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觀後感心得六百字左右
電影是一種視覺藝術,用於模擬通過錄制或編程的運動圖像以及其他感官刺激來交流思想, 故事 ,感知,感覺,美麗或氛圍的體驗。電影一詞是電影攝影術的縮寫,通常用來指電影製作和電影業。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電影 觀後感 心得六百字左右,歡迎閱讀!
電影觀後感心得六百字左右1
當我看完《小兵張嘎》這部愛國主義電影時,我被主人公嘎了哥那熱愛祖國、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
一提起小兵張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倍受人們敬仰。嘎子小時生活很苦,但是為了改變人們艱苦的生活,他少年時就參加了紅軍,他給紅軍戰士帶來了快樂。嘎子多次完成艱巨的任務,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敵人一槍,但他仍不顧傷痛毅然追擊。他聰明的腦袋瓜用一隻假槍就把敵人首領捉了回去,為紅軍立了大功。嘎子的愛國熱情、幽默、滑稽、可愛、堅強不屈,不到達目的絕對不罷休的精神感動了我。
看完電影,我思緒萬千和嘎子比較,我顯得是那麼渺小。嘎子為完成艱巨的任務而奮不顧身,即使失敗也會堅持不懈地去完成而我失敗就放下。記得那次學校開展一次「科技小發明」的活動,我當時就迫不及待地向老師報了名。正當我滿懷信心地開始製作我自己設計的「動力小船」時,卻發現了一個個讓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的問題。如接上電線了電池卻不通電。
等我解決了電池的問題後卻發現螺旋槳轉不了了,當我解決螺旋槳的問題卻發現……這一個個問題把我搞得頭暈眼花,頭上金星亂飛,我一氣之下把「動力小船」摔了個稀巴爛。結果認真製作,能持之以恆的同學獲獎了。望著他們勝利的神情我後悔莫及。是啊,有句古話說得好「天下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為何說無難事呢?因為做了,「難」事則轉為「易」事不做則反之。聯系我們小學生必須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我們只有踏踏實實地走下去,不懂的東西必須要挖根刨底地搞清楚,才能夠為我國的將來出一份力量。
片中嘎子上縣城找一位親戚時,卻發現那位親戚幫鬼子拍照,臉氣得由綠到紅由紅到紫。嘎子剛正不阿而我卻因膽小冤枉他人。記得那是我上四年級時。我剛到家門口,卻發現一個人在開我家的門鎖。我仔細一看,原先他把我家的鎖弄壞了,怎樣也打不開了。他見我回來了,便立即惡狠狠地說:「你要敢把這件事說出去,我便揍死你!」我嚇得連忙點點頭。等我媽回來時卻撒了謊說是樓上小妹妹弄的,為此我還經常為此事感到不安呢。
同學們,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主人,未來的中國屬於我們,我們要發奮學習,像嘎子哥一樣毫無保留地把一切貢獻給我們的祖國。
電影觀後感心得六百字左右2
青春,是一朵嬌艷的花,永不凋謝;青春,是熾熱的驕陽,永掛天邊;青春,是一首壯烈的贊歌,永遠迴旋於心房。《青春之歌》透過青年知識分子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來反映了一場歷史大風暴,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
北京的一批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青年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我們作為熱血青年,更加就應把握青春,學會成長。人,總是要一天天長大的,任何人都迴避不了這個事實。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成長起來的,它需要我們的勇氣。此刻的青年學生,不少人害怕長大,不想長大。
只是一味地玩世不恭,遇到什麼事情都找父母,求朋友,而自我就根本什麼都不去想怕辛苦,怕麻煩,怕失敗,怕承擔,怕勞累,怕職責……他們習慣了讓別人安排好一切,走被別人設計的人生,迷迷糊糊,並自以為順理成章、盲目地一路走下去。林道靜雖然有著悲慘的命運,但他卻一向與命運作斗爭,無論是多大的困難,都沒有將林道靜擊倒。應對後母對她的刻薄;官僚特務一次次的苦苦相逼;余敬唐的欺詐;愛人余永澤的懦弱、自私、迂腐和專制,他並沒有委曲求全,為保生命過安逸、舒適的生活。
我真的很佩服她的勇氣,她的剛毅和那一顆勇於應對生活中不幸的心。成長,確實需要勇氣,需要承擔,這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經歷之一,是不可逃避的,就讓我們勇敢地站起來吧!雖然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迷失,迷惘,但是從中會得到教訓、 教育 ,林道靜正是這樣,一點一點成長起來的。所以,我們要在我們青春時期多努力學習科學 文化 知識,用知識武裝頭腦。增長知識的同時多累積生活閱歷。
學著去應對,學著在逆境中生存,學著在困境中磨練心志,逐漸成熟。幸福的生活得來不易。那是我們一代代的革命先烈用鮮血換取來的,他們用鮮血譜寫新的歷史,他們用鮮血澆灌大地,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依然勇於扛上歷史的重任,把自我的生命與祖國母親的關懷下茁壯地成長起來的精神。林道靜那充滿坎坷、充滿荊棘的,但又豐富多彩的人生隨著她一步步成長,一步步成熟,這也是黨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寫照。我們青年一代要勇於成長,善於成長,牢記革命精神!
電影觀後感心得六百字左右3
誰不曾有過美麗的夢?誰不曾有過歡樂的童年?當你在明亮的教室里,你不覺得是一種幸福嗎?當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看完了《小兵張嘎》這部電影後,我的心就像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靜。我被主人公嘎子哥那熱愛祖國、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我對他充滿了敬佩。
一提起小兵張嘎,想必大家都熟悉吧!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倍受人們敬仰。他小時候生活很苦,但為了改變人們艱苦的生活,他少時就參加了紅軍,給紅軍戰士帶來了快樂。嘎子多次完成艱巨的任務。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敵人一槍,但他仍不顧傷痛毅然追擊。他有聰明的腦袋瓜,用一隻假槍就把敵人的首領捉了回去,為紅軍立了大功。我真佩服他的勇氣。嘎子的愛國熱情、機敏、滑稽、幽默、可愛、堅強不屈、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精神感動了我。
看完電影,我思緒萬千也想到自己,嘎子的形象總在我腦海中浮現。嘎子與我雖然是同齡人,拿自己和他一相比真是天壤之別,我顯得是那麼渺小,真是慚愧之極。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我們生活在這科技發達的今天,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老師、父母對我們關懷備至,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奮發向上呢?困難和挫折不僅在艱苦殘酷的戰爭年代,同樣也會出現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只有像嘎子哥一樣,勇於挑戰困難和挫折,不斷努力,才能使逆境變為順境,從而到達理想的彼岸。
牢記苦難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建設更好的明天。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今天的和平社會,我們不能忘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
我們是充滿希望的青少年,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積極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我們要像張嘎那樣,做生活的強者,爭做祖國的有用人才。為了實現我們的光榮使命,我們必須努力學習,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人類的燦爛文化武裝自己,為創造更加輝煌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盡力,為祖國的持久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我堅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祖國的明天,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經濟更繁榮、人民更幸福、國力更強盛,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電影觀後感心得六百字左右4
這個暑假,我觀看了一步勵志影片,名為《當幸福來敲門》。
這部電影取材於真實故事。講述了一位瀕臨破產,家人離家的落魄業務員如何刻苦地善盡單親責任,奮發向上成為股市交易員,最後成為知名的金融家的故事。
看了這部電影後,我被主人公為夢想為生活的永不放棄的精神深深感動了。主人公開始是一個醫療機械推銷員。他所推銷的東西不容易賣出,可他並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努力著,直到他賣出儀器。他的生活狀況並不好:不能按時交稅,也不能按時交不起房租和幼兒園的託管費。之後,他的妻子因為不能忍受過於貧窮,離家出走了。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中,他還是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依然對未來的充滿信心。經過他的努力,他得到在一家大公司的實習機會,最終他成功地成為這家公司的正式職員。幾年之後,他創立屬於自己的公司。十年後,他已是一位知名的金融投資家了。
他的故事使我深受啟發。讓我明白了,不管生活環境怎樣變化,我們都應該有股永不放棄的精神,應對生活,對未來充滿信心。當我們面對艱難困苦時,我們一定不能放棄「我一定可以戰勝困難」的信念,因為這個信念會成為我們戰勝困難的動力。正是有了這個動力,我們才會不斷戰勝一個又一個的困難,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
我們在生活中、學習中就應該有永不放棄的精神。在學習中,如果我們遇到了一個難題,我們的第一反應應是:即使這道題再難,我們也不應放棄,而是仔細地鑽研它,想辦法解決它,最終我們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我們不能放棄「我一定可以戰勝困難」的信念,我們應該相信自己,去戰勝苦難。
在實現自己的夢想時,也應是如此。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這些困難往往就是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它阻礙自己的前進的步伐,它就是想讓你放棄自己的夢想,可就是不能放棄,就是要堅持不懈地努力。所以,我們一定要有永不放棄的精神。
永不放棄的精神是實現夢想,也是成功的前提。我就要培養這種精神。這是我看《當幸福來敲門》後的最大的收獲。
電影觀後感心得六百字左右5
戰爭,猶如一場死神的盛宴。一旦踏上戰場,就等於隨時准備獻出寶貴的生命。戰斗的號角早已吹響,在戰場上拼搏、廝殺……周圍的兄弟一個個倒下,集結號卻還沒有響起。
集結號響了嗎?難道我聽不見?
