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梁祝电影观后感

梁祝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7-01 15:03:05

① 观《梁祝》后有感

听《梁祝》有感

浙江省盲人学校 高二普 陆洁

在这样一个似乎有些阴冷的早晨,听着《梁祝》这支传世佳作,那特有的已经仿佛没有一种言语能形容。波澜不惊的思绪在乐曲自然的催化下显得更加林乱了。忽然“砰”的那清脆、明朗的声音把我的思想与乐曲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也许是听了太多遍这支乐曲的缘故吧,潜意识下不禁升起了一丝淡然的忧伤。但音乐总体呈现给人的景象是欢乐的。这让我自然想到了阳春三月,白鸟轻飞,两个素不相识的学子相遇在这美好的世界。

乐曲继续进行着,我的思绪也随之紧紧跟随。我似乎看到了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环绕的一片胜地。祝英台与梁山伯正对人间倾诉。这一瞬间我的幻想充满了幸福。但就在此时,一个劫数的到来又似乎预示着这段情缘的哀惋和痛苦。(这当然只是我的理解。或许是对这一主题听人评析的太多的缘故吧。)有相聚也就有分离。小提琴代表着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着的梁山伯互相应答着,像是在互诉情谊和离愁。这时能明显的感觉到悲剧即将上演。如海潮涌来的管弦乐正式拉开了悲剧的帷幕,那浑厚、低沉、恐怖的乐音仿佛是强大的封建势力在百般阻挠,逼迫一个弱小的女子放弃美好的追求,顺从父母的旨意。此时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宁死不屈,与黑暗势力抗争到底。两者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直至乐曲的另一个小主题上演,矛盾才渐渐平息。乐曲缓缓奏出《楼台会》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诉心中的情谊,又像是在倾听彼此的哀叹。音乐给人以凄婉的感觉。忽然乐曲疾走,好像在告诉我们这些听众:梁山伯因为过度悲伤而在绝望中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或许是祝英台也沉入了无尽的绝望。或许是祝英台早知道有一个并不尽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结局在前方等候,她顺从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过门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灵。我在小提琴幽婉的乐声中听见了祝英台悲凉、凄惨的哭泣声;看见了那陵墓周围深邃、荒诞的景象。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难道几千年来所有的女子都同样受着这种压迫吗?突然一阵轰然巨响打断了我的思绪,整首乐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间像是烟云缭绕,两颗终于自由的心紧紧相连。

如梦如幻的一切渐渐平息了,乐曲又奏出柔缓的段子。阳春三月,明媚的阳光普照着大地,一对美丽的蝴蝶在繁花丛中翩翩起舞,形影不离。乐曲从祈愿转变维勒幸福。我想这就是浪漫主义笔下的杰作吧。我忽然觉得这样的悲剧有一个这样的结局显得太过于牵强了,尽管他把这段愁怨变成了忠贞的誓言。

一曲终了。而我的思考却未停止。我回想着曲中呈现的一幕幕,心情更加沉重起来。浮现在我脑海里的不仅仅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而是所有被封建势力着一家所束缚的人们的悲剧。面对此我并不能说出什么深刻的哲理使之不再重演,我只希望这在现代社会能被天下的父母所放弃,给儿女一段真正的幸福。

提笔匆匆写下这一连串感言,没有什么特别的见解,只是我,一个天真、单纯的女孩聆听《梁祝》后的一点感想和希望。

简评:

这是高二学生在本学期音乐期中考核时写的一篇听后感,要求在一节课(四十分钟)内完成听和写的考核任务。虽然文章的情节叙述多于感受描述,但文笔的流畅表达,不禁令人惊讶。一个盲孩子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并委婉地表达情感,确实可贵,不失为一篇美文 。

听《梁祝》后感 [无忧子 发表于 2006-3-24 18:29:00]

傻男偏遇痴情女
父命难违东西离
几度挑逗自做媒
山伯不解英台情

楼台一别泣血泪
红黑两块鸳鸯连
一生情,两世爱
牡丹自叹多薄命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情事多沧桑
今日再遇祝英台
爱她三生都无悔

悲叹梁兄读死书
不识女儿送连理
梦中桃花早凋零
错错错
青香三支拜天地
两只蝴蝶笑花丛
质本洁来还洁去
白发三千谁侍奉?
难难难

② 电话版电影梁祝观后感500字

在这样一个似乎有些阴冷的早晨,听着《梁祝》这支传世佳作,那特有的已经仿佛没有一种言语能形容。波澜不惊的思绪在乐曲自然的催化下显得更加林乱了。忽然“砰”的那清脆、明朗的声音把我的思想与乐曲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也许是听了太多遍这支乐曲的缘故吧,潜意识下不禁升起了一丝淡然的忧伤。但音乐总体呈现给人的景象是欢乐的。这让我自然想到了阳春三月,白鸟轻飞,两个素不相识的学子相遇在这美好的世界。

