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國際電影節,作為全球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成立於1951年,與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齊名,最高獎項為「金熊獎」。在該電影節中,最佳短片金熊獎、短片評審團獎銀熊獎於1956年設立。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旨在保持電影的開放性,作為一個交流與辯論的空間,持續質疑與把握社會、政治、生活與藝術。歷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短片名單如下:
2021年最佳短片:《我的叔叔圖多爾》Nanu Tudor
2019年最佳短片:《本影》Umbra
2016年最佳短片:《小鎮》Cidade Pequena
2016年最佳短片:《男孩的歌謠》Balada de um Batráquio
2014年最佳短片:《只要我們還有槍》Tant qu'il nous reste des fusils à pompe
2013年最佳短片:《逃亡》La fugue
2012年最佳短片:《拉菲爾》Rafa
2011年最佳短片:《波瀾萬丈》파란만장
2009年最佳短片:《銀行事件》Händelse vid bank
2009年最佳短片:《請說》Please Say Something
2008年最佳短片:《游泳的好日子》O zi buna de plaja
2007年最佳短片:《拉克》Raak
2006年最佳短片:《永遠的第一次!》Aldrig som första gången!
2005年最佳短片:《牛奶》milk
2004年最佳短片:《香煙與咖啡》Un cartuș de Kent și un pachet de cafea
2003年最佳短片:《扭轉》(A)Torzija
2002年最佳短片:《黑色靈魂》Âme noire
2001年最佳短片:《拂曉時分》At Dawning
2000年最佳短片:《向你致敬》Hommage à Alfred Lepetit
1999年最佳短片:《法老》Faraon
1998年最佳短片:《我動故我在》I Move, So I Am
1997年最佳短片:《最新消息》Senaste Nytt
1995年最佳短片:《周而復始》Repeate
1995年最佳短片:《火車進站》Pribitie poezda
1994年最佳短片:《灰燼》Hamu
1993年最佳短片:《波萊羅》Болеро
1991年最佳短片:《Six Point Nine》
1988年最佳短片:《陶先生》Mistertao
1988年最佳短片:《雙人舞》Pas à deux
1988年最佳短片:《Oblast》
1986年最佳短片:《簡歷》Curriculum vitae
1985年最佳短片:《Tom Goes to the Bar》
1985年最佳短片:《Nr. 1 - Aus Berichten der Wach- und Patrouillendienste》
1982年最佳短片:《對話的維度》Možnosti dialogu
1980年最佳短片:《三分鍾紙上世界歷史》History of the World in Three Minutes Flat
1979年最佳短片:《Hlavy》
1978年最佳短片:《愚比》Ubu
1978年最佳短片:《Co jsme udelali slepicím》
1974年最佳短片:《The Concert》
1973年最佳短片:《科爾特的地獄》Colter's Hell
1971年最佳短片:《1501 ½》
1969年最佳短片:《見與不見》To See or Not to See
1968年最佳短片:《采訪錄:奧遜·威爾斯》Portrait Orson Welles
1967年最佳短片:《透過畫家的眼睛》Through the Eyes of a Painter
1965年最佳短片:《葉芝鄉》Yeats Country
1963年最佳短片:《卡爾-阿佩爾》De Werkelijkheid van Karel Appel
1960年最佳短片:《野馬的夢》Le songe des chevaux sauvages
1956年最佳短片:《巴黎之夜》Paris la nuit
❷ 柏林電影節獲獎的中國電影
柏林電影節獲獎的中國電影有:三個和尚、鷸蚌相爭、紅高粱、晚鍾、本命年、阮玲玉、香魂女、喜宴、紅粉、女人四十等。
1. 三個和尚
導演:徐景達/馬克宣
片長:20分
參賽時間:1982年
榮譽:第32屆柏林電影節短片競賽最佳編劇銀熊獎。
2.鷸蚌相爭
導演:胡進慶
參賽時間:1984年
榮譽:第34屆柏林電影節最佳短片獎銀熊獎。
3.紅高粱
導演:張藝謀
片長:91分
參賽時間:1988年
榮譽: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4.晚鍾
導演:吳子牛
片長:90分
參賽時間:1989年
榮譽:第3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銀熊獎。
5.本命年
導演:謝飛
片長:107分
