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為什麼會提前點映
目前在國內,所謂的發行前點映就是一種電影宣傳推廣的環節,主要用來造勢,比如請媒體、影評人等提前看,好提前寫稿啊,從宣傳需求角度,哪能等到上映後再請媒體和影評人呢。。。
基本上,大范圍發行的影片,點映跟發行策略關聯已經不是很大了。
如果是低成本電影或對市場信心把握不確定的片子(跟成本無關,只是發行方不知道該對片子的判斷產生猶豫時往往也會組織點映),點映後收集到的反饋,可能會影響到發行策略,但目前國內這種情況基本沒啥實際指導意義,而好萊塢就完全不同。
好萊塢的點映雖然大製作商業片,也跟國內類似,基本是用於宣傳。
但對於美國市場的院線結構,點映對於一些文藝片和藝術片,具有著重要的市場指導意義。
比如《卧虎藏龍》,發行前點映,通過問卷調查,發行商已經知道這片發行時不能主打主流市場,而是針對中年知識分子階層,文化精英,把他們鎖定為第一部分核心觀眾。
這一部分發行規模很小,幾個廳都是有可能的,這時候雖然也發行了,但其實對於後面逐步擴大的發行規模,最終進入主流市場來說,也可以看過是「提前點映」。
《卧虎藏龍》通過第一批觀眾口碑和票房數據,逐步有序的擴大目標觀眾群和上映銀幕數量,比如後來針對武俠動作片迷、功夫迷做市場營銷,針對性擴大銀幕數(發行規模),然後再針對家庭婦女群體,相關媒體再投放廣告。
最後才針對最主流的年輕觀眾,當然後來奧斯卡獲獎,再來一輪。
② 電影點映、試映、首映、正式放映這幾者之間存在什麼區別,作為普通觀眾,最早能看到的是哪種
電影的觀影旅程:點映、試映、首映與正式放映的區別揭示對於普通觀眾而言,電影的觀賞之旅始於何處?答案隱藏在點映、試映、首映與正式放映這四個階段的微妙差別之中。首先,讓我們揭開這神秘的面紗:
點映,作為觀眾與新作的初次邂逅,通常是電影製作完成後的預熱階段。它像是公測前的預覽,片方會精心挑選部分影院進行提前放映,目的是提前積累口碑,或是配合電商平台的在線預售。購票觀影,對於觀眾來說,這標志著他們能夠正式接觸到新片。
試映則不同,它通常是未完成製作的內部展示。片方藉此機會測試作品,發現並修復可能存在的技術問題,比如剪輯或特效,甚至可能進行補拍。試映的目的也包括收集觀眾反饋,為後期的營銷策略提供數據支持。
首映,作為電影營銷活動的高潮,是電影公映前的盛大亮相。明星璀璨,媒體聚焦,首映式不僅是吸引眼球的手段,更是為公映日造勢。然而,對於普通觀眾而言,首映的門檻較高,一般需要邀請函才能參與,因此,這個階段對公眾來說往往是遙遠的期待。
最後,公映來臨,電影進入了大規模的正式放映階段。此時,國內市場上,首映日(或首日)的票房往往預示著影片的市場反響。特別是一些備受關注的大片,會在公映日的凌晨舉辦午夜場,如《一步之遙》那樣,為觀眾帶來獨特的觀影體驗,午夜場的票房表現也常常令人矚目。
總結來說,點映是觀眾最早能購票觀賞新片的階段,而首映則象徵著電影正式與公眾見面。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和目的,為觀眾提供了不同尋常的觀影體驗。下次當你走進電影院,不妨留意這四個階段,感受電影從幕後到台前的精彩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