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活着》这部电影大家在看完之后有什么感触
我觉得这部电影是根据小说改编的,以一个人的一生完美展现了中国的发展进程,虽然有一些比较伤感的事情,但是这部电影还是非常值得观看的。
2. 求电影《活着》的主要内容!
《活着》的主要内容:
福贵(葛优饰)是一个嗜赌如命的纨绔子弟,把家底儿全输光了,老爹也气死了 ,怀孕的妻子家珍(巩俐饰)带着女儿凤霞离家出走,一年之后又带着新生的儿子有庆回来了。福贵从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戏的营生,却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后来又糊里糊涂的当了共产党的俘虏。他们约定,一定要活着回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平安回到家中,母亲却已去逝,女儿凤霞也因生病变哑了。
一家人继续过着清贫而又幸福的日子。在“大跃进”中当上区长的春生不慎开车撞死了有庆,一家人伤痛欲绝,家珍更是不能原谅春生(郭涛饰),文革时,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杀,一天半夜他来到福贵家,把毕生积蓄交给福贵,说他也不想活了。这时家珍走出来让春生到屋里坐。春生临走时,家珍嘱咐他好好的活着。
后来凤霞认识了忠厚老实的二喜,两人喜结良缘。然而不幸总是不肯放过福贵一家。不久凤霞生下一子,自己却因难产而死。凤霞的儿子取名叫馒头,聪明可爱。最后,福贵说馒头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会越来越好 。
《活着》是由年代国际有限公司1994年出品的剧情片。该片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等主演 。
影片以中国内战和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为背景,通过男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坎坷经历,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
1994年,该片在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奖等奖项 。
3. 电影《活着》评价
真实的生活,让我们体会到了没有经历过的那种生活,经典~~
4. 小说《活着》最后结局怎样了
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
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4)活着电影结局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从国民党统治后期以来,作者经历了从大富大贵到赤贫如洗的物质生活的巨大变迁,经历了多次运动给他带来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儿老小先他而去。后来,作者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作者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于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着》。
作者简介
余华,1960年4月3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现代作家。1983年开始写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5. 电影《活着》最后的日文什么意思
和电影内容无关 是电影的版权申明
意思就是这部电影没有得到发行方的授权 不能公开放映或者复制,贩卖等,否则会受到法律制裁。 总而言之就是反盗版
6. 活着的人的结局都是死的,怎样才能看懂《活着》的结局
不得不说你葛大爷还是你葛大爷,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就现在的演员来看,除了葛优真的没人可以演出这种大转变的感觉了,当然《活着》这部电影可以取得这么大成绩,跟原著还是有很大关系!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虽然讲述了很多其他的人,但是主要还是讲的富贵,不得不说富贵的一生真的是太悲惨了,但是他没有放弃,从洗心革面开始,就是真正的大转变,不管是当壮丁还是当俘虏,他都可以坚持着,继续去生活!
结尾来看,馒头的出生就是这部电影或者说是这个年代新的开始!也意味着一个新的人生的开始,或许这也意味着富贵摆脱曾经旧的霉运,会迎来新的生活!因为他坚持了,也许结尾是对富贵坚持后的一种奖励!
爱这部电影,爱这样的一种态度,知足常乐,简简单单的幸福就知足啦,我要活着,真正地活着!
7. 急求! 电影《活着》的观后感!
