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心花怒放影评
首先这部逗趣横生的《心花路放》当然是好看的电影。而这片中最明显值得你吐槽的地方就是徐峥演的郝义台词中有太多的粗口,这一定会让人多少有些介意。除此之外,整个看片的过程就是一个你无尽快乐、开怀大笑的过程。
而欢乐之后、回味之余相信你不难感受到中国男人心中那份纯真寂寞的爱情守候,就像片中黄渤演的主角耿浩以及他的铁哥们郝义,这个故事因耿浩的婚变而起,却以单身的老男孩郝义找到真爱而终。而无论是这个曾经一度出过单曲的失意文青,还是风流不羁的光棍电影道具员,他们内心都珍藏着对爱情的信仰,只不过老实巴交的耿浩更加表里如一点,而流嘴滑舌的郝义用圆滑世故的外表紧紧捂着他的心中的纯情与诚挚(差一点就捂死了)。这两个角色之所以迷人,之所以能让观众为电影喝彩,除了黄渤徐峥两位高超自然的演技之外,当然和角色本身的魅力是分不开的,
而这种魅力除了各种窘态之下,纯爷们的笨拙与可爱之外,更多的还是男人的坦荡和执着。而这一点的展现就不得不说片中的各种女人了。虽然话说有什么样女人就会塑就什么样的男人,但无论是90后的脑残型美女,还是感性型阿凡达美女,或者标致时尚的同性恋美女,都没能让耿浩移情别恋从离婚的阴影中走出来,那究竟是怎样的女人才会让如此纯情的男人这般痴迷呢?
于是,你跟着这两位逗囧主角南下“猎艳”的“百花”之旅直到后面。才会恍然发现这片还巧妙用了蒙太奇的手法向我们展现了耿浩的婚变前妻是一个怎样的女人,首先这当然是个美女,而且是个有些自负的物质主义美女,她饱经人生的坎坷,追求着生活的幸福多过于爱情,而她生活的幸福是需要物质基础的。而始终不得志的文艺青年耿浩完全给不了她憧憬中的幸福生活,于是她就红杏出墙了……
在过去的年代,这样的女性角色和违背忠贞的故事大概不怎么会出现在中国的喜剧片里吧。然而如今一切都变了,变得更文明开化,更美好了。我们终于有足够的觉悟和理智来明白对女性要求苛严是不对的,与其去审判、去责备、去怨恨、去诅咒、去仇杀、去苦难,不如失落而痛楚的珍藏那份曾经纯真爱恋,这只不过有点心痛而已,反正有好兄弟陪着闹闹就过去了。然而世界更美好了,你兑现不了的幸福承诺也有人来让她如愿以偿,你也能找到更加与你情投意合的伴侣,就像最后郝义的婚礼上,耿浩和他新认识的音乐老师一定又有一段比《一生一世》更好的爱情故事吧。
当然了,别想太多,这部《心花路放》主要还是让大伙身心健康的乐呵乐呵。不过这部紧贴时代的国产喜剧对包括我在内的广大剩斗士们来说,畅快的笑过之后,还能对自己的感情有所释怀、有所憧憬、有所慰籍总算不是坏事,咱们可都是最中国的囧逗纯爷们。
❷ 心花路放 影评
【看电影·《心花路放》】
这部影片将充斥着下三路笑料的性喜剧和谈人生说理想的公路片结合到一起,两种不同的类型,前者保证了客源,后者保证了逼格。
或许被《无人区》消磨了太多的心气,或许是手艺上的一览众山小让他玩兴大发,在去年底那部传说中的生涯最高作解禁面世,让大众又对他的创作潜力期待上扬之时,宁浩却推出了一部疑似浪漫喜剧。
头三十分钟的懈怠似乎印证了人们的猜测:开场的字幕设计得粗糙乏味,角色尚未铺陈到位,观众们便被绑在情节的过山车上,被迫追随着主角们的节奏飞驰。笑点倒是不少,但更像是掩盖逻辑漏洞和情节不足的修饰,一如急赴约会的女生顺手抓来的痘痘贴。
更为碍眼的是主线之外,费尽周章铺设的副线。虽拍得明丽清新,实质繁冗无比,像是颗努力将自己装扮成美人痣的火气疙瘩。就连广告植入都霸王硬上弓,明目张胆程度直逼冯小刚。如果这不过是某位不知名青年导演为情侣们提供的有偿约会背景视频,忍了就忍了,可这是宁浩拍的啊,怎么他也堕落至此?
