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很多影評人和觀眾對《長城》褒貶不一的評價,我想在這里說一下我自己看後的一些感受。
開場語
看完《長城》後,心情只能用驚險和刺激來形容。至於有的人說到的恐怖血腥,我倒覺得還好,可能《長城》的血腥點跟我怕的不一樣吧!說起血腥,我覺得還是《釜山行》比較可怕。但是,在第一場與饕餮的抗擊戰中,我還是可以感受到這場對抗的殘酷。
有很多人說看了《長城》後有很濃郁的國外大片色彩,就算是鏡頭的表現上也可以看出。事實上,《長城》這個故事的編劇正是由外國人擔任,所以,大家會有這樣的感受也很正常,而且極具中國文化的好萊塢大片也是張藝謀的定位。
其實和很多的好萊塢大片比起來,《長城》的角色不算很多,但是我們會發現很多角色就是在劇中石沉大海了,沒什麼實際意義。比如《指環王》這部好萊塢大片,它的角色其實也不少,但是基本上每一個人都有給力去塑造,只是有輕重之分,但是恰好又讓觀眾記得這個角色的特點。我想這就是中國式劇本和國外劇本的不一樣,一旦涉及到的角色太多,我們往往有些駕馭不了這種情況,因此出現了這樣的現象。
不得不說一下《長城》的配樂,這次的配樂也是精心的大製作,非常恢弘,既有史詩般的效果,又融入了一些中國的色彩感。其中的配樂《無名令》填的詞是中國古文的詞,但卻用一種西方史詩音樂的感覺哼唱出來,但卻不會讓人感覺不協調。這次的配樂大師是RaminDjawadi,他曾經為《魔獸》、《冰與火之歌:權力的游戲》製作配樂。從音樂上來說,我們還是看得到《長城》的態度。
總結
所以,綜上分析,這次《長城》在角色的塑造上還是不那麼到位的,到頭來給到觀眾手裡的還是只有視覺上的享受,至於人物還是沒有深入地刻畫,導致角色陣容的浪費,但是劇組有錢那我們觀眾也樂意接受,只是覺得一部戲還是不要太多無用的花瓶,會讓整部戲看起來飽滿一些。目前的情況是,就角色上來看,中方主角刻畫不到位,再加上很多走過場的花瓶演員,導致整個電影的人物特色都顯得很單薄。
再說到故事劇情上的一個缺陷,沒有錯,這次的《長城》主打的是特效震撼的場面,事實證明口碑也不錯,劇情發展上一氣呵成,非常精彩,配樂也非常雄偉壯闊。但是,我認為,還是少了那麼點兒柔軟的東西,可能張藝謀導演覺得沒必要,可我覺得總有那麼點柔軟的東西,讓觀眾看完這場精彩的戲後內心有那麼點領悟。比如說最後的勝利餘光下,中西主角雙方的那麼一個眼神(不是指男女之情那種)。或者是比較緩慢的鏡頭切換來體現勝利甚至是饕餮戰亡的情景。
看到很多的影評人其實對《長城》這部電影本身的評價並不是非常高,100分打了70分,跟《羅曼蒂克消亡史》、《少年》同分。但是,無論影評人和觀眾怎麼評判,張藝謀做出了第一部靠近好萊塢大片的中國電影,足以對張藝謀導演點贊,這對中國電影來說是可喜可賀的。我們的文化做出好萊塢史詩級別的大片會是一種這么樣的視覺效果,我們可以拭目以待。正如張藝謀所說的,他開創了這樣一個思路,未來可能會出現王藝謀、陳藝謀、吳藝謀……
『貳』 如何評價《長城》這部電影
在我個人看來,《長城》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商業片,主要是為了討好外國觀眾,讓喜歡拯救世界的歪果仁順帶著拯救中國。
奧斯卡之所以設最佳外語片,不是讓你拷貝美國的。所謂文化輸出,是要輸出中國獨有的文化,而非為了迎合,刻意「無中生有」。其實《長城》也不是一無是處,歪果仁看完,說不定能學會兩個中國成語---「東施效顰」,「邯鄲學步」,這也算張導成功輸出了中國文化吧?
