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深度的电影来几部
穆赫兰道(可以算是每个悬疑片爱好者必观影片,而且这部电影也不是普通的在情节上或结局上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它更是一种学术上的严肃的研究,关于梦境。这在我看来,确是大卫林奇最好的电影。)
电锯惊魂1(最开始我是以为这是恐怖片,但实际上这并不是恐怖片。反而我们能看见John作为一个“痛恨杀人犯”的杀人犯的用心良苦,在这一点上,毋宁说他是一个拯救者。后面几部也还不错,但明显逊于1。)
恐怖游轮(《恐怖游轮》是所有悬疑片中情节最复杂的,但又似乎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在看它的过程中,你的大脑不得不飞速运转,才能理清全片的结构)
致命魔术(《致命魔术》的结局很有震撼力,一开始还真想不到。但其实片中很多地方都揭示了这个结局,但也许由于一种惰性吧,也没多想。所以大家看悬疑片还是要多想想。)
万能钥匙(如果没有这个结局,那么这其实是个挺俗套的故事,但只要你看了结局你是绝对不会后的。)
个人觉得无间道也很有深度,尤其是三,不多看几遍真的很难明白电影在讲什么
『贰』 救赎之路的电影剧情
《卢旺达饭店》导演特里·乔治再度带来一出令人感慨万千的佳作,关于复仇如何蒙蔽人心以及救赎产生的力量。一个小孩的意外死亡竟导致两个破碎家庭的悲剧性冲突。
大学教授伊桑一家在欣赏完儿子乔西的大提琴表演后驾车回家。而律师德怀特则陪着自己的儿子卢卡斯在观看“红袜队”的棒球比赛。离婚后的德怀特非常珍惜和儿子和一起的时光,但前妻的不断催促让德怀特驾车的速度提升了不少。不幸发生了,德怀特因为避让其他车辆而撞死了正在隔离带上放萤火虫的乔西。慌乱之中,德怀特驱车加速逃逸,而在副驾驶座上的卢卡斯则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惨祸的发生。突如其来的惨剧给伊桑一家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在警察迟迟找不到凶手的情况下,伊桑决定找律师帮忙协助调查。碰巧的是负责的正好是德怀特……伊桑终于得知撞死自己儿子的肇事者是德怀特,他将采取怎样的行动呢?而始终处于煎熬之中的德怀特该如何面对这一切呢?
『叁』 救赎之路的幕后制作
在完成赢得3项奥斯卡奖提名的《卢旺达饭店》之后,特里·乔治一直在物色新片。他说:“《冲击之路》探究了复仇、恐惧和仇恨的动机,这是我看中它的原因之一。在后9·11时代,需要通过戏剧来审视‘以眼还眼’。也许电视上的一幕会发生在你家中,所以我认为这个故事现实而重要。”
制作人尼克·维切斯勒(Nick Wechsler)说:“当两个男人的生活怦然相撞,故事变得充满悬念。目睹着惊心动魄的情节,你难免会扪心自问,‘如果我是其中的一个,我会怎么做?’
