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监守自盗电影观后感

监守自盗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7-07 12:04:06

Ⅰ 有没有窃听风云的 观后感啊 要上交给老师的 谢谢了

在反复看了这么多次后,,终于写出了这个影评。。。
——————————————

在众多的港片,尤其是警匪片,都塑造出一个个英勇无畏正气凌然的警察形象。简直就是正义的化身。而窃听风云偏偏没有这样,而是表现了三个原本正义的警察因为贪欲,而堕入深渊。警察也不再是英雄,也是有贪念,有恶念的人。

窃听风云前前后后已经看了许多遍,越看,就越有感触。人有七情六欲,这贪字也包含其中,只要是个人,就会有贪欲。但是,若为了一个贪字而付出切实行动,可能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一:梁俊义(刘青云试)——徘徊不定
阿俊是头儿,也是他们的好兄弟。而这个头儿的性格,却不怎么好——他不够果断。尤其在处理感情问题上。一开始就没有主动去争取自己的爱情,还默默退出。如今等到婉儿和小光出现问题的时候,他又重新和婉儿在一起。不过看得出来,两个人的路很难走。阿俊迟迟不敢告诉小光,总顾念着兄弟情,不知道怎么好意思说出真相。相比婉儿,他更少了面对这份感情的勇气。若是当初没有放弃,没有这样犹豫不决,徘徊不定,何须换来如今三个人痛苦。兴许,早点说清楚,可以免去许多悲剧。

而当他知道老杨和小祥,知情不报,破坏呈堂政务,妨碍司法公正,滥用职权炒股的时候,他是去制止了。但是,同时,他犹豫了——面对两人的相求和各自的苦衷。我在想,如果当时他鲜明的立场告诉两个人这样做不行,直接拖着两人离开,再一同去自首。可能结局就不一样了。

他永远在做与不做,对或是不对之间徘徊不定,就算铁了心,但是仍旧抵不过兄弟的苦苦相求。最后,只好找到ICAC。他不敢直接找到警方,因为这样,兄弟情那关他过不去。他相要保住兄弟,又想要自首认罪,但这无非是两难的局面。而他始终都是徘徊犹豫,十分矛盾,才配合着ICAC的行动。不过,就算找了警方,也可以尽早制止两人的罪行,不让他们一错再错,甚至不至于最后送了命。而他自己,也等到了无望的牢狱之灾。

尽管他活下来了,但是他心里是最痛苦的——最爱的女人,婉儿死了,兄弟老杨,小祥,小光也都死了。面对着青灯冷壁,出狱后,也孤单一人。不仅是alone,还是非常非常的lonely。在车上,他痛哭,回想当年愉快的岁月,后悔,心痛,难过,所有的感觉涌上心头。除了眼泪,他也无从发泄。

二:林一祥(吴彦祖饰)——狼子野心
身为三人中的小弟,他的野心可不小。一炒股,就接了五百万。还真是疯掉了。不过,他也算是事出有因。用老杨说的话,就是嫁入豪门。可以看出来,日后和他女友结婚,也可能会时不时受受他岳父的气。无奈,两家人的家门 实在是相距甚远。作为一个男人,心里是绝对有压力的。但是,机会来了,8822这只股,可以为自己赚到一大笔钱,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贪念,也许也可以减少双方的差距。

觉得小祥就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看着是小弟,但是做起什么来,都是游刃有余,沉着镇定。甚至有点不达目的不择手段了。为了自己赚钱,知道罗耀明可能被杀宁肯坐视不理。甚至提出到警察总局窃取资料。

不过,贪心没有好下场,我觉得小样死得最惨。就在写字楼里被人勒死。他兴许没有想到会有这天,刚刚才提了钱,准备以后的规划,现在就这样,死在了黑暗的角落。

三:杨真(古天乐饰)——无心贪财
按理说,里面最有感觉的,应该就是老杨,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到了现在,却觉得,无法下笔,完全不知道应该怎样表达才好。

他的贪,倒真是有莫大的苦衷。他患了肺癌,只有一年的时间了。无疑中窃听到的消息,使他灵光一闪。他只是想留点钱给家里的老婆和四个孩子。从这里看得出,他还是一个好老公,好爸爸。只可惜,他选错了路。这毕竟还是犯罪。

从一开始,他没有和小祥一样,妄图赚取一大笔钱,对他而言,几百万足以。他的性格就是属于直来直往,有家庭责任感,不过就是太喜欢抽烟了。记得他说过这样两句话:当警察这么久,我知道,骗就骗到底(不知道为什么国语配音很不一样)。我们已经陷进去了。没错,他们已经开始为了自己的贪欲而欺骗,早就陷入了这片沼泽,再也出不来了。

可是,有莫大的苦衷,错了就是错了,犯罪就是犯罪。这是他当一个警察,应该清楚的事情。而犯罪更如吸毒一样,走了第一步,就无法回头,之后会继续犯错,全都是为了弥补之前所犯的错误。而他们又何尝不是呢?为了掩盖真相,最终是恨错难返。

这个镜头看的时候,真的都不忍心看下去。一辆卡车狠狠的装着一辆轿车。手机还在响,里面是阿俊呼唤老杨的声音。旁边有掉落的玩具,刚才在车上喧闹的声音,已经听不见了。感觉,那些散落破碎的玩具,似乎带着浓浓的***味。

在医院,看着医生给一具具尸体盖上白布。猛地,地上低落一大摊血,看着老杨在手术台上,被医生截去四肢。他躺在病床上,眼神望着前面,眼里写着恐惧,不安,痛苦,害怕。他痛苦,看着自己的家人一个个死去,更害怕今后的路。他是活下来了,可是如今却如同废人。可能,现在他开始在后悔吧,如果,当初没有走错这步,可能一切都不会发生。至少,家人不会被自己连累而死。这样的眼神,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过于沉重,过于悲伤。

所幸,他还是报仇了。他用自己的方法报仇。类似于风华这类人物(忘记了名字),法律也奈何不了。杀人都可以用钱摆平。这样也才几年牢狱,出来后,仍旧是会作恶。老杨似乎早就料到了这点,所以,他打算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人报仇。他用幕后元凶的鲜血去祭奠自己的家人。

