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电影鲁迅观后感

电影鲁迅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7-02 05:35:01

㈠ 求关于《鲁迅》电影的观后感600字!

“鲁迅完全应该是一个很好玩的人。”
鲁迅先生的孙子周令飞如是说。

作为鲁迅的扮演者,濮存昕也说过类似的话:“最重要的是我觉得我塑造出来的鲁迅太‘紧’了一点,鲁迅应该是个更幽默、更好玩一些的人。”那鲁迅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政客、挚友、论敌、亲人有着各自的描述,每个读者和观众心中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那个鲁迅。只是我不喜欢很多人站在某种意识形态的立场上去褒扬或者诋毁他,正如陈独秀1937年在《我对于鲁迅之认识》中所写的那样:“世之毁誉过当者,莫如对于鲁迅先生。……真实的鲁迅并不是神,也不是狗,而是个人,有文学天才的人。”当年原本要在那部夭折的《鲁迅传》中扮演鲁迅而痴迷的琢磨过他的戏骨赵丹也在《角色自我设计》中这么写道:“我无论如何不能抱着主席夸赞鲁迅的几个伟大去创造角色,那就糟了,必须忘掉那几个伟大。”

是的,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就是给我们还原了一个接近真实的那个被官方宣传已经脸谱化(甚至是神化)了的迅哥儿。他不仅仅是个革命者(但绝不是什么“无产阶级的”),也不仅仅是个战士(但绝没有拿着“匕首和投枪”),他还是一个生活有着情调的男人、爱着女人的丈夫、疼着孩子的父亲、讲得了笑话的长者、喝得起咖啡的知识分子!他告诉萧红怎么搭配衣服,他开导萧军怎么谈恋爱,他教巴金如何欣赏版画,他还陪许广平一块儿看电影。影片将镜头对准了鲁迅一生中的最后三年,插入了七个梦境贯穿其跌宕起伏的一生,并将鲁迅生平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串连在电影中。很多场景和台词都来自鲁迅的小说诗文或者真实生活,有些则作了些许改编(比如女人的女儿性和母性那句)。

电影的开篇,昏黄的夜灯下,鲁迅独自一人在江南空旷昏暗的石子路上漫步,乌篷船、咸亨酒店、孔乙己、阿Q……一个个熟悉的场景和人物向我们走来。恍惚间,祥林嫂走上前去问鲁迅:“人死了有没有灵魂?”“或许有吧。”“那也有地狱了。”于是接下来,三个人的死亡便组成了影片的一个内在结构:杨杏佛之死、瞿秋白之死和鲁迅之死。在影片的结尾,几乎是完全再现了当年万人空巷的那场葬礼,镜头甚至没有向我们展示一滴眼泪,但当看到那浩浩荡荡的为“民族魂”默默送殡的黄包车队时,我差点儿就落泪了。

作为一部小众化的艺术电影来讲,《鲁迅》各个方面都挺好的,多年不见的中国艺术片啊,大概有几个年头没看到这样的国产小众艺术电影了,手法上构思上技巧上都是用了心的(如果要就此写评论那还得找机会再看一遍)。唯一的毛病我觉得是过于舒缓,剪掉20分钟去就应该更好了(据说导演曾为参展东京国际电影节做了个缩减版本,就是如我所愿的把每场戏都剪短了)!

之所以有缘得以看到这部传说中的小众电影,是因为《鲁迅》作为了第二届武汉大学生电影节的开幕影片,而开幕式是在武大举行的,这部电影也还真和武大扯得上一点关系。开场的“1933年5月14日,丁玲在上海寓所和潘梓年一道被秘密逮捕”那场戏里的潘梓年,就是后来(1949年6月10日)代表中共接管国立武汉大学的武汉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部部长,算是行使过一段校长的职能。不过遗憾的是,鲁迅却实在是没有和武大发生过任何直接的关系(倒是胡适和武大关系挺好的),但他却和武大的很多人通过文字联系了起来,这些人里面,既有被他骂过的比如陈西滢,也有骂了他大半辈子的比如苏雪林。1936年鲁迅去世后,武大亦举行了悼念鲁迅的活动。

