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电影一轮明月观后感

电影一轮明月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7-03 22:37:59

1. 2010中秋晚会观后感!!!!!!!!!!!!!!!!!!!!!!!!!!!!!!!!!!!!!!!!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节终于到了,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这天刚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里聚餐,庆祝生日,共度佳节。
来到酒店门口,哗!那里人山人海,连泊车的位子都没有了,人们把酒店都围了个水泄不通。幸好我们预先订好了四张桌,看到整个饭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欢乐景象,我心里特别高兴,尽情地赏着各种各样的海鲜和名菜。
吃完晚饭,我们就到海滨泳场看花灯。这时,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上,又大又圆,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气特别好,九点十五分,我们来到目的地时,沙滩上已经灯火辉煌,游人如织了。我们沿着沙滩一边观赏一边向前走。走进大门,“奇灯异彩耀水湾,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对联则提醒游人千万不要忘记了在此赏月的大好时光。进入泳场,只见偌大的泳场里到处都是火树银花,奇灯异彩。游人的欢歌笑语此起彼伏。沙滩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摆开锅碗瓢盆,搞起烧烤;有的在沙滩上铺开塑料纸,放上月饼、饮料等等,围在一起,对月举杯;有的人还手拉手跳起舞;热闹无比。
今天晚上的花灯令我大饱眼福,真是流涟忘返。当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圆圆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们的后面。
吃了晚饭,丁零零,电话铃响了,原来是爸爸要带我去看烟火。我听了真是兴奋不已。在等待爸爸的间隙,奶奶和我一起到阳台上去看月亮,因为今天多云,无数颗繁星全都躲在云层里,一轮圆月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爸爸的摩托车声从窗外传来,他大声地喊道:“俪俪,快点下来,再多穿点衣服,外面很冷的。”我马上穿了一件衣服,迅速地下了楼,车“嘟”地一声离开了家。一路上,凉风阵阵,开始觉得蛮舒服,渐渐的,感觉有点冷,让我尝到秋风的滋味,幸好衣服穿得多。快到行政中心时,前面的汽车、自行车都堵住了,我们的车只能停停开开,开开停停,慢得像龟爬。我心里真着急,眼看着前边快要到目的地了,可路上就是人多开不快,可能是全嘉兴的人都想办法跑出来了,想看看这难得一见的美妙烟花。好不容易,在交警叔叔的指挥下,我们停了车,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天上的圆月跟随着我,今晚是团圆的日子,月色是多么迷人。突然,天上“啪”地一声,礼花像流星一样出现了。红的,蓝的,紫的……五彩缤纷,万紫千红。“哇!”真好看啊!人山人海中叫好声一片连一片,使人忘记了白天的疲劳和夜晚的寒冷。今晚烟花连续绽放了近30分钟,一会儿如天女散花,一会儿又有繁花似锦的“菊花”布满夜空,一会儿晶莹透亮的“星星”向你扑来,一会儿又见“五彩蘑菇云”向上升腾……
烟花晚会结束了,人们陆续回家,我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身子,迎着中秋的凉风,回家了。天上的明月还是那么圆,那么亮……
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那五彩缤纷的烟火,在我的脑海中怎么也挥之不去。

长期以来一直不喜欢看晚会类的节目,主要是因为春节晚会年年都在挑战我忍耐的极限。昨天是中秋佳节,和同事一起欣赏了中央台的中秋晚会,意外的觉得很不错。晚会是将承德作为主会场,西安作为分会场(西安分会场的出场非常短暂,基本可以忽视)。会场的选择我觉得两地都不错,都是古城,都很衬天涯明月的情怀。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两个都难于取舍,所以导演就都选用了。还是仅仅为了体现中国电信网络传输的通畅(与分会场连线时,专门打出了赞助商的名字)?我是觉得类似的一个就够了。遥想天涯共此时的话香港、台湾、澳门是不是更合适呢?但是承德会场的会场的布景我觉得可以打满分。烟雨楼、湖水、灯光的荷花、荷叶还有乌篷船,当然还有当头的明月满足了传统中秋的全部印象符号。晚会的节目全部是歌舞,客观地说更像是演唱会,类似中国行之类的。但是不管是时下的流行曲,还是民族风、还怀旧的小曲全部都很动听,搞得我很想每一首都学会,在卡拉ok里唱中秋专场(小女子也号称是个麦霸)。印象最深的是感怀亲恩的《父亲》,还有励志类的《怒放的生命》。老歌手像小哥的表现固然完美,众多的年轻歌手,包括好男儿蒲巴甲的表现也很出彩,凭心而论范冰冰唱得也不错。不过众口难调,我爸爸就不喜欢看,转台去看了大猩猩。听同事说韩国的春节晚会有针对不同年龄层的两台,我想今后春晚是不是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呢?