“人活着,就比什么都强,我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你可不能去寻死啊!”福贵站在门外,拉着一脸落魄失魂的春生说出这句话。六年后,重看《活着》,多了份郑重的苍老,增添了许多沉重的思考。《活着》无疑是张艺谋最好的一部作品,这其中大部分功劳有人认为要归功于余华,但其实电影和小说有许多的不同,尤其是结局,电影最后是一家团圆,而小说最后却只留了福贵一个人活了下来,其他所有人都死光了。小说更残酷,而电影在这一点略显的给予了人些许的希望。
《活着》这部电影,给了我们一个了解历史的机会,大炼钢,大跃进,大批判,文革,历史是个死物,它不会说话,但你只要睁开眼睛,就可以看得到,自然也就能从中得到更多的思考。往往也只有历史,才是最具有力量的,因为它真实的,你就算闭上眼睛,也逃不脱这个存在。用我党的话说,时代在进步,经济在飞跃,人民生活水平在飞涨,国家力量在几何级暴涨,可我们却再也看不到这样的电影,因为我们已经在繁华的物质生活中忘却了自己的尊严。王小波说,“中国历史几千年,没有几个人有过自己的个人尊严。。。中华礼仪之邦,一切尊严,都从整体和人与人的关系上定义,一个人不在单位,不在家里,不代表国家,不代表民族,单独存在时,居然不算一个人就只算是一块肉”。。《活着》里的福贵又何尝不是这样的肉,他放弃所有的尊严,低三下四,低声下气,一而再,再而三的苟喘偷生,福贵分不清自己的行为到底是在做什么,什么是革命,什么是走资派,什么是尊严,他都不知道,这个人,就只求生存。在中国,每个人都在喊着过幸福生活,但却有大部分的人都只是在努力着如何生存,和残酷的现实做激烈的斗争,没有尊严的事情做的太多,也渐渐麻木,以至于后来他自己也想不起来初衷却只是想过个安稳日子。“我跟着你,只是想过着安稳日子”家珍一直在电影里重复着这句话,有家,有人,比什么都好,命运的重重磨难并没有让这个家破灭,福贵的家犹如风雨中飘零的浮萍,摇摇欲坠,始终不倒,面对着残酷的现实,福贵与家珍唯默默承受这些无法言喻的痛苦,撕破脸前的自尊,然后再继续生活,这是中国人最可笑也最谆朴的道德品质。一直以为,我们的眼里只看得到自己和身边的人,再远一些,就已经看不清楚了,连自己都在找寻尊严,更何德何能把别人当人来看呢?都是身体,一具东西罢了。。。
比起小说,电影来,更为让人心痛的是,那些屏幕上,文字里的只是六十年前的历史,不复而返,而现实中,我们生活的年代,依然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这样一幕幕类似富贵放弃尊严,只求生存的惨剧,经济在飞跃,精神在退步,人与人之间更为冷漠,千丝万缕根根离不开金钱利益,屁民依然是屁民,混蛋依然还是那个混蛋,所有的尊严都在国家,民族身上无穷的放大,而另一方面,人民的自尊却在渐渐的磨灭,唯一增加的只有那无力的怜悯以及无望的愤怒,《活着》纪录了历史的真相,屏幕上的中国让现时的我们每个人都会陷入到沉重的思考当中,福贵坎坷的一生历历在目,无论小说或是电影,都在重述着一个沉重的话题,那就是: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就只是一件物体那样的活着。看完电影之后我不禁问起自己:六十年过去,我们是继续这样活着,还是继续这样的活着,还是去死。。。做为一个屁民,我有的选吗?
8. 电影《活着》与小说《活着》有什么具体差别
小说比电影更悲惨,看这个我都哭了,小说里有庆是因为县长夫人难产大出血然后学校组织去献血,有庆因为被抽血过多死了,唉,小说里凤霞的儿子就是福贵的外孙也死了,吃豆子噎死的,这整个就是个人间惨剧。
9. 《活着》的结局是悲剧还是喜剧
妻子、儿女,到女婿、外甥,福贵生命中所有关系亲密的亲人都离他而去,如果这样的结局还不是悲剧的话,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了。但是,我还是不想要用悲剧来为他的人生下定论。
在经历了那么多的死亡,在经历了他人所没有的苦难之后,其实就福贵本身的人生来说,我更愿意说他是一种完满。那个后来选择与牛相依为命的福贵老人,在其波澜不惊的面庞下,或许蕴含了生存的秘密。毕竟,其实生命的逝去,本就是人生的常态,是自然界的规律,即使以非常态逝去,同样也是如此。
10. 韩国电影《活着》讲述了什么故事
电影《活着》是一部灾难类型影片,讲述不明病毒感染人类,整个城市陷入失控,电话、无线网络信号等一切能与外界沟通的方式均被中断,被孤立在公寓中的刘亚仁和朴信惠之间的故事。
6月15日下午,电影《活着》在首尔乐天影院举行了媒体试映会,两位主演刘亚仁和朴信惠均出席了现场活动,讲述了有关作品的各种故事。
因为是韩国演艺圈两位重量级的人物刘亚仁和朴信惠的首次合作,这部电影从很早就成为热议话题。均是童星出身的两人,有着坚实的演技,在电影和电视剧之间来回走动,受到大众喜爱。广泛的演技范围带来了新鲜的协同效应,剧中刘亚仁和朴信惠以沉着冷静的计划营救自己,展开生存大挑战,角色的独特魅力之中展现了两人的“生存默契”。
(10)活着电影结局扩展阅读:
刘亚仁和朴信惠谈角色:
刘亚仁对自己饰演的角色表示:“这次的角色,比起大家想起我的强烈感觉,更加舒适,更努力的表现出邻家青年的感觉。我在剧中展现出大家所认识的强烈感情,让角色更加丰富。”
朴信惠也强调了与以往不同的面貌,她表示:“如果说我在之前的大部分作品中主要扮演积极、充满活力、开朗的角色,那么《活着》电影里的这个角色,却有人生跌倒的感觉。电影中的她总是说,我一个人也没关系,这样的风格和我此前的角色有不尽相同的一面。
当遇到刘亚仁后,我饰演的角色不是兴奋异常,而是沉着冷静的会担心粮食是否充足。她是如此有计划的人,表现出和刘亚仁完全不同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