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馬獎是誰設立的
金馬獎創辦於1962年,原由中國台灣新聞局主辦,1990年起交由中國台北金馬電影節執行委員會主辦。
1957年,台語電影興盛,徵信新聞社(《中國時報》前身)舉辦第一屆「台語片電影展覽會」,當時有32部電影參與角逐,獎項類別分為:由專業評審選定的「金馬獎」11項,觀眾票選的「銀星獎」10名,另增設有「榮譽獎」1名和「觀眾票選優勝獎」10名,這是「金馬獎」之名第一次在正式場合出現;不過台語片影展只舉辦了一屆。
1959年,台灣行政主管部門頒布《國語影片獎勵辦法》,每年辦理前一年度的電影獎勵活動,獎項分劇情片、紀錄片與個人技術三部分,獎額不限,每項均有多名獲獎;活動一連舉辦三屆,初具金馬獎競賽雛形。
1962年,台灣新聞局公布實施《五十一年獎勵國語影片辦法》,正式創設金馬獎。共設18個獎項,採取先公布評選結果,再舉行頒獎典禮的形式並維持該形式至第十四屆;頒獎典禮的舉辦日期為每年10月31日,第三至十五屆改為10月30日。
2. 金馬獎是台灣專門辦的嗎
金馬獎(英語:Golden Horse Awards,簡寫為GHA)是中國台灣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是全球最早華語電影獎之一,旨在獎勵華語電影創作與發展,有「華語電影界奧斯卡金像獎」的美譽。金馬獎創辦於1962年,原由中國台灣新聞局主辦,1990年起交由中國台北金馬電影節執行委員會主辦。金馬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香港電影金像獎並稱「華語三大電影獎。
評審委員由電影相關專業人士出任,依評審階段分為初選、復選及決選。電影基金會董監事、金馬執委會執行委員不得擔任評審委員。於各階段進行評選作業時,參賽影片幕前幕後人員(以影片前後完整演職員表為依據)亦不得擔任該類別及該階段評審委員。
評審委員不得連續兩年擔任。評審委員須親自全程參與評選工作,不得缺席或由他人代理職務,否則經報知金馬執行委員會同意後,即取消其評審資格。如評審委員資格不符,或於評選過程違反評選原則,一經查證屬實,立即取消其評審資格。
3. 什麼是金馬獎
金馬獎是中國台灣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是全球最早華語電影獎之一,旨在獎勵華語電影創作與發展,有「華語電影界奧斯卡金像獎」的美譽。
1962年,台灣新聞局公布實施《五十一年獎勵國語影片辦法》,正式創設金馬獎。共設18個獎項,採取先公布評選結果,再舉行頒獎典禮的形式並維持該形式至第十四屆。頒獎典禮的舉辦日期為每年10月31日,第三至十五屆改為10月30日。
1979年,金馬獎舉辦日期不再限於每年10月30日,並擴大為晚會形式。
1980年,首度舉辦國際影片觀摩展,首度使用樊曼儂作曲、孫儀填詞的主題曲《金馬奔騰》。
1984年,金馬獎首度交由民間辦理。
1993年,金馬獎設立星光大道,大陸電影人首次正式組團參加相關活動,頒獎典禮首次在亞洲地區同步播出。
1997年,新聞局廢除《獎勵優良國語電影辦法》,將金馬獎定位為全球華語影片競賽。
4. 金馬獎由來
1、前身:
1957年正值台語電影的興盛時期,徵信新聞報(中國時報前身)舉辦第1屆台語片電電影節覽會,俗稱台語片電影節,於11月30日在台北市國際學舍舉行頒獎典禮,由徵信新聞報社長余紀忠主持;當時有32部電影參與角逐,電影節仿效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模式,由頒獎人將獎項交給受獎者。
獎項類別可分為:由專業評審選定的「金馬獎」11項,觀眾票選的「銀星獎」10名,另增設有「榮譽獎」1名和「觀眾票選優勝獎」10名,這是「金馬獎」之名首次在正式場合出現;不過台語片電影節只舉辦一屆就停辦。
2、緣起:
1962年,台灣政府為促進國內電影事業的發展,獎勵優良國語影片和優秀電影工作者,由行政院新聞局創設了第1屆金馬獎。「金馬」二字源自金門、馬祖兩外島地名的字首;由於金、馬兩地為冷戰背景下,台灣與中國大陸軍事對峙的最前線,該獎以「金馬」命名旨在鼓勵中華民國電影業界,能效法前線國軍官兵們堅強奮發的精神,努力開創新局。 此外,它也符合全球主要電影節名稱以「金字招牌」為號召的潮流。
金馬獎自1968年起改由教育部文化局主辦,1984年起再改由新聞局主辦、民間電影團體輪流協辦。直到1990年,為順應公營事業民營化政策,新聞局宣布決定將金馬獎和金鍾獎、金曲獎等「三金典禮」由官方全部轉交民間團體主辦。