怎麼樣?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給我留言點贊哦~
『叄』 如何評價電影《長城》
影片的定位自始至終都非常明確,就是一部典型的商業片,是一部中國風濃郁的電影,傳遞中國文化和價值,電影主題關乎人的成長與轉變,標準的好萊塢故事模板,但難能可貴的是,影片不僅僅在講主人公威廉自身的成長與轉變,也在強調集體的作用,抵禦饕餮並非一個人的戰斗,互相影響和配合的過程有著重提現,畢竟是發生在中國的故事,中國沒有僅僅成為一個地標或背景舞台,威廉仍會受到集體主義文化和五軍犧牲精神的洗禮而產生轉變。導演在故事上做減法,整體上立求去個人化,沒有任何多餘的贅述和表達,故事和節奏流暢。(《鳳凰娛樂》評)
《長城》的主題可以用五個詞概括:信任、責任、忠誠、熱血、犧牲,這與馬特-達蒙扮演的歐洲雇傭兵所代表的價值觀是有巨大鴻溝的,最終正是憑借這種中國精神,拯救了世界。 除了故事的大背景,影片的多處細節都能體現張藝謀對中國文化傳承的堅持。(《廣西新聞網》評)
《長城》從整體上看,依然是一部非常張藝謀的電影,人海戰術、全景視覺、雄奇的中國景觀、秦腔、大鼓、大紅大綠的飽和色系等典型的張藝謀元素在電影里體現得淋漓盡致。金碧輝煌的宮殿、萬箭齊發的場景,大批戰士以方陣形式出現所呈現的儀式感,也有奧運會開幕式的即視感。大漠孤煙的西北丹霞地貌出現,觀眾就能感受到張藝謀強烈的個人風格。(《廣州日報》評)
《長城》不會被記作張藝謀最好的電影,但是導演的藝術格調,卻在他的全景長鏡頭和對顏色匠心獨運的應用上得到體現。既有歷史感又有未來感,視覺奇觀托起了這部影片。 (《衛報》評)
《長城》不過是好萊塢無聊打怪片的一次本土化入侵,並無太多原創性的建設。《長城》故事的緣起在好萊塢手裡,張藝謀接過導筒,既是美國人覬覦中國市場的結果,也是中國資本入侵好萊塢的作用力。從完成片看,張藝謀的接盤非但沒有挽救劇本先天缺陷,甚至連基本的加分也談不上。在導演所能發力的人物塑造上,同樣毫無作為。視覺上,張藝謀依舊是印象長城和奧運會開幕式團體操的那套,屬於美學透支,並無任何新投入。(《京華時報》評)
《長城》導演張藝謀很有能力地將一個古代奇幻動作電影拍成好萊塢大片,但是導演招牌性的視覺奇觀令人眼花繚亂,描繪細致人物關系和悸動激情的天賦,被導演過分認真想做成史詩大片的慾望給踐踏掉。(《綜藝》評)
影片角色沒有意義,敘事也很無趣,甚至視覺和聲音,看了一陣子後都開始麻木覺得言過其實。(《好萊塢報道者》評)
『肆』 《長城》這部電影是誰導演的它的票房怎麼樣
《長城》這部電影是張藝謀導演的,4天內票房高達5億,造價10個億,截至2017年1月2日中午2時,張藝謀執導的《長城》內地總票房累計突破10.5億,成為2016年上映影片中第10部破10億的影片。數據顯示,張藝謀電影《長城》製作成本為1.35億美金,約合9.37億人民幣。其豪華明星團片酬也很高,僅是馬特·達蒙的片酬可能就已達到2000萬美元。
據外國媒體報道,美國大型電影票務網站《Fango》在2017年評選出「最期待的電影」前30名,可以說代表了最平凡的電影觀眾。《長城》獲得了意想不到的第一名,北美明年年初上映的《星球大戰8》被推倒了第三十位。《長城》比北美市場更早在中國上映。能否收回1.5億美元的拍攝費用,期待未來的北美市場。
