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孫悟空的經歷,是否可以拍成電影
你1、傳說在傲來國海中有一座花果山,山頂上一塊仙石經受日精月華。一天仙石崩裂變成一個石猴,猴眼射出一道道金光,向四方朝拜。那猴能走、能跑,整天和山中的動物一起十分快活。一天,猴子們尋找山澗的源頭,到了盡頭後,看見一股瀑布,像是從天而降一樣。猴子們覺得驚奇,決定,鑽進瀑布又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石猴跳入瀑布,發現水簾洞。猴子們遵照諾言,拜石猴為王,石猴登上王位,自稱「美猴王」。群猴在山中十分快樂。很多年後,一日一隻老猴死去,美猴王感到人生無常,不能得到天地之壽,十分煩惱。一隻老猴指點美猴王出去尋仙拜師。美猴王辭別群猴,一人前去尋仙。途中歷經艱險困難,數年後,到達靈台方寸山。山中,美猴王在他人指點下,找到斜月三星洞,被菩提祖師收為徒弟。賜名孫悟空
2、孫悟空對菩提前作禮啟謝。祖師便教其武藝、灑掃應對,進退周旋之節。眾仙奉行而出。悟空又拜了大眾師兄。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每日如此。閑時掃地鋤園,養花修樹,尋柴燃火,挑水運漿。在洞中不覺倏六七年,一日,祖師登壇高坐,喚集諸仙,開講大道。 孫悟空在旁聞聽抓耳撓腮,惹怒祖師用戒尺打了他3下,悟空領會了祖師的用意,夜晚三更從後門拜見恩師,恩師甚是喜歡,從此開始教悟空真本領。很快悟空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雲」。一日,悟空受眾人挑唆,當眾炫耀自己的變化之法,正好被祖師撞見,引起祖師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悟空發現水簾洞已經被一夥妖魔佔領。孫悟空與佔山妖魔廝斗取勝,奪回洞府。
3、孫悟空自剿了混世魔王,奪了一口大刀,逐日操演群猴。 悟空使攝法將傲來國庫館里兵器搬進山中,將兵器分給了眾猴。悟空會集群猴,計有四萬七千餘口。早驚動滿山猛獸和各樣妖王都來參拜猴王為尊。把一座花果山造得似鐵桶金城。悟空聽老猴所說來到東海尋找像樣的兵器驚動了四海的龍王,討得了如意金箍棒。黑白無常趁孫悟空喝醉時,將悟空魂靈索走。不料惹怒孫悟空,將其二人打傷。孫悟空一路闖入幽冥界撕掉了生死簿,猛的醒來,乃是南柯一夢。而東海龍王和冥司秦廣王將孫悟空告上天庭,請玉帝捉拿孫悟空。玉帝得知孫悟空乃是三百年前天產石猴,十分驚訝。玉帝便派文曲星官——太白金星下凡,希望太白金星將孫悟空請入天宮。孫悟空果然欣然同意隨太白金星來到了天宮
4、太白金星與美猴王同出了洞天深處,一齊駕雲而起。孫悟空與太白金星一起來到天宮,悟空生出了分來天境,不墮人間點污泥的感覺。太白金星領著美猴王,來到靈霄殿外。進入凌霄寶殿悟空見到玉帝並不朝拜,玉皇大帝見他是初次沒有怪罪。玉帝授予孫悟空「弼馬溫」的職位。孫悟空在監里看管的殷勤,可是正在他與眾仙歡飲之時,孫悟空得知「弼馬溫」一職不過為最末之職。悟空不覺心頭火起,咬牙大怒,直打出御馬監,徑至南天門。眾天丁不敢阻當,讓他打出了天門回到了花果山。不一會,天庭的人便來到了花果山,告訴孫悟空,玉帝再次授封——齊天大聖於孫悟空,希望孫悟空重返天庭。孫悟空仍舊是欣然同意,再次來到了天宮。玉皇大帝還為孫悟空建造齊天大聖府,讓其居住。
5、孫悟空自封"齊天大聖"。玉帝惱羞成怒,命李天王帶領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於是,在花果山的上空,打了起來,結果未能捉住悟空,玉帝接受金星獻策,假意封孫悟空為齊天大聖,並將蟠桃圓交他掌管,想把他騙來,軟禁在天上。孫悟空聽說蟠桃園中的仙桃非常稀罕,自己挑選幾個大仙桃,飽餐了一頓。 正值王母壽辰,七仙女奉命摘桃,來到桃園,驚動了正在酣睡的孫悟空。經過盤問仙女,孫悟空得知王母要設蟠桃宴,請了各路神仙,惟獨沒他。孫悟空這才看透玉帝的欺騙陰謀,火冒三丈,先是大鬧蟠桃宴,自個兒開懷痛飲,還將所有仙酒仙菜席捲一空,裝進乾坤袋,准備帶回花果山。哪知酒醉迷糊,撞進太上老君的兜率宮,將專供玉帝服用的金丹吃了個干凈,這才返回花果山,與眾猴孫大開仙酒會。