本片改编自约翰·伯纳姆·施瓦兹(John Burnham Schwartz)所著同名小说。小说出版于1998年,被《纽约时报》评选为“年度最佳图书”,被《洛杉矶时报》赞为“一个阴暗而不可抗拒的奇迹,一个令人心碎的惊险故事”。
施瓦兹说:“和很多作家一样,我天生就对极端的境遇感兴趣。我希望看到人物在艰难处境下的反应,于是我想到了德怀特,而且他也是个父亲,故事的脉络开始逐渐清晰起来。”
乔治说:“伟大的悲剧都与生死和家庭有关,我认为《冲击之路》就是其中的典范。”小说的创作耗时数年,电影也同样历尽周折。施瓦兹回忆说:“整整5年之后,小说才被两家制片公司看中。我的妻子也同为编剧,她鼓励我亲自改编剧本。最先找到我的是制作人尼克·维切斯勒,他在当天下午看过了小说,立即致电给我,告诉我他对故事的理解和小说有成为好电影的潜力。剧本的改编耗时半年,整个过程让我受益匪浅。2005年2月,尼克终于采纳了剧本。”
在筹备拍摄本片的同时,维切斯勒正在制作他的第三部电影、由杰昆·菲尼克斯主演的《我们拥有夜晚》。他将剧本推荐给菲尼克斯,后者立即决定加盟。
两获奥斯卡提名的制作人A·凯特曼·候(A.Kitman Ho)曾与乔治合作《卢旺达饭店》,菲尼克斯则在片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小角色。候说:“杰昆非常喜欢那个剧本,随后推荐给特里,当时特里和我正在筹划另一部电影,果不其然,剧本吸引了我们俩。”
乔治立即开始着手影片,他看了剧本和小说,并将故事进一步浓缩,他希望找到故事最直观的一面,以迅速锁定观众。菲尼克斯说:“我喜欢它是一部惊悚片,但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它成功讲述了同一个故事的两面。虽然特瑞·乔治不动声色,但他理解深层情感,我知道他会找到平衡。”
本片是焦点电影公司与Random House Films合作的第一部电影。经过多年磋商,两家公司于2005年11月宣布将共同出资拍摄和制作《冲击之路》。为配合影片上映,出版公司重新发行了同名小说。
在敲定制片公司之后,主创人员随即开始物色演员。乔治回忆说:“杰昆和我谈到了该由谁来扮演德怀特,马克·鲁弗洛是我们最先想到的演员。我们都见过他,而且一直希望合作。”吸引鲁弗洛的不仅仅是剧本中的惊险情节,还有两个男人交织在一起的复杂人生。他说:“德怀特这个角色的魅力在于,稍有良知的人都会认为他是个卑鄙的家伙。在塑造这个人物时,必须探知他的人性和反应,我喜欢这种挑战。片中有句话很关键,‘逃脱不等同自由’。德怀特痛恨自己,他之所以能让生活延续下去,是因为他对儿子的爱,他意识到父亲的重要,以及必须该为儿子做些什么。”
为了深入了解人物心理,菲尼克斯觉得有必要接触一些有过相似经历的人。于是,制片方与名为“Mothers Against Drunk Driving”的反酒后驾驶组织取得联系,了解到很多人曾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演员们由此体会到那种挥之不去的辛酸和伤痛。菲尼克斯还特地阅读了相关书籍,以悉心分析男人与女人面对悲痛和失去的不同之处。
扮演伊桑妻子格雷斯的詹妮弗·康纳利回忆说:“我看完剧本时已经泪流满面,我对丈夫说,我刚刚读过最美妙的剧本。它相当紧张而感人。我还拜读了小说原著,并做了笔记。毫无疑问,格雷斯是我扮演过的最有难度的角色。”
『肆』 有没有一部电影叫《救赎>
直到电影镜头给到了一个老人独白的时候,
我还是哭了,罗比和塞西莉亚最美丽的结局
就是两个人都不知道对方已经死去,
他们都在满怀期待中死去。整部电影的伴奏
,和“打字机”的声音很特别。悬疑感也
很强,童年犯下的最永远都不能救赎。
。
『伍』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是如何逃出监狱的