這是一群頑強的戰士,不消滅最後一個敵人,他們絕不離開。47名戰士,47個奮斗的生命,在那一聲轟爆聲中升華。
我的戰友呢?戰斗結束了嗎?九連連長穀子地,他還活著,但被解放軍當做敵軍俘虜。他打聽到自我原先的部隊番號已經取消。怎樣回去,回到自我的部隊?
穀子地就是穀子地,就是有一股別人沒有的沖勁兒。他設法加入了解放軍炮兵部隊,南征北伐,他只為給死去的戰友找回應有的榮譽。
或許是天意,或許是努力。穀子地這么多年來的找尋最後當年負責吹響集結號的吹號手。當穀子地內疚地說,戰斗那時,戰友們都聽到了集結號響,自我的耳朵被炮火震聾了,聽不見,執意要戰斗,結果犧牲了那麼多戰友……「集結號響了,我卻聽不見,聽不見!」可吹號手卻告訴他——集結號,沒有響,真的,沒有響!
每個故事都要有一個完美的收場。穀子地在煤礦下——當年血戰的舊窯場找到了47位戰友,建起了一座「九連紀念碑」。榮譽屬於這些「拋頭顱,灑熱血」的勇士們。縱使時光飛逝事過境遷,或許歷史會漸漸被人淡忘,以前的那份兄弟情義卻絲毫不減,穀子地的腦海里時常浮起他的那些兄弟的影子:王金存,焦大鵬,姜茂才,呂寬溝……集結號,吹響了,這次真的響了。
看到最後,沒有淚。心裡只有一股無法平靜的波瀾:是為戰爭的殘酷,是為穀子地的執著,還是為在硝煙年代戰友情誼?
努力就會有結果。穀子地證明了這句話。在炮火中摸索前進,在硝煙中堅持戰斗,因為——集結號還沒有響,我們不能撤退,這是軍令!他們堅持!穀子地堅持!這場仗沒打完,他絕不放下;不找到自我的部隊,不還戰友一個榮譽,他絕不放下;不到最後,他絕不放下。他從未放下。從穀子地身上,我看到一種叫「堅持」的東西,一種叫「信念」支柱。
說到《集結號》,就不得不談到戰爭。「戰爭」二字足以顯示生命的脆弱,一場戰役之後,殘酷的戰爭讓多少有故事的人和他們的故事一齊被歷史掩埋,被人們遺忘。「白鴿飛舞的年代,你不會認識我,我的綠軍裝是最普通的顏色。假如一天風雨來,風雨中會顯出我軍人的本色。」如果沒有戰爭,或許他們已經忙著耕種了;如果沒有戰爭,或許他們還活得好好的;如果沒戰爭,或許一切杯具都不會發生……
集結號響了,它召喚著我們去奮斗、去堅持,這不是戰爭的召喚,但要銘記歷史;這是前進的召喚,這是和平的召喚。你,聽見了嗎?
電影觀後感心得六百字左右相關 文章 :
★ 電影《八佰》觀後感600字範文10篇
★ 電影觀後感6篇600字
★ 電影觀後感600字5篇
★ 電影觀後感大全600字最新5篇
★ 秀美人生電影觀後感心得體會600字5篇
★ 《攀登者》觀後感5篇
★ 看電影觀後感六百字左右
★ 秀美人生電影觀後感心得600字精選5篇
★ 電影啟示錄觀後感5篇600字
② 影片《新女性》討論今天的職業女性所面臨的問題哪些與韋明時代時代相同,哪些是不同的
電影都是充滿了批判意識的好電影。女性在那樣的年代裡,常被逼得走投無路,忠實於自己的良心,就要被迫出賣身體。電影里常把她們放到一種絕境,面臨著生與死的抉擇和考驗,而靠她們單個的力量,就是死路一條。
③ 《新女性》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新女性》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34 黑白片(後期配對白) 12本
中國聯華影業公司攝制
導演:蔡楚生 編劇:孫師毅 攝影:周達明 主要演員:阮玲玉(飾韋明) 鄭君里(飾余海濤) 王乃東(飾王博士) 殷卜緩虛(飾李阿英) 王默秋(飾王太太) 湯天綉(飾韋明姊) 陳素娟(飾韋小鴻) 顧夢鶴(飾齊為德)
【劇情簡介】
韋明是一個出身於書香門第受過新式高等教育的新女性,為了爭取婚姻自主,曾經不顧父母的阻撓,毅然離家出走,與自己鍾愛的那個人結了婚。當時,她並不知道型大模這種新式婚姻也不見得就是完全幸福而沒有痛苦。結果是,她從前愛戀不已的那個男人並不真心愛她,她在婚後生下一女後就被丈夫遺棄了。傷心之餘,她終於覺悟到自己應該過一種有意義的獨立生活,便離開故都北平來到上海謀生。
韋明在上海已經輾轉多年,眼下在一所私立女子中學當音樂教師。閑來無事時,她還寫作小說,創作歌曲。由於她是無名作者,加上生性傲慢,不願迎合世俗趣味(包括不願在稿件上署女性作者的名字),所以稿件老是被退回。韋明的寓所在滬西的一所半洋式的兩層樓房裡,她的緊鄰中,一位是為嫖客和暗娼拉皮條的鴇母,另一位是在一家絲廠工作的獨身女青年李阿英,她還在工會附設的補習班任教員,由於創作歌曲方面的共同愛好,韋明和她成了好朋友。
韋明供職的學校里有一位董事王博士,留美歸來後擔任聯美銀行的總秘書。王博士自從認識韋明後三番五次地約她出去,但每次都遭到婉言謝絕。他還殷勤地向韋明求婚,並自稱是未婚男子(其實,我們稍後就會知道,他不僅已婚,而且妻子還是韋明以前的同學呢)。但是,韋明對這樣一位高貴的紳士並沒產生情感的共鳴。
其實,韋明的心另有所系。她通過投稿關系認識了上海出版公司的編輯余海濤,對他頗有好感。一天,余海濤來到她的住處,帶給她一個好消息,說上海出版公司已決定出版她的小說《戀愛的墳墓》,准備馬上付印,但是條件十分苛刻,不能預付版稅,如果她沒有什麼意見,就請寫一篇自序加進書里。多次投稿碰壁的韋明哪裡會有不同意的道理呢,她十分感激余海濤的幫助。韋明十分喜歡這個沉默寡言的青年,但由於過去在愛情生活方面遭受過痛苦,她並不希望同他結婚,何況她還有一個已經六歲的女兒,在她當初決心來上海謀生時,將孩子寄養在北平的姐姐家了。
但是,這並不說明韋明對余海濤不愛戀,相反,韋明對他愛戀還十分熱烈,令她有時難以抑制。一天,韋明想讓余海濤陪伴她去盡情仿基歡樂一夜,但是余海濤由於有事,就善意地拒絕了她的請求。此時,恰好王博士又來邀請韋明去玩,為了填補精神的空虛,她也就隨著博士來到新開張的海濱國際舞場。無聊的娛樂不但沒有填補韋明心靈上的空虛,反而增添了許多不快。博士的再度求婚使她感到厭煩,博士送她回家的路上將她帶到旅館尋歡的企圖,使她更加看清了博士卑劣的品行。
韋明回到家裡已是黎明時分,在弄堂口剛巧碰到李阿英出門。雖然是星期天她還照樣去上班。韋明目送李阿英:她挾著幾本書,在黎明前只有清潔工人的馬路上,昂然地向前走著,街燈把她的影子投射到弄堂口的一面牆上。此時,韋明突然覺得自己彷彿看到了一幅偉大的女性巨人剪影。
回到家裡,韋明發現一封姐姐的來信。信中說姐夫已經去世,由於生活困難,她決定帶韋明的女兒小鴻來上海相依,而且她們抵達上海的日期就在當天。對韋明來說,此事喜憂參半,喜的是她可以見到已經六年沒見面的孩子,孩子自從生下來後就沒有機會叫過她一聲「媽媽」,憂的是她目前已經負債累累,兩人來後日子如何支撐下去,這當然是令她苦惱的問題。
王博士屢次邀韋明出去玩都遭到她的拒絕,昨夜韋明倒是接受了邀請,但結果卻弄得他掃興而歸。於是,博士便利用手中的權利報復這個女人,他暗示校長以學校經費困難為由辭退韋明。這個消息對韋明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因為她的房租、伙食費、琴租等都已積欠了好幾個月。而且,此時又趕上小鴻生病,得的是肺炎,真是禍不單行。雖然醫師的診斷非常精確,雖然新發明的療法可以救治這種病,雖然醫院里空著許多沒人住的病床,但是,她的孩子卻無法留在那裡醫病,因為她和姐姐的錢全部加在一起都不夠支付住院費,按照醫院的規定,住院費是要預交的。
韋明處在楚歌四面的關頭,而且遇到的困難越來越大。孩子的病在不斷地惡化,貧病交加的韋明真是走投無路,那部小說的稿費因為不能預支也就不指望。作為出版社的一個普通編輯,余海濤是籌不出這筆錢的,就算他能籌到這筆錢,韋明也難以啟齒,因為她結婚有孩子的事對誰都沒有提起過。
王博士一方面利用權利辭退了韋明的工作,另一方面又利用財富引誘她。正當韋明走投無路的時候,王博士來到韋明家裡,不但帶著滿面的「同情」和「誠意」,而且拿著一枚價值昂貴的大鑽戒。想到孩子患了肺炎急需錢治病,自己又莫明其妙地失了業,韋明對眼前這枚閃光的大鑽戒也曾稍微動過心,但她不想做一世的奴隸,面對王博士的利誘,她最終沒有動搖自己堅定的信念。