那张照片上,一家六口,笑得很甜蜜,很幸福。而现在,只有缅怀了。车子在刹那间,冲了出去,伴随着那个老板凄厉的喊叫声。老杨放开双手,笑了。这样的笑容,不是代表着开心。反而显得无力,悲伤。甚至有点可怕。他只是欣慰,能报仇了,这个凝重的笑,更好像是解脱。没人知道一年内,他将要承受多大的艰辛,一年里,他一定是生不如死。失去挚爱的痛,是深刻的,无法忘却的。也只有这个报仇的目的,才能支撑到他活到现在。如今,仇报了,也算是一个解脱。能永远的告别这痛苦。

总的来说,三个人虽然可怜,但是也是咎由自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不要轻易的去碰。想起那句老话:勿以恶小而为之 。贪念是会置人于死地。有贪念不可怕,但是,不能为了这个贪念而做出一系列的坏事。这部影片,不仅警示着警察不要监守自盗,更警示着世人,万万不可贪。

后记:不得不承认,这部影片,算是为港片挣了一口气。细腻的人物刻画,环环相扣的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淋漓尽致的刻画出“贪”这个字。更是具有警示作用。看完之后更是让人欲罢不能,过目不忘。也是这沉重的剧情,沉痛的结局,在人的脑海里永远无法摸去。更佩服三位主演的表演功力,将复杂的人性心理,表现得相当到位。使这部剧更是如虎添翼。

——————
完完全全的原创啊

Ⅱ 求电影《监守自盗》的中英文字幕

...

Ⅲ 监守自盗这个电影讲的是什么前因后果

影片探讨了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影片巧妙地通过一个混混职位高升进而破坏规章政策的故事展开。这是第一部调查这场前所未有危机发生原理的影片。影片试图揭露金融危机的本质。这场危机造成全球股市大跌、大银行倒闭和接踵而至的社会影响。电影业倒没受什么影响:金融危机使人们迫切需要娱乐和消遣,以致于影院爆满。

