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八百講得什麼故事
很顯然,電影《八佰》想表達的是:民族大義和人性光彩。電影表現的抗日戰爭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當時,上海大部分已被日本軍佔領,國軍已撤退,僅留下一個營400多人在四行倉庫抵抗日軍。日軍一個師團有上萬,而且武器精良,士兵戰鬥力強。
賭場伙計阿飛往日流里流氣,此時則像一個俠客,機敏地躲過子彈過了橋。就在他接近倉庫大門時,連中兩槍,身子在血泊中甩出幾米。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鼓足力氣,把電線輥子扔向受軍......
他們與四行保衛戰犧牲的戰士一起,浴火重生,實現了人性的「涅槃」!電影《八佰》也由此實現了對「弱國悲劇」的超越,具有了民族性和藝術化的品位。
謝謝關注,若您對這一話題感興趣,請分享作者為您奉獻的深度描述。
❷ 有木有淞滬會戰的電影或電視劇,還原真實歷史的
電影《八佰》。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該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影片評價
塑造立體的人,是《八佰》的立意與野心所在。以往戰爭片的主角,要麼是正面迎敵的戰士,要麼是深入敵營的卧底。而該片卻從一群逃兵的身上展開,《八佰》能在國產戰爭片中越眾而出,恰恰是因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
該片拓寬了我們認識英雄的維度,他們在捨生取義前,也有過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與掙扎。《八佰》的人物塑造採用了群像刻畫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來個,但這也會造成「一開始還想把每個人名記住,但後來就記混了」的情況。
❸ 電影八佰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1、管虎執導的戰爭片《八佰》是全球第三部、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電影,影片已於8月21日正式公映。電影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戰,「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抗擊外敵浴血奮戰的故事。《八佰》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戰爭片,導演強調:「戰爭中的人的個體體驗是最重要的,我更關注人。」影片聚焦戰爭中的「小人物」,他們不僅是普通一兵,也是中國人,在殘酷戰爭的面前,每個人都可能會面對驚慌、絕望,但是戰爭也激發了他們的血性,他們用最英勇的行動來抗擊外敵,即使過去70餘年,「八百壯士」也依舊值得記下這濃墨重彩的一筆。
2、《八佰》是群戲,主演包括了王千源、張譯、姜武、黃志忠、張俊一、歐豪、杜淳、魏晨、張宥浩、唐藝昕、李九霄、李晨、俞灝明等等,電影的人物線是跟隨戰斗時間線走,通過四行倉庫的戰斗串聯人物,導演想要刻畫一幅戰爭群像,他做到了,並且展現了戰爭中的深刻人性。
3、片中的「八百壯士」可以看成一個整體,他們就是影片中的主角,導演管虎將鏡頭對准了普通士兵和連排軍官,他們是戰爭中的「小人物」,但正是這樣數十萬的士兵構成了戰爭的主體。在四行倉庫的戰斗中,人性得到了最直觀的展現。因為倉庫外是源源不斷來攻擊的敵軍,堅守四行倉庫就是一個死局,明知赴死而無畏,是為「八百壯士」。
4、「八百壯士」構成的主題是謝晉元(杜淳飾)率領的524團,在行軍過程中,他們還收留了羊拐(王千源飾)、老鐵(姜武飾)、端午(歐豪飾)、小湖北(張俊一)等一幫雜牌軍,他們有的是被打散的正規軍,有的是文職官員,有的還是少年趕來打掃戰場的,沒想到進入四行倉庫陣地,打出這血性一戰。
❹ 一部八十年代的同日本鬼子和漢奸86號特務作斗爭的武打片
這部電影是《大上海1937》
大上海1937 (1986)
導演: 張徹
編劇: 阮亦正 / 張徹
主演: 徐小健 / 董志華 / 孫懿雯 / 王明晟 / 王正軍/ 更多...
