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些影片是大製作,但票房不理想的
未來水世界,為大製作低票房之經典案例
大製作 低票房:失敗電影一覽
《埃及艷後》(Cleopatra,1963)
出品:20世紀福克斯公司
投資:4400萬美金
票房:2600萬美金
1963年,伊麗莎白·泰勒、李察·波頓、雷克斯·哈里遜主演的《埃及艷後》是一部描述凱撒、馬克安東尼與埃及女王克麗奧佩脫拉之間愛情的故事,該片拍攝時間長達數年,創吉尼斯世界紀錄,為史上耗資最巨的影片之一。影片獲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視覺特效四座奧斯卡獎項及包含配樂在內的無數提名。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我們很難相信傳唱不絕的經典影片《埃及艷後》竟然是當年的票房毒葯。但在當年,虧空的1800萬美元加上通貨膨脹等因素,簡直是天文數字,該片在當年差點讓福克斯公司關門大吉。
《未來水世界》(Waterworld,1995)
出品:環球電影公司
投資:2億美金
票房:3500萬美金
《未來水世界》可以說是近代電影史上票房慘敗的里程碑。影片還未公映時,就以其拍攝過程中所遇的種種困難而廣受矚目。風暴破壞了布景,天氣影響了取景,總算風平浪靜,突然出現的商船又破壞了拍攝計劃。巨大的攝制組在海上每多停留一天,就要耗費數十萬美元。隨著製片時間的一再拖延,影片的製作費自然也如同滾雪球般不斷增長。但是影片上映後遭到評論界和觀眾的一致批評,認為影片華而不實,缺乏文化。本片幾乎把製片公司逼上絕路,而導演兼主演的凱文·科斯特納也遭遇了從影以來最大的失敗。
《地球戰場》(BattlefieldEarth,2000)
出品:華納公司
投資:8130萬美金
票房:5760萬美金
約翰·屈伏塔這幾年一直行運不佳,參演的電影連連遭遇票房滑鐵盧,本以為能憑借《地球戰場》翻身,不料又被打成片商眼中的「大咸魚」。46歲的屈伏塔說自己是「基督科學教」的中堅分子,拍攝《地球戰場》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向「基督科學教」的創始人哈伯德致敬(據悉,這部電影是根據哈伯德所著的科幻小說改編而來)。顯然,他對這樣一部大製作電影寄予了相當大的期望,不過現在,他心中的郁悶只能一個人默默承受了。
《最終幻想》(FinalFantacy,2001)
出品:哥倫比亞三星公司
投資:1.4億美金
票房:3210萬美金
《最終幻想》是一部改編自電腦游戲並全部用電腦CG技術製作的動畫巨片,不幸的是,本片虧本1億多美金,簡直是天文數字,僅次於1995年的《未來水世界》。雖然《最終幻想》全部採用動畫場景,但是似乎不符合電影愛好者的口味;而同期上映的也是改編自電腦游戲的《古墓麗影》投資8000萬美金,票房卻達到了1.3億,和《最終幻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此糟糕的票房業績迫使製片商退出了商業領域,同時也似乎暗示了日本動畫在美國市場前景堪憂。
《珍珠港》(PearlHarbor,2001)
出品:迪斯尼公司
投資:2.4億美金
票房:1.6億美金
本片可真是迪斯尼公司的珍珠港,影片的直接製作成本高達1.4億美元以上,後期的市場推廣與宣傳費用據稱也超過了1億美元,但自公映以來,該片的票房總額才剛剛超過1.6億美元,離贏利底線相差甚遠。對此負有直接責任的迪斯尼製片公司的主席彼得·施賴德已於近日宣布辭職。
《風語者》(Windtalkers,2002)
出品:米高梅公司
投資:1.2億美金
票房:上映3周僅3300萬美金
吳宇森自1996年以《斷箭》一片打入好萊塢以來,一直呼風喚雨,2000年,其《碟中諜Ⅱ》首映周票房高達7081萬美元,正式奠定了吳宇森作為好萊塢一線導演的地位。但今年的《風語者》一片,雖然有尼古拉斯·凱奇等大牌支撐,口碑仍不理想。3300多萬美元對於一般的好萊塢電影或許算不上失敗,但想想陣容遠不及《風語者》的《富貴先生》首映周票房都有3700多萬,可見吳宇森的影響力的確不比從前。
本片票房失敗導致發行公司米高梅股價大跌,公司世界市場及發行總裁羅伯特·列文也於近日辭職。
《賣火柴少女的降臨》
出品:韓國R&I氣球公司
投資:111億韓元
票房:至今1000萬韓元左右
