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印度电影观后感

印度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7-02 06:48:07

1. 观印度歌舞电影有感作文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我是不经意中碰到,是中央电视8台的国际艺苑播放的。当时没有看到故事开始,但是因为从小就喜欢印度电影,所以马上就喜欢上了。而且当我发现我以前曾经在网上看到了这部电影开始的那一段舞蹈,也有印象,所以就更想看了。结果不出我所料,看到后面就更喜欢了。首先不谈这部电影的剧情,仅就电影的音乐和舞蹈来说,整体的流畅性和节奏感非常强,紧合故事的发展,主旋律和插曲密切配合,让人陶醉在印度那优美的歌舞中了。
但是当时时间比较晚,而且又是分两次看完,间隔了一个星期,虽然看完了结局,但是由于是电视播放,也不能完全体验到印度电影的精髓,只是对这部电影的歌舞极有印象,非常喜欢,但也说不出来是怎么样的喜欢。第二次看也是凑巧,但也没看到故事开始,而且这次又是隔开一星期才看完,大致上还是说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欢这部电影什么
后来中央电视台不再播放了,这使我很遗憾,以后在网上拼命的找,时隔一年才在网上找到,终于下载在电脑上。这使我一次看了三遍,实在喜欢啊。
这部电影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没有非常扣人心弦的感情高潮和惊险的动作场面,但是它把人间的爱情演绎到了极限,再次把“爱情、忠贞、完美”等定义了一遍,假如你不能达到这样的爱情,也许你就不是完美致极的爱情了。
电影讲述了一个在美国留学的印度年轻人因为表妹结婚而遭受表妹欺骗回到印度,并最终在印度找到自己完美的爱情故事。英俊潇洒的男主人公叫拉吉,他和做外科医生的母亲在美国生活,他的叔叔是印度有名的服装商人,为了说服从小没有父亲的拉吉回到印度结婚,叔叔没少费功夫。这次叔叔的大女儿妮琪要订婚了,叔叔很希望拉吉回到印度,并准备给他介绍大批的美女供他挑选,然而叔叔和妈妈说服不了拉吉,妮琪耍了个小聪明,马上就把拉吉骗上了飞机。拉吉在飞机场碰见了故事的女主人公:叔叔公司里年轻漂亮的服装设计师纳姆拉塔。拉吉用了小故事欺骗了纳姆拉塔,占有了她最后的飞机票。妮琪的订婚仪式上,纳姆拉塔迟到了,两位主人公也因此碰面了。为了争辩“男人是女人美丽的衬托”的问题,两位主人公用印度传统的对唱形式开始了斗嘴。
在叔叔的安排下,拉吉三次相亲,因为没有家人陪伴,叔叔命令纳姆拉塔全程陪衬并实施监督。第一次拉吉显示了美国式的幽默,把相亲的女人吓跑了。第二次更是离奇的结局,在迪吧里,相亲的女孩子因为看见初恋,竟然痛哭起来,为了安慰这个可怜的女孩子,也为了帮助这个女孩子,拉吉和纳姆拉塔再次演绎了对唱情歌的优势,歌舞和挑衅把女孩子送给了她的初恋,爱情的力量第一次在电影中显现。可是经过这次的相亲,拉吉发现自己爱上了天天和他在一起的纳姆拉塔,因为她漂亮,有活力,舞蹈歌唱都和自己非常默契,拉吉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她。

2. 天生一对印度版电影观后感

这次看的是美国的一部电影《天生一对》,,但是我已经深深被剧情吸引了。晚上,在优酷网上找到了这部电影,并且看完了。 喜欢浪漫的人,或许本身不够浪漫。喜欢那种戏剧性的电影,像《西雅图不眠》,故事情节曲折并不大,或许在故事没有结束前就已经知道结果了,但是故事的本身有种美吸引着我,这就是电影所展现出来的魅力所在。 《天生一对》主要讲了两个小女孩,她们在夏令营相识,似乎是天意,她们具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后来他们发现,她们俩个就是双胞胎。在此之前,他们的父母离异,其中一个跟着爸爸,另一个跟着她妈妈生活。她们在此之前从未见面,他们都好想看到自己妈妈和爸爸。她们俩做了个约定,各自回对方的家去找妈妈和爸爸,争取让她们的爸妈重逢相聚,......,最终如愿以偿,一个圆满的结局。 故事唯美,让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但是又让我想到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不同,她们生活的更加开放,更加无拘无束,流露出一种自然的真情美

