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54屆戛納電影節

54屆戛納電影節

發布時間:2024-05-26 16:12:09

1. 求大衛.林奇的資料!!!

導演大衛-林奇(David Lynch)是當代美國非主流電影的代表人物。他的影片以華麗、陰郁、詭異夾帶著黑色幽默的風格在影壇獨樹一幟。他往往在公路片的形式格局中,運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展示出現代人焦慮郁悶的精神癥候。其在現實與超現實之間的自由遊走,對暴力和性的大膽表現,前衛奇異、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影像,都使他的作品散發出獨特的個人魅力。

林奇尤為擅長充分利用類型電影的元素,將類型片打破/拆解成碎片再予以寓言風格化的混合重構,在游戲般的創作過程中顯示出後現代主義的藝術品格。

《橡皮頭》(Eraser Head )(1976年)

大衛-林奇是美國電影新浪潮運動的旗手,除此之外,這位多才多藝的導演還是一位攝影家和作曲家,他的作品游弋在黑色的超現實主義和唯美的虛幻風格之間,散發著獨特的個人魅力,人們甚至直接用「林奇風格」來形容他的電影。

《橡皮頭》是大衛-林奇的第一部公映的影片,旋即一鳴驚人。影片通過描述一名男子的對父親的焦慮和恐懼,營造了一個黑暗、困惑令人毛骨悚然的夢境。影片中搖晃的鏡頭和充滿矛盾的情緒正是林奇風格的完美體現。影片不僅毫不掩飾林奇對人性陰暗面的偏好,更像一道超現實主義和表現主義的暗流,沖進了當時還相當傳統和保守的電影界,林奇走到了先鋒派電影浪潮的前沿。

《象人》(The Elephant Man)(1980年)

1980年,大衛-林奇執導的影片《象人》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的八項提名,雖然最後一無所獲,卻標志著大衛-林奇也漸漸被好萊塢主流電影所接受。影片是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19世紀的英國一位天生畸形毀容的人,在一位好心的醫生幫助下,重拾信心的經過,奧斯卡影帝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在影片中出色地扮演了那位善良的醫生,也讓我們不禁思考一個問題:究竟應該如何才能真正幫助一個人,是醫好他的創傷還是幫他樹立自信?林奇博大的人道主義胸懷和尖銳的思想又一次展現在鏡頭下面。

《沙丘》(Dune)(1984年)

《沙丘》是大衛-林奇在導演風格上做的一次大膽嘗試。影片改編自弗蘭克-赫博(Frank Herbert)的同名科幻小說,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風靡一時的即時戰略游戲《沙丘魔堡》也源自同一部小說。故事發生在一個被稱為沙丘的行星上,在這個星球上有宇宙中唯一的能量元素,為了爭奪對它的控制權,邪惡和正義的力量都投入了跨越星空的戰斗中。影片雖然投入巨大,特技製作效果逼真,但是卻出乎意料並沒有獲得票房的成功,或許是因為太過沉重的氣氛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也或許是因為影片太過形式主義。但無論如何,大衛-林奇都展現了他銳意創新的勇氣。

《蘭色的天鵝絨》(Blue Velvet)(1986年)

大衛-林奇又一部極端個人風格的影片。憑著這部電影,林奇再一次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提名。但是人們對影片的評價卻是褒貶不一,批評者說這部影片是對人性陰暗面的崇拜……充斥著暴力、虐待、欺騙和濫性,贊揚者則說林奇是以一種面對著魔鬼的勇氣來面對著黑暗,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林奇用他的鏡頭毫無忌諱地反映了人性中很少有人觸及卻是真實存在的另一面,就像尼采曾經說過:當你望著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望著你,當你和魔鬼搏鬥的時候你也是魔鬼。

《雙峰》(1,2)(Twin Peaks)(1989年,1992年)

大衛-林奇的才華不僅表現在電影中。1989年到1992年,他還為ABC電視台導演了大受歡迎的電視連續劇《雙峰》和它之後的續集。林奇在劇中把目光投向了那些生活在現實中的平凡人群,從高中的學生到古怪的老婦女……每一個都具有鮮明的個性,林奇把一部人物眾多的的肥皂劇駕馭得井井有條,而他的喜劇天才和獨特的處理手法更是在其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雙峰》獲得了14項艾美獎的提名,並最終贏得了兩項大獎。

