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第一部故事片,誰知道啊
1921年7月1日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轟動上海灘
1921年7月l日,一部根據1920年洋行買辦閻瑞生勒死妓女的時事新聞改編而成的長故事片轟動了上海灘。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部由中國人拍攝的長故事片。該片由洋行買辦陳壽芝、施彬元、邵鵬等人組織的中國影戲研究社製作完成。
1920年,閻瑞生勒斃妓女王蓮英的謀殺案件,一時成為轟動上海的社會新聞。上海新舞台把它改編成文明新戲,演出半年之久,賣座始終不衰,引起了這幾個洋行買辦想把它編成電影的念頭。他們請商務印書館的楊小仲來改編劇本,任彭年來擔任導演,演員則由幾個洋行買辦自己分別擔任。主角閻瑞生由陳壽芝扮演。閻原來也是一個洋行買辦,和陳是至友,面貌也非常相像,陳的一些動作,也很能摹擬閻的神情。王蓮英也是由一個妓女出身但已經從良的小姊妹扮演。《閻瑞生》拷貝共長10本。
Ⅱ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嗎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電影《橋》,由王濱執導,王家乙、呂班、江浩、陳強等人主演。
《橋》是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第一部長故事片。也是新中國電影的奠基之作。它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有不尋常的位置,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片的首創意義在於第一次在銀幕上正面描寫了中國工人階級為締造新中國而進行的勞動和斗爭,塑造了新中國主人公的嶄新形象。
劇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頭大公無私、勇於創造,具有新時代工人階級的特點。該片藝術上追求在平易中見真實、於樸素中顯親切的創作風格。刻畫人物、表現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
(2)中國第一部故事電影是擴展閱讀:
在於敏訪談錄中,講述了《橋》的寫作經歷。為創作該劇,於敏於1947年冬到哈爾濱機車車輛廠體驗生活,下廠呆了兩個月,寫一個月,共三個月就交上了劇本。
劇本很快通過了。《橋》拍出以後,反映很強烈,第一部影片,又是寫工人的,不管寫得怎樣,它是個新的東西,所以當時起的作用不小,到處是掌聲,上海工人看了電影之後還遊行慶祝。
Ⅲ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1949年的哪一部電影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橋》,由於敏先生導演,於敏先生自1947年開始從事電影工作。在《橋》問世之後,就一舉拿下新中國電影史上五個第一:第一部故事片;第一部「寫工農兵,給工農兵看」的人民電影;第一部以工人階級為主人公的電影;第一部體現執政黨知識分子政策的電影和第一部「反現代的現代性電影」。
(3)中國第一部故事電影是擴展閱讀:
電影內容梗概
1947年冬,東北某鐵路工廠為支持前線,接受了製造搶修松花江鐵橋橋座和鉚釘的任務。當時工廠條件很差,總工程師對完成任務缺乏信心,少數工人也存在著僱傭思想。工人梁日升在修復煉鋼爐時試驗成功用耐火磚代替白雲石的辦法。
之後,經充分發動群眾,克服了一系列困難,終於完成了生產任務。工人們又響應了上級的號召,參加了修橋工作,使大橋及時修復通車。
Ⅳ 新中國第一部電影故事片兒
新中國第一部電影故事片是《橋》。
《橋》簡介
《橋》是新中國的首部電影故事片,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這部影片在內容上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的嶄新精神風貌,通過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展現了人民對於建設新社會的熱情和決心。
背景與歷史意義
《橋》的創作背景與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的社會背景緊密相連。電影作為一種大眾藝術形式,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起到了宣傳、教育、鼓舞人心的重要作用。《橋》作為這一時期的代表作,不僅填補了中國電影史上的空白,而且為後來的中國電影工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故事情節與特點
《橋》的故事情節圍繞工程建設展開,展現了一群普通勞動者在新社會中的精神風貌。影片通過主人公們的奮斗與犧牲,反映了工人階級的英勇形象和為人民利益不懈努力的崇高精神。影片在敘事上簡潔明了,注重情節與人物情感的表達,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產生共鳴。
藝術風格與影響
《橋》在藝術風格上體現了新中國電影的特點,對中國電影工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部影片為中國電影樹立了典範,為後來的中國電影創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同時,《橋》的成功也激發了更多電影工作者的創作熱情,推動了新中國電影事業的繁榮發展。
總的來說,《橋》作為新中國第一部電影故事片,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它不僅填補了中國電影史上的空白,而且為後來的中國電影工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展現了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的嶄新精神風貌。
Ⅳ 我國拍攝的第一部故事影片是哪一部
我國拍攝的第一部故事影片是《難夫難妻》。
《難夫難妻》由中國的亞細亞影戲公司於1913年拍攝,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執導,嚴月嫻、王元龍主演。影片講述了舊社會一對青年男女在封建禮教束縛下所經歷的離奇而悲慘的婚姻故事。這部電影標志著中國故事片的開端,揭開了中國電影史上新的一頁。
在那個年代,電影還是一種新興的藝術形式,而《難夫難妻》的拍攝和上映,無疑為中國的電影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它不僅展示了中國電影人的創新精神和藝術追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封建禮教的深刻反思。
電影作為一種大眾文化娛樂形式,通過《難夫難妻》這樣的作品,將社會問題和人性的復雜性呈現給了廣大觀眾。它引發了人們對封建禮教的思考和質疑,推動了社會文化的進步和發展。同時,這部電影也為後來的中國電影創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激發了更多電影人的創作熱情和創新精神。
總之,《難夫難妻》作為中國第一部故事影片,不僅開創了中國電影的新紀元,也為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它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不容忽視,它將繼續在中國電影史上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Ⅵ 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是什麼電影
第一部長故事片是1949年的《橋》。《橋》是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劇情片,由王濱執導,王家乙、呂班、江浩、陳強等出演,於1949年上映。該片講述了東北某鐵路工廠的工人們克服一系列困難完成搶修松花江鐵橋的任務,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貢獻的故事。劇情簡介1947年冬,東北某鐵路工廠為支援解放戰爭,接受了搶修松花江鐵橋的任務。開始,總工程師看不到群眾的力量,對完成任務持懷疑態度。有的工人群眾也存在僱傭思想。在這種情況下,廠長主動深入工區,深入群眾,啟發動員大家為修復大橋出謀獻策,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
Ⅶ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哪部電影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橋》,東北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編劇於敏,導演王濱。
這部影片以飽滿的熱情,塑造了梁日升、老侯頭這樣的新中國工人形象,和以廠長為代表的領導幹部形象。第一次以工人階級為主角出現在銀幕上,這在新中國電影史上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7)中國第一部故事電影是擴展閱讀:
內容梗概
1947年冬,東北某鐵路工廠為支持前線,接受了製造搶修松花江鐵橋橋座和鉚釘的任務。當時工廠條件很差,總工程師對完成任務缺乏信心,少數工人也存在著僱傭思想。
工人梁日升在修復煉鋼爐時試驗成功用耐火磚代替白雲石的辦法。之後,經充分發動群眾,克服了一系列困難,終於完成了生產任務。工人們又響應了上級的號召,參加了修橋工作,使大橋及時修復通車。
劇本反映了成為國家主人的工人階級在管理工廠中的聰明才智和積極性,說明了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是解放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