3. 印度电影《三个傻瓜》观后感

[印度电影《三个傻瓜》观后感]时隔全球首映一年之后,印度电影《三个傻瓜》在中国校园悄然蹿红--完全依靠中国学生观众的口口相传,以及他们在微博、博客、BBS上的力荐:一部印度巨片引起中国人强烈共鸣--请您在欢笑、流泪中观看、思考、破除执着强力诘问\"压力教育、应试教育\",感人至深,印度电影《三个傻瓜》观后感。2011年03月28日中国教育新闻网《三个傻瓜》或曰《三傻大闹宝莱坞》,一部被极其拙劣、恶俗的片名翻译耽误的印度影片。它没有在中国大陆公映、宣传,却依然走红国内校园。中国学生观后感言:\"此片在印度之外,恐怕只有中国学生能看懂、共鸣最大!\"时隔全球首映一年之后,印度电影《三个傻瓜》在中国校园悄然蹿红--完全依靠中国学生观众的口口相传,以及他们在微博、博客、BBS上的力荐。看《三个傻瓜》震惊有二:其一,扮演20岁男大学生的,竟然是46岁的\"老男孩\"阿米尔汗--被无数中国学生观众誉为印度版吴彦祖、裘德洛、阿姆…我暗喜,好在这不是好莱坞拍的,难以想象布莱德·皮特扮演20岁的大学生。其二,此片在校园里引领的\"三傻热\",或曰\"阿米尔汗热\"--教师在课堂上播放、讨论它;学生在宿舍里集体观看;有大四的学生看完感叹:\"如果早点看到,人生道路或许会与现在不同\";还有人连看三遍,又哭又笑几近疯魔,而后又极力向外推荐、转发…中国、印度的教育缘何因为一部电影有了交集?国内校园对这一交集的注脚是:心有戚戚。\"三傻\"中的带头\"傻瓜\"兰乔同学,向\"死记硬背\"的印度教育发起的一场场\"游击战\",以极其精准、似曾相识的画面,触到了国内已经毕业、还没毕业的学子们的笑点、痛点和泪点。生产\"机器\"的学校在美国影评人看来,《三个傻瓜》是《死亡诗社》和《美国派》的合体,深刻又不乏幽默。这只说对了一半。主人公向教育发起一次次\"游击战\",瞄准了典型的亚洲学校教育的特点。《三个傻瓜》讲述的是印度顶级学府--皇家理工学院的3个\"叛逆学生\":兰乔和他的两个室友兼好友法汗、拉具的大学故事。他们称刻板的校长是\"病毒\",发誓有一天要\"删除病毒\";称同级的模范生是\"沉默者\",依靠那些提高记忆力的山寨药丸,不停地躲在宿舍里背诵\"工程定义\";他们顶撞教师、不把成绩当回事,人称:\"三个傻瓜\"。这是一部理工科气息浓郁的影片,不仅经典道具\"屁股凳子\"采用的是工程学子熟悉的三原色RGB(红、绿、蓝),连校园里的小狗都取名:\"千字节\"、\"兆字节\"。作为带头\"傻瓜\",男主角兰乔一出场就技惊四座。按照学校传统,新生入学第一晚必须只穿内裤,向高年级学生致敬。来晚的兰乔趁乱躲进宿舍,遭到高年级学长要挟:\"数到10,要是不出来,就整个学期对着你的门尿尿!\"慌忙中兰乔心生一计:卸下电灯的电线,绕在尺上,顶端绑个勺子,移到门下。当学长尿在勺子上,触电…\"盐水是电的良导体,八年级物理。\"别跟这画外音太较真,Discovery频道的\"流言终结者\"曾驳斥过这个导电实验的可能性。但兰乔一出场,就以对抗学长的方式,点醒了片中的理工男和荧幕外的观众:学知识,就得应用!兰乔是个叛逆者,他与教育体制的对抗,好像一场场游击战,看似稚拙,且工具有限,但火力集中,让人笑中带泪。\"什么是机器?\"当所有人被老师教导得活像一台机器时,兰乔不是。\"任何能简化劳动和节约时间的就是机器。天很热,开一下按钮,一阵凉风--风扇,是机器;和几英里远的朋友通话--电话,是机器;几秒钟内进行数百万次计算--计算机,是机器;我们被机器包围,从钢笔尖到裤子拉链。\"说话间,兰乔将裤子拉链拉上拉下,以作演示。如此这般,成何体统?白发教授气得直冒烟。此时,模范生起立。\"机器是由相对运动固定的由相互连接的零件组成的,意味着功和能量的相互转化…\"这是一个充满喜感的画面:一个\"死记硬背\"的典型,却让教授两眼放光,仿佛看到了印度明日的希望。兰乔的命运是:被教授大骂\"白痴\",逐出教室,观后感《印度电影《三个傻瓜》观后感》。但没走几步,兰乔愣愣地看着教授,\"我有东西没拿。\"\"一种记录、分析、总结、组织、讨论及解释信息的、有插图或无插图的、硬抄或平装的、加套或不加套的,包含有前言、介绍、目录表、索引的,用以增长知识、加深理解、提升并教育人类大脑的装置,该装置需要视觉、有触碰的感官形式使用…\"这段对\"书\"的定义,让国内学子叫绝,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说让人听不懂的话,才能考试得第一?但遗憾的是,这就是包括印度在内的亚洲学校教育的特点--以严苛的知识记忆为学习的基础。