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說文藝復興時期會出現眾多的文學巨匠
藝復興是14世紀在義大利城市興起,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個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現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認為是封建主義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分界。
簡介
普遍認為文藝復興發端於14世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一詞就源於義大利語Rinascimento,意為再生或復興),15世紀後期起,擴展到西歐各國,16世紀達到鼎盛。1550年,瓦薩里在其《藝苑名人傳》中,正式使用它作為新文化的名稱。此詞經法語轉寫為Renaissance,17世紀後為歐洲各國通用。19世紀,西方史學界進一步把它作為14至16世紀西歐文化的總稱。西方史學界曾認為它是古希臘、羅馬帝國文化藝術的復興。
發展
14世紀時,隨著工場手工藝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關系已在歐洲封建制度內部逐漸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據已引起普遍不滿,民族意識開始覺醒,歐洲各國大眾表現了要求民族統一的強烈願望。從而在文化藝術上也開始出現了反映新興資本主義勢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時期。新興資產階級認為中世紀文化是一種倒退,而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則是光明發達的典範,他們力圖復興古典文化——而所謂的「復興」其實是一次對知識和精神的空前解放與創造。
當時的義大利處於城市林立的狀態,各城市都是一個獨立或半獨立的國家,14世紀後各城市逐漸從共和制走向獨裁。獨裁者耽於享樂,信奉新柏拉圖主義,希望擺脫宗教禁慾主義的束縛,大力保護藝術家對世俗生活的描繪。與此同時聖方濟各會的宗教激進主義力圖屏棄正統宗教的經院哲學,歌頌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價值。羅馬教廷也在走向腐敗,歷屆教皇的享樂規模比世俗獨裁者還要厲害,他們也在保護藝術家,允許藝術偏離正統的宗教教條。哲學、科學都在逐漸地在比較寬松的氣氛中發展,也醞釀著宗教改革的前奏。
代表人物
文藝復興運動起源於義大利北部,一般認為第一個代表人物是但丁,其代表作為《神曲》,他的作品首先以含蓄的手法批評和揭露中世紀宗教統治的腐敗和愚蠢,以地方方言而不是作為中世紀歐洲正式文學語言的拉丁文進行創作。
另一個代表人物是彼特拉克,他認為古希臘、羅馬時代是人性最完善的時代,中世紀將人性壓制是違背自然的。他雖然對拉丁文學有深入廣泛的研究,但用義大利方言寫了大量的以十四行詩為形式的抒情詩歌,受到各城市國家統治者的熱烈歡迎。
文藝復興另一個重要原因是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滅亡。大批受到東方文化影響,還保留古羅馬帝國精神的人才逃往義大利,帶回許多新鮮思想和藝術,在羅馬開辦教授希臘語的學校,促使了文藝復興運動的形成。
文藝復興的作品思想
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集中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主張個性解放,反對中世紀的禁慾主義和宗教觀;提倡科學文化,反對蒙昧主義,擺脫教會對人們思想的束縛;肯定人權,反對神權,屏棄作為神學和經院哲學基礎的一切權威和傳統教條;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這是人文主義的主要思想。其中,代表性作品有: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談》、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拉伯雷的《巨人傳》等。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歌頌了人體的美,主張人體比例是世界上最和諧的比例,並把它應用到建築上,一系列的雖然仍然以宗教故事為主題的繪畫、雕塑,但表現的都是普通人的場景,將神拉到了地上。