鲁迅永远是个另类,是个超离孤独的孤独者,“是中国遍地奴才意识的思想荒原上的一个异数”(邓晓芒语)。国民党时代是这样,共产党时代也会一样。毛泽东在1957年就说过:“假如他还活着,我想要么是坐在牢里还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保持沉默。”和同时代的很多文人一样,他也是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甚至他比任何人都更加独立,因为没有一个国人能像他那样,在强烈地批判外物的同时也在深刻地批判自己,直到今天,找得出第二个这样的国人来么?有一个鲁迅是中国的骄傲,只有一个鲁迅却是中国的悲哀。在片中有段戏,许广平说他是革反革命的非革命者,而他说自己是非革命不可的革革命者。是的,这就是鲁迅。

鲁迅曾经说过:“失去了现在,也就没有了将来。”从现在看来,鲁迅是过去时的,鲁迅也是现在时的,鲁迅更是将来时的!林贤治说自己是悲观地认为“鲁迅的精神,这是一个人的传统,几乎不可能继承。”我们会有人继承他、甚至超越他么?但愿那个美妙的时代能够到来吧。

㈡ 《鲁迅》观后感大纲

! 看完这部《鲁迅》后,我对这追求神似的虚实相间的艺术手法与其创作十分赞赏,它给了我很多思考空间,非常耐人寻味,让我对社会、中国历史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和启示,特别是影片中的鲁迅用生活的语言道出了人生的哲理,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只是可惜当时没能用笔记下来。还让我认识鲁迅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精神,深刻理解和认真学习鲁迅的伟大品质,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勤奋学习,将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该片撷取的是以鲁迅先生生命历程的最后三年为背景,讲述了他面对敌人的屠刀和黑暗的现实,不顾个人健康与安危,为挽救民族和国家的命运而战斗到底的不屈精神。塑造的鲁迅是一个既伟大又平凡的人,片中既有鲁迅与瞿秋白交往、担忧杨杏佛安危、帮助萧红、萧军等几个片断,也有鲁迅作为良师、丈夫和一个父亲与亲人和学子们之间的深情。愤怒激昂之中的鲁迅是一个无畏的战斗者,与病魔和心魔做斗争的鲁迅是一个与常人一样会感到生命脆弱的有呼吸的凡人。表现了鲁迅先生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顽强风格、战斗品质和博大情怀,反映了他对战友的热忱关爱、对青年一代的无私奉献、对亲人的赤诚之心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与深情。
影片用120分钟的电影语言描绘鲁迅最后几年的日子并非易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背后隐藏的是文豪繁复的思绪和感情。鲁迅是一个极富幻想的人,他生前就是一个会做各种各样的梦的人,他的梦都很犀利,也有痛苦和压抑的一面,他的很多文章其实都是梦境的再现。所以写鲁迅不写梦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揭示他内心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他的七个梦境,其中,三个死亡成了一个内在结构:杨杏佛之死、瞿秋白之死、鲁迅之死。影片开篇,鲁迅在江南空旷昏暗的石子路上漫步。恍惚间,祥林嫂走上前问鲁迅,“人死了有没有灵魂?”“或许有吧。”“那也有地狱了”……鲁迅笔下人物就这样在真实和虚幻间与他会面,表现了他更深层次的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并且通过对一个良师、丈夫和父亲的形象塑造,表现了鲁迅的爱,因为有了爱,鲁迅才会有战斗的精神和力量。
值得进一步体会的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面对白色恐怖,他不顾自己的安危,担心的是革命青年。面对战友的离去,他虽感苦闷,但依然奋起,用笔端来叹息劳苦大众的命运。面对深爱的恋人,他感到自己的所惜与被惜。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鲁迅先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存在感,他洞悉了生活的本义。就在这对世界的感悟,对人生的反思中,一个民族魂在灵柩中安息了……
电影让我看得更真切的是世界普遍的人性:人是要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鲁迅就是一个一生都在为中国大众,追求这个最起码的人权。言论自由、没有奴役、没有虚伪、没有肮脏的交易,有的只是真善美。他的理想在他的生前实现不了,然而他却为了这个理想不停地工作,“肩住黑暗的闸门,放年轻人到光明的地方去”,他不停地影响着周围的青年,即使是失败了,即使是被黑暗的势力威胁,即使是被背叛了,受到了心灵的最大伤害,他然“赶快做”,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里,还在战斗,还在关心着中国新一代青年的思想启蒙。
所以我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这部影片的主旨。
最令我感动的情节是鲁迅拒绝出国疗养之后,许广平哭了,这时鲁迅和海婴一样,躺在地板上想不出安慰的方法,夹着上海方言的对话,平实却也感人,也许鲁迅如果出国疗养,就不会死去。而在与朋友的相处中,令我感动和赞叹的是影片采用了超现实的画面,展现忘年交的深情,鲁迅与瞿秋白秉烛夜谈,聊到鲁迅的诗《雪》,说话间,在鲁迅的卧室里竟然下起了飘飘洒洒的大雪。这些富有诗意的处理给人印象颇深。
这部电影似乎让我与鲁迅一起感受这爱与痛、惊与悲。为此也会呐喊,也会彷徨,也会“解剖”自己胜于“解剖”别人……

