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孫悟空打唐僧視頻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與唐僧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是故事情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孫悟空曾三次對唐僧動粗,這三次事件各有其背後的原因和動機。
第一次打唐僧,發生在孫悟空剛從五行山脫困之後。由於孫悟空打死「六賊」,被唐僧教訓了幾句,一氣之下跑到東海。這時,觀音菩薩顯化為一個老母,傳授給唐僧一頂嵌金花帽以及「緊箍咒」。悟空回來之後,果然上當。當他發現是唐僧在咒他,於是「心上還懷不善,把那針兒一幌,碗來粗細,望唐僧就欲下手。」這是一打唐僧,多虧唐僧口快,急忙把緊箍咒「又念了兩三遍」,咒得孫悟空「跌倒在地,丟了鐵棒,不能舉手」,結果自然是沒有打成。
第二次打唐僧,是在烏雞國時,唐僧師徒救了烏雞國王,悟空大戰獅子精,獅子精不是對手,於是變做唐僧模樣「並挽手,立在階前」。孫悟空難辨真假,便想出一個主意,偷偷捻訣念咒,叫空中暗地保護的那些神仙們悄悄告訴唐僧,請他上殿,留下妖怪好下手。誰料這次唐僧的反應慢了點兒,還沒等他弄明白怎麼回事,那妖精早就聽見了,於是急忙跳上金殿,悟空以為留下的才是妖精,於是「舉起棒望唐僧就打……」這其實是唐僧西行路上最危險的一次。因為唐僧每次被妖精捉去時,也總要暫時捆綁關押,或要選個吉日,或要請個親朋,或要等抓了那三個徒弟免除了後顧之憂……總之沒有馬上就要吃掉的。可是這一次,如果不是那幾位神仙在暗中駕住鐵棒,大概取經的故事也要改寫了。
第三次打唐僧,按照《西遊記》文本,嚴格上來說並不是孫悟空,而是那個假悟空——六耳獼猴。不過六耳獼猴即是悟空,他們本是二位一體,這是已被諸多學者證明並被普遍認可了的。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二人相貌相同、本領相同、武器相同,這本身就是絕不可能的事。更何況他們又都會被緊箍咒咒得頭疼,甚至連天上的照妖鏡里顯示的也是兩個悟空,這是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的。而那個假悟空一不要吃唐僧肉,二不要偷袈裟或釘鈀等寶貝,這也是不符合妖精身份的。他之所以要打傷唐僧,只不過是因為唐僧不喝他端來的水,不要他加入取經隊伍;而他也並不是要致唐僧於死地,他搶走包袱的目的還是為了自己去取經——可見,這個所謂的六耳獼猴,只不過是悟空「二心」變化的結果,所以第五十八回的回目即有「二心攪亂大乾坤」字樣,而如來對雷音寺里聽講的大眾說的也是「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斗而禪斗來也。」與前面兩次不同的是,這次孫悟空,或者說是六耳獼猴的棒是實實在在打在了唐僧身上了的。書中寫道「行者搶鐵棒……望長老脊背上砑了一下……」不論是「打」也好,笑猛是「砑」也罷,我們要知道,那根鐵棒可是一萬三千五百斤重的,一般的神仙鬼怪都受不了,更何況唐僧的血肉之軀。而他居然只傷不死,除了孫悟空的棒下留情,實在找不出別的解釋。
通過這三次打唐僧的事件,我們可以發現孫悟空的「初心」是不同的。剛開始時,他取經之心尚不堅定,所以唐僧說了他幾句,他就一個跟頭去了東海;因為唐僧咒疼了他,所以「一心」要致唐僧於死地。第二次打唐僧卻是「無心」的,或者說,他本來是「一心」要打妖怪的,可是卻由於不辨真偽,險些要了唐僧的命。第三次最有意思,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師徒「離心」、唐僧對悟空「負心」、最終致悟空「二心」分化,使他惡的一面爆發的緣故。
