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48小時電影節

48小時電影節

發布時間:2021-07-01 04:32:20

① 求一部美國科幻片,好像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拍的,講的是一個男孩子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兔子。。。

死亡幻覺 Donnie Darko (2001)

導演: 理查德·凱利
編劇: 理查德·凱利
主演: 傑克·吉倫哈爾 / 霍爾姆斯·奧斯本 / 瑪吉·吉倫哈爾 / 帕特里克·斯威茲 / 德魯·巴里摩爾 / 塞斯·羅根 / 吉娜·馬隆
類型: 劇情 / 科幻 / 懸疑
官方網站: www.donniedarkofilm.com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1-01-19(聖丹斯電影節)
片長: 113 分鍾 / 133 分鍾(導演剪輯版)
又名: 怵目驚魂28天 / 唐尼・達克

丹尼•達可(傑克•蓋倫霍爾 飾)患有精神疾病,某天晚 上他受到莫名的召喚,夢游,也因此逃避了一架飛機墜落在他房間天花板上,這樣匪夷所思的事故。
自此以後,他的生活就發生了變化,頻頻出現幻覺,他時常看見一個兔人弗蘭克,後者告訴他世界將在28天6小時48分12秒以後毀滅;他得到了一本書,《時空旅行奧義書》,對書中提到的時空旅行、離線宇宙產生了強烈的好奇。
隨著世界末日的臨近,傑克的生活越來約詭異,他新認識的女朋友和家人也被卷了進去。看來,傑克想實現拯救世界的願望,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② 中央新影紀錄電影基金都做過哪些活動

活動還挺多的,比如:國際新紀錄獎、中國國際微電影節、歐洲萬象國際電影節、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國際青少年電影節、國際職業博克聯賽、國際山地音樂節、極拍48小時等大型文體活動都是中央新影紀錄電影基金舉辦的。

③ 中國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過那些獎

1.最高綜合技術獎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獲得了最高綜合技術獎,這個獎項僅次於金棕櫚獎和評審團大獎。《俠女》完成後,胡金銓有意送戛納參展,聯邦不相信會得獎,拒絕再出無謂費用。1975年他剪輯了三小時的國際版送往戛納影展,但聯邦影業拒絕再出費用,胡金銓最終自費前往。影片最終獲獎,賣出了歐洲版權,最終才彌補了本片的虧損。

2.金棕櫚獎

1993年,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獲得「金棕櫚獎」。主演張國榮、鞏俐、張豐毅。1993年該片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此外這部電影還獲得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等多項國際大獎,並且是唯一一部同時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

④ 范冰冰范丞丞再被造謠是母子,次日提起訴訟,最終結果如何

關於這件事情最終通過詳細比對和查看他們家的戶口本,得出兩人是姐弟關系的結果。這樣的結果對於很多網友來說,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這時候的范冰冰事業發展得越來越順利,變得越來越火。連續幾年都登上了福布斯名人榜。走上國際舞台的她還直接出席了《好萊塢報道》,並在戛納舉行的「年度最佳國際藝人」頒獎酒會上,獲得「年度最佳國際藝人」獎。《好萊塢報道》將這個獎頒給范冰冰,其實就是對她在國際舞台取得成就的一種肯定跟認可,她此時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有非常大的名氣。可惜的是,後來慢慢消失在影視行業當中,如今基本很難再看到關於她的一些影視作品。她現在一直過著比較低調的生活,也很少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大家同樣很少在關注到她的情況,只是偶爾的時候能看到她的身影。

⑤ 2010電影節觀後感作文

http://news.163.com/10/0407/14/63M24H7E000146BC.html

網易 > 新聞中心 > 滾動新聞 > 正文
2010戛納電影節前瞻:可能更具顛覆性
2010-04-07 13:51:00 來源: 人民網(北京) 跟貼 0 條 手機看新聞

2010戛納電影節海報

回首已經過去的第6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雖然大多數人對其整體選片質量表示滿意,但是星光相對暗淡,卻終讓人們留下一絲遺憾。而今年的官方正式選片名單要等到4月15日才最終面向媒體公布,但是對這個令人矚目的選片名單,敏感的專業媒體們還是通過四面八方匯集的信息,得以挖掘。不過,事實上,在距最終名單公布10天左右,戛納選片委員會還有大量影片需要觀審,不定因素依舊眾多。如果說最後一刻的意外和驚喜不可避免,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2010的戛納電影節,毫無疑問將會是群星燦爛,大師雲集,甚至可能比以往歷屆都更具有顛覆性的一屆電影節。

《羅賓漢》將為戛納開幕

開幕式影片

第一部由電影節組委會公布的官方選片,是電影節開幕式影片,萊德雷-斯科特的《羅賓漢》。屆時拉塞爾-克勞、凱特-布蘭切特等眾多明星捧場紅地毯,為電影節開門製造聲勢,這無疑是最理想的選擇。此外,影片在法國的上映日期5月19號,正是電影節進行得火熱之時,為其法國宣傳,自然也助力不小。

競賽單元候選名單

亞洲電影占據重要位置,日韓來勢兇猛,華語片等待沖刺

李滄東有望憑借《詩》重回戛納

《詩》(poetry)——《密陽》的作者李滄東再次回歸戛納。新片講述一個患上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找尋繼續生存下去的意義。

《下女》(thehousemaid)——這是導演林常樹翻拍韓國歷史上的經典作品,敘述一個女傭和收留她的夫妻中的丈夫保持著情人關系的隱秘。而其中女主角的扮演者,正是當年憑借《密陽》斬獲戛納影後桂冠的全度妍。不過,據稱影片在主競賽單元和導演雙周間的權衡選擇還有待最後定奪。

日本方面,北野武的《outrage》是他首次和華納合作,影片重拾日本黑幫經典題材。

華語電影在主競賽單元候選名單中,至今沒有被明確點名的作品。備受華語界期待的除卻杜琪峰的《奪命金》,被人們津津樂道的還有姜文的《讓子彈飛》、王小帥的《日照重慶》和李玉的《觀音山》。杜奇峰的作品最可能是以非競賽的特別展映形式現身,華語片究竟誰能捲入奪金大戰,現在還是未知數。不過如今,電影人到戛納並非僅僅是為了奪取大獎,更重要的是藉助媒體和影評人手中的宣傳武器,為他們的作品營造聲勢打造市場,而就此而言,非競賽特別展映單元,尤其是提攜優秀並有創意作品的一種關注單元,以及電影節平行運作的導演雙周和影評人周,相比競賽單元,更是許多國際發行商淘寶之地,不可小覷。