人们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过节常常使在外的人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和家乡。也许一个关怀、一声问候就能使思乡的人体会到亲人的温暖和家的温馨。
在富有中华传统文化韵味的背景烘托下,月光的清辉变得圆融起来,整个晚会洋溢着一种祥和圆满的和谐之韵。五十六个民族的服装,不时出现在各个节目中,海内外同胞的祝福,不时在晚会中响起,首次直航的机组人员,盼望着下一次完全彻底的直航,憨态可掬的熊猫宝宝,牵动着海峡两岸和全球华人的心。胡主席在联合国大会号召建设和谐世界的讲话掷地有声,这台晚会的行动,让人感受到主办者从我做起,从晚会做起,建设一个和谐的中国,和谐的世界的决心。
如果说中秋圆月是一首诗,那么,这台晚会就是一部让人回味无穷的诗集。无论是气韵,无论是情趣,无论是内容,无论是形式

2. 雀之灵观后感

从动作神态舞姿写
粗粗看去,《雀之灵》也不过是拟人化的孔雀,但是,它同人们看惯了的傣族孔雀舞有着明显的不同。
《雀之灵》这个题目体现了创作者对作品内涵的高度要求。举手投足之间,看似孔雀“迎风挺立”、“跳跃旋转”、“展翅飞翔”,但它远远超过了形态模拟,而是舞者――“孔雀”的灵与肉的交融、呈现。
杨丽萍所独创的手臂酥软无骨般的颤动,在纤细、柔美中迸发出生命的激情。
惊艳,这就是我观看《雀之灵》之后的感受。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人可以把舞蹈跳到这种境界。
在温婉的音乐当中,杨丽萍渐渐出现。她的长裙洁白胜雪,服顺地贴着。远远地,仿佛就是一只不食人间烟火的孔雀,高贵优雅的孔雀!
看,她动起来了,她舞起来了!她用柔嫩的腰肢,灵活的手指,轻盈的双脚,舞出神秘的境界。她的大眼,在向我们传递怎样的情感;她的嘴,一张一合,时而上扬时而下垂;她的发髻上的装饰,孤傲地站立着……炯炯有神的妙眼在眉目传情哪!红润小巧的嘴在讲述悠
远的故事哪!华丽高贵的发髻,在宣布美的神气哪!
我不得不说自己文笔粗糙,无法细致描绘出我所见到的高贵的美。
一只孔雀,在高视阔步。她时而侧身微颤,时而急速旋转,时而慢移轻挪,时而跳跃飞奔……
像一潭水,被石子一击,起了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开来。左手指尖柔韧的蠕动,一阵一阵传递给右手指尖。长指甲晶莹闪耀,美妙地悸动着。起先是轻微的小浪,然后加强,最后在那刻释放了。波动在柔美的动作中。她细碎的舞步,忽而如流水般疾速,忽而如流云般慢挪,忽而如雨点般轻快,忽而如击石般坚健。不管怎样的舞步,都给人以柔中带刚,刚中带柔的感觉。不禁点头示意。
瞧哪,长裙飞起来了!瑰丽的美呀!一只真正的孔雀!一幅画,忽然间描上了色,会觉得惊讶么?旋转,踩点,仰视,升华!所有的情感在交织中凝聚,在凝聚中膨胀,在膨胀中爆发!舞蹈的光芒笼罩了整个舞台。她似乎舞得更投入了。在翻飞中她选择了飞腾!
募地,音乐缓下来了,她的动作缓下来了。我们着急地注视着,她开屏阔步着。那份自信,出于对己的信任。她在踏步,她又加快了!她又再次把我们带进了幻虚幻实的境界。这里只有一只孔雀,却有无数个想成为孔雀的人!
亦真亦假,似实似虚。飞扬的活力在释放高傲的能量。忘怀的舞者在尽情欢跃!
渐渐地,慢了,缓了,顿了,停了。浓缩在光圈中,孔雀停止了华丽的舞蹈,静下来,立成了一尊高贵的雕像,却又真实地轻颤着……

镜头拉近了、、舞台的灯光亮了,投影于娇美的身姿,成为焦点——惊?妙?或许都有吧,像是在梦幻中,不,这白色唯美的“剪影”动了;她,白色衣裙在灯光的衬托下,纯洁以跃然纸上,暗黑的背影笼罩着她,模糊的脸庞给人以无限遐想……缓缓地,她以不局限于紧贴“自然”的静态美,伴随着耳畔舒缓悠扬的音乐,舞台上的身影也随之起舞;看清了,明了,裙子紧束着腰身,裙摆自然垂下,双手挽成孔雀状,停悬在头上方,似白莲,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如银蝶,翩翩起舞,尽享自然之谐……都不是,是孔雀,拥有高贵心灵的孔雀、、看,这,灵雀活了:她忽而侧头抚身,是灵雀梳理羽毛之细;忽而转身带动裙摆,是灵雀开屏耀眼之美;忽而跪地俯首,是灵雀闭目养神之静,忽而展开双臂,是灵雀展翅高飞之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知觉中接近尾声,音乐开始激荡,她忘我的转身,亦陶醉了,变幻的灯光不断闪烁,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不正是开屏的光彩!……镜头远了,她提起裙摆,伫立于舞台间……或许安塞腰鼓是刚的象征,那么这便是柔的永恒,或许舞者在音乐中早以忘怀了观众,忘怀了自我,但观众却无法释怀、、她,就是一只高贵的孔雀,她就是一位无双的“舞神”
结束了,不,她的剪影依再,夹杂于音乐中……在音乐中永恒,在舞姿中升华……

