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电影大决战观后感

电影大决战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7-05 04:53:47

1. 观看电影大决战,并写一篇观后感

《大决战——辽沈战役》读后感

星期三下午,我在网上观看了《大决战——辽沈战役》。这场战役十分精彩。下面就有我来给你们讲一下里面的剧情简介吧!要认真看哦!

剧情简介是:国共内战时共有三个大战役,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但他造就了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有利条件。一九四八年3月,为了适应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他们率领了中央机关和解放总部离开了东北,来到了河北省与刘少奇、朱德等相讨目前形势。及时把握住战略决战的时机,并决定首战残击已处处困境的东北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命令东北野战队主力南下北宁线。并封闭蒋军后路。

林虎提出首先攻打长春,来残灭沈阳援敌之战役计划,四八年七月,林彪致电军委。决定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南下北宁线作战。在此期间,蒋介石对东北蒋军的撤与守,曾反复研究。出于政治利害的考虑,最后决定将主力撤至锦州,等待国际局势变化。九月十二日,辽绅战役开始。十月十四日,东野主力向锦州发起总共,仅用三十一小时便攻克锦州,歼敌十余万人。接着长春宣告解放。未几,沈阳、营口亦相继解放。在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同时,华东野战军胜利举行了济南战役,中央军委决定发起淮海战役。

我觉得解放军战士们十分英勇,不怕敌人的炮火勇敢前进,就是死也还是前进。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奋发向前,不怕牺牲,不灰心的精神,为祖国妈妈争得许多许多的荣誉!让它永远闪耀!

2. 观看《大决战》,并写一篇观后感。(别多余200字哦!O(∩_∩)O)

今天下午在PPlive上看了电影《大决战之三---平津战役》,结合读的《孙子兵法》颇有启发阿!
第一:《孙子兵法》里讲:“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北平的历史地位太重要了,里面的历史建筑和大学不容破坏的,和平解放是上上策阿!
《论语》里,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北平的和平解放绝对是尽善尽美矣!
第二:《孙子兵法》里讲:“兵者,诡道也。”天津战役之所以能29个小时解决战斗,一方面是解放军兵力是国民党的3倍,另一方面就是战术的正确,拦腰斩断,将敌人分割开来;刘亚楼迷惑了敌军首领陈长捷,敌军司令陈将兵的主力在城北布防,而解放军确是从东西攻击,北边仅仅是佯动,呵呵!高手!‘兵不厌诈’啊!
第三:体现军事上的策略:兵贵神速——东北野战军没进行休整就入关;围而不打——对‘新保安’和‘张家口’,而等待时机成熟再进攻
第四:解放军为了占据有利地形,光着脚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渡河,河水淹没到胸部;还有在攻打天津的时候,由人搭成的浮桥,天气相当严寒;解放军这种坚强的意志,能战胜各种困难,佩服

