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电影朗读者观后感

电影朗读者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7-05 07:11:31

Ⅰ 朗读者麦家观后感

麦家,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1981年,麦家参加高考,并因数学100分、物理98分的高分和语文60分的低分,被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录取。在一次访谈中,麦家曾这样回忆童年:小时候因为家庭成分不好,被同学歧视,交不到朋友,我很孤独,写日记是我唯一与人交流的通道。日记本是我仅有的朋友,也是孤独的身影。写了十几年日记后,看到有些小说很像我的日记,我就开始写小说了。
作品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风声》、《风语》、《刀尖》等。电影《风声》改编自《风声》、《听风者》改编自《暗算》。
麦家在《朗读者》读了一封写给儿子的信。儿子曾经有三年的时间不和父母沟通,再后来考上大学去美国后,麦家在儿子的行李箱偷偷的塞进一个笔记本,里面有两个信封:一个信封放了2000美金,一封就是这个信,儿子读后给回了两个流眼泪的表情, 只这两个表情却让麦家落下泪来,如释负重。
描述儿子的这段经历,这位父亲数度哽咽,麦家说:对于儿子的这段叛逆,是青春犯得罪,也是麦家的基因犯得罪。
从14岁零八个月开始,麦家有17年没有叫过一声父亲,2012年麦家在父亲去世一年后写了《致父信》,他是如此的懊恼曾经的叛逆:

Ⅱ 朗读者最新一期观后感,300字左右

读(观)后感的题目有一定的要求,可以直接写“《XXX》观后感”“观《XXX》有感”,也可以写上一个题目再以“《XXX》观后感”“观《XXX》有感”为副标题,例如:
纯洁清澈的友谊
——读《我飞了》有感
我举的例子是读后感,当然,读后感和观后感都一样,都是这个格式。
正文就没什么特殊要求了,内容上要求介绍书(电影)的内容篇幅少,写自己的感想篇幅多(可写一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最好不要泛泛而谈)。要语句通顺,中心突出,尽量用词恰当、优美
(切记不可堆砌过多华丽辞藻),表达准确。

Ⅲ 朗读者观后感500字

同学给我推荐了一本德国本哈德.施林克的中文译本《朗读者》。读完这本书的感受,用一个简练而准确的词来形容就是“掩卷沉思”。就像看完一场好电影,走出影院,心仍停留在银幕上的某个场景,又或者听完一张唱片,关掉机器,依然余音缭绕一样。合上《朗读者》就是这种感觉。我并未能像书的结尾说到那样——每一个读者都会把它一夜读完,毕竟书中涉及的历史、道德、情欲、伦理等问题很复杂,让人陷入深沉的思考难以自拔。

Ⅳ 朗读者观后感200字20170304期

《朗读者》是德国小说家本哈德·施林克于1995年创作的一部小说,
《朗读者》读后感
。《朗读者》先后获得了汉斯·法拉达奖,以及"世界报"文学奖。《朗读者》被译成35种语言并且使德语书籍第一次登上了纽约时代杂志的畅销书排行榜首位,由小说改编的电影获得2009年电影金球奖、奥斯卡金像奖。