6、孫悟空大鬧蟠桃會,反下天宮,於是玉帝向觀音求救。觀音派弟子惠岸行者到花果山打探軍情。木叉與孫悟空大戰不敵,逃回天宮。觀音向玉帝舉薦了二郎真君。二郎神率領梅山兄弟上花果山捉孫悟空。二郎神與孫悟空大戰三百餘合,遂使出變化神通。二郎神變得身高萬丈,孫悟空急忙也邊做萬丈身高。怎奈孫悟空手下不爭氣,被梅山兄弟撒放草頭神打散。大聖見本營中妖猴驚散,自覺心慌,收了法象就走。與見梅山兄弟,變了麻雀兒,釘在樹上。二郎神變個鷹來捉,孫悟空變成大鶿老就走,二郎神變大海鶴。孫悟空又變魚,蛇,花鴇,土地廟;二郎神變灰鶴,用彈弓,砍廟旗。孫悟空變作二郎神逃向灌江口,被李靖用照妖鏡照出,被二郎神等人圍住,悟空被老君用金鋼琢打中天靈,又被哮天犬咬住,終於被捉。
7、齊天大聖被押去斬妖台下,大聖因為吃了仙丹就像銅牆鐵壁一般,莫想傷及其身體。太上老君提議將孫悟空放進八卦爐煉製成丹葯,玉帝欣然同意。不想,七七四十九天後,孫悟空蹦出八卦爐,練就了火眼金睛,一路奔向天宮,大打出手,無人可擋。因此,玉帝特請如來佛祖前去救駕。經過如來佛祖的一番盤問,原來孫悟空是想將天庭據為己有。佛祖於孫悟空打了一個賭賽:孫悟空如果一筋鬥打出佛祖的右手掌,便讓玉帝搬入西方居住;若不能打出,便要下界為妖,再修幾劫。孫悟空一個筋斗翻到天盡頭,看到五根柱子,在上面寫下了齊天大聖四個字。哪知道,那五根柱子是佛祖的手指頭。如來翻掌一撲,將五指化作五行山,將其押在山下。並且在山頂貼上一張帖子,待他災愆滿日,自有人救他。
8、如來佛祖和玉帝收服孫悟空歸來,向靈山的菩薩羅漢講明了收服孫悟空的來龍去脈。眾人聽後十分喜悅,紛紛稱贊如來,隨後各自退去。 500年後,如來佛祖在靈山大雷音寺召集眾人說要開一個『盂蘭盆會』,之後又說四大部洲善惡不一,尤其是南瞻部洲,那裡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是一個是非之地。需要一個人去東土大唐找一個取經的僧人,來靈山把唐僧真經取走。之後觀音主動請求前去尋人,佛祖同意後,觀音菩薩便惠岸行者—木叉,前往東土大唐尋找取經人。觀音二人路上先遇到了沙僧,然後遇到了豬八戒,又遇到了小白龍,最後遇到了孫悟空。觀音勸說他們四個人跟隨唐僧去西天取經,四人欣然同意前往。之後菩薩與惠岸又到達了長安,暫時居住在了城隍的土地廟中。
9、長安城,乃歷代帝王建都之地。長安城外涇河岸邊,有兩個賢人:一個是漁翁,名喚張稍;一個是樵子,名喚李定。他兩個是不登科的進士,能識字的山人。張稍每日送算卦先生一尾金色鯉魚,他就與其袖傳一課。這話被龍王聽了去,龍王大怒。龍王化作一名書生,聽這算卦人說出了明日天氣,龍王與他打賭,如果下雨便送金子予他,若不下雨便將他趕出長安。果真,天庭之人命他明日降雨。涇河龍王為了讓袁守城卜算落空,故意更改了降雨的時間和雨量。他又變作白衣秀士,到那西門里大街上,撞入袁守誠卦鋪,將卦鋪搗毀。守誠斷言龍王會因為抗旨被丞相魏徵處斬。還為龍網提供了求生路。龍王進入唐太宗夢里,向唐王求情。唐王答應,班前特意不見他,救了夢中之龍。唐王還特約魏徵對弈。
10、魏徵與唐太宗對弈後,魏徵回府,在睡夢中還是砍掉了那老龍王的頭。唐太宗當晚回宮,心中只是憂悶,想那夢中之龍,漸覺神魂倦怠,身體不安,當晚遇到老龍王前來索命被觀世音菩薩救下。為了防止老龍王再次來到皇宮向唐太宗索命,他令尉遲恭、秦叔寶二人夜守宮門。但唐太宗於心不忍,便將二人畫像貼在房門之上。但是,太宗仍然因為身心不安而患病,不久便死去了。唐太宗死前,魏徵囑咐他,將手信帶給生前與魏徵交情甚好的冥司內付酆都判官崔珪。果真,唐太宗在前往陰間的道路上遇見了崔珪,崔珪又為唐太宗增添了陽壽二十年,放他返回陽間。但是,在幽冥地府鬼門關前,唐太宗被數只冤魂所糾纏。唐太宗給予幾十兩金銀才得以脫身。唐太宗這次奔上平陽大路,飄飄盪盪而去。