最近剛上映的張善宇導演的巨作《賣火柴少女的降臨》,投入了「韓國電影史上最高製作費」——111億韓元,但遭到了「韓國電影史上最大的」慘敗。1999年投資僅為30億韓元的影片《生死諜變》賺回了200億韓元,而耗資高出3倍的《賣火柴女孩的降臨》卻要虧損100多億韓元。在2002年的韓國影壇除了有林權澤的《醉花仙》和李昌東的《綠洲》,也有「韓國式巨片」面對票房慘敗的沉重打擊。
《蜀山傳》(2001)
出品:中國星電影公司
投資:9000多萬港幣
票房:1000多萬港幣
本片是徐克繼《青蛇》的失敗後,又一次巨大的失敗。在《蜀山傳》中,徐克原有的武俠精神盪然無存,代之以炫目至極卻毫無內涵的畫面。整部影片不知所雲,那些徐克式的江湖之語、蘊涵中國古典文學的詩詞也全然失去了蹤影,更像是一部科幻片或是一個電腦游戲。《蜀山傳》8000萬港元的虧損直接導致徐克計劃中的下一部影片《書劍恩仇錄》的拍攝計劃擱淺。
《大話西遊》(1994)
出品:彩星電影公司、西安電影製片廠
投資:6000萬港幣
票房:4500萬港幣
如今《大話西遊》已經被年輕人奉為寶典,被盜版商稱為「常青樹」。「大話西遊」式的語言也成為一種新的網路語言,成為區分中年、青年的分水嶺,可是誰會想到當年周星馳因本片的票房而傷心欲絕,並決心從此再也不冒險投拍高成本、大製作的影片了。他一定沒有想到,若干年後,這部電影會有如此之高的號召力和地位。《大話西遊》成為他惟一真正的大製作影片,最忠實、最全面地展示了周星馳高超的藝術造詣。
2. 盤點製作費用最高的八部國產電影,你看過幾部
如今的電影製作費用可以說是越來越高,大製作的電影在會讓觀眾有更好的視覺體驗效果,吸引更多的觀眾看電影。近些年來不斷有大製作的電影上映,那麼國產電影中有哪些製作費用 最高呢?
8、《西遊記之大鬧天宮》
《西遊記之大鬧天宮》這部電影雖然明星陣容超強,但是上映之後一直被批評為是爛片。但這部電影的確是大製作,足足花了5億的製作成本。
3. 環球華網:電影節催生好電影,還是好電影成全電影節
春暖花開,又到了電影節扎堆來襲的季節。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於4月16日正式拉開序幕,接下來陸續准備擺開電影盛宴的是中美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再往後是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長春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電影節不斷爭奪眼球的同時,又會給中國電影帶來怎樣的機遇?
電影節激增的背後是電影市場的高速擴張
隨著中國電影票房的極度火爆,近年來國內各類型的電影節紛紛應運而生,官方的、民間的,讓人目不暇接,「電影節經濟」高燒不止的背後折射出的是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的高速擴張。
從2010年開始,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發展速度驚人,連續5年票房都保持在40%以上的增速。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457.12億元,其中國產電影票房為266.63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8.33%。
《建軍大業》劇組亮相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電影節最大的受益者要數小成本、小製作的影片。如果說大製作影片依舊可以靠院線收益過活,一些因為不夠商業而無緣傳統院線的電影可以在一些國際電影節上奮力一搏,收獲的業界口碑很大程度上能幫助影片收回更多的成本。因為電影節而一炮打響的影片和一戰成名的電影人不在少數,正是因為有了那些鼓勵創新和重視藝術性的電影節,電影藝術才能在商業化盛行的環境中保持多元性,具有才華的電影人才也才有了立身之所。
電影圈裡有個玩笑:「票房好的就別指望拿獎,拿獎的就別指望掙錢。」對此楊步亭並不完全認同。在他看來,每個地方的電影節都代表著當地社會的主流價值觀,電影節的獎項也必然會頒給與其主流價值觀相一致的作品,「因為這個評選的標准並非單一的票房數字,所以出現獎項結果和票房數字不一致的情況,是有可能的,這在世界各地的電影節上都是常見的。從近年來中國各個電影節的頒獎情況來看,我們中國電影是『得民心者得獎項』的比例越來越高了」。
沒有好電影辦不出好電影節