3. 大决战系列电影观后感想淮海战役

[大决战系列电影观后感想淮海战役]昨天晚上没有写东西,拖到今天中午来写,淮海战役又看了三遍,总觉得还是不大明白怎么回事,大决战系列电影观后感想淮海战役。这是世界战争史上一次很有代表性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太多的后人正想对这次在中国的中原战场上的逐鹿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影片安排的很紧凑,却又花了大的笔墨来描写一些小的人物,小的细节,来突出战斗的惨烈,指挥员的紧张。相对于胜利的结果来说,战役的过程是环环相扣的。中原战场是如此大规模的局势调动对双方的指挥官来说,都是及其严峻的考验。战机稍纵即逝,黄伯韬的被围完全就在于他两天"种种原因"的磨蹭,没有架浮桥,让十万人马成了粟裕的盘中美味。这是他做为指挥官的失职。可对于杜聿明来说,失败的结果是他早就预见到的。他拿着蒋介石措辞严厉的亲笔手术,无奈,愤恨。蒋介石给他过四十四岁生日,让蒋经国带着10万银元给杜聿明的母亲过生日,软硬兼施,逼杜聿明带兵撤出徐州,却又在中途来了这样一纸手谕。三条作战路线,粟裕赌准了杜聿明不会愚蠢到走两淮,虽然我军都已经在截获的国民党电报里面得到所谓国防部的建议,让杜聿明走两淮,观后感《大决战系列电影观后感想淮海战役》。毕竟,杜聿明被蒋介石从徐州调葫芦岛,又从葫芦岛调徐州,他在国民党的军官里面,还是有军事才能的。但是应了巴达维的那句话"您为什么不让那些经过严格军事训练的年轻将军们在战场上作出军事部署,而要每逢战事,亲自督战,做做站部署呢?"蒋介石的军事才能在电影里面是屡屡被败仗所羞辱,也不知道老蒋其人身为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的校长,到底会不会打仗,这个,没有研究过蒋介石的生平,也无从说起,不过,撤出徐州之后的杜聿明收到的蒋介石的一纸措辞严厉的手书,就已经预感到他杜聿明的后路就掐断在了这淮海战场上了。他满腹的愤恨,慨叹说--"不知三军之权,而统三军之任,没到重要关节总是直接干预指挥,唉--完了!完了!照这个手令执行,三个兵团,数十万将士,眼睁睁的就--"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也许是杜聿明被俘后中共给他治病,而后全家在大陆团聚的政治原因,我想,影片中对于杜聿明的描述是很丰满的,从某总程度上也肯定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甚至还有专门的他T恤士兵,不想让自己的士兵冻死饿死,不带武器投降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镜头。而于蒋介石的蹩脚的军事指挥才能相对应了,还有他的治国方略,太多的事情是从根基上决定了行事的方向,所以也就注定了不会有什么扭转乾坤的曙光,所以布雷先生的死,在影片中更显出了他的悲剧色彩,没有什么来挽救他的绝望,结束自己的人生,俨然成了他最后的选择。陈毅元帅曾静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蒋介石打仗的时候忙着平息后方人民的骚乱,而共产党的部队这边,人民群众倾家荡产也要支援前线,这就是人心。不多说了,总感觉自己是力不从心的,只能就电影说些什么,再往深了说,恐无法下笔了。〔大决战系列电影观后感想淮海战役〕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4. 求 电影《大决战》读后感一篇

《大决战I——辽沈战役》观后感2010-02-21 14:06
为了更好了解祖国的艰苦奋斗史,我在寒假专门观看了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大决战I——辽沈战役》,其中最令我震撼的就是这场战役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塔山阻击战。

塔山并不是山,只是锦州与锦西之间一个仅有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称塔山堡。1948年辽沈战役在锦州打响了第一枪,塔山是锦西至锦州的必经之路,是国民党军西进兵团支援锦州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东北军堵住国民党援军的必争之地。敌我双方在这里进行了生死搏斗。当时的东北野战军第4、第11纵队为保障主力夺取锦州,曾在这里对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阻击防御作战。这次战斗,从1948年10月10日开始,至10月15日结束,战斗打得异常激烈,解放军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成功地阻截了增援锦州的国民党救兵,为辽沈战役的关键——锦州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先机。战斗共进行了六天六夜,塔山一片炮灰,山也被炸的矮了一截,歼灭国民党军数千人,从而保障了我军主力攻克锦州作战的胜利。

锦州攻克之后,长春的国民党守军起义,卫立煌逃走后,沈阳的守军投降,紧接着我军又攻克了营口。辽沈战役自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此战最终取得胜利。这一战后,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毛泽东主席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需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辽沈战役结束后,又经过了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辽沈地区那朵鲜花下没有为国捐躯的尸骨?花依然开得分外妖娆。这是以战士们的血肉为养料所生长起来的啊!这鲜花警示着后人:我们英雄的鲜血不会白流,历史不会忘记,人们更不会忘记!

5. 观《大决战》有感800字作文

活动。阳光明媚的一个下午,学校要组织我们观看一部战争片《大
决战》,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能通过电影重温当年的这
场战役,真有些热血澎湃啊!
影片通过恢弘的场景,再现了1940年在山西我八路军以破
坏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破袭作战。据统计,参与作战
的中国军队总计达到105个团,因此命名为“百团大战”
影片再现了侵华日军的残酷、狡诈,一面的诱降蒋介石,一面
又对成都、重庆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实施大规模轰炸,手段极
其残忍。“东方慕尼黑”的阴影笼罩着中国大地,中华大地满目疮
痍,民不聊生。为了打破日军在华实行的“囚笼政策”,我八路军
总司令彭德怀,左权任副参谋长,率领我八路军同敌人展开了一场
你死我活的斗争。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29师
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4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河北、山
西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
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
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
心。
影片中通过场景的展现,向我们展现了当时极其残酷的历史背
景,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华儿女怎能任人宰割?通过对
人物的刻画展现了八路军战士英勇杀敌、不顾个人安危,机智勇敢
的形象,通过刻画彭德怀总司令,左权等一系列人物形象,让我们
看到了伟人的运筹帷幄,英雄胆略。中国人民战争的胜利果实来之
不易,在战争中,老百姓极大地支持和拥护,给了八路军战胜敌人
的勇气,八路军不愧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正所谓“得民
心者得天下”。
看完这部经典影片《百团大战》,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先
辈们的抗争、牺牲换来了今天和平时代幸福的生活,每天迎着和煦
的阳光,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读书,憧憬未来,这是多么美好的生
活!
珍惜和平,珍惜这个美好的时代!要做就做新时代的领跑者!