11、唐太宗隨著崔判官、朱太尉,自脫了冤家債主,判官崔珪送唐王直至那超生貴道門,判官囑托他返回陽間後要做一個水陸大會,超度那無主的冤魂。太尉將他推下渭河,送她返回了陽間。陽間內,多虧魏徵及時阻止了太子的登基,唐太宗才得以歸復皇位。唐太宗又向自己的心腹大臣們徐徐道來了自己在那陰曹地府內所歷經的種種。第二天一早,朝內:唐太宗精神十足,又一次將自己在陰間的種種告訴了大臣們。唐太宗又畢宮內死囚,赦天下罪人,放怨女三千,深得民心。唐王找了一個尋死之人—劉全,為他送北瓜予陰曹。唐太宗又命尉遲恭建造了一個寺院,名「敕建相國寺」,即大相國寺。太宗十分欣喜,准備起了修建水陸大會,超度冥府冤魂。請了眾多僧人前來參加,選得高僧陳玄奘主持水陸大會。
12、陳玄奘大闡法師,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在長安城化生寺開演諸品妙經。唐太宗等人也浩浩盪盪的來到大相國寺觀看水陸大會。高僧羅列誦真經,願拔孤魂離苦難。那聲勢甚是浩大。 當日三齋已畢,唐王駕回。 次早,法師又升坐,聚眾誦經不題。此時,南海的觀世音菩薩,領了如來佛的旨意,到長安城尋訪德行者她得知唐王正在選舉高僧,開建大會。她見法師壇主正是極樂中降來的佛子,心中十分歡喜。菩薩又變作疥癩形容,帶著佛祖賜的'寶貝,來到會場跟前。這時變化成了一個癩頭和尚的觀音菩薩,來到了現場,在皇帝召見時拿出了兩件寶物,把它送給了玄奘法師,並說西方有更好的佛經,玄奘表示願意去取,這時觀音菩薩現出了真身。皇帝送玄奘啟程時和他結為兄弟,並為他賜名唐唐僧。
13、唐唐僧辭別唐王李世民與寺內眾僧,伴著兩名從者開始了西天取經的跋涉。一行三人一馬中途曾經過法門寺、鞏州城、河州衛,出了河州衛,不幸遇上三個妖精,唐唐僧與從者二人被捉去妖精洞府,那三個妖精命手下將兩個碎屍,玄奘嚇得昏死過去。第二天遇一老叟指示迷津,相與行至大路,老叟離去,原來他是太白金星的化身。之後,唐僧獨上雙叉嶺,遇猛虎,得一獵戶劉伯欽解救。劉伯欽與虎搏鬥並將之殺死。劉伯欽將唐僧帶回家,晚上劉的母親與妻子特意做素飯款待唐僧。次日,唐僧答應為劉的先父悼念,整整一天,晚上劉的亡父托夢家人好好答謝法師唐僧。第三日,唐僧辭別劉家人,劉伯欽負責親護唐僧到大唐與韃靼的邊界。正要分別之時,忽然聽得一聲"我師父來也,我師傅來也「,唐唐僧與劉伯欽不禁疑惑,兩人向著聲音來源的地方走去。
14。那劉伯欽走近一看,原來是一猴,那石猴便向他們解釋剛才一番言語的原因,只道是觀音菩薩在此點化它,說它五百年業孽已滿,遇得一唐朝和尚便是其修行師傅。唐僧聽得石猴言,便爬上高山揭去「唵,嘛,呢,叭,咪,吽」六字帖,匆忙下山。忽聽得地裂山崩,眾人具是驚懼,連凡馬也受驚。石猴奔出山來,立拜唐僧為師。唐僧心喜,為其取名孫行者,自此劉伯欽拜別唐僧師徒而後歸家。 行過兩界山,又遇猛虎,孫悟空使出如意金箍棒將虎打死,驚得唐僧險些滾鞍落馬,孫悟空從虎身上割下虎皮帶在身上。師徒二人投宿一人家,那家人好生款待,時至冬日,途遇搶匪,孫悟空一出手將他們全部打死,唐僧由此遷怒悟空,後者負氣而飛至龍宮。後來菩薩化身老嫗給予唐僧帶有符咒的黃色帽子。在龍宮內,龍王借'汜橋進履』的故事,悟空大悟,動身返回唐僧身邊。受緊箍咒,悟空終於屈服,願從此保唐僧一路西去,再無悔意。
15。行者伏侍唐僧西進,行經數日,唐僧在馬上,遙聞唿喇喇水聲聒耳,他們到達了「蛇盤山鷹愁澗。」師徒兩人真沉迷於這澗內美麗的景色時,只見那澗當中響一聲,鑽出一條龍來,慌得個行者丟了行李,把師父抱下馬來,回頭便走。那條龍趕不上,便把他的白馬一口吞下了肚去。行者把師父送在那高阜上坐著,卻來牽馬挑擔,止存得一擔行李,不見了馬匹,唐僧因為焦急而哭了起來。行者見他哭了起來,那裡忍得住暴燥,正要前去尋回馬匹,卻被唐僧攔住。孫悟空十分煩悶。這時觀音菩薩差來的一路神祇,前來幫助了師徒二人。原來是觀音菩薩因為尋訪取經人去,救了一條玉龍,送他在此,教他等候那取經人,今日他只是餓了便不識好歹的吞掉了馬匹。於是,那條玉龍化作了白龍馬,成為了唐僧的坐騎。