孩子的病一天天重起來,韋明隔壁樓下廂房裡,住著一個為暗娼和嫖客當說客的老太婆,韋明的伙食就包在她家裡。這天,王博士跑到他慣常去的著名的徐太太家去了,徐太太家有個差遣,正為這件事沒有法子銷差而苦惱,最後就找到老太婆家裡。可是,他覺得要是把老太婆家的女孩子帶回去是沒有把握銷差的,他的念頭突然轉到了出現在老太婆房間里的韋明身上,他要老太婆去做說客。
韋明對此事感到憤然。然而,自家房裡傳來女兒疼痛難忍的啼哭,聲聲刺痛著她這個做母親的心。為了救治自己的孩子的生命,就在心情迷亂中接受了老太婆的勸說。韋明回到自己房裡梳妝打扮了一番,臨走前對啼哭不已的女兒說:「小鴻!別哭!媽媽明天就可以救你,送你去醫院了!」站在一旁的姐姐當然看得出這是怎麼回事,她帶著痛苦而疑慮的目光像是在探問妹妹。韋明走過去握著姐姐的手,兩人相對凄然。
這一夜,徐太太家的情形是不難想像的。韋明受不了那種恣意的侮辱,給了王博士一個不意的嘴巴,便奔了回家。韋明憤極歸來,像受傷的野獸一般推開大門,女兒的陣陣哭聲刺進耳膜,她耐不住內心的痛苦,不覺暈倒在李阿英的窗下。李阿英將她扶到家裡,向她姐姐問明了事情的緣由,這時韋明已產生極度厭世的念頭,拿起剪刀直刺自己的胸膛,但被阿英制止了。賊心不死的王博士跟到韋明的家裡,氣憤已極的韋明拿起剪刀就朝他刺去,而早就在韋明家門口等待捉姦的王太太急忙闖進韋明的房間,沖她破口大罵,然後拉著丈夫回家。王博士無可奈何,只好趁勢收場,兩人各懷著一肚皮不同的氣憤走出了韋明的家。
韋明的小說《戀愛的墳墓》終於出版了,市民新報第一版就是上海出版公司的新書廣告,廣告中稱此書是「中國文壇新女性作家韋明女士的創作傑作」。余海濤興沖沖地拿著十來本新書來找韋明,可是前夜經歷了那場重大變故的韋明看上去就像瘋了一樣。海濤明白了事情的經過之後,譴責她為什麼不早告訴自己,然後默默地安慰她一番,答應為她想想辦法,接著離開韋明的家,女兒的病情已經到了臨危狀態,她抽搐地喘著氣,韋明的姐姐忙打電話請醫生,韋明眼巴巴地看著病危的孩子自言自語:「孩子!我……們是……沒有希……望的!你去了!媽媽也就跟著來了!」她把放在床頭櫃上的安眠葯拿起來准備吞服下去,可是姐姐打完電話回來,她就將安眠葯藏起來,然後慢慢地俯下身偎依在孩子身邊,一切陷於絕望的韋明在和孩子作最後的依戀。
女兒小鴻不等醫生到來就在媽媽的偎依中辭別了殘酷的人世。女兒的去世,失業的痛苦,名人闊少的污辱,同學的誤解,下流報社記者的糾纏……這一切都使韋明再也經受不住折磨,她終於決定服毒自殺。韋明趁姐姐痛哭死去的孩子的時候偷偷吞服了一大把安眠葯。待姐姐反應過來,韋明已經神色不對。醫生到來時,孩子已經徹底斷氣,姐姐哀求醫生搶救妹妹,但是韋明拒絕醫生搶救,還拿起一隻花瓶朝醫生擲去。被醫生躲過的花瓶落到了剛進門的市民新報記者齊為德身上,這位記者此番造訪是為要挾韋明的,他早已編造好了題為《女作家的一頁穢史》的文章。看到這一幕,他趕快離開了韋明家。
余海濤籌到一筆款子回到韋明家裡,不禁被眼前發生的一切驚呆了,韋明的姐姐請求他將韋明送進醫院。余海濤將她送進了絲廠附近的一家醫院,經過醫生的施救後,她漸漸清醒過來,但已沒有活下去的勇氣。當天下午,老老少少的報販滿街飛跑,大喊著「阿拉看到女作家韋明的自殺」。李阿英得知消息後就趕回家裡,得知韋明已被送進醫院,就飛速趕到醫院。李阿英和韋明作了一次談話,並且遞給她一張當天出版的市民新報,韋明讀後由憤怒而開始覺醒,被重新激起新生的活力,她想開始自己的新生活,用盡全身力氣發出「我要活,我要報復!」的呼喚,她要求醫生拯救她。可是,一切都為時太晚,她因並發心力衰竭,就這樣不瞑目地長逝了。
【鑒賞】
《新女性》的故事取材於一樁真實事件:1934年,一位名叫艾霞的才華出眾的青年電影演員一作家,因不堪忍受來自社會的重壓尤其是新聞界的肆意迫害自殺身亡。扮演女主角的阮玲玉與她扮演的角色有著相同的命運,這位才貌雙全風華正茂的女明星,出於跟現實中的艾霞或影片中的主人公幾乎相同的原因,在影片上映後不久服毒自殺,再次上演了一幕活生生的「新女性」的悲劇。
電影是現實的影子,《新女性》講述的故事源自真實事件,影片中的悲劇又在現實生活中重演。影片完成後遭到某些新聞機構(比如記者公會)的抗議和攻擊,以拒登影片的廣告相威脅,終於迫使聯華公司公開道歉並修改刪除了一些鏡頭,這恰恰反映出影片觸到了新聞界的痛處,反而增強了這部現實主義作品的力度。
拍攝於無聲電影末期的《新女性》,無論是從哪方面看都堪稱中國無聲電影史上的一部優秀作品。作為現代信息載體,它記載著中國現代史上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的、以「新女性」為旗幟的婦女解放運動的豐富信息,作為電影文化遺產,它是默片時期中國優秀電影文化遺產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一切新的事物都以舊的事物為參照,新女性乃相對於舊女性而言。19世紀以前的中國女性,雖然偶有例外,總的來說一直扮演著生兒育女相夫教子的角色,她們基本上是男性的附屬物,家庭是她們的活動中心。「三從四德」是對中國舊女性命運的高度概括。從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隨著西方的「自由」、「平等」、「個性解放」、「男女平權」等觀念傳入中國,接受了西方教育的女性逐漸覺醒。以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著稱的「五四」運動,成為檢閱此前一切啟蒙與覺醒成就的盛大儀式,成為中華女性徹底擺脫小金蓮大牌坊蛻變為新女性的分水嶺。
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大遊行的當晚,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學生就勇敢地沖出校門,通向新華門前,要求與被捕男生一起坐牢。此後,全國各地赴京請願隊伍中都有女性代表參加。以青年女學生為代表的先驅們,既為這一深刻影響20世紀中國的偉大運動增添了生力軍,又為女性解放打響了「取得平權的第一聲」。婦女們開始聯合起來,自覺投身於改變民族命運和自身命運的斗爭中去。正如當時的青年詩人郭沫若在長詩《女神》中高唱的那樣:「女媧們從生命的音波里聽到了預兆,要去創造一個新鮮的太陽。」
經過新文化運動的洗禮、誕生於「五四」運動的新女性,最直觀的特點莫過於她們的外觀形象和著裝:齊耳短發,過膝短裙,自然大腳,以至露臂開衩、曲線畢現的旗袍。擺脫了過去的繁瑣和沉重,展現出輕松的高潔和明快,美麗的肌膚和天賜的女性曲線活靈活現。挪威戲劇大師易卜生的驚世之作《娜拉》影響了整整一代中國女性,中國的娜拉們乘著「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爭先恐後地沖出家庭的高牆大院,要求意志獨立和個性自由。中國新文學第一人陳衡哲女士為新女性的這一要求吶喊助威:「這一代女性要像滔滔的揚子江一樣,由自己給自己造命。」
走出家庭只是造命的開始,著裝革命不過是造命的外在表現。接受了新思想的娜拉們還決心與三千年來奉若神明的父母之命分庭抗禮,決心與等到洞房花燭夜才認識自己夫君的那一幕歷史告別,決心親自實踐那全新的帶有異國情調的仲春之會,這就是戀愛自由和婚姻自主。沖出家庭的高牆大院,投身於社會生活的洪流,爭取戀愛自由和婚姻自主是本世紀初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初期階段。
這些事件在《新女性》中均有所體現,但只是作為回敘鏡頭穿插在敘事主線中,影片的敘事重點放在了比上述事件更為重要的問題上,也就是「娜拉出走以後」的問題。30年代,被推到婦女解放運動前景的、從根本上決定女性個性解放和人格獨立的問題,是就業平等和經濟獨立。這是影片編導在創作《新女性》時中國的女性們面臨的最重要問題,是新女性在追求自身解放道路上遇到的巨大障礙,是導致影片主人公走向不可逆轉的悲劇結局的根本原因。