别上火,别着急,低开是为了高走,欲扬所以先抑。一个黄渤悲喜交加的长镜拉开了宁浩反攻的序幕。影片像是得到了空投增援的守城孤军,憋足了劲儿发起反击,漫山遍野的笑料如同子弹一样被倾泻在观众眼前。
正当强大的火力把思考的空间压制得越来越小,你已经笑得无法自持之时,忽然,一切寂静下来。已经笑得浑身燥热的你,猛然发现那条副线还是碍眼地生长在那,苏醒的逻辑忍不住去把这枚疙瘩抠下,却发现表皮之下是一行数字——那是今晚六合彩的中奖号码。至少这一瞬间,再微小的不满都烟消云散——哪怕只是暂时的。只用了一个并不复杂的小花招,本为博得部分女性观众欢心的副线,就顺水推舟一下子把影片推上了更高的段位,宁浩的招数太狡黠。
这部影片将充斥着下三路笑料的性喜剧和谈人生说理想的公路片结合到一起,两种不同的类型,前者保证了客源,后者保证了逼格。而当这趟混搭的列车行驶得不那么平顺时,贯井德郎在《恸哭》中使用过的叙述性诡计充当了并轨的扳手。于是,热闹添了,逻辑圆了,就连意义,经过这么一折腾,也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不要质问宁浩怎么可以这样硬转,他一定会摊开手作无辜状:我都说得很清楚了,你看那橘子,你看那果汁……从头到尾挂在嘴上的不都是一体两面吗?
就连可能会被片中诸多三俗笑料冒犯的女性观众最终也会圆融理解吧:寻欢作乐的男人虽是主角,但解脱的解脱,从良的从良,迷途知返;女性形象虽然多是走马观花一闪而过,且不乏被符号化的物质女郎,可都没让男人们消停,更有女神般的袁泉震慑全场。说白了,在影片欲望四射的外壳之下,三观正得都有些传统。
宁浩用耍流氓的手段讲了个无比清纯的故事。他比以前更圆熟,也更懂得讨巧。可我还是更怀念那个勇往直前、尽皆癫狂的痞子,哪怕在有些人眼里,显得那么“自恋”。
参考自网络资源
❸ 心花怒放影评
有人说宁浩是一个高水准的拷贝达人,他模仿盖里奇、科恩兄弟都能照虎画虎,这一次的《心花路放》,有人说他像贾德-阿帕图,这种高水准的不同题材的适应性,让宁浩成为青年导演中最有商业潜力的一位。他在两个小时内不但制造出各种意想不到的笑料,而且拼贴出各种时下的流行文化:割包皮、杀马特、车震、阿凡达、最炫民族风,甚至是夜店里的角色扮演。
❹ 电影《无耻混蛋》影评!
你就围绕昆丁的暴力美学这个观念写吧 别的都是废话
❺ 如何评价电影《心花路放》
电影《心花路放》怎么样?《心花路放》观后感!
第一次听说《心花路放》这个片子的时候,这个片子还叫《玩命邂逅》。
其实早就想到这个片子会好,但没想到这个片子仍然超出了我的预期。宁浩在这部片子所体现出来的新思维以及呈现人物的新方法让我眼前一亮。
我认为这是今年中国拍的最好的喜剧电影,他绝非用低级乃至低俗的搞笑方式去取悦观众,而是用一种比较高级的,会心的电影手法去让观众真心的笑出来。这才是一个确实的喜剧电影创作者应该有的操守,虽然,很多导演已然忘记了。
我喜欢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更为喜欢。
这部电影以爱情为表象,却着实将现代中国最普通青年(也就是所谓屌丝)最平凡的生活和情感状态表现了出来。他们像耿浩和郝义一样,平凡,虚荣,却又充满情感与对爱的憧憬。我们喜欢一个电影的核心点就在于我们能够被电影里某种人物的刻画所打动,所激动。而这部电影里耿浩所面临的这种困境在现代中国社会更加变为一个逐渐普次的社会现象,而本片无疑也为处于这一阶段的普通人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议。
从本质上来讲,这仍然是一部公路电影,宁浩给后辈韩寒着实上了一课。
电影归根结底是一种表达,好的导演要用画面说话,而绝非用对白说话,好的观众是要用心去感受导演的每一个小动作。电影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语言的可变,同一种表达的主题,宁浩会用一种很独特的语言去阐释,而韩寒只会用对白。
所以,我更喜欢这部电影。宁浩用本人独特的语言告知了我们一个十分中肯的课题。
与其念念不忘,不如轻轻地放下。