乐曲继续进行着,我的思绪也随之紧紧跟随。我似乎看到了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环绕的一片胜地。祝英台与梁山伯正对人间倾诉。这一瞬间我的幻想充满了幸福。但就在此时,一个劫数的到来又似乎预示着这段情缘的哀惋和痛苦。(这当然只是我的理解。或许是对这一主题听人评析的太多的缘故吧。)有相聚也就有分离。小提琴代表着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着的梁山伯互相应答着,像是在互诉情谊和离愁。这时能明显的感觉到悲剧即将上演。如海潮涌来的管弦乐正式拉开了悲剧的帷幕,那浑厚、低沉、恐怖的乐音仿佛是强大的封建势力在百般阻挠,逼迫一个弱小的女子放弃美好的追求,顺从父母的旨意。此时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宁死不屈,与黑暗势力抗争到底。两者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直至乐曲的另一个小主题上演,矛盾才渐渐平息。乐曲缓缓奏出《楼台会》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诉心中的情谊,又像是在倾听彼此的哀叹。音乐给人以凄婉的感觉。忽然乐曲疾走,好像在告诉我们这些听众:梁山伯因为过度悲伤而在绝望中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或许是祝英台也沉入了无尽的绝望。或许是祝英台早知道有一个并不尽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结局在前方等候,她顺从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过门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灵。我在小提琴幽婉的乐声中听见了祝英台悲凉、凄惨的哭泣声;看见了那陵墓周围深邃、荒诞的景象。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难道几千年来所有的女子都同样受着这种压迫吗?突然一阵轰然巨响打断了我的思绪,整首乐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间像是烟云缭绕,两颗终于自由的心紧紧相连。

如梦如幻的一切渐渐平息了,乐曲又奏出柔缓的段子。阳春三月,明媚的阳光普照着大地,一对美丽的蝴蝶在繁花丛中翩翩起舞,形影不离。乐曲从祈愿转变维勒幸福。我想这就是浪漫主义笔下的杰作吧。我忽然觉得这样的悲剧有一个这样的结局显得太过于牵强了,尽管他把这段愁怨变成了忠贞的誓言。

一曲终了。而我的思考却未停止。我回想着曲中呈现的一幕幕,心情更加沉重起来。浮现在我脑海里的不仅仅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而是所有被封建势力着一家所束缚的人们的悲剧。面对此我并不能说出什么深刻的哲理使之不再重演,我只希望这在现代社会能被天下的父母所放弃,给儿女一段真正的幸福。