可以說,自從給孫悟空戴上緊箍咒的那一刻起,他要打唐僧的「惡(è)心」就從來沒有真正的消失過。就如某些單位的下屬們,對於他們的上司在內心深處往往都懷著恨不得將其暴揍一頓的心理,究其原因,既有自己內在的暴力傾向在做怪,更是由於領導的無知無能、胡亂裁奪、亂用權威的緣故。而一般情況下悟空之所以不能將這種潛在的心理付諸實施,便是由於唐僧手中掌握的王牌——緊箍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極權雖然可以讓下屬無條件服從,同時也會在下屬心中埋下了暴力反抗的種子。當然,從孫悟空的角度來說,即使唐僧有「緊箍咒」,畢竟不可能時碰襲橋刻保持警惕,更不能不吃不睡,除非一口氣將他咒死,否則以悟空的本事,終究是可以找到機會將其除之而後快的。而他之所以沒有這樣做,除了自身「善」的因素在起作用外,更是因為他很清楚,唐僧之所以能夠擁有緊箍咒這個「尚方寶劍」,是因為他的背後有觀音和如來給他撐腰的緣故。由於唐僧是如來授權、觀音指定的取經人,打死他後果有多嚴重,悟空自然心裡有數,更何況自己的前途命運還牢牢地掌握在他們手中呢!
所以,在孫悟空第一次揮棒、沖動之下「一心」想打死唐僧之後,就再也沒有過這種盲目的舉動,轉而「一心」保護唐僧西行,以為自己求得一個光明的前途。然而實際上,他要打唐僧的「二心」(隱性心理)卻根本沒有徹底消失,一旦時機成熟,就會付諸行動。
可以說,第二次打唐僧,實際上卻是悟空離開西天取經正道這個「一心」的緣故。因為他的主要任務是保護唐僧取經,而烏雞國的妖精既沒有要抓唐僧、吃唐僧,也沒有干涉取經,甚至沒有客觀對取經造成影響(如火焰山),無論如何,說到底都與孫悟空沒有一點兒關系,而他非要以懲惡揚善的英雄自居,非要除之而後快,實際上已經偏離了取經的「一心」,或者說是「一心二用」或「三心二意」,自然地,就難免會引發險些打死唐僧的危險了。說到底,這一「難」也是他們自招的。
而在「真假猴王」的故事中,孫悟空之所以會將要打唐僧的「二心」(隱性心理)付諸實施,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唐僧「負了心」的緣故。由於悟空打死了強盜,引得唐僧大念緊箍咒,「一心」要趕孫悟空走,結果鬧得悟空「惱惱悶悶,起在空中,欲待回花果山水簾洞,恐本洞小妖見笑,笑我出乎爾反乎爾,不是個大丈夫之器;欲待要投奔天宮,又恐天宮內不容久住;欲待要投海島,卻又羞見那三島諸仙;欲待要奔龍宮,又不伏氣求告龍王。真個是無依無倚……」可以想像,自他出世以來,哪曾遇到過這種憋氣窩火而又求告無門的時候?實際上,自從他皈依以來,所有的寶就都押在唐僧身上,這時候已經行程過半,眼看成功在望,在這個時候,唐僧卻執意要趕他走,讓他取經的「一心」無處安放,使他所有的希望都化為泡影,又怎麼可能不生「二心」呢?而這「二心」分化的結果便是連身體也一分為二:一個向普陀山去找菩薩訴苦,另一個回到西天路上找唐僧施暴。原來,正是唐僧自己的「負心」,才為悟空的「二心」分化創造了條件,才為自己招來了這場傷身之難。