我认为安迪借着在瑞德买来的小锤子,成功地逃出监狱!安迪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他的妻子背叛了他已经让他非常的气愤。然而他却因为这个背叛他的妻子的死亡被误判入狱20年,如果是一个普通人的话,应该已经绝望了吧。当他发现了监狱墙壁的石质非常松散的时候,他又升起了新的希望,与在监狱中非常有声望的瑞德买了一把小锤子,每天一点一点的挖开他监狱的墙壁。
知识就是力量,这就是例子,另外就是,作为一个囚犯,在监狱里呆久了,容易被体制化,你不喜欢那种生活,却又不得不过那种生活,当你要离开那种生活去过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时,反而不习惯了,这真是一种可怕的地方。所以希望是这时候的救命稻草,我们不能丢掉希望,希望只要去追,是可以追到可以实现的。安迪是一个拯救者,他给肖申克监狱里的人带来了希望,虽然最后没能达到拯救大家的目的,不过他救了自己,在遥远的墨西哥海岸居住,过上自由的生活。
『陆』 救赎之路的影片评价
影片改编自作家约翰·伯翰·斯瓦茨1998年出版的被《纽约时报》评选为“年度最佳图书”的同名小说。这部花了作者五年时间完成创作的小说一经面市立即引起了电影公司的关注。但小说在电影公司闲置了两年多的时间后,约翰·伯翰·斯瓦茨决定收回改编权。直到在杰昆·菲尼克斯的推荐下导演特里·乔治对《冲击之路》产生浓厚兴趣,并撷取了原小说和剧本的精华重新进行再创作。
影片讲述一个关于行为的力量改变生活的故事。一个小孩的意外死亡导致了两个家庭的悲剧性冲突。整个故事从两个层次讲述了车祸事件给人带来的影响,以及他们如何战胜或者妥协与悲痛之中。同时也探讨了复仇,仇恨和恐惧的动机。
影片在曾执导过《卢旺达饭店》的导演特里·乔治的手中呈现出悲剧的基调。但整个故事又埋藏着深深的人性关怀。写实的黑色幽默之下又折射出人性的善良和悲凉,以及那一抹挥之不去的暖色。看完全片,你不禁会在心中诘问。究竟复仇的力量有多大?究竟救赎的力量又有多大?复仇能代替和湮灭心底的伤痛吗?活着的人又该如何勇敢去面对?
影片集中了几位好莱坞实力中坚派演员。杰昆·菲尼克斯把伤痛之下的爆发和对儿子的亲情演绎得恰如其分。马克·鲁弗洛将一位深陷灵魂拷问之中的父亲的迷茫困惑进退两难诠释得饱满而不失可信度。值得一提的是达科塔·范宁和妹妹艾丽·范宁在本片展现了不输于其姐的演技和可爱,前途未可估量。
『柒』 求一部法国电影的剧情!!看过的进!
下面的话是我粘贴的(O(∩_∩)O~不好意思~~)因为我不太敢看惊悚片,而楼主说自己没看懂,所以我只是希望下面的解说能对楼主了解这部电影有所帮助~~
《possession》是伊莎贝勒·阿佳尼与Andrzej Zulawski导演合作的一部影片,阿佳尼所拥有的那种独特的神经质的表情、绝望得另人心碎的眼神在这部影片展现到了及至。与其说这是一部充满恐怖气氛的惊悚片,不如把其理解成对夫妻之间爱欲解构与诠释。
剧情:
影片讲述了一对面临问题的夫妻,丈夫怀疑妻子有第三者,影片最初都是在夫妻之间喋喋不休的争论与极端的自残式的发泄中进行的,而当丈夫发泄了妻子的第三者,被第三者“修理”得鲜血直流之后,影片就一直延续着血腥的风格直到结束。
随着剧情的展开,探员发现妻子家里居然藏着一个恶魔,当两个探员先后发现了恶魔又被妻子杀死碎尸了藏进了冰箱,妻子原先的第三者也发现了这一秘密而被妻子刺伤。丈夫回家发现房间里的惨状去酒吧寻找第三者并将他杀死后又回到家里炸毁了整个房子。
接着影片达到了高潮,也越来越充满了超现实的情节与画面,丈夫发现妻子跟日渐人型的恶魔交媾。最后妻子居然带着与丈夫同样模样的恶魔来见丈夫,并双双被警察击毙。
影片的最后,有着妻子同样面貌而被丈夫心生好感的幼儿园老师发现屋外有人敲门,夫妻两的儿子(丈夫将儿子交由老师照顾,所以他和那位老师待在一起)喊着“不要开门不要开门”的冲上楼自溺于浴缸,随着镜头的推进以及屋内外环境的变化,门外敲门的人显现是有着丈夫模样的恶魔。
解析:
导演意味深长的让阿佳尼与男主角同时扮演着两个身份,不难想到,所谓的恶魔以及幼儿园教师其实只是夫妻两自己内心所制造出来的产物。而之所以会制造出怪物这样极端的产物,也是妻子在长期压抑的生活中自我寻求了一条宣泄之路,正如同丈夫陪着老妇人(可能是他母亲)淡定得在如同灵柩的床上入睡时,突然被风吹开的窗户一样。
