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個講述辦公室戀情的歐美短片
我看過這個短片,但是應該不是電影,類似一個廣告什麼的
2. 為什麼最近幾年中國電影越來越難以入圍戛納了呢
首先我們先來科普一下,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中國電影與戛納國際電影節打得火熱的時期應該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第五代導演集體尋路戛納。
舉幾個例子吧。1993年,第4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陳凱歌的《霸王別姬》三度入圍,侯孝賢的《戲夢人生》摘得評審團大獎。緊隨《霸王別姬》光芒萬丈的第二年,張藝謀迎來了他的戛納時代。1994年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張藝謀導演的《活著》獲得評審團大獎,主演葛優成為首位華人影帝。2000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是中國電影的一個頂峰,姜文憑借《鬼子來了》獲得評委會大獎,中國台灣導演楊德昌憑借《一一》獲得最佳導演獎,梁朝偉憑借《花樣年華》封帝。
「唯票房論」的商業電影自然入不了主打情懷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的眼。沉下心來少些唯利是圖,或許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3. 林哲樂成就及榮譽
林哲樂在藝術和廣告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2005年,他的作品《DDS dental care---Police and thief》被選送到戛納國際廣告節,並有幸入選英國《SHOTS》影視寶典90期,展現出其獨特的創意。同年,他的廣告作品《China Show》系列因其導演、攝像和剪輯的出色表現,贏得了2005北京one show金鉛筆青年創意比賽的影視金獎,進一步確立了他在行業內的地位。
此外,林哲樂還榮獲了法國大使館與法國電影聯盟合辦的2005短片大賽大獎,這標志著他在國際短片競賽中嶄露頭角。他個人的影展在「上海頂層畫廊」舉辦,吸引了眾多關注,作品在第2屆韓亞國際短片電影節和2006年的平遙國際攝影展中均有展映,展示了其多元的藝術才華。
2006年,林哲樂的作品在第26屆夏威夷電影節和第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金爵國際電影論壇青年導演大師班中受到認可,同時,他的作品也在戛納國際電影節的短片展映單元亮相,他的影響力不斷擴展。作為年度十大時尚人物之一,他的名字在2006年的上海國際時尚聯合會中被銘記。
進入2007年,林哲樂擔任了第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大學生短片單元的評委,證明了他的專業素養。他的作品《REPANDA》與《Q魚的下午》在藝術展覽中大放異彩,被上海美術館收藏,他的藝術風格備受矚目。他還參與了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展覽,並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中,以導演和編劇的身份創作了《視覺上海》系列藝術片中的《聲·呼吸》。而在「High在上海」活動中,他的作品和影響力達到了新的高度。
林哲樂是一個典型的「80後」藝術家,作為中國最年輕的獨立導演,不循規蹈矩、喜歡嘗試創新,保持著自己的「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