本片另一点十分值得一提的就是几位演员的表演,黄渤在这部电影里的表现是影帝级的,尤其是以下两个片段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第一个片段,在机场接到前妻的电话。这一阶段的表演,每一个看过的人都会印象深刻。走心的表演总容易让人印象深刻,耿浩觉得,前妻的背叛只是因为敌人太强大,而绝非不爱了。他主动打电话的情绪点是我原谅你了,你不用害怕了。但这情绪立刻就被另一种失望的情绪代替。这种情绪交替让人心碎。而宁浩又在这里用了一个长镜头,将这样的情绪完整地表达了出来,丝毫没有断裂感。
第二个片段,耿浩和郝义决裂。睡眼朦胧比醉更难演,因为这是他绝非不清醒,他只是已然用一种近乎失望的态度去应付整个世上,这种情绪是很难表达的。
整部电影另外一个很令人称道的优点在于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其叙事方式并不仅仅是为了技巧而技巧,更多时候,是为了表达而技巧。整个叙事结构看似是平行空间,实际上是隐含着意味深长的表达在里面。
故事的发生其实就是故事的结束,故事的主角其实都有相同的心态。
如果不结束,就无所谓起初,如果没起初,就无所谓结束。
很多人说,仅有重头起初才能忘掉过去,可能很多人忽视了,如果不忘掉过去,怎么能重头起初。宁浩通过一种十分复杂的平行叙事要告知我们的正是这样一个主题,我们苦苦寻找的,其实绝非新的起初,而是曾经发生的一切。仅有寻找到过去,才能迈向将来。这也许就是每一个遭遇到失去的人的必修课。
对于本片的配乐,当然更是无话可说,郝云的民谣听起来让人似乎早就坐在大理的门口,这里有姑娘,爱情和想要的生活。
《心花路放》里巧妙地将一个男人的情绪变化呈现的十分完整,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将一个屌丝的心路历程描绘了出来。
每个人年青的时候全是心怀梦想的,他们会为了梦想而拼搏,为了一时兴起而坐一些奇怪的事情。爱情从一方面讲是梦想的催化剂,但另一方面,他又使梦想变得庸俗。所以歌手耿浩变成了二手音响贩子。但爱情这东西不像音乐,没有保质期,爱情的保质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
我们无法判断在爱情里,先离开的这个人是对还是错。每个人都有选择本人生活的权利。而如果人认清了生活的本质,她去选择另一个更优秀的人,这也没什么不对。这也许跟爱情无关,但也许是更正确的选择。人在长大的过程中,难免会学会用正确代替应该。
所以,当女神抛弃屌丝的时候,屌丝们总忘不掉,也许只是因为在这段爱恋里,付出最多的永恒是这样的人吧。
任何一段爱恋的起初和结束,全是由爱始,由爱终。
仅有深深的爱过,才能轻轻的放下。
人这一辈子,如果没确实爱过一个人,也许就是白活了,同样的,如果没有确实的忘记一个人,这也是白活了。
爱过这两字看起来轻巧,说起来不难,可能做起来却实在是不堪。
耿浩一直在嘴硬,爱的这么深,怎么可能说放下就放下呢。
这漫长的旅程也许只是为了让小雨明白,耿浩的世上里不仅有一个小雨,更好的世上里还有三千里的猎艳旅程。可能仅有耿浩本人知道,无论走得多远,他的世上里仅有一个女主角。
其实我们跟耿浩一样,如论我们走的多远,爱的越深,就难放下。放下了就是真的放下了。仅有深深的爱过,才可以在放下之后轻轻地祝福。每个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做下来却着实让人难堪。
我们放下一个人跟爱上一个人一样,总要经历一段过程。
耿浩在路上一共遇到过四个人,这四个人让他明白了。如果不勇敢向前,这么沉浸在过去这个泥潭里的,不只是他本人,还有这个他爱的人。
第一个女人,让他意识到本人的问题,一段恋爱的结束是绝非问题只出在先离开的这个人身上。答案当然是否定。你看看你现在变成了什么模样,生活把你磨平了,你练泡妞的能力都已然失去了,跟这样一个了无趣味的一生活在一同,也是无趣的吧。这也许是姑娘离开他的理由吧。因为他的懦弱,他的无趣,和他的放弃。