㈢ 看电影《鲁迅》有感

《鲁迅》有感
我们都知道,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创作了无数篇小说、散文,例如:《朝花夕拾》、《野草》、《呐喊》……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他呢?
我怀着期待的心情,看了《鲁迅》这部电影。电影一开始,是鲁迅在向同学们演讲。那慷慨激昂,幽默风趣的话语,让同学们懂得:学生是知识阶级的预备军,并终将成为它的生力军和主力军,知识阶级永远是精神界的战士,永远不满足现状,永远不顾利害,因而永远都处于痛苦,并随时预备作出牺牲,社会的不断的进步,正是需要这样的,永远不满足现状、永远不合时宜的的真正的知识阶级!演讲结束后,有同学问鲁迅:“先生,你还是夜晚写作么?”“是的。”“为什么?”“因为白天比夜里更黑暗!”这是多么引人深思的一句话啊!在同学们琅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先生缓缓里去了。
杨杏佛先生带他的儿子外出游玩时,遭到暗杀,杏佛先生用生命保护了儿子。在它的葬礼上,记者问鲁迅:“听说你也会面临和杏佛先生一样的危险?”鲁迅先生颇有感触:“我已经五十多岁了,见过太多人的死,甚至都不会流眼泪和悲哀了,而且死者都比我年轻,我算是长寿了!”听到这句话,我的鼻子酸了。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死亡是不足为奇的。但是,毕竟都是一条条生命啊,就这样死去,不是太可惜了么,由此可见,当时社会的残忍。
先生是一位伟人,但是他一点架子也没有,反倒可以和大家一起聊天,或开玩笑或讨论心得,这一点是我非常敬佩的。
鲁迅先生的一生忙碌而充实:为革命而奋斗。他把自己称为“非革命不可的革命者”。在他的心中,革命的利益胜于一切,当然,这个“一切”包括生命,他认为,预期多活几年而不工作倒不如多做工作少活几年。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不正是我们缺少的、值得我们学习的无私精神吗?
在电影的结尾,鲁迅先生终于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但与此同时,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我的眼泪又忍不住掉了下来。现在,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为什么还要等待呢?难道只有等到生命尽头才能懂得时间、生命的重要性么?
确实,时间和生命都是十分珍贵的,因为他们都不能重来。鲁迅的生命不只属于他自己,还属于中国革命。那么,你的呢?

㈣ 鲁迅先生纪录片观后感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曾几何时,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挠挠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属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时候,总去那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小时候,每天一吃完饭嘴都不擦就去邻家串门子,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时不时还跌进泥坑变出个"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就把花藏在树洞里,一会儿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们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旧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使我在读过文章后有了这么多感动.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㈤ 看《鲁迅的一生》电影有感作文400字