有意思的是,即便是這個由「二心」分化出來的六耳獼猴,他要取經的「一心」也還是不變的,他之所以要打唐僧,是因為唐僧不接受他化來的水(亦即不承認他的徒弟身份),是因為唐僧說出了「去得去不得,不幹你事」這樣的狠話(亦即不讓他參加取經隊伍),所以他才會打傷唐僧、搶去包袱,並且重新組建了自己的取經隊伍,「一心一意」要去取經——此心之堅,遠勝八戒千萬倍,絕對堪與唐僧媲美,所以在如來收復「二心」之後才會給他最終成佛的許諾:「那時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台。」而八戒、沙僧卻只能得到菩薩的果位。對於這個「一心」只要成功業、奔前程的孫悟空而言,有了「大老闆」的親口許諾,還有誰不會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呢?而做為取經隊伍「一把手」的唐僧,也被菩薩教訓了一頓:「……一路上魔障未消,必得他保護你,才得到靈山,見佛取經。再休生嗔怪!」試看,這位「頂頭上司」已經給了明確指示,關聯詞「必得……才……」的言外之意就是說,如果離開悟空
❷ 西行紀第三季播出具體時間是
截止2021年3月22日,《西行紀》第三季還沒有播出的消息。
《西行紀》第動畫於2018年7月18日起在騰訊視頻獨家播出,全16集。動畫《西行紀第二季》於2019年9月11日在騰訊視頻正式上線,每周三上午10點准時更新。
《西行紀第二季》延續《西行紀》前一季劇情,講述了唐三藏與師徒四人取得「創世之火—奇經」交予天宮的十六年後,為了心中正義,再次集結成「西行小隊」,重新踏上「還經」之路的故事。
(2)孫悟空視頻大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這是唐三藏師徒四人取得奇經交予天庭的十六年後,世界卻並沒有因此變好。如今奇經下落不明,天庭派大軍大肆搜尋,以天羽山之戰為起點,狼妖白狼不辭萬難地尋回當年取經的唐僧師徒,小隊集結踏上還經之路。
這是一個遠古八大神族支配著神州大地,人類對神明充滿敬畏的年代,神明以外還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鬼怪……史上最炫酷的西行傳奇便在此展開。
❸ 孫悟空大鬧獅駝嶺電影在哪看
1. 孫悟空大鬧獅駝嶺電影可以在騰訊視頻上觀看。
2. 該電影由郭玉龍執導,謝苗主演,是西遊記IP改編作品。
3. 電影生動再現了孫悟空大鬧妖魔盤踞的獅駝嶺的傳奇歷程。
4. 孫悟空與獅駝三怪的較量展現了其智勇雙全和無畏冒險精神。
5. 影片在騰訊視頻上提供高清流暢的觀看體驗。
6. 觀眾可隨時隨地通過騰訊視頻網站或APP欣賞這部經典之作。
7. 騰訊視頻擁有豐富的電影資源和優質的觀影服務,滿足不同觀眾需求。
8. 在騰訊視頻,觀眾可以盡情享受這部電影帶來的歡樂與感動,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❹ 齊天大聖之大鬧盤絲洞在哪個平台播出
齊天大聖之大鬧盤絲洞在騰訊視頻平台播出。
關於“齊天大聖之大鬧盤絲洞”的影視作品,實際上有多部不同版本,包括《孫悟空大戰盤絲洞》等。這些作品大多以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的故事為藍本進行改編創作。以《孫悟空大戰盤絲洞》為例,這部電影由王晶、姜國民執導,陳浩民、羅家英等知名演員主演,重現了西遊取經路上孫悟空與盤絲洞眾妖大戰的經典情節。
該影片選擇在騰訊視頻平台獨播,這可能是因為騰訊視頻作為國內領先的在線視頻平台,具有廣泛的用戶基礎和強大的分發能力。通過與騰訊視頻的合作,影片能夠獲得更多曝光機會,吸引更多觀眾觀看。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標題中提到的是“齊天大聖之大鬧盤絲洞”,但具體影片名稱可能因版本和改編而有所不同。因此,在查找和觀看相關影片時,觀眾需要留意影片的詳細信息和版本說明,以確保找到符合自己期望的作品。同時,對於其他平台是否播出該影片的問題,觀眾可以通過各平台的搜索功能進行查詢,或者關注相關影視資訊獲取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