人文主義者開始用研究古典文學的方法研究聖經,將聖經翻譯成本民族的語言,導致了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
人文主義歌頌世俗蔑視天堂,標榜理性以取代神啟,肯定「人」是現世生活的創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感情,科學為人謀福利,教育要發展人的個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從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提倡個性自由,因此在歷史發展上起了很大的進步作用。
的作家都開始使用自己的方言而非拉丁語進行文學創作,帶動了大眾文學,替各種語言注入大量文學作品,包括小說、詩、散文、民謠和戲劇等。
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前期出現了「文壇三傑」。但丁一生寫下了許多學術著作和詩歌,其中著名的是《新生》和《神曲》。彼特拉克是人文主義的鼻祖,被譽為「人文主義之父」。他第一個發出復興古典文化的號召,提出以「人學」反對「神學」。彼特拉克主要創作了許多優美的詩篇,代表作是抒情十四行詩詩集《歌集》。薄伽丘是義大利民族文學的奠基者,短篇小說集《十日談》是他的代表作。
在法國,文藝復興運動明顯地形成兩派,一是以「七星詩社」為代表的貴族派,二是以拉伯雷為代表的民主派。「七星詩社」以龍沙和杜貝萊為代表,在語言和詩歌理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最早提出統一民族語言的主張,促進了法國民族語言和民族文學的發展。然而,他們排斥民間詩歌,只為少數貴族服務。拉伯雷是繼薄伽丘之後傑出的人文主義作家,是法國文藝復興民主派的代表。他用20年時間創作的《巨人傳》是一部現實與幻想交織的現實主義作品,在歐洲文學史和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在英國,代表人物有托馬斯·莫爾和莎士比亞。托馬斯·莫爾是著名的人文主義思想家,也是空想社會主義的奠基人。1516年他用拉丁文寫成的《烏托邦》是空想社會主義的第一部作品。莎士比亞是天才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同荷馬、但丁、歌德一起,被譽為歐洲劃時代的四大作家。他的的作品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語言豐富精煉,人物個性突出,集中地代表歐洲文藝復興文學的最高成就,對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在西班牙,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是塞萬提斯和維加。塞萬提斯是現實主義作家、戲劇家和詩人。他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戲劇和小說,其中以長篇諷刺小說《堂·吉訶德》最著名,它對歐洲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維加是戲劇家、小說家和詩人,西班牙民族戲劇的奠基人,被譽為「西班牙戲劇之父」。 他是世界上罕見的多產作家,一生共創作了兩千多個劇本,留傳至今的有600多個,有宗教劇、歷史劇、神話劇、袍劍劇、牧歌劇等多種形式,深刻反映了西班牙的社會現實,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最傑出的代表作是《羊泉村》。
義大利與其代表人物
義大利佛羅倫薩作為文藝復興的發祥地,在詩歌、繪畫、雕刻、建築、音樂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佛羅倫薩著名的美弟奇家族是當時最重要的藝術贊助人。
著名的文藝復興三傑全部誕生在義大利。
代表人物:
詩人:但丁、彼特拉克;
哲學家:托馬斯·莫爾、伊拉斯謨、馬基雅維利;
作家:薄伽丘、馬基雅維利;
畫家:喬托、波提切利、列奧納多·達·芬奇、拉斐爾、提香;
雕刻家:米開朗基羅;建築師:伯魯涅列斯基;
音樂家:帕萊斯特里那、拉索等。
西班牙與其代表人物
16世紀後半葉和17世紀初西班牙文藝復興進入「黃金時期」,在小說和戲劇方面成績顯著。