提笔匆匆写下这一连串感言,没有什么特别的见解,只是我,一个天真、单纯的女孩聆听《梁祝》后的一点感想和希望。

③ 动画片《梁祝》观后感600字

蝴蝶的传说-梁祝观后感.蝴蝶的传说-梁祝观后感...爱情,永恒的主题 ..(转)雪莱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且看这草长莺飞、万物都带着勃勃生机的春天,他们相遇了。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钟情;春天、年轻、带着憧憬和期待、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尤如<仲夏夜之梦>中那青涩而又忍不住好奇暗自窥望的眼睛,此情、此景,勾起人无限的遐想。 .. ..“巍巍兮高山,汤汤兮流水”,高山流水是中国人对知已的评价,也是爱情中的阳春白雪。高远的意境下,飘飘缈缈的几句吟颂,这样清风朗月般的少年,叫人如何不爱;英台算的上鬼灵精,放完纸鸢,又来捉弄山伯,却也忍不住以纸鸢比拟,暗自试探;可惜山伯太憨直,虽然发现了英台的耳环痕,却从未做过任何联想。 .. ..十八相送延续着前半部分明快轻松的基调。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送君千里终需别,此时一个已是情苗深植,而另一个却还蒙在鼓中,只为兄弟告别而感伤。 .. ..若非师母道破天机,山...伯才恍然大悟,联想起过去的种种,欣喜无法抑制,激动之余,对着四九大叫:你知道吗?祝公子是个女的! 这时,我看到了一个直白、简单的梁山伯. ..山道上,响起轻快而急促的脚步声,众学友拥趸着梁山伯,直奔山下而去。同样的山路,不一样的心情,曾手挽手送走的贤弟转眼间就成了将执手到老的红颜知已了,三年的相处,已经深切了解了彼此,而这三年,二人间也只隔着一碗清水的距离。那种幸福感、满满的、满满的填满了胸襟,多得要溢出来;这种幸福感染了所有的人,虽然大家都知道故事将要走向哪里,但还是抵抗不住幸福的来袭。这就是爱情永恒的魅力,即使千百年后千百次的回味也一样不觉得无味~ .. ..心心念念的九妹终于婷婷站在眼前,一声“贤妹”,忽然让我看到了陆游的影子,一样熟悉的蹙眉,一样的深情款款,听到心里轻轻地叹息了一声。再定睛,两人间已是咫尺天涯。而山伯不是陆游,他没有纠问、没有狂风暴雨般地宣泄,在面对事实后,他静静对他的心上人诉...伯才恍然大悟,联想起过去的种种,欣喜无法抑制,激动之余,对着四九大叫:你知道吗?祝公子是个女的! 这时,我看到了一个直白、简单的梁山伯. ..山道上,响起轻快而急促的脚步声,众学友拥趸着梁山伯,直奔山下而去。同样的山路,不一样的心情,曾手挽手送走的贤弟转眼间就成了将执手到老的红颜知已了,三年的相处,已经深切了解了彼此,而这三年,二人间也只隔着一碗清水的距离。那种幸福感、满满的、满满的填满了胸襟,多得要溢出来;这种幸福感染了所有的人,虽然大家都知道故事将要走向哪里,但还是抵抗不住幸福的来袭。这就是爱情永恒的魅力,即使千百年后千百次的回味也一样不觉得无味~ .. ..心心念念的九妹终于婷婷站在眼前,一声“贤妹”,忽然让我看到了陆游的影子,一样熟悉的蹙眉,一样的深情款款,听到心里轻轻地叹息了一声。再定睛,两人间已是咫尺天涯。而山伯不是陆游,他没有纠问、没有狂风暴雨般地宣泄,在面对事实后,他静静对他的心上人诉...说了思念,然后藏起满心的失落,换回了信物(折扇),打算就此告别。英台也从少不经事的女孩子一夜间长大,默默地相送爱人离去。骤然二人看到了折扇上一样的题诗,心潮的大堤轰然决口。分易分,聚难聚,人生有太多的无奈,爱与难爱的千古一叹。 .. ..山伯最后的心曲在一片凄凉清冷中委委道来,若大的空间只一榻一人一扇,形影相吊。到了生命的尽头,他还忍不住为英台作为女子身不由已的命运而痛惜,为曾经的相识相知而感恩。至真至诚的梁山伯阿,用自己的一片坦荡无私的爱,诠释了爱情的真谛。也正因为此,英台对已经生死两隔的恋人宣告:生死永随梁山伯,才会成为爱情的咏叹,也为这段绝美的爱情故事画上了一个最让人心悸的句号。 .. ..而最后意境完美的化蝶也许可以看作大家情感上的安慰,今生于现实世界里在一起无望,终于,在另一个世界中,看到这对恋人永远相依相伴。 ..整出戏里,以越剧曲调为主出现的梁祝经典的音乐贯穿始终,每次恰倒好处的运用都起到推波...助澜画龙点睛的效果,作为观众的我们随音乐心潮起伏情绪跌宕,沉醉于爱情的甜美与无奈之中. ..全场无蝶,即使到最后化蝶一幕也没有彩蝶的出现,郭晓男导演用扇子来代替蝴蝶不免让我联想到2000年日本宝冢歌舞剧团来中国演绎的日本人心中的梁祝,也许是因为茅茅常会带团观摩他们的演出而受到了TAKARAZUKA一定的影响吧.其实就我个人而言还是有些许失落,毕竟中国人心目中那两个美丽的经典蝴蝶形象至少应该出现一次(我认为在花草从中出现两只小蝴蝶,然后再以人以扇代替比较好) .. ..事前最担心“形式美”过了头;但是看完首场<梁祝>后却是忍不住赞叹连连,所有对这出戏的感觉都写在上面了,故事、人物、情境已经基本完美的地演绎了这个梁祝这个永恒的爱情主题

④ 《梁祝》观后感怎么写求助……急

演出观后感:这只“蝴蝶”会飞得更高

一曲《梁祝》,曾牵动多少中外观众的浪漫情愫。昨晚,“梁祝”的悲情故事和不朽旋律,又化为斑斓彩蝶翻飞于芭蕾舞台之上,引来关注的目光。

芭蕾新作《梁祝》是在充分尊重民间故事和运用同名小提琴协奏曲主旋律的基础上,以现代的眼光进行大胆改编和创新,为观众带来了新的视听享受。“共读”、“送别”、“抗婚”、“化蝶”的结构也是借鉴戏曲作品的经典四幕框架,但创新之笔处处可见。马文才在“共读”中以纨绔子弟出现,而第三幕中又成为与封建势力沆瀣一气、阻挠梁祝相恋的对立面,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更为直接。作曲家徐坚强把具有浓郁江南风格的越剧音乐作为基本旋律框架,把25分钟的一曲《梁祝》演绎成一部跌宕起伏的芭蕾交响作品,足见其功力。舞美和服装也是一个亮点,按春夏秋冬四季递变而设置的四幕场景,巧妙地配合了全剧基调由喜到悲的过程。主要演员所穿的经改良的中式芭蕾舞衣和“蝴蝶”的服装,也基本符合表情达意的要求。主要演员的舞蹈语汇力求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尤其是以不同色彩的蝴蝶群舞象征和衬托梁祝的爱情,也是值得肯定的尝试。