早在「五四」時期,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者們就已開始關注婦女的就業平等和經濟獨立問題。他們認為,千百年來婦女之所以喪失獨立人格,根本原因就在於經濟上對男人的依附,以及被剝奪了財產權。魯迅曾把經濟獨立看作是女子解放的前提,李大釗認為婦女就業是男女平等的基礎。由於歐洲列強和民族資本的投入和積累,機器大生產日益排擠古老的亞細亞式的生產方式,作為廉價勞動力的後備軍,婦女通過就業取得經濟獨立的社會條件已經漸漸具備。
本世紀初,上海、廣州、江蘇等沿海地區是出現第一批產業女工的地方,一些女性還集資創辦商店自謀職業,創辦貧民習藝所,為女子就業創造條件,有些行業還率先考試錄用女職員,並破天荒地與男性職員同工同酬。教師和醫生是女子從事的第一批智力職業,銀行和商店裡不久也出現了女性的身影。甚至演員、作家、翻譯、編輯的行列里也都有了女性的參與。無論是《新女性》中的韋明,還是現實生活中的艾霞或阮玲玉,都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三千年來只能相夫教子的命運終於開啟了光明的一角,一條通往真正的自由獨立之路在新女性們的腳下延伸。
然而,新女性們爭取就業平等和經濟獨立的道路步履維艱,遇到了來自社會各方面的阻力。貫穿《新女性》的主線就是主人公韋明的就業平等和經濟問題,而且隨著她的失業,她遇到的矛盾越來越嚴重,這是逼迫她走入絕境的重要原因。雖然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者們早已宣稱:「凡人的職業,其中大半,女子可以做」,可是,在一個仍然以男子為中心的社會里,婦女的就業問題根本就不是她們的能力問題,而是「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等傳統的社會觀念在作怪。韋明並非沒有能力在學校教書,但是學校的人事大權實際上操縱在像王博士這樣的男性校董手裡,自恃有權有勢的他根深蒂固地認為女性就應該聽從男人的調遣,應該順從男人的意志,應該充當男人的玩偶。一旦遇到像韋明這樣不服從男人意志的女子,他就會動用手中的權力對她進行百般刁難和侮辱,在某種意義上說,他對韋明的悲劇負有直接責任。另外,這位受過西式教育的博士,既沒學到真正的西方現代文明,也沒承襲中國的傳統文明精髓,而是集中國文化糟粕和西方現代垃圾於一身,這也是一般留學生的通病。
影片編導把一個知識女性被一步步逼向絕境的過程表現得真實自然。主人公曾經背叛自己的家庭追求自主婚姻,結果卻遭到失敗。她希望實現自食其力的生活。然而,各種惡勢力卻把她逼到了自殺的絕境:封建惡勢力的束縛,資產階級紈絝子弟的玩弄,文人闊少的肆意侮辱,失業貧病的遭遇,暗娼經紀人的寡廉鮮恥,出版社老闆的惟利是圖,以及黃色小報的造謠勒索……參與迫害她的不僅僅是傳統的封建舊禮教,還有受過現代教育的人群,這是《新女性》在主題內容上區別於當時同類題材影片的一個重要特點。
影片中塑造的三個女性所代表的三種類型的新女性形象是頗具典型意義的,她們代表著當時社會中三種不同的女性典型:「一種是沉浸在奢侈 *** 的惡習中,而無健全的思想和知識。一種是雖具有新的思想而實際上卻又是缺乏理智的判斷力,致使環境處處阻礙她該走的路,而使她無法自拔。一種是既具有美的體格,復有堅決的意志、判斷力,而能決心實行 『干』的。這三種不同形式上底三個女性之中,當然阿英是《新女性》中的現社會的新女性的典型了。這也就是我們所不能否認為作者的一種前進思想,和一番煞費苦心的啟示。」
影片在控訴當時那個罪孽深重的社會、同情主人公的遭遇的同時,還指出了韋明性格中軟弱的一面。某種程度上說,韋明的悲劇也是她自己的個性弱點造成的。她既不像王博士的妻子張秀貞那樣雖然受過高等教育卻甘願做男性的玩物,也不像工人出身的知識女性阿英那樣在掙扎中與艱苦的環境搏鬥,而是介於兩者之間。她不能擺脫彷徨的小資產階級的哀愁,不能擺脫自我主義的思想,「彷徨,幻想,苦悶,這是在變革時代中,很容易看見的小資產階級的通病。」「環境的齒輪是毫無容情地旋轉著,把韋明的小資產階級底人生碾成悲傷的碎片。」
但是,韋明到底還是一個光明的追逐者,無論擁有金錢和地位的王博士怎樣利誘,她都不動心,卻暗戀進步青年編輯余海濤,接近奮斗向上的工人階級知識女性李阿英。關於李阿英這個人物形象,當時的有些評論認為影片對這個人物形象的表現不夠飽滿,帶有理想主義色彩。比如一篇評論這樣寫道:「在《新女性》中,我們算沒有看到她的生身與決定的環境和條件……李阿英並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而是一個理想的人……結果給人的印象是特殊的想像的新女性,而不是真正新女性。」無論如何,李阿英的形象與韋明的形象形成鮮明對照,她不僅否定了韋明的軟弱性,還正面表現了婦女解放的光明之路,這一點為當時更多的影評人所認可。
影片的結局頗為耐人尋味。編導沒有讓吞服了安眠葯的主人公立刻死去,而是表現她被救活了,並親眼看到報紙對她自殺事件的種種渲染及污衊,激發了她同惡勢力繼續抗爭的決心。這樣的處理方案使影片既有控訴力,又不使人覺得消沉,從而使影片的意義不僅僅停留在對黑暗社會的揭露和控訴上。但是,主人公最終還是因並發心臟病而死去,表明惡勢力終於吞噬了她。編導沒有為影片安上一個也許蒼白無力的光明的尾巴。從影片的結構和意義這兩方面來看,這樣的結局都是十分新穎獨特的。影片最後,作者讓許多女工迎著朝霞踏著報紙上韋明的死訊前進,更是洋溢著樂觀向上的精神。
《新女性》的編導對敘事的把握是精到而嫻熟的。影片的敘事結構簡繁得當,僅選取主人公一生中的最後階段作為敘事重點。影片自韋明在學校教書開始,敘事節奏也較為舒緩。隨著她的就業出現危機,獨立的經濟地位受到威脅,她的人格尊嚴越來越受到傷害,敘事節奏和情緒節奏由緩轉急,而且越來越快。穿插在敘事主線中的回敘鏡頭,既是對主人公往日生活的補充,又使影片的敘事節奏松緊有致。
影片對電影語言的運用頗具匠心,又不露人為痕跡。比如,多畫面的運用似信手拈來,那個以車窗作畫框的回憶鏡頭令人難忘。此類手法的運用以及對場面調度的精心設計,省卻了過多的鏡頭切換,最大限度地保證了鏡頭的完整性和敘事的連續性。象徵和隱喻的手法也運用得自如得當,比如那件象徵著「不倒的女性」的玩具,隱喻著那位工人出身的知識女性的高大形象的身影。
雖然無聲電影使用字幕進行敘事是允許的,但是《新女性》的字幕似乎被壓低到了最低限度,對字幕的使用手法也豐富多彩。影片結尾處「我要活下去!」的呼喊從主人公口中迸出,像閃電般充滿整個畫面,頗有沖破畫框之感,而且字幕又不影響觀看畫面,以致此時我們似乎忘記了是在觀看一部無聲電影。
至於演員的表演,飾演女主角的阮玲玉在此片中濃縮了她10年藝術生涯中創造的20多部影片的精華。或許,更為重要的是她用自己的生命塑造了這一角色。她在主演《新女性》時也因情感問題受到新聞界的圍攻,因而對女主人公的心情有著異常深刻的體驗。影片中其他演員的表演也都非常精到,正如當時的一篇評論所說:「我們不能忽視了李阿英這一角色的扮演者殷虛,一種『力』 的顯示,令我們想起了有些像《野玫瑰》里的王人美。其餘如王乃東的王博士,費柏清的 『阿流』,吳茵的校長,方憐影 (我以為特別可取) 的鄰嫗都是可取的。」
30年代創作的以新女性為題材的影片為數不少,如《粉紅色的夢》、《三個摩登女性》、《脂粉市場》、《前程》、《體育皇後》 等,足以構成 一個 「新女性」 影片系列,而 《新女性》 無疑是其中的代表作。「30年代中國新女性電影」 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有意義的課題。