Ⅳ 观电影《致命伴旅》观后感

[观电影《致命伴旅》观后感]2011年2月13日,我们去沃尔玛3F新开的银都电影大世界观看了兔年第三部电影《致命伴旅》,太精彩了!是剧情/惊悚片,由好莱坞安吉莉娜·朱莉和约翰尼·德普主演,剧情环环相扣,一路紧张迭荡起伏,,观电影《致命伴旅》观后感。到了影片的最后才知真正的结局。【剧情简介】《致命伴旅》讲述了一个国际刑警去海边度假时,邂逅了一位美丽的神秘女子。在短暂的美好时光后,女子却突然失踪。这个偶然出现在他生命中,后来又神秘消失的女子被证实是一名罪犯。可在追捕过程中,一场更加险恶的阴谋也在悄悄展开。朱莉在《致命伴旅》中饰演一名国际刑警,在追捕与自己有过情史的罪犯过程中,让德普扮演的美国游客卷入阴谋。影片翻拍自2005年法国惊悚片《逃之夭夭》(Anthony Zimmer),原定由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和查理兹·塞隆(Charlize Theron)担当主演,但是经过一系列的换角风波后,男主角曾从最先的克鲁斯换成了萨姆·沃辛顿,但最终制作方又把目光锁定在了约翰尼·德普身上。该片导演是德国的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这是他继凭《窃听风暴》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之后,进军好莱坞的第一部电影。这不是一部简简单单的翻拍之作,朱莉和德普在本片产生的化学反应足以让看过原版的观众同样对本片感到不可思议。--《娱乐周刊》《致命伴旅》虽然没有差到让人崩溃,但它那跳跃式前进的剧情对本片的打击是致命的。--《娱乐周刊》【影片看点】朱莉&德普梦幻组合气场十足安吉丽娜·朱莉配约翰尼·德普,这是怎样的一个组合,也许只能用"性感、梦幻"两个词来形容了,虽然德普在片中没有《浓情巧克力》中的潇洒,又不似《加勒比海盗》中古怪,而是个十足痴情的憨男,但浑身上下依旧充满不可抵挡的魅力;而朱莉则放下女中豪杰的身段,变身优雅女郎,尤其是她在片中造型多变、风情万种,无论紧身短裙还是黑色礼服均是高贵优雅又不失性感,更有红唇睡袍的致命诱惑;爱家出名的约翰尼·德普近年很少在大银幕与女明星有肌肤之亲,但因为《致命伴旅》主题建构在"性与谎言"之上,洁身自爱的他免不了被安排和朱莉来段养眼的激情戏码,被美色电晕的德普就算被追杀围剿也不悔陷入爱情骗局,最后还死心蹋地的对朱莉深情告白说:"我一点都不后悔亲吻了你",一语道出他在片中为爱痴狂的纯情表现,不过,我们应该相信德普吗?也许他只是用表相欺骗了我们。德普和朱莉一直都是当之无愧的吸金猛将,单只是2010年,由德普主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在全球收获了逾10亿美元,而朱莉的上一部作品《特工绍特》也赚取了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如果你想看看离开蒂姆·波顿的德普和不再大打出手的朱莉如何擦出爱火,《致命伴旅》刚好可以满足你的好奇心。局中局&谜中谜希式悬疑一路到底《致命伴旅》迷局开场,一路吸引观众直到揭开悬念,有着典型的希区柯克式架构,毕竟,悬疑片的观影快感就在于谜底揭晓的那一刻,在这方面,影片做得还是比较到位,《致命伴旅》翻拍自2005年苏菲·玛索和伊万·阿达勒联袂主演的法国惊悚片《逃之夭夭》,既然能被好莱坞相中,自然是原作剧本有特色,影片独特之处在于"爱情计中计",约翰尼·德普就好像希区柯克名作《谜中谜》的奥黛丽·赫本,无端卷入各路人马追杀,偏偏又有着"明知道险路勿近,偏要勇往前行"的一片痴情。说到底,德普和朱莉的身份之谜始终是悬疑剧情的重点,当然,最后还会套用"变脸"公式来破解谜局,不过,两位巨星的气场显然盖过了这一切,观影快感究竟是来自于最后的揭晓谜底还是对俊男美女爱情归宿的关心,就看你的个人感受了。欧陆之旅相伴威尼斯美景尽收眼底从大卫·里恩的《艳阳天》到伍迪·艾伦的《人人都说我爱你》,再到《偷天换日》、《皇家赌场》,欧洲著名的水城威尼斯一向都是导演们最钟爱的外景地,这里不仅仅是谈情说爱的浪漫之地,亦是华丽动作戏的秀场,不过在大多数电影是浮光掠影或者蜻蜓点水,当这座性感的城市迎来了德普与朱莉这两位顶级性感"致命"男女,一座古城的现代魅力才得以真正彰显出来。《致命伴旅》从法国巴黎出发,欧铁行驶在风景如画的欧陆平原,约翰尼·德普邂逅了神秘冷艳的女郎安吉丽娜·朱莉,随后朱莉精心设局在美轮美奂的水城威尼斯色诱德普,还主动玩起老公老婆游戏,一步步让他掉入复杂的跨国犯罪陷阱,最后成为警界与黑道追杀的通缉犯。片中出现了众多威尼斯的经典地标性建筑,比如主角们乘游艇兜风时,镜头中出现的是宏伟的里亚托桥、圣马可广场,安康圣母教堂,还有威尼斯最受欢迎的奢华观光酒店丹涅利宫酒店均在其中。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还能领略到意大利独特的地中海式风光。索尼亿元投资精心打造动作升级既然是重金翻拍,就必须要是升级版,何况这又是一部好莱坞重新包装的欧洲电影,无论是卡司还是场面都要超越原版,显然,原版的奇情故事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虽然整部影片主打的是"爱情"主题,但还是揉入了不少惊险动作的成分,由于索尼哥伦比亚公司斥资一亿美金的大手笔翻拍,自然令视觉效果得以升级,而威尼斯水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是打造"快艇追逐"的绝佳场所,于是《致命伴旅》中你可以看到朱莉驾船躲避黑帮枪林弹雨、冒险救出德普的动作戏桥段,当然,再炫目的动作,最终都是为了爱情,观后感《观电影《致命伴旅》观后感》。