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原創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伍』 電影《長城》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在我個人看來,在沒看這部電影之前,光看名字就感覺這是一部史詩級電影,為啥?長城,這個名號不僅是屹立於世界的文化瑰寶,更是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這樣的名字可不是隨便可以用的,既然取名長城那一定是一部氣勢恢宏,波瀾壯闊的大片,不過看了影片才知道事實上這是一部架空了歷史背景後的魔幻故事。
怎麼樣?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給我留言點贊哦~
『陸』 電影《長城》的內容
《長城》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樂視影業、傳奇影業、環球影業聯合出品,由中國導演張藝謀執導,馬特·達蒙、景甜、佩德羅·帕斯卡、威廉·達福、劉德華、張涵予等聯合主演的奇幻動作片 。
該片故事背景設定在中國宋朝時期,講述了歐洲雇傭兵威廉·加林在被囚禁在長城期間,發現可怕的掠食怪獸將這座巨型城牆重重圍困之時,他決定加入了一支由中國精英勇士們組成的大軍,共同對抗怪獸饕餮的故事 。
劇情介紹
中國的古代,以人類為餌食的怪獸——饕餮,每六十年便會集結到人類的領地覓食,捍衛領土的人類軍團鑄造長城的目的也是為了抵禦怪獸的入侵。來到中國尋覓黑火葯發財的外國僱傭軍威廉·加林(馬特·達蒙飾)與佩羅· 托瓦爾(佩德羅·帕斯卡飾),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誤打誤撞進入了長城,認識了對抗饕餮的中國無影禁軍,也見證了無影禁軍的精銳和勇敢,並被這群戰士之間的信任和犧牲所感動,威廉·加林義無反顧地加入到了共同守護人類的戰斗當中。然而,在對抗的過程中,他們卻發現饕餮大軍不斷進化,到最後已經能夠從長城打進皇宮,一場大戰也由此拉開 。
『柒』 投資十億的電影《長城》,票房慘淡,為何還說張藝謀沒有完敗
張藝謀是中國知名導演,屢屢拍出驚人大片,手中常出奇跡,更不乏許許多多的知名演員想參演他的電影。可是就在這么輝煌的導演生涯中,但是卻出了這樣一部耗資最大,回報頗低的電影,它就是《長城》。
究竟是輸是贏
雖然整部電影評價並不出彩,可是對於張藝謀來說,這並不是他擅長的領域,從早期的文藝商業片,到現在中外第一次合作拍片,這僅僅是合作嗎?
這其實是一次里程碑般的跨越,也是他自己走出舒適圈,作為前輩去探路去努力推動中國電影業的發展。就僅憑這一點,其實就足以彌補電影的不足,所以無論他做成了什麼樣,他的風骨和努力都應該值得被看到、被表揚。
電影中的細節不乏中國元素,細節中可以看到編排的用心,但是由於製作人員的原因,整部電影還是濃濃的美式風格。
從多方面來看,這部電影雖敗猶榮,它背後的意義是好的,只是它的呈現方式稍顯不足。但是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中國的特效大片能與文化結合,也一定會呈現中國式的特效電影。
總的來說,《長城》所傳達的場景雖然看著恢弘大氣,但是所有的細節都顯示出了不一樣的感覺,細細品味,從小看是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揚,從大看也是中西文化的新結合,是對於美好未來的一種期望。
雖然這一步走的稍顯偏差,但是這並不能影響張藝謀繼續前進的道路,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作品,你們覺得嗎?
