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力克胡哲视频观后感
[力克胡哲视频观后感]1982年12月4日,在澳大利亚一个普通家庭里诞生了一个没有四肢,无手无脚,只得左下肢有一个小鸡腿的孩子,他的名字是力克·胡哲,力克胡哲视频观后感。没有人知道他的病因是什么,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对待他,面对他的只有迷茫无助的前途。但他没有放弃,凭借着身边人的爱与关怀,他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成功。直到今天,他可以自豪坚定地跟大家说:现在就算你用百万元来引诱我,叫我长出手脚,我也不会考虑。因为他相信,因为上帝没有赐他一个想要的神迹,所以其实是想让他成为别人的神迹。One step a time·One step a life在他的演讲过程中,有一句令我深受感动。他站在桌子上,从左走到右,一次一步,虽然缓慢但终是会走到终点。One step a time是他的方法,也是支撑着他继续前进的信念。他告诉了我们:一次一步,一步一生。没有人能够一次就能攀上顶峰,只有不断坚持努力。这看似平凡的道理,却常常被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所忽略,我们常常会抱怨生活的不公、命运的不济,却没有认真地为着目标再去努力一次。还记得那个挖水井的寓言,农夫一次一次地挖,却从来没有一次是专注在一个洞里持续地挖。农夫走了很多步,但总是还没有走到终点就已停止。这也让我想起了我自己,以前总觉得这个世界充满着不公平,总是愤世嫉俗。但看到这个片子之后,真的,我发现不公平永远都会存在,我们无力改变他,但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在这些不公平中活得精彩!看完片子,就抵挡不住心中的好奇心,想要了解他更多。以下是我对他一些经历的看法:一、我生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父母和所有亲人都很疼爱我。我认为,这一点是使他能够健康成长的有力保证,从社会工作的角度,人在环境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特别是当他还是小孩的时候。据调查,90%的问题青少年都是成长于问题家庭,他们感受不到爱与温暖。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一个人感受到关怀时,自然就会对这个世界充满爱与希望。二、上学后,同学的嘲笑和排挤使他感到深深地孤独。 他对自己的生命感到绝望,内心充满挫败感和抱怨,一度试图在家里的浴缸自杀,观后感《力克胡哲视频观后感》。这是环境对他所施加的压力所致的。青少年总是十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当他遇到周遭不一样甚至嘲笑的眼光时,就会越发地认为自己跟别人不同,产生躲避的心理,想要远离人世,心理以为不被人看到就不会被嘲笑,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也会消失。殊不知,即便看不见了,缺陷仍然存在,反而会因为自身的闪躲,把缺陷放大。三、十三岁那年,妈妈把一份刊登了一个残障人士故事的剪报给他看,这又燃起了力克对生命的热情。这应该就是偶像效应了,当他知道一个比他生命更悲惨的人尚且能够自立自强时,他就会自然而然地拿出自己的勇气,不仅要向偶像学习,更要超越他。四、他当牧师的父亲和当护士的母亲总是相信他是上帝的礼物,对他关怀备至。因此,当他想要自杀时,总会想到不希望疼爱自己的父母关心而放弃这个念头。记得有一首歌叫做《一步一生》童年是谁伴我走、挽我的手、望我踏上天梯、不可退后、曾经期望着我前程和恋爱什么都拥有恰好,力克他有一对很好的父母,他的父母给予他的绝不只是养育之恩。这段话告诉我们,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正确引导教育孩子,给予他们爱与关怀。诚然,温室里的花朵是因为过分溺爱而凋谢,但占绝大多数的花卉却是因为没有人关心而久久不能成长。五、在影片中还有一个片段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站起来,他还说即使面对困难,信靠上帝,让我学会笑着面对。当一个人有了信念以后,才能够勇往直前。因为他知道前进时绝不只是他自己,无论做了什么,都会有背后的力量在支持着他。-----------------在遥远的大洋彼岸,有这样一个人,他天生残疾,失去了手和脚。他曾走遍了十三个国家,给那里的人们做讲座。她就是坚强不屈的澳大利亚人——力克·胡哲。是谁,失去了强有力的双臂仍坚强的生活着?是谁失去了挺立的大腿仍不乏生活的信心?是他,力克·胡哲!慎(缜)密的大脑思考着跌倒了继续前进,不要放弃的话题;风趣的语调吐露出你是唯一的,你是漂亮的鼓励的话语。他百折不屈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努力前进。力克·胡哲一生克服了许多困难。在他上一年级的时候,一天曾经有十二个人来嘲笑他。如果今天再有一个人来嘲笑我,我只能选择放弃。他对自己说。在学校放学的时候,一个小女孩叫住了他。这时,力克·胡哲已经心灰意冷,他的预言即将成为现实。力克·胡哲以为女孩也是来嘲笑他的,于是他面对不了女孩。但是,力克·胡哲没有想到,女孩只是告诉他,他今天很帅气。原来,一句鼓励的话可以温暖一个人的心灵,可以让一个人走出生活的阴影。一句鼓励的话可以温暖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他们都充满阳光,以微笑的心态去迎接每一天的到来。力克·胡哲教给了我们许多道理,以他的切身经历来感化每一个人。希望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很感人!
② 电影《神迹》观后感,求助,要写一个作文,不一定要很多,给点我凑凑就行
最后一次写观后感是在看完蜗居后。最后一次看观后感是胖子看完盗梦空间后的观后感。 朋友总说,我有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深沉感,那种略显成熟的处事。我不该拥有那么强烈的分裂主义色彩,纯真和老成集于一身。所以当我听到巴诺克说起这句话时,我想是否我的心已经足够沧桑,沧桑到我竟忘记了我尚处在这个消灭遗憾的年龄里。但这句话,着实不错。 看着维维安(Mos def饰)站在酒店盆景后听巴诺克博士感谢人的名单,那种满心期许却失望满怀的神情。心里倍感哀伤,却也接受那种无奈。许多时候,我们总要承受原本属于自己却被抹杀亦或者隐藏的功劳,那种黯然伤神也是最伤人的利器。躺在床头,思索着如果自己遭遇这样的不公,那又将如何。也许,会如同维维安那般放弃那份自己喜欢不已的工作,然后不再回头,
观后感
感谢维维安的妻子,那醍醐灌顶的话语让他回归于那个属于他的平台,更让他最终获得了那个他不敢奢求,却有天天梦想的医生称号。 片中,总感觉对巴洛克医生那么的熟悉。看完片子才发现,原来这个演员是《哈利波特》系列斯内普教授的Alan Rickman。“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否便是如此?跨越阶层,跨越种族,跨越歧视的合作,才孕育了这个伟大的手术。上帝造物,他们便是上帝。 还是盗用那句话。若是没有遗憾,那也就不能称为完美无缺的电影。兰晓龙编剧在接受《艺术人生》采访的时候,他说如果再让他创作,他愿意让伍六一进老A,而不是摔断了腿去修鞋。我更想,维维安随巴诺克教授去哥伦比亚大学。然后还是这个结尾,获得他的荣誉博士学位。可是,人生总是要有些遗憾的,要不然就虚度了。不是么?