第二个女人,让他意识到,本人不再年青了。我们表面上看到的是一个懦弱男人指桑骂槐似的抱怨,但我们同样要看到,在这个时候,耿浩明白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小三从来都没有错,他们做的事跟本人一样,只是去简单的爱一个人。这个时候的他是很痛苦的,因为他明白,这个姑娘就算还爱着本人,也是选择主动离开的人,如果这个人这么坚定的话,这个世上上也就不会有小三了。小孩不懂,可能大人明白。
第三个女人,让他意识到他也并绝非这么坚定,他也可能会有爱上别人的可能。爱情里的人,从来都绝非圣洁的。在爱情这条漫漫长路上,我们能看见的风景太多,没人能保证本人不在美景处流连。耿浩明白这件事情的时候,想过要重头起初。他也相信这句话,仅有重头起初才能忘掉该忘的人。但这注定是一场失败,因为人的心仅有这么大的地方,装不下这么多人。
第四个女人,让他意识到,其实,绝非钱的问题。你可以用钱让人说爱你,可能这绝非真心的,这不能让你确实明确离开。确实让人明确离开的是厌倦以及失望,这些东西让她不敢走下去了。人们对于黑暗时常排斥的。正是这种想法让他意识到,他无论再走多远,无论郝义陪他见过多少姑娘,他该放不下还是放不下。有一些问题,务必本人去面对,包括,这个已然离开的人,和这个已然离开的本人。
最后的故事,关乎一个爱字。爱是廉价的,又是宝贵的。廉价的时候,你可以对无数人说,宝贵的时候,他比命还重要。耿浩明白了。其实一直以来错的是本人,本人固执在爱与不爱这个问题上。说一个爱字容易,连好哥们都可以在本人垂危之际说爱。说爱过,却没这么容易了。
有一些事情,等到快结束的时候,你才察觉,其实有一些人你明明挽留不来,不如祝福。
因为你深爱过他,所以你更应该明白,你绝非她的归宿。语气煎熬,不如以爱的名义,让她越走越远。
我想,这爱的该有多深。
最后说一句,当两个人平行空间的时候,很多人看到的是,一个拒绝爱情的姑娘和寻找爱情的小伙子。可能我希望你看到的是,一个姑娘期望爱情却不得,放弃爱情时却偶遇;一个小伙子,寻求忘记时忘不掉,放弃寻求时却淡然。
从来,全是一场寻找,你寻找的从来全是你丢失的。
希望你和我一样,在这部电影里找到本人的影子。
最后奉劝这些,还在寻找和忘记的耿浩们:
如果你恨,说明你不爱;如果你放下,说明你爱过。
这世上本就没有放不下的人,仅有走不尽的路。
❻ 日本黑白电影《罗生门》观后感
2008年9月,正值黑泽明导演逝世十周年。在大师一生的电影创作生涯中,《罗生门》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沉重的人文思索最为影迷称道。这部创作于1950年的黑白电影时长88分钟,虽然没有《七武士》那样好看,也不如《用心棒》那样诙谐,但依然为成千上万电影人推崇备至。《罗生门》的摄影风格以及剧情架构一再为后人效仿,而大师对于人生的反思足以让所有人沉浸其中扪心自问。
《罗生门》的故事改编自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竹林中》,《罗生门》则是他的另一部小说。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小说家,其一生全力创作短篇小说,取材新颖情节诡异,多关注社会丑恶现象,笔锋冷峻简洁有力。1922年刚从中国旅行归国的芥川龙之介创作《竹林中》,效仿英国现代侦破小说鼻祖威尔基·柯林斯《月亮宝石》的结构,对同一桩案件听取各方证词,布设一个将所有人牵涉其中的迷局,透过故事反思人性。1927年芥川龙之介服安眠药自杀身亡后,日本文坛为了对其表示纪念,特别设立“芥川赏”鼓励新人,该奖项在日本文学界与“直木赏”齐名。黑泽明采用《竹林中》的故事,完成惊世之作《罗生门》。故事发生在战乱连绵天灾不断的平安朝代,罗生门就位于京都大城圈正南门。黑泽明搭建的这个罗生门建筑风格很诡异,亦是对岁月时局和人生的象征。故事开场天下着雨,樵夫路人和一个游僧构成三人组,开始对一桩发生在竹林中的凶杀事件议论纷纷。案件围绕着一个强盗和一对路经竹林的武士夫妻展开,这又是一个三人组。黑泽明继《姿三四郎》后再度涉足三角关系,而此次意图更为明显,就是要让人性在这看似三位一体的组合中分崩离析,而观众也和剧中人以及影片创作团队形成隐含的三角关系。