代表人物:作家塞萬提斯、戲劇家洛卜·德·維加
德國與其代表人物
在德國:主要成就則表現在宗教改革、農民戰爭、諷刺文學以及科學技術發明等方面。
代表人物:馬丁·路德、丟勒等。
法國與其代表人物
在法國:自由思想和懷疑思想相當發達。
代表人物:散文家:蒙田、小說家:拉伯雷等。
英國與其代表人物
在英國:詩歌和戲劇空前的繁榮。
代表人物:作家莎士比亞等。
文藝復興的重要意義
有好一段時間,文藝復興被認為是簡單地恢復了古典文化。其實,文藝復興並不是真正要「恢復」古典的文化,而是藉此抨擊當時的文化和制度,以建立新的文化,為建立新的社會制度體系造輿論。
文藝復興是一次逐漸發展的時期,沒有明確的分界線和事件。但文藝復興使當時的人們思想發生了變化,導致了宗教改革和激烈的宗教戰爭。後來的啟蒙運動以文藝復興為自己的榜樣。19世紀的歷史學家認為後來的科學發展、地理大發現、民族國家的誕生都是源於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是「黑暗時代」的中世紀和近代的分水嶺,是資產階級革命的輿論前提。文藝復興是使歐洲擺脫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縛,向全世界擴張的一個前奏曲。
㈡ 怎樣才能讓一個人相信有因果輪回。
對於現在相信科學的人來說,傳統的方法是不行的。現在正好有一本書,叫「因果輪回的科學證明」,正好對治這個。若不信因果,也談不上學佛。下面摘錄部分:
談到生死輪回,每個人都無法避免。人,有了生就會有死。自從有了生死,人類就一直在探索,到底生死是怎麼來的?能不能夠了解超越生死輪回的奧秘?這些問題,在人類的歷史上,已經探索了幾千年。在印度有釋迦牟尼佛,早在三千年前,已經對生命輪回的真相解釋得很圓滿。即使在我們中國,兩千五百多年前,聖人孔子就生死輪回的問題有所提及。他老人家曾經講過:未知生,焉知死?所以他對於生的學問講得很多,對死的學問講得很少,但是他也承認人有生死輪回。諸位如果看到孔子在易經上的註解,提過這么一句話就曉得,他老人家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這個遊魂就是指人還沒有投胎之前的那種狀況。精氣就是指父母血氣結合以後,人投胎以後的那種狀況。可見孔老夫子他也是知道,人不是死了以後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人會去投胎。
西方的聖哲柏拉圖,在他的著作《理想國》裡面,就曾經多次地提到,關於人,有靈魂,以及這個靈魂能夠離開身體的這些現象。
不僅中西方的聖哲,對於輪回有很多的描述,而且即使在歷史上,正史上也有很多的記載。
我們看中國的正史,先不談野史,或者是民間的傳說。哪怕是中國的正史――這是皇上、國家承認的這些歷史,對於輪回轉世、因果報應都有很多的記載。我們只是簡單地抽出幾條來加以證明:
唐朝詩仙轉世為宋朝郭祥正(見《宋史》十帖三冊四百四十四卷)。
梁武帝的前身是眇目僧(見《南史梁紀》)。
唐代宗為神人降胎(見《唐書》三帖二冊二十七卷)。
秦將白起受畜生雷震之報(見《東周列國志》)。
這些關於生死輪回因果報應的記載,在歷史上就很多,所以,古人對於輪回報應,非常相信。
可是現代的人,因為科學的發達,有了科學知識,他就不相信有輪回,認為輪回是迷信,是反科學,不符合科學精神。這個或許是科學和宗教之間,就有一段歷史的恩怨。在十七世紀的歐洲,科學剛剛興起的時候,有很多的天文學家,他們通過科學的觀察,提出一些天文的理論,跟當時的宗教有抵觸、沖突。例如義大利的天文學家伽利略,他就提出地球並非宇宙的中心。這個理論提出來,結果被當時的宗教徒視為異端邪說,結果把伽利略終身監禁起來。
當時的人,他迷信宗教,用宗教來反科學。現在的人他迷信科學,就用科學來反宗教。這真的叫一報還一報。
不過我們要知道,如果是真理,它是經得起科學的錘煉,它是不怕科學來檢驗的。在這近幾十年來,在西方國家的這些科學界,對於輪回轉世、因果報應的研究,很是深入發展,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大量的證據,證明人確實是有輪回,確實是受因果報應的支配。
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西方國家,在輪回科研領域上一些研究成果。談到西方對於輪回研究的成果,確實很豐富。我把它們分為五個方面,來給大家介紹。
西方輪回研究的五個領域:
1、對靈魂存在的研究。
2、對能記憶前生者的立案調查研究。
3、催眠法回憶前世的研究。
4、對不同維次空間生命的研究。
5、特異功能者對輪回的促進研究。
輪回是怎麼來的?輪回可以超越嗎?
