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世界第一部太空電影

世界第一部太空電影

發布時間:2024-07-14 05:35:51

1. 誰能詳細說明一下電影<<2001太空漫遊>>的拍攝背景(時代背景,科技背景)

背景知識,《2001太空漫遊》是漢語名稱。其英文是《2001:A Space Odyssey》意思是《2001:太空奧德薩》。如果沒有一點兒希臘文化的背景知識,中國觀眾對太空和奧德薩聯系在一起,還真有點兒莫名其妙。可是對於西方觀眾來說片名和影片要展示的內涵是恰如其分的。而漢語片名到像是一部太空觀光片了。 我在這里對《2001:太空漫遊》拍攝的背景知識以及導演作一介紹,以利於太空愛好者們更好的欣賞本片。 電影本身的發展也是技術的發展,有創新的電影不是技術上出新,就是藝術上有創造。往往技術上的發明推動了藝術手法的實現。美國電影更是一直在技術上尋求創新。本片就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電影技術創新的產物。 進入上個世紀五六十年後,隨著電視在家庭的普及,美國電影度過了黃金時代,人們很少進入影院觀影了。為了吸引觀眾走進影院,大電影公司紛紛嘗試研製新的電影技術,寬銀幕、立體電影、巨幕電影都是在當時研發出來的。本片《2001:太空漫遊》就是用65毫米負片拍攝的巨幕電影。不過由於巨幕影院不多,本片真正大范圍發行的還是寬銀幕電影。DVD影碟出的也是2.20:1的寬銀幕電影。 這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太空科幻大片,全部製作預算1050萬美元(在20世紀60年代,這可是 天文 數字),其中的650萬就花在了特技製作上。 庫布呂克 用了四年時間製作本片,其中用了一年半製作影片中的250特技鏡頭。這是米高梅公司繼《賓虛》電影之後,又一巨資打造的大片。其目的是為創造一種奇觀世界,為眼睛和耳朵打造的視覺和聽覺盛宴。 觀賞性: 電影主要是為滿足眼睛的觀賞慾望的。本片為了達到這一點,下了很大功夫。 一|、巨幕電影:用65mm負片拍攝,然後印製在70毫米膠片,發行到巨幕影院中。由於巨幕影院普及性不高。使得能夠在巨幕影院觀看此片的觀眾不是很多。此片是巨幕影院,但不是現在的IMAX。IMAX只是巨幕電影的一種。現在的普及趨勢不錯。 二、特技人員:本片的特技小組由老庫親自掛帥,組員包括Con Pederson, Wally Veevers,和Douglas Trumbull。這里不得不提電腦製作特技了,現在電腦製作特技非常普及,即使不是科幻片也會被大量應用。但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電腦還是大型機的時代,能夠應用到電影中非常不易。Douglas Trumbull特地為本片設計了一種機器「Slit Scan」完成本片中最重要的特技片斷,就是那穿過奪目燦爛的奇幻隧道那一場戲。這位視覺效果大師此後仍為《第三類接觸》和《銀翼殺手》作特技。 三、技術顧問:本片的技術顧問是Frederick Ordway 和Harry Lange,二人均曾在NASA擔任宇宙飛行器的設計工作,無與倫比的真實性使得本片成為硬科幻的聖經。舉個例子,當Dave架著他的pod(球狀飛行器)打開母船「發現號」的艙門時,在他操縱機械手臂旋轉艙門把手之前,他首先伸出了第二隻機械手臂抓住了另一處把手。為什麼?別忘了,外太空沒有重力和摩擦---如果不事先固定,那麼旋轉的將不是艙門把手,而是Dave的pod! 