Ⅳ 《朗读者》读后感

[《朗读者》读后感]《朗读者》读后感 刘方 《朗读者》是德国小说家本哈德·施林克于1995年创作的一部小说,《朗读者》读后感。《朗读者》先后获得了汉斯·法拉达奖,以及\"世界报\"文学奖。《朗读者》被译成35种语言并且使德语书籍第一次登上了纽约时代杂志的畅销书排行榜首位,由小说改编的电影获得2009年电影金球奖、奥斯卡金像奖。 第一次接触《朗读者》是观看由凯特温斯莱特主演的电影《生死朗读》。温丝莱特的精彩表演,完美重现了小说《朗读者》试图带给我们的强烈思想碰撞,让我们跟随着温丝莱特的一举一动重新思考二战时德国纳粹所犯下的罪行究竟谁来承担?如何承担? 作者将故事背景设置在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德国。故事讲述一名于1950年代的德国少年米高和一名中年女子汉娜展开一段忘年恋,但汉娜不久不告而别。米高后来成为年轻律师,再度见到汉娜时,她由于在战争后期中担任一个集中营警卫时的行为成为一名因战争犯罪受审的被告。在人声鼎沸的审判场,面对无数人对原集中营警卫安娜的怒斥辱骂,米高泪流满面。米高知道汉娜一直有一个她深信比她以往纳粹时代更糟的秘密,这个秘密足以推翻对她的指控。那就是,并不识字的汉娜即将承担当时下命令之人的罪。而此时,同为警卫的其他几人却一口咬定下命令之人即签字之人便是汉娜。汉娜凭借自己不识字的秘密,完全能够推翻大家的指责,法官的指控。可是,汉娜并没有这样做。深知汉娜秘密的米高也没有这样做。为什么呢? 身负纳粹之罪的集中营警卫,他们有罪吗?他们说自己无罪,理由是:我们是士兵,长官下令,我们必须执行,所以我们无罪。这样的辩护逻辑,也可以这样认为:别人让我杀人,若是人死了,那么杀人犯便是那个教唆我杀人的人,而不是我,读后感《《朗读者》读后感》。现实真的可以用如此强盗逻辑解释吗? 中国人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人有机会沉冤昭雪,为何却抛之不顾?我想大部分中国人都不会理解。这就涉及到一个中西方文化区别的一个关键点--\"罪\"的理解。德国人大多信奉基督教。不管是东正教、天主教还是美国新教,尽管具体教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之处,那便是对\"罪\"的理解。人在出生之初便有罪了,也就是\"原罪\"。 《朗读者》是一部非常沉重的小说,埋藏着极强的宗教意味。我在这里试图从西方宗教的角度来解释汉娜不合中国人常理的行为。在西方基督教看来,人是有罪的,人在世间的一切行为都是在赎罪。人对自己罪的忽视,便是对上帝的亵渎,是远离上帝的行为。纳粹之罪,是人类之罪,是人在出生之时便带来的人性之罪。面对千夫所指,人往往千方百计为自己辩护,不为其他,只为苟且偷生。这便是人性的缺陷。在西方基督教看来,因为人远离上帝太久了,人堕落了,贪婪、伪善等罪恶便显现出来。 《朗读者》中的集中营警卫中除了汉娜,所有人都忽视了罪性的自我。所有人都在逃避,只有汉娜一人敢于面对罪性的自我。 西方基督教中对\"罪\"的阐述,为我们解决对纳粹罪人罪行的评判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意义。参与纳粹行动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是罪的程度应当有所区别。从士兵都长官,罪的程度应当逐步递增。而汉娜给我们的启示便是:我亦有罪。谁能像汉娜一样面对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时坦然接受呢? 汉娜的罪毫无疑问是一种个体的罪,但在接受审判的语境中,她的罪已经成为了整个纳粹的所犯罪行的象征物,她所承受的是整体纳粹的审判。其次,汉娜作为曾经的纳粹体制中的一份子,无疑在接受审判时已经被先验地定罪了,审判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和过场。也许在审判的过程中,公众通过这种治罪的形式可以转移或者转嫁出去自我的心理创伤,达到遗忘过去的伤痛,可以心安理得地继续自己的生活。假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逃避者的行列,美丽的伊甸园还会开满智慧之果吗?

Ⅵ 朗读者观后感600字

几乎所有优秀的作品,都是从当下社会现状以及情绪的投射。这是个追求“快快快”的信息爆炸社会,精神绷得够紧,压力总是很大,时间过得太快。文化类节目的悄然回暖,呼应着国民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升级,满足了大众对于知识、审美、情感的多重高阶需求,缓解了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文化焦虑”。
《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故事。作为一档用文字承载情感的节目,《朗读者》的氛围相对安静,节奏更为舒缓,和追求刺激、热闹的“快消内容”截然不同,恰恰会满足受众在疲惫的忙碌之后回归内心宁静的欲望,感受朗读传达的力量。
《朗读者》不是一档读书节目,而是用文字抵达情感,从每个人真挚的人生故事出发,分享亲情、友情、爱情。这些人世间共通的情感,会帮助观众去了解和理解朗诵文字背后蕴含的宽度、厚度、浓度,遍尝人生百味。
节目每期以一个充满寓意的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有关“遇见”,有关“选择”,有关“陪伴”,有关“眼泪”……名人和素人同台,分别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它可以是一篇散文、一首诗、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电影戏剧剧本。聆听一段安静的诉说,就仿佛路过一段人生。这些故事看似关于别人,其实映照着最为普世的情感。
一整季串联起不同的人生关键词。《朗读者》还原着电视人的初心,希望节目带来的触动能溪流汩汩地从观众心灵流淌开来,在沉淀的甜美和安宁中,找寻自我。