上帝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在别处打开一扇窗,而妻子所寻求的自我救赎之路就是在内心中创造了个恶魔,因此即使她对着基督的塑像也无法得到庇护,只是因为恶魔本身即是她自己所创造的。
正如有些论述基督教的书中的理论,恶魔撒旦是由人所创造出来对抗上帝的,如东方的佛教里所说的“是心是佛,是心造佛”也是同样的道理,导演用极端的具体故事把这个道理讲述了出来,而所谓possession即迷恋的意思,本身也是因为心而引起的。
以上。O(∩_∩)O~
『捌』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严重过誉的电影吗
提到《肖申克的救赎》,我想到的有两件事。一件事是我之前一直以为IMDB排行榜上的第一位是《教父》,某天在杂志上看到首位是《肖申克的救赎》,去了解后才知道这两部影片一直在状元和榜眼之间你上我下。第二件事自然是奇迹一般的1994年,那一年,出了太多优秀影片,《阿甘正传》是最后的大赢家,也是公认的经典。无论是哪件事,都能证明《肖申克的救赎》在影史上占有一席之位的,而且是名列前茅。第一次观影时,认为影片是在讲安迪被陷害入狱后如何越狱,拯救自己。长大后才懂得,安迪越狱是主线索,狱中的安迪如何救赎狱友、肖申克监狱的副线索更耐人寻味。慢慢地开始懂得电影里的一些隐喻,肖申克监狱代表的是一个小型的社会,里面的人被世俗安上了各式各样的罪名,被安上了世俗的镣铐。而安迪的出现,打破了这种陈规,让狱友受到了教育,赠予口琴慰藉心灵,渐渐地让他们重燃了生活的希望。时隔多年,我已经回忆不起《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细节,但对海报印象深刻。男主站在暴风雨中,面对狂风的肆虐,展开双臂,呼唤自由。这个画面来自男方安迪越狱成功后的振臂一呼。海报是静止的,却带来非常震撼的画面冲击力量,这股力量不亚于华莱士的那句“Freedom!”。一部经典的电影是认真到连海报都会成为经典的。相反,那些粗制滥造的影片,会在海报上找到众多的经典的影子。
『玖』 电影 坚不可摧 的大概内容是什么_
故事主人公路易斯·赞佩里尼是美国加州意大利移民的第一代后裔。从小他就精力旺盛,加入学校田径队让他远离了街头的打打杀杀,体育天赋让他破了一些纪录,但更惊人的是,他入选了美国奥林匹克代表团,去参加了1936年在纳粹德国举办的柏林奥运会,并受到了第三帝国元首希特勒的接见并与之握手——尽管他的五千米成绩仅为第八。
后来美国加入二战,路易斯·赞佩里尼应征入伍成为了空军的投弹手。执行过几次成功的任务后,他的战机不幸在一次搜救任务中坠毁在了大海中央。他和幸存者们带着伤痕爬上救生筏,在鲨鱼们和烈日的伴随下,在饥渴和绝望的折磨下,在海上漂浮了47天,终于有人把他们救起——结果是日本海军。路易斯·赞佩里尼又在战俘营里被不断虐待,直到战争结束,他仍然要面临“创伤后压力症侯群”对他的精神折磨,好在他还有关心他的妻子和福音传道者Billy Graham的帮助。最终,路易斯钵依信仰,并原谅了当年虐待他的那个日本长官。
『拾』 上帝,在哪里——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安迪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在牢房墙壁上挖好通道,从肖申克监狱逃出来。他拥有了新的身份和足够的金钱,躲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过上了简单朴素的生活。1995年与《阿甘正传》竞争奥斯卡大奖的美国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在结局的处理上,体现了在平凡中创造传奇的好莱坞风格和崇尚个人奋斗的美国精神。