另外,Ordway還說服了一打企業巨頭參與影片製作,報答是讓他們的公司logo在片中露臉(植入廣告),以此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公眾形象。這使得IBM,波音,貝爾,希爾頓,通用電氣等大型企業的標志得以在21世紀里繼續稱霸(bill:「where the hell is MS?!」 這說的是微軟嗎?)。 聲音 : 記得嗎?本片開頭的黑場,長達3分半鍾,這時候只有一種怪異的音樂聲。如果能夠看幾遍,你會發現這怪異的聲音和影片最後穿越隧道後的聲音相同。這個序曲是Ligeti的作品「Atmospheres」,中文象是可以翻譯作「大氣層」,因為這部影片揚名的現代音樂經典。 這之後是什麼,是人類降生前的地球,那麼安靜祥和的早晨。很安靜是嗎?其實不是,你仔細聽就知道這安靜是由天籟聲音組成的——蛙鳴、蟋蟀叫、風聲、獸吼組成。其實這和中國的古詩鳥鳴山靜一個用意。 本片的語言或說是台詞並不多,而且你會發現在許多有關太空的影片中,本片是遵守基本的聲學原理不多的幾部——那就是太空真空環境中沒有傳導聲波的介質。看一看《星球大戰》就可知道,在那裡真空中的爆炸聲隨時可以聽到。可見本片硬科幻創作理念的貫徹執行的非常徹底。 音樂:《藍色多瑙河》,一曲世界聽眾都很熟悉的樂曲。被導演庫布呂克直接拿來用在太空梭降落空間站的段落。其實庫布呂克為了本片特地請了《斯巴達克斯》的配樂阿里克斯. 諾斯進行樂曲創作。諾斯當時已經是頂級電影配樂大師,曾為許多好萊塢名片大片配樂。如:如《慾望號街車》、《推銷員之死》、《埃及艷後》、《萬世千秋》、《風雲英傑》。可是在影片拍攝開始的時候,庫布里克很坦誠地表示他希望保留一些它已經開始使用的「臨時音樂」,諾斯後來回憶,「我有一種預感,不管我寫出什麼來跟施特勞斯的音樂競爭都不能讓庫布里克滿意。」最後不管是導演還是作曲家都無法忍受用作曲家的個人創作和導演的臨時音樂選湊起來的配樂。所以在最後的影片中,他們還是使用了導演開始准備的「臨時音樂」。這些「臨時音樂」除了上邊提到的兩首。還有一首音樂是理查·斯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取材自哲學家尼採的交響詩。最具象的電影畫面跟最抽象的音樂如此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撼動著感官和心智。 電影說起來也就是靠畫面和聲音搭建起來的。有了精緻的畫面和優美的聲音,這部開創新的太空科幻電影里程碑的影片問世了。 影片在1968年4月上映時,業內並不被看好本片。有影評家稱之為「里程碑式的缺乏想像力的影片」;阿西莫夫憤然抗議該片違背了他的第一定律,即機器人不會對人帶來傷害;當紅小生洛克·哈德遜從首映禮上憤然退場:「誰能告訴我這片子究竟講什麼玩意?」 可是一位觀影的17歲中學生看完後脫口而出:「這是讓你體驗的,不是讓你理解的。」一語道破觀看本片應有的心態。庫布呂克之所以要用巨幕電影製作本片,初衷就是讓觀眾融進電影中,能夠體驗到宇宙飛行的感覺。 《2001太空漫遊》宏大、神秘,對一般觀眾來說甚至乏味、不知所雲,它違反了幾乎所有商業電影的原理,傳統的劇情、人物、台詞等要素在這里變得無足輕重,特效、畫面和音樂占據主導地位。著名科幻作家亞瑟·克拉克(影片同名小說作者和共同編劇)說得好:「你若看一遍就明白了整部影片,那隻能證明我們失敗了。」 影片四年的精心製作培養鍛煉了一批特效技師,這之後的《星球大戰》、《超人》等一批太空科幻影片都從《2001太空漫遊》里汲取了營養。僅從這一點二來說《2001太空漫遊》也是開創了太空科幻電影的里程碑。

