是人们如何因为生存而最终放弃自己最初的理想
而回归生活,这也是我认为他更加写实的原因。因为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的几率定然
是所差无几的,而如今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对成功人士的推崇,却缺少了对失败者的关
爱。
也许有人会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失败了只能说你学艺不精,理所应当。就算是
想关爱也没啥办法。其实不然,世上只有失败的事,没有失败的人生。每个人的一生
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长有段,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对这个过程有着不同的认
知。而这种价值观念恰恰是受到外界社会影响的,反过来,他也会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一部好的影片会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宣扬一种观念,让人自己去思考一个属于自己
的问题等,从而选择自己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每个人都是社会的财富,早一些感悟
,早一些解脱,正所谓有用之神不能用在无用之处,感到幸福的人多了,社会也就和
谐了。
哈哈,说的有些远了
每年的春天一来,实际上也不意味着什么,但我总觉得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似的,但我
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可等春天整个都过去了,根本什么也没发生……我就很失望,
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
㈦ 立春观后感
[立春观后感]立春观后感|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顾长卫导演的一部电影《立春》,立春观后感。故事很简单,主要讲述了平凡的音乐女教师王彩玲及其他文艺青年追求艺术及人生梦想的故事:王彩玲是北方某小城市里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她很丑,肥胖臃肿、龅牙、满脸痘痘和黑斑。但上天是公平的,她拥有一副似乎不该属于她的美妙嗓音,能将意大利歌剧唱得"只应天上有"。然而,小城里的百姓对歌剧并不感兴趣。不得意的王彩玲一心想调到北京,她在寻梦过程中认识了和自己一样执着的"疯子"们:多年考美院无门的黄四宝、对歌剧一见钟情的工人周瑜、芭蕾痴迷者胡金铨、爱炫耀的小张老师和想出人头地的高贝贝。历尽沧桑后,王彩玲开始接受现实。虽然春天的温暖还找不到,但是立春了,一切都不远了。她到孤儿院领养了一个兔唇小女孩,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电影最为艺术形式的一种其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观影者可谓见仁见智,以下仅是我对该片的部分个人感想,和大家分享之,观后感《立春观后感》。来源:(-《立春》观后感_蔓延_新浪博客《立春》的主题是不甘平凡,勇敢追梦。虽然《立春》一片中的时代背景,开始强调个体,强调对金钱和权力的崇拜。但还有一种人,他们有梦想,让生活更有光泽、更有意思,同时也在唤醒更多的人去追求、延续自己的梦想。女主人公王彩玲,没有亮丽的外表,没有丰富的物质条件,生活在封建闭塞的北方小城,根本不具备追求歌剧艺术的外围条件,生活中又因为执著于梦想,而承受大家的白眼、非议甚至讥讽。但这些都不能阻挡她追求自己"唱到巴黎歌剧院"的艺术梦想。其实同在一片蓝天下,无论是谁,我们一样拥有花开花落的四季轮回,如同我们拥有一样丰富的内心、一样绚烂的梦想,一样追梦的权利和渴望。因为,虽然每个人拥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但灵魂与灵魂之间、心与心之间是平等的。片中给我印象格外深刻的就是片头萧杀冷清的北方小城景观配合女主人公王彩玲的画外音:"立春之时,春天却未至,天气依然寒冷,但人们心中已经有了对春天和温暖的渴望。"正是因为有了对"春天和温暖"的渴望,每个人都怀揣梦想,期盼梦想照进现实、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就像有立春,年年日历翻至此处,梦想就已经在每个人的心中孕育开花了。这让我想起一位来自西北小城学习歌剧的追梦男孩,在克服了大家无法想像的重重困难和阻力后,他全力向着自己的梦想出发,虽然还没有唱响"巴黎歌剧院",但已经唱响了多次国际比赛,已经唱到了纽约歌剧院。我相信,无论他唱到哪里,只要有梦想,他就已经唱响了自己的人生。而正是这梦想,支持他一路走来,穿过胡杨林,走过黄土地,跨过黄河长江,越过千山万水,走过昨天的崎岖坎坷,走向明天的硕果累累。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好人好梦、有梦就追、心随梦圆!|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立春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㈧ 求《立春》影评
《立春》影评
AI是我最爱的科幻片,电影里有一个场景我印象至深,小机器人大卫在仓库里看到无数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小机器人时的震惊和绝望。在多年之后,我依然清晰的记着大卫那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悲伤的脸。大卫是在那一刻才真正认清自己,知道原来自己并不是唯一,原来自己是如此的可被替代。说不清,这样的认识自己是幸运还是不幸。人要么傻一辈子,要不就早日清醒,最怕是傻到没有什么资本的时候,清醒了过来,于是一切都变得凄凉。
王彩玲,你可以说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了理想努力奋斗着。她就像一只蛾子,努力破茧,她以为破茧之后的自己会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她不明白,无论她如何努力,她只能是一只蛾子。在小城里技惊四座的唱腔,到了首都北京,就成了人家眼中的鸡肋。王彩铃有梦想,但却没有看清自己的能力。她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所以她痛苦着。但是,到底这种怀才不遇的痛苦痛,还是发现自己其实并不是天才来得更加伤人?