电影鲁迅观后感
曾几何时,鲁迅一直是一个“里程碑”的形象。而今天,我也很有幸观看了一部以描写里鲁迅为主题的电影-----《鲁迅》。
《鲁迅》一开始是从鲁迅众多小说的一情一景中开始的。有《孔乙己》,〈祝福〉,〈狂人日记〉,〈社戏〉和〈阿Q正传〉。正当我们的思想还在小说里那一情一景中徜徉时,影片回到了现实之中。
濮存忻所主演的鲁迅,少了一丝“文胆”,但我仍然为鲁迅的一身正气所动。当鲁迅身边的革命志士〈丁玲,潘梓年,杨杏佛〉一个个被抓,一个个被杀,他根本不因国民党政府的才残暴而感到丝毫畏惧。他依旧奔走于各地,为志士们平反。他说出了“国民党是世界上最要面子的政府,你说它坏是为它好,是为促其进步,然而它却会还你一颗带毒的子弹”的话,可见他面对死亡的威胁依然是正气凛然,毫不退缩。
国民党的子弹,炸药都没有吓倒鲁迅,然而由于长年吸烟加之疲劳,鲁迅还是倒在了疾病上,在无情的病魔吞噬着鲁迅的生命时,他没有去疗养,他用自己余下的生命编出一本《海上述林》来纪念自己的至交---瞿秋白。
最终,鲁迅还是死了,他没有被反动派击倒,而是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在影片行将结束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鲁迅解开了绑住老百姓的绳索,又把一扇沉重的大门缓缓拉起,由他那坚实的肩膀顶住大门让充斥了太多黑暗的氤氲中射入了一线阳光,看着那些迫不急待要离开黑暗走向光明的人们,鲁迅的神情异常坚定:"可以说,这个情景,就是鲁迅一生的写照,也是他一生的追求目标。
鲁迅一生就为了"救国",为了解开囚禁中国人民心灵上多年的枷锁,他不断地努力,他为中国人民而写,为中国人民
而斥,为中国人民而歌,为中国人民而死。
鲁迅面对死,说道“我将大笑,我将歌唱”,他的死,使人民的灵魂得到了升华,为中国打了一针强心剂。
鲁迅是钥匙,达开人们心中的锁;鲁迅是大火,烧穿了华夏几千年的疮疤;鲁迅是盘古,撑起了属于人民的一片天;鲁迅是惊雷,炸醒了一切沉睡的人。
鲁迅死了,带走了他的灵魂;但他也活着,送来了一个民族的灵魂。

㈥ 求<鲁迅>电影观后感。要求原创 800字 发我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上周五,我们看了电影《鲁迅》,120分钟的电影,带给了我们120分钟的震撼与感动,用电影语言,描绘出在当时被白色恐怖笼罩、动荡不安的社会中的鲁迅,他生命最后的三年生活还有他那用被传承的不朽精神。
影片主演濮存昕,其实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理解的鲁迅,也都是不同的,就像一句话所说的“100个看《哈姆雷特》的人心中就有100个哈姆雷特。”他所演绎的鲁迅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感受,也让我们看到了在刚毅背后鲁迅的另一个侧面,饱含对晚辈真诚的关爱,对家人无限的温存,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殷切的期望,电影同时还展现了许多鲁迅生活的小细节,鲁迅拒绝出国治疗,妻子许广平哭了,这是鲁迅和儿子海婴一样,躺在地板上想安慰的方法,夹着上海方言的对话,平实却感人。也许,这就是电影的神奇之处吧。能够把只存在于心目中的人演活,让他的形象丰满起来,让我们觉得鲁迅离我们近了,但又不仅是接近而已,还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新的理解。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背后隐藏的是的思绪和感情,也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面对白色恐怖,他不顾自己安危,担心的是革命青年,面对战友离去,他虽感苦闷,但依然奋起,用笔来叹息劳苦大众的命运。面对深爱的亲人们,他虽感愧疚,但依然义无反顾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事业中。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洞悉了生活的本义,就在这对世界的感悟,对生命的反思中,一个拥有民族精魂的英雄在灵柩中安息了。
从鲁迅身上,我们感到了他那伟大的精神,为了革命,为了广大人民的命运,付出了自己的一切。不论路有多艰难,多坎坷,还是毅然地走下去,充满“韧”的战斗精神。可是,只是感受到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传承,是发扬。即便是生活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依然需要这种精神。当我们面对人生的挫折与风浪,不影响他们低头、妥协,而应用鲁迅带给我们的“韧”精神,勇往直前,即使失败,也要从失败中站起来,不停地努力,不断地追求。
尽管鲁迅早已不在世,鲁迅精神却并未就此止步于鲁迅的那年代,而是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并且,还将继续延续下去。
学校里组织学生去鲁迅电影城观看电影《鲁迅》。早在这之前,我通过媒体对《鲁迅》这部电影已有了点儿了解,知道它是由著名影星濮存晰主演。对于这样一个长得高高大大的帅气的男演员能否好鲁迅这个角色,我持有怀疑的态度。
进入电影院,安排好学生的座位,没多久电影就开场了。
黑白的布景,江南某镇的一条碎石小路上。鲁迅身着长衫,围着长围巾,从深巷中走来了。如潮的众人表情麻木、迷茫、惶恐,他们流水般地从鲁迅身边走过,匆忙的脚步散杂而茫无目的。
满脸凄苦、头发的蓬乱的祥林嫂来了,她喃喃自语地向鲁迅要着“我的孩子,我孩子”;口喊“杀人了!杀人了”的疯子来了,他紧拽着鲁迅的衣服似乎在向鲁迅追讨着什么;把鞭子甩得啪啪作响嚷着要革命的阿Q来了,他嚷了一阵后就循着石拱桥消失在漆黑的深巷中了;舞水袖的戏子也来了,她挥着浮云般的长袖仿佛要把世间绵绵的仇恨与悲怅都甩了去……这些鲁迅作品中的人物杂沓纷来,在鲁迅眼前晃动,纠缠,又如烟般地去了……
这就是影片的开头,沉重、压抑、令人窒息。那种迷茫、痛苦、绝望的感觉从影片弥漫到我的周围,仿佛那个时代活生生地再现了,站在街头的不是鲁迅,而是我,是我对着满街的人,对着黑暗的社会愤慨忧虑。
接着,色彩一下子明亮了。镜头转到了一所大学,鲁迅对着成千上万的学子慷慨激昂,他的演讲鼓舞了台下的学子,也鼓舞了我。“我是谁?”“我为什么而活?”“活着的意义又在何处?”鲁迅给了我这个晚他一个多世纪出生的后辈很好的解答,让我从他的话语中重新审视自己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我没见过鲁迅,但从濮存晰扮演的角色中,我认识了鲁迅。是的,那个言词锋利、忧国忧民、留着胡子的个性刚毅的男子就是鲁迅,濮存晰把他演活了,濮存晰把他连同他的那个时代一起带到了我眼前,让我有幸看一眼文坛巨匠鲁迅,有幸走进文坛巨匠鲁迅的生活,走进他的家庭,他的妻儿。