參賽時間:1990年
榮譽:第4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傑出個人成就獎銀熊獎。
6.阮玲玉
導演:關錦鵬
片長:154分鍾
參賽時間:1992年
榮譽: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屆最佳女演員獎銀熊獎(張曼玉)。
7.香魂女
導演:謝飛
片長:105分
參賽時間:1993年
榮譽: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8.喜宴
導演:李安
片長:106分
參賽時間:1993年
榮譽: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9.紅粉
導演:李少紅
片長:110分鍾
參賽時間:1995年
榮譽: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視覺效果獎銀熊獎。
10.女人四十
導演:許鞍華
片長:101分鍾
參賽時間:1995年
榮譽: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屆最佳女演員獎銀熊獎(蕭芳芳)。
❸ 第4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金熊獎:米洛斯·福爾曼《性書大亨》
最佳導演:埃里克·赫曼《吉瑪港》
最佳男主角: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羅密歐與朱麗葉》
最佳女主角:朱麗葉·比諾什《英國病人》
評審團特別獎:《河流》
最佳短片:《Senaste Nytt》
阿爾弗萊德獎(敢斗獎):《羅密歐與朱麗葉》
終身成就金熊獎:《金·諾瓦克》
藍天使獎:《心裡的秘密》
傑出個人獎:《The Island on Bird Street》
卡里加里獎:《Nobody's Business》
最佳紀錄 / 散文電影:《MURDER and murder》
❹ 2023年柏林電影節中國有哪些作品入圍
由峨影集團第一出品影片《白塔之光》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由鄔浪執導,李夢、李康生、仁科主演的《雪雲》入圍奇遇單元;雷磊導演的《發光的河》入圍論壇擴展單元;韓帥的新作《綠夜》入圍全景單元。
田曉鵬導演的動畫作品《深海》入圍新生代單元;勞馨瑩導演短片《小暉和他的牛》、朱雲逸導演的實驗短片《另一面鏡子里的夢中之夢》入圍新生代兒童單元;趙浩導演的《一時一刻》、劉博濠導演的《火箭發射時》入圍新生代青年單元。
張大磊導演將有兩部作品亮相柏林電影節,分別是入選劇集展映單元的《平原上的摩西》和入圍短片競賽單元的《我的朋友》;中國香港導演鄭保瑞的新作《命案》入選特別展映單元。
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電影介紹
《白塔之光》是由張律編劇並執導的劇情片,由辛柏青、黃堯、田壯壯、南吉等主演。影片講述了人們在親情、愛情的羈絆下,互相治癒與陪伴的溫情故事。
張律導演的作品一直關注人物關系的探討,尤其是「剪不斷理還亂」的多角愛情關系,而在《白塔之光》中,張律導演希望通過影片中人物的相遇與緣分,表達自己對家庭和人生的感悟,進一步深入人物對自我、身份認同的探討。
以上內容參考 封面新聞-柏林國際電影節公布入圍名單 峨影集團第一出品《白塔之光》競逐金熊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第7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❺ 柏林電影節最高獎項
柏林電影節最高獎項是金熊獎(Golden Bear Award)。
金熊獎是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創立於1952年,每年頒發一次。金熊獎是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獎,一般僅頒發給一部電影作品。
金熊獎與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也叫做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為「金熊獎」。
柏林國際電影節簡介
柏林國際電影節,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51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
柏林國際電影節長期以關注政治和社會現實聞名,宗旨在於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
柏林國際電影節原在每年6-7月間舉行,從1978年起提前至2月舉行,為期2周。柏林國際電影節分為「主競賽」、「遇見」、「短片競賽」、「全景」、「論壇」、「特別展映」、「新生代」等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