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分求5部電影~
們可以想一下,當宇宙還是一個宇宙蛋時。那肯定是有限的,那麼就算在大爆炸時的力是無限大的話,也不可能使有限的空間炸出一個無限大的空間來。
而有限無無邊的概念就是宇宙有邊界,那是你永遠也到達不了邊界。宇宙的邊緣很可能是一個有著很大的力,足以使任何的物質在靠近它時,都會受到一個斥力,從而使該物體發聲『絕對』運動方向發生改變,但是其實它的相對運動方向並沒有改變,因為這個斥力影響著整個宇宙。我們可以理解成,有一個人在地球上有一個很大功率的望遠鏡朝某一方向望去,很可能在某年後會在該鏡里看到地球甚至自己,其原因就是當光以徑直的方向向前運行時(不考慮其他力),在不斷靠近這堵『牆』時會不斷的受到一個斥力,漸漸的的,這個斥力越來越大,使得光以一定的曲率彎曲而繼續運行。最終,回到原點。(至於是不是球形的就不知道了,圓球體既然那是一種完美的形狀或狀態的話,我想宇宙有是會去『考慮』的)
簡單的講,如果在二維的基礎上,人的速度只要不超過每秒7.9km時我們始終不會走出地球外。這時,在某種角度上來講我們會認為這地球是無限大的。
當然了,宇宙還是在膨脹這是很肯定。
也許,宇宙就是那麼大,整個世界(所有的物質世界)也就是那麼大。宇宙的外面是『無』。不過,這有很多人無法接受,畢竟在我們的世界裡還沒有出現一個有限的東西外面是『無』的情況。不然,只要是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外面就必定還有一個空間,總覺的太牽強。那麼,科學家就不必在去爭論什麼有限的或是無限的了。因為,一個有限的空間外肯定還有空間,那麼人人都還在爭論什麼。
宇宙的外面我認為是『無』,那個時候整個宇宙就是一個點,除了它之外就沒有什麼空間了。而現在那個所謂的承載宇宙的空間本身就是奇點炸出來的,而炸出的所有空間就是宇宙。就像一個沒充氣的氣球,它的整個體積只有那麼大,當你往裡充氣時它的體積就又變成那麼大的體積,這就是空間和宇宙的關系吧!!
也許,宇宙就是那麼大,整個世界(所有的物質世界)也就是那麼大。宇宙的外面是『無』。不過,這有很多人無法接受,畢竟在我們的世界裡還沒有出現一個有限的東西外面是『無』的情況。不然,只要是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外面就必定還有一個空間,總覺的太牽強。那麼,科學家就不必在去爭論什麼有限的或是無限的了。因為,一個有限的空間外肯定還有空間,那麼人人都還在爭論什麼。
也許我們可以從黑洞的角度來看宇宙,宇宙是在大爆炸後才形成的,而在大爆炸之前(既是由宇宙蛋爆炸前),我們這里先不考慮宇宙蛋之前的。據科學家認為現在的宇宙約有90%是暗物質,而當宇宙中的暗物質達到約99%宇宙就會走向大收縮,而之所以會大收縮的前提是宇宙必須是有限的,不然無限不可能會有這個概念。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另一方面的證明宇宙是有限的。當然,要說宇宙的外面是什麼?我們很難去理解,就像上面說的一樣,『無』的世界很難去理解。所以,就有很多人就本能的去抵制它(『無』的狀態)的存在。所以,就有那麼多人去尋求或許永遠也不可能有結果的答案。當然了,這也只不過是我的猜想。
不過,有時我也會去想像一下在以承認宇宙有外面的前提下,宇宙的外面是什麼。還是根據黑洞來解釋。我們可以根本的了解黑洞的對於宇宙的影響。黑洞也是有一定的影響力,或許,我們現在很多人所說的我們這個宇宙其實就是巨大空間內的一個超級大黑洞爆炸而成的,既是說,這個黑洞只不過是一個超級大宇宙內的天體,這個超級大宇宙是唯一的宇宙,而我們現在所討論的『宇宙』(後面統一稱子宇宙)其實只不過是這個超級大宇宙(母宇宙)中的一個空間。在這個超級大宇宙中還存在著許多類似我們存在的『子宇宙』。而在許多個類似我們存在的宇宙之間是一些有著巨大抵抗里的物質。說到這里,我們就要去解釋為什麼我們的『子宇宙』外面有一堵『牆』。我們可以設想一下,把一個炸彈放置在一個有足夠承受力的鐵桶里,當炸彈爆炸時,受力最大的就是鐵桶的桶壁。反過來看看,當我們的『子宇宙』還是一個黑洞時,在它突然一天發生了大爆炸,使得外面本來有著巨大的抵抗力的空間被受到了巨大的影響。當然,這個空間還是能承受住這個爆炸力。所以,這堵『牆』是由於巨大力的影響下被撐出來,在這里,我還有一個觀點,可能在這個巨大黑洞發生大爆炸時把很多的物質噴發出而又由於爆炸力的影響,有一些物質被爆炸力的影響而積聚到到這個爆炸形成的空間的邊界,形成了一層『膜』。由於爆炸力十分大,使得這些物質的密度相當大,所以就具有了相當大的斥力的『牆』類似於為我們宇宙加了一層保護膜,免受外面空間物質的侵襲。而剩下的物質就形成了我們的『子宇宙』里的天體先總結一下,那麼我們所存在的宇宙的外面其實就是子宇宙以及子宇宙與子宇宙之間那個有巨大抵抗力間質。而這些都存在與那個巨大承載這些宇宙空間內。
我們現在來看看那些子宇宙間質為什麼有著那麼大抵抗力。這點上,我認為有兩種可能性,要麼是還是一種『無』的狀態。這種『無』本生就是虛無的,要從一個虛無狀態向有的狀態過渡,需要很大的力量。要麼就是這些物質是由反物質組成的世界,在正物質與反物質的之間的特性下,造成了該間質的特性。
還有,我們也可以說一下,該間質的另一特性,那就是彈性。當大爆炸的它的作用力完全消失後,該物質就會馬上恢復到原來的樣子。而該現象都發生在宇宙大收縮後。當我們的子宇宙重新變成一個大黑洞時,可能經過N億年的時間子宇宙外的間質開始變會原來的形狀。這些間質會會填充一切空間(就像空氣會填充一切真空一樣)。所以,這個大黑洞會受到間質的不斷擠壓。物極必反,最終,黑洞又發生新了輪的大爆炸。不然,按照我們了解到的黑洞,它不會『爆炸』,只會蒸發。
Ⅱ 有哪些經典的戰爭電影推薦
十部頂級戰爭片包括:《北緯三十八度》,《莫斯科保衛戰》,《解放》,《珍珠港》,《拯救大兵瑞恩》,《倫敦上空的鷹》,《兵臨城下》,《血戰鋼鋸嶺》,《黑鷹墜落》,《斯大林格勒戰役鬧局滑》。
1《北緯三十八度》
在朝鮮半島的北緯38度附近,存在一條軍事分界線。
全片為了追求藝術的真實,調動了大量的軍用設施如坦液臘克、大炮等,還調動了很多部隊參與拍攝,同時在丹東、本溪等地開機。在著力渲染戰爭場面的同時,也更注重通過人物的性格、情感來展開故事情節。
2《莫斯科保衛戰》
快六個小時的史詩大作,講述了那段七八個月的艱難歲月。五月份的歐洲,空氣都彌漫著緊張的氣氛,人們的目光都匯聚到德國與蘇聯的國境線,德國的飛機時不時掠過邊境挑釁,摩拳擦掌的意思不言而明。一份名為巴巴羅薩行動的計劃誕生了。
3《解放》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仍然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嚴重斗爭。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願望,提出了「和平、民主、團結」的方針,爭取經過和平的道路來建設一個新中國。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卻堅持獨裁和內戰的政策,妄圖在中國維持他們的反動統治,在美國支持下全面發動內戰。毛澤東指示人民解放軍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取得了中原突圍、蘇中七戰七捷、定陶戰役等勝利,粉碎了蔣介石對南滿的冬季攻勢。