《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 )(1990年)

1990年的《我心狂野》是大衛-林奇的個人的代表作,影片為林奇贏得了當年戛納電影節的最高獎金棕櫚獎。這是一部充滿林奇風格的公路電影,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讓人心驚肉跳的暴力場面,還有導演林奇的黑色幽默都讓人難於忘記。尼古拉斯-凱奇(Nicolas Cage)在影片中是一位剛從監獄中出來的反叛青年,他和女友搭上了一輛前往德克薩斯的汽車,一路上他們遇到了種種惡夢般的意外和不可捉摸的邪惡,一切都似乎在把他們誘入一個毛骨悚然的陷阱……光怪陸離的鏡頭和令人窒息的節奏展示出了人類那種與生俱來的虛偽本質和恐懼的內心,林奇則把這種情緒推到了極點。

《盧米埃爾和他的夥伴們》(Lumiere&Company)(1995年)

就在大衛-林奇在影壇的地位不斷上升的時候,他卻突然沉寂了數年。這期間,他只參與拍攝了這部致敬性質的紀錄片。影片邀請了全世界40位著名的電影導演,每個人拍攝了一段52秒鍾的影片,根據個人的理解用鏡頭回答了三個問題:為什麼你願意參與拍攝這部影片?為什麼你要拍攝電影?電影是否將會滅亡?

最終的作品是非常有趣的,大師們的回答超出了人們的想像,有的用鏡頭記錄了歷史的瞬間,有的拍攝了自己的經歷,有的關注於社會的變遷,有的則演繹了電影的發展……而從中看到的是大師們對電影的熱愛。

《迷失公路》(Lost Highway)(1997年)

沉默了多年之後,大衛-林奇以一部《迷失公路》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之中。他的導演風格更加成熟和銳利,一如既往地將人性的對立面解剖得入木三分。影片中寧靜祥和的氣氛僅僅是一個開始,偷窺者、謀殺、輪盤賭……一件件離奇的人和事在之後接踵而來,如同一隻看不見的手在背後掌握著一切。大衛-林奇從來就是一個擅長營造氣氛的導演,他用影像喚起人們對死亡的恐懼,又一次一次用意識告誡人們冷靜,就這樣行走在黑暗和希望,深淵和懸崖之間。

《斯特萊特的故事》(The Straight Story)(1999年)

當影片《斯特萊特的故事》在戛納電影節上放映的時候,大衛-林奇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難以想像如此干凈、如此質朴的影片竟然是出自一位以黑色風格而聞名的導演之手。

斯特萊特是一位退伍老兵,有一天他決定駕著他唯一的一部機動車……鋤草用的拖拉機上路,去看望自己遠方的兄弟,一路上他露宿在繁星下,麥田旁,追憶著美好的往事和感人的親情……蜿蜒的公路在鏡頭下美得異乎尋常,單純如初生嬰兒般的情感更讓人不由淚下。

沒有隱晦的暗喻,沒有驚心動魄的場面,自始自終都流淌著感人的溫情,在斯特萊特滿是皺紋的臉上,見不到人性的虛偽和掩飾,只有歲月留下的睿智和真誠,原來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天堂。

《穆赫蘭道》(DR. Mulhollad)(2001年)

《穆赫蘭道》是大衛-林奇自己最滿意的作品之一。這絕對不是一部易懂的電影,散亂在各個角落的故事和來回跳躍的鏡頭像是在考驗著觀眾的心智和耐心,輪廓一點一點地清晰,如同一個人在早上醒來竭盡全力在回憶著昨晚的夢境。你必須一遍一遍反復留意那些看似毫不相乾的細節,但即使是這些獨具匠心的細節,比起影片深邃的主題、扣人心弦的情節發展和非凡的技巧也只能黯然失色。這次我又是誰?我活在鏡頭的裡面還是外面……影片里的主人公一次一次地問著,也把你帶到了銀幕的黑暗面。也許戛納電影節上主持人的一句評論是最准確的:這是一部只有天才才能拍出的電影!-kamidi