此外,如果你是007系列的影迷,也许还有个意外的小惊喜,第四代邦德的扮演者提摩西·道尔顿也在片中客串了一角,有意思的是,他这次的身份成了手下有很多情报员的特工头子Jones,从James到Jones,一音之别,身份不同,手下也不似007那般干练,尤其下令开火的桥段,更是带出淡淡的喜感。《窃听风暴》金奖导演进军好莱坞说起导演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的名字,既不容易记,又感觉很陌生,不过提到斩获第79届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德国影片《窃听风暴》,相信影迷再熟悉不过,要知道,这可是弗洛里安的长片处女作,当年不仅横扫当年的德国电影奖,更是获得欧洲电影奖的青睐,当然,奥斯卡小金人的分量才是最足的,好莱坞投资商敢于把《致命伴旅》这样量级的大制作交给一个德国导演手中,自然是相中了他的才华横溢。在《致命伴旅》中,开场依旧可以看到特工监听的戏份,不过完全已经没有了《窃听风暴》中厚重的历史背景,这部"猫鼠游戏"般的商业片也成为弗洛里安进军好莱坞的头炮作品。重现经典时代明星风采近年欧洲电影当红,西班牙、法国、瑞典等国的影片先后受到好莱坞青睐,《死亡录像》被翻拍为《隔离区》后,《生人勿近》也被《科洛弗档案》导演马特·里夫斯翻拍成美版,《游客》同样也追随这股欧洲电影翻拍潮,影片翻拍自2008年根据帕翠西亚·康瓦的畅销小说改编的法国惊悚片《逃之夭夭》,苏菲·玛索与伊万·阿达勒的组合则变成了约翰尼·德普与安吉丽娜·朱莉。一开始,许多该原著书迷对朱莉很不买帐,认为她的外型太异国风情,与书中那个短发干练的主人翁大相径庭。原著作者康瓦也坦承她的第一人选是朱迪·福斯特,可惜朱迪婉拒此片。不过导演冯·多纳斯马则认为,自己没有理由拒绝朱莉,"她演过很多动作片,但其实她很女性化,温柔而且聪明,我想将影片拍得轻松和充满娱乐性。"诚然,朱莉与德普的加盟给影片增加了很多关注度和娱乐度,但对于这两个演员的选择,冯·多纳斯马有着自己的初衷,"人们常说这个时代已经再也找不到像格蕾丝·凯利或加里·格兰特这样的演员,但我对此并不认同。在我眼里,约翰尼·德普和亨弗莱·鲍嘉一样出色,安吉丽娜·朱莉比丽塔·海华斯更有魅力,他们只是没有像老演员一样经历那个黄金时代。如今各种大制作的类型片中掩盖了他们作为演员的天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一部电影吧他们的才华展示出来。"为了呈现导演希望达到的这种效果,两位演员也都非常努力。朱莉认为,《游客》的感觉接近于《捉贼记》和《西北偏北》这一类的影片,而为了演活片中那位受过教育、举止优雅的英国女人,她还专门去上了仪态课,"可能因为我是美国人,习惯用快速的时间和方式去办事,然而片中那却是个优雅的英国人,所以我的拍子也要变慢一点。"同样难倒两位大明星的还有一场跳舞戏,朱莉说,"我和约翰尼都跳得不好,上了多次舞蹈课程也常跳错。那场戏导演要求拍得严肃和优雅,所以对我来说挑战性很高。"导演则透露,"起初德普要求只是站在转盘上,我请求他去学跳舞,并找到很好的排舞老师安排每周练习,他开始被大家的努力打动,结果效果非常好。"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所以伊利斯爱上了亚历山大--一个坏男人,监守自盗地偷走了黑帮老大的七亿四千万英镑,被十四个国家通缉,耍的各国特工团团转,也让他最爱的女人团团转。伊利斯不是普通的性感女郎,她是苏格兰的精英特工,设下粉色陷阱来套住那只狡猾的狐狸,没有人可以拒绝她,但她却失职了,因为她爱上了那个坏男人。她已经两年没有见过他了,只是偶尔会收到一只神出鬼没的信封。为了见到爱人,不喜欢受人摆布的她也只好踏上了去威尼斯的快车。他让她找一个替罪羊!好吧,她选择了弗兰克,一个平凡拘谨的数学老师,规矩地抽着电子烟,看到漂亮女郎会手足无措。不过他是一个好男人,任劳任怨地听从她任性的指派,不去追究她的小秘密。在威尼斯的豪华酒店,坏男人亚历山大如同魔法师一样留下了一衣橱的华丽礼服和珠宝--每个女人都会为这份小礼物心动的,所以好男人弗兰克只能乖乖地去睡沙发,在梦里与邂逅的神秘女郎送上一个吻。坏男人亚历山大惹了大麻烦,苏格兰要抓住他,黑手党要杀了他,于是遇到祸水的好男人弗兰克遭了殃,笨拙地穿着条纹睡衣在威尼斯屋顶玩跑酷,被不明所以的警察塞进拘留所,还在半夜同黑手党来了一次惊魂的水上追逐,但他却没有对让他遇到这一切的伊利斯抱怨一句。"我没有后悔吻了你。"看着弗兰克无辜的表情,伊利斯后悔了,她让他离开,可是他又回来了,穿上笔挺的晚礼服,笨拙但是坚定地邀请她跳上一曲。那神秘的情书又来了,坏男人亚历山大邀伊利斯来到了一座优雅的豪宅,可是她在这里只看到了心狠手辣的黑手党。苏格兰为了抓住坏男人亚历山大花了八百万英镑,抓狂的特工宁可牺牲伊利斯也要抓住他,他会出现的,他不会抛弃她。所以,他来了,好男人弗兰克站在了黑手党面前,坚持说自己是坏男人亚历山大,要他们放了心爱的女人伊利斯。最后一刻,特工们还是没有浪费纳税人的钞票,救下了这对情人。他惊喜地看着她:"你说你爱我。""是的!""亚历山大呢?"伊利斯柔肠百转:"我也爱他!".他微笑着打开了只有一个人能够打开的保险柜。"那么现在你可以爱我一个人了!"天呐!好男人和坏男人就是一个人。无关剧情,无关演技,在这个情人节里,伊利斯得到了一个最完美的情人!没有女人会拒绝Johnny Depp,无论他是在搞怪还是满脸无辜地看着你。〔观电影《致命伴旅》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Ⅳ 电影名,一名警察被冤枉监守自盗一颗钻石,为清白借口参加葬礼逃出监狱,而后更是站在几十楼高的窗外台阶

