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票全面支持「退改簽」,這對於觀眾來說是一件好事,還有就是規范電影院和APP等亂象。同時,修訂完善電影產業促進法,明確電影票「退改簽」規定,防範誤導消費者或實施不正當競爭。電影票支持「退改簽」新規什麼時候開始實施?
去年9月,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曾發布《關於電影票「退改簽」規定的通知》 ,要求各院線、影院投資公司、影院在與第三方購票平台簽訂電影票代售協議時,要明確「退改簽」規定。此規定一出,得到了公眾尤其是電影迷們的一致肯定。很多消費者表示,這樣就不用擔心有時候買了票,卻因為各種原因看不成而無法退票,只能自行承擔損失的情況了。
不過,在該規定出台將近一年以後,規定的落實依然難如人意。筆者發現,不管消費者是通過各種手機APP購票,還是現場購票,等到自己真的需要退票的時候,對方都可以很隨意地拒絕消費者的退票要求,其中的「霸王條款」讓人倍感無奈。當下,在相關部門出台的電影票「退改簽」規定看似淪為形式的情形下,如何滿足消費者的現實需求最為值得關注。
《關於電影票「退改簽」規定的通知》明確規定了,第三方售票平台、影院網站或自有App,應該在觀眾購票付款前彈出影票「退改簽」規定協議,在確定觀眾了解規定,並點擊「同意」上傳後,觀眾方可進一步支付票款。
在目前使用量最多的兩大第三方購票平台上發現,購票時尚未有任何「退改簽」提示,消費者想改簽或退掉手裡的電影票並不容易。查 詢發現,在第三方購票平台上,七成以上的影院都不提供「退改簽」服務,少數影院雖然提供該服務,但消費者同時還要滿足平台上所列出的諸多條件。
2. 電影票補取消 新規包含了幾條規定
根據最新的行業規范,未獲得公映許可證的影片將不得開展預售,這有助於保障電影市場的合規運營。
同時,新政策要求網路售票平台的交易數據需同步上傳至專資平台及影院端,這一措施旨在加強數據透明度,確保電影行業的健康發展。
在取消網路售票平台票補方面,銷售價格即為結算價格,且不得高於結算價格,亦不得低於最低票價。這意味著網路售票平台將不再享有任何形式的票務補貼,這有助於維護電影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
此外,發行方、製片方和院線方也不允許進行網路售票平台補貼投放,這進一步規范了電影票務市場的運營秩序。
對於網路購票手續費,新政策規定其費用為2元,具體分配為:系統服務商收取1元,網路售票平台收取1元。這一措施旨在確保網路購票服務的透明化和規范化。
綜上所述,這些新規定的出台,將對電影票務市場產生深遠影響,不僅有助於提升行業的規范化水平,也將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