Ⅶ 朗读者观后感

几乎所有优秀的作品,都是从当下社会现状以及情绪的投射。这是个追求“快快快”的信息爆炸社会,精神绷得够紧,压力总是很大,时间过得太快。文化类节目的悄然回暖,呼应着国民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升级,满足了大众对于知识、审美、情感的多重高阶需求,缓解了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文化焦虑”。《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故事。作为一档用文字承载情感的节目,《朗读者》的氛围相对安静,节奏更为舒缓,和追求刺激、热闹的“快消内容”截然不同,恰恰会满足受众在疲惫的忙碌之后回归内心宁静的欲望,感受朗读传达的力量。《朗读者》不是一档读书节目,而是用文字抵达情感,从每个人真挚的人生故事出发,分享亲情、友情、爱情。这些人世间共通的情感,会帮助观众去了解和理解朗诵文字背后蕴含的宽度、厚度、浓度,遍尝人生百味。节目每期以一个充满寓意的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有关“遇见”,有关“选择”,有关“陪伴”,有关“眼泪”……名人和素人同台,分别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它可以是一篇散文、一首诗、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电影戏剧剧本。聆听一段安静的诉说,就仿佛路过一段人生。这些故事看似关于别人,其实映照着最为普世的情感。一整季串联起不同的人生关键词。《朗读者》还原着电视人的初心,希望节目带来的触动能溪流汩汩地从观众心灵流淌开来,在沉淀的甜美和安宁中,找寻自我。

Ⅷ 朗读者观后感50字

看了曹文轩教授对《朗读者》的推荐,于是,迅速找来了这本书。
拿到这本书,就想一口气读完,正如书的结尾所说,“每个读者都会一夜把它读完”,我亦是在最快的速度读完的。
《朗读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让我或者让我们匪夷所思的故事。15岁的中学生米夏偶然认识了36岁的汉娜,他们成了一对很特别的情人。他和她差不多每天约会,每天他们都会沐浴、朗读。他们一起骑车出去郊游,住旅馆的时候以母子的名义登记。但是,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日趋严重,他们在一次大吵又和好之后,汉娜不辞而别了。两人再度重逢时,米夏已是大学生了,在法庭当实习生,汉娜作为曾经的纳粹战犯成为被告。汉娜在被审的时候,为了隐瞒自己不识字这个秘密,从而接受了其他战犯的“污蔑”,从而被判终身监禁。米夏知道真相后,想替汉娜说明真相,但是经过艰难的抉择,最终选择了缄默。米夏在离婚后,他继续为汉娜朗读,寄去了录音带。汉娜在狱中通过录音带艰难地学习文字,并给米夏写了一些小纸条,但是从未回信。当汉娜即将被释放,米夏接到典狱长的电话,他不得不去看望汉娜,并为汉娜找到了房子和工作。当米夏去接汉娜出狱时,汉娜已经自杀了。

Ⅸ 朗读者观后感200字

看了电影《朗读者》感受很深。谈到生死俩个字给人一种跌宕起伏、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感觉。这部电影没有给我这种感觉,只是觉得故事情节很特别,爱情片给我的印象是男主角必然风度翩翩博学多才,或者是优雅英俊关心体贴。他也许是一个叔叔,也许是一个哥哥,但他一般年长于女主角。女主角必然温柔美丽善良可爱,或者是细腻动人冰雪聪明,但她一般比男主角小。这部电影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比较有意思。如果说这部电影包含爱情和罪行俩个部分的话,我觉得爱情只是罪行主题的引子。如果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先了解一下纳粹德国集中营的罪行,你会带着更加沉重心情感悟影片,可能也会觉得这部“所谓”爱情片并不浪漫。

阅读全文

与电影朗读者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班牙电影你玩什么的音乐 浏览:40
韩国电影王者尺度大吗 浏览:580
一部塞尔维亚电影种子迅雷 浏览:713
18年电影排行榜爱情 浏览:135
铁皮鼓导演的电影风格 浏览:502
红河电影里的音乐 浏览:825
推理结局反转电影 浏览:60
爱情公寓电影张起灵演员介绍 浏览:684
2004年电影票多少钱一张 浏览:701
女演员绯闻1韩国电影 浏览:250
杨丽萍为主角的电影 浏览:642
20年前电影院的图片 浏览:848
电影讽刺的婚姻完整免费版 浏览:244
新上映的电影千与千寻 浏览:567
爱丽丝梦游仙境电影版英文剧本 浏览:878
戏说台湾无面妈10神马电影 浏览:1000
范冰冰苹果电影完整版视频 浏览:712
陈伟霆取电影票 浏览:825
成龙燕尾服电影下载 浏览:634
一部丧尸电影丑男开车找美女下手 浏览: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