1947年3月,蔣介石下令進攻延安臘盯。毛澤東為拖住胡宗南部隊,減輕其他戰場的壓力,堅持在陝北轉戰。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解放軍逐漸由內線作戰轉入外線作戰。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陳謝兵團挺進豫西,陳粟大軍挺進豫皖蘇,三方形成品字形戰略布局。此後,人民解放戰爭轉入全面反攻階段,取得清風店、石家莊、宜川、瓦子街、四平等戰役的勝利。
1948年3月,中共中央東渡黃河前往華北,與中央工委會合。毛澤東主持城南庄會議,正式公開提出成立民主聯合政府。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西柏坡召開,確立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方針。此後,人民解放軍取得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偉大勝利,解放東北全境及長江中下游以北地區,攻克張家口、天津,實現北平和平解放。
劉少奇與朱德在解放區開展土地改革,頒布《土地法大綱》,翻身獲解放的廣大農民吃水不忘挖井人,用鮮血和生命支援前線。另一方面,在國民黨腐敗統治下,國統區的軍事、政治、經濟瀕臨全面崩潰。愛國民主人士反對國民黨獨裁的呼聲越來越高,卻屢遭殘酷鎮壓。
1949年初,蔣介石被迫宣告下野,隱退幕後,代總統李宗仁請求和談。4月21日,在國民黨最後拒絕簽訂《國內和平協定》後,毛澤東、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佔領南京,蔣家王朝覆滅。隨後華東、中南、西北、西南等廣大國土相繼解放。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4《珍珠港》
這部電影中殘酷的戰爭場面,緊張激烈的空中搏鬥,以及電影里描述的那種理想化的兄弟感情,從小玩到大,互相託付的生死之交,是每個男孩夢想中的友誼!不得不說是戰爭題材電影里難得的好片子。
8《血戰鋼鋸嶺》
在1942年的太平洋戰場,軍醫戴斯蒙德·道斯不願意在前線舉槍射殺任何一個人,他因自己的和平理想遭受著其他戰士們的排擠。盡管如此,他仍堅守信仰及原則,孤身上陣,無懼槍林彈雨和兇殘日軍,誓死拯救即使一息尚存的戰友。數以百計的同胞在敵人的土地上傷亡慘重,他一人沖入槍林彈雨,不停地祈禱,乞求以自己的綿薄之力盡再救一人,75名受傷戰友最終被奇跡般的運送至安全之地,得以生還。
9《黑鷹墜落》
該片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發生在1993年10月3日,地點是在政局動盪的非洲國家索馬里的首都:摩加迪沙,由美國陸軍三角洲部隊和游騎兵部隊的120名特種精英組成的特別行動小組受命深入摩加迪沙完成雙重使命:為當地群眾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同時捉拿索馬里軍事政府的兩名高級將領。
意外發生了,由於准備不足和情報錯誤,美軍陷入了包圍。更糟的是,兩架運送美軍的黑鷹直升機被索馬里軍隊擊落,一場原本計劃1小時完成的秘密任務衍生成戰爭事件。其中一架黑鷹上的全部官兵當場死亡,另一架黑鷹的駕駛員陷入索馬里軍隊控制區。被隔絕在摩加迪沙街頭的美軍一方面焦急地等待救援部隊,一方面又要想辦法解救黑鷹上的隊友。
黑夜漸漸降臨。在充滿敵意的城市中,這一小隊美軍彷彿風雨飄搖中的孤舟,隨時會遭遇滅頂之災。數量不到百人的美軍突擊隊必須對抗5000名以上索馬里軍人的猛烈攻擊,在人數和火力相差50倍的緊張情勢下,一場無可避免的戰役展開。他們與索馬里軍隊發生了激戰,結果美軍有19人陣亡,73人受傷,索馬里軍隊有上百人陣亡。堆積如山的彈殼灑落在戰場上
10《斯大林格勒戰役》
日本爆發大地震,一名俄國救援人員為了給壓在瓦礫下並失去了父親的姑娘打氣鼓勁,講述了自己「五個父親」的故事——而他的母親正是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女主角卡嘉。[2]1942年,斯大林格勒。蘇聯軍隊根據作戰計劃向盤據伏爾加河左岸的德國軍隊展開反攻,然而反攻受阻,只有格羅莫夫大尉率領的幾名偵察兵渡過到了對岸,並固守在一棟三層樓的房子里,他們臨危受命要不惜任何代價守住這棟房子,除了另外幾名奇跡般倖免的蘇軍士兵外,他們遇到了這棟房子的最後一位住戶——19歲的卡嘉。德國軍官卡恩奉命要奪回這棟被對手佔領的房子。在平均壽命不到一晝夜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能夠堅守一個星期的人們即被認為是老兵。所以,活著已是最大的奢侈,更遑論對家庭的守望。卡嘉的出現猶如一道清風,為五個在冰冷戰爭中浸泡許久的蘇聯大兵(五個爸爸)帶來了生活的渴望,善良的卡嘉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撫慰著這些在戰爭中受傷的靈魂,一起度過最艱難的歲月。
Ⅲ 關於狼牙山五壯士的資料
狼牙山五壯士簡介
1941年,侵華日軍對晉察冀根據地河北易縣的狼牙山地區抗日根據地進行了連續的「掃盪」,製造了田崗、東婁山等多起慘絕人寰的慘案,妄圖以兇殘的「三光」政策,「蠶食」我抗日根據地。 9月23日,日軍分三路向易縣進軍,妄圖包圍楊城武司令員指揮的晉察冀軍分區一分區。 24日,3000名日偽軍突然包圍了狼牙山地區,將邱蔚團以及易縣、定興、徐水、滿城四個縣的游擊隊以及周圍人民群眾共2000多人圍住,形勢十分嚴峻。 邱蔚團長急速將此情報告楊成武司令員,為解救游擊隊員與當地百姓,楊城武司令員制定了「圍魏救趙」的作戰方案,命令3團、20團佯攻管頭、松山、甘河一帶日軍,促使日軍從狼牙山東北方向調兵增援,以便於被圍的游擊隊員與人民群眾從狼牙山東北方向突圍。 邱蔚團長根據此作戰方案將掩護部隊轉移的任務交給7連。午夜,邱蔚團長指揮部隊及當地群眾
)
作者:沈重 狼牙山
狼牙山 ,以八路軍五勇士浴血抗擊日寇捨身跳崖而聞名於世。其實,狼牙山還是一座雄險奇偉,景色秀麗的名山。早在兩千年前的戰國時期,「狼山競秀」就是當時燕國十景之一。遠遠可以看到群山中的一個山頭上,有一組白色建築,五角五層的狼牙山三烈士紀念塔,兩座五角亭,一座石牌坊,一圈圍牆。如今,這里既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是一座省級森林公園。作為一處旅遊勝地,品位很高。