類型: 劇情 / 動作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語言: 粵語
上映日期: 1986-08-28(香港)
片長: 90分鍾
又名: Great Shanghai 1937
大上海1937的劇情簡介 :
1937年8月,侵華日軍佔領上海。面對民族危難,上海灘三大亨也是三大黑社會頭子各有打算:黃金榮稱病閉門謝客;張嘯林(王明晟 飾)做了大發國難財的漢奸;張嘯林的結拜兄弟、最舉輕若重的杜月笙(杜玉明 飾)則遠走香港。日本人支持成立的漢奸特工總部位於極斯菲爾路76號,諸多中國同胞在這 里慘死於橫行不法卻以「小杜月笙」自居的頭子吳四寶(王正軍 飾)之手。
被日本人及為虎作倀的漢奸的暴行激怒了的愛國義士組成暗殺小組,先後刺殺了偽「市民協會」負責人尤菊蓀、偽「上海市政督辦公署」秘書長任保安等人。該小組干將之一、杜月笙的弟子林懷部(徐小健 飾)在某次刺殺行動中負傷逃到某間水果鋪,該水果鋪的主人王國生卻是杜月笙的舊友,養傷過程中,林懷部與他的女兒月英(孫懿雯 飾)漸漸生出感情。
暗殺小組對張嘯林下手時傷亡慘重,林懷部僥幸撿得一條命,但小組沒有因此停止行動。不久,月英利用她與吳四寶太太佘愛珍是校友的關系打進「76號」,林懷部也在王國生的幫助下利用杜月笙的關系成了張嘯林的一員保鏢。其後,林懷部幸得愛戀月英的佘愛珍的保鏢、武藝高強的「小刀」楊藩(董志華 飾)相助,順利完成刺殺張嘯林的行動,但卻不幸落入吳四寶之手。
❺ 戰爭題材電影《八佰》的觀後感
中華民族,歷經風雨,在風雨中洗禮!華夏兒女,飽受苦難,在苦難中成長!《八佰》的故事是描述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黨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420人留守蘇州河畔四行倉庫、狙擊日軍的故事。為壯聲勢,對外號稱800人。下面是我整理的《戰爭題材電影《八佰》的 觀後感 》,以供參考。
《 八佰 》 觀後感 1
今日上完了周末補習班帆汪,媽媽答應我的要求,帶我去看新上映的電影《八佰》。
電影開始之前的氛圍讓我震撼,每個人都屏住呼吸,盯著屏幕,現場氣氛安靜,雖然還沒有開始,甚至屏幕還沒有亮,大家都十分期待,因為中國軍人值得被期待。隨著安靜的氛圍,電影開始了,片灶轎脊頭的故事就十分激烈,被沖散的隊伍好不容易能夠休息休息,可是卻看到了日本人對中國軍人處刑,刑法惡劣,不忍直視,被發現後也沒能逃躲毒掌。
僅有的400軍人在四號倉庫,意味著中國軍人要應對四萬日本軍人,他們為什麼要選擇留在倉庫,就是為了身後的平民,為了他們中國軍人沒有退縮,勇敢抵抗。四意味著死,中國軍人也有家,有妻有兒,可是他們肩負重任,在他們眼裡僅有國家,把生命於不顧,把身體當作一張紙,一個抗日工具。
一河之隔,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原本的農民也逐漸大膽,拿起槍對准敵人,拉起坂口。誰都會期盼天堂,就如此刻的我們,沒有中國軍人的守護,我們能夠在中國生活的舒舒坦坦嗎?不可能的。軍人也不想死,可是他們死了,死的人就會更多。中國軍人在那麼小的倉庫里應對敵人的百萬大軍,日本人用車,用芥子毒氣,用戰斗機……可是中國軍人僅有一把槍,一副精疲力竭的身體,可是卻能夠守住好多天。電影中有一個小男孩叫小湖北,年紀可能和我差不多,甚至更小,可是他並不害怕,他的那一句話讓我觸動:老子不怕——一個正直上學堂的孩子說出了這樣一句話,他原本能夠在家裡好好學習,可是天有不測風,日本的侵略導致他們無論可退,只好為了國家做點什麼。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為軍,為父報仇,為國盡忠,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恥辱。
《八佰》是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是屬於歷史的每一個人的故事,也是此刻我們所要銘記的的歷史。經過觀看這部電影,隱滲使我深刻地體會到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當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更要發奮圖強,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報效先烈,讓先烈們明白,中國不但保住了,並且更強大,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我們中國都走在了世界的最前面。
《 八佰 》 觀後感 2
周一晚上,媽媽公司又組織員工去看電影。媽媽說這是一部愛國主義題材的電影,於是我又屁顛屁顛跟著媽媽去了。
這部電影敘述了當時日軍進攻上海的真實戰況,1937年8月日軍進攻上海市,為了掩護大部隊轉移,第88師524團在副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繼續阻擊敵人。謝晉元所部約四五百人,為了迷惑敵人,對外宣稱八百壯士。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戰士們一個個背著炸葯跳下樓,與敵人同歸於盡。還有影片最終戰士們像潮水般沖過橋,我都數不清他們流了多少血,但不管流多少血都阻擋不了他們為國捐軀、一往無前的腳步,還有戰士們捨命護國旗的決心。這就是我們中國軍人的英勇與壯烈,他們不惜丟了自我的性命,只要老百姓們平安無事,他們就安心了。所以我們此刻幸福歡樂的生活,是無數軍人用生命換來的。
僅僅是一河之隔,一邊是炮火紛飛,一邊是歌舞昇平。一邊是地獄,一邊是天堂。媽媽和她公司的老闆娘坐在我身邊哭得稀里嘩啦,眼淚都停不下來。
電影結束後,媽媽告訴我:國不太平,何以為家?媽媽說,此刻的太平盛世,我應當感恩,更不能忘記歷史。我必須會記住媽媽的話......