行文本可就此打住,但是,為了回應本文開始提到的有關當時新聞界對《新女性》的發難,現照錄影評人塵無寫作的《關於 〈新女性〉 的影片、批評及其它》 一文中的 「人事問題」 一節作為本文的結束:
「《新女性》中表現了某種新聞記者的卑鄙 *** 而引起了一個大浪,終於刪剪道歉了事。其實,這種事件是十分可笑的。
「《新女性》想嚴肅地表現出轉型期的三種不同的女性的姿態,作者的立意既然在這里,那末他盡可集中力量表現這點。自然我們也認為某些記者們的 *** 行動是需要暴露,但一件作品的數量有限,為了力量的集中計,盡可不必多涉幾個問題。所以《新女性》中涉及新聞記者這一點,雖則為事中有了他也不妨礙,但不要更能夠保障空氣的嚴肅。
「無論哪一種職業中,總有不良分子存在,只要稍有頭腦的人,總知道是特殊的。藝術品暴露某種職業中的敗類決計不會使人懷疑整個干某種職業的人。假使表現了一個敗類,就算侮辱全體,那末以後電影中就不能再有壞人出現。因為電影作家絕對不能永遠把壞人寫作無業的人,就是寫作無業的人,不是又侮辱了人類全體嗎?火車人員不能寫,醫生不能寫,新聞記者又不能寫,叫他們怎樣辦呢?天下之大真無奇不有,無理取鬧之人到處即是。他們自然更不能用『無則加勉有則改之』這種老話來要求他們,但是我們至少希望他們不要失去理性,不要抱著『覺著臭毛廁所』的封建思想,這樣不但是中國電影界之幸,也是新聞界本身之幸。嚴格地檢查自己的隊伍罷,把這樣的敗類暴露和清除吧!」
④ 新女性的電影風波
1935年舊歷新年(2月3日),電影《新女性》在上海金城劇院正式上映。時逢年節,又加上名導演蔡楚生、名影星阮玲玉的宣傳,使該片還未上映就頗受矚目。《新女性》上映後獲得良好反響,但趙君豪、錢華、金華亭等記者觀後認為,片中塑造的記者角色有侮辱記者形象之處,對此深感不滿,遂聯名向上海新聞記者公會提議,請求召集緊急會議,對該片侮辱記者一事商議應付辦法。
《新女性》主要講述了一位知識女性韋明遭遇婚姻失敗後,期望依靠自身力量和女兒生活下去,最後卻在感情波折、生活苦難和流言蜚語的打擊下,走上自殺之途的悲劇故事。片中擔任小角色的那名記者曾與韋明有私人嫌隙,在她被送入醫院搶救期間,就迫不及待地將她服毒自殺的消息,當作「獨家消息」發表在當天晚報上。韋明被搶救醒來後,看到晚報上造謠侮辱她的消息,由憤怒而覺醒,喊出「我要活,我要報復!」但最終仍含恨離開人世。影片通過韋明這個年輕女性的個人悲劇,對社會提出了深刻的批判,也側面表達出對當時新聞界部分記者的嘲諷和不滿。因此,該片上映伊始就引起了新聞界的注意。《新女性》中的那位記者到底被塑造成怎樣的形象,以致引起趙君豪等記者如此不滿呢?當時人對片中這位小報記者是這樣描述的:《新女性》中的記者是一位學藝版(在上海說是「報屁股」)副刊編輯的記者,在整個新聞記者地位的比較上說,不過是很渺小的一員,在舞場里發散刊發著不忠實的偽報的新聞,得意忘形地喝著舞女所施捨的白開水,對於廣告部和廣告主的顧全,對於豪客的諂媚,對於投稿者的欺弄,采訪新聞時的輕浮,可謂集中了流俗報道者的丑態。
這段話將一個媚俗、投機的記者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角色雖為虛構,但的確反映出生活中一部分記者的真實狀態。《新女性》上映後,當時的影評主要就片中塑造的新女性形象及主要角色進行評價,或從人物特點、情節設計方面提出不同意見,對那位頗有寓意、扮演著不光采角色的記者則未曾涉及。
那麼記者在一般人心目的形象到底如何呢?當時記者的社會地位已有所提高,但整體形象仍不如人意,甚至因一部分報人無視職業道德的行為,在普通人中有所謂「報人無好人」之說。記者給人造成的不良印象已非一日,《新女性》則是把這種看法通過一個小角色表現出來而已。但對部分記者而言,《新女性》中的記者形象是他們不能接受的,並認為是對全體記者的侮辱。
2月9日,當上海市民們還沉浸在舊歷年節的熱鬧氣氛中時,上海新聞記者公會召開執行委員會緊急會議,對趙君豪等記者提出的《新女性》侮辱記者的問題進行討論。會議最終決定向該片的製作公司上海聯華影業公司提出三點要求:第一,將該片侮辱記者各點予以剪去;第二,登報向全國新聞記者道歉;第三,保證以後不再有此等事件發生。上海新聞記者公會隨後派出錢華、金華亭、蔣宗道等記者,與聯華公司進行交易。
⑤ 新女性的影片評價
新女性悲劇的生動呈現,阮玲玉人生的天鵝輓歌。
影片運用質朴的現實主義手法,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它抨擊惡勢力之尖銳,曾引起反動的「新聞記者公會」的「抗議」和一些黃色報刊對編導和演員的人身攻擊。 影片同時還塑造了先進女工李阿英的形象,否定韋明的軟弱性,正面指出婦女解放斗爭的正確道路。阮玲玉在影片中有出色表演,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的形象,以她良好的藝術修養和對生活的深刻感受,准確而真實地表現出人物的感情世界,顯示出她至臻成熟的藝術才華。但在演完這部影片後,她也遭到社會惡勢力的侮辱和迫害,演出了一場與韋明同樣的悲劇。於1935「三八」節的早晨服毒自殺,以25歲的年華結束了她的一生。
⑥ 電影《美麗心靈》觀後感800字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我整理的電影《美麗心靈》觀後感8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生路漫漫,曲折艱辛的人生之路要比登泰山艱難許多,雖然一路上有暖風相伴,游蝶為舞,但是任何人都無法保持同樣一個心態走到最後,總會有高興與傷心的情感起伏,總會有成功與失敗的人生感觸。因此,生活需要我們去感受,去調節;需要我們彼此的交流與溝通。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應該笑以面對,傷心失意時不宜卑微……
在人生求索的路上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時,有時找到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遠比找到問題的答案更重要。誠然,在《美麗心靈》之中,主人公納什為何會出現精神分裂,是外界因素的影響嗎?顯然不是的,而是因為他在長期的探索過程中遇到問題卻不會自我化解,從而他無法自我解脫這種壓力,使這種壓力遠遠大於自己心靈承受的極限,人的心理從而扭曲,結果就不言而喻了,自然對一個人的精神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是的,我們都有夢想,無論是兒時仰望星空的夢幻,還是少年壯志凌雲的豪邁,或是如今對美好未來的憧憬……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最初的夢想,也是我們最高的理想,但是請相信:奮斗的路上從來不是一帆風順,我們總是要經歷許許多多的挫折與坎坷,走過許許多多的荊棘與泥濘,才能在最後關頭體會到幸福與快樂。而就在這漫長的拼搏路上,無疑懂得調節自己,放鬆自己的人,將成為一個成功者,即便他沒有品嘗到勝利的果實,也走過了歷練的歷程,收獲了成功的經驗。所以,一路奮斗,一路堅持,更應該一路調整,一路放鬆,讓這種狀態伴隨我們的風雨里程,不讓夢想夭折,揚帆到達成功的彼岸。
彼此的'關心會讓你的心靈更加溫暖,愛的力量會讓你的毅力得到升華。當電影結束之時,納什終獲得了他應有的榮譽,應有的贊許。這里也有他妻子的功勞,因為是他的妻子對他不離不棄才使他慢慢走出虛構的空間,這就是關心支持的成果,這就是愛的力量……
別讓夢想夭折,別讓現實的困難把你嚇倒,與納什相比其實我們都是幸運兒。學會調節與解脫,未來的你會到達成功的彼岸,希望共藍天一同飛翔!夢想與花朵一起芬芳!