一些专家认为,芭蕾《梁祝》的艺术创新起点不低,但还是“初步”的,全剧各个艺术部类的调整和雕琢,还有很大的空间。如第一幕“英台之梦”与现实之间的“切换”,很多观众没有看明白,可否借助灯光和舞蹈次序变化交待得更清晰些?“十八相送”的戏似乎没有做足,“蝴蝶群舞”也有些喧宾夺主,梁祝“一步一回头”的缠绵情绪没有配以相应的舞段渲染;祝英台“撞坟”之后,似可发挥芭蕾剧浪漫想象的特点,让男女主人公以一段双人舞强化其悲剧色彩,这也许要比墓室轰然而开后马上切换成满台彩蝶纷飞更令人回味无穷。

尽管它并不算完美,但艺术家们历经数年磨砺,终于使它在原创芭蕾的舞台上“站立”起来了。相信日后再精修细改,这只“中国蝴蝶”会飞得更高

⑤ 《梁祝》读后感

化蝶——《梁祝》读后感 相遇·暗香浮动 手起,弦动。 那个草长莺飞,杏花烟雨的三月,她脱去珠环玉佩、绮罗素裙,换上清风盈袖、儒衬方巾。远离高墙深院,烟锁轻闺。盈盈含笑,纵马千里,只为出现在你的眼前,温润许久不曾的眼泪。 三年的同窗伴读,无数清风明月、花前月下。他和你抚琴作画、游戏山水。三生石上早已镌定的情缘仿佛从未分离,枕间平放的清水,映出你无邪的内心和她娇羞的容颜。 袅袅燃香前,她早已背叛你许下今生的誓言:“山伯,我不要做你的结拜兄弟。我要做你一生一世,白头不离的妻子!”这段古老的爱情划破天际,漫过岁月,穿过时空。像风华绝代的女子,凌波微步、姗姗飘来。没有什么比得上这无意间邂逅的美丽。习惯了这钢筋水泥世界中狰狞的嘴脸,麻木了这挂着伪善面具的虚情假意,冷漠了仪表堂堂下吃人的罪行,人与金钱相处的很尴尬。这钢筋水泥,物欲横流的森林中一切,相比之下显得如此虚拟、做作!誓言·不离不弃 风吼,雨泣。 白驹过隙,春去秋来。你凭栏眺望,穿了秋水,也不曾见他的身影。等待你的,只剩父母定下的联贵之姻。 你无力抗婚,正如他无力带你私奔。贫穷剥落了他的尊严,也剥落了他的容颜。你苦守楼台,可望墙外飞来裹纸的石块,击落心中的牵挂与相思的诺言。 梦里花开,梦里花落,零落的只剩燃雪焚霜的嫣然。你我不是神,一泼,水就洒出来,一摔梦就碎了,而你一离开,她的魂魄也就散了。 不懂的如何表达爱情的我们,还以为相爱就像风云的善变。你要验证这明月台亭的誓言吗?夏雨雪,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份至死不渝的爱情,胜于你我的生命,胜与烟云般的荣华富贵。 一声沉雷,带着祝府与封建礼教的黑暗,硬生生的扯断了一份甜蜜的梦,将怨恨,聚散击的遍体鳞伤。出身,门第这两座散发着腐臭气息的大山,无情的碾碎了相思。在那人吃人的社会中,任何具有纯美意识的东西的存在,都是它生存下去的严重阻碍,于是悲剧也就应运而生了。 “梁祝”式的爱情至今没有出现在冷藏保鲜膜中出售,并不是我们的时代没有真爱,而是我们将爱浸在欲望中,变质过期了而已。别离·三生缘浅 心碎,弦断。 等待是如此的漫长,你的相思弯成消瘦的残月,冷照那憔悴的前程,在这寂寞幽寒的楼宇。你将前程与相思插进祈愿的香炉,用燃烧生命代价换取半世的厮守。 雨恨云愁,相思寒衣。你盼来的却是他郁郁而终的噩耗。十里长亭你望眼欲穿,茫然等待也换不回他远去的身影。 你有泪却无悲,那缠绵亘古的爱情如同麻木的群山一般渐渐死寂…….. 你披上红纱,揉碎眼泪,向着世人眼中的富贵,嫁去。于是,任眼泪汩汩成泉,滚滚成江,滔滔成海……… 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所沉积而成的墙壁是不会被几声微不足道的哭泣或悲剧所震撼的。没有爱情,没有亲情,没有相思,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抛弃了祝英台,把她关在绝壁的笼中。我们也会有类似的境遇,当自己一人孤独无助时,恐惧与屈服会爬上我们的心头,但无人喝彩我们依然可以昂扬向前,没有掌声我们依旧可以虔诚的唱歌,像你一样,勇敢的对世界说:“不!”伤城·天上人间 凝眉,莫愁。 清冷的雨下了,三天三夜。湿了翅膀的蝴蝶在颓废的芬芳中悲伤的盘旋。 艳丽的彩霞披,遮不住你枯瘦的身躯;璧耀珠辉,掩饰不了你成灰的容颜;喧天的锣鼓烟火,挽不回你归去的决心。脆弱的你,逃不出这悲漠悲兮的惆怅。萧瑟的青冢,孤立于凄凄的路旁,撕出一道长长的思念。摘去凤冠,褪去嫁衣,白衣素缟的你,怆然奔向冰凉的坟茔,泪水滴下,凝成你欲碎的情肠,一句相思,竟耗尽了你一生的精力……. 心中的血,倾泻着毕生的温柔。你挥袖转身,而鲜血如红唇,轻轻地吻在身上,曳着青烟,散去…… 天长地久的诺言,万世千生的相伴,镂空的海誓山盟,都化作过眼云烟,在空中弥散。泪水洗过的天空,会更加明亮。你会看见他正赶来,青鸟引路,喜鹊为伴,还有一双蝶儿,轻舞于明月花间。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相思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胸前。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人间,不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不懂的如何表达爱情的我们,还以为殉情只是古老的传言。心碎弦断,只有余音绕梁;人醒,梦亦醒,一醒就是千年美丽。这段凄美的爱恋,依旧守候在华夏的记忆里,为不堪的我们编织着亘古的缠绵,在爱情的史册里留下最动人的一页……生不同衾死同穴/化作一对翩翩的蝶/魂兮相依/魂兮相守/练衣洞府/香雨人间——【化蝶】