因為這不是一個科學報告,所以,我們的重點是要從這些科學案例當中,去思考一下人生、宇宙的問題。輪回它既然真有,那麼它怎麼來的呢?有沒有方法能夠超越生死輪回?這些是人類歷史上的大問題。通過這些討論,來加深我們對這方面的理解,和對這方面的思考,從而對於我們的人生觀、宇宙觀能有一個啟發、有一個指導。
一、對靈魂存在的研究。
談到輪回轉世,首先一個問題就是:有沒有靈魂存在?如果說沒有靈魂,那麼什麼東西在輪回呢?所以這些西方的科學界首先為我們證明,人確實是有靈魂存在,也就是孔子所說的遊魂。肉體,它是一個短暫的存在而已,而這個靈魂是在肉體死了以後,它還能夠繼續存在。在西方的科學界,對於這方面的研究領域,一個主流的學科,叫作:瀕死體驗研究(NDE:Near Death Experience Study)。這項研究主要對象是對一些瀕死病人或快死的人。他們可能是躺在手術台上,醫生正在給他搶救。當這些人昏死過去以後,他們的靈魂會離開身體,然後在外面看到種種的境界。等「他(靈魂)」回來以後,可以給醫生們報告,剛才的所見所聞。這種體驗就叫做瀕死體驗。
實際上,這種瀕死體驗,是一種普遍的現象。根據美國著名的統計公司蓋珞普公司的統計,僅僅在美國,就至少有一千三百萬至今還健在的成年人,有過這種瀕死體驗。根據美國康奈迪克大學一位教授,肯耐斯•瑞恩(Kenneth Ring)博士,他的一個研究小組,對瀕死體驗的研究,他們發現,平均大約35%的人接近死亡時會有瀕死體驗的現象。
在這方面,研究的學者有很多。這里我給大家稍舉幾位比較著名的:美國華盛頓大學兒科教授麥爾文•莫爾斯(Melvin Morse)博士、美國內華達大學教授雷蒙•穆迪(Raymond A . Moody)博士、美國著名死亡問題專家、心理醫生伊麗莎白•居伯樂•羅斯(Dr. Elisabeth Kubler-Ross)博士、美國加州大學教授查爾斯•塔特(Charles Tart)博士。
在這個領域上面,很多的這些學術論文,都已在著名的學術刊物上發表,包括國際權威的醫學雜志叫《柳葉刀》和《瀕死體驗研究》等等。1978年,在一些權威學者倡議下,國際瀕死體驗研究協會正式成立。可以說,在這個領域的發展、研究是方興未艾。
下來我想用美國內華達大學的教授雷蒙•穆迪博士的一項研究成果,來給大家介紹,什麼是瀕死體驗。這是他1972年到1974年之間所作的一項研究。研究了150例瀕死體驗的實例。1975年穆迪的著作《生命之後的生命》(Life After Life)出版。在這本書裡面,他是這樣總結的,他說:當一個人,快死的人,正躺在病床上,醫生在給他搶救的時候,當他覺得自己的肉體痛苦到極點的時候,突然聽到醫生在旁邊宣告:這個人心臟已經停止跳動。也就是說,這是醫學意義上的死亡。緊接著他會看到,一條黑色的隧道,耳朵還能聽到一些嗡嗡的聲音響個不停,噪音。然後他就很快地通過這一條隧道。到了隧道那一邊,他就發現,自己已經離開了身體。他正在遠方看到自己的肉體還躺在病床上。這個時候,有的人他會看到一些過了世的家親眷屬;有的人看到一些很美麗的像天堂一樣的景象;有的人還能看到這種所謂宗教里的、神話當中所說的神靈。他們描述,這些神靈是一種閃光的生命,用一種很熱情、很友好的態度來迎接他們。接著,這個神靈就在他面前,用像放電影一樣的方式,來給他把這一生當中主要的事情,統統放映給他看。他看到自己做的善事、惡事。做的事情有的人看見,有的人沒看見的,全都像放電影一樣看得清清楚楚。然後這個神靈,他就會讓這個人去自己評價一下,自己一生到底是善還是惡,然後就要根據自己的善惡,來選擇來世。
你看,這真的是像中國,古人跟我們提醒的,說:頭上三尺有神靈。即使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沒人看見的時候,做的事情,心裡起個什麼念頭,好像沒人看見,沒人覺察,沒想到神靈在上天觀察得清清楚楚,還能夠在我們臨命終的時候,給我們用放電影一樣,所我們的一生放映出來。所以古人講: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為。