《 八佰 》 觀後感 3
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這就是電影《八佰》呈現的畫面,影片一經上映票房就破億。眾所周知,《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影片所帶來的並不僅僅是絕望與期望相纏繞所呈現出的一種震撼,更是民族的恥辱與自豪相交雜的心靈撞擊。
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之間僅有一條河的距離,他們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戰爭,他們僅有400人卻對外聲稱800人,這正是《八佰》片名的由來。從片名即能感受到,《八佰》對於為淞滬會戰收尾的這場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並沒有刻意煽情,而是理性和剋制,它甚至沒有採用史學界慣用的“八百壯士”一詞。“五人為伍,百人為卒”,導演管虎用一個“佰”字,剋制地體現了中國人都懂的中國軍人內涵。
影片一開始從逃兵的視角進入,這是一個不一樣凡響的開場。幾個老百姓以及逃兵誤打誤撞被編入了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524團”(其實是第一營,為了對外營造倉庫內有一個團的守軍的假象,在通訊中用“524團”代替第一營)。這些人中有從鄉下來的青年和孩子,本來想見識大上海的繁華,被誤當成逃兵抓起來,也有進取領餉消極上陣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隊的一員。這些本來習慣於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國人,被迫經歷這場特殊戰役的洗禮,成為熱血寫就的“八佰”。
影片中讓筆者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故事,是日本宣稱三個小時讓上海淪陷,攻破四行倉庫。於是,英國人和日本人打下了賭,因為租界是英國人的地盤,所以他們有權理解。所有在租界的中國人,都跑出家門在圍欄邊觀看這一場戰爭。童子軍們正在進取的讓人們捐贈食物、錢財、水和葯品送到四行倉庫內。很多的士兵都留下了東西寄回家鄉,這是一場殘忍的戰爭。日本人要用飛機重炮等重型武器來突破四行倉庫,可是會避開租界。為什麼要避開租界,因為租界里居住有其他國家的居民,日本明目張膽的侵略中國,別的國家只會看熱鬧,所以僅有國家變得強大,人民才不會被欺凌。
片中的人物並不是單單純純的非黑即白,而是摻雜許許多多的灰色地帶——租界的民眾、起先想要逃跑無意抗戰的士兵、開賭場的大姐等等。他們不是純粹的“黑”,也不是純粹的“白”,他們是等待被“喚醒”的一個個“灰色”的靈魂。他們的“黑”在於放棄抵抗沉迷於眼前的完美幻景,他們的“白”在於願意為八佰壯士捐物資,在於企盼出現一個嶄新的中國。
戰爭打響了,士兵們在四行倉庫的樓頂,升起了國旗。當主動請纓的壯士們一個一個從樓頂無畏躍下引爆自我時,那接連不斷的爆炸聲真正炸醒了河對岸愚昧無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眾。“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何香凝的這一句台詞被深深地印在了每一個人的心底。當國旗被升起國民歡呼叫好時,當一雙雙國人的手伸出時,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是真正被喚醒了。
電影中還有一個小細節,那就是日本軍官和謝晉元團長的會面。身騎黑馬的日本軍官和身騎白駒的謝團長無疑是影片中一大沖擊波,黑暗和光明、絕望和期望被巧妙地轉化成日本軍官的黑馬以及八佰壯士的白駒。而當河對岸租界的民眾們看到賓士的白駒時的興奮,既是新奇而更多的則是對期望的渴望,對光明的嚮往,對中華民族會重新站起來的堅定。
影片最終在廢墟中踏出的帶著血紅色的傷口的白駒,則意味著中華民族遭受重重磨難,早已千瘡百孔卻仍然充滿期望仍大步昂揚地向未來馳騁而去的中華民族的脊樑。
那匹白駒,它是期望,也是影片中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倉庫的八佰壯士一齊,重新燃起中華民族的自豪,塑起中華民族永不屈折的脊樑。
❻ 電影《八佰》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八佰》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 420餘將士駐守在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抵抗三十萬日軍進攻,奮戰四天四夜的故事。為迷惑日軍、壯大聲勢,主將對外宣稱有800人,影片也由此得名「八佰」。
在淞滬會戰期間,日軍憑著坦克和飛機的優勢,對國軍進行猛烈進攻,蔣介石派遣的精銳部隊損失慘重,10月26日,由於閘北地區抵抗越來越艱難,當局決定撤出大多數部隊,去防衛上海西部郊區。獨留下88師來防守。