嫌疑犯被抓到,五花大绑地送审公堂,原来是三船敏郎饰演的强盗多襄丸。多襄丸在竹林中小睡,偶遇了路过的武士金泽武弘和他的妻子真砂。一阵风吹过,真砂的真容被多襄丸看见,后者顿时心花怒放动了邪念。他诱骗武士到竹林深处,将其打倒后捆绑,又将真砂骗到武士面前,欲在此地凌辱女子给其夫君看,满足自己变态的欲念。到这里前因基本交待清楚,而后果就是武士身中一刀死了,尸体被樵夫撞见后报官。影片中使用了倒叙手法先给出樵夫撞尸的情节,再把事情的起因托出,也是一种常见的设置悬念的手法。
看上去本片似乎就是一个普通的侦探破案故事,但黑泽明显然不想被人误解成爱伦坡。接下去故事开始有点儿意思了,围绕着武士是被谁杀死的,几位当事人开始各抒己见。第一个受审的是主犯多襄丸,他一副嘻嘻哈哈事不关己的表情,让人觉得就是那种杀人不眨眼的主。多襄丸对自己杀死武士的罪行供认不讳,对于自己能够和武士大战二十回合,以及轻而易举地捕获美女芳心的举动,甚至颇为自豪。在他的故事里,早坂文雄编写的配乐高亢激烈,衬托着多襄丸的英雄壮举。
既然疑犯主动招供,看似可以结案了,但当事人真砂又给出了另一种说法。真砂承认了自己的受辱,其面对丈夫冷漠的眼神自觉羞愧,所以意图让丈夫结果了自己成全名节,但一不留神她昏了过去,也许在摔倒的过程中不慎刺死了丈夫。伴着真砂的倾诉,音乐变得平缓而又略带哀伤。案情又一次陷入扑朔迷离。
为了彻底弄清案情,小日本把神神叨叨的招魂术也发挥了出来。本间文子扮演的巫婆故弄玄虚一番,竟然把死去的武士鬼魂附上了身。武士说了一个更为伤感的故事,看到妻子在自己面前受辱后居然还要求强盗杀死自己,更觉悲愤。即使心里原谅了强盗,但对妻子仍是充满了诅咒和怨恨。怀着这种激愤的情绪,他挥刀自尽,以一种武士道精神实现救赎。音乐在这里有些阴森而诡异。同一个故事,却因为当事人不同的陈述,出现了三种说法。伴随着这三种各自为政的说法,是三种完全不同的背景配乐。时而激昂时而幽怨时而诡异的音乐,衬托着陈述者不同的情绪状态,将三个故事的界限划清。张艺谋在《英雄》中尝试复制《罗生门》的结构,但用不同的色调替换了不同的音乐,在大银幕上看来风格化更趋明显。
三个故事的经过不同,但起因和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一时的冲动,多襄丸看上了不该看上的女子,于是兴起这一番荒唐事,其结果就是武士死了。但武士的死法各不相同,关键在于作案凶器。在多襄丸的故事里,武士是被长刀劈死的,而在后面两个故事里,武士则是被属于真砂的短刀刺死的。究竟谁在说谎,衙门看一眼尸体就知道。但黑泽明无心纠缠于事实真相,因为这不是一个查案子的故事,导演想要表达的深远得多。
于是便有了最后一个故事,也就是站在罗生门下的樵夫讲的亲眼目睹的事情经过。多襄丸在侮辱真砂后哀求她跟自己走,不愿做决定的真砂要多襄丸同丈夫决斗,没想到丈夫却因为嫌弃被人侮辱过的自己不愿意跟多襄丸较量,同样多襄丸也丢了胆子不敢跟武士拼命。在被近乎精神崩溃的真砂挑唆后两人终于大战一场,场面却是丢盔卸甲十分难看,最终误打误撞多襄丸占了上风杀死了武士。这个故事没有配乐的伴奏,就如同我们的平凡人生那样毫无渲染,暗示着这才是事情的真实经过。至此真相大白,杀死武士的是多襄丸,用的是长刀。那么那把短刀哪里去了呢?黑泽明在这里埋下伏笔,直到后文才揭开真相。通过路人的口,观众得知短刀原来是被贪心的樵夫拿走了,而樵夫之所以在公堂上做伪证,也是出于这个原因,而不仅仅是如其所言担心被纠缠到案情之中。
这个谜团一解开,看似解答了案件中所有疑点,实则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上面四个故事中有真有假,我们还基本知道了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但我们还想知道,他们各自为什么说了一些假话,这些谎言究竟维护了什么?细加分析便知,樵夫用谎言维护了自己的贪财,多襄丸用谎言维护了自己的虚荣,真砂用谎言维护了自己的名节,武士用谎言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樵夫的谎言代价最小,由于案件无关自身,他在乎的只是很小的财物。即使是一把短刀那么小的事情,毕竟也是丢面子的,所以他没有对路人和游僧道出。