歐美方面明星薈萃

美國

《生命之樹》陣容強大

《生命之樹》——泰倫斯-馬利克備受矚目的新片,此前曾一度被傳聞會成為開幕式影片,如今,在導演外加西恩-潘、布拉德-皮特的重磅組合下,如果後期製作能夠及時,進入主競賽單元應該沒有什麼疑問。

《回來的路》——在《怒海爭鋒》完成七年後,彼得-威爾打造的這部巨制,根據斯拉沃米爾-拉維茨的長篇小說改編,講述科林-法瑞爾、艾德-哈里斯和吉姆-斯圖吉斯扮演的三名前蘇聯古拉格集中營囚犯,他們想方設法逃出監牢,穿越西伯利亞,攀登喜馬拉雅山以期到達西藏和印度的的艱苦歷險。這部影片一再被人們和今年的戛納相連,不過有最新的消息稱影片後期製作有可能趕不上影展日程。

《海狸》(thebeaver)——好萊塢演而優則導的明星朱迪-福斯特的處女作曾遭到戛納拒絕,她的新作這次卻很有可能進入主競賽單元,朱迪-福斯特同時還是片中的主角,將和梅爾-吉布森飆戲,影片講述吉布森扮演的木偶戲表演者常常和自己的手中的木偶奇妙對話。

《美錯》(buitiful)——2006年戛納獲得最佳導演獎的《通天塔》使得原籍墨西哥的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的天才再次得到證實,四年後,在和曾經的金牌編劇吉約莫-阿里亞加合作僵局後,伊納里多的新作本人親自操刀劇本,賈維爾-巴登擔綱男主角,扮演捲入一場非法交易中的男人,不得不和如今身為警察的兒時好友正面交鋒。

憑借《女王》在威尼斯電影節拿到最佳編劇和影後稱號的史蒂芬-弗雷爾斯的新作《Tamaradrewe》在人們的密切關注下,將會重返戛納。同為英倫導演的邁克-李的《另一年》(another year),不出意外也會出現在紅地毯上。

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毒太陽2》,據稱是俄羅斯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影片,拍攝期間也波折不斷,歷盡四年,場面人物龐大。

《樹》——上界戛納影後夏爾洛特-甘斯伯格遠赴澳大利亞主演的新片,由導演朱莉-波圖賽麗掌鏡,她曾擔任波蘭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副導演。

東歐方面,匈牙利電影今年勢頭最好,Kornel Mundruzco的《The Frankenstein project》,大師貝拉-塔爾的《都靈馬》(The turin horse),AgnesKoscis的《Adrienn Pal》,都會在主競賽單元或者一種關注單元中出現。羅馬尼亞可能出現在官方選片單中的有克里斯蒂-普伊烏的《曙光》和康斯坦丁-波佩斯庫的《人生准則》(Principles of life),波蘭有老導演jerzy Skolimowski講述一個政治犯越獄的懸疑片《殺人本質》(essence of killing)。阿根廷做為拉美代表,將會有帕布羅-特拉佩羅的《Carancho》和迭戈-雷曼的《道德科學》(Moral Sciences)征戰。

此外,兩部多次被提及,但前途還並不明了的影片:《黑天鵝》是威尼斯憑借《摔跤手》贏得金獅大獎的達倫-阿羅諾夫斯基的新作,匯集了好萊塢明星納塔麗-波特曼、米拉-庫妮絲和文森特-卡塞兒這位法國本土明星,以及朱利安-施納貝爾的《米拉爾》都似乎還有不定之數。

法國本土競爭激烈

馬修-阿馬力克這位法國實力派演員自導自演的處女作《巡演tournee》進入主競賽單元的可能性極大,影片講述一個長期居住美國的舞台製片人重返法國,他帶回一支美國「新詼諧派」女子組合,從一個城市轉戰另一個城市巡演,直到巴黎這個終點。

《拉賓的貓》(Le chat rabbin)——曾經為戛納60周年大壽創作海報的法國漫畫作家若安-斯法爾根據本人連環畫作品改編的,是63屆影展法國本土的大熱門。

原籍阿爾及利亞的法國導演拉契德-布查拉,2006年憑借《光榮歲月》在戛納成為關注熱點,並最終獲得集體最佳男演員獎。他的新作《法之外》(Horslaloi)再次聚會當年戛納影帝中的四位,講述1945年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背景下,5個男人圍繞著銀行巨額資金管理的錯綜復雜關系。

戛納熟客貝爾堂-布里耶的《冰塊噪音》,將繼承導演一貫風格,講述一個男人和他的癌症化身的直面相對,在荒誕滑稽里探討沉重的嚴肅命題。奧利維耶-阿薩亞斯以委內瑞拉傳奇恐怖分子卡洛斯為主人公的新片,以及貝爾堂-塔維尼耶根據拉菲特夫人經典小說改編而來的《蒙潘西耶公主》也是有力備選者。

近年來的作品盡管一直蜚譽共存,弗朗索瓦-奧容依舊是多產的法國電影中堅力量,他的新作《門面人物》(Potiche)匯集卡特琳娜-德娜芙和德帕迪約等法國巨星,應該很對戛納胃口。

伊朗大師阿巴斯-的新作《合法副本》由法國投資,朱麗葉-比諾什主演,在義大利托斯坎納地區拍攝。英國作家詹姆斯新作出版之際來到義大利,以原本和復印件的緊密關聯為主題開展講座,此間認識了朱麗葉-比諾什扮演的原籍法國的年輕畫廊展主。兩個人在前往佛洛倫薩附近的小村莊的路程上,共同度過了幾個小時,其間,一起面對如何辨別真偽、劃清現實和虛構界限的拷問。

不過,法國本土作品中,今年恐怕最具話題和爭議性的,當屬新浪潮大師戈達爾的出山之作《社會主義》,不知道這位畢生在電影中體現其人生哲學和思索的智者,將會有什麼警世驚人之語蹦出。

另外,曾獲得威尼斯評委會大獎的《穀子和鯔魚》的導演阿布黛-柯西胥的《黑斯維納斯》,雖然一直被大家看好,可惜,它的後期製作據說要等到秋天,趕不上戛納了。索非亞-科波拉也因為將會在五月產子,新片無緣戛納。

競賽單元外,同屬官方選片的非競賽單元影片將會掀起影展高潮

伍迪-艾倫於英國拍攝,雲集娜奧米-沃茨、若什-布洛林、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和安東尼-霍普金斯的新作《你將遇到陌生人》;羅伯特-羅德里格茲將在《刑房》中出現的偽片花加工創作的新片《彎刀》(Machete);史泰龍的《敢死隊》其片花曾在威尼斯電影節上展出,片中的明星讓人眼花繚目:威尼斯影帝米基-魯克、史泰龍、施瓦辛格、詹森-斯坦森、李連傑,布魯斯-威利斯……它幾乎匯集了當今世界動作片的所有頂級演員。如果工期趕得上,它將是為電影節製造高潮和熱點的最佳話題。《華爾街2》的北美上映日期從4月23日推遲到9月24日,迎來各大專業電影媒體猜測,不出意外,是在為進入戛納准備,其中的明星從邁克爾-道格拉斯、西亞-拉伯夫到蘇珊-薩蘭登和凱瑞-穆麗甘,一場大型明星秀可就此確定。日本投資,原籍越南的陳英雄導演的《挪威的森林》、三池崇史的《十三刺客》和韓國導演羅宏鎮的《殺人者》也可能以非競賽形式亮相。