⑥ 梁祝动画片的影评

听说收视率很高,买了花样少男少女盘回来看,结果第二蝶无缘进我的光驱。这样的故事,看过相视一笑,难入心底。即便是论情节,我也觉得梁祝书院里的风波比起花样好看了许多。我喜欢这种清清淡淡的搞笑,不刻意不做作的让人会心一笑,清淡隽雅,清风古韵,不显山漏水,却余韵绵长悠远,唇齿留香,直入心底。
非常喜欢双飞这首歌,时常想,音乐究竟是唱者的世界还是听者的世界呢?有时候很珍视听音乐时候那种刹那的感动,不愿去动笔斟酌而错过那份当时的感触,心里的感受和笔下的毕竟不同啊,或许因为心里的东西是自己的,而笔下的却可能是别人的吧。即便是自己的感受,来日看来怕也没了当初的那丝悸动了吧。初时听到这首歌,只觉得曲调琅琅上口,曲风幽远,很古色古香,歌词哀婉动人,诗情画意,美得不真实。直到看完下部,再听此曲,一寸一寸的隐痛,说不出的哀伤。同一曲,在人心确实如此不同。好悲伤好悲哀,这是它给我的感觉,不同于8号当铺的沉重,有种好不真实的轻飘飘的感觉。一种不属于尘世的飘忽、泣美、哀柔。打碎了时时提醒自己面对现实的无奈压抑,再不能面对现实的丑陋。听时便想,那样的清新、那样的坚强、那样的心意相通、那样的爱情神话是存在的么?时常觉得这世界上必然有另一个自己,只是无缘遇到。如果当真有8号当铺,我愿去交换一个相遇的机会,可是这样的情这样的人,独一无二,何其珍贵,我又有什么值得拿来交换呢?此时才发现自己的人生如此匮乏。
陶大叔说,缘份的巧妙,不在过去也不在未来,而在于心灵相通的两人碰巧相遇。朋友,是两颗相通的心偶然的碰撞。友情,尚且如此,爱情呢?更甚吧。即便是在封建思想独霸的古代,爱情仍然冲破了束缚留下了几朵美丽的印记,一如梁祝。不管那样的故事有多少渲染的成分,但是那绚烂如流星般的飞弧确是人们心理最美丽的愿望。男尊女卑、身份等级,亘古以来,男人和女人仍不停的上演着一幕一幕的爱情,无怪乎爱情至今是荧幕上的永远主题。是啊,明明毫无牵连的一对男女,竟是为了这个名为爱情的东西,牵牵念年,不离不弃,甚至生死相许。这是友情和亲情无法比拟的。爱情啊,当真是无解。
梁祝,是悲剧,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悲剧之首,看着他们相殉化蝶,我哭了。但是我也无数次告诉自己,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不仅仅以另外的方式拥有了彼此,能够相识相遇相惜相恋,本身就已是难得的幸福。人生,能有一个这样的人,这样一段情,何其幸运?
自小听说过梁祝的故事,对那首经典的曲子更是熟悉,这是中国人都知道的事。可是我却不喜欢这个故事,更没有更多的触动。在我心底里,这对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太过软弱。也许死已是人最大的抗争最大的勇气,但我真的觉得他们很懦弱,甚至没有为彼此相守努力过。不过若果真他们逃婚了,怕也就没有这个故事了,后人也便无从得知。其实我一直认为这个故事再简单不过,同窗三载,相知相恋,家族门第,难以结发,山伯病逝,英台殉情。这个故事里,很老套的,我觉得英台是主角。女人,当她爱了,倔强,坚强,决绝,绝恋。试想换过来,如果英台病逝,山伯会否相随呢?很可怕的念头,但我有时候会略带讽刺的问自己。若说这个故事有什么值得我侧目,那么就该是祝英台了。生死相随,这就是女人,为爱,是女人的另一生命,因其真,为其著。这份勇气又与那些所谓的贞洁烈妇之名不同,为的不是声明,只缘于心底的情。在那个故事背景下,祝英台的殉情之会背上不孝不洁的罪名,死后难得清名,应该无人想到她的死会激起人们心里的桃花,那么此举无疑出于真情,需要勇气更需要坚定。女扮男装不为世俗所牵绊,为爱而死,这样的女子,该是不俗的。而能让这样的女子爱上的男人,又该是如何的呢?也该有着不凡的心智吧。