无处不在的\"争第一\"刻板教育下的扭曲追求:渴望\"第一\"、而不是渴望\"知识\"。印度人对于本国教育的自我解剖和反省,竟然一下子说到中国学生的心窝里。电影中,帝国理工学院的学生每学期有42门考试!为了考试不挂科,有人拜神,\"发誓如果物理过了,就献上一个椰子\";有的给奶牛喂草,求\"奶牛女神\"护佑;有的拜眼镜蛇,供上一品脱的牛奶;还有人索性给菩萨塞钱。\"100元连交通警-察都贿赂不了,何况是神!\"夸张的表演,让中国孩子觉得似曾相识。\"印度和我们太像了!\"中国学生称,\"从影片中能找到了我们,任何一个角色都有我的影子。\"电影高度提炼了学生对老师、学校曾有过的怨念。比如,多少老师曾因为所谓的\"成绩\",给家长打小报告,离间朋友间的感情;又比如,有多少老师一上课,就要求学生背绕口的定义,考试时必须只字不差,才能算通过?\"定义\"只是应试教育的象征,但足矣--电影中有个经典桥段:兰乔被气急败坏的\"病毒\"校长拖上讲台,要求其演示\"正确的上课方法\",他用好友的名字\"生造\"了两个单词,要在座同学\"下定义\",结果同学们疯狂翻书,以求成为\"第一个找到答案的人\"。时间一到,自然没人能找到答案。\"倒退一分钟,当我提问时,你们对这个新知识感兴趣么?你们不感兴趣!你们都陷入了可怕的比赛,就要争第一。就算你是第一,这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兰乔说: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可是,\"争第一\"的社幷会氛围,早已犹如病毒,入侵家庭、学校、企业等社幷会的各个角落。\"在中国的课本上也是如此,为什么我们从小只要求背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第一个发明灯泡的人、第一个环游世界的人,第二个、第三个是谁不作要求。这暗含着一个可怕的社幷会价值观:人们永远只关心第一名,没人会记住第二名。而第二名,往往意味着失败。\"\"三傻\"的异国共振是电影,也是现实。《三个傻瓜》因\"太接近现实\"在印度本土引起争议,但也是因为它的现实写照,让中国校园产生共振。《三个傻瓜》在欧美上映后,立刻横扫大银幕。这部长达3小时的影片,上映不到三周,就在全球囊括7500万美元的票房,而它的拍摄成本仅1000万美元。当好莱坞影评人将此誉为\"史上最卖座印度电影\",寄希望于\"下一个贫民窟\"的出现时,《三个傻瓜》在印度本土却引来争议,一切只因太接近现实!电影中,帝国理工学院的一个学生因承受不了学业压力而自杀;现实中,电影上映后,一所孟买高中在48小时内,3位学生自杀。印度媒体报道,来自教育的压力是自杀的主要原因。\"印度学生的自杀率高居世界首位。\"电影中,兰乔指责\"病毒\"所代表和拥护的教育会杀人,让国内学子印象深刻。\"大家都认为是乔伊脖子上的绳子杀人。但他过去四年受到的精神压力呢?工程师是一群聪明的人,但是他们还没造出测量精神压力的机器。如果他们可以,人们就会知道:这不是自杀,而是谋杀!\"《三个傻瓜》让人窥见了印度可怕的学业竞争。帝国理工学院的原型就是印度顶级学府:印度理工学院。关于这所学校,有个出名的段子:一位学生考取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问,\"你们国家的印度理工学院很不错,为什么还来这里读书呢?\"学生答:\"我就是考不上印度理工,才来这里的。\"某种意义上,美国成了印度学生的\"避难所\",当然也是\"梦想地\"。兰乔对帝国理工学院的学生有个简单总结:学校批量生产xx,这些xx先学工程、然后去读MBA、最后在美国当银行家。学生关心的就是\"考第一\"、\"工作\"、\"移民\",不谈科学、发明和创造。讽刺的是,电影的原著者、作家奇坦·巴哈特也曾有这样的经历:工程师、MBA、美国银行工作。\"在我出生后第二天,父母即宣布我要成为工程师,没人问过我到底想做什么。\"剧中台词,也是巴哈特们的内心独白。印度人看到了教育中的问题,中国校园产生共振。\"如果说这是一部被恶俗片名耽误的影片,人们很容易在网络排行榜上掠过它,以至于它在首映一年后,姗姗来迟才和我们见面,那么我希望,不要有更多的青春和理想被电影抨击的刻板教育耽误!\"一位中国学子写下对这部教育悲喜剧的观后感。〔印度电影《三个傻瓜》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4. 印度电影 含情脉脉的观后感 大约300~500字 急急急!!!!!