平行單元

泰國阿皮查朋-維拉瑟查庫新作《伯梅叔叔》,這是才華橫溢的導演繼《熱帶疾病》在戛納獲得大獎後的又一次出征。影片講述伯梅大叔知道48小時內自己回死去,他認為自己的疾病是因為做壞事得到的報應,他殺過許多共產黨。伯梅請求自己的遠房親戚將自己從醫院接回家,以迎接死亡降臨。此間,他們看到了伯梅已經去世的妻子靈魂再現,照顧垂死的丈夫。而伯梅叔叔的兒子和一個名為幽靈猴子的奇特造物一起,在過去15年間一直生活在叢林里。此外,候選名單中還有喬治亞導演DoverKosshivili的《對手》(el)、小林正寬的《Harutonotabi》、河瀨直美的新片《andprotect,protected》。(劉敏)

來源:新浪娛樂 (本文來源:人民網 )

⑥ 求歷屆戛納電影節完全獲獎名單

戛納電影節獲獎名單有金棕櫚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演員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1、金棕櫚獎獲獎名單:

2018年(第71屆):《小偷家族》是枝裕和

2017年(第70屆):《自由廣場》魯本·奧斯特倫德

2016年(第69屆):《我是布萊克》肯·洛奇

2015年(第68屆):《流浪的迪潘》雅克·歐迪亞

2014年(第67屆):《冬眠》努里·比格·錫蘭

2013年(第66屆):《阿黛爾的生活》阿布戴·柯西胥

2012年(第65屆):《愛》邁克爾·哈內克

2011年(第64屆):《生命之樹》泰倫斯·馬力克

2010年(第63屆):《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

2009年(第62屆):《白絲帶》邁克爾·哈內克 [6]

2008年(第61屆):《課室風雲》勞倫·岡泰

2007年(第60屆):《四月三周兩天》克里絲蒂安·蒙吉

2006年(第59屆):《風吹麥浪》肯·羅奇

2005年(第58屆):《孩子》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

2004年(第57屆):《華氏911》邁克爾·摩爾

2003年(第56屆):《大象》格斯·范·桑特

2002年(第55屆):《鋼琴家》羅曼·波蘭斯基

2001年(第54屆):《兒子的房間》南尼·莫萊蒂

2000年(第53屆):《黑暗中的舞者》拉斯·馮·提爾

1999年(第52屆):《美麗羅塞塔》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

1998年(第51屆):《永恆的一天》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1997年(第50屆):《櫻桃的滋味》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鰻魚》今村昌平

1996年(第49屆):《秘密與謊言》邁克·李

1995年(第48屆):《地下》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1994年(第47屆):《低俗小說》昆汀·塔倫蒂諾

1993年(第46屆):《霸王別姬》陳凱歌、《鋼琴別戀》簡·坎皮恩

1992年(第45屆):《善意的背叛》比利·奧古斯特

1991年(第44屆):《巴頓·芬克》喬爾·科恩、伊桑·科恩

1990年(第43屆):《我心狂野》大衛·林奇

1989年(第42屆):《性、謊言和錄像帶》史蒂文·索德伯格

1988年(第41屆):《征服者佩爾》比利·奧古斯特

1987年(第40屆):《惡魔天空下》莫里斯·皮亞拉

1986年(第39屆):《戰火浮生》羅蘭·約菲

1985年(第38屆):《爸爸出差時》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1984年(第37屆):《德克薩斯的巴黎》維姆·文德斯

1983年(第36屆):《楢山節考》今村昌平

1982年(第35屆):《失蹤》科斯塔·加夫拉斯、《自由之路》Serif Gören,尤馬茲·古尼

1981年(第34屆):《鐵人》安傑依·瓦依達

1980年(第33屆):《浮生若夢》鮑勃·福斯、《影武者》黑澤明

1979年(第32屆):《鐵皮鼓》沃爾克·施隆多夫、《現代啟示錄》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1978年(第31屆):《木屐樹》埃曼諾·奧爾米

1977年(第30屆):《我父我主》保羅·塔維安尼、維克托里奧·塔維安尼

1976年(第29屆):無

1975年(第28屆):《烽火歲月志》Mohammed Lakhdar-Hamina

1974年(第27屆):《對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1973年(第26屆):《稻草人》傑瑞·沙茨伯格、《受雇者》阿蘭·布里吉斯

1972年(第25屆):《工人階級上天堂》艾利歐·培特利、《企業家之死》弗朗西斯科·羅西

1971年(第24屆):《送信人》約瑟夫·羅西

1970年(第23屆):《陸軍野戰醫院》羅伯特·奧特曼

1969年(第22屆):《如果》林賽·安德森

1968年(第21屆):無

1967年(第20屆):《放大》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1966年(第19屆):《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克勞德·勒魯什、《紳士現形記》皮亞托·傑米

1965年(第18屆):《決竅,如何得到》理查德·萊斯特

1964年(第17屆):《瑟堡的雨傘》雅克·德米

1963年(第16屆):《豹》盧奇諾·維斯康蒂

1962年(第15屆):《諾言》安塞爾莫·杜阿特

1961年(第14屆):《長別離》Henri Colpi、《維莉迪安娜》路易斯·布努埃爾

1960年(第13屆):《甜蜜的生活》費德里科·費里尼

1959年(第12屆):《黑人奧菲爾》馬賽爾·加謬

1958年(第11屆):《雁南飛》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

1957年(第10屆):《四海一家》威廉·惠勒

1956年(第9屆):《寂靜的世界》路易·馬勒、雅克-伊夫·古斯多

1955年(第8屆):《君子好逑》德爾伯特·曼

1954年(第7屆):《地獄門》衣笠貞之助

1953年(第6屆):《恐懼的代價》亨利-喬治·克魯佐

1952年(第5屆):《奧賽羅》奧遜·威爾斯、《兩分錢的希望》雷納托·卡斯特拉尼

1951年(第4屆):《米蘭的奇跡》維托里奧·德·西卡、《茱莉小姐》阿爾夫·斯約堡

1949年(第3屆):《第三人》卡羅爾·里德

1947年(第2屆):無

1946年(第1屆):《相見恨晚》大衛·里恩、《伊麗斯和上尉的心》阿爾夫·斯約堡、《失去的周末》比利·懷爾德、《瑪麗婭·康德萊西婭》費南德斯·埃米里奧、《沒有翅膀的男人》Frantisek Cáp、《貧民窟》Chetan Anand、《大地將變成紅色》Bodil Ipsen,Lau Lauritzen。