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是,正如所谓复调散文一样,可以多角度地去进行思考和解读。 无疑,这部电影所创造的环境、人物和其它一些道具,是暗含喻义的。比如肖申克监狱本身是不是现代社会高压体制的一个缩影?主人公安迪、犯人瑞德和布洛克斯、典狱长诺顿,分别代表了不同阶层、对社会体制采取不同态度的人。还有布洛克斯喂养的那只鸟,代表了人类永不停止的对自由和希望的憧憬。在安迪和典狱长手中的《圣经》,被以不同的方式所利用,是否可以理解为现实社会中正义、公平、仁爱这些品质标准的工具化。正是这些喻义,给予观众充分的想象空间,做出不同维向的解读,使这部电影给人立体的感受和震撼,直指心灵的深处和社会的本质。 我们可以从现代社会高压体制对个人自由限制这个角度,来解释安迪在成功越狱后,为什么没有去证明自己无罪,反而躲避到一个类似世外桃源的小岛上去生活。现代人类社会就像肖申克监狱,许多有形的无形的条条框框,就像高墙和铁丝网一样束缚着个人的自由。而且在国家机器的重压下,以法律和道德的名义,使许多人蒙受无法申辩和反抗的冤屈。在这种环境下,作为弱小的个体,所采取的态度是不同的。肖申克监狱图书管理员布洛克斯服刑50年后被假释,在获得所谓自由的同时,也失去了熟悉的生存环境、在人群中的位置和应得的尊重。自由,意味着要独立承担生活的责任。他感到手足无措,最后悬梁自尽。他是一直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在自由的天空中,已忘却了飞翔,无法生存。就如电影中所说:“这些高墙很奇怪,你开始恨它,慢慢习惯它,最后就离不开它了”。社会中的绝大部分人不是如此吗?不管这种体制是如何的不完善,每个人都要适应它,习惯它,最后依恋它。因为,除此之外,我们并不知道其它的生存方式。但安迪是那只“不应该被关在笼子里的鸟”,他逃离了。人类社会没有绝对的公正,当唯一的证人被打死后,他无法证明自己的无辜,只能到达那个远离人世的太平洋中的小岛上。无疑,这种选择对于崇尚进取的处于青春成长期的美国文化以及推崇个人奋斗的好莱坞电影风格来说,是消极的。但除了监狱,安迪也只能做这样的选择。因为单一的个体,是无法同以法律正义和道德尊严为名义的庞大的国家机器相对抗的。电影中作为讲述者的瑞德,一个熟知肖申克监狱各种规则的好人,是介于安迪和布洛克斯之间的个体代表。在安迪的引领下,他选择了那个自由、远离是非的小岛。还有一些人,如监狱中的姐妹帮,他们在这个社会中沉沦,怕强欺弱,为非作恶。他们是执迷不悟的罪犯,却称自己是无罪的,之所以进入监狱,是因为律师无能。而典狱长诺顿,无疑是现代社会体制负面力量的化身。他打着上帝、法律的幌子,为了自己的私利,充分利用社会所赋予的权力,对犯人进行残无人道的压榨和欺凌,唯我独尊,残暴无情,惯于伎俩,简直是一个恶魔。从肖申克监狱,我们看到了所谓现代文明社会的阴影,看到了在现代社会体制下的芸芸众生。从这个角度上说,《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社会批判和文明反思的电影作品。 我们还可以把《肖申克的救赎》看作一部励志电影。安迪用了近二十的时间和一把小小的锤子(瑞德认为作它要花上600年的时间才能打透监狱的墙避),秘密地在监狱墙壁上挖了一个通道。挖下来的几方的渣料,是他在放风时,用裤管让人无法察觉地运出去的。他完成了一个在别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奇迹。是什么赋予他这种勇气和毅力?他说:“要不忙着活,要不赶着去死”,“只要心存希望,就永远有希望”。人总是要度过一生,与其麻痹自己、浑浑噩噩,不如心怀希望,奋斗不息,去实现一个属于自已的梦想。他曾冒着被关禁闭的风险,在监狱上空放莫扎特的音乐,为的是让犯人在心底升腾起希望,从而寻找那个叫做自由的东西。他曾利用自己的知识,为狱友争取到喝啤酒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做一个自由人的快乐。