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
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導演王濱。
雖然它是1949年4月發部的,但尤於它是在黨的指導下拍攝的一部主旋律影片,所以被稱為新中國的第一部影片。
② 1949年的中外電影大事紀
1949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成立
中國電影故事片生產基地之一。1948年北平(今北京)解放,中國共產黨接收了原國民黨中央電影企業公司第三製片廠,並從延安及東北抽調一批文藝工作骨幹,於1949年4月20日成立了北平電影製片廠。 同年 10月1日改今名。
1949年 「東影」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
1948年10月長春解放,田方接管了國民黨的「長制」。1949年4月東北電影製片廠遷回長春。1955年2月,由文化部決定,正式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將近10年的階段性名詞———「東影」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
《三毛流浪記》(1949年)
《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1949)
③ 新中國的第一部是
橋
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
《橋》誕生於新中國成立前夕,由於它是由我黨建立的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因此可以說是新中國出品的第一部長故事片。
導演:王濱主演:王家乙 呂班 江浩 陳強劇情簡介:
1947年冬,東北某鐵路工廠為支援解放戰爭,接受了搶修松花江鐵橋的任務。開始,總工程師看不到群眾的力量,對完成任務持懷疑態度。有的工人群眾也存在僱傭思想。在這種情況下,廠長主動深入工區,深入群眾,啟發動員大家為修復大橋出謀獻策,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為製造修復鐵橋需要的橋座和鉚釘,他們先修復了煉鋼爐;第一次煉鋼失敗受挫,工人梁日升又想出了用耐火磚代替白雲石的辦法,並獲成功。此後,工人們也克服一系列困難,造出了橋座和鉚釘。為按時完成修復鐵橋的任務,鐵路工廠的工人們群策群力,響應上級號召,投身修橋工作,終於在松花江解凍之前,將大橋修復。 《橋》是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第一部長故事片。也是新中國電影的奠基之作。它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有不尋常的位置,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片的首創意義在於第一次在銀幕上正面描寫了中國工人階級為締造新中國而進行的勞動和斗爭,塑造了新中國主人公的嶄新形象。劇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頭大公無私、勇於創造,具有新時代工人階級的特點。該片藝術上追求在平易中見真實、於樸素中顯親切的創作風格。刻畫人物、表現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
④ 長春電影製片廠有哪些電影
1、白毛女:1950年出品於長春電影製片廠。
《白毛女》是由王濱、水華執導,田華、張壽維、胡朋、李百萬等主演的劇情片,講述了被地主黃世仁霸佔喜兒的故事。
該片於1951年獲第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特別榮譽獎,1956年獲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
2、閃光的箭:1955年出品於長春電影製片廠。
《閃光的箭》是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發行的一部電影,由郭維導演,張良、楊啟天等主演,於1955年在中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董存瑞於1945年參加八路軍,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在解放隆化的戰斗中,解放軍被國民黨暗堡所阻。董存瑞抱著炸葯包沖到橋下,但找不到炸葯支架,為保證整個戰斗勝利,他毅然手托炸葯包,炸毀了敵人的暗堡,英勇地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3、開國大典:1989年出品於長春電影製片廠。
《開國大典》是由李前寬、肖桂雲執導,由黃凱、盧奇、古月、孫飛虎等主演的電影,於1989年上映。
影片用紀實的手法展現了開國大典這一歷史的瞬間,再現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蔣介石、宋慶齡等100多位歷史人物的風貌。
該片於1990年獲得第1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等多項大獎。
4、燈塔世家:1997年出品於長春電影製片廠。
《燈塔世家》是由宋江波執導,由陳牧揚、郝岩、欒福仁、於莉紅等主演的電影,於1997年上映。
影片講述了四代燈塔工和那些心系燈塔的女人、孩子之間的故事。
5、男婦女主任:1998年出品於長春電影製片廠。
《男婦女主任》是一部由張惠中執導,趙本山、宋丹丹、梁天等主演的喜劇電影,於1998年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主要講述了鄉里要開婦女主任會議,老主任年紀大了,新的還沒有選出來,無人去開會,情急之中,材長同意讓鳳鏈的丈夫劉一本先去應付一次。不料這位男婦女主任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999年,該片獲第2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趙本山憑借該片獲得2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