大衛-林奇曾經這樣評價自己的作品:「用57秒來成長和燃燒,之後用3秒鍾嘔吐!」從出道伊始,他就毫不掩飾自己對人性陰暗面的偏好,勇氣和天才讓他在深淵和懸崖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平衡。林奇也有安靜的時候,只是悲天憫人的情懷讓他寧願一頭扎入黑暗之中,偶而地顯露崢嶸,卻足以將我們感動得一塌糊塗。

2. 歷屆華人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記錄

歷屆華人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記錄:

一、主競賽單元

1、評審團主席

2006年(第59屆):王家衛

2、評審團成員

1997年(第50屆):鞏俐

1998年(第51屆):陳凱歌

2001年(第54屆):楊德昌

2002年(第55屆):楊紫瓊

2003年(第56屆):姜文

2004年(第57屆):徐克

2005年(第58屆):吳宇森

2006年(第59屆):章子怡

2007年(第60屆):張曼玉

2009年(第62屆):舒淇

2011年(第64屆):杜琪峰、施南生

2013年(第66屆):李安

2014年(第67屆):賈樟柯

2017年(第70屆):范冰冰

2018年(第71屆):張震

二、一種關注單元

評審團成員

2013年(第66屆):章子怡

三、短片單元

1、評審團主席

2005年(第58屆):楊德昌

2007年(第60屆):賈樟柯

2008年(第61屆):侯孝賢

2、評審團成員

2009年(第62屆):章子怡

四、電影基石單元

1、評審團主席

2007年(第60屆):賈樟柯

2008年(第61屆):侯孝賢

2、評審團成員

2009年(第62屆):章子怡

戛納電影節的創辦初期

20世紀30年代末,法國有感於當時德國、義大利高漲的法西斯主義氣焰。1936年,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大力運作萊尼·里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拍攝當年的柏林奧運會。

1938年,德國紀錄片《奧林匹亞》(Olympia)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奪下最佳外國影片「墨索里尼杯」。

於是法國公共行政及藝術部部長尚·傑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藍傑(Philippe Erlanger)的建議,決定在戛納創立新的國際電影節,全名為「國際電影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選擇戛納作為舉辦地點是因為氣候舒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電影節

3. 59屆以來的戛納電影節,總共有多少部影片獲得最高大獎

59屆戛納電影節共有56部影片獲得最高獎「金棕櫚獎」,名單如下:

2006年(第59屆):《風吹麥浪》肯·羅奇;

2005年(第58屆):《孩子》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

2004年(第57屆):《華氏911》邁克爾·摩爾;

2003年(第56屆):《大象》格斯·范·桑特;

2002年(第55屆):《鋼琴家》羅曼·波蘭斯基;

2001年(第54屆):《兒子的房間》南尼·莫萊蒂;

2000年(第53屆):《黑暗中的舞者》拉斯·馮·提爾;

1999年(第52屆):《美麗羅塞塔》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

1998年(第51屆):《永恆的一天》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1997年(第50屆):《櫻桃的滋味》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鰻魚》今村昌平;

1996年(第49屆):《秘密與謊言》邁克·李;

1995年(第48屆):《地下》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1994年(第47屆):《低俗小說》昆汀·塔倫蒂諾;

1993年(第46屆):《霸王別姬》陳凱歌、《鋼琴別戀》簡·坎皮恩;

1992年(第45屆):《善意的背叛》比利·奧古斯特;

1991年(第44屆):《巴頓·芬克》喬爾·科恩、伊桑·科恩;

1990年(第43屆):《我心狂野》大衛·林奇;

1989年(第42屆):《性、謊言和錄像帶》史蒂文·索德伯格;

1988年(第41屆):《征服者佩爾》比利·奧古斯特;

1987年(第40屆):《惡魔天空下》莫里斯·皮亞拉;

1986年(第39屆):《戰火浮生》羅蘭·約菲;

1985年(第38屆):《爸爸出差時》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1984年(第37屆):《德克薩斯的巴黎》維姆·文德斯;

