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十二公民电影观后感

十二公民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7-05 00:22:22

『壹』 从心理学的角写十二公民观后感

当12名陪审团成员刚刚走进会场的时候,估计除了带有特殊使命的8号陪审员(就是何冰饰演的角色),其余各位都并没有将这场讨论当回事。他们或主动或被迫来到这里,只希望迅速达成一致,赶紧散伙各回各家。
正如人际心理学所讲:我们永远无法直接观察另一个人的内部状态,也永远不知道真实的对方是什么,我们对他人的理解,反应了我们对自己内部体验的理解。有限的证词和背景资料,无法还原真实的弑父嫌疑人的全部,所以,其激发出的陪审员们对富二代的分析,多多少少承载了他们自己的人生经验。
或许正因为如此,当讨论持续深入,参与者越来越多卷入个人经验的时候,对案情的讨论,仿佛成为对各自陪审员人生经验的讨论,因此出现更多的推己及人,甚至情绪冲突。
比如,当11:1的局势僵持不下,第一个站出来对何冰表示支持的急诊科医生。他不赞同无罪的观点,但是却赞同何冰的态度,因为,面对工作当中遇到脑死亡的病人,生命虽然已经不可逆,但要同意家属放弃治疗的建议,仍然觉得非常艰难,所以觉得应该尊重生命。
比如,第一个改变投票倾向的空巢老人,他改变想法是因为对案例有更深刻的理解了么?并不是,而是早年自己和父母被打成右派天天遭批斗搞得不想活下去的经历被唤醒,想起曾经站出来鼓励他的人,由此推及:如果富二代真的没罪,只要有人站出来说一句话,他就有可能活。
比如,那个长着黑社会的脸说话很少却很冲的陪审员,一度情绪激动,因为他曾经因为冤判在监狱中度过一年半的时光。一个人被判了八年,到一年六个月的时候和你说你是被冤枉的,一年半什么概念?进去容易,出来就难了,谁管你冤不冤,你毕竟是蹲过大牢的人,有嘴都说不清楚。所以他坚信,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对于当事人就是一万的影响。
比如,当陪审团陷入对证人证词的质疑,也有人跳出来表达对老头的理解。老头并不是想要说谎,只是为了得到重视,因为它第一次被人拜访,第一次上电视,他知道有人在拍他,他说话紧张,这个瘸腿老头,之前从来没人注意,没人关心。所以当面对镜头的时候,他不能不说话,他得说,他得站起来,并且得让自己相信自己说的话。
如果说这几个陪审员的自我暴露或多或少和案情本身还有点关系,你会发现那个大学保安和小卖部老板的交锋,仿佛和剩下的人完全没有关系,处理的都是从外面带进的“个人恩怨”。作为小卖部的老板,不仅需要无条件支持学校的各种有道理没道理的要求,还要在学校内部和保安斗智斗勇,一切为了生计,憋屈了一辈子。他说:动不动就让我配合,谁配合过我呀?我说的话你们听得见吗,全都听不见!

而从始至终,以毒舌和难搞的形象贯穿始终的3号陪审员(韩童生),与其说他是在表达对富二代的控诉,不如说是在表达对自己的父子关系的哀叹,“我不管他爹是一什么样的人,他是遗弃了自己的孩子,不遇到天大的难处谁会舍得把自己的亲儿子给扔了?你们有人问过这当爹的一句吗?就算一个人曾经犯过罪,就不能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吗?我儿子十六岁那年和我吵过一架,我动手了,打那时候起,六年没回来,一个电话没有”,所以,起早贪黑的辛苦不知道是为了啥。
最后,他们达成了一致,而投票的场景,已经泣不成声,走出模拟法庭,我们看到了他们和自己的和解,比如,父亲和孩子相拥,保安为小卖部老板扶起倒地的车子……
可以说,审判的游戏已经结束,但当陪审团们从房间里走出来的时候,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已经不一样,因为曾经内心的伤痛得以释放,而曾经的创伤,也因为经历了审判过程中的抽丝剥茧,完成了压抑情绪的释放和对过去的替代性弥补,从而,他们自己的生命会得到升华。
或许,这并不是一场补考,而是一场生命的馈赠……

『贰』 《十二公民》600字影评怎么写

学生时代看《十二怒汉》之前,读过大篇溢美之词,看完倒有点不过如此的感觉,好是好,但似乎没那么神。这次抱着“翻拍能有多厉害,中国又没陪审团”的心态,《十二公民》让我大大吃了一惊。论品质,像看完一部精彩的动作片一样酷爽,而回味有限,大致是四星,之所以给足满分,就像片里的诸位“陪审员”一开始那样,是体验超出了预期,把感性经历当做了判定标准。此外还有种新鲜感,英美剧的法庭戏看多了,而一群中国人为了这个唇枪舌战,的确是首见,算是一种没有特效的电影奇观吧。