1946年(第1屆):《寶石花》Aleksandr Ptushko、《鐵路戰斗隊》雷內·克萊芒、《為我譜上樂章》華特·迪士尼、《最後的機會》Leopold Lindtberg、《偉大的轉折》弗雷德里克·厄姆勒、Boris Chirskov。

1946年(第1屆):《羅馬,不設防的城市》羅伯托·羅西里尼、《田園交響樂》讓·德拉努瓦、《法爾比克》Georges Rouquier、《217注冊證》米哈伊爾·羅姆。

2、最佳導演獎:

2018年(第71屆):保羅·帕夫利克夫斯基《冷戰》

2017年(第70屆):索菲亞·科波拉《牡丹花下》

2016年(第69屆):奧利維耶·阿薩亞斯《私人采購員》、克里斯蒂安·蒙吉《畢業會考》

2015年(第68屆):侯孝賢《刺客聶隱娘》

2014年(第67屆):貝尼特·米勒《狐狸獵手》

2013年(第66屆):阿瑪特·艾斯卡蘭特《赫利》

2012年(第65屆):卡洛斯·雷加達斯《柳暗花明》

2011年(第64屆):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亡命駕駛》

2010年(第63屆):馬修·阿馬立克《巡演》

2009年(第62屆):布里蘭特·曼多薩《基納瑞》

2008年(第61屆):努里·比格·錫蘭《三隻猴子》

2007年(第60屆):朱利安·施納貝爾《潛水鍾與蝴蝶》

2006年(第59屆):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通天塔》

2005年(第58屆):邁克爾·哈內克《隱藏攝像機》

2004年(第57屆):托尼·加列夫《流亡》

2003年(第56屆):格斯·范·桑特《大象》

2002年(第55屆):林權澤《醉畫仙》、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狂野之愛》

2001年(第54屆):喬爾·科恩、伊桑·科恩《缺席的人》、大衛·林奇《穆赫蘭道》

2000年(第53屆):楊德昌《一一》

1999年(第52屆):佩德羅·阿莫多瓦《關於我母親的一切》

1998年(第51屆):約翰·保曼《將軍》

1997年(第50屆):王家衛《春光乍泄》

1996年(第49屆):喬爾·科恩、伊桑·科恩《冰血暴》

1995年(第48屆):馬修·卡索維茨《怒火青春》

1994年(第47屆):南尼·莫萊蒂《親愛的日記》

1993年(第46屆):邁克·李《赤裸裸》

1992年(第45屆):羅伯特·奧特曼《幕後玩家》

1991年(第44屆):喬爾·科恩、伊桑·科恩《巴頓·芬克》

1990年(第43屆):帕維·龍根《計程車司機布魯斯》

1989年(第42屆):埃米爾·庫斯圖里卡《流浪者之歌》

1988年(第41屆):費爾南多·索拉納斯《南方》

1987年(第40屆):維姆·文德斯《柏林蒼穹下》

1986年(第39屆):馬丁·斯科塞斯《下班後》

1985年(第38屆):安德列·泰西內《情陷夜巴黎》

1984年(第37屆):貝特朗·塔維涅《鄉村星期天》

1983年(第36屆):羅伯特·布列松《錢》、安德烈·塔科夫斯基《鄉愁》

1982年(第35屆):沃納·赫爾佐格《陸上行舟》

1981年(第34屆):無

1980年(第33屆):無

1979年(第32屆):泰倫斯·馬力克《天堂之日》

1978年(第31屆):大島渚《愛之亡靈》

1976年(第29屆):伊托·斯柯拉《驚恐、污穢、邪惡》

1975年(第28屆):米歇爾·布洛爾特《命令》、科斯塔·加夫拉斯《特別法庭》

1974年(第27屆):無

1973年(第26屆):無

1972年(第25屆):米克洛斯·楊索《紅色贊歌》

1971年(第24屆):無

1970年(第23屆):約翰·保曼《最後的萊奧》

1969年(第22屆):格勞貝爾·羅沙《職業殺手安東尼奧》、沃依采克·雅斯尼《一切善良的市民們》

1968年(第21屆):無

1967年(第20屆):費倫茨·科薩《一萬個太陽》

1966年(第19屆):謝爾蓋·尤特凱維奇《列寧在波蘭》

1965年(第18屆):利維烏·丘列伊《弔死鬼的森林》

1964年(第17屆):無

1963年(第16屆):無

1962年(第15屆):無

1961年(第14屆):朱麗婭·索恩澤娃《烽火連天》

1960年(第13屆):無

1959年(第12屆):弗朗索瓦·特呂弗《四百擊》

1958年(第11屆):英格瑪·伯格曼《生命的邊緣》

1957年(第10屆):羅伯特·布列松《死囚越獄》

1956年(第9屆):謝爾蓋·尤特凱維奇《奧塞羅》

1955年(第8屆):謝爾蓋 · 瓦西里耶夫《Geroite na Shipka》、朱爾斯·達辛《男人的爭斗》

1954年(第7屆):無

1953年(第6屆):無