別讓夢想夭折,學會關心別人,學會感動,堅持自己心中的夢想,克服身邊的重重困難,美好的明天正向我們走來!
每個人都有著對未來的渴望,都有著對生活的憧憬,都有自我之私,每個人都有公共之德,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人的內心深處。
在《美麗心靈》這部影片中,主人公是約翰納什,一位偉大的數學家,他憑借自己長期的不懈努力推翻了愛因斯坦的理論,並因此做了教授。在給學生講課的過程中,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侶,相處了一段時間後兩人結婚生子。可是好景不長,在不久之後,他總是幻想被任命破譯國家機密,進行著危險的工作甚至遭人追殺,在他一次講課時精神病專家帶人將他強制帶到精神病醫院並對他進行治療,原來他患有非常嚴重的幻想症,在醫院他接受痛苦的治療,終於病情有所好轉,但仍需長期服葯才能保持正常。在他回到家中後,由於考慮到服葯帶來的不良影響,納什自己停止服葯,於是他的幻覺又出現了,他神志不清,甚至差點殺掉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後來在他妻子的鼓勵和教導下,即使再出現幻覺他也能剋制住自己,分辨出真假。
納什在自己和妻子共同的努力下,終於抑制了自己的幻想,其實很簡單,就像他妻子說的:不要用你的眼睛去看事物,而是要用你的心去看事物,這樣才能辨別出真假。其實,事物的本質很簡單,不要用大腦把它想復雜,只要我們用心去真正的體會,世間的每一個角落都會充滿美麗,就像生活中常說的那樣,看一個事物,不能光看外表,要看它的內心深處,內心深處的美麗才是真正的美麗。
過多的幻想,過高的期望,就像不知飛向何方的鳥兒一樣,永遠也無法到達目的地。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是有自己來主宰的,對生活過於憧憬,甚至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那麼憧憬就成了幻想,變得難以實現。所以說,生活需要目標,但目標的實現必須是自己能夠達到的,這樣你才會對自己的生活充滿信心,才不會出現幻想,我們所做的一切事,都不是用腦想出來的,而是需要用心去體會並完成的。
用心去聆聽世間的聲音,用心去呼吸這片新鮮的空氣,用心去感受世間其他事物的存在。生活就像一杯苦咖啡,耐人尋味;生活就像一塊奶糖,越嚼越甜;生活就像琴弦,能彈出動人的旋律;生活就像風箏,帶你飛向遙遠的天空。生活,需要我們無時無刻的用心去體會。
在心理學講到性格時,總會提到這樣一句:性格本身無優劣。一個被主流社會認定為瘋子的人,或許恰恰是因為他比其他人思考得更深刻。《美麗心靈》這部電影的英文名是A Beautiful Mind,Mind在英文中既可以解釋為大腦也可以解釋為心靈,我很佩服譯者,恰當的譯作「美麗心靈」,因為在觀看電影的兩個多小時,感動我的不是主人公的「大腦」,而是他那顆美麗心靈。
主人公約翰首次出現在鏡頭中的時候,一副木訥呆滯的形象。他不但口齒不清處處得罪人,還經常出醜,實在怎麼不討人喜歡。但因為我在觀看之前實際上已經了解了這部電影是數學史上一個偉大人物的傳記,因而在內心裡很是好奇劇情會如何發展。故事情節慢慢向前發展,主人公擁有了友情、愛情和事業,難道又是周星馳式的麻雀變鳳凰劇情?我不免有些失望,難道偉大靈魂的傳記也不能免俗?
然而真正的震撼隨之而來,精神病醫生將一切虛幻點破,主人公的妻子艾米莉亞知道了主人公確實是患有精神分裂。此時,我們才知道,主人公唯一的朋友,也就是那個所謂的室友,以及他的侄女,都只是約翰因為孤獨在心裡虛構的一個人物。那個特工,也只是約翰工作上的虛幻寄託。劇情的下半部分給我們展示了什麼才是美麗心靈,約翰的夫人艾米莉亞、主人公的大學同學兼真實的友人漢森。正是他們對約翰的包容、理解和鼓勵,讓這位偉人最終控制了病情,並且最終獲得了諾貝爾獎。
看完電影,我不禁想到,什麼是正常什麼才是不正常?從社會交往的角度講,約翰實在算不上正常;但是從為人類進步所做的貢獻上講,與一些碌碌無為的人講,恐怕約翰顯得更正常。回到「性格本身無優劣」的話題,如果約翰是一個推銷員,他孤僻的性格帶給他的可能不僅僅是精神分裂,更是事業無成。然而很幸運,這種孤僻恰到好處的落在了一顆需要潛心的數學家的心靈之上,並促使這顆心靈為人類做出了重大貢獻。每一種性格和每個人一樣,它的復雜不是用優劣能夠評斷的。一種性格是否合適的出現在了特定的地方,才是我們評斷的標准。
⑦ 電影類論文3000字左右
隨著電影工業的蓬勃發展,電影已將觸角伸至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逐漸成為人們日常休閑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電影類論文3000字左右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電影類論文3000字左右篇1
淺析新女性主義下小妞電影的人物塑造
那麼“小妞電影。在這樣一個大環境里,看準了消費者的觀影需求,尤其是現代女性觀眾的內心需要,從年輕女性對愛情、都市時尚以及獨立精神(這也和“小妞電影”中最主要的元素想吻合)的追求再到通過電影的自身特質的展現,不斷迎合女性消費群體,找准市場定位,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符合年輕女性身份的“小妞”形象,也拍攝出多部口碑票房雙贏的“小妞電影”。
“人物是電影敘事文本的基礎和靈魂”,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創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更是是敘事的核心,是矛盾沖突的核心。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敘事的實現者,電影是通過人物性格的打磨以及畫面和聲音,進行對人物的塑造和對角色的詮釋,使得電影的敘事具有生命力,能夠讓觀眾通過人物走進電影。上世紀女權主義的三次浪潮,讓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追求要在各方面與男性看齊,而不是再作為男性的依附者。電影作為一種文化反射,小妞電影逐漸走紅。小妞電影中的女主人公是生活工作在大城市的現代女性,具有經濟、情感上的獨立性,電影設定的軌跡一般是女主人公經過重生獲得了美好。
一、現代女性面對的生活壓力
現代都市年輕女性承受著來自多方面的壓力,生活節奏加快,情感越來越匱乏,人們越來越孤獨。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經常是身兼數種角色於一身,需要有工作、家庭兩不誤的奉獻精神,因此她們面臨著就業、競爭、感情和家庭等方面的多種壓力,而20歲到30歲的女性在工作和感情上的問題比較多。“小妞電影”恰恰是以這一群體為創作對象和主要受眾,很多剛剛步入社會和職場的年輕女性都會碰到工作和感情上的雙重壓力,因此她們和電影中的“小妞”們能夠找到共同語言,能夠在電影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同時也能夠在幽默輕松的電影氛圍里得到放鬆,她們也就會在做觀影選擇的時候偏向於選擇“小妞電影”。“電影《慾望都市》在首映當天,女性觀眾的比例高達85%,而在25歲以上的觀眾群中,女性所佔比例為80%。影片在上映首周便以5000萬美元登頂北美票房榜,而3-4億美元的總票房幾乎全部由女性撐起。”