优美的音乐和舞着生动的表演融为一体,使人身临其境,忽而昂头,似乎在张望;忽而低头徘徊,似乎在寻找;忽而转头啄啄身子,似乎在梳理……她在灯光下,显得独一无二。这美丽的舞姿,把孔雀昂首引颈的姿势表现得淋漓尽致。招来了蝴蝶,招来了鱼儿,更招来了一些羡慕它的孔雀。
每位观众都凝视着,不希望遗漏了这曼妙的舞姿中的任何一个细节
她的胳膊,头,脖颈,不住地抖动着,有节奏的抖动着,从左手指尖,一直到右手指尖,一拨又一波,如湖水,如波澜。
这舞姿,有着一种特别的气质,有着一种格外的美丽,有着一种无言的欢快.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杨丽萍所独创的手臂酥软无骨般的颤动,在纤细、柔美中迸发出生命的激情
她微笑着,有着一份镇定自若而又气质典雅。 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展现了女性的温柔、美丽,更使孔雀舞增加了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音乐停了,在耳边的就只有掌声了。

一直深深的喜欢杨丽萍,这个白族女子,
她生就为舞蹈而生,活就为舞蹈而活。
她——是我生平最羡慕的人。

《雀之灵》让我认识了她——也深深的爱上了她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她,是天地间所有生命的舞者,
她的舞,会让我感到丝丝生命的律动,
她的舞,会让我回归自然,回归大地,感受爱情,领略民族风韵

她的舞,很纯,有着非常纯净的心灵之美
因为她的纯,可以轻易的就把你带到她舞出的梦境里
那时你是一只孔雀,是一把火,是柔柔的雨丝,是那圣洁的月光
那时你也是两棵树中的一棵,成为连理枝,享有灵欲交溶的爱情。。。。。。
那时你不再是你,随着她成为舞中的生命悸动

她的舞蹈诠释着天地间所有的自然的一切
她的舞释放着她对天地、对自然、对家园、对民族、对人们的所有热爱

杨丽萍《雀之灵》的观后感:
《雀之灵》是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自编自演的女子独舞。首演于1986年。
粗粗看去,《雀之灵》也不过是拟人化的孔雀,但是,它同人们看惯了的傣族孔雀舞有着明显的不同。
《雀之灵》这个题目体现了创作者对作品内涵的高度要求。举手投足之间,看似孔雀“迎风挺立”、“跳跃旋转”、“展翅飞翔”,但它远远超过了形态模拟,而是舞者――“孔雀”的灵与肉的交融、呈现。
杨丽萍所独创的手臂酥软无骨般的颤动,在纤细、柔美中迸发出生命的激情。
惊艳,这就是我观看《雀之灵》之后的感受。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人可以把舞蹈跳到这种境界。
在温婉的音乐当中,杨丽萍渐渐出现。她的长裙洁白胜雪,服顺地贴着。远远地,仿佛就是一只不食人间烟火的孔雀,高贵优雅的孔雀!
看,她动起来了,她舞起来了!她用柔嫩的腰肢,灵活的手指,轻盈的双脚,舞出神秘的境界。她的大眼,在向我们传递怎样的情感;她的嘴,一张一合,时而上扬时而下垂;她的发髻上的装饰,孤傲地站立着……炯炯有神的妙眼在眉目传情哪!红润小巧的嘴在讲述悠远的故事哪!华丽高贵的发髻,在宣布美的神气哪!
我不得不说自己文笔粗糙,无法细致描绘出我所见到的高贵的美。
一只孔雀,在高视阔步。她时而侧身微颤,时而急速旋转,时而慢移轻挪,时而跳跃飞奔……
像一潭水,被石子一击,起了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开来。左手指尖柔韧地蠕动,一阵一阵传递给右手指尖。长指甲晶莹闪耀,美妙地悸动着。起先是轻微的小浪,然后加强,最后在那刻释放了。波动在柔美的动作中。她细碎的舞步,忽而如流水般疾速,忽而如流云般慢挪,忽而如雨点般轻快,忽而如击石般坚健。不管怎样的舞步,都给人以柔中带刚,刚中带柔的感觉。不禁点头示意。
瞧哪,长裙飞起来了!瑰丽的美呀!一只真正的孔雀!一幅画,忽然间描上了色,会觉得惊讶吗?旋转,踩点,仰视,升华!所有的情感在交织中凝聚,又在凝聚中膨胀,最后在膨胀中爆发!舞蹈的光芒笼罩了整个舞台。她似乎舞得更投入了。在翻飞中她选择了飞腾!
蓦地,音乐缓下来了,她的动作缓下来了。我们着急地注视着,她开屏阔步着。那份自信,出于对己的信任。她在踏步,她又加快了!她又再次把我们带进了幻虚幻实的境界。这里只有一只孔雀,却有无数个想成为孔雀的人!
亦真亦假,似实似虚。飞扬的活力在释放高傲的能量。忘怀的舞者在尽情欢跃!
渐渐地,慢了,缓了,顿了,停了。浓缩在光圈中,孔雀停止了华丽的舞蹈,静下来,立成了一尊高贵的雕像,却又真实地轻颤着……