〔神迹-电影观后感〕随文赠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③ 求一篇观看电视新闻纪录片《张丽莉》的观后感
曾经多长时间以来,在媒体上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昨天有个老人倒在地上没人敢扶,前天有人扶了倒地的人却被赖上,而大前天还有倒地的小女孩儿被碾压多次,过往车辆都不肯停,行经路人匆匆而过……在这种弥漫着焦虑和冷漠的空气中,似乎谁也不敢再轻易向别人展开笑脸,伸出双手,而就在2012年5月8日,一位名叫张丽莉的29岁的年轻老师为我们上了这样生动的一课:
2012年5月8日晚上,正是学生放学时间。学校门口一辆大客车突然启动,撞向前面的大客车,使这辆车向前面几个毫无知觉的学生冲去。电光火石之间,张丽莉老师冲上来推开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底……在那个生死时刻,张老师但凡有一丝迟疑,就来不及把学生推开,几个更加年轻的生命势必遭逢大难。然而她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自己身负重伤,保得学生安然。
车祸瞬间,她推开学生,而自己双腿被轧。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29岁的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学生身受重伤,至今躺在重症监护室没有苏醒。连日来,她的事迹在网络上引起强烈关注,张丽莉也被网友们称为“最美女教师”。
张丽莉老师的美好的品行源于对学生的爱,证明我们生活的时代中仍然有善的因子、爱的种子广布民间。在危难关头,张老师没有豪言壮语,而是心系学生的安危,在危难之中伸出援手,在给世界发送温暖,给社会传递正能量。面对张老师的高尚行为,我们都应对惯常思维有所反省: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并未沉沦。生命的色彩可以有多斑斓?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无数个平静的日子里,在灾难来临的时刻里,正因为有了无数个像张丽莉一样的人的不离不弃,生死不离。社会变得如此温暖,如此色彩斑斓。我相信这种精神会千古恒常。
今天“最美的教师”张丽莉用她年轻、美丽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关爱、奉献之歌。我祝福张丽莉老师能脱离生命危险,重新回到她的学生中。更希望张丽莉老师的美丽化作春风,滋润、温暖着华夏大地。
④ 求2010《感动中国》观后感,跪求
、朱邦月
颁奖辞:这个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头发花白,面带微笑,这位温和而坚定的老人,胸中盛满40年的艰难。他这支拐杖,是一家人的翅膀。他这双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
2、卓琳
颁奖辞:彩云之南的才女,黄土高原上的琼英。携小平手五十八载,硝烟里转战南北,风雨中起落同随。对她爱的人不离不弃,让爱情变成了信念。她的爱向一个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坚定、温暖与搀扶。
3、阿里帕-阿力马洪
颁奖辞: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4、沈浩
颁奖辞: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5、李灵
颁奖辞: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80后。
6、翟墨
颁奖辞:古老船队的风帆落下太久,人们已经忘记了大海的模样。六百年后,他眺望先辈的方向,直挂云帆,向西方出发,从东方归航。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达成梦想——到海上去!一个人,一张帆,他比我们走得都远!
7、陈玉蓉
颁奖辞: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
8、张正祥
颁奖辞: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巅的傲然寒松。因为有这样的人,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
9、萨布利亚-坦贝肯
颁奖辞:她看不到世界,偏要给盲人开创一片新的天地。她从地球的另一边来,为一群不相识的孩子而来,不企盼神迹,全凭心血付出,她带来了光明。她的双眼如此明亮,健全的人也能从中找到方向。
10、宋文骢
颁奖辞: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如今,他的血液已流进钢铁雄鹰。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他怀着千里梦想,他仍在路上。
特别奖: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学生集体
颁奖辞: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放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⑤ 黑骏马 电影观后感1000字
影片伊始,伴随渐渐响起的悠长的蒙古调子,画面进入蒙古高原的傍晚,连绵的草场与广袤的天际相衔,瓦蓝夜空中呈现出长调的蒙语词,男主人公从画面左端渐渐进入,他的驰骋似与无垠的草原与夜空相融,仿佛在进行一场艰难的找寻。伴随着轻柔的马儿踏水声和男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我们从中得知,这是白与草原相别十二个春秋后的一场还乡之旅。
随着白记忆潮水般的袭来,我们进入了他的孩提时代——一个母亲早亡的男孩,被父亲送到草原上的远亲奶奶抱养,和奶奶以及她的孙女索米亚共同生活在一起。壮丽的草原风光,温馨的祖孙、兄妹情乃至爱情,单纯、闲适的劳作生活,是白整个童年时代的基调。草原上的生活是如此简单,以致时间之行进,仿佛只是夏草场、秋营盘与冬窝子三地间的地理位移。恰在一个雪夜,祖孙三人神迹般地喜得一匹小马驹,为白本波澜不惊的生活带来一份礼物,使他能真正地像一个蒙古汉子那样在浩瀚的草原上自由地纵情驰骋与游戏。而这匹日后的“黑骏马”,恰恰是整部影片叙事以及情感抒发的一条独到而重要的线索。
然而,正当这平静的草原生活看似就要定格时,一封来自爸爸的信将我们唤醒。值得一提的是,恰在此时,白正在放牧间隙慵懒地躺在草原,晴朗蔚蓝的高空中,飞机呼啸而过,留下白色的轨迹。绵长的轨迹为白音宝力格的别离埋下伏笔,而飞机作为主流的工业化文明的代表,显然是象征着促使白背井离乡的真正诱因。剧情自然展开——爸爸是让他离开草原,接受教育。白对于这个学习机会显然十分期待,并轻松愉快地向奶奶和索米亚许诺只走八个月。但是奶奶和索米亚对此却是十分悲观:奶奶通过一次仪式化的拜佛带白来到了自己仅出嫁时经过后便从未再至的河流,带他来到了自己的家乡。这显然是对白的提醒与告诫:归乡是蒙古人肩上永不能抛弃的使命。奶奶太舍不得白音宝力格,乃至她不得不急切地提议白与索米亚的婚事,从而可以给即将离乡的白一种更为现实的牵挂,在后来的叙事中,这份牵挂确然成为白归乡的几乎可以说是最根本的因素。
回忆之河继续流淌,许诺八个月归期的白音宝力格三年后返乡,准备和索米亚成婚,但迎接他的却是索米亚失身于希拉并怀有身孕的残酷现实。由于无法忍受感情上的“背叛”,白音宝力格斩断与草原的千丝万缕,再度离去。这是一个痛苦的抉择过程,当奶奶和索米亚对和白共处的未来尚存希望之时,白一句“这是你的家,该走的是我”则对这一切进行了彻底的宣判。但是这场抉择的痛苦挣扎中,白是一意孤行的,他只是固守于自己的价值判断(而这价值判断的标准,显然植根于白离乡多年所受的教育)从而最终选择逃避,让时间冲刷痛苦,以时间埋葬亲情与爱情。值得一提的是,在之前的一个小叙事段落中,导演以奶奶的语重心长的宽慰话语为媒介,完成了一场对主流(汉族)伦理观的质询——“这男人就得有个男人的样子…..这种事我见得多了,事情总会过去的”。此外,白的这次离乡场景,导演给予了细腻刻画:被白雪覆盖的草原,祈福的奶奶,泪眼朦胧不置一言的索米亚,以及白乘车行进中紧追不舍的“黑骏马”——这无疑是一场永别,在这场仪式中,语言多么苍白。