1983年(第36屆):《楢山節考》今村昌平;

1982年(第35屆):《失蹤》科斯塔·加夫拉斯、《自由之路》Serif Gören,尤馬茲·古尼;

1981年(第34屆):《鐵人》安傑依·瓦依達;

1980年(第33屆):《浮生若夢》鮑勃·福斯、《影武者》黑澤明;

1979年(第32屆):《鐵皮鼓》沃爾克·施隆多夫、《現代啟示錄》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1978年(第31屆):《木屐樹》埃曼諾·奧爾米;

1977年(第30屆):《我父我主》保羅·塔維安尼、維克托里奧·塔維安尼;

1976年(第29屆):無;

1975年(第28屆):《烽火歲月志》Mohammed Lakhdar-Hamina;

1974年(第27屆):《對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1973年(第26屆):《稻草人》傑瑞·沙茨伯格、《受雇者》阿蘭·布里吉斯;

1972年(第25屆):《工人階級上天堂》艾利歐·培特利、《企業家之死》弗朗西斯科·羅西;

1971年(第24屆):《送信人》約瑟夫·羅西;

1970年(第23屆):《陸軍野戰醫院》羅伯特·奧特曼;

1969年(第22屆):《如果》林賽·安德森;

1968年(第21屆):無;

1967年(第20屆):《放大》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1966年(第19屆):《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克勞德·勒魯什、《紳士現形記》皮亞托·傑米;

1965年(第18屆):《決竅,如何得到》理查德·萊斯特;

1964年(第17屆):《瑟堡的雨傘》雅克·德米;

1963年(第16屆):《豹》盧奇諾·維斯康蒂;

1962年(第15屆):《諾言》安塞爾莫·杜阿特;

1961年(第14屆):《長別離》Henri Colpi、《維莉迪安娜》路易斯·布努埃爾;

1960年(第13屆):《甜蜜的生活》費德里科·費里尼;

1959年(第12屆):《黑人奧菲爾》馬賽爾·加謬;

1958年(第11屆):《雁南飛》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

1957年(第10屆):《四海一家》威廉·惠勒;

1956年(第9屆):《寂靜的世界》路易·馬勒、雅克-伊夫·古斯多;

1955年(第8屆):《君子好逑》德爾伯特·曼;

1954年(第7屆):《地獄門》衣笠貞之助;

1953年(第6屆):《恐懼的代價》亨利-喬治·克魯佐;

1952年(第5屆):《奧賽羅》奧遜·威爾斯、《兩分錢的希望》雷納托·卡斯特拉尼;

1951年(第4屆):《米蘭的奇跡》維托里奧·德·西卡、《茱莉小姐》阿爾夫·斯約堡;

1949年(第3屆):《第三人》卡羅爾·里德;

1947年(第2屆):無;

1946年(第1屆):《相見恨晚》大衛·里恩、《伊麗斯和上尉的心》阿爾夫·斯約堡、《失去的周末》比利·懷爾德、《瑪麗婭·康德萊西婭》費南德斯·埃米里奧,

《沒有翅膀的男人》Frantisek Cáp、《貧民窟》Chetan Anand、《大地將變成紅色》Bodil Ipsen,Lau Lauritzen、《寶石花》Aleksandr Ptushko、《鐵路戰斗隊》雷內·克萊芒,

《為我譜上樂章》華特·迪士尼、《最後的機會》Leopold Lindtberg、《偉大的轉折》弗雷德里克·厄姆勒、Boris Chirskov、《羅馬,不設防的城市》羅伯托·羅西里尼、《田園交響樂》讓·德拉努瓦、《法爾比克》Georges Rouquier、《217注冊證》米哈伊爾·羅姆。

4. 除了梁朝偉之外,有哪些演員在戛納國際電影節獲獎過

還有在第47屆(1994年)戛納電影節獲得最佳男演員獎的葛優,作品《活著》;