3. 2010中秋晚会观后感不少于800字写出文章的主题。重点。感受最深的。勾起了什么回忆,急!!!

长期以来一直不喜欢看晚会类的节目,主要是因为春节晚会年年都在挑战我忍耐的极限。昨天是中秋佳节,和同事一起欣赏了中央台的中秋晚会,意外的觉得很不错。晚会是将承德作为主会场,西安作为分会场(西安分会场的出场非常短暂,基本可以忽视)。会场的选择我觉得两地都不错,都是古城,都很衬天涯明月的情怀。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两个都难于取舍,所以导演就都选用了。还是仅仅为了体现中国电信网络传输的通畅(与分会场连线时,专门打出了赞助商的名字)?我是觉得类似的一个就够了。遥想天涯共此时的话香港、台湾、澳门是不是更合适呢?但是承德会场的会场的布景我觉得可以打满分。烟雨楼、湖水、灯光的荷花、荷叶还有乌篷船,当然还有当头的明月满足了传统中秋的全部印象符号。晚会的节目全部是歌舞,客观地说更像是演唱会,类似中国行之类的。但是不管是时下的流行曲,还是民族风、还怀旧的小曲全部都很动听,搞得我很想每一首都学会,在卡拉ok里唱中秋专场(小女子也号称是个麦霸)。印象最深的是感怀亲恩的《父亲》,还有励志类的《怒放的生命》。老歌手像小哥的表现固然完美,众多的年轻歌手,包括好男儿蒲巴甲的表现也很出彩,凭心而论范冰冰唱得也不错。不过众口难调,我爸爸就不喜欢看,转台去看了大猩猩。听同事说韩国的春节晚会有针对不同年龄层的两台,我想今后春晚是不是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呢?

4. 雀之灵 观后感

惊艳,这就是我观看《雀之灵》之后的感受。我从来没有想过,竟然有人可以把舞蹈跳到这种境界。在温婉的音乐当中,杨丽萍渐渐出现。她的长裙洁白胜雪,服顺地贴着。远远地,仿佛就是一只只在仙境中出现的孔雀,高贵优雅的孔雀!看,这只高贵的孔雀,在高视阔步。她时而侧身微颤,时而急速旋转,时而慢移轻挪,时而跳跃飞奔……她用柔嫩的腰肢,灵活的手指,轻盈的双脚,舞出神秘的境界。我不得不说自己文笔粗糙,无法细致描绘出我所见到的高贵的美。这里有一只孔雀, 把所有的情感在交织中凝聚,在凝聚中膨胀,在膨胀中爆发!旋转!翻飞!升华!舞蹈的光芒笼罩了整个舞台。她似乎舞得更投入了,是那么的忘我,沉醉在舞蹈之中。渐渐地,慢了,缓了,顿了,停了。浓缩在光圈中,孔雀停止了华丽的舞蹈,静下来,立成了一尊高贵的孔雀雕像,却又真实地在我们眼前
在温婉的音乐当中,杨丽萍渐渐出现。她的长裙洁白胜雪,服顺地贴着。远远地,仿佛就是一只不食人间烟火的孔雀,高贵优雅的孔雀!
看,她动起来了,她舞起来了!她用柔嫩的腰肢,灵活的手指,轻盈的双脚,舞出神秘的境界。她的大眼,在向我们传递怎样的情感;她的嘴,一张一合,时而上扬时而下垂;她的发髻上的装饰,孤傲地站立着……炯炯有神的妙眼在眉目传情哪!红润小巧的嘴在讲述悠远的故事哪!华丽高贵的发髻,在宣布美的神气哪!
我不得不说自己文笔粗糙,无法细致描绘出我所见到的高贵的美。
一只孔雀,在高视阔步。她时而侧身微颤,时而急速旋转,时而慢移轻挪,时而跳跃飞奔……
像一潭水,被石子一击,起了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开来。左手指尖柔韧地蠕动,一阵一阵传递给右手指尖。长指甲晶莹闪耀,美妙地悸动着。起先是轻微的小浪,然后加强,最后在那刻释放了。波动在柔美的动作中。她细碎的舞步,忽而如流水般疾速,忽而如流云般慢挪,忽而如雨点般轻快,忽而如击石般坚健。不管怎样的舞步,都给人以柔中带刚,刚中带柔的感觉。不禁点头示意。
瞧哪,长裙飞起来了!瑰丽的美呀!一只真正的孔雀!一幅画,忽然间描上了色,会觉得惊讶吗?旋转,踩点,仰视,升华!所有的情感在交织中凝聚,又在凝聚中膨胀,最后在膨胀中爆发!舞蹈的光芒笼罩了整个舞台。她似乎舞得更投入了。在翻飞中她选择了飞腾!
蓦地,音乐缓下来了,她的动作缓下来了。我们着急地注视着,她开屏阔步着。那份自信,出于对己的信任。她在踏步,她又加快了!她又再次把我们带进了幻虚幻实的境界。这里只有一只孔雀,却有无数个想成为孔雀的人!
亦真亦假,似实似虚。飞扬的活力在释放高傲的能量。忘怀的舞者在尽情欢跃!
渐渐地,慢了,缓了,顿了,停了。浓缩在光圈中,孔雀停止了华丽的舞蹈,静下来,立成了一尊高贵的雕像,却又真实地轻颤着……