影片再次切到了与影片开头同时空的画面,上面呈现的唱词暗示了这第三次回归恰是一场白对于奶奶和索米亚的找寻。白找到了索米亚的家,12年后的索米亚已是五个孩子的母亲,而奶奶和“黑骏马”却早已不在。家访的教师对索米亚不经意的夸赞恰是一种对12年前白所做抉择的反讽。“我们早把你忘了”,索米亚的丈夫达瓦仓如是说。无力面对达瓦仓的责备,白只得暂时逃离,与琪琪格同去饮马,与拉柴回来的索米亚相遇。当深夜白和索米亚失眠独处,白说出了钩沉已葬埋的记忆从而为自己的记忆寻觅归宿的渴望:“索米亚,说点什么,好吗?”,影片随着索米亚坚定又艰难的回答话音,带来了一个堪称经典的“闪回”:茫茫风雪中,年迈的奶奶略有些神经质地拿着12年前白送的望远镜找寻白,“白音宝力格,放羊还没回来?”然而心酸的询问却只能由自己来回答。
之后的白教小学生唱《蒙古人》的场景可以说是对影片主题的一次很好的复沓呈现,正如这歌所唱道的“辽阔无边的草原,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养育我的这片土地,当我身躯一样珍惜”。这便是影片中反复探索的蒙古人的魂魄——辽阔的大地不光培育了是豪迈的性格和对自由的热求,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的蒙古人的魂灵中更有着这样的特质:有所敬畏与懂得感恩。
这是一个关于思念的故事,在这场绵延的思念中,思念者与被思念者交替缺席,亲情爱情只是一场凝固的遗憾;这亦然是一个反思与回归的故事,是蒙古民族的一则自我寓言
⑥ 急!!!《一个被13所学校开除过的学生的忏悔》的观后感
胡斌,来自甘肃兰州市,今年22岁。在没学《弟子规》之前,是一个很不听话,家长很头疼的年轻人。我记得很清楚,五六岁时爸爸妈妈闹离婚打架,我竟然就会拿着剪刀扎我爸爸。到了上学的时候,我在学校里打架、抽烟、喝酒、逃课、旷课,欺负老师。上小学四年级时我就要在教学楼跳楼,唯恐学校不乱,搅得整个学校不得安宁
检举 从上学到辍学,先后被十三所学校开除
我叫胡斌,来自兰州市。曾经是一个不好好学习、爱玩游戏、整天打打杀杀甚至打骂父母危险分子。由于从小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打架,我从小就不听话。上四年级的时候,我曾经在学校要跳楼,折腾得整个学校不得安宁。我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希望我在最后,只要不影响其他人,睡觉都行。我打架抽烟喝酒,逃课旷课欺负老师。哪个学校都不要我,升级的时候,班主任也不要我。
我妈没办法,只好让我回姥姥家上学。去姥姥家还是不好好上,又被开除。我爸爸又愿意给我最后一次机会,让我去爷爷家,爷爷家还是不好好上,又开除。基本上一个学期一个学校,总共被13所学校开除。
我不上学的时候,刚刚15岁。我当时高兴死了,我妈妈说你不上学了也有时间把字练一练。我说,我好不容易不上学了,你再也别让我学习了。我多么不容易呀!我这么捣蛋,我就是为了不上学。我妈妈看说什么也没用,让我去吃苦。叫我去卖报纸,公交车卖票。我肯定是受不了,钱不够,我就接触社会上的人。我从小也是在这种环境长大的。我家里很多长辈就是社会上的人,而且在我们当地,名气特别大。我们出去坐车,吃、喝、玩不给钱,也没人敢要。我整天就是吃喝玩乐,晚上就是和朋友结伙去打架。去砍,去群殴。
在我上私立学校的时候,看周润发的电影对我的影响也挺大的。宿舍里就给我们放《古惑仔》,我们都爱看,觉得就应该这样学,这样多潇洒,整天打架多厉害。把打骂父母欺负老师当成时尚,当作光荣。你敢打你爸爸妈妈吗?你敢欺负老师吗?但是我现在发自内心地向我爸爸妈妈,还有13所学校的老师校长认错,我在这里给这些我对不起的人鞠一躬。对不起,我错了。
被网络毒害,身心严重受损
后来出事了,一个整天跟我混的朋友死了,19岁。我妈妈知道后就想尽一切办法先让我离开兰州,到北京。她给我一些学费,让我在北京学习。但是我到北京就把这一千挥霍掉了。没办法了,我到一个姐姐的北京酒店打工。还是特别傲慢,也特别散漫,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最后弄的很难堪,我就走了。
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野了,从小长辈对我溺爱,要什么给什么。我说我想吃东西,不想买,就直接拉一车到我家门口。我说想去哪儿玩,天天带我去。你想让我学习,不学;让我工作,什么工作我也不想干。
我在北京接触一帮朋友,都是17,18岁,就开始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挣钱了。那个时候,那个时候我在网吧玩游戏网吧里的人都认识我。我一进网吧都喊我的名字,谁都打不过我。在游戏上浪费的精力、金钱也特别多。我玩游戏的时候,不允许我妈妈给我打电话。因为我认为玩游戏最重要,父母家人全部给我靠后。我还专门玩那种花钱的游戏,免费的不玩,没意思。我身边的朋友全都是游戏高手,还有做黑客的。
可是,这个游戏不玩进去还好,玩进去连家庭都毁了。我有一个朋友闹离婚,不要房,不要车,孩子也不要,就要游戏帐号。还有的妈妈都四五十岁了,迷上“偷菜”,半夜三四点钟起来说,忘了偷菜了。就把自己弄成这样。
我在玩游戏当中的体会也是这样.那时候不懂事,只要不困,我就是无休止地玩。而且那时候我就挣钱了,而且是躺着挣钱。每次玩游戏,我先 去超市购物,把一个礼拜吃的采购齐,放到冰箱里,晚上把冰箱摆在电脑旁边。就这样,一个礼拜,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在那儿玩。那时候的感受是,一个礼拜吃完了,接着买,回来继续玩。我整天学成年人,天天KTV。现在给我带来的是什么呢?我17,18岁身体就完蛋了,有的地方莫名其妙地溃烂,我现在眼睛是严重近视,看大家都是模糊的。我的脑子现在没有记忆力了,刚说过的话我就不记得了,我现在有时候站都站不住。我去秦皇岛,有一个医生给我看,说我现在22岁,连60岁的身体都不如,我后悔有用吗?
我想对还在网吧的年轻人说,你们玩游戏可以,但是这是要付出代价的。孝经上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不敬。你这样伤害你的身体,这是不孝。
妈妈用《弟子规》教育呼唤他回头
在北京生活的时候,妈妈的电话一个我也没接过,她给写我写信我也没回过,找人代话,也从来没有理会过。有了女朋友之后,女朋友要什么买什么,我就把妈妈忘记了。在北京6年,挣的钱一分钱都没给过妈妈。甚至,我和朋友在北京环路上飙车,好几次差点没命。后来,我妈妈给我发的信息说,儿子,你回来吧!妈妈给你找了一个好工作,有稳定的收入,你回来。我是回来了,但是我不是为信息回来的。我一想6年都没有回家了,我想见见我的哥们。
回到兰州先找哥们吃喝玩乐一通,四天后我妈妈都不知道我回来了。我把身上带的钱全部挥霍掉后,着急了,没钱了怎么办呢?这才想回家,目的是找妈妈骗钱,骗点路费,赶紧让我回北京,回北京我就又有钱了。
我妈妈就过来接我。我妈妈接我的时候,走在路上是手拎着我,我在马路上一把就把我妈妈的手给甩开。我觉得特别丢人。但是,现在我学了弟子规,我整天搀着我妈妈走,我骄傲我有这么好的妈妈。 当时我妈妈说你听我的话,我给你放一个光盘,你把这个光盘看完,我给你钱。我说,行。因为当时我没辙了,我就想要钱,就想回北京。不就光盘吗?一个小时看完,我就可以走了吗?我妈妈给我放的是什么呢?就是传统文化,是弟子规的讲座 当时我就看懂了一点,里面有一段话说的是,人的命是可以改变的。看到这里我就特别感兴趣,我就问我自己,我现在所遭受的罪,我所付出的一切代价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在北京这一段时间的生活,我真的什么都不缺,我真的什么都不少,什么都能满足我。为什么我感觉不到一点幸福和快乐。我说,妈妈人的命运真的可以改变吗?我妈妈说,真的可以改变,只要你想改。她就又给我看了一个光盘,还是《弟子规》讲座。这张盘一放进去,我整整看了三天三夜。我一下子就恍然大悟,原来人可以活的这么好,原来人可以这样活,我活错了。我就给我妈妈说,我想改,我也想学弟子规。
到养老院当义工