《窗台上的男人》
《窗台上的男人》是一部由阿斯各·莱斯执导,萨姆·沃辛顿、伊丽莎白·班克斯、杰米·贝尔、艾德·哈里斯、老牌影星罗伯特·雷德福等联袂主演的惊悚影。影片于2012年1月27日在美国上映。影片讲述的是萨姆·沃辛顿扮演的前警察要从曼哈顿某座大厦上跳下去,谈判专家在与其周旋的过程中察觉到,这个“窗台上的男人”是为了掩护其同伙抢劫钻石的行动。 >

Ⅵ 监守自盗电影风格是什么

犯罪/纪录片 望采纳

Ⅶ 监守自盗 电影字幕 中英文字幕 txt或者word版本

用txt格式打开

Ⅷ 电影监守自盗又名看门人哪能看

楼主要的是2007年版的,提供本片RayFile网盘下载链接,需要安装RaySource客户端,新建任务,在下载链接(URL)这里把下面的地址粘贴上去,就可以下载了。
fs2you://

Ⅸ 谁有一篇《监守自盗》读后感,涉及金融管理与犯罪内容的给我分享一下,谢谢

----《监守自盗》观后感
《监守自盗》是探究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纪录片,本片主要是通过 采访华尔街金融精英、经济学家、政府要员、金融消费者等和展示客观真实的数 据材料,给观众呈现出了金融危机爆发的诸多原因。
从影片中可以找出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如下:低利润和宽松的信贷条件;贪 婪的华尔街金融精英对金钱的无止尽的追求;信用评价机构的错误引导;美国金 融监管机构的失职。 在上述原因中, 美国金融机构监管的缺陷和失职是主要原因, 2007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马斯金教授曾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主要 责任在政府的监管失职。在影片中“监管”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但是几乎每 次提到监管都意在指出金融监管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失职。 美国在金融危机前采取的是“多重多头”的监管体制,多重是指联邦和各州 均享有金融监管的权力,多头是指在一个国家有多个履行金融监管职能的机构。 美国危机前的监管机构在联邦层面主要有美国联邦储蓄系统(FRS),货币监管署 (OCC)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 ,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商品期货交 易委员会(CFTC) ,储蓄管理局(OTS) ,信用合作社管理局(NCUA)等七个 机构。上述机构的分工是:FRS、OCC、FDIC 三家机构负责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SEC 负责对商业银行的监管,CFTC 负责期货交易机构和期货市场的监管,OTS 负责对储蓄存款协会和储蓄贷款控股公司的监管, NUCA 负责对信用合作社的监 管。美国这种专业化分工和多重监管机制很长时间是许多国家效仿的对象,这套 制度在自由主义主导的美国确实支持过美国经济大繁荣,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套 制度确实让美国经济秩序极度失控。 危机并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由某个行业失控引起的,某个行业就是金融行 业,而金融行业的失控的主要责任在于监管的失职。1982 年里根政府实行的是 金融监管宽松政策,放宽了对储蓄贷款公司的限制,允许贷款公司动用储蓄存款 进行风险投资,这最终导致了 80 年代末上百家储蓄贷款公司倒闭,直接经济损 失 1240 亿美元,无数人损失了一生积蓄。在这场储贷危机中,OTS 并没有很好 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进行有效监管。OTS 是不是应该存续存款公司的存款进行 核计, 是不是该对风险投资进行有效的督查和监控, 进而限制储蓄存款风险投资。 在 90 年代末发生的危机中,针对投资银行对因特网泡沫的股票投资崩溃导致 5 万亿美元凭空蒸发的事实,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此毫无作为。这些只是监管不力的 具体表现,对于影片中所展示的金融监管失职远不于此。 在危机前美国实行的是“多边监管”机制,这种机制随着次贷证券化、金融 创新以及监管者为提高市场竞争力放松监管的发展, 就会出现监管重复和监管疏 漏。花旗在危机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务企业,监管它的不仅有货币管理署、 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存款保险机构、储蓄机构监管署以及交易委员会,还有其他 50 个州的监管机构,这些机构存在监管重复的现象。不同的监管文化、监管理 念、监管标准,没有统一的监管标准确要做到高效监管确实不易。另外监管重复 也可能会在造成无人监管局面, 有一名美联储委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联储没有 对不断发放的抵押贷款进行深入的调查是因为他们以为有人在进行调查, 这种推 脱中可以看到多重监管缺失是会导致无监管局面的出现。 当一个金融机构处于低 效监管或者无监管状态时,在利益的驱使下,就会出现类似抵押贷款呈倍数增加 的不合理现象。 多标准监管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 各监管机构监管区存在监管漏洞是很正 常的,于是就出现了影片中呈现出的诸多监管真空。随着金融创新,各种金融衍 生品蓬勃发展, 为了最求利益的最大化, 各类金融企业把焦点瞄准了衍生品交易。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和萨默斯部长合作提议金融衍生品不应受到监管,2000 年 12 月国会通过了商品交易现代化法案,规定禁止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不受法 律约束的衍生品交易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愈演愈烈。除了传统的期权、期货等衍 生品, 新出现的 CDO 和 CDS 等金融衍生品在不受监管的前提下为投资银行所用 来大发财。抵押债务责任证券和信用违约互换都是风险分散、收益极高的金融产 品,这些产品都处在资产证券化的链条中,具有明显的蝴蝶效应。由于资产证券 化的发展,放贷者不再担心还款,投资银行同样也不在乎,于是销售的 CDO 越 来越多,在短短三年内抵押贷款总量增加了四倍,这使得原本就不稳定的金融交 易市场不稳定性倍增。除了金融衍生品不受监管外,对冲基金、私募基金、高杠 杆率运作等也都处于监管真空或监管不充分。 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的产品和交易 逐渐酿成此次金融危机。 08 年金融危机追本溯源,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打上“3A”标志的次债是一切 问题的根源。 “3A”是谁给的,当然是美国的评级机构。我记得影片中对冲基金 经理说: “有价证券没有评级机构的认定就买不出去” 。由此可以看出信用评级机 构的重要性,在整个金融交易链条中,评级对于投资者而言就是向标和导向。但 是美国的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普、惠誉却没有尽好自己的责任。一方面评级更 新比较滞后,另一方面美国的评级机构评级与评级费用呈正相关,评级越高,评 级费用也就越多。穆迪作为最大的评级机构,其利润从 2000 年到 2007 年番四了 倍。于是“3A”证书也就成百上千的发放出去,每年都有上千亿美元的投资被 评级,甚至五大投资银行在破灭前其评级仍至少是 A 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对于评级机构的贪婪行为并没有采取措施,这也助长了评级机构进行虚假评级。 如果对美国的信用评议制度进行规范化和立法化, 把它作为金融监管体系的一部 分,那么次债的破坏程度就不会那么深,次债危机的影响也会减少。可以说疏于 监管的评级机构发出的引导投资者投资的“3A”次债是此次危机爆发的重要原 因。 此次危机的导火线是美国银行利润上涨以及房地产价格下降带来的资金断 裂,这其中监管失职负主要责任。业主公平保护法案广泛授权联邦储备委员会对 抵押贷款行业进行规范,但是格林斯潘拒绝使用,抵押贷款行业处于放任自由的 状态。一些金融机构为了更快更多的发放次级贷款,有意放松对贷款人基本贷款 资质和条件的审查,由于过度竞争一些机构和开发商达成“默契” ,部分借贷人 购房时可以是“零首付” 。每个人都可以申请抵押贷款,借款人用高额的次贷置 地,房价和对房的需求急剧增加,形成了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证券交易委员 会在泡沫期间没有对投资银行进行任何调查。 疏于监管的抵押贷款行业发放巨额 得到贷款并且获得巨额利润, 全国信贷公司放出 970 亿的贷款从中获利 110 亿美 元。在次贷证券化的链条中,风险巨大在于消费者的还款能力是个未知数,当消 费者还不起次贷时, 次级债就欠款, 进而使得银行或者信托倒闭, 接着联储调控, 从而信贷紧缩,之后带来一系列的资金断裂短缺,引爆金融危机的导火线就是如 此。 把油轮比做的市场, 为了防止巨大的油轮倾覆后原油泄漏所以要把巨大的油 轮用水密隔舱加以分割,而市场中的监管机制就相当与于水密隔舱,监管失职或 放松监管就相当于去掉这些隔舱,没有隔舱的油轮容易发生原油泄漏,所以要预 防金融危机的发生就必须要监管有效充分。