2. 2001太空漫遊演的什麼沒看懂放的什麼劇情

《2001太空漫遊》講述了三個故事:2000年,科學家弗洛伊德博士前往人類的月球基地奉命調查不明物體黑石,在他們實地考察時,黑石突然發出了干擾的高頻聲波,調查計劃失敗。

18個月後,「發現一號」太空船再度向木星進發尋找黑石根源,飛行途中,具有人工智慧、掌控整個飛船的電腦哈爾突然出現了錯誤預報,並精神錯亂殺死了四名飛行員,和船長大衛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人機大戰。最終,哈爾被徹底關閉失效。

作為飛船上唯一的倖存者,大衛奉命繼續飛往木星,在太空中他與黑石擦肩而過,瞬間進入了一個奇幻的時空隧道,當他醒來後黑石再次出現。

(2)世界第一部太空電影擴展閱讀

幕後故事

1、《2001太空漫遊》的電影與小說幾乎是同時推出。

不過當時斯坦利·庫布里克想要邀請作者亞瑟·克拉克爵士一起合作,但傳聞亞瑟一個人隱居在斯里蘭卡,他擔心這個優秀的文字工作者不會答應自己的作品要被翻拍成電影,於是他先請劇組人員打電報給亞瑟,沒想到亞瑟一口答應,並回傳了以下的文字電報。

2、這部電影首映的時候總共有241個觀眾中途離席,其中包括《巨人傳》男主角羅克·赫德森,他接受訪問時表示「有人可以告訴我這到底在干什麼嗎?」。

小說作者亞瑟也在之後的訪問表示「如果你完全看懂《2001太空漫遊》,那麼表示我們失敗了,相對於我們在電影中給出的答案,我們希望能夠引起更多的問題。」

3、《2001太空漫遊》的前25分鍾沒有任何一句台詞,一直到25分38秒才有人說出第一句話,而電影的最後23分鍾也沒有任何一句台詞,整部電影零零總總有88分鍾沒有對話的片段。

不過電影的主題曲使用理查德·施特勞斯創作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Also sprach Zarathustra),也在許多電影裡面被重復使用。

3. 世界上第一部關於外星人的影片叫什麼名字

1902年,電影大師梅里斯推出了《月球之旅》。這部影片可稱為史詩性的科幻電影,放映長達21分鍾,大大超過了其它影片,內容也令觀眾眼花繚亂。《月球之旅》的情節借鑒了當時兩位科幻大師的作品,即凡爾納於1865年發表的《從地球到月球》,威爾斯於1901年發表的《月球上的頭一批人》。威爾斯破天荒地幻想出居住在月球上的身上長有甲殼的土著,同樣,梅里斯也破天荒地將外星人搬上銀幕。凡爾納則提供了那門向月球發射人的大炮的思路。梅里斯親自扮演電影主角巴比福里斯教授。首先,在一座大兵工廠里鑄造出巨炮。接著,宇航員們坐進炮彈,巨炮轟然一響,炮彈升天而去,悄掠太空,就在觀眾的眼前登上月球。月球探險家們走出炮彈,從月球上觀察地球的外貌。不久,下起了雪暴,探險隊躲進一座環形山,深入到月球的腹地。在一座長滿巨型蘑菇的洞穴里,他們被好奇的土著抓住,押到國王面前,地球人設法逃了出去,並且發現追趕他們的土著一旦遭到打擊,就會爆炸成一道道清煙。探險家們找回炮彈,返回地球,從天空跌落到大海里,被一艘船救起來,送回巴黎。在巴黎,探險家們受到凱旋英雄般的歡迎,市長親自為一座紀念人類登月的銅像揭幕。