16、唐僧師徒二人來到觀音院,那院主老僧對唐僧的寶貝袈裟動了奸心,想據袈裟為己有,就與眾僧合計,夜裡火燒唐僧師徒。不料被孫悟空發現,一個筋斗跳上南天門,向天王借來辟火罩,罩住了唐僧與白馬、行李。那悟空只吹了一口氣,便一陣風起,須臾間,風狂火盛,把一個觀音院燒得處處通紅。不期火起之時,驚動了黑風山一個妖精,他縱起雲頭趕到寺院本意救火,但見台案有一青氈包袱,內裝一領錦襕袈裟,財動人心,趁火打劫,拽回雲步,徑轉東山而去。唐僧醒來,見觀音院燒個精光,得知事情因果後便與悟空去拿袈裟。老和尚弄巧成拙,不但沒得到袈裟,反而把寺廟燒個精光,沒臉見人,便一頭撞在牆上死了。孫悟空搜遍了所有屍體,仍不見袈裟,這時有一人告訴他近處有一個黑風洞,那裡有個妖精叫黑大王,袈裟可能被他擄去了。悟空便急縱筋斗雲,徑上黑風山,尋找這袈裟
17、 孫行者顯示神通,觀音院和尚皆提心吊膽,盼望能尋袈裟。孫大聖來到黑風山上,發現原來是3個妖怪席地而坐,講的正是煉丹養生之道。中間黑漢邀請二人參加佛衣大會。行者聽的佛衣,知道是師傅的寶貝。怒打出來。那料被黑漢和道人逃走,只打死了白衣秀士,確是條白花蛇怪。行者找尋至黑風洞,在洞門口討要佛衣,黑漢貪婪佛衣,與行者相鬥不分勝負,遂撤身入洞。行者攻門不開只得回觀音院,向師傅說明緣由,安頓好師傅,吃了素齋,又去找尋。 半路截殺了一個送貼的小妖,卻是邀請觀音院主持的,當即化作那老和尚一般模樣,進的黑風洞去,卻被小妖喊破,兩人又殺成一團。黑漢見行者兇猛,化風而去,行者無奈,會觀音院向師傅復命去了。 帶吃過齋,安歇過,悟空駕雲來到南海珞珈山請觀世音菩薩相助,兩人來到黑風山,卻是前日見到道人,被悟空就地打殺。乃是只蒼狼精,菩薩隨即依照悟空的主意化作那道人凌虛子,悟空遂化為凌虛子的一粒仙丹。到了黑風洞見了風景,菩薩甚覺此妖有道分,心中已是有了慈悲。待妖怪服下,行者現出真身,妖怪經受不起,取了佛衣交換。悟空叩頭謝過,回觀音院復命了。
18、行者辭了菩薩,打入黑風洞里。把個黑風洞燒做個紅風洞,卻拿了袈裟,駕祥光,轉回直北。唐僧正在那胡猜亂想之中,只見行者忽墜階前,還來袈裟。二人准備明日啟程前往西天。師徒們行了五七日,准備暫居在一村人家。二人由高才得知此處乃是烏斯藏國界之地,喚做高老莊。一庄人家有大半姓高,故此喚做高老莊。二人又得知其太公有一個女兒,三年前被一個妖精佔了,太公不悅,要退這妖精。那妖精不肯,把女兒關在他後宅,再不放出與家人相見。太公命他尋幾個法師收妖,卻都降不得那妖精。唐僧師徒決定幫助高家收妖行者化作太公之女,獨自個坐在房裡等那妖精。悟空得知那妖精住在福陵山雲棧洞相貌為姓,叫做豬剛鬣。那妖精得知太公請得齊天大聖前來收他,正要逃走,只見孫悟空化回原身,嚇得妖精狂風而逃,悟空緊追而去。
19、妖怪逃回福陵山雲棧洞的老巢,取出九齒釘耙和悟空大戰,但不是悟空的對手,問悟空為什麼多管閑事,悟空自報家門自己在保護唐僧取經,妖怪忙丟下釘耙,跟悟空去拜見唐僧。原來這妖怪原是上界天蓬元帥,聲稱自己受命護送唐僧前去西天取經的,後來二人得知,原來這天蓬元帥因為一次調戲嫦娥被玉帝貶下凡間,在雲棧洞為妖,後來被觀世音菩薩點化,取名為豬悟能,要他在此等候唐朝來的和尚,並護送前去西天取經。唐僧大喜,由和尚不得食用五葷三厭給他取名叫做豬八戒。三眾進西路途,有個月平穩。行過了烏斯藏界,
來到了浮屠山,經八戒指點遇到了居住在浮屠山上的一位烏巢禪師,烏巢禪師傳給了唐僧一部《多心經》,讓他在危難之時念誦,可以護身。