Ⅹ 保安临守自盗读后感

其实我一直对纪录片不怎么感兴趣,因为觉得它很枯燥、乏味,听到纪录片总是让我提不起精神。最近,应社会实践部的要求,我们看了一部名为《监守自盗》的纪录片。但是说实在,在教室里看的效果不怎么好,连画面都看不清楚。不过为了完成“任务”,我又重新将影片看了一遍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纪录片。
《监守自盗》纪录片在2011年2月27日获得第83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整个纪录片采用了访谈的方式,受访人物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合各类数据分析,从华尔街,到政府,到经济学家,受访人物都很知名,涉及美国高级行政人员、诺贝尔经济学家、顶级银行家、金融分析师,大学教授和记者,甚至新加坡、中国和法国的政府官员等等。影片探讨了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本片一开始,从冰岛的美丽风景和国家破产说起,到纽约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一众金融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粉墨登场,并以各种细致的数据与不同的条理逻辑分析,犀利而又准确地揭示这场危机背后发人深省的缺陷与漏洞,揭示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真相,也揭示了世界金融危机的真相。
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后的“铁幕演说”里曾经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或许这句话用在这部美国金融风暴纪录片《监守自盗》里面再贴切不过了。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影片中给我们展现了金融危机错综复杂的产生原因和形成机制、监管体制的松懈、法律的漏洞、金融结构体系的弊病。我们能够看出,这场危机可以说是由企业高管、政府高官和某些学者共同造成的一场惨剧。他们是体制的运行者,也是体制的监管者,甚至其中有体制的创立者。但是可悲的是,他们明知此举犯法,明知这是泡沫经济,却依然高唱赞歌,依然阔步向前。这些所谓的金融工程师们,以及那些依赖于金融政治的政客们,利用大众的短视、贪婪、脆弱等心理来进行大规模的投机活动,使得这场次贷金融泡沫越吹越大。而最终的结果,正如中文片名“监守自盗”一样,他们自己窃取了自己看守的财物,给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酿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悲剧。但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那些拿着高薪搅乱全球经济的金融工程师,最后却都赚得盆满钵溢全身而退。
观看完此片,我不禁联想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我们努力工作,拼命赚钱,到头来也许真的就只是一场空。华尔街和政府勾结,雇佣知名学者来游说,但是这些导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却能在这场浩劫中安然无事。
甚至在金融风暴过后,继续坐收名利。受害的,依然是那些普通民众。也就是说,最后的最后,在美国,90%的财产落入了1%的人的腰包;而全世界的人都要为这1%人的行为埋单。在这里,我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虽然我对金融方面的知识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知道,这绝对是不合理的。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而欲望这个东西更是得到愈多愈难满足。这些人对于财富的追求真的达到了一种让人心惊胆寒的地步,他们人性中的良知在缺失,道德在沦丧。权力与资本的结合,力量是巨大的,也是极为可怕的。正因如此,世界的财富正不断的从大多数人的手里流向那极少数人。究其原因,就是金融领域缺乏广大群众的监督、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在如此强大的力量面前,我们这些弱势群体难道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财富就这样被无情的掠夺吗?答案当然是“不”,我们要奋起反击,齐心合力建立一种健全、公正、合理的秩序来保卫我们的利益。即使这个世界本身并不是很公平,但是我们依然要勇敢面对现实,勇敢的生活。

监守自盗观后感(2)
《监守自盗》这部影片阐述了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影片通过冰岛债务问题展开,讨论了这场危机的前前后后。从片名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导演想要表达的意思,他本身就是非常确定并带有谴责的以为去将危机的始作俑者如何暗地操作并策划了这场危机的始末呈献给观众。
看过影片后,我不光对整个金融危机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还得到了一些启示。影片在痛斥那些贪婪的坏蛋的同时,更是将矛头对准了社会的管理者。那些坏蛋再坏,他们的目的还是合理的,那就是逐利。但是对管理者来说逐利就是另一种性质的错误了。管理者是被人民选出来服务大众的,他们的报酬就应该取决于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好坏程度,他们的逐利正途应该是把服务工作做好,跟着社会进步提高酬劳。作为规则的制定者,自己也通过不正当手段进去捞一笔,这就是性质错误了。整个市场缺乏监管,每况愈下,最后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小小的推动就触发了整个危机。那些下定了决心要推行“金融衍生不收监管合法化“法律规定、热心推动放宽政策、颁布“利富”的税收政策、可以逼迫放弃对某些公司谴责的官僚,那些把客户的储蓄存款当做风险投资,狠心推销反投保的有价证券的投资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那些为了获得高额报酬而书写虚假文章的专家学者,都在印证着“实用主义”的影响。没有监管的整个市场在尔虞我诈中变得愈发不可控制。在危机过后的萧条中,人们终于开始意识到监管的重要性,可是制定这些规划、条款的人呢?很讽刺的还有当初吹鼓要经济自由的那些理论家们。
在影片即将结束的时候,导演重申了影片的批判主题,“导致灾难的人和机构仍在掌权”,“他们保证这一切不会再重演,当然这一切不会很容易,但那至少还有些东西,值得我们去奋斗”影片拍摄的很应景,内容挖掘恰如其分值得人们深思,也引起了我对金融的兴趣。
《论语》有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想要改变现状,实现金融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固然任重道远,但我们依然要充满信心,相信一切迟早会步入正常的轨道。