1952年(第5屆):克里斯蒂安·雅克《勇士的奇遇》

1951年(第4屆):路易斯·布努埃爾《被遺忘的人》

1949年(第3屆):雷內·克萊芒《馬拉帕加之牆》

1947年(第2屆):無

1946年(第1屆):雷內·克萊芒《鐵路戰斗隊》

3、最佳男演員獎

2018年(第71屆):馬爾切洛·豐特《犬舍驚魂》

2017年(第70屆):傑昆·菲尼克斯《你從未在此》

2016年(第69屆):沙哈布·侯賽尼《推銷員》

2015年(第68屆):文森特·林頓《市場法律》

2014年(第67屆):蒂莫西·斯波《透納先生》

2013年(第66屆):布魯斯·鄧恩《內布拉斯加》

2012年(第65屆):麥斯·米科爾森《狩獵》

2011年(第64屆):讓·杜雅爾丹《藝術家》

2010年(第63屆):埃里奧·傑曼諾《我們的生活》、哈維爾·巴登《美錯》

2009年(第62屆):克里斯托弗·瓦爾茲《無恥混蛋》

2008年(第61屆):本尼西奧·德爾·托羅《切·格瓦拉》

2007年(第60屆):朱利安·蕭貝爾《潛水鍾和蝴蝶》

2006年(第59屆):塞米·鮑亞吉拉、伯納德·布蘭卡恩、羅什迪·澤姆、賈梅爾·杜布茲、薩米·納塞利《光榮歲月》

2005年(第58屆):湯米·李·瓊斯《艾斯卡達的三次葬禮》

2004年(第57屆):柳樂優彌《無人知曉》

2003年(第56屆):伊敏·托普拉克、穆扎菲·奧德梅爾《遠方》

2002年(第55屆):奧利弗·古爾邁《兒子》

2001年(第54屆):伯努瓦·馬吉梅《鋼琴教師

2000年(第53屆):梁朝偉《花樣年華》

1999年(第52屆):埃馬紐埃爾·肖特《人,性本色》

1998年(第51屆):彼得·穆蘭《我的名字是喬》

1997年(第50屆):西恩·潘《她是如此可愛》

1996年(第49屆):帕斯卡·杜奎奈、丹尼爾·奧圖《第八日》

1995年(第48屆):喬納森·普雷斯《卡林頓》

1994年(第47屆):葛優《活著》

1993年(第46屆):大衛·休里斯《赤裸裸》

1992年(第45屆):蒂姆·羅賓斯《幕後玩家》

1991年(第44屆):約翰·特托羅《巴頓·芬克》

1990年(第43屆):傑拉爾·德帕迪約《大鼻子情聖》

1989年(第42屆):詹姆斯·斯派德《性、謊言和錄像帶》

1988年(第41屆):福里斯特·惠特克《菜鳥帕克》

1987年(第40屆):馬塞洛·馬斯楚安尼《黑眼睛》

1986年(第39屆):米歇爾·布朗《晚禮服》、鮑勃·霍斯金斯《蒙娜麗莎》

1985年(第38屆):威廉·赫特《蜘蛛女之吻》

1984年(第37屆):阿爾弗雷多·蘭達、Fernando Rabal《聖嬰》

1983年(第36屆):吉昂·馬利亞·沃隆特《馬里奧·里奇之死》

1982年(第35屆):傑克·萊蒙《失蹤》

1981年(第34屆):烏戈·托格內吉《一個可笑人物的悲劇》

1980年(第33屆):米歇爾·皮寇利《虛無縹緲》

1979年(第32屆):傑克·萊蒙《中國綜合症》

1978年(第31屆):強·沃特《榮歸》

1977年(第30屆):費爾南多·雷依《埃莉莎,我的愛》

1976年(第29屆):何塞·路易斯·戈麥茲《巴斯瓜爾厄一家》

1975年(第28屆):維托里奧·加斯曼《女人香》

1974年(第27屆):傑克·尼科爾森《最後的細節》、查爾斯·博耶《史塔維斯基》

1973年(第26屆):吉安卡羅·吉安尼尼《愛與無政府》

1972年(第25屆):讓·雅南《我們不願互訴衷曲》

1971年(第24屆):里卡多·庫喬拉《薩可與方齊迪》

1970年(第23屆):馬塞洛·馬斯楚安尼《妒忌夢》

1969年(第22屆):讓-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焦點新聞》

1967年(第20屆):奧戴德·科特勒《一個男孩的三天》

1966年(第19屆):帕爾·奧斯卡森《飢餓》

1965年(第18屆):特倫斯·斯坦普《收藏家》

1964年(第17屆):安塔爾·帕傑爾《雲雀》、薩羅·烏爾濟《被誘惑被遺棄的女人》

1963年(第16屆):理查德·哈里斯《超級的男性》

1962年(第15屆):拉爾夫·理查德森、傑森·羅巴茲、迪恩·斯托克維爾《長日入夜行》、穆雷·梅爾文《甜言蜜語》

1961年(第14屆):安東尼·博金斯《何日君再來》

1959年(第12屆):布拉福德·迪爾曼、迪恩·斯托克維爾、奧遜·威爾斯《朱門孽種》

1958年(第11屆):保羅·紐曼《漫長的炎夏》

1957年(第10屆):約翰·奇茲米勒《和平谷》

1955年(第8屆):斯賓塞·屈塞《黑岩喋血記》、尼古拉·格里岑科、鮑里斯·比秋科夫、帕維爾·卡道奇尼科夫、尼古拉·謝爾蓋耶夫、鮑里斯·科科夫金、鮑里斯·安德列耶夫、謝爾蓋·盧克亞諾夫、阿勒克塞·巴塔洛夫、瓦吉姆·梅德維傑夫、謝爾蓋·庫里洛夫《大家族》