《月球之旅》被譽為科幻電影上的一座里程碑,自此以後,表現太空旅行的內容在許多科幻電影中層出不窮,經久不衰。

4. 我要找一個太空旅行的科幻片

2001太空漫遊
40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大猩猩在非洲草原上生活,他們一開始並不知道死屍的骨頭可以用來當工具,甚至當武器,但某一天不知哪兒來的一塊長方形黑色巨石給了他們啟發。於是,人類往前進化了關鍵的一步。2000年,人類在月球上發現了相同的一塊黑石,這塊石頭還向木星發出強烈的信號。美國政府於是派出一艘宇航船前往探個究竟,船上有兩名宇航員,3名被置身於冬眠狀態的科學家,還有一台名叫哈爾的超級電腦。哈爾裝有人類的感情,同時他是惟一掌握這次行動真實意圖的一個。但在半途中,宇航員懷疑哈爾出差錯,他們打算關掉哈爾的部分功能。不料哈爾會看嘴形,事先了解了他們的想法。於是他乘其不備,殺死了沉睡的科學家和其中一名宇航員。剩下的宇航員大衛跟哈爾展開殊死搏鬥,終於制服了哈爾。他隻身前往木星,並在那裡見到了另一塊黑石。影片結尾處頗為神秘,出現了巴洛克式的古典室內景,大衛在迅速衰老,他的卧室里又出現了黑石。最後一個鏡頭是一個嬰兒,在太空中。
整個影片分為四個部分。
Chapter One
The Dawn of Man(人類的黎明)
初,盤古開天闢地,女媧以黃土造人。中國的神話如是說。
上帝說要有光,於是有了光。《聖經》如是說。
普羅米修斯給人類帶來了火種。希臘神話如是說。
在那不知道年代的遠古,非洲大地仍是荒漠一片。一群黑色的猿人生活在這片大陸上,艱難求生。以文明人的眼光看來,這里是黑暗一片,文明的曙光也許還在黑洞里旅行。一日,一塊黑色的方碑神秘地降臨非洲。仰視黑石,太陽從上方升起,曙光破開黎明前的黑暗,驅趕走夜月微弱的光;猿人舉起手中的骨頭,如天光破開黑暗一樣,強健的臂加上堅固的骨頭,劈開了蒙蔽在猿人眼前懵懂無知的黑暗混沌,文明的曙光第一次降臨地球;尚存獸性的嘶吼如教堂里的頌歌——天上的父啊,榮光開始照耀地球。庫布里克如是說。
《2001:太空漫遊》,講述了一個充滿自我意識的、混雜了歷史、宗教、寓言等意識形態的神話。這的確是一部非常自我的片子。影片開頭長達三分鍾的黑暗足以讓沒有耐性的觀眾退場。語言在片子里是純粹的配角,第一句人的聲音是在片子的第25分鍾。我們需要在音樂里根據畫面判斷或者思考。這對於習慣於聽到對白的觀眾們來說,實在是費勁的折磨。 觀眾一開始就被排斥在片子外。我不考慮你想看什麼。你只需要接受我給你所看的,然後,思考。庫布里克有他自我的霸道,而匍匐在大師威名下的我們低眉順眼,企圖在這晦澀的、混沌的片子里解讀或者自以為解讀出大師的目的。 從猿人到人類,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步。庫布里克把它處理得如宗教故事一樣,黑石的降臨,如上帝賜予猿人的天書。觸摸黑石的猿人,如接受天書啟示的教徒。黑石和骨頭交錯出現的畫面,更是意味深長。似乎在暗示人類的文明起步於天啟。而那發明(准確點是發現)了的工具的猿人,則是上帝最初的寵兒——亞當。在水坑附近進行的爭奪,是人類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戰爭,由神庇護的亞當利用手中的工具殺死了對方的首領,贏得了戰爭。這卻讓我想起《聖經》里該隱和亞伯的故事,只是該隱和亞伯的角色顛倒了一下。 時光飛逝,在剪輯的畫面上蒙太奇的手法運用得如此精妙。在藍色天空下旋舞的骨頭,一瞬間,已經換成漆黑太空里漂浮的宇航器。白駒過隙已經不足以形容時光的飛逝。漫長的文明史就濃縮在一秒之內。然而,這是人類的滄海桑田;卻是宇宙的微不足道。偉大和渺小,便共存於這一秒。