王彩玲是一个单纯的人,也是一个不懂得溶于世俗的人,她不甘于溶于世俗,因为如此,她就太平凡了,平凡的没有任何人会注意她。所以,她会穿着恶俗的健美裤却装出一副清高的做派。她的装不让人鄙夷,却让人觉得心酸。但是她的伪装很容易剥落,只要她认为遇到了知己,她会毫不犹豫的奉献自己。这种单纯,对于那样的一个女人来说,是一种悲哀,因为她没有花容月貌来让男人心疼她的单纯。所以,她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暗恋的男人骂,骂她强奸他!一个男人,如何可以被强奸?那一刻,我看到了男人无耻的新的底线。
王彩玲的悲哀还在于她看不起那些她认为不是同类的人。她不明白,油画,歌剧,芭蕾舞只是艺术海洋中的几朵浪花,二人传、年画、秧歌也一样是艺术的一种。芭蕾舞并不比扭秧歌高尚多少,跳芭蕾舞的人也不比扭秧歌的人高雅多少,每个人都有喜欢自己所喜欢的权利,这种权利是没有高低之分的。可是,王彩铃认为自己高雅了,她是与众不同的,所以她会认为那个妄图追求她的男人是烂杏,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我却认为那个男人可能是她有可能得到的最好的归属。一个看不清自己的女人,是一个无法抓住属于自己的生活的女人。
王彩玲的牺牲也是一种自认为高尚的牺牲,可惜每次牺牲她都真的被牺牲了。整部电影看到最后,我觉得她最幸福的时刻,正是她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是她和保养的女儿在一起的时候。为了女儿,她放下身段贩卖羊肉,为女儿筹动手术的钱。我想那时候的她是充实而满足的。她的四次进京,第一次是为了自己的理想,第二次为了爱情的理想,第三次为了那个假癌症女孩的理想,第四次带着女儿进京,则彷佛是在纪念那过去所有的理想,她终于从梦想里回到了地面上。我相信,她看着女儿,幻想自己站在舞台上的时候,虽有心酸,但也是平静的。平静的生活,也一样可以幸福,幸福不仅仅属于掌声四起的舞台。
电影里还有一个人物,我是一定要提的,那就是跳芭蕾舞的胡金泉。这个人物是整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人物。他热爱舞蹈,热爱到了分不清舞蹈和现实。生活里的他,彷佛也在舞蹈,骑着脚踏车都那么仪态端方。他没有远大的理想,他只是希望可以安静的跳舞,即使是教人跳舞,他也没有任何倨傲的表情,这与王彩玲是截然不同的。可惜,他太特别了,这样的特别容不得世人的眼睛。王彩玲拼命的想要与众不同,胡金泉则是拼命的想要认为他与别人没有两样。他努力的很艰难,但始终无法见容于世。所以,他选择了极端的方式。当他离开王彩铃的家里时,我以为他会寻死,幸好,他没有。他依旧对生活怀着热爱,他在铁窗里对王说,布鞋和舞鞋也差不多,也可以踮起脚尖。他站起来,轻轻起舞,那片刻是整部电影里最为华丽的片刻,注定成为经典。王彩玲的悲剧让人看到这个女人的不足,而胡金泉的悲剧则让人看到了世俗眼光和所谓大众道德的丑陋。
少年时候,我们都有过不那么实际的梦想。大部分的我们都在现实中明白了,梦想和现实的距离不仅仅是努力那么简单,所以我们选择了知足常乐,我们寻找平凡的快乐。但总有一些王彩玲们,选择了坚持自己的梦想,这些坚持着的斗士们,比大多数的我们都活得辛苦,可能也比我们更不快乐。但她们却总有一些东西打动着我们,提醒着我们。我不懂该说她们是幸运的或是不幸的,因为人要看清自己很难,就跟大卫要明白自己是模子倒出来的一样困难,那些无谓的坚持,我们该是祝福她们,还是提醒她们?说实在,这个问题到现在我都在思考着。这篇文章本来有一个结尾的,但是我觉得我那个结尾太武断,对于梦想这种我们曾经拥有但却有逐渐失去的东西,我们实在没有权力去指点太多。所以,在文章结尾,我给自己留下一个问号,也许,这个问号在未来的某天,我会给自己一个回答。