狼牙山坐落在易縣西部的太行山東麓,距縣城45公里,因其奇峰林立,崢嶸險峻,狀若狼牙而得名。 狼牙山由五坨三十六峰組成,主峰蓮花瓣海拔1105米,西、北兩面峭壁千仞,東、南兩面略為低緩,各有一條羊腸小道通往主峰。登高遠眺,可見千峰萬嶺如大海中的波濤,起伏跌宕。近望西側,石林聳立,自然天成,大小蓮花峰如出水芙蓉,傲然怒放,澗峽雲霧縹緲,神奇莫測。 狼牙山風光綺麗,漫山遍布蒼松翠柏,飛瀑流泉,擁有豐富的動物和植物資源,動物有黃羊、烏雞、錦雞等,植物有松、柏、樺、楓等北方樹種二三百種之多,涉足游覽,可盡享森林浴之妙。秋季金風送爽時,坡崗溝壑之間,紅葉吐艷,層林盡染,放眼望去,漫山猩紅,可與香山紅葉相媲美。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的作者是沈重 狼牙山五壯士當時倖存有葛振林、宋學義(現兩位已去世) 授予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3名烈士「模範榮譽戰士」稱號。通令嘉獎葛振林、宋學義,並授予「勇敢頑強」獎章。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他們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第6班班長、共產黨員馬寶玉,副班長、共產黨員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調集7萬餘人的兵力,對晉察冀邊區所屬的北嶽、平西根據地進行毀滅性「大掃盪」。9月25日,日偽軍約3500餘人圍攻易縣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區,企圖殲滅該地區的八路軍和地方黨政機關。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某部第7連奉命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完成任務撤離時,留下第6班馬寶玉等5名戰士擔負後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他們堅定沉著,利用有利地形,奮勇還擊,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斃傷90餘人。次日,為了不讓日偽軍發現連隊轉移方向,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日偽軍誤認咬住了八路軍主力,遂發起猛攻。5位戰士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一直堅持戰斗到日落。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馬寶玉等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授予3名烈士「模範榮譽戰士」稱號,並追認胡德林、胡福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通令嘉獎葛振林、宋學義,並授予「勇敢頑強」獎章,宋學義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為紀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當地革命政府在棋盤陀峰頂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碑」。 1959年5月重建,更名為「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聶榮臻為紀念塔題詞:「視死如歸本革命軍人應有精神,寧死不屈乃燕趙英雄光榮傳統」。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宋學義轉業到地方工作,1971年逝世。葛振林1981年7月離職休養,離休前任湖南省軍區衡陽軍分區後勤部副部長,2005年3月逝世。
抗日戰爭
1937—1945年中國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民族革命戰爭。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了侵華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在此之前,日本帝國主義已霸佔了我國東北三省。到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為止,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國的抗日戰場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反法西斯的主要戰場。 從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是抗日戰爭的戰略防禦階段。國民黨和共產黨實行第二次合作。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上抗擊日軍,丟失了華北、華中的大片領土,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中國共產黨指揮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後,開展了廣泛的游擊戰爭,開辟了敵後戰場。 1938年10月武漢、廣州失陷後,抗日戰爭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在日本政府的誘降下,國民政府內親日派頭子汪精衛公開投降了日本侵略者。1940年3月,他在南京成立了偽國民政府,糾合一小撮民族敗類,公開當了漢奸。同時,國民黨的反共傾向也日漸增長。日本侵略軍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幾乎全部偽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盪」。敵後逐漸成為抗日的主要戰場。八路軍、新四軍抗擊了大部侵華日軍和幾乎全部偽軍。 從1944年1月到1945年8月,是抗日戰爭的戰略反攻階段。在這一時期,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轉入局部反攻並取得節節勝利。1945年8月,美國軍隊在太平洋戰場上對日宣戰。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出兵中國東北。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抗日戰爭宣告結束。 八年抗戰,中國抗日軍民共消滅日軍130餘萬人,消滅偽軍118萬餘人,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但是,中國人民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軍民傷亡達2100萬人。 