5.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以上

感悟平凡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这一部伟大的巨著,为我们解说了平凡和苦难,阐释了生活的意义。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是喜剧?悲剧?正剧?也许都有一点。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老师推荐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以为她是在搪塞我,因为我读完第一遍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感觉,这里面的事情太平凡了,平凡得让我感觉到他们都好像是发生在我的身边。然而,当我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了我的血液慢慢地开始沸腾了。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

关于苦难的哲学,书中这样表达"……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认识啊?每到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也许这种困难与挫折只有孙少平所遭受的苦难的百万分之一——我们可曾有过这样的认识?就算是哪天放学是下了场雨,亦或是天气有些闷热而又停了电,我们往往会听到许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读了《平凡的世界》以后,读懂了“苦难的哲学”,那么就算是你今后遭受再多的苦难,你也不会怨天尤人。

对于劳动的认识,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理论。“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这里体现出的是两种人,勤劳的和懒散的。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而在这期间,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同,对产生这样的差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正如我们考到大学的时候,在学习方面,我们没有太多的差别。然而,经历了三年的大学生活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又是何其巨大。宰相刘罗锅在和绅临终前对他说:“其实,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设计的。”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都应当好好想想,我们是怎样对待劳动的。
孙少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其实,他也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比普通农民多读了几本书,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层次追求的人。在写给妹妹孙兰香的信中充分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认识:

“……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孙少平这样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称之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个更高层次的伟大的平凡。

6. 送你一轮明月读后感

今天下午,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故事的题目是《送一轮明月》。这是台湾的一位作家林清玄写的。
故事主要讲有一位住在山里的老禅师一天晚上从外面散步回家,突然发现自已的屋子里有一个小偷正在光顾,他为了不惊动屋内的小偷,就一直站在门外等候小偷。找不到任何值钱东西的小偷正准备离开时,正好碰到了屋外等候的老禅师,小偷不知所措地看着老禅师。老禅师既没有骂他也没有打他,而是对他说:“你大老远地跑来探望我,我怎么能让你空手而归呢?夜凉了,你披着我的衣服走吧!”说完,老禅师脱下了自已的衣服,把它披在小偷身上。小偷红着脸溜走了,望着小偷远去的背影,他自言自语地说:“希望我能送他一轮明月!”第二天,老禅师看到门外有一件衣服被整齐地叠放着,他细一看,正是他昨天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衣服!老禅师兴奋地说:“我终于送他了一轮明月!”
故事讲完了,老师问我们这个故事写得好不好?我们都说好。老师又问:“好在哪能里呢?”我说:“这遍文章写的很生动。”另一个同学说:“好在那位老禅师用明月感悟了那个小偷!”周老师说:“你们说的都对,再想想还好在那里呢?我非常敬佩那位老禅师,他看到有小偷在偷自已的东西,并没有骂他打他,而是给小偷披上一件衣服,让他快点回家。要是我们现在碰到一个小偷,肯定不是骂就是打,还要叫警察,这只会让小偷起报复心理,根本不会让小偷改过自新。要是我们现在的人也像老禅师一样,学会感悟别人,那该有多好啊!”
这遍文章篇幅短小,但是文字优美,情节起伏。老禅师用他的善良、宽容、爱心给小偷送去了一轮“明月”,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份美好。小小文章能写出这样深刻的含义,真让人不胜敬佩!