這些瀕死的病人,當他們看完自己的一生的電影以後,他就來到一條邊界。這條邊界,就是隔開這一生和來世的邊界。他知道,如果過去了,那就是到了來世。但是這些人也沒有過去,他又回來了。可是他們都說,他們不想回到陽間。因為什麼呢?回到陽間來,會感到很痛苦,還發現自己的身體被綁在病床上,醫生還在搶救,全身都插滿了管子,非常痛苦。他覺得自己離開身體以後,挺輕松自在。可是他不回來也不行,就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牽引,結果又回到了身體上。當他蘇醒以後,醫生也都鬆了一口氣:總算把這個病人給搶救回來了。這個病人他蘇醒以後,就會給醫生報告他自己剛才靈魂出體以後,所見到的種種情形。這種體驗就是普遍的瀕死體驗。
實際上不是每個人體驗,都是那麼輕松自在。不是說都看到像天堂一樣,或者看到一些友好熱情的聲音,不是每個人都一樣。有的人可能會有非常可怕的瀕死體驗。像在一本醫學著作上,書名叫做《天堂印象――100個死後生還者的口述故事》。其中有一位有過很可怕的瀕死體驗。這是一位德國警察局長,他的名字叫斯塔因•海德勒。這位海德勒局長,他平時為人很粗暴、很殘酷,自私自利,沒有愛心。結果他就有一次很可怕的瀕死體驗。他報告說,當他臨死的時候,靈魂離開身體,就發現有很多很兇殘的、很醜陋的幽靈,把他團團圍住。有一隻幽靈還張著血盆大口,要撲上來咬他。這個海德勒局長,為什麼會有這么樣可怕的瀕死體驗?因為他為人比較兇殘、比較殘酷。所以他這個惡的念頭聚集在一起,等到臨終的時候,他就能夠看到這些形象。這就是自作自受的結果。
實際上對於瀕死體驗的研究,最早還是源自於東方。在古印度的佛教裡面,就已經在三千年前,對於瀕死體驗有所描述。在佛教裡面有一本叫做《地藏菩薩本願經》。這本經裡面有一段經文,講:「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這就是講瀕死體驗。他講的閻浮提就是說我們地球的這些人類。哪怕是一個造善之人,到臨命終的時候,都會有一些所謂的惡道鬼神。這些鬼神其實不是別人,都是自己過去生中結下的怨親債主。結果他們在我們臨命終時,就變成我們認識的家親眷屬,來了之後,勾引我們去到惡道――就是很痛苦、很不好的地方,然後跟我們討債,來報怨。何況是造惡之人,那個瀕死體驗就更加可怕。
所以在佛經裡面,常常提醒我們,要斷惡修善,把不好的這些行為,不好的念頭,那些自私自利的,不好的那些習氣,統統放下,統統把它改過來。這樣,到自己臨命終的時候,才能看到一些很好的景象。臨命終時這么好,那我們來世就會更好。所以在西方國家對瀕死體驗,他們現在所證明出來的這些研究成果,也都重新證實了在古老東方的這些宗教哲學裡面,跟我們講到的宇宙、人生真相。
在瀕死體驗方面,第一位用科學的實驗給我們證明人有靈魂,能夠有靈魂出體的現象,是英國醫生山姆•帕尼爾(Sam Parnia)。他是對一百多位瀕死病人作的一項研究。當這些病人被推入手術室進行搶救的時候,這位醫生事先在一個盤子上,放了一些小的東西,然後這個盤子就吊到天花板上。病人在病床上沒辦法看到這個托盤里的東西是什麼。等到這個病人被搶救回來以後――一百多位病人有七位被搶救過來,他們能夠說出這個盤子里的東西是什麼。只有一種可能性,這些病人能夠看到這個盤子上的東西,那就是他的靈魂離開自己的身體,從這個病床上飄到天花板上,才能夠看到盤子上的東西是什麼。所以這個實驗可以說是第一次用科學的方法,來給我們證實:靈魂確實有。當一個身體死亡的時候,這個靈魂能夠離開身體。靈魂離開身體以後,他還能夠回來,把這個東西能夠講出來。
無獨有偶,在美國加州大學有一位教授叫做查爾斯•塔特博士。他也是用科學的實驗為我們證實人有靈魂,靈魂可以出體。不過他所用的研究對象,不是瀕死體驗的病人,而是健康的活人。這些活人他們都有靈魂出體的本事。
比如說塔特博士在他的實驗室里,對一位婦女進行了實驗。這位婦女自稱有靈魂出體的本事,常常靈魂跑出外面去。於是塔特博士請了這個婦女來到他的實驗室里,跟她約好,讓她等一下靈魂出體,出體以後讓她做一件事。塔特博士在一張紙上,用計算機隨機地列印出一個五位數的數字。然後把這張紙條放到六點五英尺(近兩米)高的一個架子上。這個婦女是沒有辦法看到紙條上寫的東西是什麼。然後塔特博士就讓這個婦女靈魂出體,看她靈魂出體以後回來,還能不能夠真的說出紙條上寫的隨機數字是什麼。她只能是靈魂出體才能看到。除此之外她沒有辦法看到。結果這個實驗做了之後,每一次這個婦女靈魂出體以後,她都能夠准確地說出紙條上寫的隨機數字是什麼。可見,這個婦女她是有靈魂出體的本事。如果我們學過數學的概率論,就知道,一個人能夠猜中一張紙條上寫的一個五位數的隨機數字,這個概率是多少?是十萬分之一。你這個實驗得做十萬次,才能給你一次猜中。這平均是這樣子。就沒想到這個婦女,她每次都能猜中。可見她不是猜的,確實是靈魂離開身體以後看到的。
