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電影改編自王朔的小說《魔鬼與天使》,導演劉奮進的鏡頭下,廖凡飾演的男主角王耀首次展現復雜魅力。盡管那時的廖凡還未大放異彩,他成功刻畫了一個令人難忘的壞男人形象,與角色氣質相符。女主角麗川由莫小棋扮演,當時的她清新脫俗,宛如仙女,與王耀形成了鮮明對比。
兩人在麗川工作的咖啡館偶遇,王耀遭遇小混混追討債務,陷入困境。麗川出於同情,對受傷的王耀伸出援手,這意外的邂逅點燃了他們的情感火花。王耀的職業是個街頭混混,與沈眾飾演的好友聯手做皮條客,利用美色實施「仙人跳」騙局。
一次海灘上的親密過後,他們的情感進一步升溫。然而,王耀為了繼續這種罪惡的行徑,在一次被抓捕後,他利用愛的名義讓麗川代替被捕的同伴。麗川在被欺騙和背叛中飽受打擊,卻依然堅守。王耀對麗川的復雜感情中,既有欣賞她的純潔,又存有不信任。
在矛盾與爭吵中,王耀的狠話「如果你不能接受,就去死」暴露了他的自私。最終,兩人走向決裂,麗川在愛人去世與背叛的雙重打擊下,選擇以極端方式回應。王耀出獄後,對麗川家人提出無理要求,這成為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他抱著麗川的骨灰在沙灘上自我了斷,這段感情的悲劇性令人深思。
這部影片探討的是極端愛情的兩面性,一邊是如同海水的包容,一邊是如火焰的灼熱。它揭示了愛情的復雜與毀滅性,那些深陷其中的女子,雖痴情卻也痛苦萬分。這樣的愛情,既是毀滅,也是救贖,讓人在愛恨交織中體驗人生百態。
『貳』 電影後天講的是什麼
影片鑒賞: 《後天》雖是一部科幻性的災難片,但題材源自美國國防部一份機密報告,報告中提到全球氣候變暖,在未來20年內將引發人類浩劫。2002年7月,「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力挫派拉蒙、環球和華納兄弟等大電影公司,奪得《後天》的攝制權,並重金聘請曾拍攝過影片《獨立日》的導演羅蘭。艾默里克執導。這位大牌導演擅長導演科幻災難片,使影片場景震撼人心、發人深省,真實地反映了溫室效應給大自然帶來的災難。艾默里克希望通過他的電影讓觀眾注意到地表升溫的現象,注意到溫室效應將會帶來怎樣的惡果。 全球變暖從而導致南北極冰塊融化,現在的氣候自然系統也迅速劇變,最後造成新冰河世紀的降臨,於是人類面臨了史無前例的災難。這是電影最初的構思來源,它所揭示的話題有一定的真實性,而且目前已經有一部分的症狀,到底有沒有那麼嚴重,也許我們現在還無法預料到。實際上,溫室效應並不僅僅等於氣候暖化,與此同時,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比如二氧化碳、水蒸氣和CH4等,吸收熱輻射造成氣溫下降。近年來,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發生得特別頻繁,造成冰川融化,一方面減低了海水鹽分濃度,使暖流攜帶熱量不足;另一方面使海平面上升,地表洪水肆虐,這都是生態系統崩潰的反應。地球現在持續在冰期與暖期間循環,已經運轉到了暖期尾聲,即將迎接冰河時期的到來. 電影《後天》結尾,山姆和其他幾個倖存者等到了前來營救他的爸爸傑克。紐約劫後餘生的人們等到了營救他們的直升機。一個光明的結尾,一個撫慰人心靈的結尾,一個人們期待得到的結尾。像無數部好萊塢災難大片一樣,《後天》總算讓我們吐出一口氣,帶著心有餘悸的心滿意足走出電影院。 看到這里,相信有人也會像我一樣,悲觀地在心裡默念:山姆等到了傑克,但是誰來拯救我們的未來? 對資深影迷來說,會習慣性地挑剔拷貝的質量;會嘲笑凍裂樓體的嚴寒竟然像追蹤獵物的猛獸一般,在爐火前停步不前;會詫異科考探險者居然能夠把臉單獨暴露在冰凍的天氣下而若無其事。