20、師徒三人在路餐風宿水,那日正行時,忽然天晚,又見山路旁邊,有一村舍。來到一戶人家內,不料屋內的人都被八戒和悟空的長相所嚇,八戒不得不將自己的相貌遮掩了起來。唐僧告知老者自己的來歷並且請求住宿一晚。第二天,師徒三人啟程路經一座高山。悟空尋風一聞,得知有妖怪。果然,半路之中,忽然蹦出一隻斑斕猛虎,慌得那唐僧坐不穩雕鞍,翻根頭跌下白馬,斜倚在路旁。悟空與八戒前去與那老虎對戰,不料卻是金蟬脫殼之計。黃風嶺的黃風怪先鋒虎精將唐僧抓會自己大王的洞中。大王得知非常高興。此時悟空、八戒發現自己中了那妖的計謀,立即趕往洞口與那妖宣戰。虎先鋒難抵敗逃,卻被八戒一耙築死。悟空八戒領著虎精的屍首來到洞口找那妖王算賬。
B. 《猴王出世》有幾集
第1集 <猴王初問世 >
在東勝神州傲來國海濱的花果山頂有一塊仙石。一日,仙石轟然迸裂,驚天動地,化出了一個石猴。這石猴靈敏聰慧,他交結群猴,在水簾洞找到安家的好所在。群猴尊石猴為美猴王。美猴王為尋找長生不老的仙方,獨自駕筏,漂洋過海,來到一所漁村。他拾得衣衫,偷來鞋帽,並去飯館飲酒吃面,鬧了許多笑話,也學了幾分人樣。猴王一路尋訪,終於登上靈台方寸上,在斜月三星洞拜見了菩提祖師。祖師為他取名孫悟空。從此悟空參禪悟道,學習武藝,掌握了七十二般變化的本領。花果山上,群猴卻面臨危難。悟空駕雲回來,與混世魔王展開了一場廝殺。
第2集 <官封弼馬溫>
美猴王戰勝了混世魔王,花果山上喜氣洋洋,小猴們每日操演武藝,十分快樂。悟空闖入東海龍宮,向龍王索取鎮海神針——如意金箍棒。這棒雖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卻大可撐天著地,小可變針,藏入耳內。悟空酒醉睡去,忽見兩個陰差前來索命,悟空大鬧閻羅殿,命判官取出生死簿,一筆勾去了猴類的生年死月。龍王、閻王上玉帝處告狀,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撫猴王,請他上天作官。悟空欣然前往,在武曲星君的捉弄下,玉帝封他做了弼馬溫。當悟空明白了自己不過是個馬夫後,大怒之下回轉花果山,扯起大旗,自稱齊天大聖。玉帝不能容忍,叫托塔天王與哪吒率領天兵神將,殺向花果山。
第3集 <大聖鬧天宮>
身高力大的先鋒巨靈神,敵不過乖巧伶俐的孫悟空,哪吒足踏火輪趕來救援,也被打得丟盔卸甲。玉帝只得二次招悟空上天,准他為齊天大聖,並派他掌管蟠桃園。王母娘娘要開「蟠桃盛會」,七個仙女到園中採摘仙桃。大聖聽說王母娘娘沒有邀他參加盛會,便駕上祥雲,直奔瑤池寶閣。他痛飲仙酒,偷吃仙丹,帶走仙桃,回轉花果山。在觀音的推薦下,玉帝派二郎神收繳悟空。悟空與二郎各顯神通,大戰不休,不分勝負。太上老君從空拋下金剛套,將悟空打倒。玉帝命天兵將悟空押上斬妖台,刀砍斧剁,雷打火燒,卻絲毫無損。群仙獻策,太上老君將悟空帶回兜率宮,投入八卦爐中,用三味真火燒煉,不料過了四十九日,猴王依舊活潑亂跳地蹦出丹爐,煉就一雙火眼金睛。他盛怒之下打上靈霄寶殿。
第4集 <4困囚五行山>
玉帝請來西天的如來佛祖,如來與悟空鬥法,悟空翻不出如來掌心。如來將五指化作「五行山」,將悟空壓在五行山下。天宮舉行安天大會,歡慶收服妖猴,天下太平。五行山下,猴王孤寂冷清,歷經雨雪風霜。五百年後,觀音奉旨到東土尋找取經人。他變化為老和尚,在長安酒店中了解到高僧玄奘的身世,選他去取經。玄奘姓陳,父親得中狀元,攜夫人赴仕途中被強盜所害,賊人擄去陳夫人,夫人生下遺腹子,忍痛將嬰兒放置木板上,投入江流中。金山寺長老救起嬰兒,取名江流兒。日後,成長為高僧玄奘。玄奘立志西天取經,唐太宗李世民與他結為兄弟,將觀音所贈袈裟賜予玄奘。玄奘隻身上路,夜宿獵戶茅棚,想到明天就要跨越兩界山,勾起思念故國之情,輾轉難寐。
第5集 <猴王保唐僧>
悟空曾經觀音指點,願皈依佛門,日夜等待取經人。玄奘路經五行山,揭起如來的壓帖,救出悟空,為他取名孫行者。師徒同行,夜宿農舍,一道白光中,唐僧的白馬消失,悟空尋到鷹愁澗,與小白龍惡戰,不曾取勝。夜間,三強盜來打劫農舍,悟空打死全部匪徒,唐僧責他殺生,悟空賭氣離開師父。在東海老龍王勸導下,悟空回心轉意,並從老龍王的講述中,明白了西海龍太子的遭遇。唐僧獨自西行,路遇觀音變幻的婦女,贈他織錦花帽,並教以緊箍咒。悟空回到師父身邊,戴上了花帽,從此便受到了緊箍咒的制約。觀音前來點化,小白龍變成了唐僧的白龍馬。