下來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故事――
有一位英國人,叫做Stuart Holroyd(史都爾•哈爾),在1992年發表的一本叫做《內在自我的秘密》。這本書記載了這個故事,叫做:靈魂買房子。
這個故事講,在英國北方愛爾蘭這個地方,生活著一個女子。這個女子她有靈魂出體的本事。她常常習慣性地靈魂離開身體,到外面去觀光旅遊。在一次靈魂出體的體驗當中,她看到了一棟很好的房子。從外面的形狀、顏色,到里頭的擺設、傢具,她都喜歡得不得了。以後她又好幾次靈魂出體,去看那個房子。她是越看越喜歡,就是不知道這個房子在哪裡。後來這個女子跟她的先生,一家人從愛爾蘭到了倫敦。到了一個新地方,第一件事得找房子。於是夫妻兩個人,就在報紙上看賣房子的廣告。結果看到一所賣得很便宜的房子,就約經紀人來看房子。結果去那裡一看,這個房子正是這個女子靈魂出體以後所看到的那個房子,一模一樣。這個女子很高興,趕快說要買。就問經紀人:這個房子這么好,為什麼賣得這么便宜?這個經紀人也很老實,就告訴她說:房主住的這個房子里,整天都鬧鬼,所以他急於脫手。這個房子那麼好他也要賣,賣得還很便宜。這個女子看到這個房子,就是她夢寐以求的房子,鬧鬼也得買,所以就趕緊約這個房主來見面。那天房主來了,兩個人一見面――當這個房主見到這個女子,突然就驚叫起來,他說:「哎呀!原來你就是我見到的那個鬼。」
實際上這個房主見的不是鬼,他見到的是這個女子的魂。這個女子她老是靈魂出體,去那個房子里逛,所以她跟這個房主,都已經是老交情了,見了不少次。
這個案例是真人真事,它給我們很多的啟發。你看看這個靈魂,它離開身體以後,它很自在。如果從地圖上看,從英國北方愛爾蘭到南部的倫敦,至少也得四百公里以上。這個靈魂離開身體以後,它竟然能夠在兩地之間,那麼迅速地飛行,比飛機還快。這說明,肉體受到空間的限制――這叫三維空間。當我們的靈魂離開肉體以後,它不受三維空間的限制,它就自在。
中國的聖人老子他曾經講過一句話,說:「吾之大患,惟吾有身。」這個身體限制了我靈魂的自由,讓我不得自在。
這個肉體真的像我們的一件衣服,現在穿在我們身上,總有一天它穿老了,穿破了,穿不下去了,那個時候就得換件新衣服。所以這個身體不是我。可是很多人他對這個真相不了解,把這個身體當作是我,當作是自己,保養啊、愛護啊,結果為了這個身體,很辛苦。本來我們這個靈魂,應該是肉體的主人,但是現在反而成為肉體的奴隸,甚至還為了滿足肉體的慾望,所謂的財色名利,做出種種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事情,虧欠了我們的靈魂。所以重要的不是如何來保養我們這個身體――這個身體是暫時存在的現象,重要的是我們要抓住永恆的東西。什麼是永恆的呢?那是我們的靈魂,我們靈性生命,那是永恆的(註:佛性絕對永恆,靈魂屬於相對永恆)。
如何來提升我們這個靈性生命,這是我們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我們想想看,我們這個靈魂,每次去生死輪回、去投胎,到了一個肉體上,生活幾十年。每次的投胎不正像找房子嗎?你看這個房子,在里頭一住就住了幾十年,最後住得這個房子不能再住了,就得又換房子,去找一個新房子。關鍵是我們能不能夠找到這個房子,新的房子比老的房子更好。這個就須要我們斷惡修善,來提升我們的靈性生命。
在西方科學界里頭,對於靈魂存在的研究,不僅在醫學界里頭,對瀕死體驗的研究,而且現在在物理學上,也都開始對靈魂進行探索。諸位看,這位阿密特•戈斯瓦密博士(Dr.Amit Goswami),世界著名的思維科學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印度裔的美國人。他是個物理學家,他用現代物理學,用量子力學專門來研究人的靈魂的活動規律。他發表的一本書叫做《靈魂的物理學》。講得是如何從數理的角度,用量子力學的角度,來論證靈魂存在,是有科學的依據。你看這個靈魂,我們剛剛講,它能夠飛行,從愛爾蘭到倫敦。它有能量,能看紙條上的數字,還能夠買房子。靈魂有它的運動規律。現在的一些科學界,對於這個領域還在繼續地探索,想必將來會給我們發掘出更多的科學證據,證實靈魂確實有。肉體是可以死亡,而這個靈魂是不滅的,它是要輪回轉世的。