1990年5月16日,電影聯合會議中決定成立常設機構及執行委員會,也就是後來的「台北金馬國際電影節執行委員會」。1991年7月1日,在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強力要求下,新聞局全面退出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的會務。 此後金馬獎由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統籌主辦,但仍接受新聞局的公款補助。
5. 金馬獎和金像獎哪個是台灣電影獎項
金馬獎是台灣電影獎項。
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s)是由中國台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的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在中國台灣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創辦於1962年。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並稱為華語三大電影獎。
金馬獎接受來自
世界各地的華語及華人電影報名,每屆頒發23個獎項。由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審團在觀賞完所有影片,探討討論後投票選出得主。除了正式獎項外,還有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兩個會外獎。終身成就獎或特別貢獻獎,則由各電影工(公)會推舉,執行委員會投票選出。
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是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在中國香港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 創辦於1982年。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和台灣電影金馬獎並稱為華語三大電影獎。
每屆頒發21個獎項,由十三個香港專業電影協會組成的「金像獎選民」,和評選事務組推薦及邀請的電影業內人士和專業媒體工作者組成的專業評審團,聯同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在經過兩輪投票選出最終得獎者。
6. 鍙版咕閲戦┈濂栧氫箙涓懼姙涓嬈
涓騫翠竴灞娿
鍙版咕鐢靛獎閲戦┈濂栵紙Golden Horse Award錛夋槸鍙版咕鍦板尯涓誨姙鐨勭數褰卞栭」錛屽壋鍔炰簬1962騫達紝褰撳勾涓昏佹槸涓轟簡淇冭繘鍙版咕鍦板尯鐢靛獎鍒朵綔浜嬩笟鍜岃〃鎵瀵瑰崕璇鐢靛獎鏂囧寲鏈夋澃鍑鴻礎鐚鐨勭數褰變漢銆傞噾椹濂栨瘡騫翠婦鍔炰竴灞婏紝鍏朵腑1964騫村拰1974騫村仠鍔烇紝1998騫村彴鍖楃數褰卞︿細鍙﹁岀粍緇囧彴鍖楃數褰辮妭涓庝箣鍒嗗涵鎶楃ぜ銆傞噾椹濂栫殑涓繪寔浜鴻繃鍘誨父鏈夆滀竴娓涓鍙扳濇惌閰嶇殑浼犵粺錛屼絾涔熸湁閮芥槸鍙版咕涓繪寔浜烘媴褰撶殑鎯呭喌銆
7. 金馬獎和奧斯卡獎是什麼級別
金馬獎是國內頂級級別,奧斯卡獎是世界頂尖級別。
參加奧斯卡的電影基本上都已經在電影院放映過,有一個准確的票房作為數據。且而且以主流電影沖擊奧斯卡的居多。
而金馬在這方面也是遠遠不如奧斯卡,一方面因為華語電影的現狀就是主流片的整體都很單薄,另一方面由於港台電影的衰落,金馬不得不做出很大改變才能挽救收視率和知名度:比如說金馬讓青年電影展的電影參賽,也就是讓小眾電影參賽,
其次是大陸電影佔比越來越重,幾乎成為「大陸獎」,導致了大陸影人拿獎幾率翻倍、獲得了內地的大部分關注度。
電影不是奧運會,不必有一維的速度、高度等標准,因為沒有完美的藝術,因此也沒有絕對無瑕的評獎,如果能從每一次觀禮的過程中看到電影技術的進步,等待開獎的興奮,與台上的演員同歡笑共流淚,領會電影給我們帶來的奇妙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