片中的英台,不够温柔不够柔婉,但确是我心中的祝英台,倔强、坚强、独立、聪慧,善良,才气纵横,追求自我,倨傲清高而又蔑视权贵,有着不屈从于现实而又面对现实的勇气。而这个梁山伯应该说是个完美化的梁山伯。我心中的梁山伯,该是这般谦和、善良、正直,犹如春风白云,悠悠飘荡着的清风雅韵。片中的男主角更臻完美,仿佛天使般纤尘不染。反过头去看,发觉早在他二人船上再度相遇,言语之间,已是注定后来的相恋。他们是一种人,用心活着的人,不属于尘世的人,有着最真的性最挚的情。书院三载,历历往事,曲曲折折,生生死死,只是更印证彼此的相知。如果再问同样的问题,我的回答必然是肯定的。不论他们谁先辞世,后者必定相随不弃。倘若不曾相遇,或许他们会如世人一般别娶他嫁,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只可惜对他们这样的人来说,爱情不是调味剂,而是无法戒除的毒药,一旦沾染难回原点。
如果梁山伯是那轮温暖的日,那么祝英台无疑就是那弯清冷的月。英台是刚中有柔,山伯则是柔中带刚。在我眼中,英台很坚强,骨子里溢着一份清傲,是清冷的蓝色;而山伯是柔和的白色,梁山伯的个性就像那首诗,抱着出世的心态入世,济世救人,总泛着最温暖的色彩。他们两人是注定相爱的,还记得船上相遇,那句敬其神而非好其色,已然昭示了二人的心意相通。假如没有梁山伯,那么英台或许会平静的求学三载,归家嫁人,只因她心里追逐的世外桃源不曾存在,期盼的美好灵魂不曾出现,现实依然是如故。英台身为氏族娇女,的确没有一般氏族恶习,但却有着与生俱来的清傲品性,而她这份品性也正是吸引马文才的地方。她虽善良正直,但也不可能与贫民打成一片,换句话说,缺乏一个管道去体现她的真她的善。而梁山伯责正是这个管道,借由他,英台看到了印证了世间的真善美,也是因由他,才使得英台掩藏在清傲背后的真善得以更适度的展现。试想,官兵围困贸县,幸有良药,若英台身为县令,会否相救?或许,但绝不如梁山伯一般没有丝毫犹豫。聪慧如英台,她懂得梁山伯的善,或者在知他的同时也印证了她心底最深的想法。英台是处在现实和真善冲击下的坚玉,山伯不然杂质的光正为其扫除了阴霾,开启了一扇门。而山伯爱的是则是英台的遗世独立。八哥有句话说,舍妹向来自专,无人能撼其心志。无论是对马太守的怒目相视言辞相对,不畏强暴,蔑视权贵,还是特立独行追求自我,女扮男装读书求学,古灵精怪,花招百出,灵动清俊,都再再说明英台有颗坚定的心魂。
说说马文才吧,他的确是戏中另一个看点。其实这部戏里的看点实在太多,人物的塑造确实丰满鲜活,那种轻轻淡淡的搞笑方式让人莞尔,仿若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淡雅隽永,回味无穷。我想应该有很多人在问,为什么祝英台不喜欢马文才而喜欢梁山伯,为什么祝英台对马文才那么绝情。马文才的个性是桀骜不驯的,是孤僻的,更是孤独寂寞的,像长不大又死不承认的孩子般的任性脆弱,又像是做给英台的老鹰风筝般的孤傲难触。如他所言,就算这只老鹰再怎么凶恶,它不还是攥在手里,要它怎样就怎样,不会有丝毫违背。可惜英台却不是那个放鹰的人,她要的不是驯服,而是比翼双飞;不是倾心付出,而是心意相通。同样对她好的两个人,对马文才看似绝情,看似不公平,实际上这便是祝英台,她是忠于感情的人,不会因谁对她好便爱上谁。假若没有梁山伯或是先遇到马文才,结果会不同么?在英台和文才一同下山寻找陶渊明的时候,我也私心的希望他2人有些进展的,直觉不讨厌马文才这个人物。但剧情安排没有,其实后来想想,倒也合该如此。祝英台的个性是强悍坚定的,是震撼人心的,而非旭暖人心。倘若英台有着梁山伯那样阳光般温暖的性格,那么我想马文才和祝英台必然会有着牵扯不清的纠葛了。可惜,祝英台不是太阳,马文才爱上的是一轮清冷的月。祝英台不是张无忌,更有着最坚强独立的心志,情感坚定而鲜明。人们常说爱情是没有理由的,我却很不赞成这种说法。在我看来,爱一个人是有缘由的,只是或许这缘由太繁杂厚重,难以表达罢了。爱或不爱有理由,却没有选择。如果可以选择爱或不爱一个人,那便不是真爱了。当所爱出现,也许现实无奈挣扎冲突接踵而至,但爱却是无从抉择的。