中國在戛納國際電影節最早的獲獎影片是 1934年由蔡楚生導演、王人美和韓蘭根主演的《漁光曲》,該片當時在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於2019年5月14日至25日在法國南部城市戛納舉行。評判團主席則由墨西哥導演亞歷杭德羅·岡薩雷斯·伊尼亞里圖擔任。

中國參加72屆戛納電影節的影片是《南方車站的聚會》主創胡歌/桂綸鎂/廖凡/萬茜,鞏俐、章子怡、李宇春、吳彥祖、馬思純、劉濤、景甜、朱一龍、娜扎、關曉彤等華語明星也受官方贊助商邀請出席本屆戛納電影節。

擴展材料: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當前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

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迄今為止,華語電影只有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金棕櫚獎)和張藝謀《活著》(評委會大獎)、《鬼子來了》(評委會大獎)獲得過有分量的大獎。

第71屆戛納電影節於2018年5月8日至19日在法國南部城市戛納舉行,澳大利亞影星、奧斯卡影後凱特·布蘭切特出任評委會主席 。

5. 有兩個叫大衛的導演,大衛芬奇,大衛林奇,有誰可以幫我區分一下

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
男,生於1962年5月10日,美國
星座: 金牛座
更多譯名:
大衛芬查、戴維芬徹

不容誅 美國電影導演。在他導演其電影處女作《異形3》(Alien 3)前他曾經只是「空中鐵匠」樂隊和麥當娜的MTV以及一些廣告的導演。盡管其處女作很不成功,但是其後的兩部影片《七宗罪》和《搏擊俱樂部》因為深刻反映了當代社會道德淪喪等社會問題而廣受好評。人們評價他是「一位不落俗套與常規電影語言分道揚鑣的導演」。新作為《十二宮》和《本傑明·巴頓奇事》。

大衛·林奇David Lynch
男,生於1946年1月20日,美國蒙大拿州密蘇拉
星座: 水瓶座
更多譯名:
大衛連治、戴維林奇、大衛林區

1946年出生於美國蒙大拿州密蘇拉的大衛·林奇在美國小鎮上長大。高中畢業後去波士頓的藝術博物館學院(the School of the Museum of Fine Arts)學習。畢業後他曾計劃去歐洲繼續進行為期三年的藝術學習,但是由於不適應,15天後即返回美國。在他結婚生子(兒子Jennifer Chambers Lynch日後也成為了一名導演),完成了幾個短片之後,1977年他完成了自己的處女作《橡皮頭》,該片散漫的拍攝了五年,並且一度被認為是怪異和難以理解的,在製片人Ben Barenholtz的幫助下,這部電影最終以cult片面世並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也使得大衛·林奇得以拍攝自己的第一部主流影片《象人》(1980)。該片在評論界和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然後是《沙丘》(1984),這部電影成為了一次商業上的災難。但接下來的《藍絲絨》(1964)中大衛·林奇仍然堅持自己的風格,這也是他最具個性化的作品。1990年,《我心狂野》讓他得到了當年戛納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這些電影,以及包括他的電視劇《雙峰》(1990)在內的作品,形成了大衛·林奇獨特的風格:搖動的色彩,以夢幻場景以及幻想蒙太奇的運用來表達角色思想情感。他已經成為了最著名的作者導演,並且是目前活著的導演中極少數敢於對抗電影協會以及好萊塢的導演之一。他在作品中仍然堅持自己對電影的理解:表現復雜的,難以言說的生命。他確切的知道為什麼要採取這樣那樣的機位、燈光、剪輯、布景,軌道以及濾光器——但他永遠不會告訴給任何人。那些美麗又費解的影片即使不能使他成為最偉大的電影導演之一,也會讓他作為最偉大的作者留名影史。即使他的影片不屬於現實主義的范疇,它們仍然在以另一個角度展示著真實的世界:一個令人困惑的,無理性的,無數隨機事件的結合體,人們在其中中隨波逐流地認識著生命的意義。大衛·林奇希望觀眾能與自己的電影產生情緒上和本能上的共鳴,然後得到自己個人的理解。正如他所說:「生活令人費解,電影也理應如此。」作為一個創造者,大衛·林奇和格里菲斯做著同樣的事。他永遠不會停止在銀幕上創造奇觀。

6. 楊紫獲得的獎有哪些支持楊紫!