7. 《送给小偷一轮明月》读后感怎么写

因为祥师打开了他自性的般若
看到自己与小偷原本是一体的
从而生起同体大悲之心
看自己舍内无一物可拿
这是禅宗的奥妙,“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也就是一下子打开了小偷的心门,让小偷豁然开朗

8. 观月亮有感作文四百字

中秋节的感悟
皓洁的明月高悬当头,徐徐的秋风吹拂湖面,不像龙挂那疯狂的怒吼,不像微风那轻轻地抚揉,也不像那冬风般的刺骨,而是那中风飘渺般的凉风,让你仿佛身临其境那清凉的月宫!这正所谓是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当你来到湖边,抬头遥望那挂在蔚蓝色高空的园月时,你会想起那月亮上的什么呢?是神话中的嫦娥和玉兔,是神话中月宫里那孤独的桂树,还是现实中那月球上的旗帜?
“又是一年中秋夜,又是一轮月满时.”中秋的相思是寒冷的!家人之间不能团聚是痛苦的.家人和朋友之间只能互寄思念,这也正所谓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亮的寒冷,寄托着人们对自己朋友之间的思念和对家庭团圆的渴望,古人就是用月亮来寄托相思之情和团圆之苦,也可以说是“明月千里寄相思”!
当你离开了故乡后,现在,你闭着眼睛面对湖面,用心面对月亮,也用心去体会的时候,你会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当你的一位好朋友在远方的时候,你与月亮对视,脑海里浮现出你朋友那纯真的笑时,你便会想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嫦娥奔月、白兔捣药、吴刚砍桂的美好传说是炎黄子孙创造性想象的结果,唤起人们对月亮的无限遐想,至今还令人痴迷.每逢中秋来临,赏月谈心是华夏子孙经久不衰的话题.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它源于远古人们对自然的崇拜,饮水思源,这同样也反映了先人对自然的感恩.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一轮明月高挂在天幕上,晚风送来一阵阵醉人的花香.当人们踏着银色的月光,尝着美味的月饼,抬着仰望着如洗的碧空,如盘的圆月,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文人雅士常常借助于月亮表达此时的思念和乡愁,以及对美好团圆的企盼与祝愿,表达羁旅飘泊颠沛流离之苦,抒发人生际遇沉浮荣辱之感,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对家乡的一往情深;“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描绘了一种壮阔博大的意境;“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抒发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抒发一种良好的虔诚祝愿……月亮,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使用最多的意象之一,有人统计,李白留传下来的一千多首诗歌中,竟有三分之一写到了月亮.由此可见,月亮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独特的感情寄托物,有着独特的情感纠葛文化情结,有着太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内涵.
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一轮明月,总会引起无穷的想象,幻想有朝一日飞上月宫.嫦娥奔月是一个美好的神话.如今,幻想已经变为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惊心动魄的一刹那时,他感触极深地说:“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这一句至理名言深刻地诠释了人类登月的巨大意义.这是全人类探索宇宙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开发月球,探索宇宙奥秘,从而造福人类,让神奇美好的月亮在人类的勤劳智慧下,再创新的神话,这是人类的伟大梦想,这一天已不再遥不可及!
简评: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文采斐然的咏月佳作.习作中,小作者用诗一般的优美流畅的情感充沛的生动语言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赞美了月亮的丰富内涵与文化底蕴,古今中外,诗词音乐,神话故事,信手拈来,体现了较深厚的知识积累,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厚积才能薄发,这是本篇习作在写作上所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9. 求《一轮明月》观后感

其一:直示“轮回”深义

影片强烈暗示生命是一个轮回的过程,进而深入追问生命的真谛。片头,是一只旋转的陀螺、一个小孩子(少儿时期的李叔同)在玩耍这只旋转的陀螺。片中,具体讲述了弘一大师六十余年极其丰富僧俗生涯。而在片尾,全部影片结束时,弘一大师又看到一个玩陀螺的小孩子,正在重复着他童年的故事。这些情节,正是在诉说生命的轮回。

在我们的生命中,与我们相关的一切……季节的春花秋月,时空的日夜交替,事件的过去现在未来、生命的生老病死,等等等等,我们生命所感受到的一切切,哪一样不正是如此昭示着轮回呢?而这个轮回过程的解脱之路又何在呢?