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爱如影随形。英台和山伯本质上是相通的,而文才却与他们“道不同”。总有人说不相同的两个人才真正相称互补,如同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但前提是这2极有着共同的特质,一块磁铁是无论如何吸不起一块木头的。无疑,应台山伯和文才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也是为什么文才再如何付出也不可能打动英台。马文才,是我们这个时代偶像剧里的最佳男主角,有着显赫的家世,英俊的外貌,孤高的性情,堪怜的童年,脆弱的心智,难近的性情。这样的人物,对现代的女孩子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可惜我们都不是祝英台。祝英台爱的正是这个时代没有的那个傻傻的呆呆的,什么都没有的梁山伯。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演员了。其实本人对何润东、董洁都不感冒,尤其是看过秦王李世民,更觉得何润东外表实在抱歉,不过身材很好。印象中他都是演那种装酷耍帅的角色,很难想象他演书生。看过之后不得不承认,他演出了梁山伯大憨、大孝、大仁、大义的形象。谁规定书生就一定要是小白脸,一定是瘦弱矮小?人物如何不在色而在神,演出神才算是成功。这个185公分、有点黑的梁山伯很形象,如同初生的旭阳一般温暖人心,至诚至孝。也许这个梁山伯不够帅,但是看罢之后真的一如英台所说,他笑起来好温暖。这样的人物或许不符合现代审美标准,但是却是应合了故事人物的定位。董洁的祝英台很有味道,没有过多的江南女子的柔美,但是却多了股子清傲独立,没有弱柳扶风的姿态,却有着金刚难移的心志,就连羞怯都多了份自持。在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敢于女扮男装求知向学,不理世俗以死相抗,这样的女子该有这种心魄。至于马文才,我觉得这是个现代版本。山伯病逝,应台撞碑入坟,以其性格,毋庸置疑。如果英台先逝,那么山伯大概不会以如此激烈的方式结束生命,很可能是慢慢将自己折磨致死。而文才呢?他也爱英台,但他会以死相随么?说到底,山伯和英台之所以生死不离,是因其爱的刻骨,爱的深邃,心神相合。试想一个人如何失去自己的心魂独立存活呢?而文才和英台却不是,所以说其实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看这戏,赚取眼泪的还不是生死相随,而是为爱求生而不得的悲怆与无奈。或许对他们来说,死是最后的选择,却也是最自由的选择,而为彼此而生,竟是可望而不可求。无望的活着,竟也是种奢望。印象最深的是楼台相会和山伯拼命的求生。当山伯仓皇的问着喝了药会好对不对,让我再多活几天好不好,我怎么也忍不住眼泪。当生为不可得,那份达观知命进而安抚母亲的体贴更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梁山伯,或许这个时候他已知英台必然不离不弃,无论怎样抗争怎样阻止已是定局,他们相知,能做的就是等待相聚。而英台,在她用血在红绫上写着死当同穴时就已准备好生死相随了,而她那种无声的哭泣沉静的悲怆,沉悲得痛入骨髓。无法言传的伤痛,无人可撼得坚定,这就是祝英台,与山伯那份平淡竟出奇的契合。梁祝一曲,千古奇谈。心意相通,无论生死,必然相聚。为彼此求生存,当生而不可得,竟出奇的平静。所谓的直叫人生死相随,该是这般,在另外一方天地中拥有彼此,生死无惧。那份镇定那份平静那份平和与其说是对生活无声的对抗,不如说是对彼此感情的执著坚定。现实如何,此时早已不在他们之间构成任何障碍,那股无视现实的情感牵系令人不敢逼视。而那正是这个故事开在人们心中的桃花。