二、新女性主義下的尋找自我與成長
新女性主義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新女性主義不僅要求變革法律制度、爭取女性的合法權利,而且呼籲突破父權制思想的壓迫,建構女性意識,形成一種新的價值觀念。也就是說,現代女性從內心更希望活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渴望突破現實生活中的性別歧視,獲得自由,不再成為男性操縱的對象,強調男女性別平等。她們渴望進入社會,參與競爭,讓自己以一個獨立女性的身份在社會站穩,而不是作為男人的附庸,以男人為自己的生活中心。現代的新女性主義隨著社會的不斷開放,各種思想的激烈碰撞,也探索出解決性別沖突的一系列手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就是文學和影視作品(這里對文學作品不做贅述)。
在杜拉拉的職場奮斗過程中,她始終信奉著自己的職業理想,將工作永遠放在第一位。影片里有四處地方能夠體現杜拉拉追求獨立的精神:
一是杜拉拉在DB公司面試時迴避說出離開之前公司是因為性騷擾的原因,而是強調要追求自己的職業理想;
二是杜拉拉在公司內部競聘HR的時候,拒絕王偉一起出去散心的提議,而是說到“我還有我的職業理想”;
三是當王偉提出讓拉拉和自己一起當背包客的時候,杜拉拉搖搖頭,說到自己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工作;四是在公司年中年會的上,王偉評價杜拉拉更在意自己的工作和公司對她的看法。顯然,無論是從杜拉拉自己的口中還是從他人的角度,我們都可以看出杜拉拉對職業的追求和熱愛,甚至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不可撼動。
並且在好友海倫因為辦公室戀情曝光,主動離開公司,甘心做DB員工家屬的舉動,也可以襯托出杜拉拉的獨立個性,渴求和男人站在同一個高度。其實,這樣的情況不只發生在杜拉拉一個人身上,而是發生在擁有新型婚戀觀的新女性身上,她們認為“愛情不是依附,愛情是各自堅強獨立,在努力走到一起”,就像《非常完美》里的蘇菲在失戀時體會到的“女人只有找到自我,才能找到真愛”。都市裡的年輕白領們接受了高等教育,獨立個體的意識很強烈,反對職場中的性別歧視,渴望成為職場精英,以至於成為“女強人”,在獲得事業上的成功時又失去了情感和家庭。情景再現,使女性觀眾找到自己的影子,她們找到了一個“發聲筒”,一個“反光鏡”,所以這樣一個能夠充分找到共鳴的電影類型成為廣大年輕女性觀眾的重點觀影對象,是可以理解的。
社會的發展推動了新女性主義的發展,女性開始爭取屬於自己的權力。小妞電影作為新女性主義文化的反光鏡之一,用獨特的視聽語言表達了新時代女性的追求與嚮往。國產小妞電影起步較晚,存在著類型不明確、故事牽強等不足,目前小妞電影需要根據受眾和市場需求,塑造出獨具中國特色的小妞電影。
電影類論文3000字左右篇2
淺析電影《大追捕》對暴力場面的美學處理
隨著電影工業的蓬勃發展,電影已將觸角伸至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逐漸成為人們日常休閑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一場90分鍾的電影,可以是一場洗禮,洗盡觀者一身鉛華;可以是一台鬧劇,緩釋觀者緊綳的神經;可以是一次穿越之旅,帶領觀者體驗不一樣的人生……電影銀幕恰似一方神奇的所在,純白幕布上跳躍的影像就如同電影導演這位“自由的畫家”揮灑的不同風景,傳遞人生喜怒、世間倫常,帶給觀者心靈的感悟和視覺上的享受。電影就是這樣直觀的所在,即使於影像之外體悟到不同的思想內涵,那也是社會經歷和文化背景的映射,我們不得不承認,一位優秀的導演就是有那樣的能量,僅僅依靠視覺上的沖擊,就帶給觀者心靈的震撼,因此在場景上大做文章是一部影片優秀與否的重要考量。
縱觀世界電影發展歷程,“暴力”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和哲學問題,暴力場面在多種題材的影片中的展現長盛不衰,但由於其本身具有的社會功能和道德功能,導演在暴力場面的處理上逐漸歸於一種“美學”呈現,弱化了暴力場面的血腥和沖突感,在表現上趨於柔和的觀感和視覺的盛宴,影片《大追捕》在暴力場面的處理上就別具匠心。
一、打鬥場面的美學處理
由周顯揚執導的影片《大追捕》上映於2012年3月15日。該片圍繞兩宗相隔二十幾年卻被警方認定是同一兇手所為的兇案展開,通過警匪間撲朔迷離的故事將真相娓娓道來,其中暴力情節的存在一方面強化了影片情感的表達,另一方面也推進了情節的發展。片中共有10處暴力場景的呈現,其中最為精彩的當屬影片開端男主人公王遠陽在獄中與人打鬥的情景,四人搏命相爭、刀拳相向,本為血腥氣最為濃重的一場戲,卻被導演打造成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武舞大戲,堪稱視覺佳宴。
(一)色彩情感的運用
色彩情感是一種色彩心理反應,當人在視覺上接收了不同的光信息後,會經由思維並融合過往的經歷等而生發情感,感染人的情緒。影片導演周顯揚很巧妙地利用了色彩情感對暴力場面進行了美化,在降低了打鬥場面的血腥味的同時又完好地保留了暴力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的功能。該片主要採用了昏黃的色調對暴力場面進行了渲染。黃色是一種明亮的色彩,通常給人以燦爛、輝煌、積極向上的感覺,而當黃色被降低色度,雖然會瞬間失去光彩,卻給人以沉重、肅穆的壓迫感,而用在王遠陽與人打鬥的場景中,則一方面弱化了具象斗毆場面帶給人的驚懼感,一方面加強了整個過程的恢宏氣勢,與浴室噴頭潺潺而下的水簾相得益彰,在光影的作用下,充滿暴戾氣息的浴室瞬間化作一個炫目的舞台,成為王遠陽四人的“斗舞場”,張揚而不牽強。
(二)形式化搏鬥場面的打造
電影中音樂的運用能夠在烘托氣氛、美化視覺效果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一段低回婉轉、舒緩悠長的樂曲是治癒憂傷的良方,渲染影片氛圍,直抵觀眾心田;一段歡快優美、高亢悠遠的歌聲是快樂情緒的催化劑,促進觀眾情感的迸發,使其與影片人物同喜同樂。而在該片中,音樂始終貫穿於王遠陽與三人的打鬥過程中,弱化了喊叫聲的呈現,其中咄咄緊逼的節奏更是增強了整個場景的緊張感,使武舞形式下打鬥場面的戾氣以更加溫婉的氣勢直抵人心,引導人們以一種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整個過程,從而削減了這個暴力場面的道德意識。