多襄丸明知自己要死了,所以尽量往自己的脸上抹金,试图用英雄壮举来满足自己被认作强贼的虚荣心,掩盖自己其实不过是一胆小毛贼的本质。真砂是女人,发生了这种事情,她最在乎的是自己的名节。所以在她的故事里,掩盖掉了自己因为爱欲快感而放弃抵抗的细节,而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烈女形象。武士既不勇猛也不高贵,他打不过人家,而且还胆怯如鼠。对于他而言,最要考虑的是维护自己的武士道精神,所以编造出一个剖腹自尽的壮烈故事。出身于武士世家的导演本人在此唏嘘武士道精神业已不再。案情终了,因果也都有了报。但导演还是觉得意犹未尽,因而让罗生门的那场雨继续下。为了拍出雨的效果,摄制组还往水中加了墨汁。而演员们要长时间在这摇摇欲坠的罗生门布景下工作,也实是敬业万分。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雨声,樵夫发现路人在偷弃婴的外衣欲加阻拦,这才让路人将自己偷去短刀的心事挑明。路人语不惊人死不休,顺带着道出世界上所有人都在欺骗的事实,一句“人间即是地狱”惊醒所有看电影的梦中人。此时的黑泽明已不仅仅是剧中戏的导演,而是要以上帝的姿态向世人发出哲学语气的质问。
在这时影片格外沉默,剧中人在沉思,观影者也陷入深深的思索。在这世界里,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在欺骗,更为甚者我们都已经习惯了信口开河。当为了获得一些格外利益,或者是为了维护一些自我形象,我们都会不断地欺骗别人,久而久之却是一直在欺骗着自己的良心。当人世间失去了真诚的价值,这世界还值不值得去为之奋斗?探讨此类题材的文艺作品不少,吉姆·凯瑞在《大话王》里嬉笑着慨叹人生,匹诺曹被教导着不能说谎否则鼻子会变长。但黑泽明的思索格外沉重,他以一种大家风范高屋建瓴,又以一种末世姿态对人类表示绝望。我们都是人类的一分子,由彼及身地联系到自己,因而也生出一份莫名的悲哀来。
影片拍摄时正值日本处于战后政权交替时期,国家衰败经济颓废生产力严重下降,国民的自信心都在逐渐缺失。黑泽明借用人类共同的心灵思索对国家未来的走向表示了身为艺术家的迷茫和忧虑,而如今再看《罗生门》,也依然为其深入人心的发问而感到震撼。当今影坛愈来愈多的作者开始关注人性在物质大潮冲击下的流失,《黑客帝国》《28天之后》《人工智能》《三峡好人》等或多或少皆有所提及,但都不能达到50年前《罗生门》的哲学高度。都说电影是娱乐,黑泽明却用电影写了一本充满哲学思辨的书。他的西方弟子库布里克也十分赞同大师的情怀,在后者的影片中也总是充满了对人性的解构和反思。
《罗生门》没有一黑到底。在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原作里,老婆婆的衣服被夺走,作家给出了悲观和绝望的答案。但黑泽明终究还是在影片末尾给出了一点希望,故事最后雨过天晴,沉默良久的樵夫从游僧手中抱走弃婴决定收养,游僧则表达了对人间尚有光明和美好的信心。游僧的设置一眼就能看出,他代表了一种道义,一种只有东方人才能理解的哲学思想。导演试图用传统的道义来教化新新人类的意图也很明显,而伴着这种有一些希望的结局,音乐变得平静而优美,樵夫渐行渐远的背影亦是观众对于美好未来的一种期待和向往。婴儿即是我们的未来,是人类怀抱的希望。只要有希望,那么未来就有可能是美好的。大师在最后展露了自己的慈悲心,而我们观影者则不该沉醉在这份假象的痴情里,而应以身作则地思索自身的价值,并且力所能及地去做真诚的事情。电影只能探讨生命的意义,惟有每个人的行动才对生命有实际价值。除了思想上的超前,《罗生门》在技术上的突破也是显而易见的,其划时代的意义丝毫不逊色于奥森·威尔斯的《公民凯恩》。本片不仅是电影史上第一次走进森林拍摄,更是第一次将镜头直接对着太阳拍摄。技术上的实验成功,让我们有幸观摩到如此瑰丽迷人的《罗生门》。主要故事都发生在斑驳陆离的树叶下,光和影交相辉映,一如人心的叵测与未知。黑泽明对移动机位的把握炉火纯青,在竹林中的几场戏,很少出现单调的反打镜头,取而代之的是构思精巧的镜头移动。角色视角的移动不仅自然,而且成功地过度了情绪。在50年代就能达到在画面和思想上如此完美的结合,难怪世界也为之倾倒。
