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從經濟效益方面分析一下歐洲三大電影節(戛納、威尼斯、柏林)
有需要就要市場,有市場就有經濟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分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
而三大電影節正好給這一群體創造了一個社交的機會。
也給得獎和入圍的電影很好的分了等級和鍍了一層金。
而得獎人也得到了別人的尊重,得到了自我的實現,廣告商也找到了他們喜歡的金子。
而有廣告商的宣傳,自然有也想找金子的贊助商,....................之後不說了~
② 歐洲三大電影節有什麼不同之處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威尼斯電影節有自己獨特的傳統:它聚焦於各國的電影實驗者,鼓勵他們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創新,就能夠被電影節所接納。該電影節的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號,而評判標准很純粹:藝術性。在六七十年代,威尼斯電影節發掘了一大批新興的歐洲電影人。盡管它所選擇的電影未必是該導演最好的一部作品,但卻時時刻刻地在引領歐洲藝術電影的發展潮流。威尼斯電影節是「威尼斯雙年展」的一個部分。戛納電影節旨在展示和提高那些在電影作為一種藝術的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電影作品的質量。如今已經成為世界最有聲望的天才電影集合地。強大的媒體宣傳確保入選作品可立即向世界觀眾推介。電影節還可使創作者與眾多買主接觸,展示自己的影片。電影節的內容由電影節理事會在外國影片、法國影片和短片三個委員會的幫助下確定。電影節成立一個由10位藝術家組成的評委會,按照某種規則為影片評獎。 柏林電影節:Berlinale(德文全稱Internationalen Filmfestspiele Berlin,簡稱IFB)又稱柏林影展,和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列為國際三大電影節;是世界四大藝術電影展之一(德國柏林影展、義大利威尼斯影展、法國戛納影展、俄國莫斯科影展)。柏林電影節也是各大傳媒的盛事,每年大約有15,000名的專業參與人員,其中來自世界76個不同國家的記者多達3,500名。2004年2月5日到15 日舉行的第54屆柏林電影節參展影片有3,117部。
③ 韓國三大電影節,哪一個的含金量最高
韓國國內電影三大獎分別是青龍獎、大鍾獎、百想藝術大賞。青龍獎是專門的電影節,如同金像獎金馬獎一樣,是韓國國內最有名的電影大獎,時間在每年的11月下旬。大鍾獎是韓國政府部門唯一主管的電影節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時間在6月。
有韓國奧斯卡之稱百想藝術大賞,是韓國國內唯一一個綜合藝術獎項,包攬了電影、電視劇和綜藝節目等多種類型獎項,時間在2月末。
就目前來說,青龍逼格最高,最受業內和觀眾認可,大鍾雖然近些年十分作死,但依靠多年的歷史地位仍可排在百想前面。百想第三
④ 捷克的第一個電影節是什麼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捷克)由前捷克斯洛伐克電影部主辦,是該國主辦的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也是世界上歷史最久的電影節之一。1946年第1屆至1949年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1950年第5屆改在療養地卡羅維·發利舉行。1958年以前,除1953年和1955年未舉行外,每年舉辦一次。1959年起同前蘇聯創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交替舉行,改為兩年一次,在6~7月間舉行,為期2周。
每屆電影節都有30~40個國家參加,放映大量影片。該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與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其主要活動項目有舉行評獎工作;舉行觀摩放映並召開座談會;舉辦回顧展;開辦電影市場、推銷影片。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的最高獎是「水晶地球儀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和「利迪策玫瑰獎」。利迪策是前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個村莊名字,1942年德國法西斯屠殺了該村的居民並燒光全村,電影節組織者為了紀念反法西斯的勝利而設立此獎。這些獎分別授予最佳影片、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等。中國從1950年起參加該電影節並多次獲獎,這是我國最早參加的一個電影節。1988年,我國導影謝晉執導的影片《芙蓉鎮》在第26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獲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