Chapter Two
A Trip to the Moon (月球之旅)
無聲無息用優雅姿態入港的太空船,寧靜深邃的太空,配樂是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美妙如斯的音樂和絢麗無比的畫面配合得天衣無縫。
請記住,這是1968年拍的片子。1969年人類才首次登月。僅僅是這一點,足以讓我們,即使是在21世紀,也得向庫布里克致敬。 恢弘大氣的畫面、精緻絢麗的細節,還有穿梭機、空間站、卡式電話、超級電腦……這樣在今天得到驚人的實現的技術前瞻性,這屬於1968年的非凡的想像力,足以讓21世紀的高科技支撐下想像力反而萎縮到只能在故紙堆里翻找靈感的好萊塢汗顏。奢華的想像和絢爛的視覺沖擊是《2001:太空漫遊》的亮點,恐怕也是能讓一部分不耐煩的觀眾支撐下去的動力。如果嫌思考太累的話,就看影片的畫面和太空旅行的細節好了,那些泛著金屬光澤的充滿冰冷氣息的太空船、太空基地是天才的想像力和一絲不苟的創作態度的完美結合,這的確是頂級的視覺享受,正如影片的宣傳語所說:you』ve never seen anything like it。當然,前提是片子的畫面夠清晰,質量夠好。 影片第二部份便開始於前述提到的蒙太奇手法——從骨頭到宇航器。從第一部分平滑渡過到第二部分,甚至連標題都沒有(也是唯一一處無標題的)。也許,即使進入了太空,人類的蒙昧時代還沒結束。黎明僅僅剛開始。四百萬年過去了,人類的本質仍舊沒有改變。注意進食、睡覺、飲水等生活細節的反復出現,雖然方式有了區別或者說進化,不過本質上,黎明時代的猿人和太空時代的人類沒什麼區別。
黑石再一次神秘出現,它仍然是靜默地佇立著。但是,和第一章《人類的黎明》有區別的是,上次從天降臨如上帝降臨的神諭一樣的黑石這一次是被自認為文明高度發達的人類開挖出來的。被謹慎地埋葬,這是他們對黑石的評語。這也就意味著這次圍觀上去的人類和四百萬年前的猿人在心態上的區別,雖然都有對未知事物的恐懼,但是,前者更帶有一種狎玩的心態;後者則是尊崇。前者是舉起手中的手術刀企圖解剖,後者是跪拜在其面前接受神的天啟。走上前的博士和走上前的猿人動作相似,心態卻差得十萬八千里遠。而其後圍上來和黑石一起合影的舉止更是清楚地表明,黑石對於他們來說,是未知的,但不值得抱以敬畏的心態。黑石的宗教意義在傲慢的人類面前似乎得到消解。但是,緊接下來的尖嘯狠狠地懲罰了這群科學家。相似的畫面再次出現,天體從黑石上空再次升起。
Chapter Three
Jupiter Misson:18 months later(木星任務:18個月後)
鏡頭一搖,已經轉換到在廣漠的太空里航行的太空船「發現者號」。注意它的造型,兩端粗大,中間細長,是否讓你想起最初的工具——那支被猿人舉起的骨頭?這種帶有寓言性質的故意巧合也許在暗示導演對工具的一種心態。
「發現者號」載著5名宇航員到遙遠的木星。3名宇航員保持在冬眠狀態,清醒狀態下的是大衛和富蘭克。在船上還有第六名成員——超級電腦HAL9000。這是一台人性化的人工智慧,有超強的計算能力,能模擬出大部分人腦的活動,正如我們現在經常接觸到的科幻元素設定。