第6集 <禍起觀音院>
師徒二人來到觀音院,金池長老盛情接待。悟空向長老炫耀袈裟,長老頓起貪心,將袈裟借回房中觀賞。金池長老為占據袈裟,命眾僧縱火,想要燒死唐僧師徒。悟空到南天門向廣目天王借避火罩,保住師父,又吹起神風,將觀音院燒成一片瓦。長老羞愧惶恐,跌入火中,自焚而死。寶袈裟早已被黑風山的熊怪趁火打劫而去,並想開「佛衣會」炫耀寶物。悟空請來觀音,收服了黑熊怪。
第7集 <計收豬八戒>
高老莊里發生了一件怪事:高小姐被官府搶走,高老漢夫婦一路哭喊,驚動了正在草叢中酣睡的豬悟能。老豬救出高小姐。高老漢夫婦招贅悟能為女婿。酒宴上,悟能酒醉現出真面,嚇走了賓客,高小姐也拒不同房,悟能只能將高小姐鎖在後花園,不許她與父母家人見面。悟空與師父來庄投宿。悟空使用巧計,弄清了豬悟能的來歷。豬悟能曾是天蓬元帥,只因調戲嫦娥,被發下界,錯投了豬胎,經觀音點化,等候取經人。唐僧收他為徒,給他取名豬八戒。
第8集 <坎途逢三難>
黃風嶺上,颳起一陣怪風,唐僧被妖怪捉去。悟空為救師父,迎戰黃風怪,被妖風傷了雙眼。黎山老母變化的老媽媽醫好了悟空的眼睛。悟空請來靈吉菩薩,收伏了黃毛貂鼠變成的黃風大王。師徒三人來到流沙河畔,悟空與等候取經人的沙悟凈幾番爭斗。觀音的徒弟木吒趕來,說明了情況,於是唐僧又收下沙悟凈為徒,師徒四人繼續西行。在一座莊院里,好客的女主人慾招唐僧為夫,並要將三個女兒嫁給悟空、八戒和沙僧。只有八戒意動神搖,溜進後堂去撞天婚,鬧了許多笑話。這女主人和三個女兒本是黎山老母和觀音、文殊、普賢三為菩薩變化,特意在此考驗唐僧師徒。八戒受到捉弄,十分羞愧。
第9集 <偷吃人參果>
唐僧師徒到五庄觀投宿。清風、明月兩位道童奉師父鎮元大仙之命,將兩枚人參果捧送給唐僧。因果型酷似嬰兒,唐僧不敢食用。八戒慫恿悟空到園中偷來人參果,師兄弟一起分享。二道童發現少了仙果,責罵唐僧師徒。悟空一怒,推倒了人參果樹。當夜,師徒四人匆匆離去,卻被從彌羅宮回來的鎮元大仙用法術將他們捉回去。悟空答應尋遍仙方,醫治果樹。
第10集 <三打白骨精>
白骨夫人一心想吃唐僧肉,但又害怕孫悟空火眼金睛識破本相,於是三次分別變化為村姑、老婦、和老翁,打動唐僧的憐憫之心。唐僧果真上了白骨精變化攻心的當,但三次均被孫悟空識破,金箍棒打「死」。唐僧認為孫悟空濫殺無辜,決心趕走悟空。一紙貶書在手,悟空熱淚雙流。唐僧想起往日師徒之情,也不免傷心落淚。
第11集 <智激美猴王>
在取經途中,唐僧無意中闖進了黃袍怪的洞府。黃袍怪的夫人原是寶象國公主百花羞,十三年前被擄進波月洞。她悄悄放走唐僧,請他給父王送信。師徒三人去到寶象國,國王思念女兒,懇請八戒、沙僧上山降妖。二人不是妖怪對手,沙僧被擒,八戒逃回館驛。黃袍怪變做俊俏郎君,去國中拜見岳父,並施展妖法,將唐僧變做老虎囚禁籠中。白龍馬為救師父,變作宮女,伺機刺殺黃袍怪,卻力不能勝,受傷潛入水中。八戒來到花果山,用激將法請回孫悟空。
第12集 <奪寶蓮花洞>
悟空與八戒雙戰黃袍怪:原來黃袍怪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奎木狼星下界,悟空請二十七星宿將他召回天廷。悟空破除妖法,幫師父恢復原形,師徒重歸於好。西進路上,八戒巡山,將蓮花洞金角大王捉去。銀角大王又使用移山法,一面壓住悟空,一面將唐僧、沙僧和白馬掠回洞府。悟空掙扎脫險後,經過幾番周折,終於將銀角大王裝進葫蘆內,這時,太上老君趕來,收走了由煉丹的金、銀二道童變幻的金角、銀角大王。
第13集 <除妖烏雞國>