剧作的本土化并不是简单的照搬,这也可以理解,国情不同,但主创挑战而非模拟经典的努力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案件的大量细节和话剧式的故事格局,不少微妙之处都做了改头换面,连整个故事前提,也成为一群家长的齐聚,赋予他们一个共同的价值观交集。有影评指出,这样的身份设定是硬伤,因为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长很难聚到一块,不如改成学生自行拉来亲戚熟人更妥当,说的固然在理,但如此一来就失去了上述共性,很多以情动人的“在座各位的孩子……”(请无视干爹)就无从发挥。多位陪审员反复强调,他们是为了孩子,才来这么一场假戏真做的讨论,若不是家长,这个最强的动机支撑就垮了。

前几年在天涯看到一个贴,说是不要再自称老百姓了,我们是国家的公民,要享有公民权利云云,但公民到底需要承担何种责任,帖子里吵成一团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十二公民》强调了公民这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向我们示范公民的重要义务之一,就是积极、客观地参与公共事务,并且不因个人的情感左右妨碍客观判断,这也是西方陪审团制度赖以维系的前提。当然,这场示范最终仍要落足到主旋律上来,由一位最终揭晓是检察官的成员来挑头和维持,并且在片尾打出冤案昭雪的字幕,表明伟光正的法律工作者和没有陪审团的中国法律足够主持公道,不过这并无损于影片的示范价值,而且主旋律的私货也夹的毫不拙劣,颇有点正能量效应。

大概看到一半的时候,我有个很强烈的感觉,这片在普及合理怀疑的法理之外,还有一层使命,就是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解。每位陪审员都代表了一个特定的人群,而人人心里都藏着疙瘩,一开始礼让三分,一团和气,故事节奏也较缓,等到讨论关键证据,顿时观念碰撞激烈,处处针尖对麦芒。这群人包含了巨富、中产、公务员和底层混混等,社会阶层跨度大,价值观分歧明显,社交交集小,平日里做酒肉朋友互相倾诉的机会几乎为零,难得的机会齐聚一堂,开诚布公,交流三观,抹平偏见,消除心魔。影片采用了一种客观的立场,个人记忆可能对履行公民责任感有所助益,如曾被打成右派的老人,也可能构成阻挠,例如那父子不合的出租司机。他们因为这样那样的个人原因,做出有罪与否的判断,但最终都回归了理性。植入大量社会时代话题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对“干爹”、富二代的仇视,对外地打工者的歧视,最终都被理性压倒,委婉地对大众的有色眼镜做出批判。按照普法路线,故事应该定格在司机举起的手就结束,而影片又加了一段人人互助互爱的五讲四美宣传片,也是对和解主题的体现。

抛开那些强调法理、揭示社会面貌的部分,这也是一部相当好看引人的商业片,很多特效大片到了文戏就让人昏昏欲睡,而《十二公民》能从头至尾使人保持兴奋。从这个角度来看,比花大钱看3D大片更值。只要你不是太懒得动脑,这里头获得的智力愉悦,一点也不比那些悬疑经典差。只是现如今,大部分观众已经习惯了只为巨星和巨额投资买票,该片的商业前景注定无法乐观。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去看一看,在这个时代,一部翻拍经典又受制诸多的中国电影,能拍成这样已是殊为不易了。

『叁』 写一篇电影《十二公民》(中国)观后感800~1000字

观《十二公民》
一、对待证据要有吹毛求疵的态度。任何证据都要经过详实的推敲论证,形成证据链。案中关键证人有被害者楼下的老人以及窗户对面的女子。一个凭借“听觉”,一个凭借“视觉”让众人都坚信是富二代杀死了其父亲,但通过8号陪审员的推敲发现,其实作为上了年纪的老人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楼上经常有父子争吵声)断定死者就是富二代所杀,窗户对面的女子也是在没有戴眼镜的情况下只是根据模糊的音像而草率断定是富二代所为。他们在作证时也许并未想到,这种“言之凿凿”的证据如果被法官采信将意味着什么,这就告诫法官,在审查证据的时候,要多考虑证据可能与事实不符的情况。

二、要用理性的思维对待案件。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对同一件事的评价就会存在差别。法官在裁判案件的时候应尽量做到凭借事实与法律判案,不受个人情感左右。剧中十二个人,每个人都从事不同的行业,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刚开始之所以有11个人都判定富二代有罪,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的感性认识,他们对证人的话毫无怀疑。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存在严重的仇富心理,他们认为富二代就是不学无术,特别是在一个父亲坐过牢,继父一夜暴富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更是什么事都可能做的出来。撇开证据不谈,他们内心就已经预存了偏见。作为法官,在认定案件事实时,如果不能坚持理性判断,那么又会造成多少冤假错案。