苛求真實在這里沒有太大的意義。 因為這個光明的尾巴無非是一個象徵。包括傑克和山姆,包括「大人物」們,都無非是象徵。象徵著人類的理智,象徵著人類的未來,象徵人類的短視和反省。理智讓我們對災難保持警覺,未來命懸一線,而短視使我們對災難毫無戒備並且自食苦果。 在好萊塢大片里,每當地球和人類災難臨頭,不管是彗星撞地球,還是外星人入侵,或者是致命病毒襲擊,總會有一個凡人英雄,憑著超人的意志和九死一生的好運氣,拯救人類於生死邊緣。《後天》里沒有「救世主」,在巨大災難面前,誰也不能充當英雄,但卻不乏智者和勇士,傑克就是這樣一個主角。還有英國科學家萊遜。他們預見到了人類即將遭遇的悲劇性結局。在災難片里,英雄常常是這樣一些人物,他們所從事的職業在平時與「英雄」和「勇氣」毫不沾邊,比如傑克,一個古氣候學家。而現實恰恰如此,假如不是「非典」,誰會知道一個叫鍾南山的疾病防治中心的醫生? 自從「9·11」以後,美國的電影更加關心現實,也更加富於批判精神。《大象》如是,《華氏911》如是,《後天》亦復如是。批判現實主義正在成為新的主旋律。《華氏911》將矛頭毫不留情地直指布希政府,剝下他的外衣給世界人民看。《後天》同樣以災難預言的方式批判了美國政府的政策取向。影片結尾,幡然醒悟的繼任總結,向全世界公開懺悔,反省了過去的環境政策,感謝「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收留」了美國難民。這毫無疑問是針對美國拒絕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而做的最辛辣的嘲諷,或者,也可以看作是以極端的方式所給出的一個善意勸諫。 電影的主旨是提請每個人:關心我們的未來!片名「後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無疑是一個警示——別以為災難離我們很遠,它就在眼前。 山姆得到了來自父親的承諾,父親履行了自己的諾言,沒有棄自己的兒子不顧。可是,誰能給我們的後代以承諾,為他們的未來負責? 科幻小說和電影往往有著驚人的預見力,後世的現實往往就是曾經的想像。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事實。也許是因為人類的創造最初總是植根於想像之中。登月、飛天曾經存在於遙遠的傳說中,今天的電腦時代、網路時代當初也只存在我們的大腦皮層中。誰敢說,《終結者》和《黑客帝國》只存在於電影中?誰敢說《28天》《28周》永遠不會出現?未來的事情,誰知道呢?
『叄』 電影《後天》中的情景真的會發生嗎
如果人類一直肆意破壞自然,那麼我覺得電影《後天》里的場景肯定會發生。
《後天》講的本來就是因為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溫異變,大自然為懲罰人類,所以將嚴峻的冰雪世界突降到人間的故事。全球無一例外,全都陷入零下的冰雪大世界中,暴風雪、海嘯等災難也在不斷上演,全人類都被包圍在一片冰天雪地中。
不過,《後天》中的情景就算會發生,也不會真的在一天內就發生,根據一些自然規律,真正發生「後天情景」應該要幾十或上百年的時間才可以疊加出這樣的災難性現象。電影將這個漫長的時間量壓縮成一天,主要是為了誇大電影效果、製造沖突、吸引觀眾,但其表現出的「極端災難天氣」卻很真實。因為,在人類歷史上,確實出現過大暴雪的冰河世紀,也有過幾次氣候突變的現象。所以,為了不讓「後天情景」發生,或減小災難性,大家都應該要有一顆愛護自然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