监守自盗观后感(3)
“真正的工程师造桥,金融工程师造梦,一旦变成恶梦,其他人为他买单。”影片结尾中国人说的这句话,成为我所有感想的源头。
影片是奥斯卡最佳纪录片,评价纪录片有个很重要的因素——拍摄者的立场。我一直觉得中立是纪录片应持有的态度,而影片中对商界人士如剑出鞘咄咄逼人的提问,却使得影片处在了中、低阶层人民的立场。但或许在这部影片中带有这样的立场也是可以接受的,犀利一点的提问,才能用核心问题直抵问题的核心。于是影片中多次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眼看问题就要揭开一个谜团时,镜头前的人也将太极打到了极致。
看完全片,感觉监守自盗并非真正描述2008年的金融危机或阐述经济问题,它真正着眼点,是披在金钱外衣下的人性与道德,以及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时的抉择。对人性和道德的探讨让全片升华。本次的道德拷问,枪口指向了美国上流阶级——银行家、华尔街宠儿和政府高官们。
然而拿道德的眼光审视经济能有多大意义呢,我不知道。作为学生,我的道德建立在中、低产阶级的立场上,虽然代表着大多数人的东西兴许就是正义,但带着偏颇的道德去质疑他人,总让我不能理直气壮。换成上层阶级的立场,眼前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上、中、下阶层的人们,各自持有自己的立场,他们站在立场之上看待着问题,获得自己的利益,守护自己的利益,这是相当正常的行为。我相信能量和物质守恒,一个人获取利益时必将一定程度损害另一个人的利益,无所谓阶级。银行家、资本家们,他们其实和我们一样做着同样的事,只是他们获取利益时伤害了更多的人,于是需要被批判。
我承认他们需要被批判,但使用道德这个武器进行判断和批评,并不显得那么正义。换成那几个主张监管的人或者道德水平更高的人来管理,世界就会平安无事吗?“保护最底层者的利益,并不是他们的偏好”,但其实保护其他阶层的人们,也不是我们的偏好。我们打着“大多数人”的旗号,似乎考虑到了大部分人的利益,但我们真正担心的只是“大多数人里自己”的利益,依旧自私,并不比上流的经济流氓们更高尚。问题根源在于社会让我们有着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阶级,我们也只是凭此行事。挖掘之后发现根于社会,令人顿感无奈与无力。也许共产主义,才是解决人吃人社会的终极方法了。
明白了需要吃中药慢慢调理治本时,也应该吃点西药治标,表面的症状仍需要解决。首先是监管。纵观美国对于金融的监管法律,监管还是放松监管一直都相争不下,如果前一个法案是放松监管,那么通常会出现危机,导致政府不得不重新监管。而等一切都平复下来,政府又被利益集团游说着放松监管,说市场经济由市场自由解决,政府不能多加干预。每一次金融市场的放松监管,几乎都是自由派经济学家游说政府(或者自己成为政府决策者,如保尔森成为财政部长)。而每一次对于金融市场的松绑,几乎都会带来严重后果。如果不是08年全球化金融危机爆发了巨大问题,美国政府也不会重新走上监管的道路——通过加紧对华尔街监管的法案。
其次想谈的是大资本家们的算盘。又提到了这个阶级,我需要指出他们的自私,尽管我并没资格,但谁让你伤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呢。保尔森先前是高盛的老总,格林斯潘以前做过多家投资银行的董事,这些人或成为了总统顾问,或成为了财长部长,甚至是金融监管者。政府和华尔街的渊源,可以说比一条街还深。在国外,政府总是和大财团利益集团们联系在一起,互相牵制或帮助。正是这样的人进入政府,他们带着大资本家的立场,你不可能指望他们做出的决策真正考虑到中下资产阶级,不带偏向性。这里有个我比较关注的地方,为何他们要放弃在公司的高薪,转投政府呢?影片给出的答案是,就任财长后,保尔森之流可以冠冕堂皇地抛售股票,又可推迟纳税,因而商而优则仕何乐不为呢?影片提到了08年美国救市的法案,拿纳税人的钱,居然是去救济保尔森所在的高盛和其他银行,并且在退休之后,他们还可以回到华尔街和银行里去。贪婪是人的本性,但是贪婪过度,就必须受到责罚了。
通货膨胀,房价飞涨,两极分化,教育昂贵,政经一体,权钱交融......其实提到这些四字经,让我最先想到的不是美国,是中国。在这些问题上,我们真的有必要以美国为镜,好好目视自身现状了。监守自盗,监者自然有不可推卸之责任。监管者相当明白问题和漏洞,格林斯潘说“金融市场已经复杂到金融制度很难监管”的论调太苍白,监管者缺乏的不是金融知识,也不是观察力,而是去改变现状的动力。当经济危机发生了,民不聊生时,他们才会因为舆论压力而做出监管的样子。而等市场一旦复苏,监管松绑,又将再度恶性循环。这是否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呢?
我是个普通人,看问题必须带着道德角度去看,最让我心痛的,是纳税人成了最后埋单人。上流金融精英搞出了乱子,这些勤勤恳恳普普通通踏踏实实的纳税人,他们交的税被用在少数人惹出的乱子的善后上。举一个片中的例子,美国政府为了挽救其最大的保险公司AIG投入巨额,纳税人的钱到了AIG,又从AIG最后到了高盛口袋中。(高盛从AIG手中买了大量保险,赌自己的客户买的金融产品CDO会大贬值,而金融危机后,的确如此,(AIG必须赔高盛巨额保险金,濒临破产)这种欺骗客户利益的行为反而让高盛赚到了。
回过头说说第一段开场白。自己读农水这门工科出身,在课程里听过一些颇有名气的教授们谈过工程,他们的着眼点其实早已超越了工程技术和工程本身带来的收益。他们放眼的是自然,是工程带给人们的福利,考虑的是工程和人、自然的和谐共存,目视当下,思及未来。“金融工程师”所做的却差强人意,利用大众的投机、贪婪、短视、脆弱等心理弱点谋求自身利益,同时给社会带来灾难。
金融行业左右手来回过过钱,依靠投机赚取高回报,这样的“经济发展”有多少意义呢,他们的付出不见得比真正工人、农民、工程师企业家这些阶层人民多。我相信真正的劳动和科技,他们是世界向前真正的动力、财富创造的根源,如果没有劳动与科技,拿钱生钱的行业无非是把钱从大多数人手中集中到少部分人手中的游戏。真正承载这个世界的,更多的是劳动者和实业家们。
最后,站在道德角度说了很多经济问题也不知道有多大意义。人性本善本恶都好,自私贪婪是人的原罪不置可否,欲望急剧膨胀之时都应该收紧自己的心。只是希望不同立场的人,能站在互相的立场上思考世界,愿共产主义不是在彼岸独自盛开的梦想。