作为参照,瑞德——狱中的精明人,也是好人,曾这样提醒安迪:“希望有时是个可怕的东西”。希望会使人做出超越常规的决定,面临更多的风险。但人类正是因为具备这种不断进取、永不服输的精神,才得以发展和前进。作为个人,也正是为了理想而奋斗,从而不断突破自己,到达更广阔更高远的精神层次。安迪最后证明了希望的价值。 在肖申克监狱残酷的生存环境下,人性的美好与丑陋暴露无余。有人仗势作威,有人怕强欺弱,有人正直善良,有人唯唯诺诺。典狱长诺顿,在安迪进入肖申克监狱的那一刻起,就听到了他的训示:“不许亵渎上帝。我相信两件事,纪律和《圣经》。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他不是给每个犯人发了一本《圣经》吗!而且,他自己也十分精通《圣经》。但是,犯人对之进行心灵忏悔的《圣经》和上帝,在他来说,不过是统治别人的工具。还有那些自认为“没有犯罪,只是律师无能”的犯人。他们那庸俗卑污的灵魂,已经远远地把上帝抛弃。上帝,难道不应该惩罚他们吗?!可是,让典狱长最终接受畏罪自杀惩罚的人,却是安迪。 “经常审视自已,上帝会随时降临在你身边。”(《马可福音》)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上帝不是规范的制订者,不是当人类陷入困境时,他才来充当拯救的角色。上帝无需证明,他时刻存在于人类诚实善良的心灵。他对人类的救赎,是通过人类的自救来实现的。 上帝,或者说,更广义的神,和人类的美德、正义,不是来自外部的对人类的要求,不是纸上的条文,不是为各种利益而打出的旗号。相反,它们产生于人类内心的需要,是对一种永恒价值的追求,是一种对不断变幻的客观世界的审视和发现。也只有这样,上帝,或者说宗教和信仰,才会指引你,完成自身的救赎和突破。我近来在读佛教的《坛经》,六祖慧能能够创立“明心见性”的中国型的禅宗佛教,其根本也是把握了禅不再是一种方式,一种理论,一种清规戒律,不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存在于内心深处的人生体悟,从而体现了宗教合理性的本质。与东方的佛陀追求空灵和超越不同,西方的上帝可能更执著于原罪和救赎,但二者都是人类心灵的产物。 因为,上帝,就存在于内心。罪与非罪,在灵魂的层面,只有不停地审视自已,而无需证明!当瑞德被假释前再次接受是否被彻底改造的询问时,他坦然地说:“彻底改造?我不太明白这个词的含义了。其实我过去每天都在悔恨,不是因为我关在这里,或者你们认为我应该忏悔。我想告诉过去那个犯罪的年轻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可是他找不到了,只剩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指出了救赎之路。上帝时刻与人类的灵魂同行! 附《肖申克的救赎》故事梗概:银行家安迪,以谋杀妻子和她的情人的罪名被判终生监禁两次。在肖申克监狱,安迪赢得了狱友的信任和好感,同时利用专业知识为典狱长诺顿处理黑钱,受到了特殊的关照,做了老犯人、监狱图书管理员布洛克斯(假释后自缢身亡)的帮手。安迪暗地里用一把很小的锤子(犯人瑞德认为要用它挖透墙避至少要花600年的时间)在牢房墙壁上开挖通道,准备越狱。后来进来的一个年轻犯人可以证明安迪无罪,但典狱长诺顿怕安迪出去后自己的罪行暴露,竟命手下人以越狱的罪名击毙了那个小伙子。安迪通过正常渠道不能为自己申冤,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实施了越狱并取得成功。他在狱中利用为诺顿做账的机会,给自己办理了新的身份,并在银行存了足够的现金。他以新的身份出国,躲避到墨西哥一个太平洋中的小岛上。他的狱中好友瑞德,在获得假释后,也追寻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