我就想,我22年没有听妈妈的话,现在我豁出去一段时间听妈妈的话,看我会是什么样子。这才半年时间,我真没想到我能当老师,我做梦都想不到。包括曾开除我的那十三所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他们肯定感觉像是做梦。后来我妈妈让我去做义工,我又想不通了。我觉得像我这样的人,没有文凭也没有学历、技术,不干歪门邪道我就挣不了钱。我说,《弟子规》是好东西,是应该学,但是我学你能让我得到什么。你能让我像在北京一样有钱吗?我以后要成家,我学《弟子规》能学到吗?当时特别在乎得失,就是想要就是想得。而我妈妈说只要你按照我说的去做,你全部都能得到。我一听这话,我就跟我妈妈杠上了:好,我去做,得不到再说。当时我也没想过,真没想过能得到这些。从小我和谁都对立,想把他们推翻了。结果后来我去敬老院做义工,全部的脏活都我干。干到一个月的时候,我就发现我有变化,爷爷奶奶干活都是背着我,倒个垃圾,倒个水,都是他们偷偷地,趁我不注意去倒。因为他们一倒我就立马抢过来了。结果后来很多的工作,全部来找我,而且给的工资特别高。哎呀,当时我一下子才明白,原来我做好人也能挣钱。想想自己走的弯路,把身体毁成这个样子,当时我就难受坏了,我这几年真的白忙活了。所以后来我就一直坚持在那里做义工。我做义工四个月的时间,人家不给一分钱,我一天都没有迟到过,我踏实、我高兴,我真正的体会到什么叫快乐、什么叫付出。我的爷爷奶奶已经去世了,没想到我得到几十个爷爷奶奶,拿我当亲孙子。给我兜里装花生,当那个花生到我嘴里的时候,觉得比吃的那个膨化食品有价值多了,我才知道什么叫做价值。 后来有一个长辈让我学驾照,学会了给他当司机。这个消息传到敬老院爷爷奶奶那里,爷爷奶奶拿着钱往我妈妈那里送。有一次搞卫生扫地的时候,后面有一个爷爷奶奶在我后面说,小胡这个孩子太好了,我要把我的孙女嫁给他。我妈妈真的非常有智慧,找工作,给钱的,介绍对象的全部都让她谢绝了。我妈妈让我把心静下来,就让我好好的做义工。
变成孝子 感受人生的幸福
我小时候最讨厌学习,现在发自内心地意识到我最欠缺的就是学习。我给我妈妈磕头认错,给我妈妈洗脚。我现在给妈妈洗衣服都觉得幸福。我现在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和我爸爸妈妈在一起,我能看到他们整天乐呵呵的在一起,我就高兴。
我看完盘第三天之后回去给爸爸洗了一件衣服,我爸爸不相信,就满屋子找我妈妈,说你妈妈是不是回来了,衣服谁洗的。我说是我洗的,爸爸说我相信是鬼洗的都不相信是你洗的。过了一段时间,我爸爸觉得我真的变了,他就问我:你爸20多年没把你教好,什么东西几天把你教成这样?我说是弟子规。我爸爸说你把弟子规拿过来,我要研究一下。我舅妈看到我的变化,也把弟子规全部带回去给我的弟弟妹妹学。
弟子规说,“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说你身体不好,身体有了损伤了最伤心的就是爸爸妈妈。学完之后,我的心变了。 一次我妈妈在房间里睡着了,门没有关,灯是闭着的,周围比较乱,我就想把门关上。结果把妈妈给吵醒了。我妈妈一下子起来说谁呀,因为灯是闭着的,看不清是谁。我说是我,妈我关门,没事。我妈妈睡了以后,我进到里屋,眼泪就下来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想了半天才想明白了:我把我妈妈吓着了,我说以后这门不关了,我就是站一晚上岗我都不能把我妈妈吵醒。
后来我爸爸可能是看到希望了。这次我来汇报,我爸爸头一次请我妈妈吃饭,掉着眼泪。他们一直是在闹离婚,只是手续没有办。为什么婚没有离,就是因为我妈妈怕我被别人看不起,忍了22年。我爸爸说真的没想到,你还能把儿子救回来,就凭这一点我们不离婚了。所以,弟子规让我现在得到了一个美好的家庭,以后我要好好地孝敬我的爸爸妈妈,还有我的家人。真的,谢谢大家!
《弟子规》也让我对自己做出很多反省。我去深圳的时候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幼儿园一个五岁的小孩墩在墙脚里,一直在那里哭,说她感冒了。老师说你为什么哭啊,是不是因为药太苦。她摇头说,不是。她说感冒了,怕我爸爸妈妈担心。她才五岁啊!这个小姑娘是学弟子规的,这个幼儿园是传统文化的幼儿园。当时我就问我自己,胡斌啊,你说自己有什么好狂的,你还有什么好傲的,还出去讲义气,讲哥们,出去砍人,你连爸爸妈妈都不爱,连生你养你的人都不爱,你跑出去谈这个谈那个,那不是扯的吗?古圣先贤也说了“不近其亲,而近他人者”,那人有病,有问题啊。
学完弟子规,我对妈妈说的第一句话,我当初那么不孝敬你,我还有什么脸给你做汇报,我还有什么脸给大家做汇报,我惭愧死了。上次陈老师说,希望我把学习《弟子规》的感受用简单的话做一个总结。我就写了那么几句,说的不好,也请大家多多指点,这是我自己写的: “弟子规让我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弟子规让我懂得了人生价值,弟子规让我明白了幸福的人生。因为我身体现在不行啊,我活多久也不知道,只要能在有限的日子里,为人民作出有意义、有帮助的事情,我胡斌此生无憾。”在这里我也谢谢大家,谢谢在座的各位,给我这个机会,给我做忏悔的机会。谢谢大家!
⑦ 假先知与真恶棍---电影《血色黑金》观后感
[假先知与真恶棍---电影《血色黑金》观后感]假先知与真恶棍---电影《血色黑金》观后感作者:李野航周六傍晚,我来到一座老教堂,想拍一些照片,假先知与真恶棍---电影《血色黑金》观后感。正巧这里正好有团契活动,我便坐了下来。一个青年正在讲台上布道。暖色调的强光从他头顶倾泻下来,仿佛给他的言说提供着神圣的背景。他说:"信主的人,上帝就不会审判他,不信的人,必被审判。审判的结果,就是下地狱"。台下一阵"阿门"之声。然后是另一青年教唱赞美诗、然后是身穿白色鱼纹服饰的、其中不乏光鲜亮丽的美女的唱诗班到台子上唱赞美诗。气氛无疑是热烈和温暖的,让人一霎时忘记了教堂外的寒冷。这里无疑是一个让人容易感受到上帝的爱的地方,但我脑子里却总会冒出一些黑色的念头。比如:我总会想到乐清县的那辆大卡车。我问一个我在这里遇到的女子:"你是基督徒吗?"她说"不是",因为她心存困惑。"他们说上帝是仁慈的,可我在这教堂外面上看到的却是太多太多的黑暗,而上帝却沉默不语"。团契活动开始没多久,那女子便离开了,我却耐着性子坐了下来,我告诫自己一定要放下心中的骄傲,静静地去感受上帝。当然,直到团契结束,我觉得在这里感受到的与其说是上帝,不如说是人们的某种情感需要。回到家,已经很晚了,打开电视,央视6台正放着美国电影《血色黑金》中"第三启示教会"的传道人伊莱歇斯底里地在教堂里为一位妇女"赶鬼"的镜头。心想:可真巧,一个晚上,我耳朵里就两次塞满了"福音"。我必须承认:这是一部我觉得简直可以把它当做《圣经》来看的电影。电影讲的是20世纪初矿工出身的石油商丹尼尔来到"第三启示教会"的地盘上开采石油的故事。丹尼尔自称自己有"很多的信仰",当然他其实只信仰一个东西---金钱的力量。为了取得石油开采权,他用他捡来的"儿子"HW当做博得同情的砝码、极尽花言巧语之能事。当他需要宗教信徒们的帮助的时候,他许诺支助教会5000美金。一旦成事,当传道人伊莱来向他履行承诺,他却把伊莱狠狠揍了一顿。但当他后来为了安装输油管而不能不求助于教会时,他又来到教堂"悔罪认主",跪在地上忍受传道人伊莱的报复性侮辱。他是个心中充满恨的人,随着年岁的增长,这很与日俱增。当他发现来投奔自己的兄弟是个冒牌货的时候,不可遏制的愤怒让他一枪崩了这个骗子。不过,就是这么一个整个被无名的仇恨充满、侵蚀的人,心中也并非没有良心。因闯祸被送走的捡来的、在一次事故中被震聋了耳朵的儿子HW的前途依然是他所割舍不下的事,他为他聘请了哑语老师,观后感《假先知与真恶棍---电影《血色黑金》观后感》。但当成年后的HW要离开他时,他便用最恶毒的语言咒骂他。命运似乎在他和他儿子的关系上,又重演了他幼时与自己父亲的关系。从某种角度看,丹尼尔是个恶人。不过,他没有办法选择不当恶人,因为他只有选择成为一个恶人,他身处的那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在美国方兴未艾的疯狂时代,才可能把他推到石油大亨的位子上。传道人伊莱在常人的眼里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一个被上帝"附体"并能够施展神迹的人。但伊莱的虚伪与愚蠢和他那套欺骗大众的"跳大神"的伎俩却瞒不过丹尼尔的眼睛。在他看来,伊莱不过是个小杂碎,一个应该像臭虫一样被一脚踩死的人。伊莱的"异能"骗了大众,也骗了自己。"