⑦ 梁祝五百字读后感

在这样一个似乎有些阴冷的早晨,听着《梁祝》这支传世佳作,那特有的已经仿佛没有一种言语能形容。波澜不惊的思绪在乐曲自然的催化下显得更加林乱了。忽然“砰”的那清脆、明朗的声音把我的思想与乐曲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也许是听了太多遍这支乐曲的缘故吧,潜意识下不禁升起了一丝淡然的忧伤。但音乐总体呈现给人的景象是欢乐的。这让我自然想到了阳春三月,白鸟轻飞,两个素不相识的学子相遇在这美好的世界。

乐曲继续进行着,我的思绪也随之紧紧跟随。我似乎看到了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环绕的一片胜地。祝英台与梁山伯正对人间倾诉。这一瞬间我的幻想充满了幸福。但就在此时,一个劫数的到来又似乎预示着这段情缘的哀惋和痛苦。(这当然只是我的理解。或许是对这一主题听人评析的太多的缘故吧。)有相聚也就有分离。小提琴代表着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着的梁山伯互相应答着,像是在互诉情谊和离愁。这时能明显的感觉到悲剧即将上演。如海潮涌来的管弦乐正式拉开了悲剧的帷幕,那浑厚、低沉、恐怖的乐音仿佛是强大的封建势力在百般阻挠,逼迫一个弱小的女子放弃美好的追求,顺从父母的旨意。此时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宁死不屈,与黑暗势力抗争到底。两者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直至乐曲的另一个小主题上演,矛盾才渐渐平息。乐曲缓缓奏出《楼台会》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诉心中的情谊,又像是在倾听彼此的哀叹。音乐给人以凄婉的感觉。忽然乐曲疾走,好像在告诉我们这些听众:梁山伯因为过度悲伤而在绝望中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或许是祝英台也沉入了无尽的绝望。或许是祝英台早知道有一个并不尽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结局在前方等候,她顺从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过门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灵。我在小提琴幽婉的乐声中听见了祝英台悲凉、凄惨的哭泣声;看见了那陵墓周围深邃、荒诞的景象。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难道几千年来所有的女子都同样受着这种压迫吗?突然一阵轰然巨响打断了我的思绪,整首乐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间像是烟云缭绕,两颗终于自由的心紧紧相连。

如梦如幻的一切渐渐平息了,乐曲又奏出柔缓的段子。阳春三月,明媚的阳光普照着大地,一对美丽的蝴蝶在繁花丛中翩翩起舞,形影不离。乐曲从祈愿转变维勒幸福。我想这就是浪漫主义笔下的杰作吧。我忽然觉得这样的悲剧有一个这样的结局显得太过于牵强了,尽管他把这段愁怨变成了忠贞的誓言。

一曲终了。而我的思考却未停止。我回想着曲中呈现的一幕幕,心情更加沉重起来。浮现在我脑海里的不仅仅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而是所有被封建势力着一家所束缚的人们的悲剧。面对此我并不能说出什么深刻的哲理使之不再重演,我只希望这在现代社会能被天下的父母所放弃,给儿女一段真正的幸福。

提笔匆匆写下这一连串感言,没有什么特别的见解,只是我,一个天真、单纯的女孩聆听《梁祝》后的一点感想和希望。

⑧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观后感

!有生命的曲线感。
毕竟它不像钢琴什么的,是冰冷的金属。
而它是可以唤起灵魂的乐器。

⑨ 梁祝观后感

(转)看这戏,赚取眼泪的还不是生死相随,而是为爱求生而不得的悲怆与无奈。或许对他们来说,死是最后的选择,却也是最自由的选择,而为彼此而生,竟是可望而不可求。无望的活着,竟也是种奢望。印象最深的是楼台相会和山伯拼命的求生。当山伯仓皇的问着喝了药会好对不对,让我再多活几天好不好,我怎么也忍不住眼泪。当生为不可得,那份达观知命进而安抚母亲的体贴更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梁山伯,或许这个时候他已知英台必然不离不弃,无论怎样抗争怎样阻止已是定局,他们相知,能做的就是等待相聚。而英台,在她用血在红绫上写着死当同穴时就已准备好生死相随了,而她那种无声的哭泣沉静的悲怆,沉悲得痛入骨髓。无法言传的伤痛,无人可撼得坚定,这就是祝英台,与山伯那份平淡竟出奇的契合。梁祝一曲,千古奇谈。心意相通,无论生死,必然相聚。为彼此求生存,当生而不可得,竟出奇的平静。所谓的直叫人生死相随,该是这般,在另外一方天地中拥有彼此,生死无惧。那份镇定那份平静那份平和与其说是对生活无声的对抗,不如说是对彼此感情的执著坚定。现实如何,此时早已不在他们之间构成任何障碍,那股无视现实的情感牵系令人不敢逼视。而那正是这个故事开在人们心中的桃花。

阅读全文

与梁祝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院打闹被打死 浏览:930
肖战olay小白瓶音乐微电影3 浏览:743
叶问外传张天志粤语电影 浏览:165
世纪大道电影院 浏览:607
微光情侣电影名字 浏览:421
法国电影产业 浏览:616
因拍电影动作受伤致残的演员 浏览:245
中国电影百年十大女明星 浏览:957
美国电影演员大全图片 浏览:21
至尊无敌电影完整版 浏览:461
国内男演员裸露电影 浏览:437
甲方乙方电影中文字幕 浏览:430
大埔奥园广场的电影院叫什么 浏览:868
电影百鸟朝凤的音乐赏析 浏览:536
REAL天天影视一部电影 浏览:24
芳华多伦多电影节146 浏览:817
鹏润悦秀城电影院 浏览:853
美国恐怖电影荒岛甜心完整版 浏览:857
名字有叫蓝天的电影 浏览:7
男主角妻子发动汽车后爆炸的电影 浏览: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