影片開頭,水簾下王遠陽一張揚起的臉像是一個亮相,預示著“好戲”即將開場,果真,鏡頭一轉,映入眼簾的便是在王遠陽的徒手撕扯下一張猙獰的臉,鏡頭中王遠陽對對方的拳腳相向引來被打者的幫手,這些人的出現不是粗暴亂入,而是“踏水而來”,昏黃的燈光,濺起的水滴晶瑩剔透,像是給那隻腳穿上了水晶鞋,畫面絢麗奪目,如果時間停留在那一刻,觀眾該會沉醉其中而不能自拔吧!但是“好景不長”,幾人廝打在一起,王遠陽扭曲的臉龐盡收眼底,此時一個慢鏡頭的運用,道盡了他被打的痛苦,而少去了凶暴之氣。王遠陽掙扎之餘用腳踹開了對面的人,此人倒地時還是一個慢鏡頭的處理,借著飛舞的水花,眼前又是一個優美的“舞蹈地面動作”,美輪美奐。與此景相同的處理還有被王遠陽打到暈倒而撞牆的人物形象,撞向牆壁的瞬間,都在慢鏡頭的處理中,與周圍晶瑩的水線構成了一幅優美的畫面。整個過程中,幾個人扭打的場景,都被呈現於全景鏡頭中,霧氣繚繞,水聲陣陣,健碩的身體線條,無一不為弱化場面的暴力氣息發揮了作用,給觀眾呈現了一出優美而壯闊的舞蹈大戲。
二、暴力虐待場面的美學處理
影片中有兩段對立且糾纏不清的關系,都與在音樂方面極負盛名的徐翰林有關,他是殺死養女徐依雲並偽造現場掩蓋真相最後嫁禍於人的兇手,又死在也有著他養女身份的徐雪的錯手推搡下。徐翰林與兩人的糾纏在於他看不得他的養女們與任何男人的交往,一旦發現,哪怕是眉眼間傳情,都要被他侮辱和大罵。影片中徐翰林的第一次暴怒源於他在接徐雪放學時發現有一個男生對徐雪微笑,雖然當時他並沒有什麼反常的反應,還友好地和徐雪就讀學校的校長談笑風生,但回到家後,他就像是變了一個人,對徐雪大肆唾罵,罵她不要臉、不知廉恥,言語之間盡是變態與不堪,完全不是一位父親應有的姿態。
面對徐翰林的質問,徐雪一句“沒有”就遭到了他的暴打,顯然這個回答並沒有讓他滿意,但接下來的情形則充分顯露了徐翰林的變態,他一方面對徐雪否認的回答產生質疑,逼她承認與那個男生有關系;一方面又阻止徐雪產生與其他男生在一起的想法,而且還摸徐雪的手,與她耳鬢廝磨,告訴她這么做都是為了她好。徐翰林對徐雪第二次暴怒發生在發現徐雪將電話號碼告訴了別人,在並未弄清這個電話到底源於哪裡時,就對徐雪一頓暴打,不問青紅皂白就辱罵徐雪太不要臉了。這兩個場景的處理上有異曲同工之妙,無論是徐翰林的暴打還是辱罵,徐雪都沒有任何反抗,這無疑弱化了兩者對抗間的沖突感。此外,這其中還穿插了4個徐太跪拜佛前的場景,這是對徐翰林罪惡的救贖,也化解了影像的戾氣,緩和了觀眾的情緒。徐翰林與徐雪的第三次沖突其實是第二次沖突的續寫,徐太的口供道出了徐翰林死亡的真相,而徐雪也第一次對好朋友吐露心聲,承認是自己失手將徐翰林推下樓。第三個場景中,徐翰林的行徑更加惡劣,其下手之狠戾透著殺氣,徐雪被推向酒櫃,酒瓶瞬間倒落,足以見得徐翰林推搡徐雪力氣之大,而後徐翰林仍沒有放過虛弱倒向沙發的徐雪,這時徐雪開始反抗了,她拿起棍子打向徐翰林的腿,但此時導演則採用了近鏡頭,鏡頭中徐翰林的腿和後背成為主體,弱化了整個爭持場面的緊張氣氛。
徐翰林與徐依雲的沖突源於徐依雲想要帶著孩子離開家裡,她打電話求助男朋友王遠陽,沒想到這一切被本來因為酒醉熟睡的徐翰林聽到,他因此而暴怒,大力將徐依雲推向牆壁和鋼琴上,最後推到地上,徐依雲被地上的尖銳物扎到,然而這一切並不足以消解徐翰林的怒氣,他拽起徐依雲倒在床上,嘴裡說著讓她說話,卻狠狠地捂住她的口鼻,最終徐依雲死在他的手裡,為了掩蓋自己的罪惡,徐翰林撕碎徐依雲的衣裙,製造了她被奸殺的偽證,並報了警,打開門想讓王遠陽替他背死罪,此時應徐依雲要求來接她們母女的王遠陽趕到徐依雲的家,看到徐依雲被害的場景,他驚呆了,警察趕到,王遠陽成為這起謀殺案的嫌疑人。這一場景中,徐翰林對徐依雲動手的整個過程中,除了眼淚的控訴徐依雲沒來得及說一句話,沖突感因此而大大減少,另外,雨簾下徐翰林殘忍謀殺徐依雲的情境被模糊化,削弱了血腥氣的呈現,使徐翰林殺人的整個經過在情緒渲染上柔緩了些,更易於觀眾接受。
三、警匪暴力對峙場面的美學處理
影片中10個暴力場面中有5個是王遠陽與警察之間的暴力對峙。第一個是王遠陽接受審訊的過程,面對警方的暴力質問,王遠陽一聲未吭,被逼到忍無可忍,他的一句“不是我啊”卻遭到警方暴打,一腳將他從凳子上踢下來,揪住他的頭撞向桌角,但此時鏡頭並未直接對這一情景進行細致的刻畫,而是通過晃動的桌腿展現出來的,削減了血腥感。整個過程中音樂元素再次被啟用,肅穆低沉的樂曲似乎在為這個無辜青年鳴不平,銀幕上大片的黑色一方面透出回憶的味道,同時也加強了壓抑感,雖然視覺上觀眾並未看到更多王遠陽被打的細節表達,但從心理上卻已經感受到了他的哀怨,這是導演對該場面的處理之美。
王遠陽對警察實施暴力行為的第二個場景其實算不得一場真正的對峙,他來找阿螢並用衣服罩住她的頭卻並未給她造成致命的傷害,隨著後來的情節推進可以知道,他去找阿瑩的目的其實是想引導警察偏離真相,將罪責引到自己的身上,替親生女兒徐雪頂罪。王遠陽挾持阿螢走進房間,抵抗中的阿螢被王遠陽抱起掄到地上,過程中阿螢的腿掃向桌上的酒瓶等玻璃容器,瓶子散落摔下,是兩人沖突間力量的最好詮釋。阿螢被迫躺在王遠陽身上並掙扎時,鏡頭為觀眾呈現了阿螢的視角,一個被衣服蓋住的白色空間,壓迫感頓時倍增,加強了阿螢的情感訴說,無助而恐懼。
王遠陽與警察的第三次對峙是與整個案件的推動者林正忠的對決。林正忠是個“死腦筋”的警察,執著而倔強,為了探求真相不惜付出一切。林正忠懷疑王遠陽是徐翰林被殺案的兇手,意圖套出口供將他逮捕。林正忠在懲教所等到來報道的王遠陽,並將他帶到大嶼山,那個王遠陽與徐依雲曾經常常約會的地方。纜車上,林正忠對王遠陽循循善誘,試圖讓他承認因為恨徐翰林不同意他跟徐依雲在一起而起殺意,出獄後就殺了他,無奈20年牢獄中隱忍的生活已經讓王遠陽聲帶受損,他已經說不出任何話了,而他的手勢林正忠也並不理解。而後王遠陽猛然拿出刀子,與林正忠兩人扭打在一起,這一切在林正忠掏出手槍後結束,然而這並不是結局,顯然,此時王遠陽在獄中的苦練顯現出成效,林正忠並不是他的對手,林正忠頭部被打後,變得暈暈乎乎,王遠陽趁機對纜車底部開槍,並用力踩踏,最終他和林正忠掉下來摔倒在山林中,王遠陽一瘸一拐地逃跑了。在這場沖突中,肢體語言的表達淋漓盡致,但導演卻將場景選在了美麗的大嶼山,綠意盎然、遼遠開闊的視野帶給觀眾非常美的觀感,不失為一場視覺上的享受。
王遠陽與警察對峙的第4個和第5個場景源於同一事件,王遠陽面對的對立者同為警察,但他卻有不同的目的。金鍾大廈裡面,黑暗中王遠陽隻身打傷了兩名警察並拿走了他們的手槍,黑暗場景的設置,摒除了部分打鬥過程的暴力感,而警察的喊叫聲為這場爭斗做了說明。之後,王遠陽來到女兒身邊,將帶有徐雪母親徐依雲照片的項鏈戴在已經暈過去的徐雪身上後離開。而後,由林正忠帶隊的警察趕到,卻是王遠陽開槍引起了他們的注意,王遠陽將他們引到天台,天台上在槍聲中飛奔的王遠陽矯健的身影,又一次為畫面增色,添一抹美感。最後王遠陽站到天台邊上,林正忠趕過來,他已經知道了一切,他丟掉手槍,屏退身後的同事,向王遠陽道出自己所知的真相,而他所敘述的王遠陽和徐依雲都是受害者,徐雪是殺死徐翰林的兇手這一線索的確就是真相所在,王遠陽聽完之後用已經壞掉的嗓子發出了咿咿呀呀的聲音,然而他最終說出了什麼,林正忠的理解對不對,都聽不到正確的答案了,為了替女兒頂罪並把這件事做到天衣無縫,王遠陽選擇了投進身後的萬劫不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意圖換來女兒的新生。深沉的父愛掩蓋了一切,包括暴力,包括隱忍,包括真相,這是導演的高明所在,也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和美好。
猜你喜歡:
1. 電影類的論文參考範文大全
2. 電影類型的論文
3. 關於科技論文3000字左右
4. 電影類的論文例文
5. 有關於電影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