㈦ 鲁迅影视作品读后感

《故乡》读后感

从鲁迅的《故乡》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的童年是一座被尘封的大院。

童年的鲁迅,仿佛是一个生活在天堂的魔鬼,丰衣足食却寸步难行;而闰土则是生活在地狱的天使,生活艰辛但充满快乐。闰土的童年必须要看瓜田,但他自由、快乐。鲁迅的童年虽丰衣足食,但他只能悲哀地念着“之乎者也”。闰土还可以去做无穷无尽的新鲜事,看无边无际的海洋;而鲁迅只能看到那“四角的天空”。

没有了自由,多少财富都是破铜烂铁。自由才是真正的金子!

可那毕竟是几十年前的封建社会,离现在已经有那么漫长而浩瀚的一段历史。可是,到了现在的社会,大人们还是大同小异、异曲同工地为我们打造一个标准童年:束缚。

我觉得束缚再加上比较再加上无穷无尽的学习,与监狱相比也已经只有毫厘之差了。作为社会未来的新动力,我们的生存状态难道没有理由受到关注吗?大人们总是以为吃饱穿暖学习好,就是一个孩子的全部,可这些却恰恰是我们这些孩子最忽略的。

我们需要自由,我们要亲身经历,我们也要知道许多新鲜事,我们要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们要逃离束缚!

呐喊》是鲁迅先生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是世界的名著,这本书中有些文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乡》,《药》,《孔乙己》。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日本的首都东京留学时,看到和听到当时中国人民的麻木不仁从而使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意识苏醒.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

㈧ 百年巨匠鲁迅观后感。

写作思路:可以将鲁迅的事迹详细地描述一下,将鲁迅的一生贡献阐述清楚,中心要明确,语言要流畅,条理要清晰。

正文:

鲁迅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在他所有的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他那种深切真实的感情,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在他所生活的年代里,弥漫着封建黑暗的气息,那个污浊的社会,不但没有让他成为一个普通的“受众”,反而成为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作家。

起初,面对日益衰微的旧中国,鲁迅先生和孙中山一样在学医,就在快学成时,鲁迅先生才真正意识到:想要救国,光凭身体上的健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从思想上唤醒民众,自由的束缚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束缚。从那以后,鲁迅先生便弃医从文,真正开始从思想上让民众觉醒。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有无数的人因鲁迅的文章而彻底醒悟,可也有人企图让鲁迅先生“碰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依然拿起笔,坚定不移写着,即使前方有无数的暴风雨,他也会说“:我所走的路,为的是全中国的人民,,他们不了解我,我没有怨言,我坚信,我所走的路,一定是对的。”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