6. 观看电影《大决战》,并写一篇观后感

《大决战——辽沈战役》读后感

星期三下午,我在网上观看了《大决战——辽沈战役》。这场战役十分精彩。下面就有我来给你们讲一下里面的剧情简介吧!要认真看哦!

剧情简介是:国共内战时共有三个大战役,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但他造就了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有利条件。一九四八年3月,为了适应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他们率领了中央机关和解放总部离开了东北,来到了河北省与刘少奇、朱德等相讨目前形势。及时把握住战略决战的时机,并决定首战残击已处处困境的东北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命令东北野战队主力南下北宁线。并封闭蒋军后路。

林虎提出首先攻打长春,来残灭沈阳援敌之战役计划,四八年七月,林彪致电军委。决定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南下北宁线作战。在此期间,蒋介石对东北蒋军的撤与守,曾反复研究。出于政治利害的考虑,最后决定将主力撤至锦州,等待国际局势变化。九月十二日,辽绅战役开始。十月十四日,东野主力向锦州发起总共,仅用三十一小时便攻克锦州,歼敌十余万人。接着长春宣告解放。未几,沈阳、营口亦相继解放。在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同时,华东野战军胜利举行了济南战役,中央军委决定发起淮海战役。

我觉得解放军战士们十分英勇,不怕敌人的炮火勇敢前进,就是死也还是前进。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奋发向前,不怕牺牲,不灰心的精神,为祖国妈妈争得许多许多的荣誉!让它永远闪耀!

7. 电影 大决战 观后感

思路:根据电影《大决战》系列的内容展开,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解放战争胜利70周年。关于三大战役的记录,我认为最为经典的当属1991年拍摄的《大决战》系列,我用了一周的时间陆续重温了一遍。《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其中我认为最震撼的要属《淮海战役》。

60万对80万,延伸来说,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能够战胜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国民党军队。以前只在历史书中划过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但具体来说,决定解放战争胜利的有很多,我认为关键一点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并进行了彻底的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在主观上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用户,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和支持,客观上使得原本束缚在土地上的生产力得以释放出来。这样就是数以万计的农民在主、客观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能够奔赴前线,支援解放军在广阔的华中平原上“中原逐鹿”。

土地革命,一是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二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正是如此,土地革命成功了,解放战争成功了。至于其他类似“战争艺术”种。

只不过是缩短了战争的时间的“把戏”罢了,当然也不能完全否认,但过分强调军事指挥的重要性,特别是将国民党部队失败的原因全部归结于蒋介石的失败指挥上,这难道不就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嘛