號稱有完美記錄從不犯錯的HAL9000是影片里人類最高科技的結晶,是目前人類科技文明發展的頂端。在富蘭克描述HAL9000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背後隱藏的導演的疑慮:HAL能夠表現出情感,這是因為人類的設計,但是到底HAL是否具有情感,沒有人知道。這已經在暗示了由人類創造的工具,已經在逐漸擺脫人類的控制,表象仍舊是人類控制著工具,在深層次的地方,工具已經成為未知,而其後富蘭克對HAL的指示實際是對HAL的依賴,把自我的命運交給未知的他物,命運開始叵測。人機和諧相處的表象下是暗流洶涌。
常常有觀眾抱怨這部片子的節奏緩慢、沉悶,宇航員外出修理太空船的情節便是典型的例子。一切都是慢騰騰的,在龐然大物的太空船和更廣闊深邃的太空的映襯下,如微塵一樣的人類的渺小和脆弱被放大到極致,不僅僅是來自太空,還來自宏偉的工具的對比。在這樣的畫面下,高科技的結晶不能喚起人類的自豪,反而是對其產生莫名的排斥和恐懼。在類似噪音的背景聲里,緩慢變化的畫面傳達的是一種被壓縮到極點的恐懼和冷冰冰的絕望。在寬大的銀屏上,虛無的黑色(太空)充斥整個視界,冷冰冰的白色(太空船)旁是觸目驚心的一點紅色(宇航員),這對抬頭看銀屏的觀眾是怎樣的一種巨大的視覺壓迫,那種喘不過氣來的壓抑想必足以讓爆米花在電影院里消失地無影無蹤。
HAL的失效預測引起了富蘭克和大衛的懷疑。富蘭克和大衛決定「殺死」HAL,後者則通過唇語做出自己的判斷。然後,黑屏,時間流逝,慢得令人窒息。
富蘭克在外太空發生致命事故,聯想到前面的情節,不得不由我們做出「有預謀的謀殺」這樣的判斷。HAL無所不知,無所不至的強大讓我們不寒而慄。而身在陷阱中的宇航員似乎糊塗了。
謀殺不緊不慢地進行,冬眠的宇航員相繼死去。人類的背後,死神無聲無息如附骨之蛆纏綿上來,來自九淵深處的幽靈的冰冷氣息彌漫在原本寧靜祥和的太空船……
這一部分把人與工具之間的緊張對峙發揮得淋漓盡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次的工具是能夠模擬大部分人性的超級電腦,也許正因為太過於象人所以才凌駕於人的頭上。比起前面以及後面的章節的隱晦,似乎這一章想表達的思想鋒芒外露了許多。
Chapter Four
Jupiter and Beyond the Infinite(木星以及無限蒼穹)
這一樂章是最夢幻也最詭異的一段。
「發現者號」按計劃到達木星。與黑石擦肩而過。靜謐的太空里,黑石安靜地漂浮著。宏大和詭譎混合在一起,在越來越清晰的背景音樂里,更顯示出一片空洞的死寂。
大衛穿越時空隧道。緊接下來的大量反色偏色的鏡頭畫面讓人頭昏眼花。旋轉混沌斑斕變幻扭曲閃爍絢麗詭異夢幻墮落飛騰快感失重加速窒息沖擊紅綠藍紫黃……若說前面的視覺沖擊充滿了全金屬的氣勢磅礴和機械化的一絲不苟,那這里的視覺沖擊則是瘋狂的激情、癲狂的嘉年華、迷幻葯物刺激下的狂歡的幻覺。「據說當年的嬉皮士們是躺著看完這部電影的,因為影片那無比絢麗的視覺沖擊可以讓他們體嗑葯後的幻覺快感;而且乾脆有人懷疑庫步里克是在吸食LSD之後拍攝了這部影片。」假若這是真的話,那毫無疑問是屬於這一段的。在深夜的時候,獨自看這段片段,甚至有一種毛骨悚然卻又欲罷不能的快感。
接下來發生的更象大衛潛意識里的幻象。太空艙落入一個充滿巴洛克式風格的卧室。穿著宇航服的大衛明顯衰老,然而他看到了穿著舊式睡袍進餐的更衰老的自己。然後,進餐的老人大衛又看到了躺在床上更衰老的等待死亡的自己。神秘的黑石出現在垂死的大衛面前,大衛伸出手指急切地去觸碰它。一轉眼,透明晶瑩的球體里孕育了新的生命——星孩。生命的終點是死亡,時間卻沒有終點,死亡不過是另一個新生的開始。星孩的目光凝視著宇宙,前方是未知的未知,影片卻已經結束。