『捌』 張藝謀的電影《長城》,為什麼讓要外國人加入
而長城的劇情就更加簡單了,「一堆老外和中國人齊心協力在長城上打著奧特曼小怪獸。」劇情確實很老套、簡單,可很多好萊塢大片不也是打打打、各種炸,觀眾們還是會乖乖的買票去看。
要說起它最最致命的缺點問題,那就應該是劇情和人物塑造,《長城》幾乎匯集了中外頂級明星,卻都如春晚一般露臉。就連口音都是港普、東北味兒、中式英語,整個一大鍋亂燉。
時間短,人物多也是它塑造不太成功的一個小原因吧
張藝謀的電影之路,而今看來也未必會像長城一樣的堅強,至少《長城》實在是讓人難以言說。
『玖』 張藝謀導演的《長城》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面對很多影評人和觀眾對《長城》褒貶不一的評價,我想在這里說一下我自己看後的一些感受。
開場語
看完《長城》後,心情只能用驚險和刺激來形容。至於有的人說到的恐怖血腥,我倒覺得還好,可能《長城》的血腥點跟我怕的不一樣吧!說起血腥,我覺得還是《釜山行》比較可怕。但是,在第一場與饕餮的抗擊戰中,我還是可以感受到這場對抗的殘酷。
有很多人說看了《長城》後有很濃郁的國外大片色彩,就算是鏡頭的表現上也可以看出。事實上,《長城》這個故事的編劇正是由外國人擔任,所以,大家會有這樣的感受也很正常,而且極具中國文化的好萊塢大片也是張藝謀的定位。
其實和很多的好萊塢大片比起來,《長城》的角色不算很多,但是我們會發現很多角色就是在劇中石沉大海了,沒什麼實際意義。比如《指環王》這部好萊塢大片,它的角色其實也不少,但是基本上每一個人都有給力去塑造,只是有輕重之分,但是恰好又讓觀眾記得這個角色的特點。我想這就是中國式劇本和國外劇本的不一樣,一旦涉及到的角色太多,我們往往有些駕馭不了這種情況,因此出現了這樣的現象。
音樂
不得不說一下《長城》的配樂,這次的配樂也是精心的大製作,非常恢弘,既有史詩般的效果,又融入了一些中國的色彩感。其中的配樂《無名令》填的詞是中國古文的詞,但卻用一種西方史詩音樂的感覺哼唱出來,但卻不會讓人感覺不協調。這次的配樂大師是RaminDjawadi,他曾經為《魔獸》、《冰與火之歌:權力的游戲》製作配樂。從音樂上來說,我們還是看得到《長城》的態度。
總結
所以,綜上分析,這次《長城》在角色的塑造上還是不那麼到位的,到頭來給到觀眾手裡的還是只有視覺上的享受,至於人物還是沒有深入地刻畫,導致角色陣容的浪費,但是劇組有錢那我們觀眾也樂意接受,只是覺得一部戲還是不要太多無用的花瓶,會讓整部戲看起來飽滿一些。目前的情況是,就角色上來看,中方主角刻畫不到位,再加上很多走過場的花瓶演員,導致整個電影的人物特色都顯得很單薄。
再說到故事劇情上的一個缺陷,沒有錯,這次的《長城》主打的是特效震撼的場面,事實證明口碑也不錯,劇情發展上一氣呵成,非常精彩,配樂也非常雄偉壯闊。但是,我認為,還是少了那麼點兒柔軟的東西,可能張藝謀導演覺得沒必要,可我覺得總有那麼點柔軟的東西,讓觀眾看完這場精彩的戲後內心有那麼點領悟。比如說最後的勝利餘光下,中西主角雙方的那麼一個眼神(不是指男女之情那種)。或者是比較緩慢的鏡頭切換來體現勝利甚至是饕餮戰亡的情景。
看到很多的影評人其實對《長城》這部電影本身的評價並不是非常高,100分打了70分,跟《羅曼蒂克消亡史》、《少年》同分。但是,無論影評人和觀眾怎麼評判,張藝謀做出了第一部靠近好萊塢大片的中國電影,足以對張藝謀導演點贊,這對中國電影來說是可喜可賀的。我們的文化做出好萊塢史詩級別的大片會是一種這么樣的視覺效果,我們可以拭目以待。正如張藝謀所說的,他開創了這樣一個思路,未來可能會出現王藝謀、陳藝謀、吳藝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