狼牙山五壯士狼牙山在河北省易縣西南部。狼牙山是晉察冀邊區東大門,因其峰巒狀似狼牙而得名,有5坨36峰,遠遠望去,群峰突兀連綿、壁若刀劈斧鑿。它不僅在軍事上佔有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據地的武器裝備庫。 1941年9月25日,日軍糾集三、四千人的兵力,進犯我晉察冀根據地的狼牙山地區。當時在這一地區隱蔽著我們的許多幹部和三、四萬群眾。由於我主力部隊轉移到敵後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軍只有一個連的兵力,這個連就是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七連。七連經過一個多月的英勇奮戰,給了敵人以沉重的打擊,但由於敵我力量懸殊,決定將連隊主力和幹部群眾轉移到龍王廟,由這個連的六班擔任掩護。 六班的5名戰士,即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和宋學義,為掩護連隊和群眾轉移,一邊打,一邊撤,把敵人引上狼牙山棋盤坨的懸崖絕壁。他們與敵人激烈戰斗,打退了敵人5次沖鋒,打死敵人50多名。當手榴彈、子彈打光後,他們寧死不屈,縱身跳下身後深不見底的懸崖。 五壯士跳崖後,馬寶玉、胡福才和胡德林壯烈犧牲,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一棵橫生的樹掛住,身體負傷,沒有犧牲。他倆蘇醒後,不顧劇痛堅持爬上山頭,經群眾幫助,又回到了連隊。 著名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壯士之一的葛振林老人因病於2005年3月21日23時10分在湖南衡陽逝世,享年88歲。 狼牙山五壯士,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戰士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中華民族不可征服的英雄氣概。
編輯本段英雄生平簡介
馬寶玉
馬寶玉(1920—1941),河北省蔚縣下元皂村人,1937年參加八路軍,兩年後入黨。1941年9月在易縣狼牙山為掩護主力部隊和人民群眾安全轉移,他帶領全班4名戰士奮勇殺敵,同數千日軍巧妙周旋一整天,將敵人引上絕路,勝利完成阻擊掩護任務,寧死不屈,毅然跳崖犧牲,年僅21歲。 1920年10月,馬寶玉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七七」事變全面抗戰爆發。10月26日,八路軍115師楊成武獨立團在取得平型關大捷後乘勝北上,光復蔚縣全境。馬寶玉在西合營鎮隨本縣4000多名熱血青年一起參加了革命軍隊,成為一名光榮的八路軍戰士。 1939年他光榮入黨,不久後擔任班長。從此他更加嚴於律己,階級覺悟不斷提高,革命鬥志更加旺盛。 1941年抗戰進入最困難時期。8月為報「百團大戰」一箭之仇,日本華北派遺軍總司令岡村寧次,調動10萬兵力向我晉察冀根據地發動大規模「掃盪」。9月初其先頭部隊三千人在佔領了狼牙山打轉,企圖尋找八路軍主力進行決戰,由於敵強我弱,上級決定我軍主力帶領群眾撤出狼牙山,轉到外線安全地區。經數次鏖戰,七連完成組織轉移任務後,大部撤離,只留六班扼守狼牙山。首長的命令是「在第二天中午之前,不準敵人越過棋盤陀。六班當時只剩5人,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他們接受任務後,趕到東山口,選擇了一個叫「小鬼臉兒」的險要處,准備阻擊敵人。 破曉時分,敵人開始了進攻,馬寶玉沉著應戰,等敵人走得很近時才令大家一起射擊,手榴彈也接二連三飛進敵群,敵人一批批倒下。他們一時搞不清山上究竟有多少八路軍,以為是碰上了主力,便下令炮轟。太陽已經偏西,按計劃大部隊也已轉移完畢。馬寶玉便下令「撤!」剛走不遠,發現前面是個岔路口:向北去是主力部隊和群眾轉移的方向,他們可以很快歸隊,可敵人正尾隨其後,肯定會追上來,那無疑將前功盡棄,並使主力部隊和群眾處於危險境地;向南走,通向棋盤陀是一絕路。此刻,寶玉毫不猶豫,果斷下令:「向南走!」5個勇士一條心,寧可犧牲自己,也要保證主力部隊和群眾的安全。 五勇士邊打邊撤,並有意將行動暴露給敵人。敵人以為我軍主力就在山上,緊緊咬住不放。五勇士憑據險要地形,又擊退了敵人多次進攻,子彈、手榴彈用光了就用石頭砸,最後連能搬動的石頭也完了,面對擁上來的敵人馬寶玉神情庄嚴地對戰士們說:「同志們,我們都是有骨氣人中國人,寧死不投降!為祖國、為人民犧牲是光榮的!」五勇士折斷槍支,從容走向懸崖!21歲的馬寶玉整整軍衣、正正軍帽,大喊一聲:「同志們,跟我來!」第一個縱身跳下深谷。葛振林等4名戰士也相繼跳下懸崖。 五勇士悲壯之舉,令一向驕橫的「武士道」信徒們個個膽戰心驚,直到這時他們才弄明白,數千日軍圍攻一天,耗費大量彈葯,死傷數百人,原來與他們作戰的只有5名八路軍。 五勇士跳崖後,馬寶玉等3人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在半山腰被樹枝擋住,負傷脫險後返回部隊。 1942年4月,晉察冀軍區在棋盤陀上建立了「三烈士塔」,後毀於日軍炮火。1959年3月「三烈士塔」重建,更名為「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聶榮臻元帥親筆題詞:「視死如歸本革命軍人應有精神,寧死不屈乃燕趙英雄光榮傳統。
宋學義
宋學義(1918-1971年),河南省沁陽市王曲鄉北孔村人,是聞名中外的「狼牙山五壯士」之一。學義出身貧苦,祖父和父親常年給地主扛長工,哥哥整年累月跑老山(太行山)擔挑為生。學義從小就當童工,給縣城一家面鋪蹬大籮,全家老小拚死拼活干,總是維持不了生計。到1937年,共欠40塊(銀元)高利貸,地主乘機把全家僅有的二畝保命田奪走了。從此,一家人的生活更無著落。學義只好背井離鄉,逃荒要飯。1939年夏,他在濟源王屋山討飯途中,巧遇抗日游擊隊,參加了八路軍被編入晉察冀一分區一團七連。 學義參軍後,父親帶領全家逃荒,哥哥被壓死在山西大同煤礦,嬸母、堂弟相繼死於日軍刺刀下,姐姐、妹妹先後賣給本縣楊香村和江蘇徐州。不久,父親因貧病交加也離開了人間。 1941年秋,日軍華北司令部集中兵力,對晉升察冀抗日根據地進行規模空前的「大掃盪」。9月25日,駐扎在狼牙山周圍的界安、龍門庄、北樓山、營頭的敵人約3500多人,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分九路向狼牙山發起進攻。當天,駐扎在狼牙山的八路軍,在連續打退敵人10幾次進攻以後,決定留下宋學義所在的七連六排六班,掩護主力和群眾轉移。他同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胡福才、胡德林堅守在東山口。他們憑借險要的地勢,同敵人展開鬥智斗勇的決戰。