她問謝晉元有多少人的時候,謝晉元告訴讓有800人,才有了之後八百壯士的說法。從27日到30日,戰鬥打了四天四夜,引起了西方的關注,31日政府下令,停止戰斗,退出戰場。日本在這次戰斗中損失了2000多人,由此可見,我們中國人的戰鬥力還是很強悍的。
《八佰》展現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他們為了抵禦外來侵略,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年僅20歲四川娃的陳樹生,掛滿了手榴彈,跟日本軍人同歸於盡,寫下的血書是「捨生取義,兒所願也!」,姜武飾演的老鐵,原本是一個唯唯諾諾的人,遇事就躲,也是他在最後拿著大刀,唱著戲曲,奮勇殺敵。
真是這群人,面對大敵當前,國難當頭,挺身而出「誓以我命固我土」,這人性的閃光點,才顯得可貴。這也是《八佰》展現的,也是四行倉庫守軍們當年進行的,我們珍愛和平,我們反思戰爭。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錚錚鐵骨,我們才能有當下美好的生活。
❼ 八佰這部電影究竟講了怎樣的劇情
《八佰》主要講述在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和普通戰爭片相比,他更加重刻畫人們對戰爭的認知:沒有國,哪有家。
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在上海發生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當時的戰爭很激烈,中日雙方交戰三個月,為了保存軍事力量,迷惑敵人,謝晉元對外號稱有800人,而「八百壯士」因此得名。在這一戰中,沒有人退卻,沒有人逃跑,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身後有家人,有朋友,有同胞,所以他們誓死守護四行倉庫陣地,力戰四天四夜,擊退日軍六進攻,可歌可泣。
《八佰》給了觀眾強烈的情感沖擊,讓人覺得它不是一部簡單呈現歷史真實事件的戰爭電影,而是一部帶給大家許多「意義」理解的作品。它讓人更好地理解了「家國」的意義、「壯士」的意義、「軍民頑強抗爭」的意義以及「捨生取義」的意義。
❽ 管虎新上映電影《八佰》的真實歷史事件是什麼
《八佰》改編自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中,「八百壯士」誓死抵抗日軍的故事。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企圖在三個月之內佔領全中國,他們在「盧溝橋事變」之後,就將目標轉移到上海。
淞滬會戰就此爆發,只是在會戰中,中方節節潰敗,已無力再與日方斡旋便需要西撤以保存實力。留下來一個加強營掩護大部隊西撤,這個加強營便是在「四行倉庫保衛戰」中浴血奮戰的「八百壯士」。
留守四行倉庫的官兵只有423人,但謝晉元團長為了迷惑敵人,對外宣稱800人,他們要正面對抗的卻是五千到三萬的日軍。數十倍的兵力懸殊,讓這一場戰斗變成有去無回的困獸之斗,所有人都知道,這樣的對決如同蚍蜉撼樹,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在「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感召下,造就了一個又一個視死如歸的場面。
影片評價:
戰爭是冰冷和殘酷的,《八佰》中的「靜」凸顯了這樣的冰冷和殘酷。電影開篇用搖移的大全景方式勾勒了蘇州河北岸的「靜」,這是滿目瘡痍之地,沒有居民,只有殘破與荒涼。「靜」是《八佰》一面,由「靜」到「動」是更重要的一面,它既是戰爭的對抗與角力的「動態」,也是人物變化成長的弧光,更是主題精神的升騰的過程和姿態。
在槍火和刺刀帶來的慘烈聲響中,該片著力呈現了「八百壯士」阻擊日本侵略者進攻的幾個戰爭段落和側面,戰爭的殘酷性首先被傳達出來,與之交織的是帶有痛感的崇高性。
作為一部戰爭類型商業片,該片正視了戰爭的殘酷,與此同時,也不再採取以往戰爭片凸顯指揮軍官個體的智慧與英勇的策略,甚至淡化了謝晉元的領導,而是以群像的方式塑造出「有意味的普通個體」所組成的群體合力。
❾ 《八佰》,為何說這不是一部簡單的戰爭電影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相信一提這句話各位都知道我要說的是《八佰》,這一部電影上映十天就超過了20億票房,經過了好幾次的推遲上映,這部電影終於出現在了大屏幕上。人們都說《八佰》是中國少有的電影,他能給整個民族力量。《八佰》,不是一部簡單的戰爭電影。
這確實並非一部簡單的戰爭電影,它要告訴我們的是勿忘國恥,只有我們自身強大了,自身團結了,才不怕任何外來的侵略,我們應該學習英雄先輩,把他們的事跡歌頌傳承下去。
看完《八佰》,能讓我們了解一些事情,讓我們更加團結,並非只是為了看看這個真實事跡,我們要勿忘國恥。作為接班人的00後,我們要時刻銘記“落後就要挨打”,一定勿忘國恥,自強不息,肩負眾望,砥礪奮進,讓中國屹立於世界之林,再也不讓《八佰》這樣的屈辱事件發生在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