我是文广哥!还搜,搜毛!!能让你们搜到我就白混了!赶紧回去好好给我看!

5. 三个白痴 印度影片 观后感

一所印度有名的理工科高等学府里,三个好朋友兰乔(Rancho),法兰(Farhran)和拉杜(Raju)所经历的种种趣事。兰乔天资聪颖,却不喜欢循规蹈矩和照本宣科,他不满现有的教育体制,经常跟严厉而死板教导主任作对,是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拉杜家里贫困,全家都寄希望于他以后找个好工作飞黄腾达,以致他精神压力巨大不得不虔心于神明。法兰也是家里唯一的希望,他的父母和无数中国家长一样省吃俭用把最好的物质条件都让给了他,却不知道自己儿子对自己所学的东西丝毫没有热情和动力。

三位主角的性格反差形成了第一组对比。兰乔是一个光辉的存在。其他两位则不敢放下心中的包袱,心底还是希望能按世俗意义上的标准生活下去。拉杜一度甚至觉得兰乔是个不切实际满嘴跑火车的家伙而不愿与他来往。但最终,在兰乔的指引下,法兰和拉杜也渐渐走出最初的懦弱胆怯,开始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兰乔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自己朋友的弱点。法兰是没有热情,把生命消耗在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上。拉杜是对未来过于畏惧。“如此害怕明天,今天怎么生活?”

而第二组对比来自外号叫“病毒”的教导主任和三位主人公之间的冲突。“病毒”的理念很简单,人生就是一场战斗,每个人都必须全力以赴地随时干掉对手,只有第一才有意义,就像人们都知道第一个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却不知道第二个登上月球的是谁。他对学生冷酷无情,甚至对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在学校里,这种优胜劣汰的达尔文学说是靠成绩说话的。像中国孩子所经历的一样,分数是判别一切的标志,连照毕业照的位置也要根据排名来安排。特立独行的兰乔的出现,成了他眼中的尖刺。这小子大言不惭:“我要教你们如何去教。”“病毒”自然不容许别人这样蔑视他的权威。

除了“病毒”之外,还有一个不那么正面的角色“消音器”,他是一个所谓的好学生,玩命的念书,恨不能把所有的公式都记入脑海,甚至不惜买药来吃,不料此药的副作用是放闷屁,为此人送外号“消音器”。他秉承了“病毒”的处世哲学,以打倒一切对手为快事。为了考试第一,除了自己拼命之外,还要影响别人,在考试前夜把playboy塞到其他同学的寝室里。他和“病毒”是天然的同盟,自然也被兰乔等人所憎恶,从而组成了影片的第三组对比。