當夜,宋學義和四名戰友進入陣地,把手榴彈捆成捆,以彈代雷,埋於山腰各處,然後分五路隱蔽起來,放冷槍把3000多敵人緊緊牽制住。敵人惱羞成怒,用大炮向狼牙山猛烈轟擊。宋學義等5名戰士在敵人打炮時隱蔽起來,炮火一過,他們又用槍彈、手榴彈襲擊敵人。這樣邊打邊往山頂退,把日軍死死牽制在狼牙山上。當宋學義及其戰友撤到三面懸崖絕壁的狼牙山頂峰——棋盤陀時,敵人一次又一次向上沖鋒,五壯士先用槍彈、手榴彈,後用石頭接連打退敵人10餘次進攻,勝利地完成了牽制敵人的光榮任務。共產黨員馬寶玉在火線介紹宋學義等加入中國共產黨。 最後,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宋學義等5名戰士擲出最後一顆手榴彈,砸毀槍支,縱身跳崖,班長馬寶玉和胡福才、胡德林壯烈犧牲,宋學義和葛振林被半山腰的樹叢掛住,宋學義腰部受重傷,他們第二天被接回部隊,送往野戰部隊醫院進行治療。晉察冀軍區召開慶功會,分區司令員楊成武代表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把軍區頒發的「堅決頑強」的五星獎章分別掛在葛振林、宋學義的胸前。 1944年,宋學義轉業到河北省易縣北管頭村,任農會主席,並與貧農女兒李桂榮結婚。 1947年,宋學義得知家鄉解放,遂和愛人一起返回沁陽北孔村。返鄉20多年來,他從不居功自傲,始終保持英雄本色,帶領群眾艱苦創業,使北孔村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多年任縣、公社黨委委員和北孔村黨支部書記,先後出席了全國烈軍屬和殘廢軍人積極分子大會,全國民兵英雄代表大會,1969年赴北京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宋學義同志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積勞成疾,1971年6月26日在鄭州逝世。遺體安葬在沁陽烈士陵園。
葛振林
葛振林(1917~2005)出生在河北省曲陽縣黨城鄉喜峪村。1937年參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葛振林(前中)與解放軍官兵交談
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阻擊日軍戰斗中,葛振林與四位戰友寧死不屈,壯烈跳崖,他和宋學義被掛在樹上,倖免於難。 傷愈後,先後投入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屢建戰功。朝鮮停戰後回國,歷任湖南省警衛團後勤處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隊副大隊長、衡陽市人武部副部長,衡陽警備區後勤部副部長,1982年離休。擔任全國近200家中小學的校外輔導員。 2005年3月21日23時10分,葛振林在衡陽病逝,終年88歲。 2005年3月21日,並不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就像1941年9月25日一樣。 那個瞬間之後———當他與四位戰友從狼牙山主峰棋盤坨一躍而下,命運又給了這個戰士64年的時光。 3月25日上午,衡陽市殯儀館最大的靈堂三門齊開,人群和花圈還是擠滿了院落。在挽幛上,人們可以看到聶力的名字,這位女中將的父親,正是當年的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 「狼牙山五壯士」六字,正是司令員當年對英勇下屬的斷語。 在弔唁人群中,一些須眉皆白、舉止整肅的老者引人注目,但更多的男女老少並沒有明顯的特徵。 「他真的是一個大英雄。」72歲的衡陽市民王煥雲說,自己是文盲,過去不知道葛振林是誰,這幾天聽孫兒講這是個大英雄,跑過來一看,就相信了。 那個愛說笑的老頭去了在黃茶嶺的小院附近,大家對平日稱為葛老的這個人有另一種描述。 「不像個英雄,倒是個瘦瘦的乾巴老頭。」在街角擺擦鞋攤的李雲說。這位34歲的婦女來自湖北,她說自己學過《狼牙山五壯士》的課文,但葛老和她想像中的不一樣,沒有架子,常來問寒問暖,讓她心裡覺得「蠻舒服的」。 「他常常會問蹬三輪的、賣菜的,家是哪的,收入怎麼樣,幾個娃,上學了嗎?」附近賣期刊的老人蘆石安回憶說。 「成年都是一身舊軍裝,戴個黃軍帽。」年紀小12歲的蘆石安還給葛老起過一個外號:「葛兩毛」,因為街上的人都知道,葛老買東西若余幾毛錢找零,總說句不要了擺手就走。 「窮人富人,他都很能合得來。」75歲的葛夫人王貴柱說,老伴還是更喜歡窮人和孩子,他喜歡摸孩子們的小腦袋;喜歡窮人就是給錢。 「要飯的就喜歡圍著葛老家門口轉。」蘆石安得出這樣的結論。 王貴柱還解釋道,葛老就喜歡舊軍裝,做了一件西服,從來沒穿過。戴黃軍帽是因為跳崖時碰了頭,戴帽子擋擋風。 多年來的每天早晨,黃茶嶺的人們會看到這個身著舊軍裝的老人拄著拐杖去警備區拿報紙,一路上敲得地面「鐺鐺響」,他見了誰都會打招呼,逗會兒樂。鄰居們說,可能除了打仗的時候,葛老一輩子都是笑口常開。 「可是現在街上都冷清了,那個愛說笑的老頭去了。」蘆石安嘆了口氣。 3月25日上午,81歲的抗日老戰士、原衡南縣武裝部部長宋文坤在老伴攙扶下來到靈堂,向多年的老戰友告別。 「我以為他能挺過來的。」宋文坤說,他們夫婦20多天前曾去看望術後的葛振林,當時,喉嚨上插著管子的老葛還一邊比劃一邊唱:「老子的隊伍才開張……」 「你個摔不死的,這次也沒事。」宋老這話曾讓兩家人開懷大笑。 但此時的葛老已是沉痾難返。衡陽市169醫院三內科主任彭寒林介紹,由於心、腎、肺功能幾近衰竭,葛老的氣管先後切開了兩次。 「但他沒有痛苦的樣子。」彭寒林說,一般人做氣管切開手術,麻醉醒來會非常難受,葛老卻總是將笑掛在嘴上。 「特殊材料製成的老人」,護士們這么稱呼他。 「他的頑強是一個老兵與生俱有的。」原衡陽軍分區副司令員朱旭更願意這樣理解相知64年的葛振林。 1941年,朱旭在晉察冀軍區政治部負責發放葯品,在當年11月5日的晉察冀日報上,他看到一篇題為《棋盤坨上的五個「神兵」》的報道,而此報道多年後被修改編入小學課本,定名《狼牙山五壯士》。 「在反掃盪斗爭中,五名八路軍戰士為掩護大部隊和老百姓轉移,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的主峰棋盤坨。在消滅了50多個敵人後,五名戰士砸碎了手中的武器,縱身跳下了萬丈懸崖。」朱旭記得當時報道如此描述。 另有史料記載,當幾百名日軍沖上懸崖頂,發現與之激戰近一日的對手只有五個人,他們就在懸崖上排成幾列,面對五人跳崖處三度折腰。 1941年11月7日,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簽署訓令,將五戰士命名為「狼牙山五壯士」,「那時候我就知道了有這么五個人,但還未見過老葛。」朱旭說。 抗戰結束直至建國初,葛振林歷經天津、張家口、清風店和太原戰役,還參加過江西剿匪和抗美援朝,全身六處負傷,為三等甲級傷殘。 長沙解放時,在湖南省軍區政治處軍郵辦事處任處長的朱旭第一次見到了葛振林,他的第一印象是葛「瘦高瘦高」,並總是笑呵呵的。 抗美援朝歸來,葛振林歷任湖南省軍區警衛團後勤處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隊副大隊長、湖南省軍區警衛營長、衡南縣兵役局副局長、衡陽市人武部副部長。 大約在1962年,葛調任衡陽軍分區後勤部副部長,正式和朱旭成為同事。 「認真是他的一大特點,他在後勤部負責軍裝的發放、後勤保障等物資的管理,從來沒出過錯」,朱旭說。 1966年春,葛振林向衡陽軍分區司令部提交申請希望休養,上級考慮到他的傷病,批准了這一請求,當年8月,這位老戰士離崗退養,時年49歲。 16年後的1982年,葛振林正式離休,享受正師級待遇。