㈨ 《立春》观后感
[《立春》观后感]《立春》观后感2011-07-31 17:19成功在哪里?希望在哪里?我想,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心存念想,心中就有光明和美好,哪怕在凄风苦雨中屡遭磨难,心境会依然明亮,因为这样的心境,希望是永存的,《立春》观后感。哪怕有一天我们的希望破灭了,我们也会因为曾经的磨难和努力而勇敢地面对生活。《立春》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个女人王彩龄追求自己梦想一路的艰辛而最终梦想却没有实现的故事。王彩龄,一个相貌很丑的女人,她是一小城市里的一名音乐老师,有着一副似乎不属于她的美妙的嗓音,她能把歌剧唱得很出色。然而,小城市里的百姓对歌剧并不感兴趣,于是,她就想到北京去发展,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堂。可是,在北京这个莫大的城市,有她的天地吗?到了北京,她去好几家学校找工作,却都是无功而返,对于她来说,这让她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观后感《《立春》观后感》。自己相貌出丑,而却又不能实现自己在舞台上歌唱的梦想。在爱情上她付出自己的真心,却换来的是一场欺骗。她绝望透了,也曾想以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似乎自己的生命也不由自己做主,最后还得现实地面对生活所带来的一切。经历了生活的坎坷,回家过年了,春天也即将到来,在这个给人温暖的春天,给王彩龄的却是沧桑的回忆,现实摆在面前,她接受了。最终收养了一个女儿作为自己希望的寄托。现实与梦想总是差距很大,尽管我们所追求的梦想并没有实现,但我们需要一种面对现实的勇气。我感动了,我被她敢于面对生活的不幸的勇气感动了!人生在也世,是不是自己所追求的梦想破灭了、失败了,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失败的人生呢?不是的,世上只有失败的事,没有失败的人生。我想,王彩龄是一个让我去思考该怎样去面对现实生活的人,尽管我们的人生会困难重重,我们所追求的梦想也不一定会成功,但是,在追求的过程中,如果我们遇到困难了,我们也得继续向前走,这才是生活给予我们的启示吧。原来,成功与梦想都在我们追求的过程中凝聚成了我们敢于面对生活的勇气。面对现实的生活,是需要勇气的!
〔《立春》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㈩ 求电影立春观后感,500字左右
《立春》的主题是不甘平凡,勇敢追梦。虽然《立春》一片中的时代背景,开始强调个体,强调对金钱和权力的崇拜。但还有一种人,他们有梦想,让生活更有光泽、更有意思,同时也在唤醒更多的人去追求、延续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