异能"没有告诉他自己投资的股票会跌。走投无路的伊莱找到丹尼尔做一笔开采石油的土地交易。而丹尼尔却给他开出了这样的条件---必须像传道般承认自己是"假先知",而"上帝"不过是迷信的产物。当然,为了金钱,伊莱照做了。丹尼尔却告诉他,他不需要那块地。因为那块地下面的石油早被自己吸空了。伊莱崩溃了,他那基督徒的面具被撕得粉碎。他哀求着丹尼尔帮助他的"第三启示教会"。丹尼尔不禁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一榔头砸死了伊莱,说:"我才是第三启示"!电影到此,戛然而止。"我才是第三启示"这句犹如天启般的话久久地回荡在我屋里。它不仅砸死了伊莱,也砸向了我的脑门。或许,很多人会困惑,丹尼尔有什么必要一榔头砸死伊莱?伊莱身上的什么东西引发了丹尼尔如此巨大的无意识仇恨?这让我想起了发生于美国历史上的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二战中,美国军方致力于细菌武器的研发,随着战争的结束,这项反人道的实验搁浅了。但随着冷战的开始,这项试验在日本细菌部队首脑人物的协助下重新启用。只是,他们通过欺骗手段用来做活体实验的人不再是战俘,而是拒绝服兵役的"安息日教会"的基督徒(俗称"白袍")。许多基督徒因此死于非命,并且时至于今也控诉无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在一个以基督教立国的、尊重人权的国家里,会发生由国家出面的针对基督徒的如此残忍的暴行?或许这只能有一个解释:在美国的建国过程中,基督教那伪善一面帮助美国资本主义这个魔鬼达成了其想做的事(就像电影中"第三启示教会"帮助石油商丹尼尔做的那样),但这事却在美国人的良心中引发了巨大的道德焦虑。基督教的伪善与资本主义的同谋共犯构成了美国人无意识中的"罪",而这"罪"却是不可名状、难以言说的。而电影(包括原著)却用它的方式表达了这个不可名状、难以言说的东西---美国人无意识地对基督教的恨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伪善一面的恨。"我才是第三启示"的这个"我"不是别人,正是美国人的良心!丹尼尔一榔头砸死的难道仅仅是一个伊莱吗?我们不妨这么说:"美国人一榔头砸在了自己的"罪"上。而我们今天许多亲美的、对资本主义的本质一无所知的福音派基督徒们又敢不敢直面这一榔头呢?()〔假先知与真恶棍---电影《血色黑金》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⑧ 《神秘代码》观后感
[《神秘代码》观后感]或许,在这个世界里你能发现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这个世界或许也有漏洞,《神秘代码》观后感。就像系统程序的漏洞。认真的存在灵魂?!意识?!这一切都是未知数。不要只相信眼前的。我觉得那些未知的才是最富有意义的。美国有人生学。讨论的是人是怎么来的和人活着的意义。人类活着就是为了繁衍后代?或者说人活着就为了活着?再看看《人类未解之谜》,我不由得赞叹,活着因为有探索,活着因为有幸福。少了这两样,那就真是生不如死。似乎我变渺小了,亦或者是人类变渺小了。未解之谜实在是太多了,弄得我心痒痒。不得不赞叹美国电影,中国电影简直就是无尽的虚拟加爱情,观后感《《神秘代码》观后感》。何时,我们能有一部展现人性道义的电影,亦或者突出我们人类的懦弱无知。爱情固美丽,那些飘渺的爱情也不过是浮云。我不相信我能成为侠客到处乱飞,我穿越的机会也渺茫到几乎等于零。我能握紧的也只有家庭中,兄弟间的点点滴滴,这叫幸福,这叫快乐。把自己那点龌龊的思想收回,别让幸福成为飘渺的神迹。我现在相信了,人生总结起来就是:感知,思想,行动。人生也可以看成随机事件,可惜我不能预见未来。不断地随机代码排列,不断地错误代码输出。我们的生命也就形成了独特的定义。小子我读书无神,折腾倒还有两把刷子。连我都明白了《神秘代码》的意思,你们更应该明白里面那些说不出的感觉。我是无神论,但我并不是只相信科学,科学也有漏洞。哎~!总结一句,我真希望我能活在神秘代码中。
⑨ 谁帮我写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那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昨日是电影《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我与家人朋友有幸观看了此片,感觉震撼颇大。我是唐山人,经历过那场地震灾难(当时我八周岁,刚上小学二年级)。下面就以唐山一个普通百姓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最让人感动的是大灾大难面前的亲情!徐帆饰演的母亲和张国强实验的父亲(以下省略简称母亲、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丝丝入扣,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面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最后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被徐帆演绎得真实、感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抉择,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啊!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骨肉分离,母亲的无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对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
二是真实反映了人民军队的抗震救灾中的巨大贡献和牺牲。无论是唐山还是汶川,解放军永远冲在救灾最前线,从分体现出人民军队战争时期是人民和平的保护神,灾难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护神!
三是养父母给予方凳真实真挚的爱。陈道明、陈瑾饰演的养父、养母给了小方登第二次,应该说是第三次生命,对待方凳视如己出,培养她长大成人考入大学,特别是陈道明将养父对养女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爱同样很感人!
四是电影中对爱情的表现处理恰到好处,非常到位。父亲舍生忘死推开母亲闯入摇摇欲坠的楼房,在充分体现父爱的同时也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爱;母亲三十多年孤守所表达的对父亲的挚爱!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对这部电影的拍摄谈点个人观点。这部电影属于大制作、大手笔,拍的非常震撼,陈道明、徐帆等演员表演非常真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来上这么一部电影,希望能让同胞们有些心灵上的震撼,也希望对年轻人的观念有所改变。美中不足的是该部电影有植入广告的嫌疑,可能是剑南春酒厂和工商银行赞助的缘故吧!另外在历史背景细节上把握不太准确,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陈道明实验的养父佩戴上校军衔就不符合实际,我军是在1988年菜实行军衔制的。当然这只是这部电影的美玉之瑕,总的来说电影很震撼、真实。
再者唐山大地震时当时交通不发达,只有军队能进去,基本是唐山人自己扒自己,最后死了24万人。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全国都动员起来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直升机飞进来了,挖掘机进来了,全国各地的志愿者都来了。时代不同了!唐山的观众看完以后是感动,甚至感恩!所以人有一颗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恩人!