胡德林、胡福才
胡德林(1922—1941年)、胡福才(1923—1941年),河北省容城縣人,是叔侄兩個。他們和葛振林一樣,小時受苦,日本鬼子來了,又增添了民族恨。 1940年,八路軍攻打容城縣城,他們踴躍支前。縣城打開,他們又自告奮勇幫助部隊運送戰利品。當部隊領導誇獎他們任務完成得好,要他們回家時,他們卻不肯回去,一再要求留下,跟著部隊上前線打鬼子。就這樣,胡德林、胡福才一起參了軍,也被分配到六班。這時候,葛振林已經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擔任副班長。班長是共產黨員馬寶玉。此後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多次一起參加戰斗,表現都很勇敢,他們二人都在狼牙山阻擊戰中壯烈犧牲。
編輯本段電影《狼牙山五壯士》
基本資料
狼牙山五壯士
片名:狼牙山五壯士 導演:史文熾 主演:李長華、高保成、李力、張懷志、霍德集、石存玉 類型:戰爭 地區:中國大陸 年代:1958
劇情簡介
河北易縣,山巒重疊,氣勢磅礴。兩千年前,燕國太子丹曾在這里送別去刺秦王的壯士荊軻。兩千年後,五位八路軍戰士,又在這銘刻著壯士遺跡的地方,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寫下了更為光輝的詩篇。 1941年秋,日本侵略軍對晉察冀邊區進行大掃盪。八路軍某部班長馬寶玉和戰士葛振林、宋學義、胡福才、胡德林,接受了阻擊日軍的任務,登上狼牙山棋盤陀主峰。日軍以三千兵力猛撲狼牙山。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他們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第6班班長、共產黨員馬寶玉,副班長、共產黨員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調集7萬餘人的兵力,對晉察冀邊區所屬的北嶽、平西根據地進行毀滅性「大掃盪」。9月25日,日偽軍約3500餘人圍攻易縣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區,企圖殲滅該地區的八路軍和地方黨政機關。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某部第7連奉命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完成任務撤離時,留下第6班馬寶玉等5名戰士擔負後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他們堅定沉著,利用有利地形,奮勇還擊,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斃傷90餘人。 電影《狼牙山五壯士》DVD
次日,為了不讓日偽軍發現連隊轉移方向,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日偽軍誤認咬住了八路軍主力,遂發起猛攻。5位戰士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一直堅持戰斗到日落。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馬寶玉等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授予3名烈士「模範榮譽戰士」稱號,並追認胡德林、胡福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通令嘉獎葛振林、宋學義,並授予「勇敢頑強」獎章,宋學義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為紀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當地革命政府在棋盤陀峰頂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碑」。1959年5月重建,更名為「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聶榮臻為紀念塔題詞:「視死如歸本革命軍人應有精神,寧死不屈乃燕趙英雄光榮傳統」。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宋學義轉業到地方工作,1978年逝世。葛振林1981年7月離職休養,離休前任湖南省軍區衡陽軍分區後勤部副部長,2005年3月逝世。
編輯本段連環畫《狼牙山五壯士》
基本資料
連環畫《狼牙山五壯士》
書名:狼牙山五壯士 作者:朱維釗改編, 李天心繪畫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4-1 ISBN:9787532267286 開本:16開 定價:11.00元 《中國連環畫優秀作品讀本》所選,既有古典文學名著,也有現代題材,旨在經典性、故事性、可讀性,以求最完美地展現連環畫這塊瑰寶的獨特魅力;同時,通過新的書體形式,以適應當今讀者的賞讀習慣。 《狼牙山五壯士》為「中國連環畫優秀作品讀本」叢書之一,主要包括《狼牙山五壯士》、《回民支隊》和《交通站的故事》三篇內容;本書的出版對連環畫收藏及研究有諸多的參考價值。
Ⅳ 國共戰爭從始到終的所有戰爭片
《 八月一日》,《 大進軍-解放大西北》,《大進軍-席捲大西南》,《大進軍,,,大戰寧滬杭》,《大決戰一遼沈戰役》 ,《大決戰--淮海戰役》,《大決戰-平津戰役》,《大轉折-鏖戰魯西南》,《萬水千山》,《巍巍昆侖》,《南征北戰》,《紅日》,《戰火中的青春》,《董存瑞》,《車輪滾滾》,《智取華山》,《兵臨城下》,《小花》,《解放石家莊》,《大決戰》。。。。。
夠了么?推薦《大決戰--淮海戰役》,挺好看的,很有感覺!!!