电影的一开始,是毕业多年之后,法兰,拉杜和“消音器”一起去找兰乔。毕业伊始,他们就断了联系。法兰和拉杜是急着和好友相聚,而“消音器”是为了炫耀自己美国的豪宅和跑车,以此来证明他的活法才是最正确最光明的。寻找的过程一波三折,再加上不断穿插他们校园里发生的往事,构成了影片的主体架构。

这部电影在商业上是极为成功的。人物鲜活,细节丰满,各种伏笔天衣无缝。尽管几个桥段有些似曾相识,但绝不突兀,和故事走向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很少有这样的一部片子能让人看得全情投入,完全进入了影片的情境中,跟着主角们一起经历喜怒哀乐,手舞足蹈而不自知。

在观影过程中,我经历了若干次的情感变化。先是欣赏兰乔的活泼机智,蔑视权威,接着又渐渐对他嚷嚷的“为自己活着”,“做你所喜欢的”之类口号不以为然。因为这种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很容易流于空洞的说教。每个人都会这么去说,但每个人都不会这么去做。那个叫“现实”的可怕怪物会轻易地把我们变成口是心非的家伙,靠着自我欺骗过活。但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我又慢慢修正了自己的想法,兰乔确实在践行自己的信念。他的道理不是苍白的,而是有很充实的行动作为根基,这也使得他周围的人能被深深地感召。到了影片最后,我甚至都忘了这是一部皆大欢喜为标准结局的印度电影,而为他暗暗捏了一把汗。理由很简单,理想主义者被现实击垮是一件非常杯具的事情。

理想主义的胜利总是因为稀有而令人激动。因为我们都知道,在现实中,理想最容易被拿来作点缀,而一旦遇上抉择,最容易牺牲的也是理想,与社会同化的过程往往也是理想破灭的过程。尽管我们不愿意承认,在现实中,还是“消音器”这样的人往往成为标准定义的成功者,他们的成功可以复制,也不断会有新的模仿者前赴后继。而一个人的理想太过纯粹,往往会遁入虚无。

6. 《印度英语》电影观后感用英文写80字

。dndndj

7. 印度电影《黑色的风采》观后感300字

还记得海伦·凯勒的故事吗?海伦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的困难读完大学。海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还记得我们在中学的英文课本这个的情节吗:海伦小时候玩水时,她的老师不断地在她手上写着“Water”,那一瞬间,世界在海伦面前打开了窗户。 

而《Black》则有“抄袭”嫌疑,因为它讲述了几乎相同的故事,甚至连“Water”的细节都相同。有所差异的是:背景换成了生活在印度的盎格鲁移民家庭,女孩换作了米歇尔(Rani Mukherjee扮演),老师换成了德布拉(Amitabh Bachchan,大B扮演)。此外,本片也增添了这样的感人情节,当成人的米歇尔得知德布拉因患有老年痴呆症而失去记忆后,毅然担负起教导德布拉重新认识这个世界的重任,就像德布拉在这几十年所的一样——

这样的文字,显然并不能说明影片的精髓!影片里的孤寂、窒息、坚强、爱,这些元素本身,更多地,需要我们的全心地投入才能深刻地感受到。

因为是表现残疾人的生活的,所以本片并没有采用传统的载歌载舞的鲜艳色调。整部电影的色调都显得昏暗,压抑感贯穿始终难以消除。

也正是这种色调,使得影片看起来是如此的动人心魄:无论是用来表现米歇尔的“黑暗”的世界;还是主角的种种努力,去体验在我们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将单词“水”和实物相连,理解“妈妈”、“光明”的含义,感受雪花的冷暖,认识到“Black”不仅仅是黑暗,更是成功者的战袍(指毕业装);或者是表达长大成人的米歇尔对爱情的向往:在妹妹成婚后,她穿起了鲜艳的红色衣服,(还记得《辛德勒名单》中的小女孩的一抹红色吗?)……

忍不住会多想些:为什么这部影片会让我们感动?毫无疑问,少不了主角的努力和坚强,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想想:是否也是因为这样的“成功”例子,在现实中太少了?!