三、任何一件错案对当事人的打击都是毁灭性的,应避免冤假错案。剧中给我震撼最深的莫过于五号陪审员的一句话:“万分之一的错误对当事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一个错案对他人来说可能无所谓,但对当事人来说那将是毁灭性的,即使有遭一日被平反,被冤者回到社会同样会遭到异样的眼光,也会严重消弱司法的公信力,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司法》中所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是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审判则是把水源破坏了。”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下,作为法律人我们不仅要用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案件,同时也要担起普法的重担,加大法制宣传,提高群众法律素养,让正义以看得见的形式得以实现。

『肆』 12公民观后感

前天看完了电影《十二公民》,感觉已经好久没有看到过这种能让人花时间思考的影片了,影片中,十二位陪审团的成员,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有数学老师,有的士司机,有房地产的老板,有学校门口卖杂货的,有做保安的,这样一个群体,组成的陪审团,在辩论中,各自都从自己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匝一看,应该是公正公平的判决方式。但是,电影一开始,就冾如现实中一样,表现出社会底层人员思考问题简单,对生命的冷漠,甚至把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力,当成儿戏,花一小时去辩论是浪费时间。辩论开始,是十一比一的这样一个局面,判定被告有罪。但是在8号陪审员抽丝剥剪的方式下,一条一条的将各种证据找出疑点,一条一条的反驳,最终以12票通过,判定被告无罪。
电影结束,留给观众的, 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是,从电影中我却感到一个更令人不安的想法,那就是这种西方式的大陪审团制度,本身也存在一个很大的漏洞。首先,组成陪审团的人员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文化层次,也是各不相同。那么,在陪审团辩论中,那些思考不严谨、想法不周全的陪审团人员,可以直接被驳倒,直至忽略。最后留下的,就只能听见社会精英的声音。在辩论当中,社会精英们可以指鹿为马,把白说成黑,因为剩下的人,根本不够成辩论桌上的对手。最后,那个被告,是否有罪,就成了某些社会精英的意识形态当中的观点,可以翻云覆雨。其次,那些暴戾的犯罪分子,在被社会精英们翻云覆雨的辩论后,重新走入社会,又成为了这个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但这却已经超出了社会精英考虑的范畴,社会精英们只是考虑辩论桌上的胜负。
这部电影,留给我的,想法很混乱,如何才能找到个正确的办法,毫无头绪。也许这正是导演们留给观影者的问题。

『伍』 如何评价电影《十二公民》

《十二公民》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充实的内容和紧凑的结构带来强烈的戏剧张力,让人觉得编剧有话要说,有情怀不得不表达。
虽然改编自美国1957年着名电影《十二怒汉》,但其本土化做得非常地道,完全从北京市井文化中生长出来。尽管借鉴了原着的结构框架,但内容讲的的的确确是中国社会原汁原味的话题,从不同背景里走出来的人因其特有的立场和偏见而产生矛盾冲突。
整个故事只在一个场景里展开:十二名背景不同的司法学院学生家长聚集在一个室内场所,围着桌子坐下,为学生们组织的模拟法庭所审理的一件司法案扮演陪审员,针对案情进行讨论,根据陪审团的结果来决定学生们是否通过本次英美法的补考。
演员神一般的演技更在狭小的空间里把有理由的矛盾冲突发挥到淋漓尽致,两个小时的时间让人目不转睛,即便盯着单一的场所也不觉得无聊,而分析案情时,窗外天气由晴转雷阵雨再转晴的过程,也完美配合了十二个人之间的关系由客气到紧张到意见达成统一的转变。分析案情时,在人物叙述案发现场的情形时,火车轰鸣声和脚步声,多重音效的自然配合显得简洁而有力。

『陆』 电影(十二公民)1800字观后感

影评都是每个人看完之后最深的感触,不是自己的要来何用?去豆瓣吧,那里很多“影评人”

『柒』 电影《十二公民》影评,十二公民好看吗

看过了国产片《十二公民》,毫不夸张地说,本片绝对可以排进年度华语电影前五甚至前三名!从电影技法上说,还有些不足之处,但戴着枷锁跳舞能如此出色,已经让人赞叹不已。本片台词极好,自然紧凑,毫无绝大部分华语电影浮泛做作之病。韩童生老师在本片里表演非常棒。

阅读全文

与十二公民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手机香港粤语电影网站迅雷下载 浏览:805
照片合成电影主角 浏览:634
最恐怖的现代鬼片大全电影 浏览:997
电影或电视剧的观后感 浏览:53
朱莉主演神话电影大全 浏览:995
www09hhcn大电影 浏览:909
你好李焕英上映在哪个电影院 浏览:709
电影有趣英语 浏览:716
将来的事电影音乐 浏览:383
动画片国产电影完整版 浏览:637
法国阿尔法中文字幕电影在线 浏览:43
电影奥特曼简介图片 浏览:613
大主宰小电影洛漓图片 浏览:389
电影院屏幕碰一下会坏么 浏览:817
什么叫imax电影 浏览:330
韩国中文电影禁片 浏览:260
黑白老电影图片大全 浏览:577
关于生命的电影观后感500 浏览:465
看完电影后的观后感怎么写 浏览:681
看电影到哪个网站 浏览: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