监守自盗观后感(4)
《监守自盗》是探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纪录片,本片主要是通过采访华尔街金融精英、经济学家、政府要员、金融消费者等和展示客观真实的数据材料,给观众呈现出了金融危机爆发的诸多原因。
从影片中可以找出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如下:低利润和宽松的信贷条件;贪婪的华尔街金融精英对金钱的无止尽的追求;信用评价机构的错误引导;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失职。在上述原因中,美国金融机构监管的缺陷和失职是主要原因,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马斯金教授曾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主要责任在政府的监管失职。在影片中“监管”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但是几乎每次提到监管都意在指出金融监管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失职。
美国在金融危机前采取的是“多重多头”的监管体制,多重是指联邦和各州均享有金融监管的权力,多头是指在一个国家有多个履行金融监管职能的机构。美国危机前的监管机构在联邦层面主要有美国联邦储蓄系统(FRS),货币监管署(OC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储蓄管理局(OTS),信用合作社管理局(NCUA)等七个机构。上述机构的分工是:FRS、OCC、FDIC三家机构负责对商业银行的监管,SEC负责对商业银行的监管,CFTC负责期货交易机构和期货市场的监管,OTS负责对储蓄存款协会和储蓄贷款控股公司的监管,NUCA负责对信用合作社的监管。美国这种专业化分工和多重监管机制很长时间是许多国家效仿的对象,这套制度在自由主义主导的美国确实支持过美国经济大繁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套制度确实让美国经济秩序极度失控。
危机并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由某个行业失控引起的,某个行业就是金融行业,而金融行业的失控的主要责任在于监管的失职。1982年里根政府实行的是金融监管宽松政策,放宽了对储蓄贷款公司的限制,允许贷款公司动用储蓄存款进行风险投资,这最终导致了80年代末上百家储蓄贷款公司倒闭,直接经济损失1240亿美元,无数人损失了一生积蓄。在这场储贷危机中,OTS并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进行有效监管。OTS是不是应该存续存款公司的存款进行核计,是不是该对风险投资进行有效的督查和监控,进而限制储蓄存款风险投资。在90年代末发生的危机中,针对投资银行对因特网泡沫的股票投资崩溃导致5万亿美元凭空蒸发的事实,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此毫无作为。这些只是监管不力的具体表现,对于影片中所展示的金融监管失职远不于此。
在危机前美国实行的是“多边监管”机制,这种机制随着次贷证券化、金融创新以及监管者为提高市场竞争力放松监管的发展,就会出现监管重复和监管疏漏。花旗在危机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务企业,监管它的不仅有货币管理署、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存款保险机构、储蓄机构监管署以及交易委员会,还有其他50个州的监管机构,这些机构存在监管重复的现象。不同的监管文化、监管理念、监管标准,没有统一的监管标准确要做到高效监管确实不易。另外监管重复也可能会在造成无人监管局面,有一名美联储委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联储没有对不断发放的抵押贷款进行深入的调查是因为他们以为有人在进行调查,这种推脱中可以看到多重监管缺失是会导致无监管局面的出现。当一个金融机构处于低效监管或者无监管状态时,在利益的驱使下,就会出现类似抵押贷款呈倍数增加的不合理现象。
多标准监管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各监管机构监管区存在监管漏洞是很正常的,于是就出现了影片中呈现出的诸多监管真空。随着金融创新,各种金融衍生品蓬勃发展,为了最求利益的最大化,各类金融企业把焦点瞄准了衍生品交易。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和萨默斯部长合作提议金融衍生品不应受到监管,2000年12月国会通过了商品交易现代化法案,规定禁止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不受法律约束的衍生品交易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愈演愈烈。除了传统的期权、期货等衍生品,新出现的CDO和CDS等金融衍生品在不受监管的前提下为投资银行所用来大发财。抵押债务责任证券和信用违约互换都是风险分散、收益极高的金融产品,这些产品都处在资产证券化的链条中,具有明显的蝴蝶效应。由于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放贷者不再担心还款,投资银行同样也不在乎,于是销售的CDO越来越多,在短短三年内抵押贷款总量增加了四倍,这使得原本就不稳定的金融交易市场不稳定性倍增。除了金融衍生品不受监管外,对冲基金、私募基金、高杠杆率运作等也都处于监管真空或监管不充分。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的产品和交易逐渐酿成此次金融危机。
08年金融危机追本溯源,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打上“3A”标志的次债是一切问题的根源。“3A”是谁给的,当然是美国的评级机构。我记得影片中对冲基金经理说:“有价证券没有评级机构的认定就买不出去”。由此可以看出信用评级机构的重要性,在整个金融交易链条中,评级对于投资者而言就是向标和导向。但是美国的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普、惠誉却没有尽好自己的责任。一方面评级更新比较滞后,另一方面美国的评级机构评级与评级费用呈正相关,评级越高,评级费用也就越多。穆迪作为最大的评级机构,其利润从2000年到2007年番四了倍。于是“3A”证书也就成百上千的发放出去,每年都有上千亿美元的投资被评级,甚至五大投资银行在破灭前其评级仍至少是A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于评级机构的贪婪行为并没有采取措施,这也助长了评级机构进行虚假评级。如果对美国的信用评议制度进行规范化和立法化,把它作为金融监管体系的一部分,那么次债的破坏程度就不会那么深,次债危机的影响也会减少。可以说疏于监管的评级机构发出的引导投资者投资的“3A”次债是此次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此次危机的导火线是美国银行利润上涨以及房地产价格下降带来的资金断裂,这其中监管失职负主要责任。业主公平保护法案广泛授权联邦储备委员会对抵押贷款行业进行规范,但是格林斯潘拒绝使用,抵押贷款行业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一些金融机构为了更快更多的发放次级贷款,有意放松对贷款人基本贷款资质和条件的审查,由于过度竞争一些机构和开发商达成“默契”,部分借贷人购房时可以是“零首付”。每个人都可以申请抵押贷款,借款人用高额的次贷置地,房价和对房的需求急剧增加,形成了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证券交易委员会在泡沫期间没有对投资银行进行任何调查。疏于监管的抵押贷款行业发放巨额得到贷款并且获得巨额利润,全国信贷公司放出970亿的贷款从中获利110亿美元。在次贷证券化的链条中,风险巨大在于消费者的还款能力是个未知数,当消费者还不起次贷时,次级债就欠款,进而使得银行或者信托倒闭,接着联储调控,从而信贷紧缩,之后带来一系列的资金断裂短缺,引爆金融危机的导火线就是如此。
把油轮比做的市场,为了防止巨大的油轮倾覆后原油泄漏所以要把巨大的油轮用水密隔舱加以分割,而市场中的监管机制就相当与于水密隔舱,监管失职或放松监管就相当于去掉这些隔舱,没有隔舱的油轮容易发生原油泄漏,所以要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就必须要监管有效充分。

阅读全文

与监守自盗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爱情电影女明星 浏览:193
保利水城电影院电影 浏览:62
外国爱情电影经典剪辑 浏览:892
主角是吉奥的英文电影 浏览:960
libert法国电影自由 浏览:419
电影第一次什么意思 浏览:254
韩国电影女演员招募在线观看 浏览:295
美国灾难国语电影大全 浏览:745
爱情电影泰国爱情电视连续剧 浏览:484
广岛之恋电影完整中文版 浏览:466
到电影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浏览:796
法国男电影明星名字 浏览:67
女士复仇电影粤语19 浏览:26
看电影为什么要去电影院 浏览:687
恐怖飞机电影大全 浏览:407
猪猪侠之终极决战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494
交换的一天电影结局 浏览:571
好兆头电影演员 浏览:52
泰国的巨蛇电影大全 浏览:877
古天乐主演的电影完整版 浏览: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