本片卡司也是实力超群。和黑泽明有过多次合作的三船敏郎,是日本影坛的传奇人物。这个出生在愚人节逝世在平安夜的男人,从小生长在中国,回国后参与电影拍摄,在《泥醉天使》中一鸣惊人。本片中他将一个看似牛气冲天实则熊包一个的多襄丸表演得入木三分,嬉笑怒骂把握得恰到好处。之后他凭借《保镖》和《红胡子》两度夺下威尼斯影帝,和黑泽明一起被誉为“国际的黑泽,世界的三船”。60年代后三船敏郎和黑泽明发生不和,之后再未合作过,不得不说是电影界的一大遗憾。
在《罗生门》的优异表演中仅次于三船的就是饰演真砂的京町子了,她将一个时而坚毅时而软弱时而疯癫的受辱女子形象表演得淋漓尽致,举手投足见优雅,蹙眉转眼现忧伤。京町子被称作“最优秀赏女演员”,从上台表演至今始终是单身。
和三船敏郎演对手戏的森雅之,是黑泽明班底中的优雅美男。他沉着理智的表演,和激越放纵的三船敏郎恰好形成鲜明对比,被人称为“静的森雅之”。1973年他因直肠癌去世,他的女儿中岛葵也是一名演员。
另外扮演樵夫的志村乔和饰演僧侣的千秋实,也都一直活跃在日本影坛上。《罗生门》公映后震撼了全世界,次年接连夺下威尼斯金狮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日本电影震惊了世界影坛,而《罗生门》也一举将黑泽明扶上电影大师的王座。
大师离开人间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而《罗生门》的诞生也接近六十年。如今的世界愈加惟利是图,连专心做电影的人也都少而又少。在娱乐大片充斥眼球的时代,我们需要经常静下心来,欣赏一下《罗生门》这样的电影。如同喝惯了可乐,也需要坐下来品一杯香茗一样。《罗生门》有这样一种宁静致远的情怀,让人省身,让人回味。
许多人都说,《罗生门》这部电影,是一辈子都要看的好电影。竹林里犯了错无法翻案,那就不要在人生里再犯这样的错了,大师在天堂看着呢。
❼ 徐峥、黄渤主演的《心花路放》个人感觉一点不好笑,结局看不懂……能否来个影评专家分析下在线等!谢谢
你好
可以去豆瓣网查看影评
目前来说口碑还不错
主要由于是搞笑电影
之前他们演的其他的就不错
所以票房较高
请及时查收
如有疑问 请追问
满意的话 望采纳
谢谢
❽ 心花路放观后感300字
其实想想自己就是里面的黄勃是个屌丝是个loser真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生活怎么去面对人生
❾ 看电影夜莺观后感300字
李保田扮演一位住在北京城四合院里的68岁孤独老人,志根,正自己一个人吃着一碗热乎乎的鸡蛋柿子面,桌前的一只鸟笼里,突然跳出一只画眉,熟练地吞掉志根递过来的一条菜叶。
后来,志根对自己的孙女说,这只画眉已18岁了。
志根和画眉之间,享受着无比融合的人鸟合谐,但他们俩在这人声喧哗的北京城却像对格格不入的另类。
法国导演费利普·弥勒创作的这个中国故事,中国的演员,中国的城市,中国的山水,中国的风物,中国的人伦,这些中国的东西都被他的镜头准确地保留下来,但他讲故事的逻辑和看事物的方法,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不中国”,但这种不中国,并不是与中国的不同,而是,如果从前中国电影的逻辑和方式是10,费利普·弥勒只取了3,抛却了7,但他却没有任意添加其他并不中国的什么。
或者可以用“降解”作为这种不中国风格的代名词。
壮年时期从广西农村出来闹北京的志根,培养出一个相当出息的儿子崇义(秦昊饰),一个全国都有名的建筑设计师,崇义又娶了美丽大方的倩影(李小冉饰)为妻,生下了天真活泼、古灵精怪的女儿任幸(杨心仪饰),本来,虽然68岁的志根并不与崇义一家住在一起,但他们过的日子也算衣食无忧,电影一开始用一场任幸的生日小派对,简单直截地表现了这户北京人家的生活优裕。
但,不知什么原因,这样的生活里总是让人觉得有那么点儿不对劲,不舒服,不自在,就像我们自己经常有生活中体会到的那样,是原因莫名的焦虑与原因莫名的不满。