8. 《大决战》读后感

九十年代初由李俊担任总导演拍摄的三部6集《大决战》堪称是真正的鸿篇巨制。从1948年到1949年初,在东北、华东、华北地区进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以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和国民党的惨重失败为结局,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是人民革命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 影片《大决战》三部6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既独立成篇,又可以联成一个整体,构成了对这一伟大史实的总体再现。《大决战》是一部气势宏伟、规模空前的作品。自有中国电影以来,中国的银幕上还未出现过这样结构复杂、人物众多、场面壮观、气势磅礴的作品。创作者是站在一个伟大历史的转折点上来写“大决战”的。影片不仅表现了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军事斗争,而且展示了这两个政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较量,通过多侧面、多角度、立体式的描写,展示了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风貌,揭示出决定战争胜负和历史变革的最深层的动因,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全景式的战争巨片。该片获第12届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等多项国内奖。 影片上映后,以它历史的真实、人物性格的鲜明和场面的宏大而获得高度评价,同时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获得第十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十二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美术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道具奖和最佳烟火奖。
《辽沈战役》影片从史实出发,深入挖掘了历史人物深刻的内心活动,表现出了毛泽东、林彪等人的军事才能和解放军的历史功绩,并对国民党内部不团结、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和政治腐败也进行了描述。电影相较于以往革命战争题材电影,在场面设计和人物造型上都属于经典之作,在问世时便以其宏大的战争场面而引起强烈反响,加之影片对于人物的细腻刻画,使该片在观赏性和艺术性方面均取得一定成就。
《淮海战役》“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打响了,在辽沈战役的打击下,国民党军队已心无斗志。这天,华东野战军某部从国民党起义部队的防区悄悄进军,及时断了黄百韬兵团退路,将其围住。同时,中原野战军攻占了军事要地宿县。国民党危机时刻,蒋介石恳请已经病重的杜聿明回徐州担任总指挥。这时,解放军几路兵团逼近徐州,淮海大战一触即发。1948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粟裕等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统一指挥中野和华野。经过十几天激战,黄百韬兵团被全歼。12月底,黄维兵团又被围困于双堆集,蒋介石的高级顾问陈布雷见大势已去,自杀身亡。蒋介石为保实力命杜聿明弃徐州南下与黄维会合。我军早有准备,将杜困在半路。12月底,黄维兵团被全歼。为稳住傅作义集团,中央军委决定两星期内不对杜聿明部作最后歼灭,同时展开政治攻势及心理战术,瓦解敌人。1949年1月初,华野和东野对傅作义兵团展开分割包围,华东野战军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部被歼,杜被俘。兵团司令邱清泉被击毙。
影片较真实地再现了战争的残酷,也详细描绘了解放军的指挥高明和英勇善战。许多战争的场景都有可看可取之处,历史地艺术地把十分复杂的战争用电影的手法进行了诠释,让人们感受到了战争影片的独特魅力。
《平津战役》影片深入刻画了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政治大智慧,也把傅作义既深明大义,却又不甘心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的心理。同时,电影也表现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军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历史地再现了解放天津的部分史实,让人们了解到了真实的战争场面。

9. 电影《大决战》观后感700

大决战》观后感-共两篇
(之一辽沈战役)
我们看了影片《大决战》的第一部。影片向我们展现了四十多年前,国共两党空前规模的一次具有历史决定性意义的大决战。决战的开战是辽沈战役。影片通过对南下攻克锦州、黑山阻击战、攻克沈阳、营口围歼卫立煌军团,表现了林彪、罗荣桓的英勇机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我胜利。影片通过一位农民在嫂用漆箱子筑战壕,充分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忠心拥护和热烈支持。
影片使我们看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千辛万苦,和那时人们为了解放全中国做出的巨大牺牲。我们应当永远学习这种奉献精神。
(十一月六日)

大决战》观后感
(之二淮海战役)

著名的淮海战役,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歼敌人数最多而且是以少胜多的伟大战役。淮海战役是解放军的六十万对国民党的八十万人。充分的表现了解放军战士的英勇无敌,指挥官的聪明果断。在淮海战役中,蒋介石狗急跳墙竟残忍的想用化学武器。最后还被阻止了,这说明蒋介石发动内战在国民党内部也是不得人心的。陈毅说淮海战役是用小车推出来的。人民群众为了支援前线,发出了“倾家荡产,支援前线”的口号。
影片《大决战》使我们看到那个时代历史,使我们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在思想上受到了很大教育。
(十一月七日)

阅读全文

与电影大决战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求一部猪头人身的电影 浏览:71
善良霸王龙大电影动画版 浏览:747
音乐之声电影免费版资源 浏览:794
稷山电影院还开着吗 浏览:28
好莱坞动画电影观后感 浏览:744
电影米香演员 浏览:513
泰迦奥特曼动漫大电影全部播完 浏览:944
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电影 浏览:650
蝙蝠侠电影下一部什么时候出 浏览:408
播放电影丧尸的图片 浏览:244
电影明信片图片带字 浏览:703
英文电影对话句子 浏览:993
大陆大侦探皮卡丘电影英配 浏览:744
荒岛求生电影完整免费 浏览:803
英文有趣的电影名称 浏览:483
罪犯当老师电影叫什么 浏览:159
主角被注射药物无限复活电影 浏览:210
证明一部电影文案怎么写 浏览:70
格斗电影主角在一座塔里 浏览:471
我放学后看电影了英文翻译 浏览: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