烏雞國「國王」冷落皇後,又不許太子和母後相見,往日的夫妻、父子情似乎都已付之流水。唐僧師徒投宿禪寺,夜半時分,唐僧恍惚入夢:只見芭蕉樹下一口古井,青煙中一位已故的國王時隱時現,向唐僧訴說了被妖道推落井中的往事,懇請為他復仇。在太子進香之時,唐僧將太子請入禪房,出示已故國王交給唐僧的信物,太子偷偷與母後見面,述說了真情。八戒潛入水井,背出了國王的屍身,並從太上老君處求來還魂丹,國王復活了。夫妻、父子沉浸在團圓的幸福里。妖道以失敗告終,假國王原來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青毛獅所變。
第14集 <大戰紅孩兒>
在深山枯松澗有一個紅孩兒,他是牛魔王與鐵扇公主的兒子,法術高強,頑皮好勝,正等著唐僧師徒路過,一心想用唐僧肉孝敬父母。紅孩兒用苦肉計騙取了唐僧的信任,乘機將唐僧擄進火雲洞。悟空、八戒前去尋師父,紅孩兒率領一群小妖精,口噴烈火,燒得悟空、八戒落荒而逃。悟空請來四海龍王,從空中撒下雨水,火不但不滅,反而愈燒愈烈,悟空也被燒傷,跌落深澗。悟空昏迷不醒,奄奄一息。龍王與八戒救醒悟空,八戒自告奮勇去請觀音,卻被紅孩兒變化的假觀音捉進洞去。最終真觀音用蓮花寶座,降伏紅孩兒,收他做了善財童子。
第15集 <鬥法降三怪>
師徒四人來到車遲國。國王寵信三位道士——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封他們為國師。他們作威作福,欺壓僧人,悟空大為不平,設計戲耍國師。悟空攜八戒、沙僧潛入三清殿,三人分坐神位,盡情享用供品。三位國師以為三清顯聖,連連祈禱長生。悟空、八戒、沙僧以尿水作聖水賞賜給三位國師。三位國師受騙上當,叫苦不迭。三個妖精國師欲報受辱之仇,慫恿車遲國王留下唐僧與他們比試法力。悟空保護師父,先斗坐禪,再斗祈雨。妖道均遭失敗。悟空使出降妖手段,將虎、鹿、羊三妖復還原形,放逐山林。
第16集 <趣經女兒國>
師徒們西行途中,唐僧、八戒誤飲子母河水,腹中有了胎氣。悟空取來落胎泉水,醫好了師父、師弟的奇恙。西梁女兒國王傾慕唐僧一表人才,甘願以國相托,婚配這位御弟。女兒國王柔情綿綿,一再致意。唐僧雖為聖僧,卻非木石之人,內心不免微泛波瀾。但為取經大業,他毅然割斷隱隱情絲,謝絕了女兒國王的一片好意。隱藏在女兒國王宮中的琵琶妖女,一直注意著唐僧,乘機作法把他擄入毒敵山琵琶洞,強迫他與自己做夫妻,唐僧執意不肯。悟空與八戒尋師,與妖女酣斗,卻被她暗施毒針刺傷。後經昴日星君相助,才收伏了這個幻化成妖女的蠍子精
第17集 <三調芭蕉扇>
火焰山阻擋著唐僧師徒西進的去路。只有鐵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滅火、生風、下雨。猴王以為與牛魔王有結拜之情,借扇定能如願,誰知反被公主揮動寶扇,將他一吹九萬里,直吹到小須彌山。悟空二次借扇,變作小蟲,隨茶水進入公主肚中,公主疼痛難忍,只得答應借扇。誰知借來的卻是一把假扇,愈扇火愈大。悟空變做牛魔王形狀,第三次去到芭蕉洞,公主責怪牛魔王不該迷惑玉面狐狸,後又將寶扇交付「丈夫」保管。悟空得扇,歡天喜地地走下山坡。真牛魔王得知寶扇被騙,也連忙追趕悟空,他變成八戒模樣,又拿走了扇子。悟空十分懊惱,與牛魔王一場酣戰,牛魔王苦戰不勝,鐵扇公主終於答應借扇。火焰山烈火熄滅,林木返青,唐僧師徒又能夠前進了。
第18集 <掃塔辨奇冤>
祭賽國金光寺中,僧人們衣衫襤褸,滿面愁容,向唐僧師徒訴說一樁冤情:幾年前一陣血雨過後,寺中塔頂的舍利子佛寶無影無蹤。僧人們被罰受苦,沉冤難雪。為查失寶之因,唐僧虔誠地持帚與悟空進塔祭掃。至塔頂,悟空擒住一個小妖,得知佛寶被碧波潭萬聖老龍王作法至潭底。悟空攜八戒入潭,先禮後兵,與龍王之女乃聖公主及九頭蟲駙馬交戰。白龍馬化做少年,入潭尋見乃聖公主,設計騙回佛寶,金光寺頂佛寶重放光芒。
第19集 <誤入小雷音>