现实生活中,肢体残缺的人,一旦做出一番事业,都会让我们深受鼓舞:残奥会、张海迪、千手观音、霍金,莫不如是;但在更深入想想:像本片这样失去了认知和表达能力的人,又能有几个我们所能耳熟能详的?——也许更多地等待他们的,并不是“看见”光明,更多地是走向沉沦。

从这个意义上讲,米歇尔真得是幸运的——富裕的家庭、伟大的母爱、(因自己的幼女死亡而将爱转移到米歇尔身上的)有能力的老师,这一切,使得她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为以后的“奇迹”创造了基础!

而,作为正常人,我们的这些爱,又会去到哪里,是否真得永无止境?

也许,尽可能地不违背良心,尽可能地关心家人和周边,能做到这个程度,足矣! 这也算是《黑色的风采》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吧!

8. 电影《印度超人》观后感2000字

延续了印度英雄罗希的故事:罗希得到外星人所赋予的超能力与智慧后,邂逅了一位美丽女子并生下儿子克里许那。然而因为一场交通意外,克里许那失去了双亲,和祖母相依为命。
当克里许那长大成人后,他发现自己除了从父亲身上遗传了俊俏脸庞外,竟同时拥有超能力,而这种力量将会改变他的一生。一次偶遇,克里许那爱上从新加坡来的少女琵莉亚,其后琵莉亚回国,克里许那伤心不已,祖母便建议他到新加坡去追寻自己的真爱。
一晚,克里许那与琵莉亚去欣赏一个马戏团表演,却发生了大火,堵住了所有的出口,把观众和马戏团团员都困在帐棚里。绝望的观众在火场中只能期待渺茫的奇迹。此时,克里许那马上化身为奇魔侠并发挥了他强大的力量,拯救了所有在场的人。
经此一役,克里许那领悟到他强大力量的背后,背负着保护大众的宿命,而这个宿命的最终任务,就是对抗邪恶博士,阻止他控制世界的骇人计划……

9. 幻影2015印度电影观后感英语

幻影2015印度电影观后感英文版,见附件。

如果看不到附件,请用电脑访问。


10. 印度电影《纽约》的观后感,500字,各位大神帮帮忙~

前半个小时,我以为是山寨版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警察还是那个警察,只是身份从孟买的警官变成了FBI,一开始还是莫名其妙的抓捕和审问,只是地点从孟买街头的警察局变成了联邦调查局。

一小时十五分,我以为是和《浪潮》一样,养成计划是无辜人向某份子的转变。

一小时十五分,终于看到了电影的高潮,意料之外的结果,烂俗一点说,只是一部关于和平主题的电影,尽管看的时候心里不断和其他电影做比较,我承认最后我还是热泪盈眶,最后的两个眼神,是望向哪里?

不得不提的是电影的原声,同样是印度风格的音乐,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样,不同在于,这部电影的音乐更占主角地位,就像大部分的宝莱坞电影,音乐传达了更多的思想和话语,而《贫》仅仅只是作为电影的一个点缀。但是从商业化的风格上来说,《贫》的音乐更本土化更原始,《纽约》的音乐则结合了大量的流行音乐因素,毕竟,一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印度本地,而另一个是在美国纽约,都一样很棒。

其他的,关于和平主题也好,关于演技也好,关于剧情也好,不需要多提,这样的东西,一向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最后一句,女主角很漂亮,哇咔咔···

阅读全文

与印度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疯狂的蚂蚁电影免费观看完整版 浏览:185
成龙电影改编的游戏 浏览:76
最适合电影视频的音乐 浏览:835
白岛寿美里爱情电影网 浏览:172
四川女人电影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503
有一个王的电影叫什么 浏览:6
中东三级爱情电影 浏览:403
长泽梓电影有什么 浏览:673
狂野大陆大电影在哪里看 浏览:966
51电影大全免费观看视频下载 浏览:805
法国宫庭电影 浏览:338
男主是歌手的爱情电影 浏览:876
偷袭电影国语完整版 浏览:217
宝贝老板电影完整版普通话中文版 浏览:710
中国的未来由我们一同谱写电影观后感 浏览:719
大幂幂最新电影 浏览:572
电影粤语男女对唱歌曲大全 浏览:488
台湾人骑行电影 浏览:30
封神榜1969台湾电影 浏览:572
对于电影coco的名字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