1952年(第5屆):馬龍·白蘭度《薩巴達萬歲》

1951年(第4屆):邁克爾·雷德格瑞夫《白朗寧版本》

1949年(第3屆):愛德華·羅賓遜《陌生人之屋》

1946年(第1屆):雷·米蘭德《失去的周末》

4、最佳女演員獎

2018年(第71屆):薩瑪爾·葉斯利亞莫娃《小傢伙》

2017年(第70屆):黛安·克魯格《憑空而來》

2016年(第69屆):傑克琳·喬斯《羅莎媽媽》

2015年(第68屆):魯妮·瑪拉《卡蘿爾》、艾瑪紐爾·貝克特《我的國王》

2014年(第67屆):朱麗安·摩爾《星圖》

2013年(第66屆):貝熱尼絲·貝喬《過往》

2012年(第65屆):克里斯蒂娜·弗盧圖爾、考斯米娜·斯特拉坦《越過群山》

2011年(第64屆):克爾斯滕·鄧斯特《憂鬱症》

2010年(第63屆):朱麗葉·比諾什《合法副本》

2009年(第62屆):夏洛特·甘斯布《反基督者》

2008年(第61屆):溫妮塞斯·德·奧利維拉《越線》

2007年(第60屆):全度妍《密陽》

2006年(第59屆):布蘭卡·波蒂洛、尤漢娜·柯博、達茲·萊姆波瑞娃、佩內洛普·克魯茲、卡門·毛拉、勞拉·杜納絲《回歸》

2005年(第58屆):漢娜·拉斯洛《自由地帶》

2004年(第57屆):張曼玉《清潔》

2003年(第56屆):瑪麗-喬西·克羅茲《野蠻的入侵》

2002年(第55屆):卡蒂·奧廷寧《沒有過去的男人》

2001年(第54屆):伊莎貝爾·於佩爾《鋼琴教師》

2000年(第53屆):比約克《黑暗中的舞者》

1999年(第52屆):艾米莉·德奎恩《美麗羅塞塔》、賽芙琳·卡尼爾《人,性本色》

1998年(第51屆):娜塔莎·雷尼埃、艾洛迪·布歇《兩極天使》

1997年(第50屆):凱西·伯克《切勿吞食》

1996年(第49屆):布蘭達·布萊斯《秘密與謊言》

1995年(第48屆):海倫·米倫《瘋狂的喬治王》

1994年(第47屆):維爾娜·麗絲《瑪戈皇後》

1993年(第46屆):霍利·亨特《鋼琴別戀》

1992年(第45屆):佩尼拉·奧蓋斯特《善意的背叛》

1991年(第44屆):伊蓮娜·雅各布《兩生花》

1990年(第43屆):克里斯提娜·楊達《審訊》

1989年(第42屆):梅麗爾·斯特里普《黑暗中的吶喊》

1988年(第41屆):琳達·姆夫西、喬迪·梅、芭芭拉·赫希《隔離的世界》

1987年(第40屆):芭芭拉·赫希《羞怯的人》

1986年(第39屆):費爾南達·托里斯《永遠或永不愛我》、芭芭拉·蘇科瓦《羅莎·盧森堡》

1985年(第38屆):雪兒《面具》、諾瑪·阿萊昂德羅《官方說法》

1984年(第37屆):海倫·米倫《卡爾》

1983年(第36屆):漢娜·許古拉《皮耶拉的故事》

1982年(第35屆):亞德維加·揚科夫斯卡-切斯拉克《另一個天堂》

1981年(第34屆):伊莎貝爾·阿佳妮《四重奏》《迷戀》

1980年(第33屆):阿努克·艾梅《虛無縹緲》

1979年(第32屆):莎莉·菲爾德《諾瑪蕾》

1978年(第31屆):吉爾·克雷伯格《不結婚的女人》、伊莎貝爾·於佩爾《維奧萊特·諾齊埃爾》

1977年(第30屆):莫妮克·梅居爾《攝影師馬丁》、謝莉·杜瓦爾《三女性》

1976年(第29屆):瑪麗·托洛斯克《德里夫人您在哪裡?》、多米尼克·桑達《遺產》

1975年(第28屆):瓦萊麗·佩萊恩《列尼傳》

1974年(第27屆):瑪麗-若斯·納特《舞會的小提琴》

1973年(第26屆):喬安娜·伍德沃德《雛鳳吟》

1972年(第25屆):蘇珊娜·約克《幻象》

1971年(第24屆):吉蒂·溫《毒海鴛鴦》

1970年(第23屆):奧塔維亞·皮科洛《麥泰洛》

1969年(第22屆):瓦妮莎·雷德格瑞夫《絕代美人》

1967年(第20屆):比亞·戴格瑪克《鴛鴦戀》

1966年(第19屆):瓦妮莎·雷德格瑞夫《摩根》

1965年(第18屆):薩曼莎·艾加《收藏家》

1964年(第17屆):安妮·班克羅夫特《太太的苦悶》、芭芭拉·蓓麗《天倫淚》

1963年(第16屆):瑪麗那·維拉迪《女王蜂》

1962年(第15屆):凱瑟琳·赫本《長日入夜行》、麗塔·塔欣厄姆《甜言蜜語》

1961年(第14屆):索菲婭·羅蘭《烽火母女淚》

1960年(第13屆):瑪麗娜·墨蔻莉《痴漢艷娃》、讓娜·莫羅《如歌的行板》

1959年(第12屆):西蒙·西涅萊《金屋淚》

1958年(第11屆):芭布洛·約爾特·阿夫·奧納斯、英格里德·圖林、畢比·安德森、伊娃。達爾貝克《生命的邊緣》

1957年(第10屆):茱莉艾塔·瑪西娜《卡比里亞之夜》

1956年(第9屆):蘇珊·海沃德《傷心淚盡話當年》

1955年(第8屆):葉卡捷琳娜·薩維諾娃、伊婭·阿列比娜、拉瑞莎·科倫伯格、葉琳娜·杜布朗拉沃娃、薇拉·庫茲涅佐娃、克拉拉·盧奇科《大家族》

1952年(第5屆):李·格蘭特《偵探的故事》

1951年(第4屆):貝蒂·戴維斯《彗星美人》

1949年(第3屆):伊莎·米蘭達《馬拉帕加之牆》

1946年(第1屆):米歇爾·摩根《田園交響樂》

⑦ 誰能列出達芬奇密碼里所有提及的地點

影片《達芬奇密碼》根據美國作家丹.布朗的同名懸疑小說改編。哈佛大學的符號學專家羅伯特.蘭登(湯姆.漢克斯 飾)在法國巴黎出差期間的一個午夜接到一個緊急電話,得知盧浮宮博物館年邁的館長被人殺害在盧浮宮的博物館里,人們在他的屍體旁邊發現了一個難以捉摸的密碼。蘭登與法國一位頗有天分的密碼破譯專家索菲.奈芙(奧黛麗.塔圖 飾),在對一大堆怪異的密碼進行整理的過程當中,達芬奇密碼居然發現一連串的線索就隱藏在達.芬奇的藝術作品當中。這些線索,大家都清楚可見,然而卻被畫家巧妙地隱藏起來。

蘭登無意中非常震驚地發現,達芬奇密碼已故的博物館館長(也就是奈芙的祖父)竟然是峋山隱修會(Priory of Sion)的重要成員。峋山隱修會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秘密組織,其成員包括牛頓、維克多.雨果與達.芬奇等多位歷史名人。蘭登的直覺告訴他,他和奈芙是在找尋一個石破天驚的歷史秘密……

由朗.霍華德執導、湯姆.漢克斯主演的影片《達·芬奇密碼》將揭幕本屆戛納電影節,但眼下,影片的藍本、同名小說《達芬奇密碼》正身陷「剽竊案」,有消息稱,如果被告、小說作者丹.布朗敗訴,影片也無法如期上映。日前,該片製片人瑞恩正式對外發表聲明,不論「密碼案」結果如何,影片5月19日公映的計劃都不會改變。據悉,密碼案將於4月8日宣判,在瑞恩看來,該案不僅對影片沒影響,反而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達芬奇密碼》由兩屆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斯和《天使愛美麗》中的女主角奧黛麗.塔圖主演,兩人分別扮演哈佛符號學專家羅伯特.蘭登和法國破譯專家索菲.奈芙。兩人在處理盧浮宮博物館館長被殺命案時需要破解一大堆怪異的密碼,在追蹤密碼的過程中,蘭登發現線索存在於達.芬奇的手稿中。沿著這一線索,蘭登發現被殺的館長竟然是峋山隱修會的成員,在追查的過程中,蘭登和索菲也遭人懷疑,但最終蘭登還是揪出了殺人兇手,也是西方文明的最大秘密:耶穌的子嗣……

影片的故事絕對精彩紛呈,製片人瑞恩一點都不希望人們被「密碼案」左右,也不希望讀者和影迷誤解。而導演霍華德也完全忠實原著小說,「《達芬奇密碼》可以稱得上是史上最暢銷書,我們希望為大家還原事實。」瑞恩強調說。