⑩ 求电影 莫扎特 观后感
告诉你,我唯一的目的是尽量挣钱,越多越好;因为除了健康以外,金钱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莫扎特,1781年4月4日。 我大学生活的前两年是在床上度过的,那时候我致力于研究床与天才之产生这一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课题。笛卡尔在床上发现了“我思故我在”,歌德躺在床上向别人口授诗歌和剧本,甚至邱吉尔先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也是在床上以奇特的卧姿完成大半的。但是我终于发现,致力于这项研究的同学大有人在,并且刻苦程度简直是疯狂,我却看不出任何他们能突然成为天才的希望,所以我就放弃了。这种放弃,对于曾经那个只有十八岁却一再坚持梦想的年轻人来说,真是一种莫大的残酷,当他淡淡一笑的时候,这种残酷深深印在了他内心深处,成为一种隐秘的疼痛。
当《AMADEUS》结尾莫扎特向萨列里口述了一夜《安魂曲》之后颓然而言:“我想睡一会儿”,准确地说,是莫扎特安祥自得地躺在大床上,萨列里蜷缩着在莫扎特儿子的床上将就的时候,我内心的疼痛被触及。我突然顿悟为什么长久以来我在床上度过了不少时间却始终没能成为天才。关键不在于你睡姿如何,也不在于你到底睡了多久,而在于你睡得那张床是不是上帝指定为天才专用,或者说你是否是amadeus,这个拉丁词汇的意思是:为上帝所宠爱。虽然莫扎特自己在1787年写给柯哈兹的信中说:“没有人对于作曲的研究下过我这样的功夫”,但是一个4岁写出第一首协奏曲,7岁写出第一首交响曲,12岁写出第一部歌剧的人,除了天才还有其他更适合的称呼么?当我跟萨列里一道,看到那不曾做过任何一点修改的完美乐谱的时候,只有自然而然同意萨列里的看法:莫扎特是被上帝宠爱的,他的音乐是上帝早就写好放在他头脑之中的,而莫扎特只需要将其展现在世人面前,然后收获无数赞美。米开朗琪罗总是说他的天才是由于家乡“飘逸的空气”所致,那么莫扎特展现自身才华的时候真的如同呼吸一般自然顺畅。
比难得的天才更难得的是如同罗曼·罗兰所言,莫扎特有“一颗完全健康而平衡的灵魂”。人类的痛苦是无穷的,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物质的凌虐,比如贫穷、疾病、人类的恶意等等;另一种则来自内心的彷徨、挣扎、苦闷诸如此种。世上的天才能逃过前一种痛苦的不乏其人,比如逍遥的笛卡尔,比如叔本华,但是仿佛一种特质,天才总是比常人背负着更多第二种形式的痛苦。太多疯狂的天才用自己绚烂野蛮的色彩涂满了自己脑海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凡高、荷尔德林等等优秀的大脑死于癫狂。也有如《A Beautiful Mind》所描述得John Nash那样行走在疯狂的刀刃而终于不自我毁灭的天才吧,但是只能说这种天才向我们完美展现了世界上唯一的英雄主义:看清世界的面目,然后爱世界。那个叫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孩子甚至没有任何内心迷乱的影子,他如同一块水晶,倒映得只是别人的机心和无奈,自己却沉迷于party、与妻子的嬉戏,开心时就发出那别具一格的笑声。他健康而平衡的灵魂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会出现波澜——当别人冒犯他的骄傲。这时候他会说出:“看意大利歌剧时,那么多的高音在吼,尖叫,一对肥胖的情侣在那里翻白眼,抛媚眼。那不是爱情,那是垃圾。”这一点都不奇怪,骄傲是孩子气的一部分,即使是对他永远敬重的父亲。在父亲反对他脱离萨尔茨堡大主教而写信责备他的时候,他回信说:“你的来信,没有一行我认得出是我父亲写的。不错,那是一个父亲写的,但不是我的父亲写的。”
是的,这样一个孩子就这样幸福地躺在了上帝出于宠爱而为他准备得床上了。我对上帝的不满在于,当莫扎特说“我在床上”了的时候,他断然不会如同一个贤惠温柔的女子一样说:“饭在锅里”。当无数的天才挣扎于内心的痛苦之时,莫扎特却挣扎于物质的匮乏虚弱的身体以及嫉妒者的陷害当中,既成的事实不容许我做如下的设想:如果,他不是以为尽快完成《安魂曲》可以多得到一大笔收入改善家庭的生活,确保锅里有饭,那么他在上帝为他指定的那张床上是不是可以多呆一会儿?天才可以自信地说“饭在锅里,我在床上”,这种美好的想法只能在诸如《Good Will Hunting》这样的电影里可以实现,在那里天才不仅心灵平衡,而且身体强健,可以在大公司里谋取高新的收入,即使一点心理疾病也会遇到Robin Williams这种永远教书育人的神奇老师得以痊愈。可惜,这剧本天才Ripley先生也有份参与编写,难免过于优待天才。事实的残酷在于:天才与庸人的存在同样不过是为了增添上帝的荣光,当你躺在属于自己的那张床上,天才也许拥有更大的窗户看到更美丽的风景。但是,天才的房间没有屋顶,就像风雨之中莫扎特从租来的棺木中滑入满是尸体的泥坑,上面没有墓碑。
建装 1021 任心磊 10 号 Salieri 之恨 1. 恨自己出生和莫扎特不同十分零六秒 F 大调快板(幼年莫扎特先用古钢琴后用小 提琴所演奏的曲子) “莫扎特,我很早就知道他名字。 我还玩小孩游戏时,他已给帝王演奏了。甚至给罗马教皇演 奏。 我承认我嫉妒 当我听到他们给他的传令时,不是哪个杰出的小神童,而是 他父亲,那个教给他一切的人。 我父亲他不喜欢音乐,我告诉他,希望能像莫扎特一样。 他说“为什么?你想成为被训的猴子吗? 你想让我拖着你周游欧洲,像马戏团的怪物那样变戏法?” 怎么才能告诉他,音乐对我很重要 ?” 恨自己在奥地利皇室的地位被抢 2. 恨自己在奥地利皇室的地位被抢二十五分五十七秒,当国王问 Salieri 的看法时,他说: “把 莫扎特留在维也纳是个有趣的想法,大教主会勃然大怒! 若陛下愿意的话。” 三十三分零四秒 莫扎特: “德语,请决定用德语。 ” 国王: “为什么?” 莫: “因为我已经有了最美妙的歌词。 ” …… 莫: “为什么不?非常吸引人。我的意思是故事吸引人,不 会展示闺房秘事。不会有伤风化,道德观念很强。充满了 德意志的传统美德。 ” …… 莫: “爱情! ” Salieri: “哦! 是爱情! 我们意大利人不懂爱情。 (一片笑声) ” 莫: “你们是不懂。意大利歌剧里,所有男高音都在尖叫, 愚蠢肥胖的情侣眼珠乱转,那不是爱情而是垃圾!陛下, 你选语言。我配上最美的音乐献给陛下。 ” 国王: “噢!就用德语。 ” 三十五分五十秒 莫弹奏 Salieri 写的那一小段进行曲。 莫。 “剩下的都一样,对不对?其实并不太好对吧?你试过 这个吗?是不是应该更…这样…?或者这样?好一些? 你觉得呢?” 国王是一脸喜色) ( 五十三分十三秒 国王: “早上好,宫廷作曲家这是我侄女伊丽莎白郡主。她 让我推荐一个合适的音乐老师。我有个极好的注意。 ” Salieri: “陛下,这对我是莫大的荣幸! 欣喜状) ( ” 国王: “我想的是莫扎特先生,你觉得怎么样?” Salieri: “这个想法很有趣,不过…” 3. 恨莫扎特抢走了他贪恋的女人四十一分十四秒 Salieri: “足有十分钟,幽灵般的音阶!…我爱上那个姑娘, 至少是贪恋她…我不能容忍任何人碰她, 尤其是那个可怜 虫。 ” 四十九分三十秒 Salieri: “那一刻我很确信,他夺走了她。那可怜虫夺走了 我亲爱的姑娘…” 4. 恨莫扎特的夫人如此的爱他五十六分三十二秒 莫扎特太太: “阁下.” Salieri:“我有什么可以帮你的?” …… Salieri: “…放在这里我保证绝对安全。 ” 莫扎特太太: “我真的不能那么做,他不知道我来这里。 ” Salieri: “这么说不是他让你来的?” 莫扎特太太: “这是我自己的注意。 ” …… Salieri: “今晚回来,一个人。 ” 1:05:46 莫扎特太太应邀来到 Salieri 家中 …… 5. 恨莫扎特取笑他的作品 1:25:09 莫扎特用 Salieri 的风格来演奏 用一种小丑的表情来弹奏,用放屁来结束这次弹奏。 Salieri: “嘲笑我吧!那笑着的不是莫扎特,那是上帝,上 帝借着那下流的笑声在嘲笑我。笑吧,向所有人展示我的 平庸。总有一天我要嘲笑你。在离开这世界之前,我要嘲 笑你。 ” 6. 恨莫扎特(上帝)没让他分享荣耀三十七分三十五秒 Salieri: “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对上帝歌唱,他给我渴望,又 让我失声。 