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正是封建剥削的年代,官僚地主们自是与旧中国的清政府一同腐败,而鲁迅先生又怎会同流合污?他不愿像其他人一般活浑浑噩噩,他即使在那样的年代也要活明白。他弃医从文,提倡实业救国,他看事情很明白。他也很明白,他要救,他要救国,要救这些昏昏沉沉的民众,要打开他们思想的闸门。

古人都说:“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鲁迅先生从小上私塾,是受过教育的人,自是明白这种习俗在以前是有多重要。那么,可想而知,当他剪掉具有封建专制和传统压迫的辫子时,是下了多大的决心。也是从那时起,他正式踏上了救国之路。是什么在支持鲁迅先生呢?我想,是他心中希望中国不再落后的那份愿望,是他希望愿望变为现实的那种强烈的爱国心。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他的精神也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我认为臧克家的一句话便是用来形容鲁迅先生的:“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我们的中华源远流长,他是我们中华的民族魂!

㈨ 电影鲁迅观后感600字,拜托拜托

学校里组织学生去鲁迅电影城观看电影《鲁迅》。早在这之前,我通过媒体对《鲁迅》这部电影已有了点儿了解,知道它是由著名影星濮存晰主演。对于这样一个长得高高大大的帅气的男演员能否好鲁迅这个角色,我持有怀疑的态度。
进入电影院,安排好学生的座位,没多久电影就开场了。
黑白的布景,江南某镇的一条碎石小路上。鲁迅身着长衫,围着长围巾,从深巷中走来了。如潮的众人表情麻木、迷茫、惶恐,他们流水般地从鲁迅身边走过,匆忙的脚步散杂而茫无目的。
满脸凄苦、头发的蓬乱的祥林嫂来了,她喃喃自语地向鲁迅要着“我的孩子,我孩子”;口喊“杀人了!杀人了”的疯子来了,他紧拽着鲁迅的衣服似乎在向鲁迅追讨着什么;把鞭子甩得啪啪作响嚷着要革命的阿Q来了,他嚷了一阵后就循着石拱桥消失在漆黑的深巷中了;舞水袖的戏子也来了,她挥着浮云般的长袖仿佛要把世间绵绵的仇恨与悲怅都甩了去……这些鲁迅作品中的人物杂沓纷来,在鲁迅眼前晃动,纠缠,又如烟般地去了……
这就是影片的开头,沉重、压抑、令人窒息。那种迷茫、痛苦、绝望的感觉从影片弥漫到我的周围,仿佛那个时代活生生地再现了,站在街头的不是鲁迅,而是我,是我对着满街的人,对着黑暗的社会愤慨忧虑。
接着,色彩一下子明亮了。镜头转到了一所大学,鲁迅对着成千上万的学子慷慨激昂,他的演讲鼓舞了台下的学子,也鼓舞了我。“我是谁?”“我为什么而活?”“活着的意义又在何处?”鲁迅给了我这个晚他一个多世纪出生的后辈很好的解答,让我从他的话语中重新审视自己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我没见过鲁迅,但从濮存晰扮演的角色中,我认识了鲁迅。是的,那个言词锋利、忧国忧民、留着胡子的个性刚毅的男子就是鲁迅,濮存晰把他演活了,濮存晰把他连同他的那个时代一起带到了我眼前,让我有幸看一眼文坛巨匠鲁迅,有幸走进文坛巨匠鲁迅的生活,走进他的家庭,他的妻儿。

阅读全文

与电影鲁迅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说主角见发哥帮他怕电影 浏览:232
主角自述掉进冰窟自救的电影 浏览:321
二战巴巴罗萨完整版电影 浏览:401
成龙电影清单 浏览:308
美国电影恶搞视频大全 浏览:764
狗狗旅馆电影图片 浏览:728
有没有什么吃人电影网站 浏览:758
电影公主日记英语观后感 浏览:475
有关数学的爱情电影外国 浏览:355
30分钟电影名字儿童 浏览:842
一生有你电影大欧洋 浏览:821
音乐家电影哪里可以观看 浏览:376
李连杰霍元甲电影国语高清完整版 浏览:121
生化危机女主演的新电影叫什么 浏览:14
电影院提供免费爆米花 浏览:212
李连杰最后一部动作电影叫什么 浏览:373
黄百祥与周星驰合作电影 浏览:704
泰国同志微艾滋病电影 浏览:218
美国龙之战电影完整版 浏览:493
适合一二年级英文动画电影 浏览: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