《達芬奇密碼》除了故事情節充滿懸念,最大的看點莫過於進入盧浮宮實地拍攝,小說中的情景被百分之百還原。小說中提及的維雷特城堡也是影片拍攝地點之一,城堡內有17間卧室,21間浴室、16個壁爐、外有兩個小湖,湖心噴泉漣漣,還有一尊人工雕刻的海王星雕像。該城堡1668年建成,是專為路易十四駐義大利大使所建造,現在的主人是美國房產大亨。據悉,劇組專門從17間房中辟出了6間,供演員們使用,但漢克斯一點沒架子,他放棄了享受貴族待遇的機會,選擇和妻子孩子住在演員唐納德.薩瑟蘭巴黎的家中,盡享平民之樂。

數字版《達·芬奇密碼》

2004年12月19日 9:38

去年這個時候,一本糅合了神秘主義、藝術史、符號學的英文小說《達·芬奇密碼》在坊間悄然流傳,互聯網上時不時有人提及,比如復旦大學的嚴鋒老師就不遺餘力地推薦此書,並「妄下斷語」:「因為這本書的存在,我們國內的通俗文學跟西方相比還相差一大截!」不管怎麼樣,這本書中文版誕生一年來,其銷量已超過同時期幾乎所有的國內小說,丹·布朗掀起的密碼風潮席捲書市。藉此東風,更有一批密碼學、聖經學的圖書相繼登場。
近期,人民文學出版社翻譯出版了丹·布朗的小說處女作《數字城堡》。相比《達·芬奇密碼》的與歷史較勁,《數字城堡》則完完全全影射當下的世界,深刻揭示了數字時代人類所面臨的一個嚴重危機:當人們越來越依賴於電腦、網路的時候,他們的個人隱私與國家安全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丹·布朗本人在其個人網站上以問答形式就信息時代個人隱私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星期日新聞晨報在此刊登其中部分內容,以饗讀者。

一口氣讀完《數字城堡》,我最大的閱讀感受是,我好像重讀了一遍《達·芬奇密碼》,只不過這次不是在中世紀漫遊,而是進入了高科技社會。

丹·布朗的小說密碼

這兩本書真的太像了,《數字城堡》的所有章節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兩書中都有聰明漂亮的女主人公,男主角則都是大學文科教授,故事的核心都與破解密碼有關,且都是個人與一個龐大組織的對抗,情節中都有陰謀、跟蹤和暗殺,以及貌似好人的壞人。兩本書在形式上都好像電影劇本一樣,情節緊張,懸念迭起,令讀者拿起來就不想放下。如此看來,《數字城堡》就像替換了人名的《達·芬奇密碼》。

如果你讀過《達·芬奇密碼》的話,你會知道那個故事與一個叫「郇山修隱會」的地下宗教團體有關。而在《數字城堡》中,類似的角色變成了美國政府的半公開機構「國家安全局」(NationalSecurityAgency)。

美國的國家安全局和任何國家的情報安全部門一樣,都是非常神秘,且權力很大的機構。在它的網站上(http://www.nsa.gov),它這樣介紹自己:「美國國家安全局是一個分析密碼的組織,它在保護美國的信息系統和提供外國情報的工作中,起到協調、指導和執行的作用。它是一個高技術組織,處在通信和數據處理技術的前沿。它也是美國政府中研究和分析外國語言的最重要的中心之一……」它隸屬於美國國防部,雇員人數和機構預算都是保密的。把這樣一個機構寫進小說,可想而知《數字城堡》選擇了一個多麼刺激的題材。

緊張刺激的數字城堡

小說的故事情節大致是這樣的,國家安全局為了應付進入信息社會以後出現的大量互聯網加密信息,秘密發明了一台「萬能解密機」,號稱可以在3小時內破解世界上的一切密碼。有一位專家對國安局這種肆意監視和踐踏公民通信自由的做法深感不滿,於是發明了一種「萬能解密機」破解不了的密碼演算法,他把它叫作「數字城堡」。這位專家對國安局發出威脅,如果不在48小時內,向世界公開「萬能解密機」存在的事實,他就要把「數字城堡」放到互聯網上自由下載,讓「萬能解密機」變成一堆廢鐵。像任何驚險小說中必然發生的那樣,這位專家結果被暗殺了,而他刻有打開「數字城堡」的口令的那枚戒指則不知去向。於是,各方都投入了緊張的搜索中……

據說,這個題材是作者丹·布朗受到刺激以後才想出來的。丹·布朗大學畢業以後,一直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學院當英語老師。一天,聯邦特工突然來到學院,調查兩個學生,原因是他們在私人的電子郵件里說,柯林頓總統說謊,應該受到槍擊。這一事件讓丹·布朗深受震動,他感到生活中到處都有無形的眼睛在監視著我們,而誰又來監視那些監視者呢?他開始關注這方面的各種信息,逐漸的,一個完整的故事框架在他心中醞釀成熟。

丹·布朗的低級錯誤

顯而易見,這本小說里必然會出現很多高科技的內容。不過,這方面非常令人失望。丹·布朗畢竟是教英語出身的,在處理技術內容時顯得非常無知,犯了很多低級錯誤。這本小說寫於1997年,當時互聯網技術已經基本成型了。很難想像,那時的超級計算機還需要用氟里昂來冷卻,而且除了手工拉閘以外,還無法切斷電源,一個人在電源房裡觸電被燒死了,計算機居然還能運行。另外,聲稱國家安全局的所有重要資料庫都是連在網上的,且沒有備份,這也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上面那些錯誤也許還不算最致命的,我再來舉幾個要命的錯誤。它們的存在使這個故事的某些情節在技術上無法解釋。

首先,丹·布朗混淆了數據文件和可執行文件。任何病毒都是可執行文件,單純的數據文件不可能產生破壞性後果。「數字城堡」作為一種演算法,不是可執行文件,是不可能破壞主機的。國家安全局的密碼專家不可能分不清兩者。其次,小說中有個情節說,機房斷電以後,必須去三號網點的計算機里查找數據。但是,前面丹·布朗提到過三號網點里都是終端機(terminal),終端機本身不存儲數據,只有工作站(workstation)才存儲,即使是工作站,如果連在網上的話,也可以遠端查找數據啊。

全書最大的那個「臭蟲」也許是小說結尾處,一會說「數字城堡」的口令是64位(bits)的,一會又說是64個字元。兩者可是不同的呀。根據通行的ASCII編碼,一個字元用8位二進制字元表示,64位只能表示8個字元。丹·布朗顯然不知道這個。最可笑的是,最終的密碼居然是一個個位數的素數。它只是一個字元,用兩位就可以表示了。