为什么?告诉我。 他若不想让我用音乐赞美他, 为何要在我心中,种下渴望?让我充满欲望,却不给我天 资?” 2:52:58 Salieri: “仁慈的上帝,他毁掉了自己的宠儿,而没有让我 这个庸才分享一点他的荣耀。他杀了莫扎特,而让我或者 受折磨,三十二年的折磨,三十二年看着慢慢自己消亡。 我的音乐逐渐变得暗淡,都消失了,直到没人演奏它。而 他的……” の悲剧》 《W の悲剧》剧情简介三田静香是“海”剧团实习演员。 剧团决定公演推理作品 《W 的悲剧》 ,并通过考试选拔女主角摩子。菊地香被选中, 而静香被安排饰剧团女佣人兼幕后提词。 她在男朋友昭夫 鼓励下背熟了全剧的台词。一天夜晚,女明星羽鸟翔的资 助人堂原良造暴死她的房中。 为了避免因这桩丑闻断送自 己的名声,羽鸟翔以让她饰演女主角摩子为条件,恳求静 香当她的替身,此后,静香在舞台上成功地扮演了一个杀 人犯的替身,她把现实经历和角色性格融为一体.演得真 挚感人, 获得观众赞许。 散场后, 菊地香持刀扑向静香. 昭 夫因保护静香而受伤。昭夫向静香求爱,静香向昭夫表示 了自己要从头做起, 继续演戏的心清, 含着微笑向他告别。 实例女演员张钰向多家媒体透露,导演黄健中当着她的面与她 的一位朋友“小霞”发生过性关系。 随后黄健中的意思是和张钰 吃饭时, 被张钰下了套, 致使他“喝了两瓶啤酒后就神志迷糊, 完全不记得之后发生了什么” 事情并没有在此划上句号,后 , 来《中国广播影视报》刊登了黄健中、张纪中、于敏三人评 论张钰的文章,文中揭露张钰“为了上戏,曾找某导演的妻子 大闹, 自称被该导演强奸” “张钰‘借钱不还’ 拐走于敏手机’ 等等 、 ‘ ” 丑事,此举一出顿时让张钰火冒三丈,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 三名导演和《中国广播影视报》告上法庭,结果是两次败诉。 输了官司的张钰早就了报复的念头,曾多次和黄健中私下里 交涉,可是仍然是一无所获,恼羞成怒的她终于使出了“杀手 锏” 又多次向媒体表示要揭露影视圈黑幕,终于昨日在“录音 , 带事件”中“张钰、小霞和黄健中吃饭的地方” 她拿出“保证书” , 和 20 多盘录像带、录音带,向媒体披露出影视圈的黑幕, “黄 鼠狼”的尾巴露了出来不说,还带出一长串肮脏的“下水” 众多 , 影视界人士也跟着倒了霉,娱乐圈有史以来性丑闻涉及面最 广,涉及人数最多的“性交易”事件在媒体的传遍下昭然于世。 附:《七宗罪》 在 26: 10 响起的背景音乐为巴赫的 《第 三号管弦乐组曲》的第二乐章主题,又名《G 弦上的咏叹调》 。
有那么一个人,他名字的中间有这么一个词Theophilus:这个词在德语叫的"Gottlieb",在拉丁文里叫"Amadeus",在意大利语叫"Amadeo",在法国叫"Amad ",在我们的语言里被称作"上帝的宠儿。" 他的全名是约翰尼斯·克利索斯托穆斯·沃尔夫冈古斯·特奥菲卢斯·莫扎特(Johannes Chrysostomus Wolfgangus Theophilus Mozart)。
我们把"上帝的宠儿"简称为天才,或者干脆就简称为莫扎特。
"莫扎特是个天才,我不是,那我怎么办?"
美国索尔·扎恩茨影片公司1984年摄制的《莫扎特传》(《Amadeus》)用了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接近这个神,至少是神的宠儿,这个我们凡人为之炫目的天才。他首先是一个男孩,倒不是他直至散手人寰都年纪轻轻,而是他既便在世间的大部分日子里,他都只是会傻笑,会做狭地和女演员在化妆间滚作一团,会在大庭广众下毫无理由地"羞辱"他的对手,一个对他的前提也许是性命攸关的人——宫廷作曲家萨列里。
萨列里清楚地听到,甚至是看到神通过这个粗俗甚至看上去那么漫不经心的小孩说出的天籁。他奇异地发觉竟然只有他看见了,他恐惧所有的人在那些刹那里都张开了眼睛。于是他诱导这个小男孩犯罪,他得意地发现莫扎特就是一艘可以轻易摆布的帆船,"好风凭借力",他似乎可以让这个天才毁灭。他似乎可以成为神把诸多苦难加诸于天才身上的帮凶。
"我可以在我无往不胜的人间为所欲为地给他设置障碍。这人间是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欺世者发财,盗名者成功。"
萨列里所做的一切其实算是从另外一种角度诠释了天才是如何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
首先天才服务的是万王之王,尘世间习惯于别人三跪九叩的君王几乎都会遭到天才的藐视。因为天才会觉得在君王面前有坐位,可以对着君王平视并不值得额首称庆。他会从维也纳写信给父亲:"我还是怒气冲天……人们一直在考验我的'忍'。终于'忍'字败下阵来,我已经不再是个'萨尔茨堡的囚徒'。今天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我终于自由了……"他从来没有想过,自由从来只在天上,地上匍匐的凡人又知道什么叫做自由。
然后天才的家庭还是凡人的家庭。他的妻子也许都不如他的仇敌知道他的可贵在什么地方,也许她认为莫扎特的不顺利只在于那个人对自己的肉体并不满意;也许她真的认为莫扎特随意涂抹在纸上的音符不过是排泄物,只有这种排泄物竟然能够为她换取帽子上的头饰的时候,那也许会提升为比较高级的排泄物;也许她评判《安魂曲》和《魔笛》价值的高低只不过是前者预付了很多钱,后者似乎赚不到什么钱;终其一生,她开始意识到她的莫扎特是天才,但她其实不知道她的莫扎特何止是天才。
最后,天才的身体尤其是凡人的身体。当萨列里安排的女仆都惊恐地拒绝不再做可耻的密探,由于她发觉夜以继日的工作让她名义上的主人已经象鬼一样的旺盛,或者说象鬼一样的不可捉摸。当萨列里兴奋地刺出最后一剑的时候,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上天已经不让凡人糟蹋他的宠儿了,上帝的宠儿要回家了。
"透过音符构成的栅栏,我看到了一种纯粹的美。"
美国音乐学者约瑟夫.马克利斯曾经这样评价莫扎特的音乐:"在音乐历史中有这么一个时刻:各个对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紧张关系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那个灿烂的时刻。" 如果考虑到莫扎特短短的创作时间,人们便会发现,他留给我们的作品数量是惊人的。但是,他没有为我们留下来,而且我们永远无从知道的作品的数量更加惊人;因为在他生命的各个时期他都偏爱即兴创作,这就是说,在钢琴上自由虚构随意演奏:在公开的音乐会上也罢,或者更常常是面对几个听众连续演奏数小时之久。而此时所创作的东西事后并没有记录下来——这是整整一个曾经发出一次美妙音响然而却永远消失了的莫扎特音乐世界。而我们从萨列里的眼睛里看见了那个世界,我们在萨列里陪伴莫扎特的那个最后的夜晚疾笔如飞的指尖读到了这个世界,我们在萨列里无声却又鲜血淋漓的忏悔里听到了那个世界。当流星把夜空照得那么璀璨的刹那,我们读到了永恒,纵然我们再也无法和这个永恒擦肩而过。
"所有的庸才们——在世的和未来的庸才们,我宽恕你们全体。阿门。"
电影接近尾声,我们看见了萨列里缓缓挥动着枯干的双手:"所有的庸才们——在世的和未来的庸才们,我宽恕你们全体。阿门。"我们似乎可以这么计量莫扎特留给我们的宝藏:歌剧22部: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唐.璜》、《魔笛》最为著名;交响曲41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27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小提琴协奏曲6部,以第四、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此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各种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在短短三十五年的岁月里,莫扎特留给我们的何止这些,每一个刹那都足以在一个普通人身上被称为奇迹,那么多刹那在有限的空间里聚集在一起那就只能被称为神迹。二百六十年过去了,我们真的搞懂了这个天才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吗?