其二:揭示“无常”深义

片头话外音——“岁月荏苒,如梦似幻,人生一世,只在呼吸之间。”

李叔同先生在家庭出生优厚、留学海外归来(可算是20世纪最老资格的海归派)、事业圆满、妻子相爱的背景下,为何选择毅然决然抛家别妻,成为佛门最难修学的律宗中的一位苦行僧。这个戏剧性的转变,是否暗含对“生命无常”体悟这个原因?回答是肯定的。

而在现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普通人往往误解出家,以为出家是很丢脸的事情,误认为出家,都是在社会上或感情或事业失败之后的不得已选择。殊不知,真正意义的出家,正是一个全新的超越虚幻轮回、开拓生命真实价值的过程。而这个凡夫与出家的关键转戾点,正是对“无常”真相的认识!而且,对“无常”体悟越深,才能越深刻的感恩佛法、契入修行、解脱轮回。而漠视最可怕的生命无常,于石火电光中追逐虚幻名利情爱,而终归懵懂一生,这正是一切凡夫及其事业的心理基础。

其三:探讨“爱”的真谛

片中,李叔同先生出家后,深爱他的日本妻子无限悲伤。在其与弘一大师最后一次见面时,她问道:“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叫爱?” 弘一大师答:“爱,就是慈悲。”此答,深义无穷!

我觉得,修行人诚然不是无情人。但,凡夫“情”怀与圣人大“爱”,二者的关系到底如何?圣人之大爱,具有无私(平等故)、无欲(清净故)、更无畏(无我故),堪称真正意义的慈悲。而凡夫之儿女私情,有私、有欲、所以终归有畏。慈悲意味着解脱,而凡情绝不意味着解脱。那么,慈悲大爱与男女私情,二者的关系到底如何?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而且,片中这段情节的画面也非常精美,弘一大师选择在两只相反方向的小船中与深深爱他的俗家妻子见最后一面。河流、小船、两人,都各有深刻寓意。这个情节大有文章:生死,本来就是一条深不可测之无尽长河;小船,就是我们这飘摇于这生死河流中危脆幻躯;而船中之人,正是轮回中永无归宿之期的一个个生命。轮回爱河中,我们到底何去何从?

其四:表现戒律在现代佛法弘扬中的重要性

这表现在弘一大师与太虚大师的对话中。太虚大师乃20世纪伟大的高僧,佛教界革新派、人生佛教思想倡导者。其思想对现代佛教的发展方向影响极其深远。而弘一大师却是一位继承南山律,强调修行人严格回归传统戒律的律宗行者。这实质就是一个修行人在持戒与度众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性问题。

具体说来,其一,佛教应该广度众生、适应时代。其二,如何保证修行人自己不变质、且切实提升自己作为佛弟子之个人戒德、实修。这二者矛盾吗?片中弘一大师的台词,给了我们答案:这是两条有着同一终点的道路。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正是现代社会每个修行人,在任何一个时刻,都必须认真面对的的问题——如何做到以戒律为立身之根本基础,进而展开一切修行度众、弘法利生的事业。

其五:探索戒定慧实修与广度众生的关系

这个问题,紧接着这上面这个话题而来。现代社会纷纭复杂,这个时代的人们,面对着更多的选择、诱惑,也同时充满着更深刻的迷茫与徘徊。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一个佛弟子要想度众生,我觉得首先必须高度的充实与提升自己。无论是佛法戒定慧的实修上,还是对社会动态与众生生存状态的关注上,都要求有相当的深入与通透。否则,在现代社会下,自利与利人,往往都可能只是一句空话。

片中弘一大师出家后不久,就闭关四年一心研学戒律,且出家后终身苦行、过午不食,乃至于学习印光大师喝饭后涮碗水的情节、严格拒绝倓虚法师为其换被褥的情节,这些都具深刻启发!

其六:片题“一轮明月”的象征意义

近代著名画家、李叔同先生的学生丰子剀先生,曾经有段文字讲述弘一大师之出家,摘录如下: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

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

还有一种人,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关于人生意义三种层次的上述分析,恰如其分。而《一轮明月》这部影片,也正是按照上述三层楼的线索,叙述弘一大师丰富精彩的一生。他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子尽爱,安住在第一层楼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便是迁居在二层楼了。中年之后,不再满足于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做和尚,修净土,研戒律,这是当然的事。

如此看来,这部影片不仅像一般电影一样,展现了多数人一生中追求的爱情、家庭、事业,乃至艺术生涯,更对于一切众生其生命之深层次价值与意义,对于人生的究竟归宿,作了全面探讨。这便是片题“一轮明月”的命名基础。“一轮明月”正象征着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求。

其七: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融合

由社会普通人士拍摄的佛门人物题材影片,能够拍摄制作到如此精良的程度,基本达到了对一代高僧弘一大师伟大人生原貌的如实再现。片中句句台词都可谓非常精到,艺术性俱足。音乐方面,也充分配合展现出了弘一大师高深难言的人生意境,片中弘一大师歌曲的吟唱,乃至部分背景音乐之吟唱,都非常感人动听。

而且更难得的,其思想性相当深邃。这部影片,无论是对于启发普通人深入思考事业与爱情、人生与生命的真谛,还是对于佛门修行人高度认识戒律价值、正确认识自度度人的关系等方面,都有很大意义。