一心想着要叶落归根的志根,在这样机缘下,带着自己这个任性的孙女任幸登上返回老家的火车,与他们一路相伴的还有那只曾经也来自老家的18岁的画眉鸟--崇义要把它带回去,带到亡妻的坟前,最后再给死去的爱人唱上一支动听的歌。
刚刚,我们还在宁浩的《心花路放》里见识了被旺盛燃烧的荷尔蒙照亮了的从南到北的一路中国,两个不着四六的北京爷们儿开着一辆破汽车一路向南,猎艳;比之风格更为收敛的还有黄圣依和文章的《我在路上最爱你》,那也是一男一女从北京出发南下,他们发生在火车包厢里的故事恬淡而迷醉,到这部《夜莺》,要算今年的第三部类似题材,在这些风格各个鲜明不同的故事里,风景优美的中国又都成为它们各个相同的大背景,无论是公路上,还是铁路上,你都能从电影的镜头语言里读到一种随意洒脱滥觞无忌的中国式生活乐趣。
不过《夜莺》是将更多的篇幅放在了这对急不择路的祖孙迷路于广西三水的一大片森林竹海之后。
降解,是一专有的化学名词,指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目减少,分子量降低;人类自从修立了化学学科,后又有了化工工业,就开始大量制造超过自然创造力的结实耐用的化工品,如玻璃、塑料,但这些用起来结实耐用的人造物又带来了它们的废弃物短时间内无法降解的新难题,到今天,化工品降解已经成为这个地球最沉重的负担之一,而这些需要降解的东东的最终归处也只能是自然的土壤,不管它们的分子结构有多么坚强,大自然的力量总能在最后某个时刻将其化为虚无,哪怕用上个1000年,1万年,或者10万年、1亿年。
从北京坐火车奔向广西的祖孙,其实并不是很合谐的一对,而且,他们又身系着或沉重或不沉重的家庭纠结,那些东西甚至坚固得像难以降解的化工产品一样――其实,细想想,当下繁华都市生活和打拚的人,从男到女从老到少,哪一个又不是一件充满了现代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沉重的社会属性的化工产品呢?
但这对意外迷路的爷爷与孙女,即使在大森林夜幕降临之时,他们也不过是寻得了一处山洞,悠哉游哉地燃起一堆小小的篝火,分享起“奶奶”的故事――却让原本不甚和谐的祖孙关系,让围绕他们的那么多莫名烦恼,就在这纯粹天然的情境下被自然地迅速降解,看罢电影,我甚至以为,《夜莺》的迷路章节,可以经典到写进电影教科书里,但细细想来,关于此又能写些什么呢?
导演的镜头语言言若无物,却又感情饱满。
迷路一大段,没有任何煽情的、狗血的感人故事和细节,有的只是摄像机对着这对随遇而安、沉静不知的祖孙一段生活的客观记录,原本这庞大、神秘的大森林放在任何电影里都会产生多少令人恐惧的情绪,但在《夜莺》里却只不过是一种背景,爷爷和孙女的脸上都没有畏惧,而是如常一样度过,即使间中任幸的妈妈倩影曾打来询问的电话,即使画面外的观众都开始为他们的安全担心了,他们仍然走走停停、得过且过,沉浸在自己的小氛围里。
任幸就是这样一个如现代化工产品一样的小女孩,复返自然之后,她身上的化工性很快被降解一空,那标志就是,她竟然放弃了自己心爱的iPad,为爷爷偷偷换来一只更为活泼乱跳的画眉鸟。
城市,是一种难以医治的现代病,自然,才是它惟一的救药。
其实,关于此,陶渊明一千多年前就在《归园田居》里说过: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我想不到的是,法国导演费利普·弥勒能把这样的自然境界描述得如此之美了,之自然而然。
《夜莺》最后五分之一的段落,算是终于添加了一点点人为故事的痕迹,再度回到北京的小任幸,面对父母莫名而来的分手,居然自己来到花鸟鱼市选购了一只还不会歌唱的小夜莺,她让爸爸崇义教那只鸟儿歌唱,坚持几日下来,当鸟儿终于发出美丽的歌声时,这对年轻夫妻之间原来莫名的矛盾与纠葛居然也被神奇地降解了。
这部看似平淡冲和的中国电影,埋藏了深刻悠远的自然主义精神,费利普·弥勒用平静的镜头语言,再加上从都市到山林平静安然的风景和风物,融合着一种无可说、不必说的哲学力量;据说,这部电影将代表中国制片方冲击明年的奥斯卡奖,我深以为,虽然他出自一位法国导演之手,但看似比2014年任何一部中国电影都能代表中国。
❿ 心花路放影评
作秀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