5. 《2001:太空漫遊》這部科幻片有震撼道到你嗎

《2001 Space Odyssey》,即《2001太空漫遊》,被稱為史上最深刻最富哲學涵義無人能懂的科幻電影。就是這部電影讓我期待了整整4年。終於完完全全地看完了整部電影,發覺有很多東西都已經被抽干一般,需要不斷地重復才能更在文本中發掘出來。於是又豆瓣了一下,發覺自己的審美能力真的在降低。裡面有些論客的發掘能力和背景信息的掌握比我高出數段,寫出來的影評讓我自愧弗如。然而我仍決定寫下對這部電影的淺見,只是為了見證自己的又一次探索,無論深淺。題目。Odyssey在希臘神話中的回歸主題讓本身虛幻的題材立刻顯得富有歷史感。荷馬史詩與2001年的太空探索,這樣的回歸或許更具有宿命意義吧。而之後對尼采理論的不斷闡釋或者反駁,也的確在二律背反中印證了永劫輪回。結構。3個層次。The dawn of man,Jupiter Mission, Jupiter and Beyond the Infinite。也有些人將第一部分拆開,又加入了一個所謂的「月球之旅」。這樣的四段式的確迎合了交響曲的格式,但於尼採的進化三段論則不再吻合。駱駝,獅子,嬰孩,三階段所描述的人類的形態和命運都能夠對號入座。
當然,電影中有許多對仗非常工整的細節,而且其中蘊含的暗喻相當巧妙。在一篇達人寫的文章中總結得相當詳細,我也獲益匪淺,但限於篇幅,省了。
音樂。《藍色多瑙河》和《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無疑是這部電影中最重要的聲音。《藍色多瑙河》的主題是很典雅的環境,用以烘託人類的科技成就和閑適的生存環境。相反,《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只出現序曲中最輝煌部分,在片中只出現兩次,都是人類面臨重大變革時黑石與太陽相交之際出現的,用以烘託命運的轉折。庫布里克是個天才,約翰施特勞斯的圓舞曲用於此自不必說,而理查施特勞斯的交響詩用在片中,總是讓我懷疑他的目的不是作曲家而是尼采。終究,《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本身就是尼采關於進化的集大成之作——和這部電影一樣——無人能懂。
黑石。上帝么?無疑,這是一個被抽象了的符號,象徵迷途中的人類唯一依賴的指引。黑石一共出現4次,每次都是在人類尋求新領域或妄圖擴張之時。神諭,我相信黑石意味著神諭。與此對應,Dave就是先知。領悟神的旨意。然而他人對於黑石的態度則一次次表明:人類始終與猿人無異,至少在人性上如是。
鬩牆。很多人都在議論電影的第二段,究竟是電腦出錯還是人類出錯。很多人都在慶幸人類的最終勝利。然而我認為相反,庫布里克恰恰在其中嘲諷了人與人間的冷漠。HAL被關掉時,那段出發前被秘密嵌入的錄像告訴我們,所有宇航員都不知道自己的任務,只有這台電腦知道。HAL接受的是兩個相悖的指令,卻被要求將偽指令保密並執行下去。偽指令的存在只是因為猜忌的存在。人不再相信同伴,轉而相信冷冰冰的工具,和開端時猿人與同類爭取水源殊途同歸。這就是人類爭端的後果么。HAL和一把手槍有何區別?當然,除去它能夠自己選擇最佳時間毀滅人類外。
進化。仍然是奴役地進化。工具的變遷。猿人高高拋起的骨頭和骨狀飛船有何差異?人類對於工具的依賴無以復加,反過來說,人類被工具奴役。當然,現代性對於人類的觀念有了明顯修正:人類在相信科技的同時,將科技不再當作工具,反而當作了最終目的。人類成為了科技的工具。人類只是在努力地取締,甚至毀滅自己。這句話對么?錯么?
冷漠。所有布景都是如此優雅,卻透著嗜人的冷漠。我們可以發覺干凈的布局下都是冷色調的背景拼湊著零星的暖色調主體。對白也如是。即便是身處數光年的宇航員收到父母的生日祝福也沒有任何感動的表情。飛船上的兩人將獨守數年,卻沒有任何言談。唯一的對話也只是由於要對電腦復仇才展開的。被騙出飛船的宇航員為了獲救,放棄了已經救回的同伴,將其拋向茫茫宇宙。相反,最富人情味的反而是那台叫做HAL的電腦。真是莫大的諷刺,人類造出了比自己更具人性的機器。也許這句話本身就是悖論,因為人已經無法理解人性了。
回歸。飛船的結構是橫切的圓形。在一次次的空間扭曲中,我們總能發覺最初的地方會重現。第三部分那匪夷所思的房間中Dave「進化」為Star Child本身就是尼采超人論的具象化體現。而Dave目睹了他自己在歲月中的不斷變遷,終於回歸成生命的原初狀態。大約,那已經不是原初了,因為Star Child的形態並非我們諳熟悉的樣子。或許,那意味著Higher Tribe的誕生。
時間。結尾的豪華房間。電影中最超現實主義的畫面。路易十四時期的洛可可布局,高貴的刀叉,文雅的用膳姿態。Dave就不斷目睹自己變換著姿勢,同時變化的是被歲月奪走的年輕的面龐。
或許我們也可以將其解釋為人類的進化需要對歷史的關懷,然而我更傾向於另一種解釋:人類的進化使人類忘記了其進化的目的,而那目的是與人類的傳統休戚相關的。當然,這本身也是一種回歸,如果人類能夠回歸的話。
沉默。大段大段的沉默。第一句台詞的出現是在電影開始後第25分鍾。長達幾十分鍾的喘息聲音。甚至有5分鍾的完全黑屏。如果說基耶斯洛夫斯基是用情節的悖論引發思考的話,那麼庫布里克的武器是沉默。當然,他之前的發條橙並非如此。所以這部電影才能代表他的個人最高成就。
粗粗寫幾行字,概況一下膚淺認識而已。本片的確相當之沉悶,對於哲友,1500%推薦;對於視電影等同娛樂的朋友,免了還是。
幾個噱頭:HAL是高智能電腦,三個字母右移一位即是IBM。第二,本片攝於1968年,對於當今的科技預測很多已經實現。這就是人類的創造力?還是上帝早已完成了的劇本?諸人自行評說吧。