10. 很急啊!!! 求电影<风声>的影评 1000字左右

《风声》,一部听起来很浪漫但宣传的很血腥的电影,但当你看过之后,当你感受过在剧场里那种沉默的气氛,就知道这部电影是要在告诉我们什么?不是且听风吟,而是感受一种战争年代人们对于信仰那种追求和坚持,信仰的力量,又岂是现在在和平年代里缺乏思考的当代人可以理解的?
它带给我的震撼和感叹实在太多,除了极度血腥残忍的“刑戏”和所有人都关注的“老鬼之谜”,其中对于感情的刻画也是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民族、信仰、暧昧、仇恨交织纠结的细腻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它似乎更多地强调人性,人性的光辉被无极限地放大,最终穿针引线,走进李宁玉那件素色的旗袍里。
“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抗日战争中间,我们的民族贡献出了民族中最为出色的头脑和灵魂,他们的殉难是主动的献祭,最终保全了我们的血脉。无论原作中的“老鬼”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高材生李玉宁,还是电影里三代英杰的豪门之女顾晓梦,都是那么突出和优秀。
《风声》还原了那个动荡的年代中的一角,那些充满暗流的角斗,一句话里似乎都隐藏着可怕的陷阱和阴谋;胜利者未必能活下来,失败者却必死无疑,人人就在那样一条癫狂的险途中努力平衡着自己的小舟,为了信仰,为了生存,不计代价。
一段沉痛的往事,诉说着无畏的革命精神,生与死似乎只是身边无所谓的小玩意,爱与恨也只能说明情感的存在,为了精神的信仰,牺牲又有何恐惧,为了革命的胜利,死又何妨!像狂风一样肆虐,似轻声一般渺小!
影片中最让人敬佩的是吴志国和顾晓梦两个人争着希望牺牲自己去救赎组织的愿望。一个人一生只有一条命,就如李宁玉对顾晓梦说的一样:难道情报比命更重要吗?但是在那个战争的年代里,热血青年对于抗日救国的信仰,是选择苟且偷生和宁做亡国奴的人无法理解的。
所以吴志国宁愿选择承受六爷那痛入神经骨髓的致命三针,所以顾晓梦宁愿抛弃女性的尊严,最终勇于就死。是什么让他们无所畏惧死亡,那就是信仰的力量,当顾晓梦被抓进城堡的时候,她已经知道自己不可能再活着走出城堡,当李宁玉携着一轮明月回望她的时候,她在缝补着李宁玉旗袍的摩斯密码,也在缝着自己的遗言,但选择死亡,她是开心的。那种流淌在顾晓梦嘴角的微笑,发自她内心。死亡,对她来说,是无所谓的,不能潜伏不能继续送情报,才是顾晓梦有所谓的。
对吴志国也一样,他跟随的汪精卫主席早年间也是热血青年一个,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汪精卫走向了一条和全国人民对立的道路。对于吴志国这样一个铁血救国的青年来说,只好另择信仰,选择为中华民族的存亡而奋斗、牺牲。于是,他凭着钢铁一样的神经抗住了大刑,在奄奄一息的时候还送出去了情报。很多人质疑导演这一个安排,但我觉得并不夸大,人有时候精神力量是强大到你无法想象的,尤其是战争时代里的热血青年,因为他们,有着常人一般没有的信仰,有着对信仰无限坚持的动力。
观《风声》,被晓梦最后的独白,所深深震撼,听她娓娓道来,一份从容,更有一份果敢与决绝。“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顾小梦的这句话,不仅让人感动,也引人深思。民族存亡之刻,多少年轻儿女,不负自己内心滚滚升腾的信念,与亲人诀别,踏上血色荆棘的不归路。它提升了影片的高度,是使影片成为经典的其中一个经典的元素,是影片的点睛之笔!“老鬼老枪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这正是影片所要向我们传达的主题思想。

阅读全文

与电影一轮明月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院出故障能退票吗 浏览:553
一个小孩跟着狼群长大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644
杀戮都市电影宣传图片 浏览:400
由你玩四年电影完整版 浏览:75
三级中文字电影 浏览:776
目中无人完整版电影 浏览:452
凶屋2电影完整版 浏览:385
平顶山从哪买便宜的电影票 浏览:294
电影入戏太深完整版 浏览:696
英文原版古装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335
台湾青春三部电影 浏览:443
chicago音乐电影 浏览:144
韩国电影女人的战争中文字神马电影 浏览:97
八下音乐书电影 浏览:231
中山市利和电影院 浏览:373
法国讲牛郎的电影 浏览:669
小飞侠大电影观后感英文 浏览:922
一个用生命搞笑的男人电影名叫什么 浏览:510
电影服饰图片大全图片欣赏 浏览:885
鬼片与爱情电影 浏览: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