Ⅳ 傅鐸的人物紀念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新中國第一代著名劇作家傅鐸(原名傅桐芬,參加革命後改用現名),1917年4月出生於河北蠡縣(抗日戰爭後期劃歸博野縣)。抗戰爆發後參與組建敵後抗日民主政府領導下的新世紀劇社,從此走上革命文藝工作道路。在長期擔任行政領導工作(火線劇社社長、總政文工團副團長、八一電影製片廠政委等)之餘,他創作了大小劇目40多個,其中一些劇作對當時的革命斗爭產生過重要影響,有的還成為新中國五六十年代最優秀的劇目,在中國戲劇發展史上,確立了自己的地位。晚年的傅鐸回憶自己的戲劇人生,無限感慨地寫道:「冀中軍民頂天立地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築起了打不破的銅牆鐵壁和摧不毀的血肉長城,數不清的戰友、鄉親用鮮血染紅了冀中的土地,用生命換來了嶄新的中國。這些生動的現實為文藝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題材,於是才有了戲劇舞台上冀中軍民浴血奮戰的斗爭生活和同仇敵愾的英雄形象。……革命隊伍是個大學校,冀中軍民是我的好老師。」
拂去歲月的塵封,通過一個劇作家的人生和戲劇人生,我們將看到,在那逝去的歲月里,中國人民的生存環境:屈辱、抗爭、奮斗和夢想。
人 生 艱 難
上推七八十年前,傅鐸的出生地河北省蠡縣屬於土地肥沃、盛產棉花的富縣,素有「金束鹿、銀蠡縣」之美稱。但自然經濟條件下的廣大農民的生存條件卻十分艱辛。傅家三代貧窮,祖父一代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男人靠擔著八股繩(即籮筐),敲梆子走街串巷賣黑油(棉籽油)、煤油、火絨、火柴、燒紙等小雜貨和在集市上賣苦力,祖母則領著姑姑們提著一根打狗棍,到外村乞討糊口。一家人二十餘年忍辱負重,苦苦掙扎,居然在民國初年創下薄薄一份家業——蓋了新房,擁有近20畝活契耕地,還有半頭老黃牛。父親傅老平,為人忠厚、老誠,一生只知勞作發家,遇事吃虧讓人,由於家道興起,三十多歲取妻生子,令鄉人咂舌稱羨,獲得「傅一起」(即脫貧而起之義)的雅號。
傅鐸入鄉隨俗,能文能武,持家立業的成功,義務教學的善舉,漸漸成了村上有頭有臉的場面人物。按農村風俗,中等以上人家辦喪事,要請四位「禮教先生」主持祭奠儀式。「禮教先生」都是村上享有威望知書識理的忠厚長者。當原來的四位「禮教先生」之一老秀才崔炳南去世後,村裡公認讓不滿二十歲的傅鐸補了缺。農村辦喜事,娶媳婦要請兩名陪客,聘閨女要請兩名送客。有資格做陪客送客的也就是村裡的五六個頭面人物,傅鐸也是其中一個。此外,鄰里糾紛,夫妻不和之類問題的調停解決,也是要由村裡的頭面人物出面,傅鐸做這類調停人也游刃有餘。
四年的農村生活,對傅鐸來說是一次極好的鍛煉機會。他不但學會了各種農活,更重要的是親身體味了農民的人情世故、喜怒哀樂,熟悉了農村各色人等的人生百態,他們的一舉手一投足、一言一行、內心世界、語言特徵都爛熟於心。這為他日後演農村生活的戲,創作農村題材的劇本,打下了堅實的生活基礎。
舞 台 人 生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始。這場戰爭改變了中國的社會,也徹底改變了傅鐸的人生命運。
傅鐸的家鄉蠡縣劉陀營村,位於蠡縣與博野兩座縣城之間的官道旁。盧溝橋事變的消息傳來後,鄉親們感到一種天塌地陷的無奈。家業殷實的人家紛紛准備逃走他鄉,窮苦人家則開始把平日捨不得吃的雞蛋、臘肉拿出一飽口福,「臨死也鬧掛好下水,不能留給日本人」。日本人還未到,國民黨潰軍、城裡的官老爺、官太太便一撥一撥往下撤退。與這一大潰退形成明顯對照,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首戰平型關大捷的傳聞,給惶惶不可終日的人民不小的安慰和鼓舞。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冀中各縣、區、村抗日建國動員會紛紛成立。劉陀營村成立了由原村長郭炳耀(即郭炯明,解放後任沈空後勤部副部長)為主任的村抗日救國運動委員會,傅鐸任村委會的宣傳部長。
經一個多月的奮戰,劇團排出了《放下你的鞭子》《活路》《自取》《小英雄》《王百計》《察東之夜》《勝利歸來》《拒毒》《母老虎》《新花子拾金》《張家店》《游擊隊》等十餘個節目。第一次正式公演定在蠡縣城隍廟前的大戲樓上,演出劇目為《放下你的鞭子》《活路》《自取》《張家店》,全部是抗日救國的內容。
編 劇 生 活
傅鐸是個不安分的人。早在蠡縣新世紀劇社時期,看見別人能寫劇本,演出效果也不錯,心裡便躍躍欲試。特別是經過1940年華北聯大文學院的學習,傅鐸掌握了一些編劇的理論和技巧,創作的激情更加強烈了。離開聯大之前,他就在醞釀一個話劇劇本,內容是揭露國民黨頑固派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蠶食共產黨領導人民創建的敵後根據地的倒行逆施。素材來源於當時的報刊資料和自己在根據地所見所聞;抗戰前在東北軍的親身經歷,也為他的創作提供了細節刻劃的素材。他先把自己的構思向胡蘇做了匯報,得到鼓勵。於是就在回冀中的路上動筆寫作初稿。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劇本終於完成了,又徵求身邊同志們的意見,定下了劇名《頑固派的真面目》。不久,這個劇本通過劇社領導批准排演,演出效果還不錯。第一關闖過去了,傅鐸的創作積極性更加高漲。此後,近兩年多時間,傅鐸先後創作了從各個方面反映根據地軍民火熱戰斗生活的獨幕話劇《四頭牛》《游擊小組》《三聲槍》,兩場話劇《口供》《戰利品》《水落石出》等,還寫了一個反映蘇聯人民抗擊德國法西斯侵略的《反希特勒活報劇》。這些劇本絕大部分發表在冀中新世紀劇社編印的《歌與劇》中,有的還由傅鐸導演,在部隊文工隊演出過。但是,一直到1944年12月,創作劇本只是他個人的一種愛好,他的本職是他十分鍾愛的演員。這次軍區政治部主任親自點將安排他創作劇本,可以說是他正式走上創作道路的開始。
抗戰勝利後,多少年來一直令傅鐸苦不堪言的婚姻關系終於正式解除。隨後,他同1941年冀中文藝幹部學校開辦期間認識、心儀多年的劉志國結為夫妻。
新 的 征 程
在新中國文藝事業的發展歷史上,像傅鐸這樣,在中國人民的火熱斗爭中,土生土長,並且取得如此眾多的戲劇創作(包括編、導、演)成果,在戲劇界產生如此影響的人可謂屈指可數。顯然,是我們的主人翁的曲折復雜的人生經歷塑造了他,是冀中軍民長期堅苦卓絕的奮斗歷史滋養了他,同時,這一成就也是對他個人的天賦和勤奮的回報。全國解放後,傅鐸在繼續擔任軍隊文藝團體的領導職務的同時,仍然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執著的藝術追求,創作出一批新劇作。
新中國建立後,針對部隊中出現的和平麻痹思想,傅鐸根據深入部隊掌握的素材,創作了中型歌劇《小老虎回家》,中型話劇《暗箭》,在部隊演出後,效果不錯,成為當時部隊政治教育的活教材,為部隊建設作出了貢獻。
1950年春,傅鐸被上級領導從潮白河水利建設工地請回駐地,著手創作1945年就開始構思,但一直未來得及動筆的話劇《沖破黎明前的黑暗》。