6. 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里程碑」的2001太空漫遊,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人類的黎明是單純的敘述人類起源,應該沒有問題。

後面的劇情主要是:

2001年人類在月球發現了明顯是高等文明建造的黑色石碑,當石碑被挖掘出來後,發出的電磁波指向了木星。人類為了一探究竟,建造了巨型飛船,前往木星查明真相。

飛船由超級電腦控制,途中電腦發生不明原因的錯誤,2位宇航員擔心電腦可能作出錯誤指令而打算關閉電腦,卻被電腦得知。於是電腦打算除掉所有船員以保全自己。最後主人公憑智力與勇氣成功關閉了電腦。也得知了此行的真正目的。

最後飛船駛入星門(外星人所造的太空站),來到一間房間,原來外星人是人類的啟蒙者,現在他們將最優秀的人類召喚到這里,用黑石碑完成他再一次的進化。。。

7. 世界上第一部科幻電影是什麼

世界上第一部科幻電影是《月球之旅》。

該片片是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靈感來源於儒勒·凡爾納的小說《從地球到月球》和H·G·威爾斯的小說《最早登上月球的人》。

十九世紀的法國有一位文學天才,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他將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他所熱愛的科幻寫作,他所著的經典之作《月球之旅》,以及《不可思議的旅程》被法國電影大師級的製作人喬治·梅里斯搬上了銀幕,雖然這部1902年版的《月球之旅》只有21分鍾的影片長度。

但在科幻電影史上卻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這部影片融合了兩位科幻大師的作品,除了《月球之旅》,還有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月球上的第一批人類》。

(7)世界第一部太空電影擴展閱讀

《月球之旅》劇情簡介:天文學院院長在一次會議上提出天馬行空的月球旅行計劃。他和另五名大膽的天文學家監制出了炮彈艙和大炮,並在軍隊的幫助下乘坐炮彈艙順利登月。

興奮過後六名天文學家精疲力竭的在月球表面睡去,渾然不知許多星星悄然觀察著他們熟睡的樣貌。最後一場寒冷的降雪喚醒了他們。眾人躲藏到地洞中卻不慎用雨傘驚擾了月球人,於是一場慌亂的冒險開始了。

閱讀全文

與世界第一部太空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法國搞笑電影港蛋免費看 瀏覽:310
電影導演成為蘋果創意人員 瀏覽:56
床底有鬼是什麼電影 瀏覽:192
電影世界逍遙行結局 瀏覽:789
百慕大鬼海漩渦電影 瀏覽:298
燃燒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中文 瀏覽:16
哪吒電影魔童降世圖片 瀏覽:883
電影表情包圖片大全下載 瀏覽:76
怎樣將零食帶進電影院視頻 瀏覽:592
女主角叫卡羅琳的恐怖電影 瀏覽:936
拿什麼買電影票 瀏覽:324
夢想成真法國電影 瀏覽:912
日本一部巨人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200
電影戰狼的大結局 瀏覽:993
周潤發電影大全集下載 瀏覽:1000
機甲大戰怪獸電影完整版 瀏覽:410
古天樂去泰國救女兒電影 瀏覽:60
日本人演中國電影的演員 瀏覽:434
泰國電影鬼眼日記在線 瀏覽:989
蜘蛛所有電影大全 瀏覽: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