二、對能記憶前生者的立案調查研究。
這種研究所採用的是一種科學的邏輯思惟法。傳統方法的研究:發現現象 獲取資料 立案質疑 當面取證 追蹤觀察 寫出報道。你看邏輯的思惟,非常的清晰。對每個案例,首先開始發現對象,然後按照對象――這個人通常是小孩子,他能夠記憶前生,把他講的這些話,他的一些動作,這些行為,統統記錄下來,然後去找他所說的前生那個地方、那個家庭,進行核實調查。最後還要經過多年的跟蹤觀察,才出這么一個科研成果。這樣一種研究的方法,很客觀,證據很確鑿,有很高的可信度。但是它的問題在於,費時太長。一個案例從發現對象開始,到核實調查研究、跟蹤觀察,最後寫出報道,這么一段時間至少也得幾年,甚至十幾年、幾十年的時間。
在這個研究領域當中,一位最著名的科學家,他是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著名精神心理學家伊恩•史蒂芬森教授(Ian Stevenson)。他主要的研究對象,是七到十二歲的小孩子。這些小孩子,他往往能夠說出幾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在很遙遠的地方,發生的這些情況――就是他們過去在這里居住過的情況。史蒂芬森教授對每一個孩子所說的情況,都進行核實調查。他這四十多年的研究,發掘收集了三千多個這種案例,給我們有力地證實靈魂確實存在。
㈢ 一生必看的電影
男人必看!!!《教父》
教父 Godfather, The (1972)
導 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主 演: 馬龍.白蘭度 Marlon Brando 阿爾.帕西諾 Al Pacino 羅伯特.杜瓦爾 Robert Duvall 黛安娜.基頓 Diane Keaton 詹姆斯.凱恩 James Caan 約翰.凱澤爾 John Cazale 索菲婭.科波拉 Sofia Coppola 斯特林.海登 Sterling Hayden
評 分: 9.1/10( 126211票 )
類 型: 犯罪 劇情
地 區: 美國
教父續集 Godfather: Part II, The (1974)
導 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主 演: 羅伯特.德尼羅 Robert De Niro 阿爾.帕西諾 Al Pacino 羅傑.考曼 Roger Corman 羅伯特.杜瓦爾 Robert Duvall 黛安娜.基頓 Diane Keaton 丹尼.艾洛 Danny Aiello Kathleen Beller 詹姆斯.凱恩 James Caan
評 分: 8.9/10( 73184票 )
類 型: 犯罪 劇情
地 區: 美國
電影《教父》是根據美國作家馬里奧.普佐的同名小說改編,由好萊塢青年導演科波拉執導的一部經典黑幫片。影片描述了黑手黨的產生、發展的全過程。影片的深層意義在於它為美國電影史上一個十分悠久的經典類型——犯罪片開拓了寬廣的前景,它不僅拓展了犯罪片的表現領域,其思想意義和內涵也遠遠超越了暴力的范疇,並將主題升華為人類社會中最常見的權力交替中的深層意義——權力與罪惡的關系。
影片在70年代初曾轟動一時,取得了商業和評論上的雙重成功,片中「教父「的扮演者馬龍.白蘭度帶動的「馬龍.白蘭度熱「像旋風一樣幾乎波及整個世界,而導演科波拉也從此奠定了他在好萊塢中的「教父「地位。
馬里奧.普佐當年創作的小說《教父》是美國文學創作中的一個轉折點,它使黑手黨問題引起了舉國上下的普遍注意,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反映黑手黨的作品就如雨後春筍一般繁盛起來,但是沒有一部能同《教父》相提並論。