同《王秀鸞》一樣,話劇《沖破黎明前的黑暗》主要取材於晉察冀邊區第二屆群英大會采訪的幾位擁軍模範老大娘和幾位戰斗英雄的故事。這次創作他有意識地改變過去只求快、趕任務的做法,下決心使劇本在藝術質量上有新的提高。初稿完成後,先拿到警衛營請部分基層幹部和戰士聽讀,徵求意見,又聽取了師首長和劇社內部同志的意見;然後送給華北軍區政治部文藝科,向丁里、侯金鏡、胡可、杜烽、張克夫等專業作家求教,做了進一步修改;最後,送政治部主任張致祥審閱。張致祥認為劇本寫得很感人,體現了冀中人民對日本帝國主義進行斗爭的艱苦歷程,歌頌了冀中軍民血肉相連、患難與共、寧死不屈、頑強斗爭的精神,人物鮮明,語言生動,很有特色,要求快改、快排、快演,爭取在建國一周年慶典時在北京公演。在排演過程中,為加強演員陣容,提高演出水平,華北軍區政治部決定,將此前由於部隊整編已經一分為二的火線劇社再集中起來,由軍區抗敵劇社社長劉佳擔任導演,請抗敵劇社舞美隊負責製作布景。
經過半個多月的緊張排演,1950年10月1日,《沖破黎明前的黑暗》在大華電影院正式公演,演出盛況空前,轟動北京。由於大華電影院只有不到一千個座位,為滿足觀眾要求,遷到中山公園音樂堂進行公演,連演數十場,場場爆滿,聲譽越來越高,影響越來越大。只是由於部隊又一次整編,火線劇社一部分整編為華北空政文工團,另一部分編入華北軍區抗敵劇社,演出只得就此停止。
1953年,總政文化部陳沂部長指示時任總政文工團副團長的傅鐸,將《沖破黎明前的黑暗》整理修改一下,由新組建的總政文工團話劇團排演。傅鐸根據陳部長的意見及1950年演出後搜集到的對劇本的反映,做了較大的修改。這次重演,由丁里任導演,主要演員絕大部分是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演員,而且多是冀中人,導演本領大,演員陣容強,舞台美術有新的突破,燈光布景引人入勝,充分發揮了戲劇綜合藝術的感染力。戲排出後,先在總政排演場招待演出,受到首都各界一致好評。周恩來總理和彭德懷元帥來排演場觀看了演出。劇場休息時,周總理提出要見一下劇本作者。會見中,周總理深情地談到:「這個戲很好,很感人,軍隊離開了人民就失去了力量,人民離開了軍隊就失去了靠山,軍民親密團結,就是打不破的銅牆鐵壁。感謝你為人民寫了一個很有教育意義的好戲。」總理又親切地問:「你還寫過什麼劇本?」傅鐸回答:「寫過歌劇《王秀鸞》,話劇《逃出閻王店》。」其他劇本影響不大,他沒有多說。總理接著說:「《王秀鸞》是名劇呀!」
1954年春,《沖》劇到武漢、廣州、福州等地為部隊慰問演出,長達七個月之久。冬季,在北京小經廠實驗劇院舉行公演,立即產生巨大反響,連一向不喜歡看話劇的天津人也來京邀請劇團赴天津演出。結果在天津一炮打紅,連演一個月,場場爆滿,售票處常常排起長隊。八一電影製片廠成立後,總政文化部決定將《沖》劇搬上銀幕,作為八一廠拍攝的第一部故事片。
雖經再三推託,改編任務還是交給了傅鐸。電影與話劇畢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藝術形式,對於從解放區土生土長的文藝工作者,不要說拍電影,連看過的電影也極為有限。由於各方面都缺乏經驗,電影《沖破黎明前的黑暗》並不成功。《沖》劇在1956年全國話劇匯演中,劇本獲二等獎、導演獲一等獎、舞美獲一等獎,扮演李大娘的陳立中獲表演一等獎,飾演閻志剛的今欣、飾演鳳霞嫂的李雪紅、飾演聯絡員的李壬林、飾演歪脖子李的劉紀雲獲表演二等獎。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傅鐸先後五次赴朝。只有第一次是以專業作家身份赴戰地采訪,有三次是參加慰問團工作。從鴨綠江到志願軍司令部,從志願軍高炮陣地到炮火連天的我軍前沿坑道,從參加部隊的英模大會到在美軍戰俘營與戰俘們交談,從平壤市牡丹峰地下劇場的演出,到交通線上一次次的驚險夜行。這場戰爭的方方面面幾乎都在傅鐸眼前掠過。在此基礎上,他寫了多幕話劇《友誼之花》和《地下長城》,獨幕話劇《中朝人民心連心》和《告別之前》。
1953年秋第四次赴朝。傅鐸任以賀龍元帥為團長的第三屆赴朝慰問團文工團秘書長。慰問任務結束後,傅鐸隨賀龍元帥到志願軍部隊參觀、訪問,在聽完參加上甘嶺戰役的一位師長和一位連長的報告後,總政文化部陳沂部長當即決定傅鐸留在該部隊體驗生活,創作劇本,把上甘嶺戰役搬上舞台。賀龍元帥叮囑他說:「上甘嶺戰役事跡極為生動,你一定要把劇本寫好。」為此,調志願軍文化部曹欣及某軍文工團團長崔家峻參與創作。1954年春節前,傅鐸在朝鮮完成了話劇《地下長城》的詳細提綱回京。由於忙於一些行政工作,劇本創作擱了下來。不久,由曹、崔二位參加編劇的電影《上甘嶺》先於話劇公演。直到1956年,話劇《地下長城》才完成初稿,後由總政話劇團上演。事實上,電影與話劇出於同一提綱,藝術表現上出現雷同是很自然的。深受觀眾喜愛的電影《上甘嶺》無疑凝結了傅鐸的心血。
1955年以後,直到六七十年代,傅鐸創作(包括與他人合作創作)的劇本有:《有這樣一個人》《陽關大道》《下放之後》《海防前線》《幸福橋》《首戰平型關》《雷鋒》《南方來信》《急浪紅心》《眾志成城》等。其中,《陽關大道》《幸福橋》《雷鋒》《南方來信》產生過一時的轟動效應,有的還是當時的保留劇目。
傅鐸60多年來的戲劇創作,展現了從抗日戰爭到改革開放之前,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前赴後繼,奮發圖強的生動歷史畫卷。
無論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還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無論反映革命戰爭的題材,還是表現和平環境下的故事,無論重大事件,還是日常瑣事,傅鐸都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從現實生活汲取素材,從親身體驗中提煉人物,既表現生活中的真諦,又不迴避斗爭中的矛盾,既寫英雄人物,也寫中間人物,既滿腔熱情地歌頌偉大的黨,偉大的人民,偉大的軍隊,又批評落後、揭露黑暗,不斷追求,刻苦探索。1986年傅鐸同志離休後,仍然不忘為我軍的文化事業做奉獻。他除又操筆創作了電影文學劇本《柳暗花明》外,還擔任了電視系列片《壯士行》、電視劇《清風店戰役》的顧問等工作,撰寫了自傳體回憶《往事滄桑》。傅鐸回顧自己60多年的戲劇創作歷史,他自我評價認為:我是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的講話》精神指引下,逐步成長的「遵命文學」劇作者。遵革命之命,努力使自己創作的劇本能響應時代的召喚,傳達現實的聲音,與人民群眾斗爭生活緊密結合,成為整個革命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是一個文藝工作者肩負的光榮職責和歷史使命。
傅鐸創作的劇本,主要收入到《傅鐸劇作選》(花山文藝出版社,1984年10月)和《傅鐸劇作選續集》(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5年5月)。1986年,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完成了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資料大型叢書中《傅鐸研究專集》的出版工作。