被驚險引誘著

所以,如果你對計算機技術稍有了解的話,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很可能感到無法忍受。不過話回來,我99%的肯定,你還是會和我一樣,把這本書一口氣讀完。因為它是個非常奇怪的組合,一方面是漏洞百出的技術描寫,另一方面則是一個相當成功的驚險故事。扣人心弦的情節,簡潔明快的敘述,一波接一波的高潮迭起,懸念不斷,會把你牢牢地按在椅子上,不願起身,直到讀完最後一頁為止。

其實還不止這樣,在閱讀過程中,你會覺得小說展開的畫面,有點像多支探險隊,沿著不同的路線,向著同一個地點爭相競發。每一支隊伍都挖掘出一部分的真相,從而刺激其他隊伍拚命前進。而只有到故事的最後,所有的隊伍會合在一起,整個事件的全部真相才會大白。而那時,所有人也必須合力對付他們所遇到的最後的,也是最大的一個挑戰。

⑧ 釜山電影節上的三個小童星分別是誰

應該是申智
PS:申 智 的檔案
韓文名:신지
中文名:申智
英文名:Shin JI
本名:李智善(이지선)
綽號:黑烏龜,칠칠이(是對粗心大意,大大咧咧的人的一種稱呼)
出生日期:1981年11月18日(屬雞,天蠍座)
身高:165cm
體重 : 秘密
血型:AB型
出生地 : 仁川 富平
家庭成員:父母,姐姐,弟弟,초코(小狗)
求學經歷: 仁川 青川小學——仁川 北仁川女子中學——仁川 富開女子高中——東德大學 實用音樂科——京畿大學 電子音樂專業(02級)
出道前獲獎經歷:
96年 仁川青少年歌謠節 憑借《不成理由的理由》獲得銀獎
98年 仁川青少年歌謠節 憑借《離不開的你》獲得金獎
從高一時(97年)在錄音室開始輕松音樂的演出
活動經歷:98年出道以來以高耀太組合的形式活動至今
歌手出道動機:考試唱歌!
座右銘:像氧氣那樣地存在!
音樂觀:成為現場演唱被認可的歌手!
追求的音樂風格:大眾喜愛的,輕松的音樂
小時候的夢想:歌手
理想類型:初次見面感覺好,有包容心(善解人意)的男子
喜歡的食物:雞(所有關於雞的東西都喜歡)
喜歡的顏色:黃色
喜歡的季節:冬季
喜歡的東西:雞,黃色,休閑裝,西裝,소찬휘,Mariah Carey
宗教:無
興趣&特長:開車兜風,電腦游戲
閑暇生活:健康的,兜風的時候比較多
喜歡的運動:健康的
自己去的地方:미사리MISARI(兜風路線驚人吧)
每天睡眠時間:休息期10~12小時,活動期3~4小時
性格:沒有什麼花花腸子,很活潑,但很小心
魅力點:直率的性格

⑨ 各個電影節獲獎影片,越多越好

獲獎片不一定好看,有的很悶的,我知道的一些,有的是最佳影片,有的是單項獎,篇幅有限,不能寫太多
戛納:霸王別姬、鋼琴課、風吹稻浪、活著、鬼子來了、布米叔叔的前世今生、孩子、華氏911、大象、鋼琴師、黑暗中的舞者、櫻桃的滋味、秘密與謊言、黑色追緝令
威尼斯:傷心小號曲、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日子、三峽好人、空房間、斷背山、回歸、季風婚宴、花火、豪情蓋天、三輪車夫、悲情城市、大紅燈籠高高掛、捷徑、藍色、夢幻天堂、花火
柏林:紅高粱、理智與情感、傷心奶水、精英部隊、圖雅的婚事、勇往直前、千與千尋、親密、木蘭花、細細的紅線、中央車站、因父之名、雨人

⑩ 法國片《逃之夭夭》女主角誰演的

蘇菲·瑪索

英文名:Sophie Marceau
Nickname:Flatfoosie
生日:1966年11月17日
身高:173cm
出生地:巴黎

主要影視作品:

2001年《盧浮魅影》(「Belphegor, Phantom of the Louvre」)

2000年《忠貞》(「La Fidelity」)

1999年《末日危機》(「The World Is Not Enough」)

1999年《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1999年《失與得》(「Lost and Found」)

1997年《心火》(「Firelight」)

1997年《路易十四的情婦》(「Marquise」)

1997年《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

1995年《電影生活》(「Making a Film for Me Is to Live」)

1995年《L'Aube a l'envers》

1995年《雲上的日子》(「Par-dela' les nuages」)

1995年《勇敢的心》(「Braveheart」)

1994年《豪情玫瑰》(「La Fille de D'Artagnan」)

1993年《芳芳》(「Fanfan」)

1991年《藍色樂章》(「La Note bleue」)

1991年《情書戰場》(「Pour Sacha」)

1990年《來自巴黎的女孩》(「Pacific Palisades」)

1989年《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Mes nuits sont plus belles que vos jours」)

1988年《雪琳娘》(「Chouans」)

1988年《中學生》(「The Student」)

1988年《心動的感覺》(「L'etudiante」)

1986年《Descente aux enfers》

1985年《狂野的愛》(「L' Amour braque」)

1985年《警察》(「Police」)

1984年《最後一次接觸》(「Joyeuses Paques」)

1984年《薩卡納要塞》(「Fort Saganne」)

1982年《再一次接觸》(「La Boum 2」)

1980年《第一次接觸》(「La Boum」)
哈哈...我的更全吧?樓主,向你討杯茶喝.謝謝!

閱讀全文

與48小時電影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部電影有多個殺人鏡頭 瀏覽:423
有關羊人的英語電影 瀏覽:582
勵志的英文電影小學生 瀏覽:93
你好李煥英電影票諸城 瀏覽:198
歷屆電影最佳女配角演員 瀏覽:929
爸爸爸爸大電影完整版 瀏覽:183
多來a夢最新大電影 瀏覽:989
成龍拍攝外國所有古裝電影有哪些 瀏覽:130
台灣香港電影av 瀏覽:302
好的手機電影下載網站 瀏覽:132
電影學院導演系怎麼考 瀏覽:570
一部電影從瀑布落下 瀏覽:380
常州工會卡怎麼買電影票 瀏覽:289
銀泰電影院影訊 瀏覽:219
香港電影明星大傻照片 瀏覽:163
愛情公寓電影票房昨天 瀏覽:693
騎士卡買的電影票怎麼評分 瀏覽:741
韓國電影女主角是烹飪 瀏覽:36
電影演員孫岩近況 瀏覽:812
我又開始相信愛情的電影 瀏覽: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