1997年:入圍第17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配角《宋家皇朝》; 2000年:入圍第27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卧虎藏龍》; 2001年:奧斯卡頒獎嘉賓; 2001年:獲英國『Emma』獎最佳女主角; 2001年:獲得馬來西亞『拿督』稱號; 2001年:出任第54屆戛納電影節評委; 2001年:獲國際戲院商協會頒發「最具代表性國際巨星」的稱號; 2001年:入圍第20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卧虎藏龍》; 2002年: 獲「大馬十大傑出青年」; 2002年:獲「世界十大傑出青年」; 2002年:Cineasia 2002 Award Winners 」最佳監制獎「; 2002年:萬寶龍國際藝術大獎; 楊紫瓊 劇照(20張)2003年:獲「2003巨星炫風超級盛典」最具風格國際演員大獎; 2004年:亞洲MTV電影特別榮譽大獎; 2006年:出任第63屆美國金球獎頒獎嘉賓; 2007年:獲法國文化部頒發「騎士榮譽勛章」; 2008年:摩洛哥馬拉喀什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2008年:出任第45屆台灣金馬獎頒獎嘉賓; 2009年:出任第三屆亞洲電影大獎評審團主席; 2009年: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2009年:戛納電影節特殊大獎;

7. 有哪些曾經獲得國際獎項的中國影片

1、《白日焰火》

該片於2014年榮獲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金雄獎最佳影片獎,由刁亦男執導和編劇的一部懸疑愛情影片,廖凡、桂綸鎂、王學兵領銜主演, 2014年3月21日在中國公映。該片主要講述的是由一起碎屍案件引發所的廖凡、桂綸鎂、王學兵三人的愛情救贖故事。網友評價精彩、懸疑、刺激,廖凡也憑借該影片三度稱影帝。

2、《桃姐》

2012出品的一部文藝電影,由香港許鞍華執導,葉德嫻、劉德華、王馥荔、秦海璐和黃秋生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1年9月5日在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首映,女主角獲得該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

電影是以人命名的電影,講述一位生長於大家庭的少爺羅傑與自幼照顧自己長大的家佣桃姐之間所發生的一段觸動人心的主僕情。葉德嫻每個眼神都有戲,很溫情優秀的電影。

3、《霸王別姬》

影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

199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此後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映,是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的影片。1993年該片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等多項國際大獎。

4、《紅高粱》

1988年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亞洲電影。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

5、《花樣年華》

影片以20世紀60年代的香港為背景,講述了蘇麗珍和周慕雲在發現各自的配偶有婚外情後,兩人開始互相接觸並隨之產生感情的故事。「如果多一張船票,你願不願意跟我走?」 王家衛的電影就像周慕雲吐出的那屢藍煙,氤氳不清又消散不去。

2000年,梁朝偉憑借該片獲得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2001年,該片獲得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語片獎。2009年,影片被美國CNN評選為「最佳亞洲電影」第一位。

閱讀全文

與54屆戛納電影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林正林電影大全電影 瀏覽:212
鋼鐵俠主角托尼最新電影 瀏覽:929
電影奧斯維辛大逃亡音樂的名稱 瀏覽:854
女主角沒腿的法國電影 瀏覽:665
幾部勵志的英文電影推薦 瀏覽:655
中文基督電影 瀏覽:356
電影院被摸 瀏覽:908
用圖片合成電影膠片動畫 瀏覽:682
電影配樂用古典音樂 瀏覽:110
李孟羲演過的電影大全在線觀看 瀏覽:837
第一部配音電影下載 瀏覽:450
電影紅星大道觀後感 瀏覽:825
龍咁威2粵語電影完整版 瀏覽:735
社區國際電影節活動 瀏覽:802
電影演員李超照片 瀏覽:567
台灣拍的的三國題材電影 瀏覽:976
有什麼泰國電影說降頭的 瀏覽:474
食人魚電影裸泳圖片 瀏覽:53
起跑線電影悲傷音樂 瀏覽:993
電影閏年的背景音樂 瀏覽: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