在《教父》獲得成功後,1974年,科波拉與《教父》的原作者普佐再次合作,改編和拍攝了《教父Ⅱ》。《教父Ⅱ》以登上教父位置的第2代科萊昂的奮斗史為主線,並在這條主線延續的同時,不斷插入第一代科萊昂的奮斗史作為影片的副線。影片以現實與回憶交織的手法對兩代教父的性格進行了對比。而這種有歷史淵源的人物品格的描寫,也使得影片主人公的形象更具深度。
㈣ 但丁的神曲到底說了什麼
《神曲》是用義大利方言寫成的。「神曲」是漢語翻譯過來的名字,原書名是《喜劇》(Commidia)。這個喜劇並不是我們理解的現代意義上的喜劇,而是結局非常圓滿的故事。1555年開始,《神曲》的一個版本開始在 「Commedia」前加上「Divine」(神聖的)。但至今仍有不少義大利文的《神曲》以Commedia 為書名《神曲》分為《地獄》、《煉獄》、《天堂》三篇,每篇33曲,加上序曲,正好100曲。
全詩但丁以第一人稱的形式描述自己在幽暗的森林中醒來之後,迷失了道路,開始了幻游。在遇到豺、獅、狼三頭猛獸之後,驚恐萬分,這時,但丁最崇拜的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前來搭救。在維吉爾的幫助下,但丁游歷了地獄和煉獄。地獄一共九層,上寬下窄,像一個大漏斗,凡是生前做過壞事的人,不管是教皇還是普通人,都會在地獄中受到懲罰。有關地域的描述與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的描述非常相似。煉獄中靈魂的罪孽較輕,它漂浮在海上,共分為七層。歷經煉獄之後,維吉爾退去,但丁心中的戀人貝緹麗彩前來迎接他,他進入了天堂樂園。天堂也分為九層,九層之上是人類理想的生活境界,一個充滿了愛的地方。
《神曲》雖然描寫的是但丁的夢幻景象,但卻是對現實的反映。優美的詩詞中有蘊涵著詩人強烈的愛恨感。地獄其實指的就是被披著宗教外衣的教皇、教士統治著的社會,他們干著見不得人的勾當,人們的生活悲涼而凄慘。煉獄是人們步入天堂的必經之路。天堂就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理想境界。
1321年,《神曲》的《天堂》篇剛剛完稿,但丁就染病而亡,於這年的9月14日在拉韋納逝世。幾百年後,佛羅倫薩想起了自己國家的詩人,想從拉韋納遷回偉大詩人的遺骨。拉韋納豈能答應這樣的無理要求?毅然回絕道:「活著的時候拒之門外,死後卻要保留他的遺骨!」但丁的遺骨至今仍在拉韋納。
但丁認為,一個社會最終的目的在於讓生活其中的人們充分地發揮自己潛在的才能,而這一目的的完成需要一個和平的環境,這個環境在皇帝的統治之下才能形成,所以他堅決地反對將教皇放在皇帝之上。從這方面說,但丁的思想反映了時代的進步。但他美化皇帝,並宣稱皇權是直接受命於上帝的思想,這又說明他是唯心主義的思想,又有落後的一面。
與其思想的正反兩面相同,《神曲》也是一樣,它既反映了人民意志和現實的人民性,又存在中世紀封建色彩和宣傳宗教世界觀的方面,在形式和內容方面都存在一些矛盾的方面。但其中居主導地位的還是積極的部分,所以我們說《神曲》符合社會發展的潮流,盡管沒有明確地提出人為主義,但我們仍將其視為人為主義的萌芽。
但丁在《神曲》中表達了自己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他強烈地反對分裂,渴望祖國義大利能得到統一,建立一個繼承古羅馬傳統的義大利帝國。詩中堅定地表示,要實現義大利的統一,就要將斗爭的矛頭指向封建勢力和反動勢力。但丁在詩中將貪官污吏打入第七層地獄,將教皇打入第八層地獄,由此可見,但丁對教皇和分裂國家的人痛恨至極。《神曲》之所以沒有用拉丁文寫,是因為他熱愛自己的母語,對自己的母語有信心。
《神曲》中,詩人還提出了自由的精神,他對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愛情作了歌頌。但丁借維吉爾之口說,自由是一件寶物,值得用生命去換取;人有了自由的意志,才能創造和享受生活;而自由的愛情則是要達到的一種至善至美的境界。
但丁攜自己的作品《神曲》對當時至高無上的教皇制度作出一次艱難但卻沉重的打擊。但丁、《神曲》一直都在義大利、歐洲,甚至在世界文明史上永遠散發著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