根據一項全球523個電影節提供的調查反饋來看,資金充裕能保證按時舉辦品質上乘活動的電影節僅佔3%。而這種不均衡的資金狀況,是導致電影節質量良莠不一的關鍵因素之一。戛納、威尼斯、柏林等一些大牌電影節陸續成為其舉辦地的經濟增長引擎,而一些影響力不夠的電影節卻陷入了連嘉賓路費都難承擔的窘境。
到目前為止,國內比較有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只有上海國際電影節和北京國際電影節,但其國際影響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相對於各國電影行業對戛納、威尼斯等國際電影節獎項的關注,國內電影節的國際知名度卻暗淡了很多。電影節的概念在中國起步較晚,跟國際上知名的電影節相比,中國的電影節無論是經營運作還是影響力上都具有不小的差距。國內不少電影節的評獎因缺乏國際一流電影節嚴格專業的評獎標准而逐漸淪為電影節的配角。
電影節喧囂的背後是中國電影市場高度同質化以及有口碑有市場的好電影相對匱乏的現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好電影,怎麼可能辦出好電影節?」有業內人士直言,中國辦不出好電影節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直接的一個原因是我們缺乏更多優秀的電影。
通過電影節讓業內人士和觀眾欣賞到更多的優秀電影,從而提升中國電影的藝術水準,是很多電影節主辦方美好的心願。盡管2016年全國票房增速放緩引發諸多爭議,但在票房之外,中國電影出現的一些可喜現象卻有目共睹:影片質量整體提升、類型題材進一步多樣化、主旋律題材電影有突破、影院硬體設施不斷完善、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啟動等;《百鳥朝鳳》《我們誕生在中國》這樣的影片開始試水小眾電影的市場化之路;《湄公河行動》為主旋律電影商業化的成功提供了一種可能;《長城》邁出了中國電影與歐美深度合作、走向全球市場的第一步……
更多的中國電影人已經認識到,電影市場回歸到一個冷靜、理智的狀態來,反而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促使中國的電影製作者、電影藝術家們進行更深刻的思考。
電影節的誕生首先被給予的期望就是對各主辦地本土電影產業的促進和刺激。電影節對本土電影的肯定和為舉辦地所帶來的關注度和交流的機會都是促進本土電影產業發展的原動力。如今越來越多國際電影節的出現,表明電影產業對於在全球范圍內各國間進行交流有著越來越高的需求。
在電影節展映的影片,由於是經過評審團精挑細選的,幾乎部部質量上乘。可惜的是,在當下這種商業利益為重的社會,觀眾卻無緣在影院一見。通過電影節近距離、大規模地接觸到世界高水準的電影,可以盡快提升中國電影的製作水準。
與此同時,電影節自身也在經歷著種種考驗。就算是已經非常成熟的電影節,如今都面臨著各種困境。盡管越來越多傳統的電影節在為自己的平台注入更多新媒體和科技的元素,而電影節如何為電影人帶來更多的利益,電影節又是否能引領電影產業的革新風潮?這些仍舊是電影節帶給人們的思考。
4. 中國電影製作成本詳細
電影的成本不僅包括導演,編劇,攝像,演員,場景,拍攝,後期,食宿行等的費用,而且包括市場營銷及宣傳的費用,通常市場營銷及宣傳費用等於拍攝費用或1/2的拍攝費用。
每部電影根據概念和要求的不同,可以分為小成本電影,中型製作電影,和大製作電影。小成本電影基本在1000萬人民幣以下,中型製作電影成本基本在1000-8000萬人民幣左右,大製作電影成本在8000萬元以上。
國產小成本電影代表作《失戀33天》(約900萬人民幣,不含宣傳費用),國產中型製作電影代表作《人在囧途之泰囧》(約3000-4000萬人民幣,不含宣傳費用),好萊塢大製作電影代表作《阿凡達》(約6億美元,不含宣傳費用)。
(4)大製作電影新聞擴展閱讀:
剪輯技巧
1、切入切出
這是電影中最常用的一種鏡頭轉換方法。即是不加技巧地從上一鏡頭結束直接轉化到下一個鏡頭開始,中間毫無間隙。稱為切。
2、淡出淡入
也稱電影畫面的漸隱、漸顯。畫面逐漸變暗,最後完全隱沒,這種方法叫做淡出或叫漸隱。相反,畫面逐漸由暗變亮,最後完全清晰,這個鏡頭叫做淡入,也叫做漸顯。
3、劃入劃出
也是電影中鏡頭轉換的一種技巧。有時用一條明晰的直線,有時用一條波浪型的線等從畫面邊緣開始直、橫、斜地將畫面抹去,叫劃出。代之以下一個畫面,叫劃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