"有耳朵可以听的,都听吧!"(可4:9)。
让我用神的话结束这篇对神的礼物的膜拜,他从来不属于我们,但又和我们是那么的不可分离。
-------------------------------
电影中用到的莫扎特的曲目
1.歌剧《唐璜》(K .527)序曲 / 电影开场
2. 第25交响曲(K.183) 第一乐章 / 萨利埃里自杀被发现
3. 弦乐小夜曲 (K.525) 第一乐章 / 萨利埃里为神甫弹的第三首曲子
4. F大调快板 (K.33B)/ 幼年莫扎特先用古钢琴后用小提琴所演奏的曲子
5. 第10小夜曲(大组曲)(K.361)第三乐章 / 莫扎特离开康斯坦察跑向音乐会
6. 第10小夜曲(大组曲)(K.361)第七乐章(终乐章)/ 莫扎特结束指挥小夜曲
7. 第10小夜曲(大组曲)(K.361)第三乐章 / 萨利埃里查看莫扎特的乐谱
8. G大调钢琴变奏曲(根据萨利埃里的作品——"我亲爱的阿东尼" 改编) (K.180)/ 莫扎特提到的改编的萨利埃里作品
9.歌剧《费加罗婚礼》(K.492)中的咏叹调"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 (Non piu Andrai)/ 莫扎特为约瑟夫二世演奏时,改编萨利埃里的为约瑟夫二世所写的小曲。
10.歌剧《后宫诱逃》(K.384)中的咏叹调 "不论什么样的惩罚在等我"(Marten aller Arten)/ 《后宫诱逃》演出中,女高音独唱。
11.歌剧《后宫诱逃》(K.384)中的终曲"萨利姆万岁" / 《后宫诱逃》演出中,4人坐船离去
12. c小调弥撒(K.427),Kyrie / 在莫扎特的婚礼上
13. 长笛和竖琴协奏曲(K.299)第二乐章 /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4. 第29交响曲(K.201)第一乐章 /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5. 为两架钢琴所写的协奏曲(第10钢琴协奏曲)(K.365)第三乐章 /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6. 为小提琴和中提琴所写的协奏曲(K.364)第一乐章 /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7. c小调弥撒(K.427),Kyrie /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8. 第15钢琴协奏曲(K.450)第三乐章 / 莫扎特走在回家的路上
19. 歌剧《唐璜》(K.527)开场的和弦 / 莫扎特进屋后看到了父亲
20.歌剧《后宫诱逃》(K.384)中的禁卫军合唱 / 莫扎特一家换上假面具
21. 德意志军歌(K.539)/ 假面舞会上的背景音乐
22.歌剧《后宫诱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颂"(Vivat Bachus)/ 莫扎特在假面舞会"受罚"弹琴
23.歌剧《后宫诱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颂"(Vivat Bachus)/ 莫扎特以"巴赫"的风格演奏
24.歌剧《后宫诱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颂"(Vivat Bachus)/ 莫扎特被翻转过来演奏
25.歌剧《后宫诱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颂"(Vivat Bachus)/ 莫扎特以"萨利埃里"的风格演奏
26.歌剧《费加罗婚礼》(K.492)中的终曲"Ah tutti contenti" / 莫扎特边写作边玩台球
27. 第22钢琴协奏曲(K.492)第三乐章 / 莫扎特在为皇帝举办的露天音乐会上
28.歌剧《费加罗婚礼》(K.492)中的终曲"Ah tutti contenti" / 萨利埃里溜进了莫扎特的房间
29. 歌剧《费加罗婚礼》(K.492)中的费加罗和苏珊娜的二重唱" Cinque..." / 莫扎特指导《费加罗婚礼》的排练
30. 歌剧《费加罗婚礼》(K.492)中的芭蕾音乐"Ecco la Marcia" / 歌剧院总监撕掉了乐谱
31. 同上 / 莫扎特得到约瑟夫二世的许可后配以音乐再次演奏
32. 歌剧《费加罗婚礼》(K.492)中的终曲"Ah tutti contenti" / 约瑟夫二世打哈欠时
33. 歌剧《唐璜》(K.527)第二幕终曲 / 莫扎特得知了父亲的死讯
34. 同上 / 莫扎特指挥《唐璜》
35. 第20钢琴协奏曲(K.466)第一乐章 / 萨利埃里佩带死亡面具的来到莫扎特住所
36. 歌剧《唐璜》(K.527)开场的和弦 / 莫扎特打开房门时
37.《安魂曲》(K.626), Introitus / 康茨坦察询问莫扎特
38. 同上 / 萨利埃里计划害死莫扎特
39. 歌剧《后宫诱逃》(K.384)、《费加罗婚礼》(K.492)和《唐璜》(K.527)中音乐改编的喜剧音乐 / 莫扎特全家观看演出
40. 歌剧《安魂曲》(K.626), Dies Irae / 莫扎特深夜写作时听到了敲门声
41. 歌剧《魔笛》(K.620)序曲 / 莫扎特发疯似的在屋中跳舞
42. 歌剧《唐璜》(K.527)开场的和弦 / 莫扎特开门后见到了带死亡面具的人
43.《安魂曲》(K.626), Rex Tremendae / 莫扎特摸出房间
44. 歌剧《魔笛》(K.620)中的咏叹调"Das Klingen.." 喝醉的莫扎特在酒馆弹琴
45. 歌剧《魔笛》(K.620)中的咏叹调" Ein Madchen..." 喝醉的莫扎特在酒馆唱歌
46. 歌剧《魔笛》(K.620)序曲 喝醉的莫扎特在酒馆与一些喝醉的女人唱歌
47.《安魂曲》(K.626), Rex Tremendae 酒后的莫扎特走在街上
48. 歌剧《魔笛》中的咏叹调"der Holle Rache" 莫扎特的岳母训斥莫扎特
49.《魔笛》(K.620)中的咏叹调"Ein Madchen" / 莫扎特为《魔笛》的演出伴奏
50. 歌剧《魔笛》(K.620)中的咏叹调"Pa pa pa " / 莫扎特被萨利埃里抬上马车
51. 德国舞曲(K.509)/ 康斯坦察在舞会上
52.《安魂曲》(K. 626), Confutatis / 萨利埃里协助莫扎特写作安魂曲
53.《安魂曲》(K .626), Lacramosa / 莫扎特离世、出殡
54. 第20钢琴协奏曲 (K.626) 第二乐章 / 萨利埃里被推出房间,响起莫扎特的笑声,影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