荊棘嶺上,八戒揮耙開路,師徒們艱難行進。入夜,唐僧被樹精攝入木仙庵內吟詩品茶,杏仙對唐僧一往情深,獻舞呈歌,唐僧不為所動。天明始得徒弟們相救,來到「小雷音寺」。唐僧虔誠拜入,不料寺中之佛卻是妖精幻化,將悟空扣入金缽,唐僧等束手被擒。在二十八星宿協助下,悟空方得脫身,與妖精交戰,卻被妖精收入寶袋之中……後經悟空請來彌勒佛,在西瓜田裡設下巧計,終於擒住黃眉童妖。唐僧師徒得以繼續西行。
第20集 <孫猴巧行醫>
唐僧到朱紫國金殿倒換關文。悟空哄八戒到街前,見招醫黃榜,遂揭下暗塞入八戒懷中,悄悄離去。八戒甚窘,只得帶護榜官員們到會館請師兄解圍。悟空上殿,懸絲診脈,用奇葯醫好國王疾病,並詢知三年前國王的金聖娘娘被麒麟山賽太歲接去。於是尋至妖洞,幾經周折,在金聖娘娘協助下,盜得妖王施放火、煙、砂的三個紫金寶鈴,救出金聖娘娘。娘娘因有紫陽真人所賜護身棕衣,三年來才得保全自身。觀音菩薩前來,收走了失走的坐騎——化坐妖王的金毛獸,一場風波才告了結。
第21集 <錯墜盤絲洞>
唐僧獨自化齋,錯入七個蜘蛛精洞中,欲逃不能,被蛛絲纏住。悟空前去救援,見蛛女們去濯垢泉洗澡,不便下手打鬥,只作法取走蛛女紗衣。八戒聞訊,趕至泉中,與蛛女們水中戰斗,不料也被蛛女用絲纏住。蛛女們明小妖抗抬唐僧,到黃花觀師兄家去蒸食。悟空等打死小妖,救下師父。師徒們前行,來到黃花觀。觀主正是蛛女們的道兄多目怪。他用毒茶加害唐僧師徒,被悟空識破。打鬥中,多目怪施放金光,罩住悟空。悟空變作穿山甲,才得遁去。後受觀音指點,悟空去紫雲山千花洞,請來黎山老母,才收伏多目怪——蜈蚣精及眾蛛女。
第22集 <四探無底洞>
唐僧命徒弟路救一位自稱被強盜掠入山中的女子,不料女子卻是妖精所變,在山寺中吃了兩個貪色的和尚,並使妖風把唐僧攝入險空山無底洞。悟空先後四探妖洞:先察知妖精欲與師父成親;再入洞變成紅杏誆妖吞下,逼她放了師父。不想妖精再次攝走唐僧。悟空三番入洞,探明妖精來歷,遂上天宮告狀,迫使玉帝派托塔李天王父子隨悟空入洞,終於擒住金鼻白毛老鼠精。
第23集 <傳藝玉華州>
玉華州國王下旨逐僧。唐僧師徒來到州境,扮成客商,住進小店。適逢三個太子領兵盤查,四人分別躲進米缸、衣箱、席筒、木櫃內,被抬進宮去聽候發落。夜間,悟空用隱身術潛入宮中,作法把國王、王後、妃嬪、太監及滿朝文武頂上頭發全部剃光。國王受此教訓,自認排佛之過,禮遇唐僧師徒。三個太子拜悟空、八戒、沙僧為師,習學武藝,並連夜仿造鐵棒、釘耙、禪仗。不料黃獅精使妖風攝走三件兵器,准備召開「釘耙宴」。悟空、八戒、沙僧設計進入妖洞,奪回兵器。黃獅精請來竹節山盤桓洞九頭獅精率眾獅助戰,擒走國王、唐僧及三個太子。悟空請來太乙真人,收伏獅精,悟空等才得繼續傳教武藝。
第24集 <天竺收玉兔>
天竺國園中一個不明來歷女子的哭聲,引起了唐僧師徒的關注。天竺國公主騎象擇親,一箭射中唐僧之帽。國王為公主和唐僧舉行盛大婚禮。園中的女子在喜慶的樂聲中,欲投河自盡,被悟空暗中救起。悟空變作老奶奶,問明女子身世。她原是天竺國真公主,一年前在父王為他舉行的二十歲生日盛宴上,被黃風颳走。假公主正做著與唐僧結好的美夢,不期又一個公主前來爭婚。原來這是悟空所變,揭破了假公主的秘密。月宮嫦娥來到下界,收伏假公主——月宮搗葯的玉兔,真公主才得與父母團聚。
第25集 <波生極樂天 >
唐僧師徒過凌雲渡,乘無底船,終達彼岸,得以脫胎換骨,來到靈山。佛祖命二尊者引他們到珍樓用齋,入寶閣選經。不料二尊者卻向他們索取「人事」。悟空不肯行賄,結果取來的竟是無字白精。他們重返靈山告狀,佛祖卻不責怪二尊者。師徒們只好把紫金缽盂送給尊者,才取得有字真經,並一一受封佛號。回返途中,重遇通天河老龜。老龜曾托唐僧向佛祖打問自己的歸宿,不想唐僧忘卻了此事。老龜一怒,沉下河去。師徒們掙扎著上了岸,又得八戒用耙撈上經包,在石上晾曬經文,不料不少經頁沾在了石上……師徒們經歷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回返東土,普濟眾生。久已盼望的唐王君臣,正在殷殷迎接師徒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